Ⅰ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具或者生活中的物品啊,比如魔方,足球,甚至積木等等
Ⅱ 小學生因上課專心受到老師表揚而逐步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屬於什麼
小孩子都喜歡表現自己 被當眾表揚會提升他的自豪感
Ⅲ 發展心理學小學生注意有哪些特點
小學來生注意發展的一般特自點
1.由無意注意佔優勢逐步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們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動的。這與他們神經系統活動的內抑制能力尚未發展起來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不斷成熟,神經系統活動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逐步協調起來,同時,由於教學提出的要求和教師的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起來。四五年級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佔主導地位。
2.對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古優勢,對抽象材料的注意在發展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言語水平很有限,具體形象思維占重要地位,因此,具體生動的、直觀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隨著學生學習活動的發展和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以詞為基礎的第二信號系統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對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發展起來。
3.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小學生由於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內抑制能力尚未充分發展,一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應器官的活動,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會配合活動,所以注意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色彩。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聽得入神,就會表現出莊重的樣子;如果聽得高興,就會露出欣喜的笑臉,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Ⅳ 用c語言逐步實現一個"小學生算術練習系統",怎樣實現判斷計算結果的正確
先從最來簡單的加法做起
比如100以內加源法
隨機生成m 范圍為1到98
然後隨機生成n 范圍為1到99-m
輸出m+n= 這里是輸出表達式, 比如m=20, n=40,輸出20+40=
讀入輸入,與m+n正確值比較, 根據結果,輸出正確與否。
做好加法後,再做減法,乘法,除法
還可以增加年級選項, 根據幾年級,確定數字的范圍等等。
Ⅳ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印度有一句諺語:「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習慣是行為和性格的中介物,是行為的一種動力傾向,是人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去進行某些動作的特徵傾向。它是大腦皮層對一定的復合刺激物形成的完整的,自動化了的反應系統,它使一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所產生的相應的行為更加容易。這種行為自然自然地產生和發展,把意志努力和注意程度降至最低度。平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就是這樣的。而日常行為習慣又是一切習慣中的基礎,一年級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也就成為培養學生習慣這項巨大工程中的重點奠基工程。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兼班主任,到底應該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呢?
一、告訴一年級小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日常行為習慣好的人,可逐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日常行為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的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培根在《論人生》中便明確指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應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小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要從一年級就抓起,要讓他們知道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好是學習好、身體好、思想好的前提條件,而當一個人習慣好了,他的學習、身體、思想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他就已經是綜合素質較好的人的候選人了。繼續發展下去,也就大有希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二、逐步培養,從最簡單的做起
萬丈高樓平地起,良好的日常行為為習慣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學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一年級做起,具體落實到點點滴滴中。
1、養成良好的坐資習慣
一個人的坐姿顯示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個人修養。而且良好的坐姿對自己的身體有益處。對人的眼睛也是一種享受。要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逐步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讓學生坐時腰挺直,兩腳平放在地上,「眼離筆尖一天,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正所謂「坐如鍾」這樣既穩當、美觀又科學。
2、坐好課前准備工作
有一句話叫做「成功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准備。」一個人的准備工作大到一項工程、一次競選,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課,讓學生學會事前准備,養成做事有準備的習慣,從課前准備工作開始培養。
(1)生理准備
讓學生在課間記著喝水、吃間餐點心,並及時上廁所,以避免上課口渴或想上廁所的現象出現。
(2)物質准備
讓學生在課間就將下節課中的課本等用具放在課桌左上角,上課前兩分鍾進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靜息,臉都面向左邊。值日生站在講台前面,檢查全班同學是否都已經靜息好。
(3)精神准備
學生即將上課的內容有所預習,並期待著老師上課,解決不懂的問題。精神上是積極的、渴望的,表現在行動上就是統一地在教室里靜息,當教師走進教室,值日生喊「起立」時,全班學生精神飽滿地站起來,眼睛裡閃耀著渴求知識的火花,面帶笑容地向老師問好。
3、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以親善、禮貌而著稱於世,被譽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橋梁,是人與人之間長時期形成的保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是人們對親人、熟人或生人表達情感和尊重的行為方式。是否懂得禮貌能顯示出人的知識和教養,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質,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對小學生禮貌習慣的培養要從一年級就開始。要讓一年級小學生知道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碰到長輩、老師要主動上前問好,碰到同學要主動打招呼。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傷殘病、老人等要主動讓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並且,為了讓學生養成的禮貌習慣得到以鞏固,班主任可在班上開展一些活動,如:讓學生回到家對家人說一句或幾句自己以前沒有對家人說過的禮貌用語,像「請媽媽為我檢查一下作業」。之類的話。看家人的表情、語言、行為有什麼變化,然後到班上同學互相交流,組織成一個禮貌用語交流會。這樣來讓一年級小學生從點點滴滴中懂得並初步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4、養成愛衛生的習慣
愛衛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因此一定要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愛衛生的習慣,就不僅僅成為一句口號,而是必須見諸行動的具體事實。要讓一年級小學生從最簡單的做起,不亂扔垃圾,將上課用的廢紙用一個塑料袋裝起來,下課後倒入垃圾桶。並且,每人准備兩張帕子,分別用兩個塑料袋裝起來,一張有來擦桌椅、窗戶,一張用來擦地,擦時用塑料袋包著帕子擦,以避免將學生的手弄臟、弄傷,而且冬天時,濕帕子很冷,以免凍著學生。用帕子擦地,而不用拖布拖地的原因是: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力量也小,而拖布對他們來說很大很重,他們也很難清洗干凈。而也正是在他們擦桌椅、擦地的過程中,讓他們體會到要創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這種環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就必須愛衛生,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5、養成勤勞節約的習慣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出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當優裕,根本不知怎樣做是「勤勞」,「節約」又為何物。而不論是從國家高度,還是從學生個人成長的高度來看,勤勞節約生活習慣都是必要的。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讓這種美德世世代代地繼承下去,就必須從一年級小學生開始抓起,培養他們勤勞的習慣。在學校,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具體落實到每天的清潔掃除中,掃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戶、擦桌椅等;在校外,老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掃街道,擦欄桿,擦磁磚等等;在家裡,家長要多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掃地、擦桌椅、擇菜、洗菜、等等。這樣從不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培養一年級小學生勤勞的習慣,促進他們盡快地養成。
節約,是珍惜勞動成果,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行為和作風。《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約是做人的美德,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志士都具有節約的美德。偉大文學家魯迅一生定了5000多封信,為了節約信封,他將很多較厚的來信信封拆了做成新信封再次使用。雷鋒為了將新軍服省下來,獻給國家,自己穿的軍服卻是補釘。由此可見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節約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在日常行為中逐步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吃飯前可以先朗誦古詩《鋤禾》,讓他們隨時記著不能浪費糧食。老師要告訴他們糧食是如何來之不易,從下種到收割,從穀子到白米,從生米到熟飯,這個過程是非常復雜的,要珍惜糧食。還有一些孩子毫無金錢概念,拿著家長給的零花錢、壓歲錢,隨便地、大手大腳地買玩具、零食,這時老師可以給予適當引導,讓這些一年級孩子明白這些錢是父母用辛勤工作換來的,不能毫無價值地隨便花掉,可以把它省下為來,存著以後買書、買畫等有意義的東西。這樣來逐漸讓他們養成節約的習慣。
三、言傳身教,及時表揚
1、老師要起到表率作用
因為一年級小學生的向師性非常強,對教師懷有特殊的信賴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看來,教師的天象是非常高大的。教師是他們衡量萬物的一把標尺。因而,在日常行為習慣方面,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並且時刻注意各行為的規范性。
2、老師及時表揚學生
表揚是對學生好的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它能促進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行為越來越好。對一年級學生來說老師原表揚彷彿是清晨的甘霖滋潤著他們幼小的心田,又像是冬天的陽光,使他們感到無比溫暖。所以,教師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之語,尤其是「對行為習慣很差的學生要善於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為改造的契機,及時加以表揚,把缺點轉變成優點」。
3、學生及時表揚學生
學生之間的交往是再密切不過的了,讓學生表揚學生,他們能從更細微的行為習慣中發現彼此的優點,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說,這種形式學生很喜歡,有說服力,與學生生活很近,容易產生感染力。當然就會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那些被表揚的同學會在表揚中暗暗下決心,以後做得更好。沒被表揚的同學就人思考,自己為什麼沒被表揚,繼而在以後的學習中向其他做得好的同學看齊,這樣同學之間就有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互相表揚、你追我趕,不僅使 全班促進了團結,擰成一根繩,而且,全班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也會越來越好。
4、適當的物質獎勵
一年級孩子有很強的榮譽感,他們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師的物質獎勵,如:一朵小紅花、一個吹塑紙做的心蘋果、一面小紅旗等,都可以使他們的榮譽感得到滿足,並激勵他們做得更好。
四、常與家長和各科任老師聯系
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不是在一個地方,一種課上能培養好的,而是在學生所有活動、學習的場所。所以要經常與家長和各科任老師聯系,交流學生的習慣養成情況,關注學生的行為動態並根據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及時商討出教育的方法。這樣由家長、班主任、科任老師合力形成一張網的模式全方位指導就可以更全面細致地培養該班日常行為習慣。促進一年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和鞏固。
五、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日常行為習慣本來就是很繁冗的,從小學生的一坐一站到灑水掃地,從課前靜息到排隊放學,每一個動作都是細小繁雜的。而且,一年級小學生中年齡最小,注意時間最短,平均只有15分鍾,所以這就決定了對一年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小不中年齡最小,可塑性也最強。他們剛入學時的行為習慣就像一棵幼苗重未經過修剪,枝枝杈杈全長在上面,而現在要對他們時行訓練,也就是一個逐步修剪的過程,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三年、五年以至更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啊!況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尺,變非一日之暖」。「對他們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並逐步變成他們有意識的行動,在所復的操練中完善和鞏固,真正將其內化到他們身上。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中途停頓,懈怠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以前養成的良好日常行為習慣也會化為烏有。班主任要隨時提醒鼓勵他們,為讓他們有持之以恆的決心,班主任可以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持之以恆做事的例子來激勵他們。如:「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8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歌德寫《浮士德》用了整整60年。」讓學生從這些名人身上堅定自己堅持訓練日常行為習慣,並持之以恆的決心。
綜合以上論述,一年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托爾斯泰說:「好的習慣能使人成為天才,壞的習慣能使人成為囚徒。」所以,為人師者一定要從各個方面採取指施,逐步培養一年級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Ⅵ 小學生因上課專心聽講受到老師表揚而逐步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屬於()。 A、經典條件反射 B、
D:習慣成自然。
Ⅶ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方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 這段話 求英語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thinking is concrete thinking in images is the main way to graally transition to abstract thinking as the main form.
Ⅷ 為何教育制度逐步改變反而小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
社會發展日益進步,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和門檻不斷加高,所以教育制度不斷變革也內是自然而然的容事情,而小學階段是進入高等教育的最基礎階段,也是最關鍵的地基,所以對小學階段的學習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是相當重視的,期望越高,孩子的負擔也就越重了。總之還是希望家長和學校通力合作,使孩子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受益頗多。
Ⅸ 怎樣幫助小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應該有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家中說話、做事都要主回要自己的形象,考答慮孩子的感受,會潛移默化;多和孩子談心,交流要認真、親切,不要什麼事都滿混過關,孩子年齡小,要避免讓他看一些不合適的東西(古惑仔類的一定別看,這個在社會中有教訓),玩一些不合適的東西,這個家長一定要上心,再就是家長多看些心理學的書,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學校教育,這塊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於孩子來說成績不是那麼的重要,最重要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社會也要做好表率和監督,他們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
最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