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
學生良好品行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學生的品行習慣養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行好壞關繫到學生終身發展,學生良好品行教育、養成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是《品德》課程的主要任務,《品德》學科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非常重要,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需要。下面,我談一談一年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磨練。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剋制壞習慣才能形成好習慣,做到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如課堂文明用語與課外文明用語、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如學生正確的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等. 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每一課的知識點,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訓練要從每個細小之處著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學生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就及時教如何說,如何做,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等。學生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是很難形成良好習慣的,所以培學生良好的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榜樣引路、正面引導與說服教育相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課程教材中的榜樣和學生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加強正面教育和說服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正面引導,如講故事、看圖片、創設情境、評價判斷等激發學生情趣,提高認識。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 、
三、課堂評價、課外評價與日常品行綜合評價相結合
做好評價環節是對學生課堂與課外、品行養成情況的評判、檢測、導向。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價工作必須堅持並落實,根據每一課的知識點設計評價方案,還要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要求,結合班級開展「班級小明星」、五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評價、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評價、評比的形式多樣化,把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協同班主任每月認真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通過做好評價和品行比考核,對學生品行為發展起導向作用,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成為規范、養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強大動力。
總之,我們的教育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學生成將來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進行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行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❷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以後再給予意義。從行為習慣入手,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失為一條科學的途徑。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透過一個細微的習慣,往往能分析一個人的思想、作風、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能使品德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
從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道德習慣是道德行動自動化的過程,是由不經常的道德行動轉化為個人品德的突破點,是品德發展的質變的指標。良好的道德習慣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
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愛國主義是幾千年來鞏固其祖國的最深切感受。這是一個永久性的問題,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響下,我們經常忽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真正了解一個人與國家的密切關系,真正把自己視為祖國的未來,有遠大的理想,並發揮主人的作用。
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
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讓學生區分是非,知道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非法,教育學生有關法律知識,教師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許多學生都是法律知識的宣傳者,他們通過法律等活動進入課堂,使學生從小就能樹立法律意識,成為守法的好學生。
百年規劃,教育導向,作為教育者,教師的任務不僅要教導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學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祖國的支柱。
5、加強人情教育。
應該加強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間」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解釋朋友之間的良好幫助外,學生還會背誦朋友的詩,加深他們對朋友的了解,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家庭,老師,學生,友誼。
社會的文明與和諧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應該給予一點愛,以實現我愛每一個人的美好未來,每個人都愛我,並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❸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培養
一、寓教育於學生活動之中 小學生品行的形成過程包含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個基本要素,但由於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邏輯思維正處在萌芽狀態,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對抽象的道德觀念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組織專門的教育活動很難收到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同時又要抓好時機隨時進行,在這里,我認為有幾個條件需要注意:1、環境的作用. 環境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條件。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正是為了使學生在可能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的發展。只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學習環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2、常規培養的一致性 現在小學里從六周歲半就進行一年級學習,他們從一個耍孩子走進課堂,受不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的約束,況且,他們的家長都非常寵愛他們,常規教育是對學生正確執行生活中各環節的具體制度和行為准則的教育。對小學生常規教育就堅持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小學生能接觸到的,易於理解的事物入手,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能按時上學,有規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參加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3、寓教於教育活動及學習過程中. 小學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活動及其自覺學習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態度,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能用正確的思想判斷善、惡、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評價能力,並能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小學教育中,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周會是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學到有關的知識,通過各種活動,人的道德行為的學習,受到有關優秀的道德品質的熏陶,使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逐漸統一起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師的素質是品德教育的關鍵1、以誠相見,融洽感情 學生都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願意和他們交往,也願意聽他們的語言,接受他們的教育,特別是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往往有一種自卑心理,所以,作為老師,首先應尊重學生,坦誠相見,師生情感越融洽,越和諧,學生越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育。例如:我班上有一名學生,他學習、紀律各方面表現都很差,但自尊心特別強,身上有不少壞毛病。我注意到他的這些特點,就經常主動找他談心,聊天,或不時摸摸他的頭,當他犯一些小錯誤時,我總是在課後找他說話。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好朋友。他有時心裡有事,也會主動找我談談,能看得出來,他十分信任我。記得一次,他因一件小事與班裡的一名學生發生口角,進而打起來,我知道後馬上趕到班級,他看到我立刻把手停下來,走到我面前。到辦公室後,我只問一句怎麼回事?他慢慢地把頭低下來說:王老師,我不對,我不應該打人,今後我一定改,一定不再和同學鬧矛盾了。我聽了以後,只說了一句我相信你。後來從別的學生口裡得知,他主動向那位同學道了歉,兩人又和好,而且再沒有鬧過矛盾,所以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以誠相見。平易近人,學生才會親近和信任老師,十分快樂地接受老師的教導。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對老師有較強的依戀之情,他們寧願接近老師,模仿老師,所以不管老師的積極或消極方面的影響都會在小學生身上發揮作用,為了使兒童的思想感情、道德認識得到健康的發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小學教師對小學生思想道德認識和個性傾向的發展變化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愛憎感情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人師表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特徵。在教學中,為建立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不僅通過語言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培養人格。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前者使學生信服,後者使學生佩服。教師要以文明高尚的言談舉止,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和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等,為學生做出表率,樹立仿效的榜樣。這樣就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敬佩。親其師而信其道,就能找到良好教育效果. 這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夫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然及不從。身正對老師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以高尚道德,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學生,發揮示範作用,為學生樹立立身做人的榜樣。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例如:平時總要求學生不怕臟,不怕累,而老師如果總是讓學生幹活,自己卻指揮,學生會怎樣想你,因此,每次衛生打掃,我總是帶頭干,與同學生們一起掃地、擦桌凳、門窗、拖地。在我的帶動下,學生養成了徹底打掃衛生的好習慣。這說明教師處處都能以身作則,從而時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學生一定能受到感染,進而達到品德教育目的。很自然地也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學科教學中品德教育的滲透1、有目的地進行品德教育 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由於教材總是反映一定社會對教育目的的要求,體現一定階段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自己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和道德品質去分析駕馭教材,進行啟發誘導影響學生的;教學活動的組織,教法的應用,教師的工作作風,言談舉止等,無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效果的評價,都要有意識地突出品德教育為首的思想,落實品德教育到位的措施。2、有情趣地進行品德教育 首先是教師的熱情和表情,教師應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勇於追求和維護真理,愛憎分明,善於表達真情的人;應該是播種智慧,誘發情感,童心常在的教育藝術家。教師能在頌揚良好品德行為的同時,能激發起學生憤慨,善惡之情。這樣通過學生動之以情,啟之以思,曉之以理,再導之以行,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3、智育與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學校的重要特點,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廣大教師的基本職責。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教師必須既管教書,又管育人,以身作則,寓教育於各科教學之中,使智育與品德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良好品德的培養離不開家庭和社會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長是兒童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優良品德,如愛護公物,助人為樂,與他人友好相處等,都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並逐漸形成學生對待周圍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相反,家長的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長愛佔便宜,常為一些小事和鄰居大吵大鬧,這一切都會在學生的幼小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長要注意到自己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此外,社會輿論、社會公德,影視作品、人際關系等等,都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影響和培養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大環境中健康成長。
❹ 如何培養小學生道德發展
鍛煉學生的德育意志,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許多學生不乏道德認識,知道要怎樣做而不應該怎樣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誘惑而人為地犯錯誤,或情緒被激化時而犯錯誤。
這些同學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可見,教師在德育中鍛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學生道德行為的重要性。
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去做,才能鍛煉好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好學生的道德行為呢?「小學兒童的品德是從習俗水平向原則水平過渡,從依附性向自覺性過渡,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過渡,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
既如此,「壓」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說「壓」有些不太合適,要說嚴格要求更為妥當。人都有自覺能動性,但人的自覺能動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圍,並不是每一項紀律都能自覺的遵守,每一項任務都能自覺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覺的完成,也就是說人還有一些不自覺性。對小學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現在道德品質上,自覺能動性越強的學生道德品質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對於「反之」的同學,就需要我們的嚴格要求,使之養成習慣,形成為自覺能動性。當然,嚴格要求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
其次,反復實踐道德行為。人們只有在反復的道德行為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認識、鞏固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復的道德行為的實踐過程中,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自覺性,完善和穩定道德品質,以便在以後指導其行為。拿一件小事來說,教 師如果常常帶領學生做一些「幫一幫」、「扶一扶」、「掃一掃」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學生養成習慣了,即使是沒有教師的帶領,他們見到這些事情也會自覺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反復的實踐。
再次,還要注意德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也是可以改變的,同樣,不良的行為習慣受到良好環境的影響也是可以改變的。影響學生品質的德育環境的范圍很廣,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在社會,網吧、游戲廳、公共場所、人際關系、社會風氣;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書刊及物品;在學校,教師的舉止、同學間的交往、校園文化、學校風氣,著一些都嚴重影響著學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良好的班集體、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的周邊環境、良好的校風都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施加著道德教育。有利於學生道德認識的形成,有利於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道德意志的鍛煉,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行為。
所以,德育環境的建設不容忽視。
❺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一、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要全麵塑造和培養學生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
學生內心世界是極豐富的,也是多變的,對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針對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觀察,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從細微的表情中發現學生內心世界,把握學生內心變化不失教育時機,當然,要了解學生僅靠觀察是不夠的,學生更多情況是教師觀察不到的。例如,學生在思想品德發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時,他們對集體給予他們的品德上評價內心十分關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卻對這一評價裝作無所謂,同時,學生在自我意識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為習慣上卻又無原則,所以,我們必須觀察了解學生,坐下和學生談話,開座談會等形式,通過學生行為了解動機,通過表面現象看到學生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積極的思想意識,抑制消極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思想品質。
二、注意社會道德對學生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的作用。
學生在社會中積極熱情、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每天接觸大量的道德現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積極方面,但同時由於知識缺乏,社會經驗不足,分辨力較差,有的學生把不道德的行為概以思想解放,新觀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個人主義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約不良行為的社會輿論和道德規范斥為落後保守反對。所以應對學生進行道德理論灌輸和教育,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評價,使學生分清行為的是非,榮辱,美醜,善惡界限,來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道德問題的討論,舉辦道德知識講座和競賽,還可以組織學生就生活中遇到過的典型事件或常見現象進行討論,在生活中,教師應及時為學生做出道德評價榜樣,這是引導學生提高道德認識關鍵,同時通過有計劃組織學生道德實踐活動,比如為學校和社會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學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理論上的說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從某種意義上是說:「身教重於言教」,教師應表裡如一,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得漂亮,做得差,這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優秀的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在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身教雖為貴,行知不可分」,這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親切告誡教師的衷言。在教育活動中,無聲的「身教」往往勝於有聲的「言教」,學生的優秀品德,要靠教師的高尚品德來熏陶,教師的「言傳身教」,「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甚至教師每一個細小行為,文明習慣,都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和道德品質引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表率作用,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四、注重集體教育和個人教育相結合。
在培養學生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時,要注意發揮集體的力量,培養集體主義情感,抓正確的集體輿論形成,啟發學生的良心,利用輿論揚善抑惡,對關心集體,尊重他人用於犧牲,樂於奉獻的行為,理直氣壯地支持宣揚,對於損公肥私,損人利己,講不道德的行為給予譴責,使學生在集體的力量中終止不道德行為,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並不是一日之功。
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從嚴要求,嚴格執行紀律。
培養和鍛煉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質,必須從嚴要求,嚴格執行紀律。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守則和學校有關的規章制度逐項分解,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具體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評比標准。紀律一經確定,必須堅決執行,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使違紀違法行為得到應有批評和處罰,就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表揚和鼓勵一樣。都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領域,學生也不例外,隨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范圍越來越廣闊,人與人交往越多,他們必須認識這樣交往。
❻ 50小學生品德培養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
)
說
理教育
法:通過語言說理,使學生明曉道理,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認識的方
法。這是一種堅持正面理論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導,增強辨別是非能力,促進道德發
展的重要方法。
2)榜樣示範法:用榜樣人物的優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
陶冶
3)品德評價: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和抑制,促進品
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
4.教育法: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隊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
感染。5)實際鍛煉法:讓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鍛煉思想,培養優良思想和
行為習慣。
6)品德修養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實現思想轉
化和行為控制。
❼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
作為一名小學抄班主任,必須以戰襲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班級德育工作的重 要性,認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特點,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 學校的德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總稱。思想教育指思想意識教育,是人生觀和世界觀方 面的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政治教育 是指學尹對學生進行政治立場、政治方向的教育,即學校要引導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逐步形成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和立 場,正確認識國家、階級和政黨及其關系。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為、道德作風的教育,學校通過向學生傳授社會主義的道德觀 點、道德行為規范,使學生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於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指出,小學教育階段目標是:教育幫助小學生初步培養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 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
❽ 小學生品德的培養從哪些方面進行
人的品德包括很多方面,我覺得首先要學會做人——有孝心,懂禮貌,負責任,遵守社會公德,還要明事理,講原則……其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在日積月累「潤物無聲」。但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夠好,對孩子影響太大,誘惑的力量永遠大於說教。我覺得除了讀書名理之外,還是要的多從環境教育和身體力行的影響方面著手效果要好些——父母身正為范,處芝蘭之室,選德高者為人師表,交德才兼備之友……
希望能幫到你!
❾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品德
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品德老師可以通過思想道德的教育,用一些德育的思想的滲透,讓他形成一個良好的人品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