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不聽話、要怎麼管理呢
小學生心智還未成熟,切不可用暴力或利益去教育,你要先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你要找到他不寫作業的主要原因所在,是不會、還是對個別老師有恐懼或對哪項有困難(我就是這樣,但沒人幫我)。你得幫助孩子找到原因在給孩子監督及鼓勵、多給孩子笑臉、即便是急得火冒三丈,也要拿出平和的態度對他。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三、和學生一起做深呼吸
當小學生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小學生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學生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學生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學生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問題環境的轉變
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學生玩小刀,我們可以把小刀收在學生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小刀。」要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三、小學生也學會有責任感
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小學生進步,能使小學生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小學生把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小學生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小學生說:「你應該把書本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看書,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四、交換角色進行體驗
在小學生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小學生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小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小學生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小學生在繪畫時發生沖突,一個學生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學生借,而這個學生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學生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學生,這時,我們讓兩個學生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學生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學生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五、讓小學生明確你給他的指示
小學生常因為不明確成人給他的指示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聽話時,就必須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麼做。比如:有時在活動中小學生隨便發言,我們並不介意,而有的時候,這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們必須讓小學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隨便發言,什麼時候不可以。我們可以出示兩張不同的牌子:一張是紅色畫有手形的,一張是綠色畫有口形的,並明確地告訴孩子:當活動區掛有紅色牌子時不能隨便發言,掛有綠色牌子時可以隨便發言,這樣的標志,小學生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須讓小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樣做。
六、適度的懲戒
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小學生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小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學生用剪刀去戳其他學生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教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東西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小學生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小學生的目的。
七、直接向小學生表明你的態度
我在一本怎樣制止小學生犯錯誤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精神健康專家有時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里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里,並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當我們教育小學生要聽話時,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引導和制止,當然應該是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小學生把掃把丟在地上,准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掃把送回它該放的地方嗎?我會很高興的!」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則,與小學生平等相交
小學生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極力防止自己的壞習性及於學生」(奧爾科特)。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學生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學生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小學生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總之,要讓小學生聽話,我們只是發火、只是反復講道理是不夠的,讓我們都來進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靜的心態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讓我們都來倡導愛心教育吧!
最後,我想借用一句話來結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愛的教育!」
『貳』 教師面對小學生不聽話 怎樣面對孩子的「不聽話」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三、和學生一起做深呼吸
當小學生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小學生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學生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學生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學生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問題環境的轉變
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學生玩小刀,我們可以把小刀收在學生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小刀。」要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三、小學生也學會有責任感
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小學生進步,能使小學生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小學生把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小學生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小學生說:「你應該把書本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看書,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四、交換角色進行體驗
在小學生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小學生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小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小學生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小學生在繪畫時發生沖突,一個學生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學生借,而這個學生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學生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學生,這時,我們讓兩個學生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學生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學生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五、讓小學生明確你給他的指示
小學生常因為不明確成人給他的指示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聽話時,就必須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麼做。比如:有時在活動中小學生隨便發言,我們並不介意,而有的時候,這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們必須讓小學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隨便發言,什麼時候不可以。我們可以出示兩張不同的牌子:一張是紅色畫有手形的,一張是綠色畫有口形的,並明確地告訴孩子:當活動區掛有紅色牌子時不能隨便發言,掛有綠色牌子時可以隨便發言,這樣的標志,小學生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須讓小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樣做。
六、適度的懲戒
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小學生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小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學生用剪刀去戳其他學生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教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東西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小學生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小學生的目的。
七、直接向小學生表明你的態度
我在一本怎樣制止小學生犯錯誤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精神健康專家有時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里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里,並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當我們教育小學生要聽話時,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引導和制止,當然應該是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小學生把掃把丟在地上,准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掃把送回它該放的地方嗎?我會很高興的!」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則,與小學生平等相交
小學生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極力防止自己的壞習性及於學生」(奧爾科特)。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學生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學生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小學生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總之,要讓小學生聽話,我們只是發火、只是反復講道理是不夠的,讓我們都來進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靜的心態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讓我們都來倡導愛心教育吧!
『叄』 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我們該怎麼辦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三、和學生一起做深呼吸
當小學生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小學生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學生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學生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學生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問題環境的轉變
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學生玩小刀,我們可以把小刀收在學生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小刀。」要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三、小學生也學會有責任感
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小學生進步,能使小學生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小學生把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小學生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小學生說:「你應該把書本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看書,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四、交換角色進行體驗
在小學生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小學生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小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小學生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小學生在繪畫時發生沖突,一個學生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學生借,而這個學生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學生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學生,這時,我們讓兩個學生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學生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學生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五、讓小學生明確你給他的指示
小學生常因為不明確成人給他的指示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聽話時,就必須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麼做。比如:有時在活動中小學生隨便發言,我們並不介意,而有的時候,這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們必須讓小學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隨便發言,什麼時候不可以。我們可以出示兩張不同的牌子:一張是紅色畫有手形的,一張是綠色畫有口形的,並明確地告訴孩子:當活動區掛有紅色牌子時不能隨便發言,掛有綠色牌子時可以隨便發言,這樣的標志,小學生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須讓小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樣做。
六、適度的懲戒
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小學生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小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學生用剪刀去戳其他學生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教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東西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小學生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小學生的目的。
七、直接向小學生表明你的態度
我在一本怎樣制止小學生犯錯誤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精神健康專家有時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里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里,並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當我們教育小學生要聽話時,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引導和制止,當然應該是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小學生把掃把丟在地上,准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掃把送回它該放的地方嗎?我會很高興的!」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則,與小學生平等相交
小學生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極力防止自己的壞習性及於學生」(奧爾科特)。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學生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學生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小學生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總之,要讓小學生聽話,我們只是發火、只是反復講道理是不夠的,讓我們都來進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靜的心態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讓我們都來倡導愛心教育吧!
最後,我想借用一句話來結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愛的教育!」王亭
『肆』 小學生不聽話了怎麼辦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三、和學生一起做深呼吸
當小學生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小學生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學生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學生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學生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通常孩子犯小錯還能忍,要是犯了「大錯」,或是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孩子會遭殃,專家的意見也跑到九霄雲天外了。其實,還是應該多聽聽專家的看法,這樣至少會在罵人的那一刻,「閃」一下,呵呵!!!可是常犯這樣的錯誤,希望能慢慢改正。
『伍』 小學可以強制讓學生休學嗎
不可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訓誡小學生擴展閱讀: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第三條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陸』 請你列舉兩種小學生違法要受到訓誡的行為
不存在的,中國有一種東西叫未成年人保護法
『柒』 女朋友罵小學生
女朋友是老師嗎還是女朋友哦不高興了動不動就喜歡罵人呢如果他是老師他罵人是不對的如果呢他是亂發脾氣的女孩子呢你可以出面制止他他為什麼要罵小學生呢即使小學生我做的不對的地方他也不可以這樣罵他每個人呢都是父母養的為什麼要接受別人的罵呢
『捌』 教育部明確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懲戒等於體罰嗎
教育部明確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懲戒並不等於體罰。
最近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覺得無能為力就把孩子扔給學校,認為只要自己掏足夠的錢,就能夠讓孩子得到一種很好的保護,他們並沒有想過一個老師如果想要管束整個班級的話,難度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反對懲戒的原因,他們不理解教師的難處,如果能夠讓學校和家長有更好的聯系,更頻繁的聯系,就能夠讓雙方的代溝更小。
『玖』 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我們該怎麼辦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拾』 關於開除小學生的依據
《義務教育來法》第27條明確規定:對違源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第35條規定: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面對「問題」學生,學校可採取以下方法處理:一是依據學校紀律懲罰規定予以記過等處分;二是對涉嫌違法問題可由公安機關予以處罰或訓誡;三是申請對其矯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