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厭學小學生怎麼進行心理輔導
孩子厭學的背後事實上市孩子的心理問題,而正確及時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厭學的困擾。所以,如何進行學生厭學心理輔導要從專業的教育心理學出發,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同心協力,幫助孩子成功邁過厭學這道坎兒。
很多厭學學生由於外界的不適當批評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如何進行厭學學生心理輔導,需要讓厭學症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對自己建立一個積極正面的評價,增加對學習的意願、信心,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措施。教育者還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後的具體比較中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接受自我,明白自己並不是一個不可救葯的人,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學生。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每一個學校都應該設立心理咨詢師,聘請心理輔導老師,幫助學生思想上澄清厭學形成的心理機制,並且運用一定的臨床技術對學生的厭學行為進行干預。這是一種立竿見影的臨床訓練。當學生克服掉厭學反應以後,學生的思想一般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更傾向於積極。教師可以由此啟動進一步的教育措施。
另外,學校,社會,家庭的三方協作是如何進行厭學學生心理輔導的保障。家庭人員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厭學輔導方案,社會各界也應該凈化學生成長環境,盡量避免對學生的成長拋出各種不利的誘惑。
Ⅱ 中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
中小學學生厭學的原因與對策怎麼改變學生厭學心理。中小學生厭學的五大心理原因!家長必知!現在很多的青少年都是會厭學的,並且早早的就輟學了,其實這對於自己後面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於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造成青少年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呢?三好網初中家教班老師幫您分析一下。
1、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於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2、抑鬱症是青春期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在整個兒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鬱症的個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極、輕生的念頭。孩子們對個人的未來,對前途悲觀、絕望,有自卑心理。由於現在的家長老師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變化,導致本就少溝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極點,抑鬱而輕生,更別說厭學。
3、青春期性心理沖突。調查發現,發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於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禦機制,通過棄學暫緩了「不被人發現」、「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潛在的性心理壓力。
4、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 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5、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非常苦惱,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時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無主見,就像被思維控制一樣,昏暈而過,迷茫糊塗,而這種強迫症,是不會貼附在學習上的。
Ⅲ 小學生三年級出現厭學的心理原因是什麼
「厭學」現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本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課題實施情況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分析,原因有: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教師教育教學方法不妥,學生學習障礙以及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同時提出了矯正的措施。 [厭學原因]: 通過將近一年的「關於小學生厭學現象」的課題研究,課題組老師在對存在不同程度厭學情緒的學生(智力正常的學生)進行智力測驗、調查問卷、個別談話和心理咨詢,發現兒童厭學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緣於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父母的主導傾向是什麼,對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願不願意學習和怎樣去學習的指示器。家長不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現為: 1、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 學生鄭軍,小學一年級學生,獨子。父母經商,工作繁忙,顧不上教育孩子。胡×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寫作業、學習成績老是跟不上,對於生活中的小常識一無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根據一段時間的了解,發現他每天上學都由奶奶背著書包帶他到教室,甚至到他所坐位置,把椅子搬下來。該學生連整理書包、系鞋帶等小事都不會。 由於父母的放任自流與奶奶的過分溺愛,導致該生缺乏責任心與自製力,上課自由散漫,獨立性較差,把不良的生活習慣(自己該做的小事不做)帶到學習中來(自己該完成的作業不完成),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願學習,形成了惡性循環。 2、要求過嚴或態度粗暴 對孩子嚴格要求固然重要,但過份地嚴格特別是用粗暴的手段對待孩子,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如李英,女,10歲,小學四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均是班級學習委員,酷愛學習,遵守紀律,聰明溫順,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由於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要求過嚴,父母要求女兒每門功課必須在98分以上,有時考了97分,在班居前茅,父母仍不滿意,對她嚴厲批評。對於孩子的業余愛好,父母也抓得很緊,要求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帶她四處求學,回家一有空就練習, 稍不用功,少不了一頓皮肉之苦。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壓力很大,學習絲毫不怠慢。但是自從四年級開學以來,她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尤其對考試產生了恐懼。 從李英的學習問題中可以看到,這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完全是因父母的過分期望和粗暴的懲罰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試考了97分,父母還不滿意,課內學習和課外作業本來就夠緊張的,父母又用「琴棋書畫」的古代淑女標准要求女兒,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責罵,受皮肉之苦,結果使孩子疲於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嚴重的身心疲勞,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還存在中這樣傳統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麼會視學習為樂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 我們都明白,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在這樣自由、平等、和諧、充滿著愛的環境中,孩子心情會舒暢、精神振奮,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同時往往也能充分認識自我價值,其獨立學習、解決問題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反之,一個充滿「戰爭」氣氛的家庭,只有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孩子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許多資料都表明,「問題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樣,產生厭學情緒的孩子也較多地出現在「問題家庭」中。 二、教師教育教學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今天教師承擔的教學壓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師為了片面地追求分數,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而是對學生進行「疲勞轟炸」或者冷嘲熱諷,或者體罰(變相體罰),那麼學生對這門功課就會產生厭倦、畏懼心理。一位厭學的學生來信說:「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愛學習的孩子,但是自從換了新老師後,有一次我因一道題不會做,老師隨口就是一句:『你怎麼像豬一樣笨!』難道我真的那麼笨嗎?從那以後,我不想再上數學課了……」老師的一句漫不經心的話嚴重地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位學生從此不再喜歡數學課了。 三、學生的學習障礙 1、缺乏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影響學習的發生,而且還影響到學習的進程和學習的結果。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和學習的積極性密切聯系著。學習效果好,就能增強學習動機;長期學習效率不好,就會使原有的正確的學習動機減弱或消退。心理學實驗表明: 成績差 學習沒有興趣 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低 知識、技能掌握得不好 學習積極性差。
Ⅳ 關於小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對策思考 的摘要
現在有大抄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都有一種懶惰的思想,嚴重的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能拖到明天的事情絕不今天做。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對學生的厭學思想作一分析,並且根據以上情況採取一些相對應的措施。讓學生做到主動要學,想學,這樣才是教育的真諦。
Ⅳ 小學生厭學原因有哪些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1)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獨生子女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多,由於物質條件十分豐裕,致使獨生子女在家養成所謂的「公主病」。父輩的物質給予,祖輩的精神關愛使小學生在家沒有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造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的惡性學習心理。(2)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家庭關系的重要基準,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家長的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長期處在一個充滿「戰爭硝煙」的家庭和一個「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們整天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中,使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那麼孩子們就會轉移到他們認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厭學情緒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2. 學校因素。(1)教師的「唯分論」。盡管素質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數的「指揮棒」還是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片面地追求分數,一味地追求優秀率和升學率,只重視學生成績好壞,而不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在教育手段上還存在著應試教育中的「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走進「唯分論」誤區。(2)作業的「題海論」。現在的教師「考核」制度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一些教育工作者由於某種主觀原因的限制形成了一種危機感,空前的危機感使得這些教師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學率上,而升學率又是靠學生成績來判定的,致使教師不得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
3. 學生自身因素。(1)學習能力不足。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並非是真的厭學,也不是懶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著學習方面的嚴重落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具體來說就是學習能力不足。許多學生花費大量精力來做練習,卻事與願違,成績總得不到提高。(2)無明確的學習計劃。多數學生存在著對學習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狀態,沒有一個科學性的學習計劃,不會對科目進行統籌安排,學習起來顧此失彼,對知識死記硬背,對課程內容不會抓住重點、難點,不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解決策略
1. 家庭方面。(1)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有什麼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逃學問題的發生。(2)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及積極性格的形成,與家長的褒獎密切相關。對孩子的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3)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當孩子犯錯時,切忌簡單、粗暴,棍棒相加,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知道父母的鼓勵、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經常與教師溝通,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使孩子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要求學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
2. 學校方面。(1)轉變觀念,客觀地評價學生。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改革,應從多方面、多渠道、綜合地評價學生。要打破以往只重知識記憶、背誦而忽視創造等能力考查的教學評估方法,在考試、考核中實行動口、動手和動筆相結合;在成績評價上實行自評、互評與師生共評相結合。這樣可加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對學生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隨時隨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與品質習慣。(2)活躍教研氛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首先,學校應多開展教研活動,組織公開課、研討課,開展聽課、說課等活動,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其次,多些橫向聯系,「走出去,請進來」,多組織教師去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多請一些知名人士講學,授示範課等,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最後,搞好課題研究,讓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3. 學生自身方面。(1)明確學習目標。我們要通過開主題班會或給學生講名人故事的形式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每個人都有奮斗的方向。同時使學生明白有了目標就得為之奮斗,即使不聰明,只要努力了就會成功。(2)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教師應教育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從根本上克服厭學情緒,還要合理地利用時間和大腦,不搞疲勞戰術,以質取勝。(3)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成功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生往往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學習有時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時候樂趣在於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在過程,要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毅力,讓他們奮力堅持到最後。所以,學生哪怕只是取得了極其微小的進步,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及時鼓勵。
Ⅵ 怎麼改變小學生厭學心理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徹底改變厭學孩子的厭學情緒,就必須要培養內他的學習興趣。厭學孩子對容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後,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轉變的關鍵。因此,一定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消除厭學的心理障礙。
Ⅶ 如何解決小學生厭學心理
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不佳,對學習感到乏味,學習被動。他內們感到學習是一種苦差容事,簡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於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學生自身學習興趣不濃,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
當孩子對學習變得無趣、被動時,家長不要急著批評責怪,而是應該協助孩子找出學習被動無趣的根源在哪裡。一般而言,孩子覺得學習是件被動的事主要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概念不清,無規范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而從孩子學習心理進行分析,一般而言,孩子會認為學習時間剝奪了自己的快樂。
學校老師只能在學校時間對孩子進行學科教育,而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父母在一起,作為父母,首先的得學會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讓孩子能夠學會主動學習。其次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父母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的學習應該由他自己去做主,只要孩子有了這樣的思想,他才會主動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家長,您好,希望以上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能幫到您,也請您多多關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