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70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是組織教學的靈魂。教師的引導思路、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備課時,應精心准備,知識要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講解要有啟發性。聯系實例要貼近生活,注重實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 注意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或數學表達式,敘述空間圖形的形狀和位置,重視數形結合和互相轉換。把立體圖形准確轉化為數學語言和表達式,這些成為解題的出發點和依據。教師應注重教學語言的規范、准確、精練。課堂上運用數學語言,適時地總結內容,引導學生練習,讓學生體驗實踐規律,總結歸納知識特點,感悟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增強學生空間想像力。
二、藉助實物模型進行直觀教學 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把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編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生活中實物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對實物多多進行觸摸,感知它的立體感,例如:學生接觸到長方體紙盒後,可以說出「有一些面,它的面是平的」、「有許多邊,它的邊是直的」、「它還有一些角,很尖,很扎手」、「有些面的大小一樣,有些不一樣」等等之類的初步認識,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些發現,這些認識不一定全面的,但是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點就已經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可以對長方體就有更全面的認識了。
三、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空間觀念是一個人在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於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是難以形成空間觀念的。學生在現實空間中對物體的形狀、大小及所處方位的感知對物體圖視的初步認識和常見平面圖形的了解積累了豐富的幾何事實,以理解現實的三維世界,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形成需要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空間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從而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產生直接感知,這些都不僅需要自主探索、親身實踐,更離不開大家一起動手、共同參與。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變換、直觀思考等對形成空間觀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過程中才能不斷生成和發展,並得到提升。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的明確自己對空間的看法,並有機會分享各自的想法。大家的共同感受對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學生認識了圓柱的側面後,在頭腦中已建立起這樣一個封閉的、彎曲的表象。接著又要研究側面積,這就需要將剛剛建立起來的認知平衡打破、重組,尋求新的平衡。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化曲為直的問題,將圓柱的側面展開為一個平面圖形。其實很簡單,就是引導學生「剪」。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要引導學生在研究探索的氛圍里、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積淀對空間觀念的認識。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探討,如果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線剪開,展開後是什麼樣的形狀呢?小組討論後動手操作,匯報得到什麼樣的形狀?教師結合匯報的情況展示三種展開的情況。這三種情況雖然展開的形狀不一樣,可以運用割補法進行轉化。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通常將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後成為一個長方形。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將會首先遭遇學生頭腦中幾何體與展開圖之間的轉化障礙。四、藉助現代化教學設備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便於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製作課件,通過電腦的動感演示,使圖形"活"起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形,達到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的目的。空間和平面圖形的概念和性質,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有類似的,也有不類似的。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學生生活、學習經驗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通過多想、多觀察形成表象,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②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發展,與其數學思維品質的完善程度緊密相聯。可以說,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提高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突破點。為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敏捷性
在學習幾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思維的深刻性,就不可能准確地解釋圖形信息、正確地進行推理、判斷;沒有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就不可能對非圖形信息與視覺信息進行靈活的轉換與操作,無法想像運動變化的空間。
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並通過各種解法的對比,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中的簡捷美。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突破了習慣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它或是提出了有新意的觀點,或是解決了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創新是它的本質特徵。如:在回答說出「你所知道的圓形東西時」,有的學生答道:水珠是圓的、鼻孔是圓的、老鼠洞是圓的。這些回答想像豐富、視角獨特,具有一定的獨創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氣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或提出的建議做出判斷或評價,更不要輕率給予批語特別是對一些與教師的本意不相符、看似荒謬的回答,也應允許他作進一步的解釋。第三,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要通過語言、獎勵等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並要及時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和創造行為,從而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③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制手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打開學生想像力的大門。
教師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師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想像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並通過語言來表現。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水平。
教師要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學藝術課程學生有效學習初探——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創作能力 四川成都高新實驗小學 周雪梅 內容簡介:本文從小學藝術課程學習過程中,從美術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對學生進行想像、創作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想像、藝術美、創作 「藝術美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從美術的角度講,這句話是指藝術美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是藝術家將現實美從生活到藝術的創造。藝術美的靈魂是創造。創造是對生活形象的提煉,是藝術美的生命,因此藝術美不僅來源於生活,而且高於生活。當然,我們今天所談的兒童裝飾畫魚的創作者,並非前面所說的藝術家,而是極具模仿力、想像力、創造力的我校的可愛的兒童。人是生活的主人,他不僅隨時隨地在欣賞美,而且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創造著美。正如高爾基所說「照本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是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兒童正是這種把無暇的「美」帶到 生活中去的「藝術家。」兒童是用與成人不同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一切現實美,對這一切現實美的接受是非功利性的接受,沒有挑選的過程。只要他們認為是美的都通通吸收。兒童從現實美創造為藝術美的過程中,也沒有任何功利性,也只是將自己認為美的東西表現出來。這種與成人不同的非功利性的創造,常常會出現奇跡般的效果,具有極富個性的審美效果,針對兒童這一特點,我設計了《兒童裝飾畫魚》的教學,以期待學生能運用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現實生活只去發現美,並創造出高於現實美的藝術美。在這一教學中學生確實運用他們非凡的創造力,證明了他們不愧為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動物是與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無論飛禽或走獸,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獨特的美。在兒童的直觀感覺中,最美、最具魅力的當推魚,他們搖動著雍容華貴的魚翅,在海底的珊瑚叢中或姿態嫻靜,或悠然翻飛。在我們看來魚身體上那五顏六色、斑斕如霞的魚身,美的令人眩目,這現實中的魚已是到了美的及至了。在兒童心中的魚,夢中的魚卻升華了這「藝術之極品。」在兒童心中沒有約定的規律,有的只是偏偏聯想。在他們的主觀和隨意中,魚的魚翅可以變形為一對、三對、五對、六對等形狀各異的翅,將兩對魚翅變形為一對的,使外形整體感強,簡潔凝練;將兩對魚翅變為三對的,用幾何對比,在稜角與柔和的對比在求統一,保持魚翅原形的,則將外形變得十分獨特,用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結合,在變的過程只、經過創造「幻化出」現實世界不曾有的、千奇百怪的裝飾魚獨特的外形。有的心細的孩子還將魚的身體變形成他們平時最關注的「機器人」卡通外形,將魚的觸須變化成由許多美麗的小花朵編織而成的花環,一切的變化都是那麼的奇妙、那麼的不可思議。在對魚身進行裝飾的過程中,兒童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魚身上的花紋,了解到花紋是由點、線、面、圖案、色彩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雖然裝飾中的點、線、面具有純粹的抽象意義,但在兒童大膽的「妙筆」下居然「生了花。」在進行裝飾的過程中,學生運用了裝飾手法中的刪添法,刪除本身魚身花紋中影響主題表現的部分,用兒童的話來說就是去掉不美麗、不吸引人的部分,添加抽象的點、線、面或其它形象,使需要突出的部分更准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同時也運用了提煉取捨、凈化誇張、化復雜為單純,對一些圖形進行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細等誇張的藝術處理,當然這一切方法都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豐富想像和大膽創作,以及老師具象思維引導在不經意中運用的,同時在這隨意之中學生還應用了圖案構圖中的對稱、均衡方法、運用了圖案的自由紋樣、適合紋樣,以及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這些圖案都是有最基礎的點、線、面構成,經過學生巧妙的「排列組合,」給它們賦予了新的生命,使幻想中的魚身有著奇妙的花紋,於是便栩栩入生了。對色彩的處理,學生那朴質大膽的方法,更讓人為之所動!對比極其強烈的冷暖色同時出現,極其艷麗的大紅大綠在矛盾中求統一,在對比中求協調。這種色彩的美是成人作品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它使本來就美麗的魚身更加五彩繽紛了。這一切都是兒童這些小「藝術家」沒有經過刻意的邏輯思維創造出的藝術美,盡管孩子們顯得幼稚,作品也讓人難懂,但這是孩子們幼年難得的藝術珍品,是他們幼年成長過程中藝術表現的有力見證。
⑤ 淺談如何豐富小學生的想像力
任何成功的創造發明都離不開想像,寫作也是如此。對於小學生來說,在向他們傳授寫作方法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想像力。那麼,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呢?具體講,教師可以從學生觀察、閱讀和寫作三個方面來指導。
一、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中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小學生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而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應教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來觀察所熟悉的事物,讓他們邊觀察邊想像,把看到的實物在頭腦中形成圖像,甚至能動筆畫一畫,或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加深他們對有關實物的認識,還可以為他們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中提升他們的想像能力
實踐證明,要想讓學生樂於讀書,首先要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師通過一定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喜歡上讀書之後,學生就能從書中品味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這樣他們也就會養成邊讀邊悟的習慣,提高自己閱讀感悟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像,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理解的內容,還可以從中體會出作者表情達意的一些方法。所以要想培養小學生習作的想像力,必須加強對他們閱讀的指導,讓他們在閱讀中張開想像的翅膀。
三、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中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
1.對長篇文章進行縮寫
對於一些故事性較強或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縮寫練習。一般來說,縮寫要注意三點:(1)體現原文的風格和面貌。也就是說,縮寫要盡量保持原文的中心思想,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特點。(2)縮寫可將原文的篇幅縮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寫語句,或者把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刪去無關緊要的介紹。(3)銜接自然,首尾貫通,使文章成為一個整體。
如教學六年級下冊《三打白骨精》一文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縮寫課文,練習把「三打白骨精」這一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就可以了。又如學完《莫泊桑拜師》,只要學生能抓住文中主要句段來寫,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學生能縮寫好這一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指導學生縮寫這樣的文章真可謂一舉多得。
2.對文章細節進行擴寫
擴寫,就是根據已經給定的材料,展開豐富的想像,合乎情理地把事情寫具體、寫完整。要想把有關內容擴寫好,就必須展開想像。有時也可以對文中一些疑問進行查找資料,補充寫作。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課文《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後,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在這篇課文開頭只是交代八路軍戰士在戰火中救出了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那麼,到底是誰救出了這兩個小姑娘?後來,這兩個小姑娘成長狀況怎麼樣呢?當時日本士兵在我國境內燒殺搶掠,為什麼八路軍戰士還要救這兩位日本小姑娘呢?對於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查找資料,然後把搜集整理好的內容補寫出來,這樣文章就會顯得更完美。
3.結合閱讀材料進行改寫
學生在熟讀課文、准確地把握文章中心後,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發揮想像進行改寫。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的《負荊請罪》一文,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練習把三年級下冊課文《大作家的小老師》和五年級下冊課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也改寫成課本劇。此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敘事詩歌,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改寫成記敘文。學生只要能多加練習,就一定會從中摸索出一些寫作技巧來,這些方式無疑也是培養他們想像力的好方法。
4.指導進行一題多寫練習
在課堂訓練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題多寫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一次寫人的習作中,我指導學生介紹自己的媽媽,為了寫好這次作文,我先讓學生分組介紹自己媽媽的優點,通過學生介紹,我歸納出媽媽大都具有勤勞、善良、疼愛自己等特點,於是我就讓學生選取不同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以「( )的媽媽」為題寫三個片段,通過一題多寫,學生從中明白了要想寫好習作首先要有豐富的材料,寫一個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寫,在寫作中要想打動人必須富有真情實感,所以一題多寫也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小學生有了豐富的想像力,在寫作中自然會把要寫的內容表述得更加豐富,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他們的寫作興趣和想像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⑥ 怎樣培養小學兒童的想像力
(一)創造條件,採用多種手段,豐富兒童的表象和言語
表象是想像的材料,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想像的水平。表象豐富,想像就開闊而深刻;表象貧乏,想像也就狹窄而膚淺;表象准確,想像就合理;表象錯誤,想像也就荒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並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看展覽、游覽、看電影等。
在實際活動中,要引導兒童廣泛接觸各種事物,仔細、全面、准確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有時教師也可用豐富的情感和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頭講述,帶領學生表情朗讀以增強學生的感受,使兒童積累起豐富和准確的表象,保證想像活動的順利進行。
如語文課上有的教師為使學生寫好《春天》一文,他先組織學生「憶春天」,通過回憶,把頭腦中關於春天特點的表象提取出來,然後在初春時帶學生去「找春天」,如,看到吐新芽的樹和柳枝、開始融化的冰雪等;過了幾個星期再帶學生去「看春天」,如,看到田野一片新景象,冰河已解凍,碧波盪漾,鳥語花香;回來後就讓學生「寫春天」,這是積累表象、發展想像的有效途徑。
想像是通過言語形式加以表現的,因此,言語與想像的發展關系密切。只有言語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兒童的想像才可能從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號水平,使想像變得更加廣闊、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邏輯性。
結合課文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文藝作品,使他們積累起豐富的詞彙,學會恰當地運用詞彙,准確描述外部事件和內心世界。
同時,教師要重視用豐富、優美、正確、清晰、生動形象化的言語描繪事物。這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更為他們表現想像做出了榜樣,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語來表現想像。這對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想像,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結合學校的各種活動,進行想像的訓練
1.結合各科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想像
語文課上,學生在表情朗讀課文、作文、自編故事以及課外閱讀後,用自己的想像來體會作品的內容,在頭腦中「看見」或「聽見」作品中所敘述的一切。音樂課上,根據歌詞或樂曲,想像出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畫面。圖畫課上,通過繪畫、手工、雕刻以及課外的科技活動等,訓練學生的創造才能。
2.通過形式訓練,提高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1)對靜物做動態想像,變無聲為有聲想像。如,出示一幅畫面,要求學生圍繞畫面的主題,寫出畫面上人物的精神、動作、語言等。
(2)對抽象詞做具體形象想像。如,將「驕傲」一詞,要求學生以人物動態來表達。有個學生做如下描述:「老王在發言,老李翹著二郎腿躺在椅子上,嘴裡吸著香煙,眼睛仰視天花板,將一口口濃煙向天花板噴去。」這段文字雖無「驕傲」二字,但用形象表現了老李的驕傲神態。
(3)對物做擬人想像。如,要求對「水」做擬人想像。有兩個學生寫成如下的短文:「水,我見過奔騰不息的江水,它穿峽谷、繞暗礁,向著大海、英勇無畏、一瀉千里、勇往直前。」「無數的細流,匯成浩盪的大海。而洶涌在海面上的無數細浪,彷彿是無數的前赴後繼的雕塑家,他們堅毅、踏實,長年累月、日日夜夜、堅持不懈地工作著,將無數岩石雕成奇狀異態,給人類鋪展了無數壯觀的畫面。」
此外,還可要求學生對無色的事物做有色的想像,對個別事物做概括的想像等。通過這一系列想像的形式訓練,兒童便能逐漸掌握靜觀默想、浮想聯翩的本領。
(三)正確引導小學兒童的幻想
小學兒童幻想正處在由遠離現實的幻想向現實的幻想過渡階段。積極的幻想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幻想,是富於現實性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幻想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
結合的方式很多,可以通過組織各種主題隊會,如「我在2000年」主題隊會,把個人的幻想與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可以把現實生活中各種富有感染力的典型事件,對學生進行宣傳,如,英雄模範、「十佳少年」的先進事跡的宣講活動。
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出這些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從感情上熱愛他們,敬重他們,從而激起向他們學習的強烈願望,創英雄的業績,走英雄成長的道路。
有些兒童以看小說、電視消磨時光,逃避艱苦的學習活動,整天沉湎於幻想之中。教師對此必須予以重視。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孩子學習閱讀時,家長只提供大量文藝作品而缺乏明確的要求和正確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對學業失去興趣,而變得熱衷於想人非非,不願從事艱苦的學習,成績逐年下降。教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採取有效措施使這些兒童正確對待現實,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一)創造條件,採用多種手段,豐富兒童的表象和言語
表象是想像的材料,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想像的水平。表象豐富,想像就開闊而深刻;表象貧乏,想像也就狹窄而膚淺;表象准確,想像就合理;表象錯誤,想像也就荒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並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看展覽、游覽、看電影等。
在實際活動中,要引導兒童廣泛接觸各種事物,仔細、全面、准確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有時教師也可用豐富的情感和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頭講述,帶領學生表情朗讀以增強學生的感受,使兒童積累起豐富和准確的表象,保證想像活動的順利進行。
如語文課上有的教師為使學生寫好《春天》一文,他先組織學生「憶春天」,通過回憶,把頭腦中關於春天特點的表象提取出來,然後在初春時帶學生去「找春天」,如,看到吐新芽的樹和柳枝、開始融化的冰雪等;過了幾個星期再帶學生去「看春天」,如,看到田野一片新景象,冰河已解凍,碧波盪漾,鳥語花香;回來後就讓學生「寫春天」,這是積累表象、發展想像的有效途徑。
想像是通過言語形式加以表現的,因此,言語與想像的發展關系密切。只有言語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兒童的想像才可能從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號水平,使想像變得更加廣闊、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邏輯性。
結合課文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文藝作品,使他們積累起豐富的詞彙,學會恰當地運用詞彙,准確描述外部事件和內心世界。
同時,教師要重視用豐富、優美、正確、清晰、生動形象化的言語描繪事物。這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更為他們表現想像做出了榜樣,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語來表現想像。這對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想像,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結合學校的各種活動,進行想像的訓練
1.結合各科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想像
語文課上,學生在表情朗讀課文、作文、自編故事以及課外閱讀後,用自己的想像來體會作品的內容,在頭腦中「看見」或「聽見」作品中所敘述的一切。音樂課上,根據歌詞或樂曲,想像出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畫面。圖畫課上,通過繪畫、手工、雕刻以及課外的科技活動等,訓練學生的創造才能。
2.通過形式訓練,提高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1)對靜物做動態想像,變無聲為有聲想像。如,出示一幅畫面,要求學生圍繞畫面的主題,寫出畫面上人物的精神、動作、語言等。
(2)對抽象詞做具體形象想像。如,將「驕傲」一詞,要求學生以人物動態來表達。有個學生做如下描述:「老王在發言,老李翹著二郎腿躺在椅子上,嘴裡吸著香煙,眼睛仰視天花板,將一口口濃煙向天花板噴去。」這段文字雖無「驕傲」二字,但用形象表現了老李的驕傲神態。
(3)對物做擬人想像。如,要求對「水」做擬人想像。有兩個學生寫成如下的短文:「水,我見過奔騰不息的江水,它穿峽谷、繞暗礁,向著大海、英勇無畏、一瀉千里、勇往直前。」「無數的細流,匯成浩盪的大海。而洶涌在海面上的無數細浪,彷彿是無數的前赴後繼的雕塑家,他們堅毅、踏實,長年累月、日日夜夜、堅持不懈地工作著,將無數岩石雕成奇狀異態,給人類鋪展了無數壯觀的畫面。」
此外,還可要求學生對無色的事物做有色的想像,對個別事物做概括的想像等。通過這一系列想像的形式訓練,兒童便能逐漸掌握靜觀默想、浮想聯翩的本領。
(三)正確引導小學兒童的幻想
小學兒童幻想正處在由遠離現實的幻想向現實的幻想過渡階段。積極的幻想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幻想,是富於現實性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幻想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
結合的方式很多,可以通過組織各種主題隊會,如「我在2000年」主題隊會,把個人的幻想與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可以把現實生活中各種富有感染力的典型事件,對學生進行宣傳,如,英雄模範、「十佳少年」的先進事跡的宣講活動。
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出這些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從感情上熱愛他們,敬重他們,從而激起向他們學習的強烈願望,創英雄的業績,走英雄成長的道路。
有些兒童以看小說、電視消磨時光,逃避艱苦的學習活動,整天沉湎於幻想之中。教師對此必須予以重視。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孩子學習閱讀時,家長只提供大量文藝作品而缺乏明確的要求和正確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對學業失去興趣,而變得熱衷於想人非非,不願從事艱苦的學習,成績逐年下降。教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採取有效措施使這些兒童正確對待現實,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⑦ 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1.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像力的起點,能夠推動學生去想像,去創造。在教學中,我們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如鼓勵學生多想、多問為什麼,引導他們自己去想像和思考,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見。
2.豐富學生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表象儲備。
想像既然是由個體頭腦中儲存的表象改組而成,那麼想像是否豐富,是否活躍,主要看頭腦中具有表象的數量和質量如何。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方法教授知識,為學生積累寬厚的知識背景,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的經驗。
平時還要鼓勵學生多接觸音樂,繪畫,手工,詩歌,表演,以及飼養動物,培栽植物等等,以豐富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表象儲備,以引起積極的想像。
3.創設想像情景,引發想像。
心理學家認為:「想像是在情景非常不明確的認識階段上發生作用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必須在提出問題時,創設一種信息不充分,條件模糊的困難情景。如給學生幾個相關較遠的詞,讓他們發揮想像組成短文;給學生一張簡單的畫,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發揮想像編故事等等。
4.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喚起學生的想像。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教材,使課本中的文字描述變成一副副鮮活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內容也變成具體的形象。如在英語教學中的分角色朗讀,表演,給故事編結尾,根據故事用繪畫的形式做讀書筆記等,都能夠有力的促進想像力的發展。
⑧ 如何培養小學生想像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力
培養想像力是形成小學生創造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力呢?
一、在教學中創設想像的氣氛與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奠定想像的情感基礎。只有在歡愉舒暢的自由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才敢於去盡情想像。如根學生講話時,要盡可能使用他們的語言,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講課時面帶微笑,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要注意留給孩子們充分發想像時間等等。
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孩子們大膽進行想像。小學生由於身心各方面發展水平的約束,產生一些離奇甚至荒謬的想法是難免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孩子們的思維過程,在對其進行耐心引導與糾正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大膽想像的精神。對於小學生來講,錯誤的想法可以糾正,但想像的積極性一旦消失,則無法換回。
二、要通過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想像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注意交給學生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使兒童的知識范圍在課本的基礎上有所豐富和擴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得以豐富的想像。比如在講「竹子」時,可以給學生講講「歲寒三友」,使他們不僅加深對竹子的理解,同時在頭腦中也可與竹子一並想像到「梅」與 「松」;講「正方形」時,不是孤立地只講什麼是正方形,而是與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比較著講,並於廣泛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孩子們在眾多的圖形中認識正方形,並懂得正方形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生獲得了堅實寬闊的知識基礎,就能夠在更大的空間內進行自由想像。
三、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聯想,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言語,這是想像的方法基礎。小學生想像的自覺性與目的性差,還不能做到為某一任務的實現而循著一個方向進行想像。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聯想的方法。如從彎月想像到英文字母C,從「春華」想像到「秋實」等等。我們教學生循著一定的軌道聯想,但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教師的作用只在於引導。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生的許多想像活動是在言語的調節下進行的,並且最終仍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從具體直觀水平上升到詞的思維水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與邏輯性。所以,教師要教會孩子通過想像去說清楚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情節。
四、培養小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發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想像的能力基礎,觀察力和思維想像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要從培養學生仔細的觀察力入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直觀教具的運用和到實際中的活動告訴學生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如何確立觀察中心等等,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盡可能詳細地說出觀察到的情況,只有觀察得仔細,才能想像得准確。
⑨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想像力水平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細心的教師不難發現, 基本上課改後的每一篇課文在教學目標中都有提到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由此可見, 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 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朗讀 能力的基礎訓練, 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使學生能夠正 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打好朗讀基本功,保證讀書時間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即要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 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打好朗讀基本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要有充 分的時間讓全班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要留給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 道,讀出情趣。做到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學生讀。讓 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除此以外,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 到。 二、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 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熟讀透,達到朗讀要求和「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在指導朗讀 的時候, 就要讓學生多讀課文, 但不能很枯燥地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 可採用多種形式激發 學生的朗讀興趣。 ( 1 )集體讀。這是一種全員參與的朗讀形式,要防止有的學生「充數」 ,次數不能過多, 過多會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 ( 2 )分小組讀。小組全體成員參與,可分段接讀,也可小組內自行組織朗讀,教師做好 「服務性」指導調控工作。 ( 3 )領讀。 教師或學生均可領著學生朗讀,也可小組內小組長領讀,這種朗讀方法不利 於學生自己感悟課文,自己朗讀表達。 ( 4 )分角色讀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願意走進文中的童話世 界, 讓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讀文是他們很喜歡的一種朗讀形式, 教師可一些簡單的道具, 激發學生興趣。 ( 5 )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 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 ,學生幾乎可 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 ( 6 )比賽朗讀。採取打擂台的形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輪流上台賽讀,賽讀之前可由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全體同學給予指導,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 7 )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 在情境中朗讀。 ( 8 )想像朗讀。 讓學生閉上眼睛,對已熟讀的文章內容邊想像邊聽課文,既可豐富學生 想像力,又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 9 )展示朗讀。藉助「展示台」 ,讓學生展示自己喜歡讀的段篇,組織其他學生評價, 教師注意要引導學生進行鼓勵式評價。 三、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音樂美。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 詩、 童話等體裁的課文有著准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 回環的音 韻、錯落的節奏,它們都是培養兒童語感的極好材料。教師不僅要留意發現其中的音樂性, 而且還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欣賞、認識語言的音樂美。如《小小的船》 , 「彎彎 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 / 小小的船里 / 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 藍的天。 」 在教學中, 可以用多媒體或語言描繪展示一幅畫面:幽藍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顆星星,一 個可愛的小女孩提著小燈坐在月亮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 美妙的畫面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了情 境, 然後在畫面的下端出示課文內容,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 1 . 幫助學生劃出輕聲詞: 「月兒」 「船兒」 (用「~~」表示) ,指導學生讀出輕聲。 2 .根據內容劃分出節奏(用「 / 」表示) , 讀出、抑揚頓挫、舒緩的節奏; 3 .確定朗讀的重音(用「 . 」表示) 。這樣,強弱的重音, 加上抑揚頓挫、 舒緩的節奏, 形成了獨特的音樂美, 極具感染力。 朗讀時, 配上輕柔的音樂, 孩子們反復吟誦陶醉於詩的優美旋律,彷彿置身於美妙的夜空中。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范讀作用。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 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 有些地 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 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 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 這就 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 朗讀好課文, 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 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 》這類感 彩很濃厚的課文, 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 淡淡, 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 及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 更難體會到兩國同中國志願軍戰士依依惜別 之情, 更難體會到兩國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 教 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有這樣, 才能感染學生, 從而為理 解課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