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自製教具

小學生自製教具

發布時間:2021-01-05 08:57:35

1. 小學音樂自製教具

本項大賽比賽分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大學成人組把課文發到校網,讓學生點讀,配合音樂和動畫,教具的製作要根據你教學內容而定的 如果你是用人

2. 小學簡易教具製作方法與實例

如圓的面積教具製作:
1、取木板(不要太厚)也可用紙板代替。
2、做成圓形,把圓沿半徑分成15等份。
3、取其中一份,再沿圓的半徑平均分成2份。
此時,有14個整份,和2個半份。
4、取兩條布條,把7個整份,分別沿圓的外周粘在其中一條布條上,再粘上1個半份。
5、另一條布條重復上面的操作。
6、把剩餘的布條剪去。
這樣,一個完整的圓的面積教具就做好了。

3. 如何利用自製教具完善小學科學的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設備的更新,實驗儀器也逐漸豐富和完善起來.這些一站式的實驗器材為我們農村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便利.可在專業實驗儀器的使用過程中,基於小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動手能力弱的特點,教學中存在著安全隱患.而自製實驗儀器則可以很好地補救這個缺陷.[關鍵 詞]:變廢為寶 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設備的更新,實驗儀器也逐漸豐富和完善起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們會感嘆這些一站式的實驗器材給實驗教學提供便利,可在專業實驗儀器的使用過程中,基於小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動手能力弱的特點,教學中存在著安全隱患.而自製實驗儀器則可以很好地補救這個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我憑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為了使科學課教學走到科學的軌道上來,我探索出了一條用自製教具提高、創新科學教學的改革之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俗話說得好,耳聽十遍,不如手過一遍,在科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研究科學的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思維、想像、觀察和推理能力,增強學生利用自然現象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科學課的興趣,就想方設法和動手製作了大量構思新穎、設計巧妙、簡便實用、有效的教具,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積極思考探索大自然的奧妙,用生活中的小常識去認識自然規律,去理解掌握科學知識.1、變廢為寶破損、丟失零部件以及老化的實驗儀器,他們總被遺棄在實驗儀器室櫃底或被廢品收購站接收.其實這些看似廢品的實驗儀器都可轉廢化為寶.如有裂痕的燒杯,雖不能裝水,但可盛裝儀器的固體零散部件;生銹的砝碼可作為不需要進行定量測量的工具使用,如在四年級下車《小車運動》一課中就可作為小車承載的重物.2、生活物品替代專業實驗儀器
以課本中《神奇的水》所設計的會托舉的水這個實驗為例說明.根據書本所提供的實驗設計,學生要使用到燒杯、砝碼等實驗儀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發現燒杯、砝碼這樣的專用儀器並不是實驗儀器的最佳選擇,並在課後對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用廢棄的塑料瓶代替燒杯來裝水;用小石塊來取代砝碼,從而避免砝碼生銹的可能.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些看似普通的建議,不但保護了專業儀器,甚至還消除了實驗中的安全隱患.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勝枚舉.3、師生動手自製教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與科學探索精神.如:講固體熱脹冷縮實驗時,傳統的教具是銅球過圈,實驗中費時費力,為了改變這個實驗,研製了一件偏轉式指針實驗器,用一根火柴就完成了實驗.學生設計的實驗裝置有偏轉軸式,滾動式、電路組合式,還有用新材料啟輝器的元器件製作的.
只這一件教具就有十幾種做法,教具的研製過程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並與教材和實驗教學內容緊密結合.4、自製教具有利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在講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很難講清,有的老師研製了即看的見又摸得著的實驗裝置.在傳統的實驗裝置上,又加了一個導管,插入燒杯的水中,當向漏斗注水時,水不入瓶.當打開插入燒杯中的導管開關時,同學們看到了水入瓶,空氣跑出.看不見的空氣,看得見了,說不清的道理講明了.5、自製教具活動使學生更加珍愛自己的作品,精心使用,養成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有些學校雖已配備了足夠的儀器,但學生且不知珍惜,所以造成儀器耗損嚴重.通過開展自製教具活動,即培養學生愛護實驗器材的良好行為習慣,又為實驗教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6、自製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趣新課的導入在教學中,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們的思想和發展在某中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望濃,好學、好問、好動手是他們天生的心理品質,他們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敏感性和認識上的積極性,而這正是主動觀察事物、思索問題的內在動力,因此要依據這些特點,抓住時機,積極扶植,把他們引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軌道上來.利用自製教具適時適度地進行演示,有意識的創設好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導入新課.比如我在教學《磁鐵的磁性》一課時,利用磁鐵的磁性為學生表演了一個小魔術用自製的教具神奇的釣鉤釣起一條條小魚,學生感到奇怪,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我接著釣起一個個紅的綠的辣椒、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孩子們新奇地看著這一切禁不住小聲贊嘆起來哇!太神了!真是不可思議!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習興趣來了.我相機提問:小小的鐵勾居然能釣起這些東西,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孩子們一個個興致勃勃,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氣氛十分活躍,有的說:釣竿上可能有吸鐵石.有的說:小魚上、葡萄辣椒上可能有吸鐵石.還有的說:也許是小魚等裡面藏有鐵,釣鉤上有吸鐵石,魚竿一動小魚就被吸上來了.有了猜測,當然要去弄個明白了,然後就是揭謎,自然而然地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下面的學習中去.(二)擴大視野變演示實驗、小實驗為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有資料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樂於接受老師採用實驗的方法上課,並且也想做老師做的實驗,但沒有合適的器材,只好作罷.可見中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這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我在液化演示實驗的改進教學課後,鼓勵學生課外收集材料,主動製作學具,共同探究液體的汽化以及氣體的液化等實驗,從而理解液化石油氣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在教學中利用自製教具鼓勵學生模仿、創新製作學具,注重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擴大了學生活動的視野.(三)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在講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很難講清,有的老師研製了即看的見又摸得著的實驗裝置.在傳統的實驗裝置上,又加了一個導管,插入燒杯的水中,當向漏斗注水時,水不入瓶.當打開插入燒杯中的導管開關時,同學們看到了水入瓶,空氣跑出.看不見的空氣,看得見了,說不清的道理講明了.
總之,自製教具既經濟實用,又直觀形象,對師生素質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學生既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教好學好科學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和極為顯著的效果.而自製教具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遇到種種困難.因此,我們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反復仔細地實驗研究,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證明理論、鞏固理論.這樣,自製教具中所遇到的許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教具才會越做越多,越做越精.自製教具時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對行之有效的優秀教具,只要對自己的教學有利,仿製照搬也無妨;自己有一些心得,有一些成就,也應把其公開出來,給大家模仿學習,使人家少走彎路.當然,在製作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盡可能使教具具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創新,做到務實爭先,使教具盡可能填補教學儀器配備上的空白.

4. 小學科學教師創新自製教具圖片

小學科學自製教具圖片
用玩具車和氣球自製反沖小汽車
安裝完成

利用氣球放出空氣產生的反沖力,小車就會往氣體噴出相反方向行走。

5. 有沒有簡單的小學科學自製教具

第四單元的,地球的認識 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趣談 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朴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公元前3世紀,球形大地的觀念就已經產生,但這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所以人們對此並沒形成共識。直到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進一步證實地球確實是個球體。從此,人們才一把我們居住的「大地」稱為「地球」。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實現,是人類最終證實地球是個大圓球的里程碑。當時西班牙國王送給航海家們一個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人類共同擁有,然而又不被人們真正認識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上面刻著一行寓意深刻的題字——「你首先擁抱了我」。 大地是圓球形狀,到了16世紀,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了。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並沒有終止。地球是個怎樣的球體呢,是渾圓體還是橢圓體,是扁球體還是長球體,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於17世紀80年代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從這個理論出發,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一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樣的扁球體。也就是說地球的半徑隨緯度的增加而變短,赤道的半徑最長,極半徑最短。法國天文學家裡希爾在南美洲進行天文觀測時發現,擺鍾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擺動的,在法國巴黎和在南美洲擺動的周期不同。他認為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並進而說明地面重力變化的情況。他的推測與牛頓的理論完全吻合,里希爾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結論。可是當時的巴黎科學院的權威接受不了地面重力會有變化的客觀事實。在地球形狀上,反對牛頓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當時巴黎科學院所屬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長卡西尼父子。他們曾對從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爾刻之間的子午線進行過很不精確的弧度測量。他們的測量結果與里希爾的結論完全相反。因而伏爾泰在文章里說:「關於地球的形狀,在倫敦認為是個桔子,而在巴黎卻把它想像成一個西瓜。」 到了18世紀30年代,關於地扁和地長的爭論更加激化。法國巴黎科學院分為兩派,擁護牛頓在理論上確定的扁球學說的人,在科學院內形成了強大的力量。為了解決這個爭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隊,再一次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一個隊到北緯66度的拉普蘭地區,另一隊遠涉重洋到南美洲的秘魯地區(南緯2度)。這是18世紀科學史上一大壯舉。南美遠征隊經過10年工作,才回到巴黎。這次精密的子午線測量結果一公布,便轟動了巴黎科學院,也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因為他們用事實證明了牛頓的扁球說理論是完全正確的。為此伏爾泰風趣地寫道:兩個遠征隊用最雄辯的事實,「終於把兩極和卡西尼都一起壓下去了」。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應該說是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地理學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測量法測量了阿斯旺和亞歷山大城之間的子午線長,算出地球的周長約為25萬希臘里(39600千米),與實際長度只差340千米,這在2000多年前實在是了不起的。 20世紀50年代後,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為大地測量開辟了多種途徑,高精度的微波測距,激光測距,特別是人造衛星上天,再加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用和國際間的合作,使人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狀了。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738.14千米,極半徑為6356.76千米,赤道周長和子午線方向的周長分別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一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整個地球像個梨形的旋轉體,因此人們稱它為「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6. 小學語文圖片自製教具怎麼製作

小學語文圖片自製教具可以這樣製作:
1.可以使用電腦中的畫圖,在圖片上製作文字教材。或者軟體。
2.用幻燈片,下載相關圖片進行製作
3.找一塊硬紙板、一盒水彩筆就行了!
把拼音寫在紙板上,一個簡易的教具就成了。

7. 小學數學自製教具

一根細繩就是圓規,一條短棍就是尺子...需要有想像力!

8. 小學科學自製教具的方法,謝謝

不知道您要做什麼教具,如果您是教師,那學校應該有您需要的教具,如果沒有,根據您的需要可以簡單的製作一個模型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自製教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