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部小朋友的資料
近日央視報道了貴州山區學生的「小餐桌」現象。西部地區的教育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時常被媒體提及,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經常舊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就又來臨。
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發展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國西部的教育現狀著實令人擔憂。以我的家鄉甘肅省為例,前幾年政府、教育局和學校大力投資興建校舍,教學樓越蓋越多,越蓋越大,但是這幾年各地又開始撤點並校。原因是計劃生育使得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生源急劇減少。拿我們村的小學來說,六七年前各個年級每班至少有三十個學生,現在每個班只有幾個到十幾個。
從這點來看,撤點並校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整合教育資源,降低管理成本,加強教學管理。貴州山區的孩子們估計也是因此而需要走長達三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的。但問題在於,在這些地區,很明顯並校之後學校的餐廳、宿舍、教學樓建設等硬體設施並沒有跟上去,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為什麼還要這么做呢?我家鄉的孩子們現在就面臨這樣的問題。七八歲到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並沒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卻要從小就走山路去上學,近的要走兩三個小時,遠的得坐車去,小小年紀就住校,吃飯、住宿、衛生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現在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已經免費了,這當然是一個好政策。但是並校之後,即便是在學生住宿和吃飯問題都解決了的地方,對於家長來說學生的生活費也是不少的一筆錢。父母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的生活無人照料;不出去打工,僅靠種地的微薄收入又只能基本維持生活。此外,西部地區大多基礎設施、道路交通不夠發達,經常會有孩子上學即便有錢也坐不到車的情況。事實上就有很多家長,因為路遠,不放心孩子太小就去住校,或者是無法負擔孩子住校的生活費而讓孩子輟學,這又造成了新的失學。
針對這些問提,我想,也許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會比較好的改變這些困境:
1.撤點並校時應綜合評估,按照當地實際狀況來決定某所學校是不是該被撤掉。畢竟教育是一種服務,學生上學是否方便是很重要的參考。並且,原有的校舍已經存在,且不說這本來就是決策失誤,但既然已經存在了,整合資源也不必急於一時,等需要合並的學校校舍建設完備了也不晚。
2.西部邊遠地區的公路建設亟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貴州四川等地質災害比較多的地區,建造高質量並且覆蓋面廣的公路設施很有必要。
3.增加對貧困學生的補助金額,擴大補助面積,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上得起學,上得好學。不僅解決他們的學費問題,對於特別困難的學生,生活費也應該一並解決掉。
4.提高西部地區的教師工資,以高薪激勵更多人才去西部服務。現有的教育體制就是把社會精英向城市集中的過程,農村精英的流失,是農村發展緩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現在國家提出的大學生畢業去基層鍛煉和免費師范生計劃,無法完全解決西部地區缺少大量優秀教師的困境。如果中國的教育是一個競爭市場,私立學校必然會提高教師待遇來吸納優秀教師,從而吸引更多學生,提高自身競爭力。但我國目前的教育幾乎是由國家完全壟斷的,特別是中小學教育,這就決定了我們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國家必須有類似的激勵措施來彌補。
當然,以上這些措施遠遠不能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西部孩子的上學問題,必須有制度上的改造。中國發展越來越快,但問題也越來越多,東西部的貧富差距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西部要脫貧致富,教育必須走在前面。
㈡ 西部小學生的資料
蒙C021 田玉超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2 張小強 男 1996.3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3 譚芙蓉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4 楊靜 女 1996.5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5 石凱 男 1996.6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雲 132
蒙C026 李雪蓮 女 1994.12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7 楊媛 女 1995.10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8 李雪飛 女 1994.11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9 李丹 女 1995.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1 張萌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蒙C032 蘇楠 女 1996.6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3 石磊 男 1996.1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4 陳娟 女 1995.9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5 王娜 女 1995.5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6 許勝 男 1994.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7 王越 女 1994.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㈢ 西部小學生生活情況
西海固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節省鉛筆和紙,常常在地上練習寫生字。經歷了多年內教育扶貧和社會各界的容強力支持,寧夏西海固實現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但因窮根太深,這里「苦讀娃」的求學路依舊艱難。 西海固地區十年九旱,山大溝深,村民生活貧困,且居住分散,大多數孩子上學都要走很遠的路,且學習條件差,生活負擔沉重,「苦讀娃」求學仍十分艱辛。貧瘠土地上的生存環境,叫人心酸的風景。 生活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人們想要擺脫貧困,這片土地養育的孩子需要良好的教育…… 這里的家庭往往是多子女家庭,甚至有8個孩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窘困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更何況還是在貧瘠荒涼的西海固山村。孩子們是吃著鹹菜和黃米飯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吃饃饃已是最大的快樂,盡管一個饃還要掰成兩半吃。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課堂上聚精會神的表情,令人感動。 西海固的大部分孩子在整個童年期幾乎是沒有什麼玩具的。他們沒有小汽車,沒有沖鋒槍,沒有大熊貓,似乎也不是什麼太大的遺憾,因為在他們小小的年紀里,早已打下了生活的烙印,他們將會比誰都更早地參加勞動和家務。滾滾輪胎,亦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㈣ 西部小學生生活的圖文資料
西海固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節省鉛筆和紙,常常在地上練習寫生字。經歷了多年教育扶貧和社會各界的強力支持,寧夏西海固實現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但因窮根太深,這里「苦讀娃」的求學路依舊艱難。這里的家庭往往是多子女家庭,甚至有8個孩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窘困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更何況還是在貧瘠荒涼的西海固山村。孩子們是吃著鹹菜和黃米飯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吃饃饃已是最大的快樂,盡管一個饃還要掰成兩半吃。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課堂上聚精會神的表情,令人感動。
西海固的大部分孩子在整個童年期幾乎是沒有什麼玩具的。他們沒有小汽車,沒有沖鋒槍,沒有大熊貓,似乎也不是什麼太大的遺憾,因為在他們小小的年紀里,早已打下了生活的烙印,他們將會比誰都更早地參加勞動和家務。滾滾輪胎,亦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㈤ 關於西部貧困山區的艱苦兒童的資料(100字)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日前發布的國內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西部貧困回地區兒童營養攝入嚴答重不足,受調查的1400多個農村孩子中,12%發育遲緩,72%上課期間有飢餓感,學校男女寄宿生體重分別比全國農村學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這一調查結果被媒體披露後引發輿論關注,許多網友呼籲關注山區小學生的午餐難題。
4月1日,由國內幾十家主流媒體和眾多網友發起的「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計劃」正式實施,貴州黔西縣沙壩小學成為第一個試點,桐樹庄小學是我省的第一個試點。
㈥ 西部小學的資料
為了「普九」達標,西部許多農村小學都建起了圖書室。然而,記者近日對寧夏、貴州等西部省區采訪時卻發現,部分圖書室建設出現「花架子」現象,或存書極少,或存書多為舊書、過時的書。記者在寧夏鹽池縣貓頭梁小學看到,學校的圖書室像一個「雜貨屋」,只有3平方米的屋內桌子上凌亂地擺滿了各種美術模型和物理、化學實驗器材,地上滿是各種體育用品。學校僅有的506冊圖書全被鎖在了兩個破舊的櫃子里,打開櫃子,裡面是一些《中國小學教學網路全書》等過時的教學圖書。據校長牛有才介紹,學校沒有學生用的課外閱讀圖書。許多農村小學雖然建起了圖書室,但圖書配備隨意,舊書、過時的書多,而新近出版的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很少。寧夏鹽池縣王樂井小學是當地的一所中心小學,學校圖書室3000多冊藏書中,有2000多冊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舊書。校長李生瑞告訴記者,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看一些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書和能激發想像力的書,我們的圖書室與小學生生活密切的新書少,大多數書因不能「與時俱進」而不能用,上了書架一直沒有學生來翻閱。貴州省貴陽市16中教師楊成實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貴州省不少中小學圖書數量在各種評估、檢查中都是過了關的,但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過時的書刊仍然擺在書架上充數,有的甚至是十幾、二十年前的參考書,如1984年的《最新英語詞彙》、1985年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輔導》,教師看的書和學生看的書混在一起堆放,圖書室就像個「舊貨店」,學生們喜歡的科普、科幻、自然探索等新書稀缺,有些學生上了三年學,連閱覽室的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此外,大多數中小學圖書室圖書管理也處於低層次,不僅沒有配套的閱覽室,圖書日常管理也多由教師兼職。寧夏鹽池縣青鄉中心小學圖書室藏有圖書1萬多冊,但沒有一間可以讓孩子們讀書的閱覽室。圖書管理員劉東解釋說,雖然閱覽室集體閱讀能培養學生讀書的良好風氣,但學校房屋緊張,沒辦法。記者在寧夏海原縣一所小學采訪,提出想看一看學校的圖書室,結果卻一時找不到管圖書室鑰匙的老師。校方人員解釋說,管鑰匙的是一位老師,今天請假了。在西部,像這種由教師兼職作圖書管理員的情況非常普遍。為什麼不配專職指導教師呢?一些學校的理由是學校教師短缺,抽不出多餘的人來管理圖書室。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造成目前西部一些小學圖書室淪為「花架子」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財力。西部農村小學大都財力拮據,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及時更新添置配備圖書,有的學校連續好幾年未購買過一本新書。貴陽市16中教師楊成實認為,目前小學圖書室的管理水平低與管理人員的待遇也有直接關系。大多數學校都不把圖書室看成一個教學部門,由於這個崗位只算工齡不算教齡,只做些借書、還書的雜活,待遇比一般老師都低,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干,學校只好讓老師們輪流代管。二是許多學校建圖書室只是擺樣子應付檢查而已。「普九」要求小學圖書要有一定的量,為了湊足圖書冊數,許多學校都拿著一些無用的書來充數,或大量購進便宜圖書,這些書中有不少也不適合學生閱讀。鹽池縣青山鄉中心小學校長吳彥儒坦言,學校雖有1萬余冊圖書,但很多書是為了「普九」達標,只是擺設。三是與捐贈模式有關。不少學校的圖書大都是有關部門和單位捐贈的。目前一些部門每年都開展募集書本「送書」「送文化」給西部農村學校的活動,但「送書」「送文化」活動機制粗放,缺乏對西部農村學生實際需求的調研,也很少將農村學生的實際需求向募集人介紹,募集書本「來者不拒」,導致募集的書本普遍陳舊、質量參差不齊,許多書並不適合小學生閱讀。據牛有才說,學校的一些教學用書是1998年有關部門開展的「義教工程」捐贈給學校的,都已經過時。「希望圖書室」成為孩子們看書主渠道在西部農村,「希望圖書室」已經成為貧困山區孩子們看書的主渠道,為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希望圖書室」都建立在希望小學和貧困山區農村小學,面向全社會募集捐款,捐款主要用於選購農村小學師生需要的圖書,圖書精心審定、標准配備。目的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知識的獲取與眼界的開闊上與城裡的孩子縮小距離。采訪中記者發現,「希望圖書室」給農村學校帶來了新氣象。在寧夏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五(一)班高菱蔭正在和幾位同學一起看「希望圖書室」里的雜志。她說:「現在有了圖書室,有機會看書了。我每天都來這里轉轉,借些書回家看,讀書讓我開闊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識。」魯能海原希望小學的校長余文貴告訴記者,山溝里的娃娃們家境困難,一些娃娃來上學還要減免學費,家長沒有錢給他們買書看,學校經費緊張,教師的工資都難保障,也沒有經費給孩子們買書。現在「希望圖書室」建了,也有書看了,娃娃們都可以來這里借上自己愛看的書,在這里他們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魯能海原希望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李正才說,以前除了教科書就沒有別的書可以看,現在老師們也可以看一些期刊雜志來增長知識,借一些專業書提高自我。據我國教育部門的統計,目前我國大約有4000萬特困生(其中3400萬為小學生和初中生)因為家庭貧困,完成學業困難重重,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孩子們渴望看書卻沒有讀書機會。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了「希望圖書室」這項文化扶貧工程。希望圖書室項目目前由寧波大紅鷹經貿有限公司捐贈,每套圖書都包括教輔圖書、課外讀物、工具書、素質教育叢書、農村實用技術讀物等。中國青基會「希望圖書室」項目辦公室主任何繼寧向記者介紹說,「希望圖書室」的目標是,經過數年努力,為全國萬所希望小學及貧困地區中小學分別建立有5000冊左右藏書的校園圖書館。以解決這些地區學校圖書館裝備用書嚴重不足的困境,使這些學校的學生不僅有學上,而且有書讀,為人才培養貢獻力量。何繼寧說,「給農村孩子送書,有兩重含義:一是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二是它有一種作用,就是讓社會更加走向公平、公正。特別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貧富差距加大,更需要有一種力量將社會資源做一個重新調整,讓富人把口袋裡的錢多拿出一些,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農村孩子們成長的新「困境」「和東部發達地區學校相比,我們的娃娃可憐啊!沒有課外書讀啊。」寧夏鹽池縣青山鄉貓頭梁小學校長牛有才感嘆地說。當地教育界人士認為,「無課外書讀」已成為西部地區農村小學生成長的新「困境」。學校圖書室是西部地區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小學圖書室「花架子」現象正在拉大東西部小學生「基礎素質」差距。寧夏大學副教授曾祥嵐等人認為,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圖書室「花架子」現狀影響深遠。西部地區學生與發達地區學生相比,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到底「缺」什麼,主要是豐富有益的課外書。西部農村小學生跨進學校大門後,根本不可能像城裡孩子和發達地區學生那樣,有機會在書店或圖書館的書海里徜徉,只能從教科書中汲取有限的知識。再加上多年的主科、副科的區別對待,更造成了語文、數學兩門學科的一統天下。曾祥嵐等人認為,沒有豐富有益的課外書閱讀,就缺乏必要的知識積累,綜合素質就不可能提高。學生沒有書看,不會讀書,這其實是精神上的「營養不良」,不僅影響他們現在的知識面和學習能力,而且進一步拉大貧富地區學生的「基礎素質」的差距,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知識的獲取與眼界的開闊上與城裡的孩子距離將越來越大,對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公平參與競爭不利。為此,一些專家呼籲,農村小學圖書室建設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當前亟須改變西部地區小學圖書室的落後狀態。除了國家加大投入外,還需要從兩個方面加強指導管理:一要加強圖書室建設考評管理。考評圖書室不能只看有多少桌椅板凳、有多少本書,要看內容,要看使用情況。二是要加強對捐贈書本等活動的指導管理。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詳細規劃,按照西部小學生的成長需求對捐贈圖書的類別制定相應的可行標准,並向社會大眾公布。(完)
㈦ 西部貧困小學生資料
西部簡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 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從西部地區「十大工程」,到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工程的穩步實施;從西部地區大規模的機場建設,到鐵路、公路建設的全面啟動;從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西部大開發——這一跨世紀的偉大工程,正在廣大西部地區扎扎實實地推進。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 30 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與此同時,去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現在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
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 1118 公里,預計 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全面啟動。經國務院批准,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雲南寶峰至羅平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於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時在貴州、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雲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雲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 1000 萬千瓦。
「西氣東輸」開始實施。目前,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准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根據目前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 120 億立方米左右,以後隨著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 1-2 個百分點。
今年,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將新增 500 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醫療衛生項目等。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在機場建設方面,根據「十五」時期西部地區民航機場「實施樞紐工程,發展支線機場,優化航線結構,提高運行效率」的基本原則,今年將開工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同時建設以成都雙流機場、昆明巫家壩機場、西安咸陽機場、蘭州中川機場和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的支線航空網路,逐步形成一個以主要樞紐機場為中心的輪幅式支線航空運輸網路。
在鐵路建設方面,以建設青藏鐵路為契機,「十五」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將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溝通東西部通道的鐵路線。加強陸橋通道、京蘭通道建設,研究修建西北至華北地區便捷鐵路通道,強化滬昆通道,建設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區間通道鐵路。
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資金保障。國家在投資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在去年計劃安排的國債投資中,用於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 430多億元,同時還安排了相當數量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專項建設基金。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和加快。公路國道主幹線和路網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新增通車里程 1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到目前為止,去年安排的國家級貧困縣道路工程進展已經過半。農網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還林還草共完成 1120 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完成 780 多萬畝。
今年,國家對西部投資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續建項目在內,今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要比去年有較大增加。
基礎設施落後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關人士認為,要在「九五」以來優先安排和近兩年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項目的基礎上,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設,適當超前。同時要多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鼓勵企業、社會和國外資金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說,西部大開發不僅僅是西部的事、國家的事,東部、中部地區的企業都可以從參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找到共同發展的結合點。
主要意義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鞏固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關系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於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西部文化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蒙C021 田玉超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2 張小強 男 1996.3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3 譚芙蓉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4 楊靜 女 1996.5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5 石凱 男 1996.6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雲 132
蒙C026 李雪蓮 女 1994.12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7 楊媛 女 1995.10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8 李雪飛 女 1994.11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29 李丹 女 1995.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1 張萌 女 1996.2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蒙C032 蘇楠 女 1996.6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3 石磊 男 1996.1 4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4 陳娟 女 1995.9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5 王娜 女 1995.5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6 許勝 男 1994.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蒙C037 王越 女 1994.6 5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小 烏達新區 016040
㈧ 西部小學生生活資料
許多農村小學雖然建起了圖書室,但圖書配備隨意,舊書、過時的書多,而新近出版的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很少。寧夏鹽池縣王樂井小學是當地的一所中心小學,學校圖書室3000多冊藏書中,有2000多冊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舊書。校長李生瑞告訴記者,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看一些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書和能激發想像力的書,我們的圖書室與小學生生活密切的新書少,大多數書因不能「與時俱進」而不能用,上了書架一直沒有學生來翻閱。
貴州省貴陽市16中教師楊成實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貴州省不少中小學圖書數量在各種評估、檢查中都是過了關的,但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過時的書刊仍然擺在書架上充數,有的甚至是十幾、二十年前的參考書,如1984年的《最新英語詞彙》、1985年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輔導》,教師看的書和學生看的書混在一起堆放,圖書室就像個「舊貨店」,學生們喜歡的科普、科幻、自然探索等新書稀缺,有些學生上了三年學,連閱覽室的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
此外,大多數中小學圖書室圖書管理也處於低層次,不僅沒有配套的閱覽室,圖書日常管理也多由教師兼職。寧夏鹽池縣青鄉中心小學圖書室藏有圖書1萬多冊,但沒有一間可以讓孩子們讀書的閱覽室。圖書管理員劉東解釋說,雖然閱覽室集體閱讀能培養學生讀書的良好風氣,但學校房屋緊張,沒辦法。
記者在寧夏海原縣一所小學采訪,提出想看一看學校的圖書室,結果卻一時找不到管圖書室鑰匙的老師。校方人員解釋說,管鑰匙的是一位老師,今天請假了。在西部,像這種由教師兼職作圖書管理員的情況非常普遍。為什麼不配專職指導教師呢?一些學校的理由是學校教師短缺,抽不出多餘的人來管理圖書室。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造成目前西部一些小學圖書室淪為「花架子」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財力。西部農村小學大都財力拮據,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及時更新添置配備圖書,有的學校連續好幾年未購買過一本新書。貴陽市16中教師楊成實認為,目前小學圖書室的管理水平低與管理人員的待遇也有直接關系。大多數學校都不把圖書室看成一個教學部門,由於這個崗位只算工齡不算教齡,只做些借書、還書的雜活,待遇比一般老師都低,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干,學校只好讓老師們輪流代管。
二是許多學校建圖書室只是擺樣子應付檢查而已。「普九」要求小學圖書要有一定的量,為了湊足圖書冊數,許多學校都拿著一些無用的書來充數,或大量購進便宜圖書,這些書中有不少也不適合學生閱讀。鹽池縣青山鄉中心小學校長吳彥儒坦言,學校雖有1萬余冊圖書,但很多書是為了「普九」達標,只是擺設。
三是與捐贈模式有關。不少學校的圖書大都是有關部門和單位捐贈的。目前一些部門每年都開展募集書本「送書」「送文化」給西部農村學校的活動,但「送書」「送文化」活動機制粗放,缺乏對西部農村學生實際需求的調研,也很少將農村學生的實際需求向募集人介紹,募集書本「來者不拒」,導致募集的書本普遍陳舊、質量參差不齊,許多書並不適合小學生閱讀。據牛有才說,學校的一些教學用書是1998年有關部門開展的「義教工程」捐贈給學校的,都已經過時。
「希望圖書室」成為孩子們看書主渠道
在西部農村,「希望圖書室」已經成為貧困山區孩子們看書的主渠道,為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希望圖書室」都建立在希望小學和貧困山區農村小學,面向全社會募集捐款,捐款主要用於選購農村小學師生需要的圖書,圖書精心審定、標准配備。目的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知識的獲取與眼界的開闊上與城裡的孩子縮小距離。
采訪中記者發現,「希望圖書室」給農村學校帶來了新氣象。在寧夏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五(一)班高菱蔭正在和幾位同學一起看「希望圖書室」里的雜志。她說:「現在有了圖書室,有機會看書了。我每天都來這里轉轉,借些書回家看,讀書讓我開闊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識。」
魯能海原希望小學的校長余文貴告訴記者,山溝里的娃娃們家境困難,一些娃娃來上學還要減免學費,家長沒有錢給他們買書看,學校經費緊張,教師的工資都難保障,也沒有經費給孩子們買書。現在「希望圖書室」建了,也有書看了,娃娃們都可以來這里借上自己愛看的書,在這里他們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魯能海原希望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李正才說,以前除了教科書就沒有別的書可以看,現在老師們也可以看一些期刊雜志來增長知識,借一些專業書提高自我。
據我國教育部門的統計,目前我國大約有4000萬特困生(其中3400萬為小學生和初中生)因為家庭貧困,完成學業困難重重,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孩子們渴望看書卻沒有讀書機會。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了「希望圖書室」這項文化扶貧工程。希望圖書室項目目前由寧波大紅鷹經貿有限公司捐贈,每套圖書都包括教輔圖書、課外讀物、工具書、素質教育叢書、農村實用技術讀物等。
中國青基會「希望圖書室」項目辦公室主任何繼寧向記者介紹說,「希望圖書室」的目標是,經過數年努力,為全國萬所希望小學及貧困地區中小學分別建立有5000冊左右藏書的校園圖書館。以解決這些地區學校圖書館裝備用書嚴重不足的困境,使這些學校的學生不僅有學上,而且有書讀,為人才培養貢獻力量。何繼寧說,「給農村孩子送書,有兩重含義:一是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二是它有一種作用,就是讓社會更加走向公平、公正。特別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貧富差距加大,更需要有一種力量將社會資源做一個重新調整,讓富人把口袋裡的錢多拿出一些,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
農村孩子們成長的新「困境」
「和東部發達地區學校相比,我們的娃娃可憐啊!沒有課外書讀啊。」寧夏鹽池縣青山鄉貓頭梁小學校長牛有才感嘆地說。當地教育界人士認為,「無課外書讀」已成為西部地區農村小學生成長的新「困境」。
學校圖書室是西部地區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小學圖書室「花架子」現象正在拉大東西部小學生「基礎素質」差距。寧夏大學副教授曾祥嵐等人認為,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圖書室「花架子」現狀影響深遠。西部地區學生與發達地區學生相比,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到底「缺」什麼,主要是豐富有益的課外書。西部農村小學生跨進學校大門後,根本不可能像城裡孩子和發達地區學生那樣,有機會在書店或圖書館的書海里徜徉,只能從教科書中汲取有限的知識。再加上多年的主科、副科的區別對待,更造成了語文、數學兩門學科的一統天下。
曾祥嵐等人認為,沒有豐富有益的課外書閱讀,就缺乏必要的知識積累,綜合素質就不可能提高。學生沒有書看,不會讀書,這其實是精神上的「營養不良」,不僅影響他們現在的知識面和學習能力,而且進一步拉大貧富地區學生的「基礎素質」的差距,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知識的獲取與眼界的開闊上與城裡的孩子距離將越來越大,對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公平參與競爭不利。
為此,一些專家呼籲,農村小學圖書室建設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當前亟須改變西部地區小學圖書室的落後狀態。除了國家加大投入外,還需要從兩個方面加強指導管理:一要加強圖書室建設考評管理。考評圖書室不能只看有多少桌椅板凳、有多少本書,要看內容,要看使用情況。二是要加強對捐贈書本等活動的指導管理。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詳細規劃,按照西部小學生的成長需求對捐贈圖書的類別制定相應的可行標准,並向社會大眾公布。(完)
㈨ 西部小學生的個人小檔案
毗鄰,共1.5萬餘人,那裡山高路遠,交通閉塞,當地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樹,或者在家打獵來維持生計,很多農民仍然在溫飽線上掙扎。該學區一共有8所小學,每所小學管轄3~7個行政村,在校小學生共900餘人。學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學習上都與城裡的學生存在天壤之別。根據筆者近一年來的走訪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留守學生數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鵝溪學區近900多名學生中,我們共走訪調查了200多名小學生,其中53%學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託給祖父母或者遠親近鄰;40%學生的父母雖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顧,就是有呱呱墜地的嬰兒需要呵護;4%學生的父母在家務農或者經商;3%學生的父母離異或者全無。
雖說學生的怪僻性格有遺傳的因素,但大部分是與周圍環境和父母教導有關:有些留守學生的家長迫於生計,每年春節一過就背井離鄉,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兩三年才回家一次,他們認為只要有錢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因而與孩子缺少交流,忽視了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溝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承擔瑣碎的家務和繁重的田間農活,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那些隔代教養的學生,由於代溝的存在,孩子與祖輩之間不易溝通,老年人不易覺察孩子的內心思想,很難接受新事物,因此極易使他們的性格內向、悲觀、孤僻。
據調查,在被訪的學生中,53%學生表示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困難會悶在心裡,27.5%會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學交談,10%的會和自己住在一起的親戚或者鄰居交談,9.5%表示會和父母訴說。在這些留守學生中86%的學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級的陳曉慧同學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惱》中寫道:「當我看到別的小孩牽著爸爸媽媽的手歡快地走著的時候,我就感到苦惱,我很想哭,我什麼時候我也能像他那樣就好了……」
有些父母則因為長期在外打工,無法天天照顧孩子,產生內疚,於是採取「金錢+物質+放任」的方式來彌補,提高孩子零花錢的數量和自由放任程度。學生小胡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將他寄養在外婆家,由於平時一貫用錢大方,沒有節制,於是他在手頭緊的時候將舅舅藏在床上枕頭下的1000多元錢偷偷拿走,占為己有,3天用了近200元。洪竹村一個家長則為了掃除孩子沒有父母陪伴的寂寞心理,特意給他買了部學習機,沒想到他整天沉湎於游戲,星期六星期天也足不出戶,性格更加封閉、叛逆。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常年在外,生怕孩子遭到別人的欺負,就給他們灌輸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好漢不吃眼前虧」等思想。他們的暴力傾向由此產生,打架斗毆、結伙滋事的事情也就頻頻發生了。
二、厭學情緒嚴重,學習成績偏差。
由於受社會、家庭等客觀因素及學生自身性格、意志品質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厭學情緒。據調查,這里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
1、受周圍環境影響:特別是在這個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的年代,當他們看到同村的大學生們辛辛苦苦讀了十多二十年書也就1000多塊一個月,而有些青壯年沒讀什麼書同樣天南地北的掙錢,並且活得風光自在,便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想法。因此在學習中往往缺乏積極進取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得過且過,學習成績差。
2、受家庭影響:①家長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他們對於女生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將女孩的學業定位在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她們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找個好婆家。因此在成績差的學生中,90%是女生。②有些家長迷信思想嚴重,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造化都是由上天決定的,「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不嚴格,能學多少是多少,聽之任之,放任自流。③部分學生的家長要求過嚴,期期對自己的孩子規定硬性目標。若未完成則大聲斥責或者拳腳相加,從而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和壓抑感,結果適得其反,成績滑坡較快。張雪嬌同學給爸爸的一封信中寫到:「爸爸,這學期我雖然考到了班上的前三名,達到了你的要求,我也得到了你給我的獎勵——好記星學習機。但是我希望你不要這樣對我施加壓力,讓我自由一點吧!」 多麼讓人心酸的話語!④隔代撫養、疏於管教。農村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教低,以文盲為主,他們通常不能輔導學生功課,同時由於他們管教不嚴,過分縱容、溺愛孩子,致使出現作業完不成或者無故曠課逃學,爺爺奶奶不但不追問,反而還到學校替孩子撒謊,編理由來應付老師的現象。一位姓汪的五年級學生無緣無故兩天沒有來上課,老師要求家長前來說明原因,沒想到他奶奶回答老師說他患了重感冒,這兩天在醫院打吊針,由於沒有電話沒來得及請假。而結果班上幾個同學都證實該同學這兩天在網吧上網,鄰居也說他這兩天身體很好,活蹦亂跳。⑥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由於生長在一個充滿「硝煙戰爭」的家庭里,孩子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在她的日記里這么寫到:「我最怕我父母吵架了,我看到他們吵架我就只能蒙在被子里哭,我真希望快點長大,早點畢業,遠遠地離開他們,多掙點錢,別讓他們再為錢而爭吵了。」
3、主觀原因:①學生性格孤僻、古怪,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最後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②成績差、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定、缺乏學習動機。
三、路途遙遠、生活艱苦
雖然他們的文化成績相對比較差,但是體育成績卻很好,很少有不達標的情況,我想這與他們經常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來上學是分不開的。就拿鵝溪學區的煙山完小來說,這個學校管轄7個村,其中九龍工區、洪竹兩個村的學生上學來回要走30餘里。那裡山道彎曲、兩邊樹木荊棘叢生、荒蕪人煙、陰森恐怖。一到下雨天,山路油滑,學生即使小心翼翼也還是避免不了要摔倒好幾次。這倒沒什麼,最痛苦的是頭頂著黑壓壓的烏雲,一個人獨自走在這「前不著屋、後不著店」的荒野之地,背後突然傳來貓頭鷹等動物的怪叫,那可真叫人毛骨悚然、兩腳發軟。而飛躍、洪竹等幾個村的家長更是擔心孩子路途的安全了,因為他們上學途中得經過4條小河,由於此地經濟相當落後,河上沒有修橋,上面只簡易的搭架了幾根松樹。天晴時,有些膽小的學生不敢直立的踩在上面,只好雙手抓住樹干戰戰兢兢的爬過去。有的乾脆脫掉鞋襪挽起褲管從冰冷的河水中淌過;發大水時,學生還得繞道而行,路途更加遙遠。一個叫胡偉的學生這么說:「我一看到刮風下雨就害怕,如果教室外面烏雲密布,我就盼著太陽快點出來,企求老天別下雨,要不我又得摸黑才能到家。老師講的課我也無法聽進去了,雖然我現在在學校寄宿,但一個星期也得回去兩趟啊,我家離校太遠了。」
㈩ 西部小朋友的個人資料 要有姓名、地址、年齡、生活條件,幾年級。 要具體詳細
姓名 畢業學校 錄取院校 困境
黃碧福 永春四中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父親1997年去世,母親頭版腦因此受到刺激,生了大權病,不能務農,家裡基本沒有生活來源。
陳貴樂 安溪一中 福建中醫學院針灸推拿 父親1991年去世,母親天生聾啞。母子相依為命,平時生活靠親戚和左鄰右舍支持。
陳小文 泉港一中 華僑大學材料工程 父親10年前去世。全家住在一幾近坍塌的老屋裡,母親經常生病,卧床不起。
江懷 安溪一中 華僑大學軟體工程 父母雙殘,全家5口人住在一間18平方米的土牆厝里,農田全部被徵用,靠政府每人每月8元殘疾人保障金生活。
傅月寧 晉江二中 內蒙古科技大學 父親是代課老師,月收入500多元,母親打雜,月收入100多元。有一弟弟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