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三年級學過的關於清明節的詩
《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1)清明小學生詩擴展閱讀
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融為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系起來,認為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系,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系,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施愛東介紹,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演進,清明節較早出現了由神聖祭祀向世俗娛樂轉化的趨向,清明祭墓成為踏青春遊的假日時光。因柳樹為春季應時嘉木,插柳與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風習時尚。民國時期,插柳日還曾一度成為「植樹節」。但不管如何衍變,追悼與祭祀是中國人過清明的最重要內容。「無論從起源還是從其流變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清明節的兩個象徵意義,一是『感恩紀念』,二是『催護新生』。」
⑵ 小學學過的清明節有關詩句
清明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專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屬食
作者:宋之問 年代:唐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作者:韓翃 年代: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作者:張繼 年代:唐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
作者:歐陽修 年代:唐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⑶ 小學三年級古詩清明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⑷ 小學生自創詩歌《清明節》
《清明》
清明前後,
亦是雨天,
那,
便是天的哀悼,
無數的英雄啊!
只因我們的幸福生活。
偉大的英雄啊!
正是你們為我們沖鋒陷陣。 同意的點贊。
⑸ 關於清明的古詩,簡單的
出自宋代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版收拾去,萬權株楊柳屬流鶯。
譯文
風吹梨花的時候正是清明時節,遊人們為了尋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時分笙歌已歇,遊人歸去,被驚擾一天的流鶯回到楊柳叢中享受這靜謐時刻。
陽歷四月四日或五日為清明節。清明前後正是中春,以後就步入暮春了。清明前後春意盎然是踏青賞春的佳時。吳惟信這首詩描寫了清明時西湖美麗的蘇堤和遊人游春熱鬧的場面以及遊人散後幽美的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蘇堤清明即事》雖短小,容量卻大,從白天直寫到日暮。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遊人如織。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春色依舊。把佳節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⑹ 小學生關於清明的詩怎麼配畫
小學生關於清明的詩配畫:
1 、[唐]杜牧《清明》
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宋]程顥《郊行即事》
原文: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⑺ 何是小學生的簡單清明節關於清明節的詩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⑻ 小學生的古詩大全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4、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譯文: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有相互映襯的綠樹紅花,有臨水的村莊,有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昔日到處是香煙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台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5、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村居》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
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⑼ 急求小學生清明節有關詩歌現代詩和古詩詞要超長篇的
途中寒食---宋之問復
馬上逢寒食,制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