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貼春聯的手抄報
有關的資料奉上,請參考:
一、關於對聯的簡介: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亦有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
二、相關的春聯舉例:
1.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
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3.幸福,花開富貴。
4.爆竹聲聲辭舊歲,紅梅朵朵迎新春。
5.風吹出千山綠,春雨灑來萬象新。
6.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7.山清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
8.和風吹綠柳, 時雨潤春苗。
9.冬去山明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
10.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11.樓外春陰鳩喚雨, 庭前日暖蝶翻風。
12.人勤三春早, 地肥五穀豐。
13.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
14.人開致富路,豬拱發財門。
15.義犬守門戶,良豕報歲華。
16.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17.天狗歸仙界,亥豬拱福門。
18.天狗驅寒盡,寶豬帶暖春。
19.六畜豬為寶,四時春最新。
20.生財豬拱戶,致富燕迎春。
⑵ 春聯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迴文字描繪時答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⑶ 《春節對聯集錦手抄報》
文字材料:
歡聲笑語賀新春 歡聚一堂迎新年 橫批:合家歡樂
共享錦綉年華 相伴健康天使 橫批:福如東海
財源滾滾隨春到 喜氣洋洋伴福來 橫批:財源廣進
春風入喜財入戶 歲月更新福滿門 橫批:新春大吉
大順大財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紀 橫批:萬事如意
占天時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高居寶地財興旺 福照家門富生輝 橫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順家添財 平安如意人多福 橫批:四季平安
春歸大地人間暖 福降神州喜臨門 橫批:福喜盈門
內外平安好運來 合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吉星高照
日日財源順意來 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貴 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創大業千秋昌盛 展宏圖再就輝煌 橫批:大展宏圖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五福臨門
民安國泰逢盛世 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民泰國安
精耕細作豐收歲 勤儉持家有餘年 橫批:國強富民
發憤圖強興大業 勤勞致富建小康 橫批:科技致富
歡天喜地度佳節 張燈結綵迎新春 橫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萬事如意展宏圖 心想事成興偉業 橫批:五福臨門
和順門第增百福 合家歡樂納千祥 橫批:歡度春節
冬去山川齊秀麗 喜來桃里共芬芳 橫批:新年大吉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橫批:喜氣盈門
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國泰民安
歲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皆大歡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春滿人間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辭舊歲 橫批:喜迎新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四季長安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爭光 橫批:歡度佳節
佳節迎春春生笑臉 豐收報喜喜上眉梢 橫批:喜笑顏開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製作步驟:
首先,劃分版面進行排版,然後將上述文字進行篩選放入手抄報,最後加上圖片和邊框進行美化就可以了
⑷ 小學生春節詩詞,對聯,傳說手抄報
關於春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流傳最廣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 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⑸ 春節對聯有關的手抄報圖片
上聯:憶往昔 推到三座大山 下聯:看將來 描出四化美景
上聯:慶佳節 懷思台灣寶島 下聯:迎新春 祝福骨肉同胞
上聯:春風化雨 滿園桃李香 下聯:丹心育苗 遍地棟梁材
上聯:舉國同心同德搞四化 下聯:環球如火如荼反霸權
上聯:樹立正氣 以准則為鏡 下聯:端正黨風 從己身做起
上聯:山下清泉 飽含愛民意 下聯:村頭脆果 盡結擁軍情
上聯:紅梅爭艷 飛雪迎春到 下聯:萬象更新 新潮逐浪高
上聯:勤勤懇懇 培養新一代 下聯:兢兢業業 爭當好園丁
上聯:興五業 樂為人民公僕 下聯:干四化 甘做群眾學生
上聯:鐵臂揮舞 山河改舊貌 下聯:銀鋤起落 日月換新天
上聯:大江南北 齊奏進軍師 下聯:長城內外 遍開四化花
上聯:培養人才 建百年大業 下聯:艱苦奮斗 開一代新風
上聯:馬列主義 照耀千秋路 下聯:神州堯舜 巧綉四化圖
上聯:同心同德 建千秋功業 下聯:群策群力 搞四化建設
上聯:繼先輩 發揚革命傳統 下聯:學雷鋒 誓做時代新人
上聯:靠勞動致富 理直氣壯 下聯:撒汗水生財 家富國強
上聯:翠柳搖風 喧千林翠鳥 下聯:紅梅映日 吐萬樹紅霞
上聯:東風勁吹 山河添喜色 下聯:彩燈高掛 城鄉慶豐收
上聯:整頓黨風 春光無限好 下聯:調整經濟 繁花萬里香
上聯:瑞氣滿神州 青山不老 下聯:春風拂大地 綠水長流
上聯:高奏勝利凱歌辭舊歲 下聯:猛擂躍進戰鼓迎新春
上聯:描千里春色 百花爭艷 下聯:繪四化宏圖 萬馬奔騰
上聯:同心同德 創千秋大業 下聯:克勤克儉 寫四化新篇
上聯:企業自主 工人樂陶陶 下聯:政策對頭 農民喜洋洋
上聯:梅花點點 笑迎豐收歲 下聯:爆竹聲聲 歡歌大治年
⑹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⑺ 小學生春聯手抄報,4k紙
樓主講的是四開的紙張,相對說這樣的紙張很多,所以需要的內容也很多,為您奉上和辦這樣的手抄報有關的材料,請參考:
一、介紹春聯的基本資料:
1、簡介: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亦有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
2、起源:
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幅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2]
春聯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節日習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拜祖宗」。[3]
朱元璋大力提倡貼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穿便裝出巡,挨家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節日習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4]
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有出售。
3、相關風俗: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從臘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數是集中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
一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八,貼年畫」一說,意即農歷的十二月廿八是貼年畫、春聯的好日子,各家各戶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這天貼春聯。
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一說。貼倒酉意即貼春聯
二、故事傳說: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漢族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⑻ 關於對聯里的知識的手抄報小學生
對聯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看到一家家、一戶戶、一副副字體不一、內容豐富的對聯,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感受萬家團圓、和和美美、喜氣洋洋的歡欣和對美好願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傳統春聯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春揮。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等。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對聯常識: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俗稱「四大講究」: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片語結構、句讀相同。(例外之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對聯講究工整,這副對聯不工整,上聯是「袁世凱」,對下聯的「中國人民」是對不起來的,寓意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不必押韻,但要平仄相拗,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上下貫通;除上聯有」重復字詞「、下聯也有」重復字詞「相對之外(比如用了復字、疊韻、頂針等手法),一般聯語中不能有重復字、詞。
⑼ 春節貼對聯手抄報簡單又好畫的手抄報
文字材料: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趣味對聯是指對一副對聯而很有趣,諧趣聯用途廣泛。它或褒揚、或鞭撻;或諷刺、或贊美;或鼓勵、或自勉。趣味對聯處處都有!
(1)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扔;由上向下讀左傳,書往右翻。
這副對聯若僅從思想內容上看並無多大意義,若從形式上看還有些意思。上聯是說一個人在夏天靠著南牆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東四個方位詞佔全了。下聯則獨辟蹊徑,用上下左右來對,描繪出讀「左傳」,書往右翻的狀態,恰如其分,毫無做作之感,令人稱奇。
(2)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相傳,林則徐幼時到姑父家串親戚,恰逢幾位詩人與徐的姑夫一起連詩對句。一詩翁想考一考林的學問,便出了一上聯,聰明的林則徐立即對出下聯。上聯是說,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顆星星,倒映在靜靜的湖中便成十四點了。下聯是說,南樓的孤雁雖然是一隻,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帶影」便成為「一雙飛」了。這副聯反映了少年林則徐的聰穎機智,博學多才。
(3)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
這里有則故事。一位富秀才與一個窮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於是隨口吟出上聯「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但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了。此時,窮秀才前來敲門,說道:「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富秀才一聽,忙說「這個好說,你先把我的上聯對出來。」說完,窮秀才說「小弟進門時不是對出來了嗎?」富秀才一想,果然是這樣,於是樂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聯:閑看門中木;思耕心上田。
長巾帳下女子好,少女更妙;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製作步驟:
首先,劃分版面進行排版,然後將上述文字進行篩選放入手抄報,最後加上圖片和邊框進行美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