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朗讀技巧指導和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朗讀就是朗聲讀書,即運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文字這個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朗讀是一項口頭語言的藝術,需要創造性地還原語氣,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如果說寫文章是一種創造,朗讀則是一種再創造。一、用普通話語音朗讀朗讀和說話不同,它除了要求朗讀者忠於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讀外,還要求朗讀時在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范。1、注意普通話和自己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 2、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 4、注意異讀詞的讀音。二、把握作品的基調 1、閱讀理解首先要熟悉作品,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確地掌握作品的情調與節奏,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第一,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關鍵。 第三,根據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熟悉作品的內容和結構。對於抒情性作品,應著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對於敘事作品,應著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對於論述文,需要通過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和論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說明次序和說明方法。總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點,熟悉了作品的具體內容,才能准確地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 2、設計方案 在深刻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如何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第一,要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聽眾對象等因素,來確定朗讀的基調。 第二,對整個作品的朗讀方案應有總體考慮。例如作品中寫景的地方怎麼讀?作品的高潮在什麼地方?怎麼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頓等。 三、朗讀的技巧 1、呼吸 學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發出來的音堅實有力,音質優美,而且傳送得較遠。我們平時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朗讀需要有較充足的氣流,一般採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2、發音 發音的關鍵是嗓子的運用。朗讀者的嗓音應該是柔和、動聽和富於表現力的。為此,首先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不要長期高聲喊叫,也不要由於飲食高溫或過於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對嗓音的控制和調節能力。 3、吐字吐字的技巧不僅關繫到音節的清晰度,而且關繫到聲音的圓潤、飽滿。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常用詞語的標准音。朗讀時,要熟悉每個音節聲母、韻母、聲調,按照它們的標准音來發音。其次,要力求克服發音含糊、吐詞不清的毛病,一是在聲母的成阻階段比較馬虎,不大注意發音器官的准確部位,二是在韻母階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發音吐字速度太快,沒有足夠的時值。朗讀跟平時說話不同,要使每個音節都讓聽眾聽清楚,發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時值,每個音素都要到位。平時多練習繞口令就是練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頓 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比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暫的停頓。但如果停頓不當就會破壞句子的結構,這就叫讀破句。朗讀時格外注意。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號的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②、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③、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讀時要加以特別強調的字、詞或短語。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它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 ②、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朗讀者的意願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強調重音的作用在於揭示語言的內在含義。由於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含義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6、語速在朗讀時,適當掌握語速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作品的內容和體裁決定朗讀的速度,其中內容是主要的。①、根據內容掌握語速。朗讀時的語速須與文意相適應,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②、根據體裁掌握語速。以常見的記敘文為例:記敘文有記事、記言。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7、語調語調指句子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高升調。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後高、語氣上揚。 ②、降抑調。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願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③、平直調。平直調一般多且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 ④、曲折調。曲折調用於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諷刺、譏笑、誇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句子里。朗讀時由高而低後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節特別加重加高或拖長,形成一種升降曲折的變化。 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談談我個人的想法和做法:朗讀從小抓起,因為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正確的語感有助於小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引起學習興趣。具體從下面幾方面入手:一、讀准字音。低年級課文的特點是注音課文,這就給低年級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語言的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首先,要重視拼音教學。低年級學生只有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才能朗讀課文。對拼音教學,要做到持之以恆,堂堂必教,課課必學。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准「兒化」韻和輕聲詞。第二,教師要會聽,即注意聽清學生的發音,發現錯誤及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二、注意停頓。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現在,有些學生點讀或唱讀的現象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怎樣克服點讀、唱讀現象。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的速度朗讀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範讀、帶讀等形式進行。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開始時,可用點拍法(用擊掌表示)。如:頓號停半拍(擊半掌,一下一上為一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停一拍半,段與段之間停二拍。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克服點讀、唱讀的缺點。三、讀出語調。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是朗讀訓練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操作方法如下:1、掌握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調。如問號句末語氣上揚,句號句末語氣下降,嘆號表示內心感受,感情比較強烈。2、注意找准朗讀的重音。如《書包里的秘密》一課,課題中的「秘密」一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曉》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用下面讀法,讀好重音、停頓和速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3、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課,要指導學生讀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讀出狼那種惡狠狠、蠻不講理、兇殘的語氣。四、品味詞語品味詞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些准確、傳神、生動的詞語,讓學生主動品味其語言的內涵,有助於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品味,朗讀句子的時候,對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冊《春天的手》中有這樣幾個與動作有關的詞語:撫摸、掠過、拂過、拍著、拉著等,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幫助理解詞義,有助於他們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從而用恰當的語氣來表達感悟。感受和技巧在朗讀中都不能忽視,感受得越深,語言技巧就發揮得越充分;語言技巧運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綜上所述,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貳』 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一、教師做好范讀,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訓練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以自己的情況與老師作比,激發起他們要向老師學習的願望,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准有了個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作一番深情的范讀。范讀時,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每當范讀時,我都發現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臉上的神情時而專注,時而敬佩,時而興趣盎然,時而又流露嚮往之意……
二、教師逐句領讀,培養學生語感
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當老師聲情並茂地讀完一篇比較難讀的文章後,學生早已躍躍欲試了,這時可採用逐句領讀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通過領讀,就可以引導學生讀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確定、停頓的時機、節奏的掌握、語氣的舒緩、感情的處理等,只需「轉軸撥弦三兩聲」,便已「未成曲調先有情」了。這種「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觀的朗讀指導,更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啟發、激勵、幫助和感染的作用。學生通過長期的耳聽、口讀、心會的訓練,能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後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們也能試著藉助自己學過的朗讀方法來把文章讀正確,讀出感情。
三、教學巧用齊讀,提高學生水平
針對學生朗讀的水平和特點,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後,可充分利用齊讀的功效來提高整班學生朗讀的能力。齊讀時,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集中指導,也有利於學生之間在讀中互相糾正,互相體會。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語感較差,朗讀能力較低的學生,這就避免了個讀時的膽怯和尷尬,更有利於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諧、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朗讀,有利於找到朗讀感覺,發現朗讀規律,掌握朗讀方法,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樹立朗讀的信心,從而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的朗讀能力便會在齊讀中得到提高。
四、創設教學情境,讀出學生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並且對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范讀、領讀和齊讀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孩子們個人的感情表達,不能滿足他們的表現需要。這時,學生們渴望根據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通過朗讀時富有個性的語氣、感情處理來表達各自對文章的體會和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例如淺顯易懂,利於抒發感情的課文,可指導學生自由體味,自由朗讀,讀後適當開展「向老師的范讀挑戰」活動。評比時不必以教師的范讀作為唯一標准,只要學生感情處理恰當就可算挑戰成功,給予適當鼓勵。
五、學生進行講說,鞏固學習效果
「讀」是「說」的前提,「說」是「讀」的後續,在朗讀訓練時,可以把說遷移至讀,在讀中汲取說的方法、說的技巧,以便克服讀中一字一頓、拖腔、唱讀等現象,便於鞏固朗讀訓練的效果。
再者,鼓勵學生課後使用普通話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借說練讀的好方法。在日常口語交際中,由於學生多年來習慣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剛開始使用普通話交流時,難免會出現一些諸如不好意思、字音和語調把握不準、或過於強調咬音而表達生硬、不自然等現象。這時,就必須要求教師能以准確、流利、自然的口語表達勇做學生學習的典範,無任何時何地都堅持在學生面前使用普通話,同時注意在班內樹立學生典型。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不出數月,班內定會掀起學普通話的熱潮,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定會在相互傾聽、相互糾正中得到提高。說准確了,說流利了,那麼在朗讀指導中解決「正確、流利」的難題,也就輕而易舉、水到渠成了。
『叄』 小學生指導朗讀有哪些方法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朗讀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在觀摩這次「山東省小學語文第十七次年會」的展示課上,我特別注意18位老師的朗讀指導。我發現這些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很用心,也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范讀指導法
這18位老師基本都採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朗讀水平或雄渾有力,或婉轉動聽,極富感染力。如東營小學的朱艷鳳老師在執教《平平搭積木》一文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是一篇一年級的課文,學生對問句的朗讀還是難點,所以當出現問句:「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呢?」老師先讓學生讀,然後又通過范讀指導全班學生讀出問的語氣來。臨沂小學的徐娟老師在執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王熙鳳出場時對她衣著的描寫特別復雜,讀起來特別拗口,我們成年人讀起來難度都很大,況且是學生呢?徐老師范讀這一段時簡直像說評書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相信通過徐老師的朗讀,學生會對這一段讓人看著眼暈的文字產生好感。好的朗讀,能增強文字的魅力。
老師們精彩的范讀展示,讓我感到自己朗讀水平真是有待提高。由於小學生的向師性強,又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進行必要的、恰當的朗讀指導,可以是朗讀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內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體會方面的等等。范讀指導法多用於低年級,也可用於中高年級中那些有一定難度的、僅憑學生自己練讀無法讀好的內容。一般來說范讀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產生朗讀的慾望、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的作用。
二、理解感悟法
18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採用了這種理解感悟法。如,萊蕪小學的劉芳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他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地愈精神,愈秀氣。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對於梅花的描寫,劉老師先讓學生理解「秉性」和四個「愈」的意思,並進行了朗讀指導。對於中華民族裡有氣節的人物的描寫,她是這樣處理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劉老師出示了這些人物寫的詩句,如蘇軾、趙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詩句的引入,不僅讓學生積累了語言,還幫助學生理解了文字表達的意思。在這樣的基礎上,劉老師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隨後,李老師又問:「當今社會中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想到了醫生、消防員等時代的英雄,教師相機出示圖片。在這樣的感受之上,老師又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並告訴學生,上面寫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寫具有梅花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隨後,李老師把這段文字變成詩歌的形式,通過范讀,變換形式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
在教學中,學生有時朗誦得不好,是因為我們在指導學生理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讀的前提是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對語言文字內在含義的有效感悟,對文字所描寫的人物、事件的真切體會。葉聖陶先生說:就讀的方面說,若不參考、分析、比較、演繹、歸納、涵泳、體味,哪裡會真知讀?哪裡會真會讀?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外在的表達,一定是源於內在的感悟。語言感悟到位,朗讀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所描寫內容的感悟。
三、想像體驗法
「想像體驗法」指學生按照課文的文字描寫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形象,即內心視像;體驗是指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產生特定的情感體驗。想像體驗的主要方法有:用畫面、音樂或語言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如,《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不好講,但濰坊小學的王娜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很有新意。在指導學生朗讀「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的一段時,王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她出示這段文字後,先讓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朗讀,讓學生對文字有個初步的了解。隨後,她把「沙灘」「耕地」「山脈」「河流」等字變紅,配樂深情渲染:「這里曾經留下他們多少美妙的回憶呀!在每一片沙灘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剩下的詞語通過出示圖片讀句子來感受,接著王老師又說:「可是,這美好的一切西雅圖的族人們要遠離了。此時,他們心情怎樣?」學生通過交流,知道,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著西雅圖族人們對土地的依戀、不舍。最後,王老師讓他們帶著這種種體會反復朗讀這一段。學生們朗讀的很到位。
四、評價指導法
評價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在學生朗讀之後,教師給予及時、具體、恰如其分的評價,作為一種反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並使其明確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同時,對班級的其他同學而言,教師評價的過程也是指導朗讀的過程。評價中有指導,指導中有評價。這18位老師都運用了這種方法指導學生朗讀。他們有時是在學生接讀課文時進行評價,一般是對學生生詞及多音字的發音進行評價;有時是用在重點段的朗讀上。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時出示了重點段: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一位女生讀「孟夫子」三個字時聲音很大,拖著長腔,像在大聲喊叫。楊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並學著她的聲調喊她,問她聽起來感覺舒服吧?這位女生由此知道,讀書應該自然,不應裝腔作勢。
對於學生之間的評價,老師們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靈活。當某位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會及時引導全班學生:「掌聲在哪裡?」雖然學生沒有說一個字,但這熱烈的掌聲不就是一種無言的評價嗎?對誦讀學生的激勵可想而知。
五、對比體會法
1.刪減詞語比較: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原文和改寫後的文字,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准確、生動,並加深對其中蘊含的情感的體會。有好幾位老師運用了這一種方法,如濟寧小學的翟傑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時,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心段的意思,把原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改為「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三個「最」字的好處,在隨後的朗讀中便擲地有聲。
2.不同感情比較: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人物感情的不同,通過朗讀讀出區別來。如,日照小學的劉永翠老師在講《給予樹》一文時,讓學生畫出金吉婭在回家路上的表現?從她的沉默不語中猜測她的內心想法,體會她的擔心。然後劉教師又讓學生說說哥哥姐姐們的心情,最後,劉老師讓學生把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和金吉婭的心情對比著讀一讀。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的把握住了人物心情的不同,自然能讀出他們的區別來。
六、角色轉化法
教師都知道評析學生朗讀的好壞,不僅要聽學生讀,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聽其聲,視其形」。很多老師都運用了這種分角色讀的方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威海的姜紅老師在講《晏子使楚》一文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她請一位學生來讀楚王的話,但那位學生表現的沒有大王的范兒,她便讓學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結合這種表情再次朗讀。讀晏子的話則讓學生做出一個嚴肅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兒。在此基礎上,姜老師再讓他們分角色讀一讀,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七、補充提示語法
我們深入理解、具體感受作品時,不應僅僅停留在詞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語言後面更深一層的意思,抓住語言後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語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的語句關系、語句本質,就是內在語。在指導含有人物對話、心理活動描寫的內容時,通過增加人物內在語(即通常所謂的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這樣讀」才能使學生更加准確、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讀與理解課文、體會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的詩句誦讀時,對詩的內容進行了補充提示:這詩中有著怎樣的依依不捨呀?(學生讀)這酒杯里有著李白的多少敬仰呀?(學生讀)李白的內心有著怎樣的孤獨和牽掛呀!(學生讀)
八、綜合指導法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往往與理解、講解、背誦等其他語文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朗讀指導方面,也往往是綜合運用幾種朗讀指導的方法,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教學目的。這18位老師基本上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情趣。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水平的提高,語文學起來自然會順利許多。所以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必須把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從教師滔滔講說、條分縷析的樊籬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把一部分費時費力、勞而無功的分析時間用於指導和訓練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才是語文閱讀的真諦和終極目標。
『肆』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1、 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著讀的境界。2、 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3、 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4、 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范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范讀,當然,范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范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范讀。
四、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 對話 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教學中,我讓女生讀小苗的話,讓男生讀大樹的話,我讀旁白,這樣反復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範作用。接著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五、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指導小學生朗讀常用的幾種方法:
1、 范讀 恰如其分的范讀最大的優點是形神兼備,聲情並茂。可以范讀某個重點段落或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的長句;可以范讀課文中的句逗停頓,也可范讀句中的語氣、重音、輕聲、兒化等。
2、 領讀。這種訓練形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讀准字音和聲調,可使學生做到朗讀時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讀准;不重復、不破句,句句讀通。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而然會有所提高。
3、 揣摩讀。 學生朗讀不能為讀而讀,讀正確,讀流利,並不是朗讀的最終目的,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的基礎上揣摩著讀,要使學生朗讀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消極模仿和朗讀技巧的機械運用上,而是使朗讀真正成為有感而發,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伍』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朗讀技巧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陸』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效朗讀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讀出情趣1、朗讀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來調度動?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例如: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文章,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秋天美景的圖片或者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秋天等,上課伊始把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贊嘆聲,因勢利導,這麽美的秋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呢?我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2、老師的范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所以我們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贊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贊,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如老師的輕聲示範或者是藉助媒體的范讀,但無論是放錄音還是老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宜用范讀。如:你們聽了范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而當需要藉助朗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的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因為有學生會「濫竽充數」並易產生唱讀的不良習慣,這在我們鄉下學校常見。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用的非常精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內容作用很大,直到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領悟文章的要旨。
『柒』 小學生朗讀訓練方法有哪些
一、讀悟結合,相互促進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 二、朗讀示範,有法可依
我們提倡「多讀」,並非放任自流地讀。教師可以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範指導,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的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如:你們聽聽老師這么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師的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
三、正確朗讀,技巧指導
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我們要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要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為學生今後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關於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於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讀法,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的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文體和文章內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我經常和孩子們做這樣的游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准他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你過來」這個句子就有很多種方式讀,分別表達著不同的含義。有高興時的語氣,傷心時的語氣,著急時的語氣等等。通過不斷的練習,孩子們知道了在什麼時候該採用什麼樣的語氣,這樣讀出來的效果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感情等等。
四、多種練習,讀有提高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採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准讀好文章,還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法中,我們應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功效。
五、創設情境,調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設美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讀」的興趣。
總之,激發興趣,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有效指導,提高學生讀的技巧;合理練習,鞏固學生讀的實踐……使讀書訓練因素有效整合,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言語能力,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發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課文字里都蘊藏著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發言地。學生通過想像、聯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因此,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的想像、聯想、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也可以用教師的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這樣學生入情入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如:在朗讀《靜夜詩》這首古詩時,學生們在幼兒園時都能背誦出來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這首古詩時,先引導學生讀古詩(邊讀邊聽凄涼的古箏音樂),了解詩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時值中秋佳節之際,天上月圓,人間團聚。而詩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頭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這種思鄉情,經過課文對照,學生們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朗讀面部表情就比較嚴肅了。並通過語氣的變換,朗讀時情景的融合,使學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單的場面。通過我對當時情境的渲染,學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瀾,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在進一步的指導,就能通過學生的朗讀把課文的意境展現出來,從而讀得入情入境。
七、「讀後評議」是朗讀的良方
學生朗讀完後,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好。
『捌』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及水平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朗讀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就應該努力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體會閱讀的興趣。現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畫表得星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得相應的星星,這個激勵方式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讀是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應該教會學生總結朗讀的經驗,把握朗讀的技巧。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1.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2.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3.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4.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5.比較讀。每位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更加努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6.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讀評價,取長補短。
1.教師評價。教師應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自評反思。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評糾正。培養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採用適合於自已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相互評價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語,甚至是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評價中反思糾正,從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朗讀和評價中提高了能力。
總之,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培養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玖』 如何指導小學生的朗讀
一、教師做好范讀,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訓練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以自己的情況與老師作比,激發起他們要向老師學習的願望,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准有了個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作一番深情的范讀。范讀時,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每當范讀時,我都發現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臉上的神情時而專注,時而敬佩,時而興趣盎然,時而又流露嚮往之意……
二、教師逐句領讀,培養學生語感
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當老師聲情並茂地讀完一篇比較難讀的文章後,學生早已躍躍欲試了,這時可採用逐句領讀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通過領讀,就可以引導學生讀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確定、停頓的時機、節奏的掌握、語氣的舒緩、感情的處理等,只需「轉軸撥弦三兩聲」,便已「未成曲調先有情」了。這種「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觀的朗讀指導,更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啟發、激勵、幫助和感染的作用。學生通過長期的耳聽、口讀、心會的訓練,能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後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們也能試著藉助自己學過的朗讀方法來把文章讀正確,讀出感情。
三、教學巧用齊讀,提高學生水平
針對學生朗讀的水平和特點,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後,可充分利用齊讀的功效來提高整班學生朗讀的能力。齊讀時,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集中指導,也有利於學生之間在讀中互相糾正,互相體會。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語感較差,朗讀能力較低的學生,這就避免了個讀時的膽怯和尷尬,更有利於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諧、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朗讀,有利於找到朗讀感覺,發現朗讀規律,掌握朗讀方法,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樹立朗讀的信心,從而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的朗讀能力便會在齊讀中得到提高。
四、創設教學情境,讀出學生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並且對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范讀、領讀和齊讀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孩子們個人的感情表達,不能滿足他們的表現需要。這時,學生們渴望根據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通過朗讀時富有個性的語氣、感情處理來表達各自對文章的體會和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例如淺顯易懂,利於抒發感情的課文,可指導學生自由體味,自由朗讀,讀後適當開展「向老師的范讀挑戰」活動。評比時不必以教師的范讀作為唯一標准,只要學生感情處理恰當就可算挑戰成功,給予適當鼓勵。
五、學生進行講說,鞏固學習效果
「讀」是「說」的前提,「說」是「讀」的後續,在朗讀訓練時,可以把說遷移至讀,在讀中汲取說的方法、說的技巧,以便克服讀中一字一頓、拖腔、唱讀等現象,便於鞏固朗讀訓練的效果。
再者,鼓勵學生課後使用普通話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借說練讀的好方法。在日常口語交際中,由於學生多年來習慣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剛開始使用普通話交流時,難免會出現一些諸如不好意思、字音和語調把握不準、或過於強調咬音而表達生硬、不自然等現象。這時,就必須要求教師能以准確、流利、自然的口語表達勇做學生學習的典範,無任何時何地都堅持在學生面前使用普通話,同時注意在班內樹立學生典型。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不出數月,班內定會掀起學普通話的熱潮,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定會在相互傾聽、相互糾正中得到提高。說准確了,說流利了,那麼在朗讀指導中解決「正確、流利」的難題,也就輕而易舉、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