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的讀書筆記
《食物的旅行》讀書筆記
通過學習《食物的旅行》我初步明白了食物是怎樣旅行的,基本如下:
1.食物在口腔中被唾液酶把澱粉初步分解成麥芽糖並把食物弄碎
2.然後到達了胃裡在胃裡把1部分水和酒精消化掉並把麥芽糖轉化為葡萄糖但是脂肪沒有被分解(就是把吃的東西分解成食泥比如某些人醉酒後嘔吐出的東西)主要把食物弄橫泥狀做簡單吸收
3.然後到達了小腸在小腸里是最重要的消化過程小腸細而長里的絨毛突起較多這樣就可以充分吸收水脂肪和葡萄糖和各種無機鹽(維生素)主要起消化作用
4.接著到達了大腸大腸不光是儲存食物殘渣最近科學家還發現大腸可以使食物中剩下的膳食纖維得到吸收膳食纖維里有一些促進消化和一些別的功能(請等待科學家的進1步發現吧)糞便中的物質就是事物殘渣和沒被消化的物質大腸主要起貯藏糞便的作用
5.最後食物的殘渣會被排除體外。
以後,我要更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掌握更多科學本領。
讀《恐龍的滅絕》體會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二、物種斗爭說。三、大陸漂移說。四、地磁變化說。五、被子植物中毒說。六、酸雨說。
恐龍的全部滅絕是一個奇特的事情。好在我們現在獲得了一些珍貴的恐龍化石,使科學家們的研究工作能夠進行。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這個謎一定會解開。同時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一種生物都要經歷產生、繁榮、滅亡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並不會因為那一物種龐大強盛而改變。恐龍滅絕了,隨後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更多的更高級的生物世界把地球裝點得更加美好。
2.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科普書籍有哪些
1、《圖說天下——國家地理系列》叢書共10冊,以廣闊的視角從不同方位展現出國家地理文化最全面的內容,帶領讀者對國家地理文化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觸。
本冊《世界100文明奇跡》選取世界100處文明奇跡進行了全方位、深入淺出的介紹,發掘它們所蘊藏的文化和歷史意義,真實地再現了人類在各個發展階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3.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讀後感5o字
我翻開《科學知識故事》第一頁時,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用許多有趣的小回故事組成答的書,這本書用一個個事例告訴我們:其實生活中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只要學會了運用這些科學方法,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以後每當翻看這本書時,我彷彿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每個故事都有它獨特的場景。有時,它還會提醒我們,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不能馬虎。比如,一個小數點就有可能讓你的世界亂了秩序。
4.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讀後感
從結構抄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襲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5.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在知識內容方面主要涉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故事內容包括:伽利略根據熱脹冷縮原理發明了溫度計;牛頓根據掉下的蘋果發現了地心引力等。
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
(5)小學科學知識故事書擴展閱讀:
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
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
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經過反復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6. 科學小故事(50字以內)
1、復印機的故事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4、巴斯德
巴斯德(Pasteur,Louis)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軍隊的一名退伍軍人,是個以製革為業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畢業於巴黎師范學院,畢業後,他從事化學研究,研究酒石酸鹽的晶體,發現這些晶體並不完全相同,它們有隱蔽的不對稱性,一些結晶是另一些結晶的鏡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樣的關系.他在晶體研究方面的成就,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後來,人們發現,巴斯德在採取制備結晶的方法時是很幸運的,要得到分離的兩種結晶,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於偶然,而採用了這種特殊方法,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制出大的不對稱結晶來.這正如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5、蒸汽機的故事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裡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
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
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7.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本書是語文課程標准課外讀物導讀叢書之一 小學階段「科學」學科,在知識內容方面主要涉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
8.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作者是誰
本書是語文課程標准課外讀物導讀叢書之一。本書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語專文素養,同時為了豐富學生屬們的課外閱讀生活,特推出這套「語文課程標准課外讀物導讀叢書」。本書由著名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擔任主編。書前均有導讀文字,提供背景知識,有利於學生掌握所閱讀的內容;另外還附有閱讀提示或評點內容,以便於開拓學生的閱讀思路,加深閱讀印象。希望本書能帶給廣大中小學生一個全新的閱讀體驗。
9. 讀了小學科學知識故事有什麼讀後感
我翻開《科學知識故事》第一頁時,它就吸引了我.
這是一部用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組成的書,這本書用一個個事例告訴我們:其實生活中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只要學會了運用這些科學方法,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以後每當翻看這本書時,我彷彿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每個故事都有它獨特的場景.有時,它還會提醒我們,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不能馬虎.比如,一個小數點就有可能讓你的世界亂了秩序.
《食物的旅行》讀書筆記 通過學習《食物的旅行》我初步明白了食物是怎樣旅行的,基本如下:
1.食物在口腔中被唾液酶把澱粉初步分解成麥芽糖並把食物弄碎
2.然後到達了胃裡在胃裡把一部分水和酒精消化...
《雁南飛》讀後感
科學原理:大雁是候鳥,每到秋天,大雁就會飛往南方溫暖的地方去越冬;第二年春天,大雁又會飛回到食物豐富的北方去繁殖後代.(讀後感應自己寫,這樣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10.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有哪些
《小學科學知識故事》有三個版本,分別是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
作者是曹文軒,Peter E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