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的人際關系表現出什麼特點
1、學生自身因素
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的孤獨感與自我意識的增強有密切聯系。他們越來越發現自我與其他同齡人之間的心理差異,逐漸意識到自己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並產生了了解別人內心世界的願望和需要。同時他們關心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視他人的評價。他們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願意告訴別人,有一種封閉心理。由於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卑心理;對別人的評價過於關注,時刻擔心自己的形象受損自然影響到與他人的交往。其次,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與外界要求的不一致及個性結構發展的不完整也影響著小學生的人際交往。
2、家庭環境因素
望子成龍的思想在一些家長心中根深蒂固,他們不顧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他們制定過高的標准,達不到標准就打罵子女,所罵的話往往用的很絕。父母希望通過打罵顯示自己的權威,對子女進行徹底的控制,以至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親情和溫暖,覺得生活的顏色是灰暗的。在完全缺乏溫暖,經常被打罵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其次,還有一些「人際交往障礙」學生的形成是由於受到父母過分嚴格的管教,整天呆在家裡學習,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動。進入小學後,他們因為不會與人相處而變得離群索居,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變得沉默寡言。另一方面,由於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和,造成家庭氣氛緊張,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刺激,產生人際交往的不安全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同時,近年來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孩子缺少夥伴獨自生活,只能看電視或與家長接觸也是造成兒童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
3、學校環境因素
在學校和社會上還普遍承載著以分數和升學率來衡量學生、老師、學校的「功利主義」思想。受中國幾千年來倫理綱常的深刻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人格上的不平等關系還有所存在。教師迫於來自各方面的各種壓力,往往只重視應試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明顯不足,同時也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心理咨詢部部長宋桂英說:「從我接手的事例看,造成孩子們失意、抑鬱甚至痛苦的來源首先是老師。」小學生的心理發育尚不成熟,老師一句「你真笨,怎麼教都不會」、「這個同學的智商有問題」等,都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精神壓力,從而造成學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另外,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還處於空白狀態,尚缺少權威的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教材,不少學校從教師到領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還十分淡薄,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完善、科學的輔導和治療,以至產生人際交往障礙。
人的交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的交往能力是在後天的教育和實踐中,慢慢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小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往往是自私的,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別人、不能容人,缺乏團結合作的精神。盡管這些學生產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上的因素,也有客觀上的因素,甚至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直接影響人的成長是事實。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性格的形成是不穩定的,同時又是可塑的。他們思想比較簡單,生活比較單純,一些學生人際關系不良,並非是不想和別人和睦相處,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處理的。教師只有善於觀察`洞悉學生心理的細微變化,及時發現、分析學生心理上的不良表現,給予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人際交往障礙,才能建立健全學生的心理
B. 怎樣培養小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小學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會人際交往、適應學習生活、融入集體生活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人際關系能使孩子們心情舒暢、身心愉悅,培養樂觀豁達的品格,在當前乃至今後的生活中都能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應對各種問題。
學校人際關系作為一種敏感性強,影響力大的校園心理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良好的師生交往,同輩相處,可使學生產生接納、溫暖、安全的感覺,形成愉悅、平和、自信、互助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不良的師生關系、同輩關系特別是人際沖突,易使學生滋生排斥、冷落、危險的感覺,並可引起並強化憂郁、恐慌、自卑、敵對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實際上首先是人際感情的交流,愛心構建「雙向信任」的橋梁。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際品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與學生和諧相處。具體說來,前者要求教師心胸豁達,能對在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有差異的學生表示關切、接納;對學生產生的某需要、情感、沖突,能敏銳地察覺,並給予深入、自發的反應;同時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後者要求教師不虛偽行事,與學生能開誠布公,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學生持積極相待的態度;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和諧、自然、默契,這有利於協調師生關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師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是師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教師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教師當作最可依賴、最可親近的人,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就會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理想、談學習、談感覺,而教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小學生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如合作、助人、友愛和謙讓等許多社會技能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但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與同伴和諧共處,這常常會引起他們的離群、冷漠、自卑、抑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也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怎樣讓學生擺脫孤獨感?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輔導:
a 向父母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如屬後者最好請心理醫生診斷治療。
b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請他們回答問題時,應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備的時間。
c 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並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有些同學只有在小組里才敢發言,就多讓他們參加小組活動。請班級同學合作,鼓勵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長處,從容自如地表現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態行為。
2、怎樣讓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對有嫉妒心學生的輔導措施有:
a 用坦白與誠實的態度處理。有時嫉妒是出於本能,如果過分抑制它,也許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靈,所以要讓它顯露出來加以引導糾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輔導老師的第一步,應該讓該學生盡情訴說,把一直深藏於內心的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說出來,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實原因。
b 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嫉妒的產生原因和危害。利用當事人的親身體驗,說明嫉妒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使自己心靈受到折磨。
c 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來換取別人的贊揚,引導學生虛心看待別人的優點與進步,把別人的長處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d 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要用公正的評價,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個性缺陷則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背景因素。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下列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際交往,導致人際關系問題:
第一,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關心自身利益,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第三,對人不真誠,有欺騙行為;第四,過分服從和取悅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過分自卑或自負,嫉妒心強;第六,性情孤僻,偏執,不願與人相處和接受他人規勸;第七,目空一切,對他人過分苛求;第八,過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強。
教師應根據孩子個性品質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或重塑,以利於他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
三、 教給交往技巧,培養交往能力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求知活動,而且也是一種陶冶活動,一種融知、情、意、行為一體的活動,和諧融冶的人際關系,會促進群體意識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焦慮情緒的轉化,創造民主平等、協調、和諧的心理環境,形成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氛圍,令人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煥發,人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滿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維立體交流中使整體效能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C.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的交際能力
現代社會呼喚著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而口語交際能力則是人們在相互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待人接物、接受新事物.解決困難能力強弱的標志.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也安排了『口語交際」意義在於從小就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使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是符合《新課程標准》的要求,也是時代的需要。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比能聽、會說、要求更高,是一種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慾望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言,有的班級卻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作為教師要根據低年級的特點即對圖片、故事、動物、游戲感興趣,從而激發他們說的慾望。
如教材第三冊《識字5 》中有一幅美麗的冬趣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引導學生說話。教學一開始,出示圖讓學生觀察:是什麼季節?圖片有哪些景物?為什麼?學生興趣盎然,爭相描繪,接著學生通過「找朋友」的游戲給詞歸類,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看圖選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孩子們喜愛小動物,也愛童話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如《小鷹學飛》、《青蛙看海》、《小動物過冬》等,教完課文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表演,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加濃說話的興趣。
二、藉助教材,指導說話
由於低年級學生識字不足、詞彙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影響,常常出現「心中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的情形,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說話資源,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訓練,使學生能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1、藉助插圖,想像「說」。「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課標實驗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兩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小小的船》第三句時,指導學生觀察:小女孩劃著小船,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下遨遊,星星在她身邊閃爍,學生被帶到了神奇無比的天空中,此時讓學生展開想像,自己如果到宇宙旅行,將會看到什麼,是不是「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張開想像的翅膀,說出自己可能看到「宇宙飛船」、「外星人」、「人造衛星」等,怎麼想就怎麼說,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和思維,有效的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2、借插圖,表演「說」。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語文活動,雖然費時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別表演在口語交際方面更是有效途徑。如教學《想飛的烏龜》,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好小鳥、烏龜的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透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烏龜飛起的高興勁和從天上掉下來的無奈、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組織演出的課程中,也是學生進行交際、合作的過程。
3、續編課文,填補「空白」。學生是編歌謠的天才,教師千萬不要設置框框,限制他們的創造力,如學完《我長大了一歲》後,讓學生再續編一段,最後一句是:「我長大了一歲。」首先讓學生總結自己的進步,然後用詩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小樹,小樹,看見我不要害怕。再也不搖動你們了,我長大了一歲。」「小狗,小狗,看見我不要亂叫。再也不捉你們了,我長大了一歲。」 「六一」對孩子們來說是快樂的,期盼已久的節日,我首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盡情說笑,之後讓孩子們仿照課文寫。「六一」的白雲飄飄的,「六一」的銀河閃閃的,「六一」的小鳥鳥歡歡的,「六一」的小草草青青的,「六一」的小河嘩嘩的,「六一」的臉蛋紅紅的,「六一」的笑聲甜甜的,「六一」的舞蹈美美的……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詩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才,對精彩的語句我及時給予喝彩、鼓勵,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
4、巧設作業,促進「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當有客人來你家作客時,你怎樣招待他們呢?你能做些什麼呢?家長還要訓練孩子說話有禮貌。當學了看圖講故事《媽媽你看》、聽故事《海水為什麼是鹹的》,要求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再如學了12單元後,讓學生在放學的路上,認識路邊的店名、廣告牌,並設問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麼辦?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又感興趣,在玩中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善於發現,拓寬語境
1、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新轉進一個學生,大家怎樣說歡迎詞;國慶節旅遊歸來,你看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今天是教師節,你想對老師說什麼?你剛搬進了新樓,向大家介紹你家周圍的樣子……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這當應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只要教師在思想上樹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觀點,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創造性的說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善於發現,並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如這段時間正處秋季,我要求學生利用休息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園里、大街上,去感受秋天的氣息。星期一專門利用一節課組織他們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有豐富的素材,發言十分踴躍,描述得十分生動而形象。接著我又指導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用筆寫下來或畫下來,然後讓他們自己讀讀看看,修改修改,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把話說明白、說准確,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慾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後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D. 小學生人際交往的表現
小學生的人際交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與同伴的交往、與父母的交往、與教師的交往。
1.與同伴交往的特點。 小學生的同伴關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條件或偶然興趣一致的基礎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樓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後來,他們逐漸建立了新的交往標准: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的興趣、習慣、性格和經歷相近的人做朋友;傾向於選擇品行得到社會贊賞的人做朋友,如挑選學習成績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做朋友。
2.與父母交往的特點。 一般來說,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對小學生施加影響:第一,教導,即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直接向小學生傳授各種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第二,強化,即父母採取獎懲的方式強化小學生的行為准則,並鞏固這些行為准則的地位;第三,榜樣,即父母往往是小學生最早開始模仿的對象,他們效仿父母,學習父母的行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學生對父母形成的依戀感使他們易於向父母傾訴不安和煩惱,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幫助。
3.與老師交往的特點。 小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是其人際關系中的一種重要關系。與幼兒園的老師相比,小學老師更為嚴格,既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各種科學知識與社會技能,又監督和評價學生的作業、品行。與中學老師相比,小學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更加具體而細致,也更具有權威性。
E.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生,只要多鼓勵與別人交流就可以了,別教技巧,要不然會變成很市儈,只要有交流,慢慢長大,自己就慢慢會領會出技巧了。
F. 小學生如何加強人際交往,改善人際關系
摘要:人際來交往是學生心自理健康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具備較好協調能力的表現。同伴交往是學生人際關系的主體,但是他們在實際交往中又會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學習成績高低等的影響而導致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應擔負起引導學生有效交往的責任,做學生的引路人,提高學生對交往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實踐,加強人際交往技巧的培養,改善學生與同伴交往的人際關系。
G. 小學生如何提高交際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版進個體的社權會化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小學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會人際交往、適應學習生活、融入集體生活的基礎階段
H. 小學生怎樣加強人際交往能力
很簡單的,只要你肯去做。
1.贏得他人好感
2.真誠關心他人
3.做受歡迎的人
4.善於與人交談
5.克服交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