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科學校本課程教案如何製作小水輪
課題 流動的水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7--39頁--《流動的水》.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親身體驗到流水的力量。
2、能用文學語言描述自然中不同水體的美麗。
3、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合作製作一個供實驗用的小水輪。
4、能想出2種以上讓小水輪轉得快的方法。
過程方法:觀看、質疑、猜想、實驗
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對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產生科學探究的慾望。
2、在小組共同探究中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准備:塑料片、水輪模板、剪刀、吸管、透明膠帶、竹扦、水槽、燒杯。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
設
情
境 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觀看圖片。
2、組織學生說一說觀看後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看圖片。
學生全班交流觀看結果。
學生說出:
(1) 有的水平如鏡。
(2)有的奔騰咆哮。
(3)有的直流而下。
(4)有的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
通過讓學生觀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為下面的科學探究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科
學
探
究
二、感受流水和靜水
1、 組織學生猜測水的力量與什麼有關。
2、 組織學生通過控制燒杯的高低和水量,反復體驗流水的力量。
組織學生說出有什麼感受,發現了什麼?
3、組織學生利用材料模擬海浪,瀑布的狀態。
組織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三、讓小水輪轉起來。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製作小水輪。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2、組織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在小組內製作小水輪。
學生猜測出。
(1) 與水的高低有關。
(2) 與水的多少有關。
學生親自體驗靜水和流水。
學生說出:
(1)靜水把手放在上面,力量小,動水的力量大。
(2)靜水把手放在上面,手有些上浮,動水沒有浮力。
(3)……
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模擬。
學生爭先進行匯報。
學生根據材料共同交流討論製作小水輪的方法和步驟。
學生在小組內製作小水輪。
讓學生在足夠的活動時間內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旨在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的理念。
增強學生的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受與思想得到充分表達。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揮。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㈡ 人教版小學科學下冊教案在哪裡還是沒找著
科 學 教 學 論 文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科學是在自然的基礎上更全面,更科學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科學真諦能力的一門學科。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自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引導學生經歷和尋找得出結論的過程並在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切實帶領孩子們一起去領略科學探究中的樂趣呢?
一、「探究」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
小學三年級學生是《科學》課初始階段,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教材產生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慾望,願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勇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針對很多科學探究都是通過實踐來總結、驗正的。,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等,再通過聯系課內所獲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象、思考問題,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興趣與共事的夥伴;一個善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乾的孩子,一個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並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如我在教學《改變浮和沉》時,為了使一些物體改變浮沉狀況更為直觀、形象,特意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每人都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傾聽它人的看法,敢於失敗,敢於競爭。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很多種不同方案,然後經充分討論選出最佳探究觀察和想像能手。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教師能主動做好事件的引探,並注意到小組各成員的分工與協同作用,使每一小組的同學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喜人效果。
二、「電化教學」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參與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它側重於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的科學信息,圖文並茂,有許多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的文字相結合,從而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此外,一堂40分鍾的《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活動—問題—實驗活動組成的,如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各種電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化了教學環境,拓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物體的熱脹冷縮》時,我設計了一個小課件,開始是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當放到「盛滿水」和「燒時茶壺溢水「等幾個情節時,在「茶壺溢水」的畫面的小朋友頭腦上出現一個個的「?」,這樣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結論後,再出示一段課件,「鐵路工人築路時,每隔一段要開一道裂縫填進瀝青」……隨後出示問題,為什麼修路時每隔一段都要開一道裂縫?架線路為什麼不要扯的太緊,在得出結論後,再出示課件通過不開裂縫路面與開裂路面的熱脹冷縮情況和線路緊與距離對比演示,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啟發了學生動腦思索,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多元評價」讓學生天天都在進步成長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常善用評價激勵語言如:「某某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還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回答真是與眾不同啊,很有創意,老師特欣賞你這點!」「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現!」「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對於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我還結合實際,進行了「兩會兩能」評價法。就是上課時會聽,會看,能說,能做。學生在科學課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進行自評,自己認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兒要求加一顆星,當然也要結合學生互評。學期結束前,教師可根據組長統計的情況,滿15顆星以上可以得「優」,10顆到15顆可以得「良」,5顆到10顆可以得「中」,這就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讓學生來操作,既方便,又真實。這事實表明,「課改」後教師的評價標准發生了變化。從實踐看,實行這種激勵性評價,學生心中就會始終涌動出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會自甘落後。
㈢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