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錫著名的革命烈士有哪些
李伯敏烈士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畢業,先後在丹陽、無錫任小學教員。「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是無錫學社、無錫各界青年抗敵後援會的創始人和骨幹之一。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時,率慰勞團赴滬慰問抗日將士。後組織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南下開展抗日宣傳,後與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取得聯系。1938年1月,參加江西省青年服務團第三大隊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率隊在九江活動。1939年1月編入第一大隊,任中共支部組織委員、第三行政組組長。3月,南昌淪陷後率團到江西新幹活動,任江西青年抗敵後援會宣傳慰勞工作團第二團第一大隊中共支部書記。4月,任中共新干前方工作委員會書記,在新干、豐城、清江等縣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遭國民黨當局秘密通緝。1940年,化名李白文以浙江省戰時第二保育院教導主任的公開身份在浙江麗水、雲和、瑞安開展工作,為中共瑞安縣委負責人之一。1941年初,被特務逮捕。1942年3月,轉押到上饒集中營,集中營轉遷至福建建陽徐市後,被敵折磨致死。*馬政三 無錫人民抗日自衛軍政治委員兼副司令員,中共錫東縣委副書記,1942年9月與日軍遭遇被捕,年底被殺 *朱廉 錫宜武三縣行政委員會警衛營營長,武宜支隊司令員,1943年1月5日孤身與日軍遭遇,斃傷日軍各一人後陣亡1945年6月16日,蘇中第6軍分區司令包厚昌率主力連百餘人和地方幹部40多人渡江南下抗日,在無錫玉祁鄔家宕遭「忠救軍」包圍。突圍中,14名幹部、戰士英勇犧牲尤國幀(1907-1939),乳名林根,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無錫縣膠山(今屬東北塘鄉)錢巷人。家貧,9歲始入學。因父早亡,13歲進無錫振新紗廠當童工。1927年參加無錫總工會工人糾察隊。4月14日夜,與血洗總工會的反動軍警英勇搏鬥,突圍後去蘇州、上海等地隱蔽。1929年回鄉籌措革命活動經費,被捕入獄。1937年日軍侵佔無錫前夕,他與難友一起沖出監獄。回鄉後,與大革命時期的中共黨員朱若愚組織的防夜隊團結合作,組成抗日地方游擊隊。2個月內親手擊斃日軍6名。1938年5月,所部被編入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第10支隊,尤國幀任第3大隊副兼除奸團團長。9月29日,獲悉大漢奸梁鴻志將由滬赴寧參加南京日偽維新政府會議,他率除奸團在石塘灣至皋橋間鐵路兩側阻擊,使3節車廂傾倒,斃敵20餘人。10月29日,他又帶領隊員搗毀偽縣公署特務警察大隊長李忠林的大隊部,當場斃敵3名,繳槍5枝。11月接受中國***領導的華東人民武裝抗日會的領導,並上繳1200塊銀洋作為抗日經費。1939年1月25日,尤國幀率除奸團埋伏於蘇錫公路旁,襲擊由日軍指揮官齋藤率領去蘇州集訓的綏靖隊,當場擊斃偽軍16人。齋藤重傷,死於蘇州。2月,再次重創由日軍指揮官佐藤、山口帶領去常熟集訓的綏靖隊。期間還派員槍殺了偽無錫縣公署政務警長吳正榮,並處死了日軍「宣撫班」密探長崔炳生。1939年5月,江南抗日義勇軍東進到達無錫,尤國楨晉見「江抗」副總指揮葉飛。此事被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第10支隊第3大隊長董惠民得知。6月9日,董假借有要事相商,通知他去長安橋會面。當行至石星橋時,董的部下舉槍向他射擊,他當場中彈犧牲,時年32歲。尤國幀被害後,無錫縣各界抗日聯合會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抗聯會主編的《江南》半月刊出版了紀念尤國幀專輯(《無錫黨史人物傳》)。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馬山鎮古竹村的塔山之巔,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早在1943年,新四軍馬山辦事處就在馬山水平五廟南側的大山上建造了「太湖陣亡將士紀念塔」,1945年被馬山國民黨反動派拆除。解放後,人民政府又選擇在塔山上重建了革命烈士墓,將烈士遺骨移葬至此。1976年春,馬山公社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就墓建造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目前的馬山革命烈士陵園,重建於1995年5月,由原馬山區人民政府建造。總投資105萬元,總面積25000平方米,其中瞻仰廣場120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3000人左右。紀念碑高18米,寬5米。碑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舒同體大字,金光閃閃,蔚為壯觀。自山下至山頂有九十八級花崗岩石階級而上。紀念碑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上部用雪花崗岩貼面。碑座前後是用漢白玉石雕刻的大型組雕。組雕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一組反映的是馬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抗擊侵略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統治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另一組刻畫的是解放後馬山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圍湖造田,使滄海變桑田的英雄業績,座基左右兩側是碑記和烈士英名錄。陵園的墓區分二部分:一部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另一部分是抗戰時期曾在馬山戰斗過的抗日老戰士的墓區。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在1943年9月14日(中秋節),在馬山在東山阻擊戰中,新四軍獨立二團五連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而犧牲的連長陳宣布、指導員陳子平等四十多位革命烈士而建造。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除了烈士紀念碑、墓區、祭掃憑吊廣場,及周圍的綠化養護隊伍等外,還有與之相配套的遭受日冠燒、殺、搶「三光」暴行的鈕崎村的「仇恨場」、檀溪村的「血淚潭」等歷史見證場所,以及被日冠殘害的當事人等人證史實。馬山革命烈士陵園堅持以對中小學生教育為主的指導思想,重點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學生抓起,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義不容辭的職責。 由於馬山是周邊地區的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革命斗爭的史跡,馬山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是要運用這些革命史跡教育人民群眾,教育我們的後代,毋忘國恥,真心愛國,立志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