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信息化交流材料

小學教育信息化交流材料

發布時間:2020-12-23 04:35:05

❶ 電子信息化教育考察座談會上的發言稿

科學家們利用青蛙的眼睛做了很多實驗。
根據青蛙的眼睛,科學家們發明了「電子版蛙眼」。因權為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們看活動的東西很敏銳,對靜止的東西卻「視而不見」,科學家們從青蛙的眼睛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一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哏」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能夠區別出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生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由此,我想大自然有好多東西需要我們去學習,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要仔細動腦筋去思考,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

❷ 「課堂教學的信息化評價」有關的任何資料!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❸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知識儲備,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正因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多元性,教學方法具有獨特性、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審美情趣,優化教學過程;可以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深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中的聲、光、影、畫、特技等手段,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學生在一個新的平台中寬松、愉悅地學習,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給學習平添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訓練學生思維.
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僅靠興趣是不能長久的.學生要獲取豐富的知識,除了願學和善學外,還要樂學,而學習的樂趣來自學習過程中對於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教師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點難點的目的;只有藉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文字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距離,才能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單位時間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審美情趣,改善認知行為.
審美感知是人對於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於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這一點,教師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多媒體互動式白板等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意境,觸動學生審美感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藉助信息技術,通過審美感知,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學生心態的系列變化:或愛,或憎,或喜,或怒,或歡快,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改善學生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想像訓練,培養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的發展,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像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經常進行想像訓練,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革,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強大優勢.教師要清楚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❹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論文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論文
正《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並指出:"努力建.

❺ 請各位幫我寫一篇淺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2500字論文,要原創,事成之後發20元紅包

淺談信息化與教育變革的融合之路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也由此步入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其勢必會對我國教育產生影響,繼而引發教育領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理念的變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來十年,教育信息化要從應用整合走向融合創新,需要教育的全面革新:觀念變革是先導、組織創新是載體、教育實施是途徑、制度革新是保障。探索信息化下教育變革的道路,必將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帶來無限生機。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變革;應對措施;融合之路
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與必要性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信息技術日益深入應用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信息時代。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推動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全面創新和深刻變革的重要條件。信息技術科學的不斷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教育面向信息化,校園網路的建立,和教育信息化硬體化境已經初具規模。信息化教育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體系中戰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必要需求,其主要是認識、了解信息化技術知識,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信息素質道德,是促進信息社會化的必要手段。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學校課堂愈來愈廣泛地運用信息技術。應當說,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可能。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條件和可能,而要使這種「條件和可能」成為現實,則有一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的問題,其中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當前值得重視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信息技術不僅從深度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讓學生增廣見識,提高學習興趣,改善了學生的心理和性格問題,方便了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術水平,而且拓寬了教育的發展范圍,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有所轉移,學生自學教育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方式變得靈活多樣,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教師為適應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喲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的提高自我素質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再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潮流,使新的教學技術融入到平時的教學當中來真正地做到,挖掘,培養,肩負起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任。
教育信息化必須通過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就要求教育信息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廣泛發動」的方針。以人為本就必須廣泛發動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要使教育者和學習者強化信息意識,樹立信息化觀念,重視信息化工作,投身信息化事業,用人的信息功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軍,擔負著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雙重責任。
二、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影響
當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迎面襲來時,我國社會、經濟、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等方面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適應及有效利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我國教育必將迎來深刻的變革,而這決不簡單表現為教學中使用計算機網路這么簡單。因此,我們既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又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迎接這一挑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面向社會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紀異軍突起,對現代社會、科學、經濟、文化、教育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來對教育的影響也十分深刻,而且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思想觀念。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獲取信息,是教師提升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現代信息化社會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信息源,教師會經常教育學生善於利用信息達到學習的目的,而不只是傳統的直接「灌輸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他們眼裡普通的信息化設備已經不再屬於「高科技」,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接收的信息和從網上學到的知識遠遠超過他們的老師,遠遠超過過去大人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技術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了一代人的行為習慣,進而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
(二)推動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終身化。
隨著信息資源網路化的發展,社會的許多就業者,通過各種獲取信息的渠道實現了他們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進學校才能獲取知識,如網路教育、網校培訓和各類學習網站等。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信息資源網路化的平台實現終身教育。
(三)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豐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傳統課堂教學往往總是單一、枯燥、乏味、靜止的。但是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教學系統增加了多媒體,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利用其音像效果、網路信息覆蓋面廣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高效等優勢來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教」。在教學方法上, 如將講授的特點和媒體播放的特點結合起來的講授演播法;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過程的探索發現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教學法等等。
三、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改革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提出來的。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持弱化甚至否定信息技術在推進課程改革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作用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實踐證明,從這一視角重新審視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的作用,科學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會對於教育發展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信息時代,不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巨大作用的課程改革必定是低效和失敗的。信息技術對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師生交互方式、課程評價方式發揮著巨大的支撐作用。
(一) 教育信息化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支撐。
信息時代學校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實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為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教學提供環境、條件和保障。學生通過檢索、收集、分析、處理和創造信息,實現主動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學生吸收和更新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構建信息豐富、反思性的學習環境和工具;有助於學生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自由探索和創造的前提條件;有助於加強課堂教育環境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打破時空限制,通過計算機模擬模擬,使學生獲得與現實社會較為接近的體驗,利用計算機網路使學校與校外社會連為一體。培養每一名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教材形式的變革。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組織教學過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師生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建構知識、探究真理、發展能力、加強溝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教學活動採取"學生學,教師導"的方法,從而摒棄以往"先生講,學生聽"的方法,突破時空限制,賦予現代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廣域性特徵,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在傳統的教育中,課本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學生學習方式則以聽取教師講授為主。在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現代教學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學會使用各種信息手段,形成對信息的判斷力、選擇力,以及搜集能力和處理能力,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教育信息化條件下,教材的概念已不再局限於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傳統的教材僅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及人格建構的範例與中介,可被信息化的課程資源所代替。
(三)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建立新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要求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採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問題等方面作出價值判斷並尋求改進。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是確保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採用信息技術,改變過去課程評價偏重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綜合考量學生情緒、注意、參與、交往、思維、生成等狀態因素,建立發展性的、非等級性的教學評價機制。
(四)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改善教學管理和信息資源環境。
教育信息化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與管理實踐中,各種與之相適應的信息資源環境應運而生,如遠程教育信息網路系統、學校的校園網、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以及用於教學管理和教育設施管理的各種信息系統,從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的變革。
(五)教育信息化有助於教育與信息產業融合。
實踐證明,教育信息化大大促進了教育理論創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不斷應用,有力地促進著教育理論的發展,也為信息產業和教育理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發展機遇。
四、採取相應措施適應信息化的教育變革—融合之路
(一)觀念變革——走向融合的先導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這么多年了,無論什麼場合,也不論是領導、專家還是教師,都在講觀念變革。無疑,大家都意識到了觀念變革的重要性。但是,到底需要變革哪些觀念,變革到哪兒才算到位,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也不求甚解。轉變觀念似乎成了一句口號。而在實際應用中,多數的校長和教師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拿信息技術用來為「應試教育」服務。觀念和行動的落差,實際上反映了觀念轉變並未到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自然是走向融合的先導。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本質上是「教育」意義上的,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要明確,信息技術無論發展多塊,多麼先進,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的,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要「以人為本」。同時,應當看到,信息技術的發展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它不僅變革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更變革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了學生的未來,教育工作者除了適應、學習別無選擇,如果一味排斥,那麼我們極有可能會被未來的教育淘汰。
在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他們是學習的管理者、組織者、指導者;課堂的形態已延伸到課外,家庭、社會都參與其中;學生不僅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積極參與教學;課程形態也發生了轉變,資源型教學使得各學科知識互相融合,學生的獲取知識和鍛煉能力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學習評價和人才評價觀念由「高分數」轉向「高素質」。教育工作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和教育變革的呼喚,跟蹤學習最新技術,與時俱進地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奠定思想基礎。
(二)組織創新——走向融合的載體
與觀念變革同步的是教育組織各環節的變革與創新。走向全面融合,需要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於各學科課程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通過情境設學科交叉、信息獲取、開放交互、民主討論、協作互助、作品生成等方式,實現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活動。
要實現這樣的融合,首先要對教學組織形態進行創新。舉例來說,課堂不能僅僅限於40分鍾或45分鍾,要根據活動要求,交由教師與學生自主安排。如果人為限定課堂時間,必然打斷師生的教學活動,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活動隨時可能發生,無論在學校、家庭、社區甚或行進的路上,而信息技術也支持這樣的變革,移動終端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實時教學成為可能。
其次,需要創新教學組織形式。以往傳統教學的單一組織形式往往把學生當做「規格」和「型號」完全相同的「材料」進行批量加工。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全可以突破單一的班級授課制,無論對於組織或個體來說數字化的環境都能使其「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目前,可以採取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基於能力差異的分組教學、基於合作的分組教學、基於個別指導的開放教學、基於學校互動的協同教學、網路化教學、基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等等。當然最好是把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應用,才會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三)教育實施——走向融合的途徑
老師與家長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的快捷,是實時溝通的教育網路平台。通過手機簡訊或互聯網,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校的動態信息發送給學生家長,促進了家長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使家長和學校零距離溝通。
目前,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手機和互聯網是兒童與父母的交流平台,也是父母對孩子的遠距離教育的一種直接方式方法。
對學生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學生成長時期的完整筆記,是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正確指導的有效橋梁。對家長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家長獲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實時手段,是獲得家庭教育和課堂培訓的有效渠道。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少走彎路,健康成長。對學校而言,手機或互聯網是實現家校聯系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制度革新——走向融合的保障
調查發現,教學改革方案確定後,只有16%的教師能自覺進行教學改革。觀念是內隱的,行為是外在的,而制度則對教學活動進行規范和調控,為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和支撐。三個層面應該整體聯動,促進整個教學體系發生根本性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不會自然發生,必須有強制力的約束和規范,因而必須進行教育體制機制的變革,從制度上引導或規范教師進行教學的創新。
走向融合,離不開人力、物理、精力、信息等資源。換一種角度看,制度實際上是對各種教學資源的規范、組合與調控。沒有制度作保證,理念再先進也不會落實,資源再豐富也會閑置,技術再先進,也會淪為一種時髦的包裝。制度同時也是一套分類與激勵機制,它對教學中的組織和個人予以分類,賦予一定的角色、地位、責任和權利,形成層級和差別。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促使組織和個人不斷向上流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與個人的潛能,促進有效教學的發生。
制度的革新要以前述的先進理念為指導,以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為框架,重點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建立新型的適應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管理制度,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組織、督查和調控。新型的教學制度應減少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預,確立學校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建立第三方教學評估機制、督使學校自我檢查與評估,開展校本培訓;籌建專門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中心,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提供咨詢;建立與新型教學一致的評價與激勵制度,引導教師進行教學變革。制度的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因為它涉及到教育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升學考試制度等等的變革。
任何變革都不會輕松,走向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融合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需要切實的行動。行動需要觀念變革的引領,需要制度變革的規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決心和勇氣。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與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緊密關聯。教育信息化賦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時代特色----即信息技術作用於課程改革各個方面、環節。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機遇和困難,要把握時代脈搏,不斷研究新形勢,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制定新舉措,積極主動做好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教育信息化發展新局面。沒有教育信息化,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目標任務形同虛設,無法實現。課程改革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發展目標,明確了創新任務。同時,課程改革還將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只有教育信息化與課程改革在融合的基礎上再融合,如此反復,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改革才能在發展過程中優化耦合,共振創新,相得益彰。

❻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結合在一起數學小學論文1800字

計算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由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應用於各行各業中.「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時代教育領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術帶來的必然產物.」「教育信息化主要強調現代化信息手段轉化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及這種手段對教育變革的意義.
《新課標》要求「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採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這就要求,電腦和網路等應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手段.要求教師普遍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些過去只能通過思維、表象和想像領會的數學內容,可以得到直觀的表示和處理.一些數據處理有關的繁難運算,都能通過計算機運行,數學的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將通過信息技術融會貫通.信息技術強大的認知工具作用,無疑將極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發展.信息技術之水,必將載著數學教學之舟一日千里,輕過重山.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因此,我們只要深刻理解現代化教育的本質,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中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努力探尋網路環境下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就能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師製作課件提供了所需的資料信息
製作多媒體課件,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信息來源有限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光碟、網路等途徑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課件製作,或直接取材於網際網路,大大豐富了課件內容和表現形式.
(二)信息技術能全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通過精心准備,教學中可以藉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增大課堂語言流量及容量,從而可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展現過程,深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並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可以變靜為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可以變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可以變靜為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3、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生活
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夠貼近生活.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授課中,可以把准備好的圖文聲像資料做成網頁,帶學生到電腦室上機操作,讓學生運用計算機手段自主學習,豐富了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由單純學習課本有限的知識擴展到由課本知識點向無限的知識空間發散,由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探究與獲取,激起學生強大的求知慾.
二、怎樣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個式子、某個公式、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展示對象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做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在創設情景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參與興趣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景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幅美麗的圖片或一段flash動畫來展示要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練習課的教學,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去數學宮.在此故事中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去數學宮的路上:坐著飛機出發了,途中三顆星星擋住去路.看到這生動的畫面,孩子們不禁激動的叫起來.為順利到達數學宮,要解決三個問題,孩子們毫不猶豫的充滿了迎接挑戰的激情.其中一個問題是「森林醫生」,為樹治病,給算式找錯,並修改,小組交流再匯報.孩子們是樂於助人的,他們以「森林醫生」的角色義不容辭的「為樹治病」,每人爭先恐後地出謀劃策.第二個環節是進入數學宮的育苗門,電腦播放可愛的兔媽媽、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對話.根據聽到的對話中的問題列式計算.接著電腦又出示小熊的商店裡有很多的體育用品,請小朋友們想,要買哪兩樣,一共花多少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本環節利用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使學生不禁走入故事中,積極展示他們的智慧,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選貼近學生的故事作情境,合理地組織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其形象、逼真、生動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境,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將抽象的單位知識轉化為可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並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圖像、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我在講「認識左右」時,一開始就展示一段動畫:孫悟空與豬八戒分別在樓梯上下兩端面對面站立,並且在激烈爭論「靠右走」應走哪一邊才對,孫悟空說這邊,豬八戒說是另一邊.我問學生: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同學們能用什麼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就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我繼續用多段動畫作引導,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❼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效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也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應用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一、讓數學更貼進生活
新課程標准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視數學課本為教學內容的主要甚至唯一源泉,教學內容被固定於課本中,不敢越課本半步。而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的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因此,現實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應該是學習數學的載體,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通過internet,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可以極大限度的突破書本是唯一學習資源的限制,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物體的表面是三角形的,由此引出課題。由於畫面逼真,色彩鮮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起來了。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利用電腦的動畫功能,將三條線段逐步移動,圍成一個三角形,通過演示,學生不僅明白了什麼叫「首尾相連」,而且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提問學生:「自行車的車身支架為什麼要做成三角形的呢?」接著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出示一組畫面:首先是一隻小猴子在愉快地騎著自行車,然後將自行車的車身支架變為平行四邊形的,結果小猴子騎著騎著兩個車輪就擠到了一起。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明白了自行車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懂得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於教學手段獨特,設計新穎,整節課上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學效果很好。
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上傳到學校的網站上,讓學生訪問網站去獲取有用信息。或者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internet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
二、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教學形式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然而至今這依然是難以實現的美好理想。對數學課,學生程度不整齊是很難辦的。許多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步跟不上就步步根不上。要因材施教必需要有教學的個別化,數學教學除了集中還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針對個體或小組的學習環境。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整合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帶著目的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達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最終目的。現代信息技術能為教學提供並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並隨時抽取和播出,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多的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同時,現代信息技術還具有虛擬現實的特點和功能,它能有效地模擬出傳統課堂不可能出現的情境、條件、氛圍。

三、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可以如此精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我國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整合後的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講解演示」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把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認知學習的輔助工具,強調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情境,突破重點難點。這種學習模式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充分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製作圖文聲像並茂的課件,創設學習情境;2、學生利用多媒體學習工具,結合情境和教材,進行思考、討論、實踐和探索;3、教師掌控教學過程,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統,因而小學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數學概念比較難。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然後引導學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學「射線、直線」兩概念時,單靠語言表述和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作說明,學生很難理解「無限長」的含義。因此可藉助信息技術來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現一亮點,然後是亮點向一方徐徐移動,引出一條不斷延長的線,這時老師告訴學生這條線可無休止的延長。這樣學生就會形象的理解「無限長」的含義,從而得出:射線是無限長的,且只有一個端點。講直線時,可以從亮點處向兩端無限延長,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呈現方式顯然優化了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教學「角的概念」時,應用課件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後有兩條不同顏色的線從這一點射出,形成兩條射線。點及兩條射線的同時閃爍使學生悟出角的形成,得出角的概念並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再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進而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度無關。這樣的演示比教師反復解釋、強調有用得多。

(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是協作組成員圍繞同一個主題,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里進行討論、交流,它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想像和探究。這種學習模式有利於培養鑽研精神、協作精神,有利於鍛煉辨證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具體操作主要有如下幾個階段: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2、具體解決問題階段。3、成果的交流和表達階段。

(三)、「在線學習」的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在復習課中使用較多。它的優勢在於實現個體化的學習,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將知識回顧、解題指導、自我檢測融在一課件里,學生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出課件中記錄和貯存的內容而分配時間學習,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操作如下:1、知識回顧。2、練習階段。3、討論區。4、自我檢測階段。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是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和學習環境、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方式,將使小學數學的教與學變得豐富多彩。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其效果是傳統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在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模式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信息化交流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