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淺談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淺談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22 20:44:01

A.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教育

如何用正來確的方法教源育孩子?
1.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2.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3.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4.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5.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6.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B.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論文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版所在權。」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C.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幾種做法

一、重視養成教育,教學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們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經常地教給學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將這些道理通過日常小事,自身垂範,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
現在的許多孩子只知享受愛,卻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缺乏愛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有責任感,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負責的人。
3、做一個能夠承受困難和挫折、勇於進取的人
由於種種原因,中學生面對困難時會產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個文明人
文明禮貌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
二、規范養成教育,重習慣培養
初中年級的學生宛如有著蓬勃生命力的小樹,充滿渴望地向著藍天生長,憧憬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諺語就曾這樣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由此可見,習慣的培養是多麼重要。
1、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現著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它能影響人的一生。
2、學習習慣
在學習上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指導。
三、深化養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獨木不成樹,獨樹不成林。」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班主任應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管理班集體,自主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D.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近年來,國內眾多的實驗群體分別從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驗研究。養成教育的研究對深化我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進行了更為積極的、有益的探索,對於提高養成教育的科學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養成教育行為習慣素質教育「養成教育」,就是要著力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品質。只有具備良好品質的人,才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前景。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莊子曰:「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句話也為我們闡述了「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的教育理念。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明顯提高。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豐富的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少年兒童中卻普遍出現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好吃懶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心理傾向。在學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因此,對於這一代學生來說,很重要的教育任務應該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期,從道德行為習慣入手,是發展小學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徑。少年兒童時期養成的不良品質和習慣日後很難矯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隨人的一生。而養成的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則終生受益。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對少年兒童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一、從基礎抓起,規范養成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學校可以把開學第一周定為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要求、希望和目標。並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明確行為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幾年來,我市在探索小學養成教育工作中已經取得一些成功經驗:一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按時完成作業,做到認真、工整。二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個人衛生,學會打掃班級衛生,不亂扔垃圾,物品擺放整齊,講究公共場所衛生,愛護公物。三是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上學帶齊學慣用品,上課前准備好學習物品,走路靠右側通行,上學、放學排隊,讀寫姿勢端正,執筆方法正確、規范。四是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關心集體。
二、構建教育網路,保障養成教育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既有家庭、社會、學校的客觀因素,又有小學生自身發展的因素。因此,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教育網路,齊抓共管。
1.強化教師身教
「身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孕育著教育。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的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於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教師,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垃圾就隨手把它撿起來,有了廢紙、垃圾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的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錯誤並很快改正;有時老師的一個好習慣,一個好動作,都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2.突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撫育孩子的搖籃,既是孩子的第一社會環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家庭又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因此家庭教育的這種廣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難以比擬的。作為小學階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尤為突出。要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向學生的過渡,要與孩子共同度過多個重要的轉折點與學習的關鍵期,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好對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學生判斷是非得失的標准。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行為習慣是非判斷的標准。因此,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各方面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家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
3.體現社會的育人作用
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結合學校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開展社區教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聘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
4.學生本身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學校里,除了老師,學生接觸最廣的還是學生群體,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活動,看看是否有不良現象的發生。有許多學生在老師面前可能會有所顧忌,但在學生之間肯定會「原形畢露」。如若縱容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
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觀察這種現象,然後以一個恰當的時間,用一個恰當的辦法,對「症」下葯,對他們進行「改造」,讓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E. 淺談怎樣培養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
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
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
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
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
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辦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
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
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 「四星」 「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有榜樣可學。另外教師要事實求是地按照制度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
4、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落實養成教育。
課堂教育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把養成教育落實到課堂中,是實現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寫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其次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學會求知的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從中悟出學習的方法,學會求知。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身邊發生的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素材感化學生,將現實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接受養成教育。
5、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長期而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才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進而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地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而能終身受益。
6、家校配合,鞏固養成
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強調與家庭配合,積極探索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1)為了向家長普及更多的家教理論知識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識,學校可舉辦家教講座,解決農村家長在家教方面的種種困惑和誤區。同時還可組織家長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換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3)通過家教徵文以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情況,圍繞「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則好、配合學校好」等三方面內容,評選出優秀好家長給以表彰。並利用家長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典型作正面引導,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好家長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家教經驗,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形而又直接地影響著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恆心、有愛心、有熱心,並不斷努力,總會出成果。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多,那麼就讓我們與時俱進,為培養合格的二十一世紀競爭人才而努力奮斗!

F. 淺談班主任如何對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

教育改革的今天,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污言穢語,以及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一、要從小節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隨地吐痰、隨手亂扔,亂寫亂畫。回到家裡依靠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二、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其次嚴而有愛,訓練要強調一個「嚴」字,突出一個「愛」字,不見實效不收兵。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但不能灰心。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也要嚴愛結合,通過「嚴」達到「愛」。最後,習慣養成固然要嚴,但也要注意激發學生接受訓練的興趣,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如低年級學生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等,可開展「請你像我這樣做」,反反復復,學生們便在活動中得以訓練,在訓練中養成習慣。三、要從關鍵期抓起 抓住關鍵期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施以養成教育將是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同煉好的鐵水,可以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等鐵水涼了變成了大鐵鎖,再想改變形狀就難多了。如果小學生養成了不良習慣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我們低年級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要在關鍵期把養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細、抓緊、抓實。有的放矢的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我們可以進行評比活動,評出課堂表現好的同學;衛生表現好的同學;和站隊、做操表現好的同學。讓他們在評比的活動中去體驗,去理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班中樹立遵守紀律的榜樣,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了,他們也會努力遵守紀律,希望被老師表揚,也成為榜樣,讓他們時時處處向榜樣學習,帶動這些學生。要發揮好班長、組長、小小組長的帶頭和核心作用。四個規范」(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師、科任老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充分利用晨會進行養成教育,並讓學生經常反省,談自己哪些行為附合常規要求,哪些行為違反常規要求。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師為生先,心系學生。 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是學生模範和學習的榜樣。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說十遍不如做一遍。開學的時候,班上的清潔工具的擺放總是亂糟糟、東倒西歪的。我反復強調,甚至發了幾次火仍然沒有明顯的效果,情況時好時壞。後來,在一堂語文課的最後幾分鍾里,學生在埋頭做作業,我就在後面的角落裡整理衛生角。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只說了一句:「希望小朋友們盡可能地放好清潔工具。」當時,全班學生幾乎不約而同地轉過頭去看。第二天早上,工具擺放得很整齊、到位。我大力地表揚了幾位做值日的學生。後來,衛生角地整理一直都比較規范,偶爾也有不太好的時候,我就親自動手撿一撿,理一理。再後來,我一伸手,就會有學生上來幫忙。從這件事我看到,教師的行為對學生而言不僅是一種示範,更是一種提醒,一種鞭策,一種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也應該遵守。當老師完成得很好,學生也就沒有什麼借口可找了。地上扔的紙團,可以隨口叫一個學生撿,其他學生也許會無動於衷;如果老師彎腰拾起,周圍的學生或許也會低頭看看自己的周圍;我們要求學生不遲到,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守時的習慣;我們要求學生起身要看座,我們離開後的座位又是怎樣的呢?我們要求學生不說臟話,我們所說的話是不是都是文明語?當然應為年齡、身份的差異,不可能說所有的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要共同遵守,比如著裝、服飾等。這一點學生也很清楚,但他們總是喜歡去問「為什麼?」我想這不會是學生的刁難吧,更多的可能是他們觀察、親近老師的一種表現。這時候,如果我們簡單地用「我可以,

G. 小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已進入獨生子女年代,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臟話、痞話、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見,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為什麼不少學生對《守則》、《規范》倒背如流,卻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為什麼許多學生在校內學雷鋒做好事,回到家裡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百尺高台起於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

二、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有些教師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無輒了。豈不知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是痙的過程。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如學生做作業動作慢,坐姿不正,由於這個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斷鼓勵,才能見效。

三、養成教育要廣泛動員社會和家庭,形成養成教育齊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慣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三字經》雲:「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的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H. 小學生養成教育60條

關於這個教育60
條,有關信息,你可
以直接上網查一下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