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教育心理學
二樓表揚下!
1 D.2A. 3C 4B 5D 6B 7A 8A
1、布魯納認為「學習一門學科,看來包含著三個差不多同時回發生的過程。」即 ABD 。
A、新知答識的獲得B、知識的轉化C、機能的形成D、評價
2、桑代克提出的學習的主律包括 BCD 。
A、強化律B、 准備律C、練習律D、效果律
3、奧蘇伯爾認為在有意義學習的過程中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ACD 。
A、類屬學習B、派生學習C、總括學習D、並列結合學習
4、布魯納把認知結構稱為「表徵」,並認為表徵有三種: ABC 。
A、動作性表徵B、映象性表徵C、符號性表徵D、抽象性表徵
5、桑代克認為學習的進程是一種 ACD 過程。
A、漸進B、有目的的C、盲目的D、嘗試與錯誤的
② 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注,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亦成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可迴避的問題。1、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伴隨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和交際范圍的擴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而非心理疾病。這些問題在中學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和解決,有的會發展為心理障礙性問題。目前我國少年兒童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並且現在孩子們所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是從前的孩子不會遇到的,而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他們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成年人面臨的任務,因此我們應當客觀地、歷史地認識到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預防勝於治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著眼於學生的健康發展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當劃分出幾個層次,以此我們可以將學校的任務明確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二是心理咨詢,是被咨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問題人的一種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療,即具有較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專門心理治療。而第三種情況一般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較少。因此,心理治療不應當是學校的主要任務。「預防勝於治療」,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比矯正學生心理問題重要得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展才是積極目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只是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而是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個性性格的完善發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3、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務之急是轉變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的協同發展。當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在一些學校尚存在模糊認識,一些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學習成績,只偏重於學習心理教育。比如,進行智商測試、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試前心理調適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抗挫折耐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層次是,第一,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第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二、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人類能夠改造世界,創造新事物,主要是因為人們能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緣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須不斷去發現、把握和正確運用存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心理學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更重視研究並揭示存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規律,使其直接能為學校教育提供指導。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過的一次「意向對保持學習材料的影響」的實驗發現,學生在閱讀之前有準備長時記憶的意向比閱讀之後才出現這種意向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一旦明白這一規律,教學中就會提示學生,不要只為當前的考試而學習材料,應為長遠的學習或應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這樣,知識保持的才長久。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是對學與教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進行描述和測量並揭示其存在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解決「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研究表明,學生的成就動機包含迴避失敗傾向、趨向成功傾向、克服困難傾向和社會競爭傾向,這四種傾向的組合就表現為成就動機的質的特點;而表示每種傾向強弱的分數則表現為成就動機量的特點。質的和量的特點不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效果就會不同。研究進一步表明,當趨向成功的傾向占優勢時,學生就會選擇更有價值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些知識可以使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行為就會有較准確的了解。另外,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一旦出現了學習困難,心理學可採用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來了解困難的原因。教師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學生學習困難或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追根溯源,准確了解學生,從而採取針對性的方法,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學還有助於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尤其是對傳統的、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為科學的觀點。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則或技術。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將這些原則轉變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例如,根據學習動機的規律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反饋、恰當控制動機水平等手段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依據學習遷移的規律,可以在教學內容的選編、教學程序的安排等方面採取措施,促進遷移。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利用心理學原理,教師不僅可以正確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的方向,並採取相應的干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解決「怎麼做」的問題。心理學家們往往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規律以及學生現在或過去的行為,來預測他將做什麼。比如,一個心理學家如果知道一個學生的一般智力、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就能更准確地預測這個學生在學校里的學業成績。行為預測必然伴隨著行為的干預。如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提供更為充實、更有利於其潛能充分發展的環境和教學內容;為智力落後或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幫助或行之有效的具體的矯正措施,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三、心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1.素質與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素質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它既指可以開發的人的身心潛能,又指社會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個體身心結構中的內化和淀積,它標志著個體或群體的總體質量水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有以下四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四種基本素質中,身體和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基本素質的核心,因為個體自然遺傳素質與潛能的開發、社會文化經驗的內化,都必須通過個體的身心綜合反映出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個體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展所實施的教育。個體的健康及理想、信念、興趣、能力等身心特徵不僅是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強健的體魄。2、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質教育,是因為素質本身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素質的先天基礎和後天習得性。即教育和環境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個體或群體的素質狀況;二是素質形成的「內化」機制,即特定的社會需求、道德規范、准則、知識文化技術等外部因素,可以轉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身心要素、結構及其質量。素質的先天性,要求人類講究生育質量,而素質的後天習得性和可"內化"性告訴我們,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個體的內在結構。那麼,外部因素怎樣才能轉化為內部結構和質量呢?心理學認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有著其內在的規律性,要影響或干預個體的身心發展,外因必須與內部發展規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與發展規律不適應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3、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方法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熱點問題。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進行課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質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但應當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強調塑造人的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個性特徵,在這方面,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心理學中有關認識能力、個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識,具體地展現了個體身心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指明身心發展的一個個關鍵時期,提示教育者應當怎樣做和不應當怎樣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談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時,心理學有關道德發展規律告訴我們:道德品質的塑造關鍵在於成人的行為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年齡階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歲前的孩子,因為怕被懲罰或希望得到獎勵而服從規范;大約10一15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心目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念、群體的引導和對權威的順從,使他們能較為自覺地服從規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歲以後的青少年,開始建立法制觀念取向和價值觀念取向,認識到人性的尊嚴,會憑自己的良知去判斷是非,道德品質的發展逐漸趨於成熟。因為道德品質發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約,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就要有針對性,小年齡的孩子要有強化措施,而大年齡的孩子則要強調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樣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凈化社會風氣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個體和群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人生觀、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比如認識活動中的學習問題,現代心理學有關知識對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如何增強記憶、如何組織和加工知識、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什麼等都作了詳細的闡述,掌握了這些知識,對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很有幫助。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里所扮演的角色從國外的資料和國內近年來學校心理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扮演四種角色: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輔助者,學習的輔助者,職業選擇的指導者。首先是當學生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心理學家的首要任務。不論是測量性評價,學校心理咨詢,還是進行行為矯正和開展各種輔導,都是為了當好學生心理的保健醫。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輔導者。學校心理學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學校里,不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還有對品德不良的矯正工作。通過正面教育,培養各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第三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這種輔導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在第一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體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通常是由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在第二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針對學習障礙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與矯正,學習障礙是中小學學生常見的一類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嚴重的阻礙,通常家長和教師常會認為這類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或者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問題,而對他們採用說教、強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結果越發雪上加霜,使這些學生學習興趣全無,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應該發揮自己職業專長的一個輔導領域。最後是選擇職業的指導者。當學生在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時,在我國將會有70%以上的學生要進入社會,參加職前技術訓練或直接投入社會勞動,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對於這部分青少年來說就非常重要。然而限於自我認識和社會閱歷的欠缺,這些青少年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職業興趣,掌握選擇職業的技巧,應是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國情中,這方面的工作就顯得更加突出。 註:你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為我覺得這跟你要求的無關吧。
③ 小學的 教育學 教育心理學 那個版本好
根據報考地方來選擇版本,其實都是大同小異。但不一樣的版本看你考試的地區,不同地區所選用的版本不一樣的。
④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概念理解】發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
【一般了解】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3、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重點難點】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
2、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學輔導】
一、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 學科性質。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它關注發展與教育、學習與教學、認知與個性、一致與差異。其知識體系圍繞兩個核心問題:(1)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2)教育是發展的動因。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還是一門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學科。
2.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小學兒童發展和教育領域里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二、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1、 發展的概念。
發展通常指人類從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身體和心理變化。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小學階段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心理機能的深化:興奮和抑制進一步增強;條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鞏固;第二信號系統在教學活動中以及人際交往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2)心理動力的轉化:兒童入學後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轉化成以學習為主導活動,開始承擔社會的義務。學校學習的新需要與兒童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發生了矛盾,從而構成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
(3)認知活動的發展:①知覺從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發展;②注意從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③記憶從有意識記逐漸超過無意識記並佔主導地位,對機械識記的依賴逐漸減少,對意義識記運用逐漸增加,具體形象記憶還占優勢,抽象記憶在迅速發展;④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小學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
(4)個性品質的形成:情感逐漸豐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加速發展。
3、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以便塑造為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社會成員。
① 應使學生具有符合其年齡的各種心理特點。
② 培養學生穩定的積極的情緒和情感。
③ 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
④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⑤ 樂於學習和工作。
⑥ 正確的「自我」觀。
三、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
1、觀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實生活條件下,不對有關變數加以控制,只記錄自然發生的事件,以獲取有意義信息的方法。觀察的形式有自然行為的偶然觀察和系統的現場觀察。
2、實驗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依據其實施的場地和條件不同通常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3、調查法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了解被試者心理活動的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談話法、問卷法、故事法。
[返回頁首]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
【概念理解】遺傳;社會化;個性化;校風。
【一般了解】1、遺傳的影響力;
2、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3、社會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4、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及其家庭教育功能的特點;
5、學校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地位。
【重點難點】1、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2、兒童的個性化和兒童的社會化(特點)。
【教學輔導】
一、遺傳及其影響力
1、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指親代將自己的生物特徵傳遞給子代的生物學過程。
2.遺傳的影響力(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1)兒童個體發育發展的起源是遺傳,遺傳直接影響兒童個體體質方面的發育發展;由於心理或行為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體質因素,所以遺傳間接地成為兒童許多方面的心理發展或行為發展的基礎。
(2)遺傳規定了個體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或什麼范圍,兒童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3)兒童通過遺傳而繼承到的特徵,同這些特徵的實際表現程度不是簡單地一一對應的。
二、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的影響
1、 社會化和個性化
①社會化是生物個體通過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學習掌握基本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遵從社會規范,成為社會人的過程。
②個性化是個體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是人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統一的體現。
2、兒童社會化的特點。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社會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遺傳因素是兒童社會化的生物學基礎。兒童出生時就具備了人的自然屬性和身心發展的潛能,為逐漸適應人類社會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可能性,為社會化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2)兒童期是人一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
(3)兒童的社會化是通過社會教化和個體內化實現的。社會教化是兒童社會化的外部動因,個體內化是社會教化得以實現的內在因素。
3、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影響,其他各種客觀因素往往是通過文化這一中間環節去影響兒童的。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主要有三條:
(1)民族、地域、習俗、時尚的影響。
(2)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家庭、學校及夥伴群體的影響。
4、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1)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的影響:兒童的社會性依戀;兒童的友誼認知;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
(2)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行為發展的影響。
三、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社會文化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宏觀環境。對兒童來說,最接近、最具體的環境是家庭,家庭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微觀環境,家庭不僅對兒童早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1、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點是:
(1)啟蒙性。家庭是撫育兒童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社會化的啟蒙教師。
(2)長期性,家庭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
(3)感染性,家庭教育不受時間、形式的限制,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在與兒童的接觸交往中有意無意地根據社會規范、價值標准、風俗和傳統習慣去引導、要求兒童,並對不符合規范的行為予以限制和懲罰。
(4)情感性。
2、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1) 家庭客觀因素的影響:家庭規模的大小;殘缺家庭;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家庭經濟條件。
(2) 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家長的兒童價值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的教養方式。
(3) 出生順序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四、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1、學校教育是對兒童進行普遍社會化的較為理想的組織過程,在影響兒童心理發展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具有相對獨立性,能根據預定目的和自身規律連續而有效地對兒童實施系統的教育影響。學校教育能積極主動地影響、充實、優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1)教學內容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兒童施加影響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中介的,教學內容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教學內容實質上是文化的一種選擇結果,是對全部社會文化的一種不斷提煉、濃縮、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生產和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水平,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對人的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不僅向兒童揭示特定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進行文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仿效的模式.
(2)教師的影響。教師是對兒童進行社會化的專職實施者。教師的期望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期望會成為一種外在的行為目標的誘因,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教師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校風的影響。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定的校園風氣和精神面貌。校風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無聲的行動命令。校風是一種不成規章的行為准則,不成條文的心理契約,通過集體輿論對個體的品行作出權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勵或制止。優良的校風能陶冶師生的心靈,鼓勵上進,抵制不良風氣和行為方式
(4)同伴交往的影響。同伴交往包括兒童之間的個體的交往和兒童與同輩群體的交往。兒童同輩群體是由年齡、身份非常接近的兒童組成的群體。同輩群體使兒童的歸屬感得到滿足,又以群體規范約束兒童。同伴既是行為的強化物,又是兒童評定自己行為的參照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時間逐漸超過與成人交往的時間,對同伴的依戀和友誼顯著增長。
⑤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A類能申請小學教師資格證嗎
一、教師資格的認定條件
類別
教師資格種類 最低學歷要求 考 試 內 容
A高級中學、回中職答院校 研究生、本科 教育學A、教育心理學A
B 初級中學 專 科 教育學B、教育心理學B
C 小 學 中 師 教育學C、教育心理學C
註: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可以在本級及其以下等級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擔任教師。
二、教師資格的認定程序
1、參加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考試,獲得成績合格證書;
2、參加普通話學習、測試,獲得等級證書;
3、參加說課訓練,通過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考察;
4、體檢合格獲得證書。
三、考A類教育學、心理學的申請認定高中(中等專業)教師資格證,B類為初中,C類為小學,D類為幼師,高一類的能教低一類的,低一類的則不能教高一類的。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⑥ 小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是什麼
教育學:1、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2、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3、制約課程的因素,課程評價模式和方法、課程的基本結構,我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4、教學的原則,常用的教學方法
5、在教學史上影響比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的基本程序,班級授課的類型和結構,教學過程的基本方法
6、德育的意義,德育過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則,德育的主要途徑,德育的主要方法
7、制訂教育目的的依據
8、教師的人格特徵
9、我過現行小學課程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教育心理學: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狀況
2、心理發展及學生心理發展基本特徵,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3、學習的定義,學習的主要理論,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論,當今建構注意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4、學習動機與學習的關系,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5、遷移的概念及種類,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6、知識與知識學習的類型,
7、心智技能形成有關理論
8、學習策略構成,教學中如何運用學習策略
9、問題解決的過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0、皮亞傑與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基本條件
11、心理健康的標准,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12、教學目標的分類及表述方法
13、課堂氣氛的影響因素。課堂管理的策略,問題行為的主要策略
14、教師應具有的特徵,教師期望的效應,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⑦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定勢的定義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定勢」的定義:
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准備狀態,它影響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定勢使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具有一種傾向習性,並影響問題是否順利解決。定雖然有時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但從總體上來說是消極的,它使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變得呆板。當定勢阻礙問題解決時,應暫時停下來,休息一下,或進行一些別的工作,過一會兒,定勢會自然消除。
心理定勢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是對某一特定活動的准備狀態,它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相當熱練,甚至達到自動化程度,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同時,心理定勢的存在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會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求用其他「捷徑」突破,因而也會給解決問題代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⑧ 在教育心理學角度,簡述學習活動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
兒童進入學校以後,學習活動成為小學兒童的主導活動,這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版具有很大影響。
在學習活動中要讓孩權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過於依賴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當一件事情孩子無法完成時,不要去勉強,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並沒有幫助,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兒童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兒童期心理就開始不健康,那麼就影響他的一生。
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成人後想擁有健康的心理與成熟的人格就會非常的困擾。
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⑨ 小學老師必讀哪些教育心理學名著
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
4,《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譯 者: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經濟價值》【美】舒爾茨著《教育的經濟價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響現代比較教育類理論]
6,《終身教育引論》[法]保羅 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專業必讀書目]
7,《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義與教育》(寫於1916),[美]杜威,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楊漢麟譯,作者英)伯特蘭 羅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愛彌爾》[法]盧梭,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 1978年版
11,《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邵瑞珍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過程最優化》[蘇]巴班斯基吳文侃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13,《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美國]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唐曉傑,崔允潡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們!你好!》蘇聯,阿莫納什維利著,朱佩榮先生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 》,《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
15,《學習,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 費 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書為德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
16,《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蘇]JI.B.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7,《多元智能》[美國]加德納著,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出版
18,《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英國)斯賓塞著顏真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