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
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
拓展資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智能訓練,學習心理輔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性心理育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懼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
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節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如神經衰弱、失眠、神經性強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
開放辦學,促進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平台,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每年學校最少舉辦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通過心理信箱、家長委員提案等方式參與學校的教育。
2、每年學校還舉辦校園開放周,邀請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士參與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學校辦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3、藉助社會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幾年來,我們與中華女子學院教師合作為畢業年級開展如何緩解學習壓力、高考前心理放鬆、健康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專題輔導。與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的部門合作,為班主任進行心理個案的分析、診斷與矯治。
『貳』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版平。一方權面,小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家長怎樣培養自信來的孩自子
方法/步驟
一: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開始:
每個孩子對自已的看法和評價大多來自於成人的看法,所以,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和他們的父母有密切的關系,其實,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尊重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孩子的自信守先來自於自尊,其次來自於別人對他的評價,作為家長應該笨重孩子,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這是孩子形成自信心的開始。
二:學會表揚孩子:
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常會發出「我是沒用的」,「我很笨」,「他比我聰明」等等這樣的感嘆和心理暗示。這種心理讓孩子越來越不敢嘗試新的事物,越來越沒有自信心,當孩子的自信心喪失以後,是很難灰復過來的,沒有了自信的孩子會認為學習不好,那是自已笨,是天生的,不是自已不努力,這種錯誤的想法將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應該學會表揚孩子,讓孩子從不自信中走出來,只有有了信心,孩子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肆』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什麼作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作用,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於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要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要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亦即減少和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3)要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需要,採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在具體執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夥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的、完善的教育系統。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麵向全體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製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准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為以學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准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於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於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於此。同時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麼重視,工作多麼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並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於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後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於治療而在於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伍』 為什麼要研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和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那麼,心理健康在中小學生中有什麼作用呢?心理健康對中小學生起著什麼樣的引導?
第一,促進學生生理肌體的健康發展,我們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宗旨是查明心理疾患,確定病態程度,尋找醫治方法,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從而帶動生理肌體的正常發育,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促進學生智力的健康發展,中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有意義的思想活動,需要學生有健康的心理機制,以確保學生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比較堅定的學習意志,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比較高強的學習注意力,這些個性心理品質一經形成便可以成為中小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極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動腦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第三,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基本任務。中小學生正處在品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時期的兒童、青少年正經歷著生活和學習的種種迷茫和困惑,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療救當代中小學生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礙,驅散學生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全面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打下堅定的基礎,已成為我們廣大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責無旁貸。
第四,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第五,穩定、協調的個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第六,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於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種種社會矛盾、人際關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突出地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重要的是為父母、為師長者要切實了解我們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迷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學校的職責不限於傳授各種知識,培養各種技能,以及發展智慧能力,學校更負有促進與指導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的主要職責。中小學生階段,是人生中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因此,學校應當重視和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然還需要進行,因為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勢在必行。
『陸』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內建立正容確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健康意識和性意識的關鍵時期,注重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當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健康的狀態下,他才能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和道德規范,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品德。
須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陷入心理不平衡狀態的學生恢復到正常狀態,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活和發展。
(6)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de重要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情緒調節、情感體驗,是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而不是乾巴巴的說教。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我們注意,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成人化、課程化、知識化的趨勢。
有些學校採用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有的還不恰當地、無足夠科學根據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不同年級每個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
『柒』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路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捌』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麼重要性
中小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成為當今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近幾年的媒體也頻有報道。通過深入的調查,和在自己一年來教學實踐的觀察研究中,我發現了不少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父(母)子(女)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嚴重「焦 慮」症狀,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難和挫折。可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次的心理培訓指導是我收獲匪淺,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心理健康對知識教育的影響重大,我們作為教育系統的基線,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對新課程的要求,下面我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談談個人的看法。
我在一年的教學當中,總結出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於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矛盾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我班就曾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從初中就沉迷於玩電腦游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不喜歡與別人交流,喜歡自己干自己的,不開心的時候也是因為沒有朋友可以傾訴,只會拿自己的身體自殘來進行發泄,那麼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際關系焦慮症的表現。
⑵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鬱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但是往往這些問題是家長們忽略的問題,卻對學生造成很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據我調查,我班上有拍拖現象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他們覺得家裡根本給不了溫暖她們,心靈上是孤單的。但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只會責備自己的孩子拍拖,但沒有認真思考過當中的原因或嘗試去尋找正確的引導方法。
⑶學習競爭帶來的無形壓力。即使我們在唱響素質教育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來,還是實行應試教育。沒辦法,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比成績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許應試教育實在根深蒂固吧,從小學到高中,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雖然我們老師一直在鼓勵學生大膽把心中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提倡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試的時候標准答案大多數還是只有一個 。結果確實被我們每個人看得太重了:從6歲開始彈古箏,本來水平已經很高的,這位同學不但面對強大的學習壓力,而且還要面對術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當中失敗了,這位同學感覺得相當的失落,結果成績急速下降,甚至對於古箏採取放棄的態度。成績在他眼中比什麼都重要!
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講究科學方法去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1)對症下葯: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症下葯,先找到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徒勞的。
(2)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葯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於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剌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幫助他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學會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於等待:解決心理問題需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於等待,要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4)另外,我覺得學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師開展活動向學生傳授心理知識。這樣,他們也具備一些能夠解決他們常見的心理小問題。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
我們作為班主任的教師還應努力做到:表揚、批評適度,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對學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的能力。總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一顆健康的心靈會使我們的學生學習起來更加事半功倍。
『玖』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
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不滿意就生氣。都是大人給慣的。多帶他出去走走散散心,聽聽國學,讓他體驗生活的不易,明白父母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