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落實學校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通過反復地、長期地培養和訓練而逐步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我們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以教育為先導,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從小事抓起,注意積累,逐步提高,最終實現習慣的內化與養成。包括文明習慣教育、生活習慣教育和學習習慣教育。具體措施:
(一)、宣傳規范,明確目標,進行知的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讓學生明確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同時我們學校的習慣養成教育要有一個階段的奮斗目標,使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能按這一要求去做,使他們做有標准,學有樣子,有章可循,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引導,不斷強化,落實行的要求。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強化訓練是必須的過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的嚴格的反復訓練。比如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晨會、班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訓練,通過這些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行為習慣的養成落到實處。
(三)檢查督促,賞識激勵,強化意的訓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習之才能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制訂各項制度保證學生習慣的養成,實施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四)、家校聯手,突出情的培養。
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四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家校配合,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能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
㈡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班會教案(計劃)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活動時間:2009年9月28日
參加人員: 班全體學生、班主任
活動地點: 班教室
活動設計:
一、活動題目: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二、活動主題:
文明禮儀 與你同行
三、活動目的:
擬通過此次主題班會使學生:
1、通過看錄像、聽錄音、閱讀材料、討論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懂得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美德。
2、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繼承優良傳統美德,增強愛國情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樹立社會責任感。
3、轉變思想觀念,做遵守校紀校規的典範。
四、活動步驟:
一、活動前的准備工作:
(1)、開班會前,我們班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作為班會的前期鋪墊:搜集中華文明禮儀的故事等資料;調查爭做文明學生的做法。
(2)、全班同學准備發言材料
(3)、環境布置(黑板、場地等)。
二、活動實施:
班主任主持會議:
(1) 開場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應該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文明之花常開心中,把文明之美到處傳播!
(2) 宣布本次活動的主題;
(3) 班主任對開學一個月的班級工作做總體概括;
(4) 主題一:講文明、懂禮貌
① 同學例舉生活中的不文明現象;
② 同學自查自身有無不文明的行為;
③ 展開討論:如何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專生;
④ 班主任進行主題總結。
(5) 主題二:遵守校紀校規,做愛校榮校的優秀中專生
① 班級同學之間進行自評與互評;
② 展開討論:如何做一名優秀中專生;
③ 班主任進行主題總結。
(6) 班主任對本次主題班會進行總結
預期效果:通過此次班會,全班同學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新的學期、新的起點,有一個新的氣象。徹底與不文明的現象說「byebye」,大家一起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優秀中專生,並擬通過此次班會增強班級凝聚力,增強班級榮譽感。
㈢ 怎麼給小學學校寫養成教育計劃
一、自主活動方法:
1、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實驗小學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內容和標准。
2、全校各課堂統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的爭星陣地(加上習慣方面,細化)。
3、值周、衛生根據具體情況,每周養成一個或兩個習慣,加強微格訓練。
4、通過評比「習慣示範班」為各年級、各課堂提供展示平台。
5、通過調研和習慣培養研討會,逐步完善習慣培養策略,解決存在的問題。
6、學校將通過晨會、班會、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板報、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和矯正不良的習慣。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師從自身做起,課堂領導和科任教師,各司其職、各司其責。課堂領導要做好課前規范學生習慣的准備工作,課後及時總結教育。科任老師在自己課堂上負起教師的職責。課堂領導和科任做好雙向溝通,及時反饋,形成合力。
㈣ 如何匯報養成教育工作規劃制定情況
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規劃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他一言中的,道出了教育的本質。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要通過切實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得到主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為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我校對學生養成教育進行了全面規劃。
一、法規依據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
2、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五個方面需養成的公民素養要求: 「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
3、《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儀容標准、行為要求、課堂紀律等方面提出嚴格具體的要求。
4、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養成教育課題組經過8年的研究,建議學校養成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三大方面的良好習慣,並歸結為12項重點內容,即:(1)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2)做事:遵守規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3)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二、具體要求
根據相關法規,我校把學生養成教育的總體目標定位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奠基」。通過養成教育幫助樹立正確的善惡觀、是非觀、價值觀和榮辱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主要有:
生活習慣——不挑食的習慣、按時作息的習慣、衣著整潔講衛生的習慣(3個);
行為習慣——不亂丟亂扔的習慣、不逗鬧追逐的習慣、語言文明不罵人的習慣、自我整理做家務的習慣、與父母交流的習慣、右行禮讓守交規的習慣(6個);
學習習慣——預習的習慣、整理錯題集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參與課堂的習慣(6個)。
三、聯動網路
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離開了家庭、學校、社會的三方協和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養成教育過程中,我們主張「二導一聯動」,即學校指導、家庭督導、社會聯動。
(一)學校指導
養成教育的實施主體是學校,學校指導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指導家長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家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指導班集體的養成教育;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習慣。
1、家庭教育指導。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因此我校在養成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尤其注重爭取家長的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導,讓家長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習慣養成教育「教師」的職責。學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員會」組織家長配合學校養成教育工作,每學期舉辦兩期家長培訓會,由學校政教處主持,聘請德高望重的專家、教子成功的家長、經驗豐富的學校教師分別為家長們授課,共同解決困惑家長的疑難問題。學校定期編輯《家長報》、發放「家長信」, 向家長推薦教育方法,通報學校某階段內教育的主要內容、重點工作,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同時制定家校聯系制度,利用家校聯系卡,及時互通養成教育信息。
2、班級建設指導。學校每學年舉辦兩期班主任培訓會,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例會,指導班主任工作;定期對班幹部進行培訓,提高其管理能力。在管理管理方面提出以下5個基本要求:
(1)各班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文明禮貌公約、班規、使本班有章可循。
(2)各班級實行崗位責任制,班幹部、值日生、課代表職責分明,思想方面、學習方面、紀律方面、體育衛生方面都有專項責任人。
(3)桌椅、門窗、花盆、窗簾、掃除用品、燈具開關等物品管理責任到人。
(4)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製作激勵卡(或者確定座右銘),粘貼課桌上激勵自己。
(5)制定個人目標(克短目標、追趕目標、揚長目標等),自我督促。
這樣,讓各班級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習慣。
3、學生良好習慣指導。以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有計劃分階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二)家庭督導
學校倡導家長為學生制定養成教育方案,從小處著手,有計劃、分階段,督促學生進行個性化養成教育訓練。要求家長每天督促學生做好「4個三分鍾」,即:三分鍾家務、三分鍾古詩詞背誦、三分鍾交流、三分鍾反思。
(三)社會聯動
學校積極開發社會教育資源,聘請校外輔導員從多個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指導和監督。
我校堅持以「明理——導行——實踐——評價」為主線的養成教育模式。
明理:即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明確養成教育基本要求。學校利用「三會」(晨會、班會、校會)「一課」(品德)等途徑,採取教師講、班干講、家長講、專家講等多種方式,通過班隊活動、學校廣播、黑板報、宣傳欄、手抄報、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動機,自覺配合學校養成教育的開展。
導行:(1)學校制定《涇川四中學生行為守則》,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全面規范。在每學年的9月,學校政教處組織全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涇川四中學生一日常規》、《涇川四中學生學習常規》、《涇川四中文明禮儀教育基本要求》等,使學生明白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上的基本要求,從而促使其約束自己。(2)以濃縮的《論語》、《弟子規》為範本進行中華傳統美德、行為規范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禮、義、忠、信,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仍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生活規范。精選其中的精華部分,在教師精講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從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做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敦厚善良的心性。(3)班主任、科任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對學生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予行為指導。(4)樹立示範班級和示範學生,使全體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實踐:依據養成教育的階段性目標要求,以活動為載體,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的訓練,進而達到習慣成自然。堅持每月重點抓一種行為習慣,每周落實1–2項細化目標,在漸進的訓練中、在反復強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本學年主要計劃開展以下活動。
1、開展「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月」活動。我校將每年3月定為「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月」。政教處制定詳實的方案,分宣傳發動、自查整改、總結評比等環節分步落實。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學生集會、師生座談會、校園廣播和黑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了「全面發動,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並通過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等活動對《涇川四中學生行為守則》中要求的各類習慣進行系統的訓練。
2、開展「文明伴我行」活動。學校校制訂《涇川四中學生文明禮儀規范》,舉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向不文明行為習慣告別」宣誓、簽名活動,號召全校學生按照《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當好學校的主人,人人爭做文明學生;學生會組成「文明志願者」宣傳文明禮儀知識,開展學雷鋒活動,並監督不文明言行,對各班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同時還在學生中間開展了徵集文明用語活動,把徵集上來的文明警示用語做成警示牌,張貼、懸掛到醒目處,時時提醒學生;組織「文明伴我行,我該怎樣做?」的大討論活動,引發學生自我反思,自覺做文明文明禮儀規范的踐行者。
3、開展「與經典同行,為生命奠基」書香校園活動。為了讓學生在經典名著中熏陶浸染,養成謙謙君子風范,學校開展了一次「書香校園」讀書活動。語文組制訂下發《涇川四中學生必讀書目》,為學生推薦經典篇目;各班級設立圖書角,創造「人在書中,書在身旁」的讀書環境。同時開展了古詩文背誦競賽、「與經典同行」讀書徵文等活動。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淀,思想和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4、抓好大課間活動。配合陽光體育運動,規范大課間活動,培養「守時、有序」習慣。整個活動30分鍾,全部由音樂統一指揮,分為出場活動,廣播操,健身操,分班自選活動、放鬆整理等六大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集合迅速、隊列整齊、動作規范、場面壯觀,達到軍事化、規范化訓練的效果。
5、開展安全教育和演練活動。學校每學期邀請校外法制、交通、消防、衛生等校外輔導員到校對學生進行相關法紀、安全教育,進行相關演練活動,強化學生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習慣。
6、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學校進行了初中心理教育課題研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矯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評價:當學生行為訓練到一定階段,對學生的行為結果進行評價,並反饋激勵。學校制定《涇川四中「行為習慣規范」班級量化考核評價表》和《涇川四中「行為習慣規范」學生個體量化考核評價表》,分若乾子項對班級和學生個人定期進行評價。評價多元化,即實行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相相合。評價結果與班集體流動紅旗、優秀班級評選掛鉤,與「文明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先進團員」的評選相結合,這樣評價與表彰相結合,形成一種導向激勵機制,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涇川縣第四中學
二O一三年十月一日
附錄: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
(1) 把一件事做到底 ——意志是所有成功的先決條件。
(2) 孝敬父母 ——百善孝為先。
(3) 有計劃有目標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得到信任。
(4) 堅持每天鍛煉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煉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5) 把東西放回原處 ——是否建立了秩序感,是區分文明人的標志。
(6) 乾乾凈凈迎接每一天 ——既是個人衛生方面的要求,也是公共衛生方面的要求。
(7) 耐心聽他人說話 ——要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
(8)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幫助克服懶惰的心理和依賴的思想,學會自我管理,逐漸成為獨立的人。
(9) 微笑待人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帶著微笑的人。
(10)說了就一定努力去做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11)認真寫字 ——認真寫字並不僅僅在於實用,實際也是在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修養。
(12)學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那些善於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並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它們集中復習,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堵住知識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並不僅僅是解決了幾道題。
㈤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教育計劃
一年級學生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項目內容學習習慣 1、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知道三個一; 3、能閱讀拼音小故事。 生活習慣 1、每晚准備好第二天的學慣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時吃飯、不吃零食,愛惜糧食; 4、愛護書本、愛惜學慣用品; 5、自己穿衣服、系鞋帶。 交友習慣 ...1、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不打架、不罵人。 2、樂於幫助同學。 3、不與陌生人交往。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按時做兩操。 行為習慣 1、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 2、不亂扔果皮紙屑。 3、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其它習慣1、對他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 二年級學生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項目內容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半小時。 2、獨立完成作業。 3、認真聽講。 4、自覺閱讀課外書。 生活習慣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吃飯不挑食。 3、早睡早起。 交友習慣 1、不與陌生人交往。 2、不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 3、同學間要相互幫助。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每天鍛煉身體一小時。 行為習慣 1、會用禮貌用語。 2、按順序上下車。 3、愛護花草樹木。 其它習慣 1、學會感恩。 2、隨手關燈和水龍頭。 三年級習慣 項目內容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問題。 3、閱讀課外書。 4、作業干凈整潔。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 交友習慣 1、能學到身邊朋友的優點。 2、遠離品行惡劣的人。 3、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健康習慣 1、勤洗澡、勤換衣。 2、每天堅持鍛煉身體。 3、有良好的用眼習慣。 行為習慣 1、主動排隊上下車。 2、愛護花草樹木。 3、用文明語言和別人交談。 其它習慣 1、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2、孝敬父母。 四年級習慣 項目內容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思考。 3、每天預習復習。 4、作業干凈整潔並且正確率要高。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不買三無食品。 交友習慣 1、尊重他人。 2、真誠。 3、分辨是非。 4、不與品行惡劣的人交友。 健康習慣 1、衣服干凈整潔。 2、每天鍛煉不少於一小時。 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行為習慣 1、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2、用文明語言和行為與他人交往。 其它習慣 1、愛家人、愛同學、愛學校。 2、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年級習慣 項目內容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獨立思考。 3、每天預習復習。 4、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5、閱讀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 生活習慣 1、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2、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3、不去網吧、酒吧。 4、不買小攤販的食品與用品。 交友習慣 1、熱情大方。 2、友好真誠。 3、與積極健康的人做朋友。 4、關心幫助朋友。 健康習慣 1、乾乾凈凈每一天。 2、每天堅持鍛煉。 3、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生活與學習。 行為習慣 1、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2、用文明語言和行為與他人交往。 3、與外賓交往時要自然大方。 其它習慣 1、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2、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更多家庭子女教育知識可以關註:智聰教育
㈥ 家校共育如何做好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家庭教育計劃
家庭成長教育包含「子女成長、智慧父母和家庭發展」三項內容,彼此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如,子女成長,涵蓋了子女的自信等素質品質、情商等基本能力和按年齡的分階段教育內容等;智慧父母,涵蓋了家庭教育知識技能、父母個人發展和作為與成就內容等;家庭發展,涵蓋了人文環境等家庭模式、子女發展和夫妻共同進步內容等。 作為一項教育活動和教育內容,家庭成長教育的實施模式,在歐美等國家地區主要是「父母學習培訓與咨詢」、「孩子直接參與的青少年教育」和「納入學校課程的學校教育」等。前兩者,主要是由品質教育聯合會等各類機構承擔和建立的咨詢網路、教育機構推廣實施;後者,代表作如開始於八十年代初美國政府支持的、納入中小學課程內容的素質品質教育等。 以子女成長部分為例,家庭成長教育的分階段教育,是按子女成長階段劃分為0-36個月的嬰兒成長教育、3-6歲的幼兒成長教育、7-12歲的兒童成長教育、10-20歲的青春期成長教育和18歲後的青年成長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區別和有重點的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以適應各階段子女的成長特點和成長需求;同時,注重子女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和發揮自我教育的能動作用,以適應各階段子女對優秀成長的追求。 如,嬰兒成長教育,結合嬰兒腦系統功能發育,涵蓋了嬰兒營養健康、智力啟蒙、陽光個性、語言智慧、成長搖籃和入園銜接等6大部分內容,以及嬰兒的認知系統、情感系統、自我意識系統和肢體運動、語言表達、素質品質等的發育發展教育。確保嬰兒成長教育成效的是,運用包括載體教練技術、雙向訓練原理等,以及「咬手與認知系統發育」、「認知升級與手的敏感期」、「母子情感與親子關鍵期」、「嬰兒依賴與獨立性培養」、「冒話與語言智慧」、「語言與嬰兒情感系統發育」、「家庭教育方式與嬰兒智力發育」、「家庭公約與寶寶規范意識」、「互助合作懂禮貌」、「學會與小朋友打交道」等48個專題的實訓教學。
㈦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班會教案(計劃)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這么說的: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可見,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滿身惡習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惟有有好習慣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每個人都想有一個好的習慣,但如何才可以有一個好的習慣呢?通過21天訓練營的嚴格訓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
一、至少堅持21天。21天已經基本可以讓你培養一個永久不變的好習慣了。時間如果太短則不能根植到你的大腦內,形成長久的習慣。
二、一次只培養一個好習慣。要想有一個好的習慣,就要集中於改變這一個習慣。一次如果想改掉多個習慣,勢必會分散你的精力,並使你最終放棄。
三、把要培養的習慣轉變為明確的目標。比如「每天跑步」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嗎?當然不是了,它只是一個目標,但卻不是明確的目標。每天跑步,什麼時間跑,跑多長時間,這些都不明確,怎麼可能實現呢?如果改為每天早操後跑800米,這樣這個目標就明朗化,並且具備可執行性了!
四、將目標公布於眾,至少讓你的朋友們知道。他們不僅可以監督你,還能夠無形中產生壓力(壓力就是動力嘛)。當然,你也可以讓他們一起來培養習慣。
五、做總結。每天、每周、每月總結一下目標的執行情況,一定要認真客觀的分析,不要總找借口 ,優缺點都要總結出來,優點有助於提高你的自信心,缺點有助於你加以改進。
六、獎勵。在目標執行過程中給自己適當的獎勵是很必要的。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計劃
小學教育處於教育的基礎地位,使學生受益一生的行為習慣有一些是在小學階段養成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葉聖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間,加強橫向聯系,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大為多渠道參與的教育網路,創設全方位育人的環境,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談一下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提高認識,教師言傳身教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並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1、師生認真學習有關條例,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准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制訂開展養成教育的具體措施,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2、學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教師在一起,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早晨,學校領導、學生代表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師生互相問好;每個星期一舉行庄嚴的升旗儀式,老師正規的禮儀動作給學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給學生播撒了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良種。
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應該只教書,不育人,不能當「教書匠」。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認真探索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規律,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切實記在心裡,落實到行動上,自覺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教學。
二、根據學齡特點實施分層教育
1、低年級學生,通過各種競賽,通過得小金星,初步養成。
低年級的學生,最缺乏自覺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沒有意識。作業時常不做或忘記帶回家;廢紙到處亂扔,自己的課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麼,沒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鬧,當班主任的最頭痛,不管怎麼說都沒用,上課講了,下課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們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有好勝心理,也愛挑別人的毛病。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讓他們形成自律。
我們可用「比比誰最棒」的方法。課堂上,把要求告訴他們:小朋友們,你們都很棒!但老師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們來比比看,究竟是誰最棒。老師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們想要嗎?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只有達到老師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金星。
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你可以布置任務和要求。但剛開始,要求不能過高,從淺入深,逐步提高。同時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幫助別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這種方法也可評價學生的課下表現。
然後利用班會課,總結學生一周來的表現情況,指出缺點,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同時分發小金星。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語,也不要吝嗇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處,都可以得到,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小金星可以讓學生自己貼到榮譽角上去,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小學生的行為都有明顯提高,很多事情無需老師督促,學生之間便會相互指出,然後加以改正。
2、中年級學生,利用天天行為規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級小學生漸漸的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主動思考,判斷是非對錯。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們的大腦里開始會比較,但出發點大多考慮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指責。他們所想到的還比較片面,有時還不夠成熟,自律能力還不夠強。
此時應當加強他們的行為規范。根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需要,利用班會課通過學生提議,老師完善,共同制訂「天天行為規范」, 每個學生都有一張,要求每個同學每天看一邊,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為規范」要求努力做到。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後,每位學生都能自覺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看到水龍頭沒擰緊,他們便會主動上前擰緊;看到地面上有紙屑,他們能主動拾起來;看到小同學摔倒了,他們會主動上前將他扶起。由此看出: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能使學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師教育管理更加輕松。
3、高年級學生,利用榮譽,增強自身使命感。
高年級小學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轉為自律。此時,老師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管,也越來越難溝通。他們似乎已經習慣於學校的條條框框,習慣於老師的嘮叨不休。對於行為習慣,他們很少違反,但也不會主動,看到不好的現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掛起。
對於高段學生,一味說教不行,採用比賽也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怎麼辦呢?可採用多種方法結合。學校的競賽,要積極爭先,拿出榜樣作用。同時班級里開展「班級榮譽,我的責任」活動,以加強每個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同時把所有責任,讓每個學生承擔。中國有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這種思想,讓人覺得彷彿好壞是所有人的責任,就可以減輕自身的責任,恰恰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了。所以我們班級奉行「班級榮譽,我的責任」,誰犯了錯誤,就要承擔一切責任。班級得到了榮譽,也是你的榮譽。
有了責任,才有動力,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養成自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對於教育任務的完成,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對於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能只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並注意盡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們主要通過家訪、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和實行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指導家庭教育,開展「我和規范同成長」的家校活動。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落實新《守則》和《規范》,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於與周邊的社區單位取得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比如培訓安全小衛士,讓他們不只在校內,在校外也要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維護公共秩序的工作,讓學生從以往簡單、空洞的說教變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養成了珍愛生命、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質。
四、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已經滲透到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經中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