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為建立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全員德育機制,具體可採取哪些措施
發揮教師團隊的育人作用,建設班級教師集體,建立班級教師集體德回育責任制。減少或取消答班主任津貼,形成「人人有責任意識,人人有盡責績效」的德育管理局面。嘗試進行班主任制與導師制並行的管理創新,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近幾年,一些地區和學校推出導師制的管理方式,不僅強化了班主任以外的教師的育人職責,同時也調動了全體教師參與教育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
整合學校部門的管理職能,打破教務處與政教處的分工壁壘,實現教導合一。筆者在深入中小學調研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在工作目標還是在工作內容上,教務處與政教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沖突和抵牾。學校在德育管理中應加強對全校德育的領導和協調,特別加強對各科教學中德育的指導。
轉變教育主管部門的德育管理理念。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政機構已經形成了對基層學校嚴格的工作檢查、考評制度,把德育當工作來布置、檢查和督導由來已久。這種教育觀念和工作方法也助長了德育工作意識,同時,也導致了學校德育「檢查來了一陣風,檢查過後老樣子」的形式主義。因此,要採取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方法,對學校德育施行目標管理,而不是把德育當工作來布置、檢查和督導。
② 怎樣才能真正體現德育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義
德育管理制度確定好了,並不能自行產生作用,它的意義在於有效地去實行。正回如馬克思答所說的:「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學校管理者在貫徹執行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宣傳,啟發自覺;嚴於律己,率先垂範;及時檢查,經常督促;反復訓練,培養習慣。唯此,才能真正體現德育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義。
③ 怎麼擺正學校德育工作的位置,建立和健全學校德育管理機制
德育教學不僅傳遞政治思想道德知識,還傳遞情感、態度、信仰,還傳遞各種文化心態和社會風尚等。因此,學校德育工作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個主題,把德育工作融入素質教育的全過程之中。以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作為目前德育工作的主線來抓,堅持「三個主義」和樹立三觀的教育。即要堅持和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加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自主的理念,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
學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需要設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機構,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統,德育管理總是在一定組織中進行的,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真正讓德育工作處於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學校要重抓組織制度的建立與健全。以學校黨、團、隊組織領導成員為核心,成立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德育。同時,每學年均應討論制定《德育工作計劃》和《德育工作評估方案》,結合班主任月評工作,堅持全校性的德育工作總結評比,獎優罰劣,弘揚正氣,從而根本上克服那種德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被動局面,保證德育常抓不懈、內容常新。
④ 如何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可以對班級管理產生導向、激勵、規范、凝聚等作用。但是,許多班級的文化只流於形式,只是一個空殼,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提高班級的管理效果,真正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必須將文化內涵真正地滲透到平時的德育教育過程中。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特有的,是客觀存在的,它與企業文化、飲食文化等一樣有著自己的外延和內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不僅具有強大的德育效應,而且能與其他德育教育形式和途徑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
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都有潛在的向上性。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來促進班級德育工作,不失為一條好的途徑,學生樂學樂做,學生融入了健康的文化氛圍之中,學生在活動中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教育,規范了自己的行為。具體做法是:
一、辦好班級學習園地。
由學習委員負責,班長協調,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給每個小組開辟一塊園地,每月做一次,評比一次,請其他班級的學習委員和班長與本班全體同學共同打分,請的評委與本班同學打分各佔五十分,根據結果,給各組分別加操行分,並且總結各組學習園地的特點,在全班交流。
二、大膽展示班級榮譽。
班級榮譽是學生的「驕傲」
,要想讓學生時刻保持主人公的精神,讓學生有強烈的歸屬感,就要讓學生牢記班級的榮譽。比如,可以將學生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張獎狀、每一面錦旗拍攝下來,然後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回憶每一張獎狀、錦旗及榮譽的獲得過程和付出的努力,反思自己發揮的作用,並寫出感想。學生在回憶與反思中體會到:成功需每一個人的付出,班集體的榮譽需每個人的努力。
三、班級制度的落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班級的規章制度,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每個班級應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全班或部分學生學習規章制度,讓學生認識制訂制度的目的與意義。任何一個學生如果違反了校紀班規,應讓學生對照制度進行反思,找出錯誤的行為,錯誤的原因,想出彌補的辦法,避免再次發生同一錯誤。
四、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
我們每月舉辦一次主題文娛晚會,主題有慶祝教師節、慶祝中秋節、慶祝本月同學的生日等,形式有燭光晚會、舞晚會、演講比賽、游戲等;每學期開展兩次野外集體活動,形式有野炊、野遊、放風箏比賽、爬山比賽等。
當然除了我們自己組織開展的文化建設活動 ,凡是學校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我們都要在班內進行初賽選拔,鼓勵同學為班集體爭榮譽,不管成功與否,我們都要表揚和慶祝,讓每位同學感到集體的溫暖,自覺維護集體榮譽。
⑤ 名詞解釋「德育制度管理」
德育: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識地實現社會思想道德的個體內化,或者說有目版的地促進個體思想品權德社會化。現代德育管理要求制定班級目標時,除了要講究針對性、激勵性,講究長短結合外,還要滲透現代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實施者應該擁有相同的目標,有凝聚力,更有為班集體奉獻的精神,同時也要與班級幹部和管理者擁有一樣的班集體榮譽感。因此在整個班集體中必須①有明確的共同奮斗目標②有組織健全、團結一致、權威的領導核心和骨幹隊伍③有統一的班級常規和嚴格的紀律④有正確的佔主導地位的班級輿論⑤有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良好的人際關系、熱愛勞動、集體榮譽感等班風和勤奮好學的學分。 3、回顧《德育論》課程的內容框架,並指出每一部分的重點內容
⑥ 對小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總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遵循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進而成為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要體現時代感,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以下原則:與時俱進,繼承和創新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二、德育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是:使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具有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熱愛專業,勤奮學習,勇於創造,大膽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
具體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獨立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視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努力學習初步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確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形成符合社會和個人實際的就業觀,提高自我就業能力,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准備。
5.樹立社會主義民主觀念和遵紀守法意識。學習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維護合法權益;遵守校紀校規和職業崗位規范。
6.具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誠實守信,敬業愛崗,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樂觀向上,學會合作與競爭,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德育內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育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創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育;
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教育;
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
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教育;
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往禮儀以及職業禮儀的教育與訓練;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
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
法律基礎知識教育;
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
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教育;
心理咨詢、輔導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內容外,中等職業學校還要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發展進行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徑
1.德育課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
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課程教學
文化課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充分發掘德育因素,有機地滲透德育內容;專業課教學應結合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創業精神教育。學校應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增強職業意識,提高職業能力。
3.實訓、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
實訓、實習既是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教育和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實習過程中,教師應與實習單位共同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關崗位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及其養成訓練。
學校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定期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瞻仰革命聖地和遺址,祭掃烈士墓,參觀城市、農村和名勝古跡,參觀現代企業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軍訓、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職業,認識自身生存與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增長才幹,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4.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指導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各學校要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和他們在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咨詢、輔導和援助,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職業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各地各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在職業指導工作中全面滲透德育內容。加強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就業服務,提高就業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學校管理、服務工作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專業特點,遵循德育規律,組織建設好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培養好的班風學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聯系家長,充分利用家長、用人單位、行業及社區等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責任。教師要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校各項管理工作都應與德育緊密結合,要從關心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著眼教育,嚴格要求,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實現管理育人。學校各項服務工作都應體現德育功能,全體服務人員應熱愛本職工作,以身作則,優質服務,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激勵,實現服務育人。
6.黨團組織、學生會工作
要通過舉辦業余黨校、團校和組織黨章學習小組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特別是學生積極分子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要發展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入黨。
共青團、學生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共青團、學生會應根據各自任務和工作特點,積極開展適合學生特點、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學校要通過黨團組織、學生會、班集體、學生社團,有組織地開展科技、文藝、體育活動。要鼓勵、指導學生建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和社團,因地制宜開辟活動場所,建設活動設施,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培養健康的情趣,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錘煉意志品質。
7.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開展生動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要結合民族傳統節日、重大事件和開學、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路等的建設,發揮黑板報、櫥窗、圖書館、陳列室及模擬職業場景等的宣傳作用和校訓、校歌及學校發展歷史等的激勵作用,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勞動模範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
8.家庭與社會
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咨詢、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實施好本大綱,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部門均應履行關心、促進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義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協助政府並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發利用社會的德育資源,開辟青少年教育的社會教育輿論陣地,加強社會文化市場及娛樂場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施工作,打擊腐蝕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為,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治安環境和社區環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採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社區教育委員會和街道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各種社會團體,並同所在地的機關、部隊、企業建立固定聯系,發動、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學校與社會相互協作的社會教育網路,共同營造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教育環境。
五、德育評價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評價的內容與標准以本大綱為依據。評價由學校德育工作評價和學生品德評定兩方面組成。
1.學校德育工作評價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結合本地區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督導評估。學校實施本大綱的情況應作為考核校長和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評估工作中應注意聽取學生、用人單位的意見。
學校要加強對德育課教學質量、班級德育工作、部門及教師育人質量的考核評比,把德育工作實績作為對部門及教職工考核的重要內容。
評價與創建相結合。通過創建文明學校、文明班級和評選優秀學生和學生幹部等活動,形成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對成績突出的學校、班級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2.學生品德評定
對學生品德的評定,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德育目標,並結合行業和用人單位對從業者的品德要求,對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道德與職業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行為表現提出具體要求,由學校制定具體測評辦法,並組織測評工作。對學生的品德測評,應堅持科學性、客觀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則。
六、德育的領導與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體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有明確的機構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應根據本大綱德育目標要求與教育內容,針對本地區和不同類型學校需要,制定本大綱實施細則以及實施情況的評估制度和辦法,定期對本大綱的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評估。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黨組織要發揮德育的監督保證作用。全體教職工都要做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要建立貫徹實施本大綱的崗位責任制及考核、獎勵辦法,明確各部門的育人責任,並落實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員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選拔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從事德育工作。優化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工作隊伍;制定規劃,有計劃地培訓學校的校長、班主任、德育課教師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斷提高德育專(兼)職工作者的素質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養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專長和造詣的管理者、優秀校長(書記)、班主任、德育特級教師和研究人員;切實解決德育專(兼)職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3.德育工作的經費與物質保障
德育經費要確立科目、列入預算。學校德育經費投入的范圍,包括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學、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動兩部分。教學、管理經費投入包括德育課教學、德育專職教師的培訓提高、社會考察與調研、有關教研室的業務條件建設和圖書資料購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動經費投入包括對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課余時間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大型德育活動以及用於學生和德育隊伍表彰獎勵等所需經費。學校應把建設適應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德育設施、設備和活動場所、基地納入總體建設規劃,並從基本建設費和設備費中給予保證。
4.德育科研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項目列入科研規劃,建立德育研究組織,並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實施本大綱提供理論指導和業務咨詢。要注重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調查,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實際,確定研究課題,探索德育規律,不斷提高研究水平與實際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鑒定、獎勵、推廣機制。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在初中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1) 加強國情教育、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品德修養
(2)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3) 民族團結教育
(4)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德育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內容。德育的內容應當包括三個主要層次:一是基本道德行為規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三是較高層次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理想教育等。依據這一層次劃分,我國小學德育內容的重點具體說來應當包括或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個體生活的基礎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歷史上傳承下來為人類社會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
美國教育學者阿迪斯?瓦特曼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總將有著和我們祖先同樣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過我們的一生,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保持那些指導我們更好成長的品質。這些品質是歡樂、愛、誠實、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所以諸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應當成為中小學德育的奠基性內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們曾經有過極左的思維,用道德的時代性、階級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歷史繼承性和全人類的共性。其結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碼的道德規范的喪失。極端的例子是「文革」時期,打、砸、搶等犯罪行為反而成為合乎道德的「正義」行動。這一歷史教訓在今天的德育實際中決不可以輕易忘記。
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教育,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也是學校德育經常性的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應當遵守文明行為規則。文明行為的內容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卻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內涵的標志或表現。當然,文明行為不只是一個人的行為的外部表現,重要的是這些外部行為應反映出一個人的內部心靈或性格的特徵。否則,一些人學會了「彬彬有禮」、衣著講究,給人一種很有「教養」的印象,但實際上他仍可能是虛偽、狹隘、自私和粗魯的人。所以文明行為教育應當同個體的精神培育結合起來。
小學生的「學生守則」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它是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及其他道德品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要教育學生堅持不懈地嚴格地切實地遵照執行。對小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是小學德育內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
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和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項內容。
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集體主義教育必須要養成學生善於在集體中生活的習慣,使學生能夠關心集體,關心同學,願為集體和同學服務;學生對集體要有責任感與榮譽感;發展同學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我國現在的小學生許多人是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他們健康和幸福成長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是人類一種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人們對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是對祖國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的正確理解,也是力圖使祖國更富強、更強大,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的一種堅定的志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注意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愛國主義教育既有一般的對於祖國的嚮往、愛戀之情,也有對於具體的祖國的熱愛與奉獻的沖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倡導民族奮發精神,煥發兒童和青少年的鬥志,為把祖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別注意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增強作用。第二,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所以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必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應當努力實現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的內在統一。第三,愛國主義應與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緊密結合。由於科技、經濟的發展,今天的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世界發展進步的一部分。當今世界的許多問題也只有從全球的大局出發才有可能解決。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是世界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將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國際合作和對世界和平事業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緊密地結合起來。
愛國主義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現是自覺維護民主與法制。所以法制意識的培養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應當努力對小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對民主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及其條件有較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從小樹立民主與法制的觀念。同時還應當採取適合小學生發展實際的形式進行其他有關國家政治生活常識的教育。
3.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世界觀、人生觀、理想是人的精神內核。對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德育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美好理想,學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覺的價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為習慣。兒童、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應當成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小學德育在處理這一方面內容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小學生年齡和發展的實際決定著小學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適應我國小學生品德發展實際的教育方式,生動活潑地完成啟蒙和奠基性質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的任務。第二,採用適當形式開展這一教育不等於完全否定這方面的教育。適當地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以上是德育內容的重點。在這一方面,我國政府對小學的德育內容有統一的規定,目前主要體現在《小學德育綱要》上。
《小學德育綱要》規定:「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具體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十條:一、熱愛祖國的教育;二、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三、熱愛人民的教育;四、熱愛集體的教育;五、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六、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七、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八、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⑦ 在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支付班主任津貼的辦法有什麼弊端
在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為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學校通常採取支付班主回任津貼的辦法。這種答貌似合理的方法,在執行過程中更強化了班主任是專業德育工作者的意識,而沒有這方面待遇的科任教師和其他教學輔助人員也就更有了「不受其祿,不當其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旁觀者心理。另外,從班主任津貼對班主任本人德育效果的影響上看,管理者物質刺激的初衷也遠沒有達到,而班主任津貼的「負效應」更是讓管理者始料不及。在學校管理中這種「津貼怪圈」並非個別現象:班主任津貼越來越高,學校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越來越嚴格,班主任工作負擔和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教師越來越不願意擔任班主任,職稱晉升成了當班主任的主要動力。由此,在許多學校的德育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這樣的管理悖論:學校在班主任津貼上的投入越多,班主任與普通教師的教育合力就愈小,甚至出現班主任津貼的投入量和學校德育實效成反比的尷尬境況。
⑧ 我國學校德育管理制度有哪些層面
我國學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內容多種多樣,從縱向看有兩個層面,國家頒布的法令、法回規和學校自訂的答規章制度。國家的法令、法規是從全局出發的,具有指令性;學校自行制訂的規章制度有些是根據上級頒布的法令、法規的精神所制定的實施細則,有些是為解決學校內部問題而擬定的,具有針對性。學校領導者對此要統籌安排,使之相互協調,不能厚此薄彼。從橫向看可分三個類別:第一是職責類制度。職責類制度將學校的每一項德育工作落實到人,人人都有確定的崗位,事事都有專人負責,從而保證了德育工作的有序性;第二是常規類制度。常規類制度一般根據學校師生在校內外不同活動場所而制定的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習、工作、生活准則。就學生方面來說,常規類制度主要有《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三是考核獎懲類制度。考核制度是根據職責類和常規類制度中的要求來制訂的,獎懲制度是對考核結果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制度,兩者相輔相成,體現了管理法規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⑨ 四年級組管理制度(如何管理班主任)
1、貫徹黨和國家有關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執行黨組織和學校關於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決議,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實施《小學德育大綱》、《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小學生守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以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2、組織實施德育工作,定期逐一分析和書面評析學生思想狀況並採取相應措施。堅持開展以德育為主題的常規活動及有關的大型活動。組織好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定工作。
3、落實校外德育基地,做到有計劃、有過程落實、有總結,配合教科室搞好德育科研工作。
4、具體領導和班主任工作,認真實施《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例會,研討班級管理工作;組織好班主任工作的經驗交流和優秀幹部、三好生、文明班級等評比活動;協助校長搞好班主任的選配工作,抓好青年班主任的培養教育工作。建議安排班主任和班級德育輔導員的職務津貼。
5、配合有關部門工作。配合教務處搞好科學德育滲透工作,學籍管理工作;配合少先隊做好隊的工作。
6、負責處理學生偶發事件;提出對違紀學生的處理意見。
7、負責學校安全衛生工作,抓好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8、負責抓好班主任的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