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學校教育理念

小學學校教育理念

發布時間:2020-12-20 22:45:06

❶ 如何轉變小學家長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會對學校教育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毀滅孩子。為使學校教育高效,孩子心理健康、順利成才,教師需要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教給家長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不良家庭教育觀念產生的原因
1.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源自家長自身素質。一些家長讀書少、文化素質低,還有少數家長性格急躁、固執偏激,他們看問題目光短淺,不懂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們只看到小學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都是去打工,不關心孩子上學,缺乏對教育全面的認識。
2.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受社會環境影響。部分家長看到有錢好辦事,有錢很風光,於是認為知識多不如錢多,上學不如打工掙錢。在他們看來,能掙到錢就是本事,就會生活得愉快。身邊有孩子上學半途而廢,自家孩子輟學也會默許,不重視孩子品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注重教育投入。
3.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源自專業知識欠缺。一些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相關知識,不懂也不會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
4.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源自家長不學習。
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沒多管教自己,更談不上有教育方法,自己還是長大了,生活得還好。因此,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件很簡單的事,不需要學習和借鑒。
二、如何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1.提高家長的思想境界,讓其認清教育發展形勢。可列舉身邊成功及失敗的教育案例,使家長認識到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放縱嬌慣、疏於管教、缺乏正確引導,是導致少年失足、誤入歧途的直接原因;相似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教育觀念,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提高家長的思想境界,看清當今教育形勢,不用老眼光看問題,認識到孩子受到的教育關系孩子一生。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在生活中,家長要向孩子傳遞正能量,不學投機取巧、搞歪門邪道。
2.培養學習型家長。家長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其原因是家長文化基礎差,對孩子教育以及對教育形勢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轉變家庭教育觀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型家長。學校可以要求家長讀幾本名人傳記,思考身邊的成功教育案例,多看教育頻道有關孩子成長的專題片,多與老師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3.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關愛缺失,孩子會前程暗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與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只有讓家長認識到肩負的教育責任,家長才會靜下心來思考教育問題、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觀念。
4.轉變家長的教育觀、人才觀。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表現在家長的教育觀、人才觀上。要讓家長認識到學生接受教育目的是發展潛力,學知識、學做人,擁有健康心理,更好地適應社會,會生活,不要片面地認為上學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做班上第一、考上大學。
5.辦好家長學校。學校要針對實際情況,就家長教育觀念開展培訓,分年級制定培訓計劃,搜集身邊教育案例,編寫相關教材,安排資深教師或教子有方的家長進行授課,將轉變家庭教育觀念作為家長學校的重要任務。
6.開展家訪式座談。針對思想偏激或教育觀念落後的家長,教師以家訪形式進行座談,列舉案例、講道理,使其懂得教育孩子是門科學,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源自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改變觀念才能勝任家長角色。而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對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的思考與分享。
7.利用網路、電話培養家長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師可利用電話或網路等便捷手段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改變教育觀念,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8.藉助外力改變家庭教育觀念。極個別家長不理解老師的工作,對學校教育和要求不以為然,與學校配合差。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請社區領導、或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家長信賴的人與其交流,轉變其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9.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早發現早解決。老師教學生一時,要考慮學生一生。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工作中發現家長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要及時溝通,及早去轉變。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健康成長負責,也是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5+2=0」效應,說明了家校教育不合拍的嚴重後果。這方面若發現早、轉變早,不良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就小,對學校教育影響也小。
10.通過親子交流轉變家庭教育觀念。老師可利用和諧的家庭關系,通過對學生指導,讓學生利用親子間的交流來改變家長不良的教育觀念。
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培養家長科學的教育理念,加強家校合作,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是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小學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先進的教育理念

蹲下身子看孩子,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需要經常表揚和鼓勵,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等等吧,因為時間的關系不說了

❸ 小學辦學特色有哪些

農村復小學辦學特色如下:

1、堅持制辦學理念,打造德育特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

2、實行「三分」模式,構建教學特色。如採用活動教學法及目標為本學習,著重啟發學生心智及學習興趣。

3、以校為本,構建校本課程特色。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

(3)小學學校教育理念擴展閱讀: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當作關系民族素質提高和國家興旺的大事。

此外,還突出地提出來,動員全黨、全社會和全國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積極地、有步驟地予以實施鄉村小學的教育。

❹ 如何抓好小學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

一、促進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

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教育幹部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管理水平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

1.提高教育幹部管理素質。要抓好教育幹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提高他們的決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良好的干風影響和帶動優良的師風。

2.促進校長內涵發展。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師者之師」。校長是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的統一體,掌握著決策、指揮、實施和評價的權力,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學校和激勵教職工的責任。因此,校長必須要靜下心讀書,沉下心思考,安下心總結,虛下心借鑒,狠下心磨練,努力提高管理素養,力爭做到精通教育科學,精通教育技術、精通教育藝術,並具備教育探索與研究的膽略、作風和能力。

3.完善教育幹部內涵發展機制。要建立健全教育幹部的培訓、學習機制,促使教育幹部在專業閱讀中厚重管理底蘊,在學習借鑒中拓寬管理視野,在交流研討中開闊管理思路,在總結反思中提高管理水平。

二、促進教師的內涵發展

教師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教師的內涵發展首先是職業理想的提高,其次是專業素養的發展。
1、提高教師職業理想。加強教師職業理想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開展「三講三比一爭創」活動,培育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精神。

2.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教師模範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范,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遵紀守法、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熱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學生觀。要突出抓好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以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3.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要把教學基本功、教學常規落實當作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礎條件,要在提高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扎實開展以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普通話、教材分析、教案撰寫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基本功訓練、展示和比賽活動。扎實開展「磨課」活動,不斷完善「磨課」的形式,開展校本「磨課」、區域「磨課」、網路「磨課」。不斷豐富「磨課」的內涵,要引導教師磨出教學理念,磨出教學素養,磨出教學技巧,磨出教學模式。學校必須創設讀書、研討、交流、借鑒、引領、磨練、反思、寫作的契機,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師內涵發展新模式。積極構建「在專業閱讀中獲取專業素養、在專業寫作中發展專業素養、在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提升專業素養」的教師內涵發展的新模式。

三、促進學生的內涵發展

學生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教育的落腳點。

1.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尊重意識、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培養。

2.確立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在活動中培養品德,磨練意志,啟迪智慧,提高能力。

3.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養魚養水,養花養根,育人養心。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必須用高尚的道德來培育和塑造,必須用聖潔的情感來感召和陶冶,必須用書籍的甘露來滋養和潤澤。要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引領學生以書籍為友,以思考為樂,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創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靈。

四、促進課堂的內涵發展

課堂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是檢驗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能充分體現校長的管理理念、教師的素養、學生的素質、課程的實施和學校管理的情況。

1.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理念。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四全」課堂教學理念。全員,指全體學生,抓落實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類學生,面向每一位學生,面向最後一名學生。還要以中等生落實的效能為標准,定容量,定進度,真正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全程,指課堂全過程,從課堂每一秒鍾計算,對每個教學專題、教學環節、教學子目標,都要優化落實方法、程序、手段,做到惜時如金,追求落實效能最大化。全方位,指學生、教師感官和教學用具等資源,教學上教師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腿、腳和教師的教學用具等資源和陣地;學習上學生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及其書籍、資料、用具、包括夥伴。落實教與學的目標必須全方位,做到口頭與書面表達整合統一,練習像考試一樣,訓練像考試一樣,像考試要求一樣抓規范落實。全面,指「三維」教學目標,既要抓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落實,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建構。

2.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學校要引導教師實現課堂教學觀念的「兩個轉變」,由「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由知識課堂、能力課堂向育人課堂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創造時機讓學生閱讀、敘說,提問、做題、思考、合作、辯論、實驗、總結、評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教材中比較明確的育人素材要重點講,教材中蘊含的育人素材要挖掘出來講,與教材密切相關的育人素材要補充進來講。

3.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促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必須「教有模式」、「教學有法」。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的建模至少包括九個方面:創設情景,展示目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展示交流,矯正反饋與點撥深化,典型問題和題目解析,鞏固性活動,應用性活動,總結與檢測。

4.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努力探討課堂教學「三個環節」的最佳實施方法,即學習環節、展示環節和反饋環節。

5.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各學校應組織開展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優質課、「磨課」和全員「賽課」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實施學校「系列名師」培養工程,增強教師對課堂研討的積極性。「系列名師」包括教壇新秀、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系列名師」的評比以課堂教學為主,「系列名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其他教師研究課堂教學。

五、促進課程的內涵發展

課程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課程實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保證。
1.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在認真開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開發校本課程,進而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

2.扎實做好校本課程的實施工作。校本課程開發要堅持「著眼素質、扎實基礎、全面發展、培養特長」的原則,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校本課程要包括基礎性課程、豐富性課程、發展性課程。要做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地域文化、學校文化的整合工作。為保證校本課程的實施質量,要建立健全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重點看教師的實施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成果,如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成績。

六、促進管理的內涵發展

管理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保證。只有積極探索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度。

1.實行制度管理,規范管理行為。首先,學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管理體系。規章制度要涉及人、財、物、時、空和信息等管理的各個要素。包括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總務後勤管理、幹部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等等。學校要明確各部門、各類工作人的崗位職責和量化考核細則。要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管理制度健全,包括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考試評價、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學習研究、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興趣小組與社團活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學。制度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突出實用性,突出效能性,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突出科學的全面的質量意識。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師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利於師生全面健康發展。制度的制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要匯聚民意,要集思廣益。再其次,制度的執行要科學。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做到制度的制定公開、執行過程公開、執行結果公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一定要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公平性、公正性。

2.實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發揮教代會的作用。學校制度的制訂、決策的形成,都要依靠大家「商量」出來。凡涉及全校教職員工利益,或重大決策,都要提交教代會討論決定。二是要實行校務公開。學校應充分發揮校務公示欄的作用,將全校師生關注的招生、收費、評優、提干、考核、職稱評聘、黨員發展、物資采購、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後勤保障、辦公會議紀要等內容,全部公示出來。為了消除文本公示周期短、更新快,不便於外出教職工知曉的弊端,可以實行網上公開,大力開展網上點題互動交流活動。三是要實行民主監督。在實現文本公開、網路公開的同時,學校教代會代表教職員工對所有重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教職工工資和職稱的變動、財務支出、建設工程招標和投標等工作實施過程監督。

3.實行人文管理,激發管理活力。學校領導要尊重教職工的人格、能力、智慧、榮譽,要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專業發展。執行制度中要體現人文關懷,要充分體現制度的「柔性」一面。管理者要以心換心,用真情實意來打動教職工,用有效的人文關懷鼓舞教職工,以增強教職工的主體意識,進而激發出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七、促進文化的內涵發展

文化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表現。學校文化是師生認同的信念、觀念、語言、禮儀的聚合體,它決定著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同時顯現在學校的教育行為、物質載體之中。學校文化建設最關鍵的東西在於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學校的責任,願景是學校的藍圖,價值觀則是學校對於好壞、善惡、美醜、成敗、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評價標准。

1.精心打造精神文化。學校的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不僅體現了學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辦學經驗、也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追求,更能體現出教育幹部、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風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人生觀、價值觀。各學校要充實、完善和解讀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使之具有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氣息,同時,要加強干風、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廣泛開展幹部修官德、教師修師德、學生修品德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精神文化。

2.精心打造制度文化。制度與文化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軟制度;制度是文化的體現者和守護者,制度作用的發揮同樣會受到文化的保護和滋養。各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教職工綜合評價機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教學創新機制、全員育人機制和各部門、各類人員的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形成制度文化。

3.精心打造物質文化。建築和教育教學設備是學校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和設備本身就富有文化氣息和鮮明的個性,我們要使它們具有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含量和時代的氣息。我們要充分發揮它們在育人和教學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種設備管理使用的制度,明確各類管理人員的職責,加大設備使用的領導和監管力度,增加設備使用在教職工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要讓教育教學設備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提高素質教育質量服務。要開足開齊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科學探究室、綜合實踐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書法室等各類功能室要定時向師生開放。教師上課必須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筆記本電腦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學習、借鑒、研討和寫作的作用。既要抓好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也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發揮各種設備的作用,如開展體育文化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也要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引領社團成員利用教育教學設備開展學習、探究、實踐活動。在總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形成各類教育物質的管理和使用的文化。

4.安全工作是學校文化的精神護衛。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諧,安全工作是校園和諧的保證。學校要大力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全力消除學校危房和設備設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責任制,形成強有力的責任體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健全和完善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預警機制和安全事故應急機制。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優化育人外部環境。

5.確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學校的管理既是行政的管理,也是理念的管理,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學校必須精心打造精神文化、核心理念文化、集體風紀文化、制度文化、校園文化、教研組文化、班級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各種物質文化等,通過文化的打造,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

八、促進特色的內涵發展

特色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彰顯。學校特色不僅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水平、辦學效益,更能體現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1.特色創建的基本原則。各學校要依據先進性原則、校本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群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論證、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努力在育人、教學、管理、課程、教師、學生等某一方面創出特色。

2.特色創建的基本內涵。學校特色項目的選擇要以辦學經驗、教師優勢、學生特長和教育教學資源情況為基礎,要彰顯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生本特色,要有群眾基礎,要得到師生的認同。

3.特色創建的基本要求。學校特色的創建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總結,有評價的過程。特色的創建工作必須有物質的載體、制度的保證和精神文化的支撐,要捨得物力、財力、人力和精力,要凝聚學校的辦學經驗,要凝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要凝聚學生的聰明才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特色的創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❺ 農村小學辦學特色有哪些

農村小學辦學特抄色如下:

1、堅持辦學理念,打造德育特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

2、實行「三分」模式,構建教學特色。如採用活動教學法及目標為本學習,著重啟發學生心智及學習興趣。

3、以校為本,構建校本課程特色。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

(5)小學學校教育理念擴展閱讀: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當作關系民族素質提高和國家興旺的大事。

此外,還突出地提出來,動員全黨、全社會和全國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積極地、有步驟地予以實施鄉村小學的教育。

❻ 中小學教育的宗旨是什麼

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也是辦學的最終目的。
學校就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為祖國培育力量,為孩子能成為棟梁之才用心輔導,這就是個媒介,這就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地方。
中小學教育是初始教育尤其重要。下來我進一步分析。這里邊不是宗旨所能表達。
中小學學校辦學的注意
一、辦學理念: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內涵闡釋:
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總目標,關注學校發展,關注教師發展,關注學生發展。
1、辦學要以學校發展為核心,學校發展了,社會才能進步,同時學校發展不是一時的,要有可持續性,要立足長遠,按照規劃,一步一步扎實推進。
2、辦學要以教師發展為根本,最大限度的喚醒、激發教師的專業潛能,打造一支專業的優秀教師團隊,才能辦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學校。
3、辦學要以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前提,這也是辦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4、三個發展互為一體,互相促進,不可分割。
二、辦學目標及方向(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三、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也是辦學的最終目的。
四、校 訓:博愛誠信 知行合一
是學校的靈魂。校訓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校訓,作為一個標尺,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校訓也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
五、校 風:科學民主 求實創新
學校的風氣,是一所學校所特有的佔主導地位的行為習慣和群體風尚,體現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環境,它穩定而具有導向性。
六、教 風:博學多識 教書育人
就是學校的教育風氣,是學校培養學生、提高教書育人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使教師履行職責的職業道德和思想風尚的高低以及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和治學態度的嚴謹與否的體現。
七、學 風:勤學好問 求異多思
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
八、學校宣言
崇尚科學,堅持民主。做師進以修身,退以養德,博學於胸,表率於人;為生見賢思齊,志存高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快樂的九級塔小學是培養成功人才的理想搖籃。
九、教師誓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關愛學生,嚴慈相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教書育人;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為人師表;崇尚科學,勇於創新,潛心鑽研,終身學習,無愧九級塔人。
十、學生誓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熱愛祖國,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虛心好學,講究衛生,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遵守公共秩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中小學,小學與初中的合稱。其中小學學年6年,中學3年。國內中小學教材一般會把中學的年級和小學算在一起,如初中一年級稱為7年級;初中2年級稱8年級。
http://ke..com/view/11701523.htm

❼ 人民小學辦學特色、教育理念

重慶市人民小學始建於1945年,在首任校長賀龍元帥、校長卓琳同志的領導下,按照劉伯承元帥提出的「培養具有創造精神和鐵的紀律」辦學宗旨的要求,學校成為了巴渝名校。而今,李嵐清副總理「要發揚人民小學這種精神」的聲聲鼓勵,更時時激勵著全校師生。
重慶市人民小學位於渝中區上清寺,距上清寺轉盤不足一百米。主城區及近郊縣均有月票車或校車直達,交通便捷,是主城區佔地面積最大,綠化環境最好的小學。學校以「主動教育」為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公民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做學習的小主人、活動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並初步建立起適應21世紀需要的,符合現代課程要求,以「英語」、「現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教育」見長,具有主動教育特色的現代教育模式。學校擁有一支積極進取、銳意改革、理論水平高、綜合素質強、專業基本功扎實、具有敬業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其中,僅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國家級、市級骨幹教師就有三十多人;學校還擁有逸夫科技樓、體藝中心、校園中心廣場等現代化校園設施;雕塑群像、文藝長廊、校本教材等更是營造了古樸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作為重慶市示範小學、窗口學校的人民小學,繼承傳統,著眼未來,立足今天,加快發展,在「以人為本,植根基礎,因材施教,發展潛能」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成為了全國科技教育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綠色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學校昂首闊步跨入二十一世紀。迎著新世紀的朝陽, 勵精圖治的人民小學又將揚帆遠航——在那夢想和真理延伸的地方……
重慶市人民小學,1945年創建於河北邯鄲,原名晉冀魯豫軍區幹部子弟校,隨劉鄧大軍南下落戶在重慶市上清寺。劉伯承元帥為學校命名並題寫校訓,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長,賀龍元帥任首任董事長。學校現為重慶市教委直屬小學、重慶市首批示範學校。學校渝中校園區佔地46畝,教學班53個;學前幼兒部佔地9畝,教學班12個;與融僑地產集團聯合創辦的人民融僑小學,佔地50畝,教學班20個;由沙區政府舉辦,發揮區建市管的體制優勢、為大學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服務的大學城人民小學,佔地50畝,設有36個教學班。全校共有師生近4000人,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規模較大的歷史名校。

❽ 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表現為() A、基礎性 B、目的性 C、專門性 D、系統性

ABCD 中小學教育有四個特點,基礎性、專門性、系統性、目的性。學校教育有四個特點:專門性、選擇性、系統性、目的性

❾ 如何在小學校中實踐「杜威式學校的教學理念

杜威學校的理論與實踐 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啟示 [摘 要]眾所周知,杜威教育思想主要是針對小學而言,對世界各 國的基礎教育改革起了非常深遠和廣泛的影響。杜威學校的實驗研究 也主要是在4歲到12歲兒童中展開, 杜威學校是杜威教育理論與實踐進 行統一的場所。本文通過闡述這個場所發生的實踐,以及在實踐當中 的理論思考希望為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提供有 益的啟示。 [關鍵詞]杜威學校;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一、杜威學校的創辦 1894 年秋天,在美國教育界己有一定聲望的杜威接受芝加哥大學 校長的邀請,擔任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主任。這給了他一個很好 的契機讓他十年來對教育的思考,理念在這里付諸實踐,他開始創辦 「杜威學校」即芝加哥大學的實驗學校,這所學校的實驗活動,對杜 威作為教育理論者,教育家的生涯發展上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杜威學校的理論 支撐學校教育實驗的是杜威學校的三個理論核心: (一)教育即經驗的不斷重組和改造 經驗的涵義,區別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相到的經驗;杜威在《民主 主義與教育》中強調的經驗無處不在它是人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農 夫耕田的例子,經驗也是經歷,更多的是一種改變。經驗除了我們直 接參與的之外還有一些是我們沒有參與的但屬於人類各種族的經驗, 歷史經驗如:法國大革命,經驗還有一種更為熟悉的經歷。例如:再 跟別人聊天時獲得的相關信息補充了以往的不足, 獲得了成長的知識, 做人的態度等屬於經驗的方方面面。經驗不僅存在與人類社會中,任 何有機體與環境作用都會構成經驗。魚與水的關系正如人離開了經驗 文化不能生存一樣[1],在教學過程中杜威非常喜歡用經驗這個詞,由 於他賦予了太多過於豐富的內涵簡單說經驗就是指有機體與所處的環 境的交互作用。活的生物與所處的環境必然要發生作用但它不是單反 方面的,是一種適應與被適應的雙向的相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中有機體通過嘗試和探索對環境進行改造,如果改造 的後果令有機體感到滿意則改造的過程便稱為一種經驗,在面臨相同 或相似的環境時,經驗便稱為一種有效解決問題的工具。有助於有機 體適應和改造所處的環境的經驗過程被杜威認為是教育的本真過程這 就是杜威為什麼認為教育就是經驗,教育的價值與功能在於教育要有 助於有效用的經驗的生成,傳遞和創造。杜威所批判的當時的學校教 育是經驗缺乏的學校教育,兒童在學校中的學習是被動的,兒童的興 趣,經驗不被教育者重視。脫離兒童的實際參與的這樣的書本知識作 為教學的唯一的內容這就違背了杜威所說的教育的本真過程, 造成 學校教育中經驗的缺失、缺乏;造成孩子的厭學;孩子對於生活環境 的理解和行為參與方面的障礙。所以意義在於改造缺乏缺失經驗的現 實而賦予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賦予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 的交互性交往性。 (二)教育即生長 「生長」首先是植物的概念,也是指從小孩到成人成長的過程。生 長常常是在對問題的解決當中慢慢成長的, 是有機體從不成熟到成熟, 從缺陷到完善,從低級到高級的全部過程所以生長在教育當中有積極 的價值,在生長的過程中有機體會體驗到成功、失敗、快樂、痛苦等 情緒。也獲得知識、意志、品性的提升。本質上生長的過程就是生物 不斷完善自我更和諧地與環境交往的過程,有助於生長的教育是一種 理想的教育,但生長的教育並不承諾一勞永逸和享樂主義。杜威的教 育即生長,實際上是對當時比較普遍的一些教育哲學的反動以往的教 育意味著最終目的是實現,這個最終目的常常被確定下來,杜威認為 這樣將最終的目的導向現在的生活是一種壓抑的生長方式,生長必須 是在情景當中、過程當中,至於在孩子接受完了教育的十年他究竟會 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會不會保證他人生取向的這樣或那樣的成功, 比如說成為一個百萬千萬的富翁、或成為雄霸一方的君主、具有重大 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不生長的教育」不會承諾你獲得這樣一些成功, 但並不是反對生長的教育會承諾你這些,然而它會讓你失去生長與成 長的過程。杜威認為生長的教育一種真正面向生長的教育它承諾給個 人的是具有自我完善意識和這樣一種自我完善的意識與能力更是一個 作為人的需要而不是作為任何一種職業需要 [2]。所以教育要給人的是 一種基本的能力,這樣的基本能力是無論他從事任何職業無論他在神 沒地方都有不斷完善自我不滿足現有的狀態,不終止行現有的狀況, 教會你一種思考的方法行為的策略從不斷的自我完善實現自己生長的 全過程,全生命性。這個就是杜威教育即生長給我們帶來的最深刻的 啟示,我們的教育中由於過多的功利主義的存在泯滅了孩子的生命、 生長的權利,這是一個重要的損失。因為當一個人真正失去了自我完 善的意識和能力之後他會獲得世俗上的成功然而這個成功能持續多 久?仍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教育不能因為給予某人某種世俗上 的身份、權利、地位、而使兒童現有的這樣一種生長意識壓制受到阻 礙,在有一種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應該是有助於生長的教育, 這樣一種好的教育中人會體會到成功。與教育即生長相聯系,那麼我 們講的生長與經驗的重組與改造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互為表裡的關 系,當我們說教育即生活,這樣一個命題時,是指生長與經驗的發生 場域和環境。 (三)教育即生活 理解的關鍵是生活到底是什麼?我們通常理解的生活是有生命和 生活雙重涵義, 其實杜威認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與人的生命生活相關, 提到生活我們想到我們住的地方,真正面向生活的教育它是不會考慮 我們生活存在的本身呢?我們想到快樂,除了喜怒哀樂等生活中比較 真實的東西,面向生活的教育將給予人一種真正的社會,在這個真實 的社會中有些人是無奈的因此面向生活的教育並不是拒絕對無奈的生 活模式,這種模式讓學生看透社會現有存在的不足從而實現生活的改 造,提到生活給我們引發的思考很多,教育與生活究竟是一種什麼關 系?生活是什麼?在杜威看來生活是指生命和生長的全部經驗包括社 會和純粹自然的更為重要的是社會經驗,社會的經驗包括直接的和間 接地經驗。一種面向生活的教育,是一種經驗生長的教育,是一種全 人生的教育,如生活本身嚮往完善一樣,面向生活的教育也是旨在每 一個人的完善,無論是德行,智慧還是身體。所以簡單的講教育即生 活是一種面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面向人的終身的全人生的教育, 在這樣一種教育過程中人體會到生活本真的涵義同時也在生活中滲透 的教育問題。 三、杜威學校的實踐 我們從一個案例來看如何體現杜威學校的實踐,案例:13 歲的孩 子在杜威學校里做了些什麼?他們是怎樣做的?(小組活動、女孩學 織布、動手作業)班額:12 人 班主任老師:喬治亞、培根 在杜威的學校中這個班的小孩子要完成四項作業,孩子們的課程 表現為作業的形式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研究,探索,探究這樣一個過程 去完成教師指定的或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做出選則,這樣一些課程內 容被稱為作業,就像成人的工作。13 歲孩子們的 4 項作業 1:美國殖 民時期的歷史,2:攝影術和科學研究活動,3:俱樂部會所的設計 4: 時事討論 關於歷史可是這樣開設的,旨在使學生了解殖民時期美國的社會 生活,每個殖民地的特殊情況,每個殖民地為國家做出的特殊貢獻, 在教學組織上安排相關班裡的每個人按照自己的選擇主題進行閱讀 並作報告,教師負責把大量需要書目編列出來,為每個兒童自己選擇 所感興趣的所需要的材料,在選題上需要父母與朋友的幫助,在閱讀 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的指導下把重要的事件列成一個總綱,次要的事件 列為一個細目,每個兒童寫報告是都要呈現這種大綱,選擇好主題後 學生可以在老師提供的相關書目當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然後參 考各種各樣的書籍結合自己大綱撰寫研究報告,這整個過程體現了研 究性是由個人自主研究。 攝影術的目的並不是教會孩子攝影的技術, 而是通過攝影本身了 解光的原理就是支配攝影術的光學原理是什麼?在教學上是這樣安排 的,第一學期科學作業的內容是照相機應用和部件、定焦點和透視的 規律。其他的用具如:顯微鏡、望遠鏡以及用鏡子發出信號的原始方 法都包括在這個科目中。教師多次組織學生到芝加哥大學物理實驗室 觀看光學儀器如:干涉影、分光儀並進行光學實驗說明成像原理並學 會使用圖解懂得了光學的原理以後學生們親手製作了一個真空照相機 按鍵試圖嘗試使用硝酸銀和氯化鈉溶液沖洗照片。在這個基礎上由教 師教授古希臘的各種理論和 16 世紀微粒子理論由學生加以檢驗, 他們 還研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應該說通過攝影術孩子們學到的知識是多方 面的,而且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學生自己動、自己觀察,主體參與創造 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理論的特點選擇攝影術體現了教育 即生活的理念,因為 19 世紀攝影術是很時髦的,生活當中最為時尚的 事並不想現在這樣普遍,孩子們都非常好奇想知道照相機是如何成像 的,利用孩子這樣一種好奇心,創造心的沖動願望,老師安排這樣一 些課程就是能夠有效利用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認識攝影術的背後的科 學原理,從而使得他們獲得相關的知識和原理。除了歷史課和科學課 他們還有活動課就是學生們自己建造一個供討論和辯論用的杜威俱樂 部,這個俱樂部完全由學生自己規劃、建築、裝潢的會所,在教學安 排上由學生自發成立各種委員會(營造委員會、衛生委員會、設計委 員會) 。 四、杜威學校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啟示 (一)教學目的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 而不是將來生活的准備。在教育成為促進美 好生活的一種手段的同時,教育本身也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教育 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育和生活一起開始、繼續和終結。教育的 目的不僅在於兒童的充分生長:而且會隨著不同的兒童而不同,隨著 兒童的生長和教育者經驗的增長而變化。 (二)教學活動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的空間布局直接制約學生課堂生活的物理空間。目 前我國小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都是「秧田式」的。在這種教學組織 式下,所有的學生都面向教師,教師居高臨下處於絕對權威,常常不 給兒童機會去接近思想的源泉,把想像、幻想和創作的翅膀給束縛起 來。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流。教學組織形式形式除了 「秋田式」 ,還可以有圓形式、會議式、U 式等形式。因而教師要根據 不同課型的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如:通過以問題設 臵為驅動的教學設計和以自學探索為特徵的教學組織形式, 激發學生 的想像力,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三)教學方法 應多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自主選題、自主探 究、自主創造、自主總結,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尋求學生 主體對知識的建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是還原抽象理論知識於實踐, 使學生在親身「做」的過程中具體生動地理解、掌握和創新知識。當 然,在「做」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科學的指導。生活世界 的教育,是其它一切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學「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 —即對於兒童說來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像他們在家庭案、在鄰里 間、在運動場所經歷的那樣。 (四)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按照學科體系的邏輯加以展 開,在強調理性知識的價值和強調兒童的經驗之間失衡,進而導致正 教育中生活意義的失落,杜威學校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應按照兒童生 活的邏輯,依據「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三條軸線 進行內容的選擇和編制,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他們現實的生活 及其興趣、需要、游戲等的獨特價值,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現 實社會融為一體。 (五)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建立立新型的情感型的師生關系。杜威認為,師生關系是真實、 真誠和表裡如一,師生在交往中應彼此坦誠相待,雙方都要如實地表 達自己的觀點、想法、感情, 教師允許學生對教材文本的多元理解, 不把文本的解讀結論硬塞給學生,以堵塞學生的思維, 壓抑學生參加 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深信,知識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的, 在學生建 構知識的過程中, 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夥伴或活動的參加者, 協調者、 指導者、 而不只是活動的監督者或旁觀者。教師還應充分相信認可每 個學生,相信學生能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善 於傾聽學生的意見, 尊重學生的情感,維護學生的尊嚴不忽視學生的 觀點。

❿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

雙主體育人 樹精品學校
主體教育思想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普遍探索的先進教育學理論。由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現任校長李烈提出的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路,則根據我國教育的具體特點,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主體教育思想的內涵。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要使全體學生全面、生動、主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便提出:學校教育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構成的整體的、互動的活動過程,因而教師這一生命體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體。在研究素質教育的時候,既要研究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研究教師這個主體的作用。只有調動二者的積極性,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活動收到預想的效果。 首先,學校提出酷愛讀書、勇於探索、崇尚文明、追求健美的校訓,教育學生要把握今天、創造明天,為成為祖國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其次,學校善於利用歷次重大事件,將其作為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機。再次,學校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另外,學校還提倡同學們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為了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機會(如:小主人文明崗、年級班組展示窗、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勞動日、小幹部競選、八項獎、加一獎和單項傑出獎的評選等),給學生提供各種形式、不同程度的體驗機會,讓學生們在參與中創新,在參與中發展。
「以愛育愛」是北京實驗二小的辦學理念。這里的愛不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標。在各大網路論壇上,洋溢著實驗二小學生家長對這一理念的由衷褒獎:「孩子在實驗二小,不是家庭勝似家庭,這里處處充滿愛、尊重、寬容和平等。」

閱讀全文

與小學學校教育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