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小學自然什麼時候改版成小學科學課程
我們學校(來江西南昌地區)是自這樣的:05年是自然,06年是蘇教版科學,09年三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0年三、四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1年三、四、五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2年三、四、五、六年級是科教版科學,一直到現在。
② 人教版鄂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測試
第一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答的是植物生長期。的知識點:
作物生長期因作物種類、品種而異,不同光、熱、水等條件及其組合,不良氣象條件以及不同農業技術措施等,也會引起生長期的變動。如短日照作物水稻的同一粳稻品種,在同一地點作單季稻栽培比作雙季稻栽培生長期長。
同一冬小麥品種在越冬期長短不同的地點栽培,其生長期也有較大差異;在低溫季節比高溫季節栽培生長期長;水分過多、施肥過晚能延緩營養生長期和灌漿成熟期,並在後期易出現貪青晚熟。
在乾旱地區,水分條件往往決定著生長期的長短。進行正常生活周期所必需的生長期,每因植物種類而異。生長期的長短多決定著植物(尤其是樹木)分布的北限。生長期越短,植物可生育的緯度和海拔高度也越高。
農業氣候上以日平均溫度大於6℃的持續日數為生長期日數,穩定通過該平均溫度的初、終日為生長期起止日期。我國溫州、浦城、吉安、桂林、興仁一線以南及四川盆地的達縣、雅安以南全年均為生長期;東北北部地區5月初至10月初為生長期,長僅5個月。
③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試卷 人教版
您好!
一、填空:分(每題2分)
1、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們可以把土壤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爛的植物和動物的遺體,統稱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長必需的肥料。
3、種子里的「植物寶寶」叫做_____,種子的其他部分都是它的「_______」。
4、我們把鹽和花生混合,它們的混合前後的_______沒有改變,_________改變了。
5、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一般從 、 、
、 、 等方面來描述一天的天氣。
6、雨量器是用來 的儀器。它主要由 及 組成。
7、我們常用的溫度計它的單位是 ,用 表示。
8、人體的正常體溫是 。
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10分(每題2分)
1、「風吹樹枝斷」這句話描述的是五、六級風時的自然現象。( )
2、我們為了更多地收獲莊稼,應該多噴灑農葯,這樣不會破壞土壤的。( )
3、種子的生長需要空氣,沒有空氣,種子不會生長。( )
4、改變一定的條件,有些原先不溶於水的液體也可能溶於水。( )
5、零下10攝氏度可以寫成 0下10℃。 ( )
三、選擇(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弧里)。10分(每題2分)
1、下列物質中--------能溶解在水中。 ( )
A粉筆灰 B麵粉 C味精
2、狗在夏天伸舌頭是因為--------。 ( )
A想吃東西 B散熱 C想喝水
3、測量水溫時觀測溫度計的角度應是( )
A、從上往下看 B、視線於溫度計持平 C、從下往上看
4、原來浮起的馬鈴薯,使用哪種方法可以使它下沉。( )
A、加鹽 B、加清水 C、加糖
5、下列那種物質不是混合物。 ( )
A、醬油 B、黑芝麻糊 C、可樂 D、黃豆
四、連線題:16分(每線2分)
方糖 溶解於水 教室內的溫度 90℃
夏天地面上的溫度 20℃
冬天的溫度 40℃
開水的溫度 —10℃
橡皮
食用油 不溶解於水
蜂蜜
五、實驗題:6分(請你想一個辦法使沉在水中的雞蛋浮起來。)
實驗材料
實驗方法
六、簡答題:20分(每題5分)
1、如何分離木屑和鐵釘(至少寫出三種方法)?
2、請你畫出下列天氣情況的符號:晴、多雲、陰、雷陣雨、大雨。
3、做一架風向儀需要哪些材料,請你寫出製作風向儀的幾個步驟?
4、分別說說秋天和冬天裡的人、動物、植物各有什麼特點。
④ 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課目錄
上冊的忘了,下冊的還有: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
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
第三單元:溫度與水的變化
第四單元:磁鐵
⑤ 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課目錄
三年級哪來有自科學呀,
http://www.pep.com.cn/xxkx/xxkxjs/kbjc/dzkb/snsh/這里只有四五六年級的。
⑥ 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版事的區別:①教學權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⑦ 人教版小學科學總復習資料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里,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5、(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6、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7、(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8、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9、(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11、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1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13、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
14、(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15、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6、(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7、(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鍾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鍾)。
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4、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新 課 標第 一網
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11、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12、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3、計時工具准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
14、雖然像(日晷)、(水鍾)以及(燃油鍾)、(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鍾,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鍾。(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7、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20、(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2、(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6、(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7、(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8、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9、(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10、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11、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經,向西180度屬西經。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
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3、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4、(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5、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6、(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7、(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8、(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9、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20、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2、(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