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養成教育心得

小學生養成教育心得

發布時間:2020-12-19 10:57:52

小學生的教育問題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很不聽話的孩子

cdbCIL

❷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家長的)

耐心,細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用心教育,不急不躁,要用童心看世界,感悟世界的美好。

❸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發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自理能力為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範,表率在先。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在衛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衛生習慣差,教室里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後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里,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臟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於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說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為上總是不理想,於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台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雙腳並齊的坐在那裡;發現這種方法很好以後,所以說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督管理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幹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於家庭原因調了別的群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後,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明白班幹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衛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幹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參與,人人受到鍛煉,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幹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范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經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繫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為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好的結果,藉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為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後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後,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嘆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說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願意主動說心裡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裡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於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系,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慣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系,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於兒童成長尤為重要性

❹ 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300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讀書心得

俗語說:樹大自然直。其實,很多「樹」長大後並不直。作為一名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家長,面
對著我天真活潑的小孩,更是體會到良好習慣的從小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有深遠影響。最近,我認真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對具有教師和家長兩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導意義。
很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壓得筆管條直,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有「老貓不在,耗子造反」的勁頭,讓人傷透腦筋。關鴻羽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訓練法為主,其它多種方法為輔」的策略。他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才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讀到這,我不禁臉發燒了。是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恆了呢?有沒有時時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確,當我在埋怨學生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作為引導者的自己也應負有缺乏耐性的責任呢!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抓好這項工作,做什麼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指日可待了。在這里,關教授還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訓練要嚴之又嚴,訓練要激發興趣,結合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分清層次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確每一項具體要求,並進行具體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反復強調已形成的良好行為,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疏導。習慣差的孩子的確非常令人討厭,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應該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有客觀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偏差、社會環境的不良等。作為家長和教師,更不應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習慣差的孩子自覺性較差,自控力弱,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有的家長遇到一點挫折時,覺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丟給老師,扔下「老師,我管不了,這娃兒太調皮了。交給你我放心。」這兩句話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揮舞拳頭,給孩子一頓飽打;有的教師在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卻毫無用處,於是失去耐性,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產生「破罐
破摔的」 心理。針對這種現狀,關教授一再強調培養孩子要反復抓,抓反復,而且,要用真心實意的關心、愛護、尊重去對待他們,消除他們的抵觸心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自願接受。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總之,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受益一輩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一輩子受其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心得感想
〖列印文章 - 下載本文〗〖唐詩三百首 - 在線字典〗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便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
確實,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葉聖陶先生非常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20世紀40年代,葉聖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理念,並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
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歸國後,他終身致力於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
陶行知認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寫道:「從福祿倍爾發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台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一,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孩子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裡,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認為,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更應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康德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養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據說,他每天散步要經過鎮上的噴泉,而每次他經過噴泉的時候,時間肯定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的作風正是哲學家嚴密思維的根源.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起著積極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心得感想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便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
確實,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葉聖陶先生非常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20世紀40年代,葉聖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理念,並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
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歸國後,他終身致力於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
陶行知認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寫道:「從福祿倍爾發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台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一,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孩子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裡,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認為,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更應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康德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養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據說,他每天散步要經過鎮上的噴泉,而每次他經過噴泉的時候,時間肯定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的作風正是哲學家嚴密思維的根源.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起著積極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❺ 養成教育心得 誰有好點的 八百字左右的 很急的!!!!!!!!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發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自理能力為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範,表率在先。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在衛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衛生習慣差,教室里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後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里,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臟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於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說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為上總是不理想,於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台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雙腳並齊的坐在那裡;發現這種方法很好以後,所以說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督管理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幹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於家庭原因調了別的學校,群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後,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明白班幹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衛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幹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參與,人人受到鍛煉,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幹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范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經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繫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為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好的結果,藉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為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後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後,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嘆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說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願意主動說心裡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裡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於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系,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慣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系,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於兒童成長尤為重要性。

❻ 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影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內在的因素: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內點。外容在的因素:來自家庭的,來自社會的,來自學校教育的。因此,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貫穿於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過程。
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責任.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任務是艱巨的,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大處著眼。作為教師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學生,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未來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擔負起培養教育的重任,為提高民族道德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❼ 教育心得之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那麼小學生應養成的哪些良好的習慣?
閱讀習慣
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文史、常識書籍等。閱讀又可分默讀、朗讀、背誦等。默讀是個人學習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腦協調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級學生能堅持閱讀30分鍾,而不去吃東西或喝水,即可視為已初步習慣;朗讀學習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腦協調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誦是強化記憶和理解的一種學習的方式。
書寫習慣
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書寫習慣人生必備習慣之一。書寫不僅指寫字,更指作文。低年級學生主要掌握寫字技能,高年級則還需作文。
記憶習慣
一分鍾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系起來,這里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鍾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通過一分鍾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思考習慣
思考是人學習書本和自身體驗的主要形式。只有經過思考的東西,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思考是人生進步的階梯。低年級學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維技能,高年級則還需學會初步的抽象思維技能。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對愛提問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並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如果孩子不愛提問,家長就要多問孩子,由此,慢慢地轉為孩子自己主動開口提問。
定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干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
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適應老師的習慣
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老師適應學生,學生也要適應老師,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長大怎能適應社會。
認真的習慣
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分析錯題大不一樣。分析錯題可以找到不良習慣,如粗心、馬虎、大而化之。
總結的習慣
根據自己實際,通過考試和講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吃一回虧,長一回智。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養成教育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