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數學的教學設計題目,寫教學過程一定要用材料上面的內容嗎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時一定要體現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及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不一定要用材料上面的內容,但是要結合材料來答題。
教學設計題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是小學段的特有題型。小學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卷滿分150分,最後一道教學設計題40分。
教學過程(五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布置
❷ 如何根據特定的學習者設計自主學習的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學習評價工具
單元教學設計:就是設計者從一章或是一個單元的角度出發,根據章節或單元中不同的知識點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讓學習者完成對嚴格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
主題式教學設計:是指形式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
簡答:
1.請說明單元教學設計的結構和設計原則
答: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包括多個「一節課教學設計」和 「主題式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在一個單元內部可以進行主題式教學,還可以綜合兩個或多個知識內容開展主題式教學
原則:一單元或章為單位,體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體現單元學習的完整性;體現單元學習的層次性;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主導、學生探究相結合;注重單元內容的綜合運用;提供評價方法及模板。
2.請簡述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特點和一般設計過程。
答: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特點:有一個相對集中,獨立的主題、學習內容是經過結構化處理的、教師是主題內容的組織者 (特定情境下學生也可以成為組織者)、學生是主題的主動學習者 、以自主探究學習和協作探究學習為主 ,是一種過程性的學習。
一般設計過程: :(1)決定組織中心,確定主題;(2)教學內容分析,發展概念網路;(3)教學目標與學習者特徵分析;(4)建立引導性的問題與任務;(5)設計教學活動:時間進度、子活動設計、實施建議、資源設計、支持工具設計活動模板、學生作品樣例等)(6)評價設計、選題設計、教學目標、任務設計、資源設計、活動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評價設計
3.請比較主題式教學設計和一節課教學設計的異同點。
比較項目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主題式教學設計
理論基礎
傳統的標准模式,強調基礎理論和教學理論
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在以前的基礎上引入、吸收了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例如多元智能理論、活動理論等。
教學設計的核心
讓學習者掌握某些學科知識點,教學設計的中心是圍繞著某個學科的「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
是圍繞著主題來組織學習內容,以一些綜合性的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習,偏重於對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是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內蓉來制定的,教學目標側重於對知識的獲取。
是圍繞著主題制定相關的知識、情感和能力目標,它更強調學習者在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探究態度,『關注學習者多元智能的發展。
學習內容
教學的內容一般是單一、孤立的學科知識一點
是在選擇並提煉與主題相關的課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增加與主題相關的課外教學內容,經整合後形成高度結構化的學習內容。
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主要是以教材為依託組織的資源
學習者可以自由探究與主題相關的任何學習材料,學習資源的內容夏為廣泛。
學習活 動
以教師的「傳遞一接受」式為文
以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式的學習活動為主
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的核心是評價學習者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它偏重於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形式採用最多的是測驗
是對學習者對主題的理解的評價,以及對學習者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性的評價,是一種面向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課堂集體教學
不局限於課堂集體教學,而是價更資沙靈活多樣
教學周期
以課時為單位
周期比較長,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為單位
學生角色
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可以聯系自己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參與到主題的設計過程中
教師角色
只是知識的傳遞者
成為學習環境的創建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以及學習者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4.請說明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驟極其意義?
答: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驟: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學時;分析教學目標與學習者特徵;初步確定各教學難題的教學形式;對復雜教學內容的教學形式進行研討; 意義:有助於設計者整體把握一章或是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助於設計者對一個單元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形成邏輯關系明晰的知識體系;便於設計者在整個單元內確定主題式教學的選題極其活動設計;有利於確定各知識內容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便於設計者預先確定教學環境和教學工具;有利用學習者形成對整章或是整個單元較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避免知識點之間的孤立。
❸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題型解讀
一、小學綜合素質題型: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
二、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題型: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
三、小學綜合素質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1)小明在課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學也跟著起鬨。下列處理方式,最恰當的一項是
A.馬上制止,讓小明站到講台邊
B.不予理睬,繼續課堂教學
C.稍作停頓,批評訓斥學生
D.幽默化解,緩和課堂氣氛
(2)「五嶽」是我國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屬於「五嶽」的一項是
A.泰山 B.華山 C.黃山 D.衡山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論語·為政》)
【注釋】①罔:迷惑、糊塗。②殆:疑惑、危險。
(3)下列對孔子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孔子看來,學和思二者不能偏廢,主張學與思相結合。
B.孔子指出了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
C.光學習不思考會越學越危險,光思考不學習會越來越糊塗。
D.孔子學與思相結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
2.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學生王林在學校因同學給他起外號,將同學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師給王林的爸爸打電話,讓他下午到學校來。放學時,王林的爸爸剛來到校門口,等在那裡的徐老師當著眾人的面,第一句話就是:「這么點兒大的孩子都管不好,還用我教你嗎?」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角度,對徐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
3.寫作題
請以「我為什麼要當教師」為題,寫一篇論述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於800字。
四、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1)在世界教育學史上,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
A.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D.布魯納的《教育過程》
(2)課堂導入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復習、做練習等活動,對照新內容,發
現新問題,明確學習任務來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式稱之為
A.直接導入 B.練習導入 C.事例導入 D.溫故導入
2.簡答題
(1)小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紹班風建設經驗時談到:「在我們學校,校長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
班』,及時了解班級情況,適時處理突發事件。只要學生出教室門、宿
舍門都要排隊,班主
任都要在場。同時還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學生上課要到;課前打了預備鈴要到;學生聽廣播要到;學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學生上室外
課要到;學生去宿舍要到;學生去餐廳吃飯要到;學生生病要到;學生看電視時要到;學生打掃衛生時要到。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風、班紀大為好轉。」
可是,有的教師卻對這種做法提出異議。
問題:
請運用小學班級管理的有關理論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師在進行《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要求學生歸納課文中描寫獵人獵熊果敢的詞句,但是,有一名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歸納,反而說獵人很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獵熊行為是違法的。
原本課文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始料未及的。這位教師並沒有因為學生提出不同觀點而氣惱或迴避,而是因勢利導,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問題:
請結合所選擇的材料談談你對小學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及其關系的理解。
4.教學設計題
材料一:「周長的認識」(具體教學內容略)。
材料二: 「漢語拼音·認識漢字」(具體教學內容略)。
材料三:(具體學科及其教學內容略)
問題:
請在上述材料中任選其一,就課堂教學目標及某一教學環節(譬如課堂導入、講授新知等)進行教學設計。
2015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筆試已落下帷幕,許多考生由於復習不夠充分,考試結果可能並不理想,而准備下半年參加考試的同學也想從本次考試中找到一些規律以便復習,那不妨跟我一起來分析一下今年的考試特點,為下半年參加考試作準備。
首先,本次考試從難度上來講,與往年持平,沒有出現偏、難的知識點,但考察的知識點比較細,復習不夠細致的同學便有些抓狂了。知識點的分布從考試大綱的模塊來看,教育基礎知識46分;學生指導22分;教學設計48分,其中40分是與學科知識結合;教學實施24分;班級管理10分。而從題型分布來看,與大綱中試卷結構相符,選擇題以教育基礎和學生指導兩大模塊為主;簡答題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各一題;不同的是材料分析題一題屬於教學實施模塊,而另一題屬於教育基礎模塊;教學設計題也同往年一樣,語文、數學選做一題,相對來說,語文的教學設計題比數學的教學設計題簡單一些,考生更容易回答。教學設計題一般必考的一問是擬定教學目標,考生可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材料進行設計,對於學科知識的一問,需要考生對課程標准有了解,另一問一般為教學實施過程的某一步驟。
其次,就具體知識點來分析,選擇題主要考查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考查教育學的基礎知識較多,主要包括個體身心發展、教育制度、教學等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心理發展及學習的相關知識。簡答題沒有固定的規律,很難預估,需要考生在復習時對基礎知識有扎實的掌握。材料分析題近幾年以德育、班級管理、教學、新課程改革這幾部分知識為主,今年也不例外,一道是考察教育機智及課堂管理,一道是考察新課改的評價理念,只要考生重點復習了這幾部分相關知識,拿下材料分析的40分也是比較容易的。教學設計題如果考生對課程標准不熟悉,可以選做語文的題目,對於課堂提問及板書設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審題要清楚,第三問要求設計板書,考生只需要將要呈現給學生的內容答上即可。
總之,既然筆試已經結束了,大家在對過答案之後,相信也對自己的分數有個大概的估計,如果認為通過無望,建議大家繼續努力,重點內容重點復習,對於零散的知識點可以利用適合自己的,不同的復習方法加以識記;如果認為通過有望,建議大家學習有關面試的知識,面試理論作為指導,重點要多實踐,多試講,提高授課能力。
❹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教學設計怎麼寫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內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容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❺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數學設計題,第一小題常考的內容是什麼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後一道題目是教學設計題,分值佔到40分。基本的出題情況是給定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六科內容,要求從其中選擇一科內容進行作答。
語文類的教學設計題總共分三小題,第一小題基本考查的都是本篇課文的寫作特點,第二小題基本考查的是教學目標或者教學重難點,最後一小題基本考查的就是除了第二問以外的教學環節,比如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或板書設計等甚至出現讓考生直接寫整個教學環節。
數學類教學設計題目內容,以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新課標理念為主要考查要點。對於這類題目,要做好以下幾點:充分理解教材、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難點)、把新課標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等)、注意數學教學的特點: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單到復雜的螺旋上升原則。、加強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
❻ 求南師大小學教育專業考研復試案例分析及教學設計的參考書目。
你這個問題沒法具體回答。這個和自己選擇的就業發展方向和能力有關,我12屆本科專剛屬畢業幾個月,工資8千多,但是我哥的同學,研究生畢業才4千。但是研究生會讓你發展的更快。具體情況看你的職業人生規劃和努力了。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的總體差距還是很大的。我曾經面試的一個公司,本科安家費5千,研究生20萬,博士生解決北京戶口和安家費100萬,哎,差距啊......
❼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中教學設計怎麼復習
一、教學設計概述
(一)概念和意義
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本質是一個分析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方法,就解決方法進行實施、反饋、調整方案,再進行實施直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進行設計。教學設計主要是研究教和學的基本規律,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②把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傳統教學一般以學生的平均水平為假想的教學對象,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現實中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明顯存在的。③教學設計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的學習為目的,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其設計工作的出發點。教學設計是尋找教學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解決
教學問題的過程。④重視評價整個設計過程及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不斷地收集反饋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對整個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進行評價及必要的修改。⑤使學習者都處在教學設計的優勢之中。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習者都能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
教學設計有如下四種層次:(1)課程教學設計;(2)學期(學年)教學設計;(3)單元(課題)教學設計:(4)課時教學設計。這里所討論的教學設計主要指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意義:(1)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可靠保證;(2)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3)是使教學實現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的主要途徑。
(二)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教學設計是以整個教學系統、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信息傳播的過程.而視聽教育在傳播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理論、傳播理論和教學理論共同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學習理論是研究人類學習的本質及其形成機制的心理學理論,對教學設計具有指導意義的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注重外顯行為的研究。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教學設計理論中的行為主義強調對外部環境的控制,目標設計中要擬定行為目標,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為目的,注重學生行為的變化和強化,在媒體設計中強調呈現豐富的感性材料等。
認知主義理論著眼於認知結構及過程,探究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強調對學習者內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也由行為主義的重視外部環境及行為的控制研究轉向重視學習者內部的變化.在學科內容上更多考慮如何規劃、組織教學內容,使之形成「結構」,讓其呈現方式與學生內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對應。重視學習者的特徵分析,在媒體設計中強調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等。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習者的特徵分析以及學習內容的分析,以確保學科結構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協調性。
建構主義的理論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學生只起到幫助和促進的指導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在這種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下.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
不同的學習理論會產生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在行為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產生了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認知主義尤其是建構理論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因而,學習理論是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2.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教學理論是對教學規律的客觀總結和反映,也是為解決教學問題而研究教學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理論強調教學是一個內在結構的整體系統.應從結構和功能關系分析、研究教學過程。教學理論研究的范圍涉及到教學基本原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學理論說明了應採用何種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說明了在使學生最容易學到知識的原則之下.宜採用何種方法來選擇和組織教材;指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何種最有效的程序呈現教材有利於學生學習。總之,教學理論為在有計劃的教學設計中,合理安排教學情境,從而為達到學校預設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論依據。
3.傳播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傳播就是將信息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傳播理論研究信息的傳播過程、信息的結構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受到的教學信息並不完全取決於教師所傳授的信息輸出量,還有來自其他的訊道。也就是說,教學信息在傳輸與轉換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傳播理論研究的是自然界中一切信息傳播活動的共同規律,通過對傳播模式、傳播者、受播者、傳播的信息、傳播的符號、傳播的媒介以及傳播效果的研究,使人們認識到教學過程也是信息傳輸過程,而且是信息的雙向傳播過程。包括信息從教師或媒體傳播到學生的過程和信息從學生傳播到教師的過程。
除此之外,傳播理論還研究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不同的媒體將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教學設計也十分重視教學媒體的分析和選擇,因為教學媒體是傳遞教學信息的通道。哪些通道便於學習者理解和接受教學信息,哪些通道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加以考慮的。
(三)教學設計的原則
根據上述對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論述,提出了教學設計應遵循的一些指導原則。該原則體系包含了教學設計的目標、策略和評價的各個方面。
1.教學設計要以目標為中心
制定精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學習者傳遞學習目標.並為學習評價作好准備。在不同的學習范圍內用目標分類的方法來計劃和准備,使教學、學習和評價變得更為有效。
2.在教學前明確學習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為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習者已有的能力、知識結構及其預期日標。學習已有的知識及其認知方式.是從事更高層次水平認知學習的基礎。
3.教學水平應與學習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為了使教學與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適應,要根據概念和原理的特點來組織學科教學內容。
4用聯系未來和教學目標激發學生
學生直接的需求和對未來職業選擇的需求構成學習的主要動力。一個有創意的闡述可以激起學習者強烈的學習動機。為了使學習興趣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考慮學習者的動機是主要的因素。
5.幫助學習者在學習中構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這種討論可通過事先指定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材料來達到目的。幫助學生提前理解教學內容,以便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認識傾向和誘導出教學設計模式。
6.對復雜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
根據教學內容的主次輕重,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分成較小的、易完成的學習單位,以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確保學習者獲得學習成就感。
7.提高教學媒體的應用控制能力
根據教與學、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師對教學媒體的使用應選擇適當的時機.使用時.可藉助多種媒體實現某種特殊的需要。
B.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
各種教學活動能延長學生的注意廣度,使他們保持更耐久的學習興趣。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風格以及教學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學情緒對促進教學都有很大幫助。
9.創造對學習有利的環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習者注意力的喚醒水平。學習環境應該貼近現實生活情景,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效果最好。在學習過程中應安排不同的題目,以避免學習中發生疲勞。
10.設計、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風格
關於練習與復習的一個主要原則是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應有三分之一的學習時間被用於練習。運用不同感覺方式和教學媒體刺激感官和有意義的練習活動可增加學習的可縮性和學習的遷移性。
11.為學習者的反應提供即時的反饋
即刻知道學生回答得正確或錯誤對繼續學習的動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課外自學項目、實際練習、組織討論以及計算機輔助學習之類的工作都能直接對學生給出反饋。
12.總結教學與後續學習相聯系
完善的總結和概述對於教學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作為學習者重復或復習其所學知識的重要線索。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和人類的生活學習的聯系日益密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給教學設計帶來新的課題和研究方向。通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教學觀點的不斷深入,教學設計將會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必將實現更高層次的整合發展。
(四)教學設計過程和步驟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心理學與教育學上的有關思想以及相關理論,針對課程標准要求.提出設計思路.即學生應該怎樣學習,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說明。
(1) 教學內容分析
(2) ①研讀《課標》。明確《課標》對本部分內容的要求及建議。
②分析教材。
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應在明確《課標》對有關教材內容目標要求的前提下,重點分析:
◆教材內容的知識類型。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教材內容的相互聯系。首先分析本部分內容與前後教材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明確本部分內
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確把握所學內容的深廣度。其次,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和其他學科內容間的聯系.學科間的綜合。
◆分析本部分內容的知識脈絡.確定可用的教學素材等。
◆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認識功能。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的重點是明確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與所學知識之間的差距,分析學生的認識脈絡.確定問題線索.確定學生解決問題需要的證據等.為選取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①對學生「前概念」的分析
學科學習是以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作為基礎和背景,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意品質。
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不僅包括學生在學校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也包括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具體到學科學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對學科的認識和形成的經驗,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學科領域內的知識基礎,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相關知識。
這些經驗性的知識被稱為前科學概念或前概念,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有些是與新知識相一致的,能夠促進新知識的學習;也有些是與科學觀念相違背的,與所學的新知識沖突,會妨礙、干擾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沒有沖突時,學習者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固著點」吸收和整合新知識.從而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量」的擴充;當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存在矛盾時.這時為了獲得新知識。學習者必須對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做出調整或改變,從而使認知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就是在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提高、發展和完善。
因此.教師探查清楚學生頭腦中與新知識相關的知識經驗,利用與新知識一致的知識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並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與策略調整和改造與新知識不一致甚至沖突的知識經驗,從而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豐富和發展,實現「概念轉變」。教師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和手段來探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呢?傳統的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法主要有:診斷性測驗、布置作業、課堂提問等。現代的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法主要有:深層會談——誘導法和設置認知沖突法,它們對於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特別是揭示學生頭腦中的存在的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的認識是十分有效的。
②對學生認知方式的分析
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不同認知方式的人對於信息加工和處理的方式有差異,這種差異沒有優劣之分,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簡言之.對學生情況的分析主要是明確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即先前經驗)、學生還想知道什麼(即自發動機)、學生能知道什麼(即教學目標)、學生如何知道什麼(即教學過程)。
3.教學目標設計(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確立合理、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
務。而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則要依靠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組織。教學設計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設計教學評價.通過評價能衡量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為教學的反饋調控提供詳實的信息。
內容標準是設計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課標》,分析《課標》中對有關教材內容的目標陳述.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合理地確定具體課時目標,准確地陳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①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陳述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後學生行為的變化,不應陳述教師的教學行為。
②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
③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④教學目標陳述應用《課標》「關於目標要求的說明」中的行為動詞。
(2)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內容,是知識網路中的聯結點,是設計教學結構的主要線索。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感到難理解或難接受的內容。這些內容,或是由於知識本身抽象、復雜而難理解,或是由於學生缺少必要的知識准備而難接受,要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難點。教學重點不一定是教學難點,難點也不一定是重點,有時兩者是統一的。一般來說,每節教材都有教學重點,但卻不一定有難點。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主要包括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等。
(1)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包括問題或活動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各個階段、各步驟之間的過渡與銜接的設計.教學活動情境化的設計,以及設計意圖等。形式不限,既可採取表格式也可採取文字敘述式。教學過程的表述比較簡潔明了的方式是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圖是教學設計成果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策略的集中體現;教學流程圖是教學活動的大綱、師生活動的線索;教學流程圖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相互交流的有效工具。
(2)學習活動設計
新課程倡導幫助學生自主生成知識或觀念,重視生成的過程,活動是為學生創設的.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的時候,應該考慮活動主體——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開展各種探究活動;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需要選擇調查、實驗、討論等活動類型。教師在充分理解學生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圍繞課程目標的實現.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所教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讓活動流於形式,如在引發學生思考時。教學重難點其是教學難點的地方,設計活動幫助學生度過學習中的困難,或在形成後,幫助學生在實際應用活動中鞏固、檢測所學,體驗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完成對知識、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實現三維學習目標,精緻的學習活動可以避免生硬的說教,可以節省繁復的訓練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資源設計
確定學習本節課所需教學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從何處獲取有關資源,如何去獲取(用何種手段、方法去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包括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是否達到要求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多元化,如紙筆測驗、活動表現、觀察記錄等。要盡可能設計出學生樂意參與,又能客觀地、確切地反映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和學的效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多年來教學評價只關注教師行為表現,而忽視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評價方式也過分依賴紙筆測驗,忽了其他質性評價方法,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把課堂教學的關注點轉向學生,並採取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從形成科學素養的多個方面來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的評價。教師要根據實際的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案,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評價,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教學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在教學評價上應體現發展性、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的統一。
6.教學反思
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後,應該加強反思,從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後,教師需要重新審視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如何?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恰當以及所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否真正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取得了有效的學習結果,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和預期不一致的地方?自己是否採取了靈活的應對策略。修正完善既定的教學方案?取得的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對這些問題的反思,能夠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處理教學事件時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促使教師將反思引向深入,找到提高教學設計水平和教學實施能力的方法。
經過反思,教師的原始經驗不斷地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被加工。經驗才得到提煉與升華。經過反思,教師更好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改善教學設計觀,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其教學實踐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升。教學反思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❽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內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容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