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最主要的就是師資水平所限,發音不夠准確。
B. 如何解決當下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1、「農村入學兒童減少,學校分布不合理,辦學規模萎縮」的解決建議
a、政府應當把扶持農村小學教育作為扶貧工程的重點,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引進教師資源,提升辦學水準。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b、政府引導教育資源整合,撤並學生人數少的學校。合理布局學校位置,做到兼顧周邊村落。有必要的地區可以選擇建設學生宿舍。為邊緣地區學生提供寄宿服務。
c、制定農村小學建設和管理的基本規范,強化農村小學教育的制度管理,確立合格學校基本標准,落實目標管理,大力實施規范化建設,推進教育質量提高,腳踏實地做強教育質量,做好教育形象。
2、「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整體年齡偏大」的解決建議
a、政府加大人才引進教師資源,為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提供新的血液,調整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合理調派教師,為小學培養優秀的師資。補充小學專任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師。
b、提高教師工資福利,改善教學基礎設施,豐富教師業餘生活。按時發放按量發放教師工資。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對「油條」教師進行處罰。
c、加強教師德育建設,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摒棄舊俗的教育模式,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改革,開設完整素質教育課程。
3、「小學辦學條件差,城鄉差異明顯」的解決建議
a、政府應當均衡城鄉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預算,稍微向農村小學傾斜。重點建設小學教舍等基礎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完善體育設施。
b、學校應當積極尋求突破,尋求社會幫助,改善學校環境。學校支出透明化,讓每一分錢花得在位置,發揮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約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解決建議
a、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b、盡可能調整好家長外出方式,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父母之間最好留一個在家照顧和監護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與影響氣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雙方都出去打工,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好監護人。監護人最好是比較有文化、有責任感、能監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既不要嬌慣孩子,也不要讓子女干過多的家務、農活,保證子女充分的學習時間。如是祖輩監護,一定要囑咐其對孫輩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c、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級應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
C. 請教一下農村小學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的措施
一、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1、中小學生輟學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據調查,近年農村中小學生輟學比例有上升之勢。洞口縣反映一些地方中小學生輟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初中學生輟學比較嚴重,其中小學生輟學率在1%左右,初中生輟學率在8%左右。保靖縣2004年農村中學初中報案數為15082人,2005年春實到數13940人,2004年秋至2005年春半年輟學率為7.57%,比2003年秋至2004年春半年輟學率5.57%,上升了2個百分點。芷江縣農村中小學輟學率比較低,小學輟學率0.3 %,初中生輟學率3.3%,但部分邊遠學校輟學率較高。如芷江縣冷水溪鄉中心小學2004年末有學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學生只有435人,輟學6人,輟學比例1.36%;該鄉中學2004年末共有學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學生只有330人,輟學學生32人,輟學比例高達8.8%,其中僅該校初三年級81班就有6名學生輟學,輟學比例高達17.1%。據該校老師說:該校學生從初中一年級到初中畢業,3年內將近有30%左右的學生輟學,平均每年有10%的學生輟學。
這些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一是農民教育投入與收益預期的不對稱。農民投入教育的原動力在於增強勞動者技能,能夠達到更好地增加收入的預期。現行教育實是應試教育,學生讀書只有一條考上大學的路。當前高中及大學升學率仍然很低,而初中、高中嚴重忽視學以致用,畢業的學生沒有勞動技能,對擇業、就業沒有多大幫助,讀完初中、高中仍是回家種地或外出打工。在農業生產上的簡單的同質勞動,所獲得的收益文盲與小學、初中、高中生,仍至更高學歷的人差別不大;外出打工高中以下學歷人員收入水平,處於相同的最低層次。一個縣平均每年只有兩三百名學生能夠入大學的現實,使成績差以及一般的學生失去了人生目標,家長也失去了希望。「考不起大學,無用!」新的「讀書無用論」在學生及家長中漫延。
二是農民教育支出與收入水平的不對稱。據調查,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學雜費支出194.56元,是農民生活消費中除食品、住房消費之外的第一大支出。具體到有學生的家庭,一個初中學生一年的學雜費是1200元,高中生的費用(包括學雜費和寄宿生活費)是4000-6000元,這與絕大多數農民的年收入水平是不相稱的。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838元,而保靖、芷江等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有1508元、2241元。農民一個中等收入水平家庭能勉強負擔一個高中生,如果有兩個高中的學生,或有個大學生,多數家庭將為此負上沉重的債務。在我們隨機調查9個村25個在讀大學生家庭中,因學生讀書而家庭生活困難的有20戶,因此成為貧困戶的有10戶。讀書在貧困地區是農民最沉重的負擔之一,也是農民最大致貧因素之一。農村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學生占輟學比例的50%左右,尤其是以小學輟學為多。如芷江縣冷水溪鄉壠口坪村學生楊洋,平時成績不錯,但由於其父親過世,家裡失去勞力,家境困難,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在上初二時就輟學回家。又如芷江縣公坪鎮順溪鋪村民彭鳴發2004年學雜費開支4335元,占該戶純收入的43.5%;該村村民彭華2004年學雜費開支439元,占該戶純收入的13%;羅舊鎮曹家坪村村民唐成軍2004年學雜費開支1242元,占該戶純收入的17.5%;土橋鄉肖家田村村民張茂貞2004年學雜費開支1396元,占該戶純收入的21%。由於學雜費負擔過重,有的農民負擔不了過重的學雜費開支,不得不讓自己的小孩輟學。
三是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與學生期望的不對稱。學生讀書最大的期望是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增長才幹。由於學校資源的稀缺性和教育資源分布的差異性,農村學生很難有好的學習條件。2003年保靖全縣初中畢業生3426人,高中招生1205人,僅占初中畢業生數的35.17%。農村初中學生升高中就更低了。2004年初有關部門進行「陽光工程」勞務培訓,全縣有72名在校初中生參加培訓。經縣政府制止後,有些家長學生想不通,他們問:讀高中無望,讀大學更是困難重重,參加培訓後直接去打工,有什麼不好?
四是社會對貧困生救助力度雖在逐年加大,但仍然不夠。去年全縣「兩減一補」資金達到了百萬元。仍只能解決部分特困生的學費書費,基本上不能解決生活費。而學生生活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特別是我縣農村計劃生育實行兩孩制,大多家庭同時負擔兩個孩子讀書,給困難戶造成的壓力更大。在學校時學生生活上的較大差異性,又讓一些學生產生較強的自卑感而棄學。據水田河中學校長反映,該校貧困生面達50%,減免學費書費面為33%、因生活補助沒有到位沒能執行,一些學生飲食很難解決。如初二63班的一名孤兒,每星期由不寬裕的親屬給2元錢,自備酸菜或醬油在學校泡飯吃,餐餐如此。這樣的學生是要有很大的決心和超強的毅力才能完成學業。該校每學期因放假前催費而輟學達30人左右。
五是「留守孩」輟學比例大。由於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許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養成了驕慣、放任等不良習氣。學校管不了,家中沒人管。一些孩子在學校拉幫結派,相互影響,共同逃課、鬧事。最後演變成厭學輟學。保靖縣水田河中學「留守孩」學生佔30%,是輟學最多的群體之一。另外這部分學生因父母在外打工,無心學習,跟著父母外出打工的較多。
六是部分學生因厭學而輟學。有厭學心理的主要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讀書學習非常吃力,無心念書,寧願在家裡做工。如芷江縣冷水溪鄉桐油坪村王繼沖組的吳清玉同學,其家長已經將2005年上期學雜費都准備好了,要他去學校報名讀書,而他卻死活也不肯,寧願在家干農活。據了解,在輟學學生中,具有厭學心理的佔20%左右。
2、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缺額增大
農村稅費改革以後,義務教育投入的缺額越來越大,全省缺口已達9億元,並且目前尚無有效的辦法來彌補這一缺口。全省農村中小學教育負債達25.3億元,佔全省教育負債的79.7%。如國家級貧困縣保靖縣,財政還處於保工資階段,沒有能力對教育公用經費給予保證。執行「一費制」,按5∶2∶3的比例補助,縣財政無法落實,缺口達210萬元。「兩免一補」,縣級負擔的生活費補貼現在還沒有到位。「兩基」攻堅以來,全縣負債達1900多萬元,導致全縣中小學運轉十分困難。又如新寧縣共有教職工6835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501人,需人員經費8550萬元。其中,基本工資需7112萬元,政策性補貼及福利需1438萬元。2004年地方財政實際撥款6380萬元,連基本的工資都不能保證,政策性補貼及福利費全靠學校自己解決。加上因學生家庭貧困,有些農村學校連正常的學雜費也難以收齊。如保靖縣水田河中學每個學期有2萬元左右的正常費用無法收取。經費緊張到教師培訓費用都要自己掏錢,侵害了教師利益。此外,農村學校辦學規模小,教育成本遠高於城鎮,旅差費、基礎設施建設費遠高於城鎮。連水電費都比城鎮高,2004年保靖縣中小學均價水費達1.205元、電費達0.80元。
3、農村中小學亂收費現象仍然存在
由於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為了維持學校的運轉,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弄錢。據對芷江縣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季農村中小學收費情況調查,目前芷江縣農村中小學亂收費現象依然存在,主要問題有:一是學校收費不規范。如部分農村中小學在收取學費之外,還收取班費、信息技術費、期末試卷費、通宿生收取寄宿費等,教師獎勵基金和選訂課本費均已列入學校收費范圍之內。部分中小學收費不開票據或票據要素不全。二是食堂管理不規范,變相加重學生負擔。如芷江縣冷水溪鄉部分村民抱怨,學生在學校食堂用餐是「四兩米,四兩飯,吃不飽,怎麼辦?」,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食堂竟將大車大車的大米拿到市場上出售。三是各種代收費項目多、金額大。調查發現,今年學生繳納的各種代收費項目特別多,金額特別大,各種代收費之和大大超過了一費制必繳部分,有的甚至高達幾倍。今年具有普遍性的代收項目有:每生5元「防疫費」,每生2元的「教師獎勵基金」,每生25—35元的「純凈水費」,學生疾病住院醫療保險費每年20元,單車寄存費每期15元,早餐費100至180元,還有報刊雜志費、牛奶費、豆奶費、各種名目繁多的教輔資料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四是「自願」項目的繳納,家長學生很難做到自主自願。據我們調查,這些自願交納項目的「自願」繳納比率出奇的高,但學校與家長的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不少學生家長反映,早餐費、純凈水、教輔資料、保險費、防疫費根本不是自願繳納的,有的學校規定,不願意繳納上述項目的學生,要班主任簽字後才能免繳、才能領書,大部分家長及學生考慮到今後的師生關系不好處理,就是不願意也不得不被迫繳納。有的學校乾脆就是一刀切,通通都要收。南縣有一位家長說,農村學生的經濟條件都很差,但學校硬是要學生繳30元錢的純凈水費,這相當於半年的電費,不交吧,又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學校這種搞法硬是要不得。一些學校的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開學報名時不管你家住遠近,不管是否自願,都要繳納本學期的早餐費。有不少學校在開學時已為學生選好了各種報刊和教輔資料,你只管去交錢領書。現在的老師不是每天都在黑板上布置作業,而是要在買的「基礎訓練」上做作業,這一項開支一名初中生每期需要30元左右。五是為學生訂閱了許多沒有安排課程的教科書,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如縣城某中學初二的《勞動技術》,《綜合實踐》,初三的《體育與健康》,《美術》,《音樂》,《寫字》,這些書籍學校沒有安排授課,學生也沒有去自學,有的學生領了這些書後不久就直接送往了廢品收購店,每期一個學生要為此浪費10至30元。六是學校各種證卡費用、校服費用負擔重。如一中學的餐卡要15元,校徽要2元一個,並且很容易壞;學生繳費時要用銀行卡,辦證時要10元,初中六個學期需要交納銀行年費40元,這對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又是一筆大費用,有些家長說,用銀行卡繳費比直接交錢三年要多用50元,這種搞法是學校銀行都受益,學生家長來買單。一套質量差的校服就要幾十元錢。
4、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脅著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
目前,芷江縣現有64所學校存在危房95棟(皆為磚木結構),危房面積29848平方米,包括廁所、教室、宿舍、食堂、禮堂都存在大面積的、不同程度的危房現象。其中:C級危房17048平方米,占危房總面積的57%;D級危房12800平方米,占危房面積的43%。大面積的、程度較重的危房現象主要存在於邊遠地區學校,例如:木葉溪中學危房面積565平方米,為C級危房;土橋中心小學危房面積400平方米,為C級危房;上坪學校危房面積481平方米,為C級危房;碧涌中心小學存在危房面積405平方米,為C級危房;板山學校危房面積686平方米,為C級危房;冷水溪向家元村小危房面積598平方米,為C級危房。距縣城較近的學校也有岩橋中心小學,危房面積562平方米,為D級危房;水寬中學危房面積為459平方米,C級危房;五郎溪學校危房面積604平方米,為D級危房。這些危房均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磚木結構房屋。目前學校存在危房現象的學生數近15000人,危房嚴重威脅著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新寧縣尚有中小學危房2.6萬平方米,D級危房1.2萬平方米。一部分村小學校仍租用民房上課,舊危房沒有消除,新危房卻不斷增加。2004年又新增危房面積1418平方米。稅費改革後,危房改造資金鏈斷裂,加之貧困縣辦學條件差,底子薄,危房改造的任務越來越艱巨。
5、學校基礎設施薄弱
2004年末保靖全縣中小學固定資產總值6439.43萬元,學生人平1417.37元,其中:圖書儀器設備總值825萬元,人平182元。全縣學校危房面積2004年達25720平方米。全縣學校基礎設施參差不齊,一些學校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程度。水田河中學於1958年開辦,到現在設施完備的僅教室一項。全校住校生有560人,只有24間侵室,按標准只能住384人,尚欠11間;圖書室、閱覽室、理化實驗室、遠程教育室、語音室、音樂室、體育室等都沒有;790人師生只有一個籃球場、兩張乒乓球台、一條156米跑道;750套學位,破損率達30%;教具方面陳舊不堪,黑板28塊中土黑板15塊;教師宿舍屬危房。
6、農村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據統計,全省農村小學、中學任課老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佔26.68%和37.31%,而在城市小學、中學則分別達到61.12%和98.39%。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優秀師資流失嚴重,教育質量下降,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下滑。保靖縣水田河鎮中學因處於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差,對老師沒有吸引力,全校核編40名教師,兩年來調出14人,佔35%,2名教師因事因病不能代課,調入教師9人,相差5人,全校還提高使用老師7人,其中主課語文、數學教師5人,另外還有代課老師3人,現在全校沒有一個學科帶頭人。校長說:調入的教師中是城郊學校不要的多,大多業務能力差、責任心不強。這樣的隊伍怎麼能辦好學校!怎麼能讓學生得到好的教育!調查的芷江縣普通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僅為86.8%,而農村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更低。據對某鄉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調查,該校高中、中專學歷的教師佔60%,大專35%,本科只有5%,而且30%的教師高齡化,教學方式古板,很難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解決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保障義務教育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人力資本是一種比土地、資本、勞動力數量等物力資本更為重要的一種資本。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遠大於物力資本的投資收益。因此,資本積累應從物力資本積累轉向人力資本積累。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21世紀的競爭主要在於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最主要形式。因此,經濟的持續穩定強有力的發展最終決定於教育,從而決定於人力資本存量的多少。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育,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超越(美國對英國、日本對美國、亞洲四小龍對西歐)最根本的經驗在於,它們通過超前和加速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經濟發展積累了大量人力資本,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實行了12年制免費義務教育,中國要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資源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就必須加大對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盡快實施12年制義務教育。
2、進一步完善辦學管理體制
要按照國務院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要求,重點解決好當前突出存在的基礎性、普遍性、全面性方面的幾個問題。一要建立以縣為主,鄉、校職責明確,政令暢通的教育管理網路。鄉(鎮)教育機構撤銷後,要科學劃分縣、鄉的管理職責,防止因職責不清出現新的管理斷層。二要建立以縣為主的中小學校舍改造、維修和建設的良性運作機制。三要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特點、與農村各項改革相適應、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財務管理體制,並制訂出與之配套的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按照教育法規要求,做到教育的事權和財權相統一,探索以縣為中心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為主、財政部門監管的教育經費結算中心。四要建立中小學公用經費使用的約束機制。對生均公用經費達不到省定標準的,由當地財政部門補足。財政不得將學校收取的雜費用於平衡財政預算和發放教師工資。五是規范教育行為。一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大力開展教師培訓、實施城鎮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任教服務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將收費標准和投拆電話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時,嚴格落實教育收費督查制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有效防止亂收費。六是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建立學校檢查准入制度,杜絕部門對教育的「三亂」行為及干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行為。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定期開展學校治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創造安全有序的學習環境。
3、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政府是發展義務教育的投入主體。要進一步明確中央、省、縣在發展義務教育中的責任。各級財政部門要調整支出結構,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及時到位正常發放:
一是建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統籌教師的工資福利、學雜費,市、縣財政負責學校的基本建設、教學設備的購建和維護。這樣主要是基於教育的長遠發展考慮,人才資源是全社會的資源,農村勞動力資源除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備力量以外,更多的是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人力資源,因此,農村勞動力的培養教育不能單靠農業和農民自己來承擔,應該實現城鄉統籌,由中央和省級財政承擔。
二是費不出校,稅不入校。學校學雜費收入要全部留給學校作為公用經費,不能沖抵對教育的撥款,不能用於發放教師工資或基建,要確保學校雜費的專款專用。部門對學校的檢查應有法律依據,即使是罰款也應全部用於教育。總之,保證費不出校。要出台優惠政策,對教育、學校有關稅費實行減免,力爭稅不入校,為教育營造寬松的環境。
三是實施農村教育扶貧工程,進一步推進幫扶貧困地區農村和幫扶農民家庭困難學生的制度建設。為了盡快解決當前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緊缺的燃眉之急,在教育投入體制未改革之前,對實行「一費制」地區,現階段可分別按照教育經費主要支出項目,劃分為學校日常運轉經費、學生的課本費和教職工工資三部分,採取「縣級投入保學校運轉、省級投入保發放學生免費教材,中央投入保教師工資」的措施,分項分級負擔,確保稅費改革後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生存和發展。
四是建議中央和省級財政劃撥專項資金,一次性地幫助貧困地區農村解決歷史遺留下的「普九」欠賬問題。或者發行國家債券,專項用於解決「普九」債務。其他有經濟能力的縣市和鄉鎮政府,應承擔起債務轉移的責任,做出計劃,採取有力措施,限期償還。不能讓農村學校繼續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
4、重點加強薄弱學校建設
通過「普九」達標活動,湖南中小學建設有了很大改善,但從總體上看,標准還比較低。要通過調整布局,優化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建設資金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村中小學建設經費。要採取多種措施對口支援農村薄弱學校建設,爭取用幾年時間,實現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標准化,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讓廣大農民子女充分享受優質教育,最大限度地縮小農村與城縣在教育條件上的差距,達到教育的公平化
D.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具體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的學習更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各個年級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系緊密,中間如有一環節掉隊,就很難補上去。而農村師資配備並不完全到位,難免中途有個別教師對新教材的把握不夠,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出現斷層。接任教師再去彌補,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顯著,從而導致語文成績下降。
2、新教材的編排中,二、三年級之間跨度太大。二年級對閱讀、作文教學的要求不明顯,但三年級就要求會寫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幾年來作文的題目艱澀,習作要求與五六年級相差不明顯,使學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師教的幸苦。而且萬一脫節,很難彌補。
3、農村孩子的家長配合難以到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農村學生目前有三種狀況讓教師感到頭痛。一種是,想配合而無能為力。許多家長學識有限,對現代教學提出的問題感到很茫然,無法談的上讓家長進行家庭輔導。二種是有能力而不配合,這類家長都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農活,連學校開家長會都沒時間參加。也許,在他們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是老師的事了。第三種情況是沒有人配合。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上學,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過問學習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家長良好「照顧」只有靠孩子的自覺學習,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呢?頂多是為完成作業而已。這是語文教學也是各科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4、新教材內容變廣、變活,雖說題型變化不大,但閱讀量、識字量大增,也導致許多教師無從下手,只能更大范圍的進行題海戰術,更長時間的「折磨」學生,教師教的痛苦,學生學得痛苦。
二、建議:
1、加強師資培訓,尤其對年齡偏大的教師的培訓,現階段對年輕教師的培訓不少,但對中老年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加強教師的對新教材的認識,加強對教師的新教材培訓。使教師對整個教材體系有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2、學校對各年級教師要重點安排,同時學校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
3、積極開辦家長會,加強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努力宣傳現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
E. 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親,來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源問題
不少農民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自己的責任是將孩子撫養成人,只負責孩子的吃、穿,能否成才就看孩子自己。因而對孩子的教育就順其自然,沒有明確的要求,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樹大自然直」,孩子自己能發展到哪個層次就到哪個層次,能學到什麼程度就學到什麼程度,學不了就不學,讓孩子讀書只是因為教育的強制性。或者因為經濟原因,覺得即使孩子將來考上了大學家裡也是供不起,又見現在大學生就業不太容易,所以就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不渴求孩子上大學,也不奢望孩子靠讀書學知識發家致富。讓孩子讀書只是例行「公事」,用不少父母地話來說是「還債」,讓孩子讀完9年義務教育,就還清了「債」。,甚至希望子女快點長大,初中畢業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糊口了。
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
望及時採納!謝謝!
F.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我們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干"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裡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幾天都沒有笑容。
其二、捨得投資。不少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余時間又要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二)"順其自然"型。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後,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為:
"其一、"代理家長"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繁忙和外出打工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人"管理。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軸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著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於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
其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 很多家長不能說服家裡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