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後一課的課題分析 思路
哽(gěng) 賺(zhuàn)錢 踱(ó)步 懲罰(chéng fá)
祈禱(qí dǎo) 詫(chà)異 鑰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挾(xié)著 強(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禱: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詫異:驚奇。
《最後一課》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都德,他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著名的小說家。《最後一課》是他的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感。
3. 重點、難點:
(1)《最後一課》表現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說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語言、動作、外貌和心理活動逐步展示出來的。小說通過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既交待了時代背景又表達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文章寫韓麥爾先生語言的地方還有很多都貫穿了愛國主義這根紅線。此外文章還寫了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著重寫了他的衣著「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對最後一節法語課的重視和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最後一課》怎樣描寫小弗郎士的?
《最後一課》多次對小弗郎士的心理進行描寫,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變化:想逃學——約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剝奪學法語的權利——懊悔沒能好好學法語——專心聽講。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前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師,這種感情的變化來自韓麥爾先生的教育和影響,也來自小鎮上的人們對小弗郎士無聲的教育。透過小弗郎士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人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 重點語句的理解
閱讀下列幾段描寫韓麥爾先生的文字,回答問題。
(1)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這是什麼描寫?為什麼他在上最後一課時也穿戴呢?)
解答:這是對人物的服飾描寫(也叫衣著的描寫,都屬於外貌描寫中的一部分)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麼?鑰匙比喻什麼?怎樣理解全句的含義?)
解答:這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掌握祖國語言的重要性。「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統治和封鎖。
「鑰匙」比喻法語。
全句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這么高大。」
(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鍾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麼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解答:鍾聲、號聲宣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了時間到了,從此將和法語告別。「慘白」是內心痛苦的表情,是對失去祖國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國而痛苦的心情。「覺得……高大」是對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舉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舉止(動作描寫)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表情(神態描寫)表明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謂破,就是解釋或補充說明。所謂折,就是語意轉換遞進,跳躍或轉折,說話意思中斷,引申出有聲音延長,副標題的前後等。
例句: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解釋說明)
(2)窗外又傳來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解釋說明)
(3)「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聲音延長,說未說完)
(4)「散學了,——你們走吧。」(話題轉換)
學習本文: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一、字
1、查字典給下列字注音:
踱 ( ) 挾 ( ) 郝叟( )
捂 ( ) 懊悔( ) 懲罰( )
賺錢( ) 鑰匙( ) 祈禱( )
哽 ( ) 督學( ) 膝頭( )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義字:
┍ ┍ ┍
帖┤ 強┤ 結┤
┕ ┕ ┕
二、解釋詞語:
宛轉:①(說話)溫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聲、鳴聲等)抑揚動聽。也可寫作「婉轉」。本文中的意思是②。
詫異:驚奇。
祈禱: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願望的一種儀式。
三、本文內容
(一)關於課題
文章的題目是「最後一課」,意思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的一堂法語課。這標題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蘊含了悲愴氣氛和悲憤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關於本文人物
韓麥爾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從地位看,他擔任最後一課的教學工作,精心安排了語法、習字、歷史等課內容,在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沒有了他,這最後一課就不存在了。從作者意圖看,主要從他身上體現愛國主義的偉大感情。作者從服裝、動作、表情,特別是極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語言,多方位地刻畫他。而小弗郎士僅是個線索人物,一切都是透過他的眼看、耳聽來寫的。作者主要寫他的心理變化,表現他在愛國感情的感召下不斷覺悟成熟。他的變化完全是來說明最後一課的教育作用,來烘托、陪襯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後一課照樣進行,而缺了韓麥爾先生卻沒有了最後一課。
(三)關於故事情節
1、本文情節簡單但很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主題動人。愛國主義感情歷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崇高偉大的感情,極易感動人。
選材集中,角度新穎。反對異國統治、熱愛祖國是一個重大題材,而作者卻不寫普法戰爭全貌,也不寫法國社會形勢,只選了一個小學校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來寫,時間集中、矛盾鮮明,概括力強。表面上是教法語還是教德語的事,實際是愛國還是投降的嚴肅問題。表面上是教師、學生和淪陷前的鎮長、郵遞員及村民來上最後一課,實際上他們所代表的是法國各階層人民。因此,雖只一節課,但卻精彩地反映了法國人民反抗異國統治的整個事件。愛國感情最常見的是表現在對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卻從人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這個角度上來表現愛國感情,很新穎。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就是濃縮的對祖國的愛。
文章的起筆和收筆都很適當,恰到好處。寫一堂課從何處下筆?作者選了小弗郎士不願上學並遲到做起點。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將怎樣上這最後一課?結果會如何?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②舍棄了接到通知後老師的心情,怎麼准備這最後一課以及清早大家進教室等繁瑣的過程,使文章緊湊,省筆。結尾就在韓麥爾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奮筆疾書「法蘭西萬歲」的高潮中結束。用韓麥爾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後黑板上醒目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字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圖畫,留給人回味的餘地。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第一句是寫景:一是鳥鳴林綠的美景;另一個是異國佔領者肆意踐踏的景象。因此盡管風和日麗,並不給人輕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壓抑。這筆景物描寫使故事從一開始就籠罩著悲劇氣氛。第二句話是寫「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無憂無慮、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災難。 這是為後邊寫他覺悟成熟做鋪墊,以顯示最後一課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麼樣的心理?
表現覺悟了的小弗郎士強烈的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慾望。
③「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為什麼他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的是什麼?
這最後一課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贊美所反映出的對祖國的愛,對學生們語重心長的告誡;村民前來聽課的動人情景;亡了國的人不準學祖國語言的羞辱,這些都是他永遠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請你按韓麥爾先生當時的思想狀況,把在此句沒說出來的話補寫出來。
韓麥爾先生由於痛苦和悲憤,話斷斷續續地說不出來。如果說出來,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見你們了。」「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要永遠做真正的法蘭西人。」
⑤「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四)這篇小說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通過哪些材料來表現中心意思的?
通過對最後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以韓麥爾先生為代表的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出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
作者通過①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氣暖和、晴朗,畫眉鳥在林邊宛轉歌唱,普魯士士兵在操練,布告牌前站著許多人。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沉悶的社會環境形成鮮明對比,暗示美好的國土淪喪,法蘭西民族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靜的教室,身穿禮服、神色庄嚴的老師,用顫抖的手翻著破舊的初級課本的鎮上的人們,這一切說明人們內心極度悲憤,並說明法國人民不甘被奴役,對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深摯的眷戀與熱愛;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貫穿全文始終。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歸納為:貪玩不愛學習——看到教室中種種不尋常情景後感到吃驚——知道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後萬分難過——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深深懊悔——對課本,對老師戀戀不舍——明白了學好祖國語言的深刻意義——理解老師,仇恨侵略者;④表現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一個普普通通的祖國語言(母語)教師的職業和國家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的。
㈡ 愛國主義研究課題的報告
課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說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麼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採用什麼方法,計劃解決什麼問題,在學術上有什麼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於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的。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課題報告的內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後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課題報告的主體,占報告的絕大部分篇幅;是課題報告的關鍵部分,體現著報告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正文部分的撰寫。各種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在正文部分敘述的內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後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並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易出現兩種毛病:一種是只限於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說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敘,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麼。出現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來說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的統一。為了科學、准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說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敘述,而採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據和關鍵的情節。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確無誤。
3.結論 課題報告的結論部分是作者經過反復研究後形成的總體論點,它是整篇報告的歸宿。結論必須指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麼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對結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辭。
二、撰寫課題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的。人們閱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什麼程度,還有什麼問題需要繼續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性。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於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是恰當地配置事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誇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規律。
㈢ 如何做到愛國主義的知行合一思修課題
知行合一,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合一: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他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他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無疑是有其深刻之處的。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范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針對朱學而發,與朱熹的思想對立。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救朱學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深化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的關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後的弊病,但是同時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說中的知識論成分。王守仁的觀點雖然有利於道德修養,但忽略了客觀知識的學習,這就造就了以後的王學弟子任性廢學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歸於王學的弊端。
㈣ 十三五規劃教材是什麼
1、十三五規劃教材就是國家列入第十三個五年計劃里的教材。我國國家發展規劃每五年更新一次,教育也包括在裡面,每5年我們教育用的教材就會重新規劃一次,做一些改動,以做到與時俱進
2、十三五規劃教材編寫都不一樣,但都大同小異,各省市教育局和高校都可以參與,比如醫學類十三五規劃教材是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持編寫,全國26所中醫葯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參與,人民衛生出版社承擔出版工作的。
3、十三五規劃教材出版後封面上有十三五的標志,另外新聞出版總署cip的界面也有顯示,可以用來評職稱加分,可以作為教師的一項職業生涯的榮譽。
4、2017年1月5日,農業部印發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70%,其中三大主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到80%以上。
(4)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課題方案擴展閱讀:
1、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遴選公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機構或組織均可提出申請,課題內容重點圍繞關系「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2、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充分發揮重大工程項目牽引作用,推動『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實施」進行交流。
3、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規劃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將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