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個性化教育案例

小學個性化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18 03:23:32

⑴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小學和中學課外閱讀量的字數都有了具體的規定,並對閱讀的技能也有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課外閱讀,成為今天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指標。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實施個性化的閱讀,必須建立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形成自己的個性,達到個性閱讀的目的。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強調要讀出自己的感想,發揮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陣地,教師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出個性,促使學生張揚個性,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閱讀,使閱讀真正成為個性化閱讀。

一、 小學生閱讀現狀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過程中統一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加之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因此很難將課標中關於閱讀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局限於教材的繁瑣分析,以識記標准答案代替學生自主閱讀分析,一些家長也更願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願讓他們自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其次,學生缺乏閱讀動力,閱讀興趣保持不長久。大多學生沒有豐富的課外讀物,不知道該讀什麼樣的書,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也不多,部分家長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也不知道應怎樣指導孩子去讀書,學生閱讀時間和效果都不能予以保證,閱讀興趣不濃厚,閱讀隨意性大,不能持久。最後,學生課外閱讀習慣也難以養成。大多數學生閱讀書籍總是囫圇吞棗,光讀書不思考的現象比較普遍,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在讀過一本讀物後,根本不把其中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也不掌握讀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學習表達事物的方法。沒有感受到作品的藝術特色,也不能對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評價,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二、個性化閱讀的意義
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個性化閱讀到底能給他帶來什麼呢?
通過個性化閱讀,學生語文知識就會逐漸豐富,語文學習能力得以逐步提高:課外閱讀中,要求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要概括主要內容,要積累優美詞句,要寫出閱讀感悟。每月要向同學推介自己的好書。因此,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文化積淀都有了提高,厚積薄發,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另類作文、創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觸地說過:「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融化」。閱讀的收獲不僅僅在於成績的提高,更重要是在精神層面,讀書使人有知,使人明理,使人懂史,使人有智。讓學生在書香中成長,讓讀書活動內化學生行為,學生在校園到處亂跑、打架罵人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捧書籍,或書聲朗朗,或津津有味,或潛心思索。
三、如何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
(一)保證閱讀時間
採取集中閱讀和分散閱讀相結合,多方努力,共同保障學生閱讀時間。學校做好課時調控,每周安排一節自由閱讀課,讓學生到閱覽室博覽群書;教師減輕課業負擔,減少那些無效勞動的作業,減少學生機械的操作,把課內時間省下來,保證學生閱讀時間;家裡提倡「親子共讀」,要求家長為學生創設優良的讀書環境,做到「三個一」——每天陪學生讀一會兒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為學生挑選一批可讀性強的書。
(二)保證閱讀書籍
建立「個人書櫥」——「班級圖書架」——「學校圖書室」三級圖書保障機制。1.充實學校圖書室書目及校園網站閱讀篇目。實驗班級圖書管理員每周到圖書室借書,然後放在班級書架上自由閱讀,管理員負責圖書的借閱、登記、歸還等工作;2.建立班級隱形流動圖書庫。圖書來源:師生藏書。方式:書名編成號張貼在教室,書由本人保管。學生根據喜好借書,自行約定借書還書時間並做好記載;3.訂閱報刊雜志,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訂閱《少年先鋒報》《學語文之友》《課堂內外》《作文大本營》《小幹部雜志》等,然後相互傳閱;4.開展國學經典誦讀。
(三)激發閱讀興趣
1.推薦欣賞。要求學生從所閱讀的作品中把自己認為最有借鑒價值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伴,並具體談談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的特色。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不僅多讀,而且能有比較、有選擇的讀,培養鑒賞能力,還能在同學中產生一種競爭效應。
2.開展閱讀活動。舉辦故事會、人物評論會、詩歌朗誦會、作品評講會、讀書徵文活動、演講活動、手抄報比賽等。每期一至兩次。
3.課文引伸,課內外結合。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又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和拓寬。課外閱讀正是符合了「教學與活動的統一」這一教學策略。為了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我們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以自主的,能動的心態投入課外閱讀,變教師的主觀願望為學生的主觀要求。
4.閱讀激勵:班級設立「讀寫園」,制定評星標准,對達到班級制定的課外閱讀標準的同學獎勵星星,星星累計到一定數量期末可頒發「閱讀明星」,「薦書明星」的獎狀。通過這種過程性的激勵措施,讓學生持之以恆,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指導個性化閱讀的方法
1.遷移法。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2.「三讀法」。所謂三讀:一是瀏覽性的泛讀法。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二是進行速讀訓練。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三是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3.「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如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提綱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心得體會(即讀後感)。圈點勾畫、作批註(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標點符號分別表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等。
四、構建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了這樣五種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閱讀欣賞課、閱讀指導課、讀書筆記指導課、閱讀交流課、讀物推薦課。在這里,我們重點探討前三種課型。
(一)閱讀欣賞課
框架為:選擇讀物——創設情境——自主選擇——交流匯報——誦讀體驗
一是教師(或學生)選擇推薦感興趣的讀物。在上課前一周,選擇符合學生閱讀心理,有益於身心發展、有益於啟智增知的讀物。注重推薦名家名篇。
二是幫助學生進入作品情境,喚起閱讀慾望。教師藉助插圖、課件、文章精彩片段、配樂欣賞、語言描述等各種教學手段,喚起學生閱讀興趣,喚醒學生欣賞熱情。此環節不能脫離閱讀情境,注意手段與閱讀內容的有機結合。
三是自主閱讀,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理解、欣賞作品能力。
此環節是重點環節,要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欣賞為主。在學生閱讀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使學生的閱讀有目的、有層次。這一環節又大致分為「快讀初步感知——精讀勾畫批註」兩個層次進行操作。在這些過程中,教師只是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和已有的閱讀能力,獨立品評,勾畫詞句,批註所感。
四是顯露個人閱讀情況,交流經驗心得。教師要精心安排交流環節,注意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相互結合,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結合。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閱讀情況、交流經驗心得、展示精彩知識信息世界的機會。要照顧到學生之間閱讀欣賞能力的差異,針對學生閱讀交流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引導學生談具體、談深刻,以真正實現閱讀欣賞的目的。
五是學生朗讀或者背誦值得自己欣賞的部分,也可再補充相關的作品進行誦讀,感受作品的魅力。讓學生選取自己最欣賞的內容進行誦讀,藉助誦讀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教師也可在此環節中,推薦與本次閱讀內容有關的作品進行補充閱讀,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誦讀、體會、欣賞。
(二)閱讀指導課
框架為:確定專題——閱讀實踐——暢談體會。
教師選擇一本書,首先自己認真閱讀,寫好讀書筆記,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然後指導學生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培養認真讀書的習慣。然後,教師有組織地讓學生結合閱讀實踐體驗,談出自己怎樣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閱讀的,可以說這樣閱讀的好處、收獲,也可以談自己在實踐中領悟出的新方法、發現的新問題等。
(三)讀書筆記指導課
框架為:觀摩優秀讀書筆記,激發興趣——指導做筆記的方法(摘抄、編寫提綱、寫讀後感等,每次講解一種方法)——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閱讀材料,嘗試做讀書筆記。——總結方法,勉勵鞭策。
五、養成個性化閱讀習慣。
由於閱讀課上放手讓學生自主選定閱讀主題,自主取捨閱讀內容,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種教師繁瑣的支離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學習、討論探究的機會,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真正確立了學生閱讀的主人地位。堅持下去,學生便自然形成了個性化閱讀的良好習慣。
但在探索中我們同時發現,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活動受教師的直接影響較大大,教師「潛移默化」的作用明顯,因此,指導教師的改革意識、閱讀品位、興趣愛好、自身的語文素養等諸多因素也影響著方案的實施效果。在個性化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指導中,如何提高教師的「課外閱讀」水平,也是一個需要進一步去研究的問題。
其次,在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融入,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個性化對話。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總之,個性化閱讀研究工作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作為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為學生創設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氛圍,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過程與效果的並重,探索並構建行之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確定閱讀的內容,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獨立感受、體驗、思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和更為全面地發展。

⑵ 如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

中國古代聖人——孔子曾經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小學道德教育普遍實行的「制度化教育」、「劃一性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忽略了德育在促進人個性發展的重要作用,兒童不能發揮個體的主動性,不善於獨立思考、缺乏自我表現能力,影響了其身心的健康全面的發展。教育要以人為本,因此必須對傳統的小學道德教育進行改革,學生個體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相應道德教育方式、內容、途徑的探索、改進,深入發掘學生的發展潛能,把發展個性和實現人全面發展有機統一起來的,使學生人格更完整、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具備更強的獨立創新能力。下面我簡單談一下對小學生進行個性化道德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熟悉學生個性特點。確立德育教育目標
要進行小學生個性化道德教育,必須要對小學生個性特點進行全方位了解,從家庭、學校、衛生部門、校外活動基地等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同時還要確立德育教育的目標,從實際出發,根據受教育者的性格、年齡特徵,遵循其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確立德育的具體目標,從各個類型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和實施不同教育方法。挖掘和發揮每一個小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2 發揚學生優良個性,突出主體常抓不懈
要開展個性化道德教育,首先要針對小學生個體的個性特點,在課上發揚其優良個性,鼓勵發展特長,修正自身缺點,養成良好習慣,因材施教教育學生,使學生形成完整獨立人格和優化自身獨特個性,釋放生命潛能並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此教師要採取開放的態度,為小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發現特長,培養特長。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啟發小學生作為活動主體,主動地參與各種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以此發展自主意識、自律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踐的主人。俗語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個性的形成和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恆的不懈工作才能取得成效,要充分注重學生學習、生活環境的建設,為小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道德教育環境,以便於更好地發揮優秀文明傳統對學生個性的熏陶作用。
3 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方法、途徑因人而異
對小學生的個性化道德教育,要針對各類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的差異以及原有道德水平層次的高低分類施教,採取相應的途徑、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道德教育。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及閱歷的積累,小學生道德教育也呈現出一個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的變化。我們應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強化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為基礎,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有計劃、有目的進行道德教育。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觀念及行為習慣。例如低年級的兒童對直觀性和情境性的行為的理解較為容易,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根據他們這方面的個性特徵,採用相應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除了讓他們理解道德行為的內涵和步驟外,還要使他們自覺將其運用到具體生活中。
其次,針對各類小學生的性格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的道德教育。性格內向的小學生往往不善於與老師和同學們交往,做事情猶豫不決。上課回答問題不踴躍,參加課外活動不積極。對於這類學生,教師首先要有足夠的誠心和耐心,一方面要多鼓勵,培養其樹立自信心和適應緊張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引導他們主動的與老師和同學們交往,並安排幾個外向型的同學帶動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活動,融入到班集體大家庭中,從而克服自己的孤僻感。同時要求他們多動手動腦,思考問題時要求反應靈活,不要遲遲疑疑,逐步養成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不斷修正自身的性格缺點。外向型的小學生為人正直、熱情、勇敢、有進取心、喜歡與人交往,但往往又性格浮躁甚至暴躁、粗心大意。對這類學生,要培養這類學生腳踏實地、堅持到底的精神,培養他們的刻苦精神和頑強的毅力,並逐步養成做事認真、善始善終的好習慣。對他們有時犯的錯誤,要進行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批評教育,使其逐步改正自己的缺點。
最後,針對學生因材施教還要考慮小學生原有的道德水平層次高低。由於小學生所處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的差異,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上也同樣存在層次上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依據德育大綱提出的目的要求,著眼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進行道德教育。比如對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的學生,注重進行社會理想價值觀念的教育,從小培養學生高遠的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對思想道德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規范其日常行為,領會規范要求,並在實踐中提高思想認識,逐步內化成自覺行為。
總之:小學生的個性化道德教育試圖將社會要求的價值現轉化為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使外在的道德規范經個體分析。形成自己的信念,發揮出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主動性、能動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研究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每個小學生的個性差異,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真正將教師的知識與能力轉化為學生的個體智慧,促使學生逐步認識自己、調控自己,以促進以後自身個性化而有全面性的發展,發揮好小學生道德的個性化教育的作用。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因此,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⑶ 如何讓小學生在作文中具體描述課題 實驗班與對比班的統計材料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課題階段總結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課題階段總結
呼瑪縣第一小學
一、課題的提出〖HT〗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新基」理論中對塑造未來新人的描述:「21世紀的基礎教育應把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健康個性與社會規范性的有機統一的發展作為最根本的任務」,可以看出,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更注重於個性化教育。而寫作能力則是構成語文素養的一個主要分支,提高學生個性化作文能力對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造就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在新基礎教育理念指導下對個性化作文教學進行深入探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存在著以下現象:(1)重表達,輕育人。教師十分看重學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結構和技巧,至於作文內容是否真實,則全然不顧。(2)重模式,輕能力。有的教師不厭其煩地將一點作文知識和方法公式拋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套用現成的材料與模式。(3)重課堂,輕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把學生關在教室,苦思冥想,閉門造車。(4)重指導,輕講評。很多教師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議,面對作文後的講評不重視,常常批完作文,寫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語,就把本子發給學生完事或不尊重學生的個性,大刀闊斧的進行修改。這樣,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話連篇,假情假意,缺乏個性化體驗,學生獨具匠心的稜角受到壓抑,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寫出的東西蒼白無力,毫無童真、童趣,毫無靈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國寫作教學有一個共同的趨向,就是向生活靠攏,以內容為中心。日本語文教學界倡導的「生活作文的寫作思想,值得我們借鑒。「生活作文」是通過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通過以作文內容為中心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使學生形成主體的人格,這是一種基於事實的、學生的自由表達為主的教學形態。又如美國的寫作教學也有一種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題目不受拘束,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寫作的東西必須是學生真正相信和關心的。
據以上認識,我們提出並實踐了「超越教材,張揚個性」的研究設想。所謂超越教材是指突破教材中相對固定的作文訓練序列,有序與無序相結合,訓練習作(教材上的)與引導創作相結合,允許和鼓勵學生自主表達;使我們的作文教學隨時適應學生變化著的現實生活,順應學生不同的語言個性。這樣,我們的作文指導就能從知識形態真正走向生命形態,將「習作」植根於學生真實生活的土壤,置身於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環境中,潤物細無聲般地將鮮活的具有時代特色的作文資源引進我們的作文教學中來,使它每一天都煥發時代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個性才能獲得自由張揚的空間。
二、研究目標1、總體目標
通過本次研究,使學生能夠達到新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總結出作文個性化發展的教學策略的基本目標、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設計,得出作文個性化的教學策略的理論與操作性結論。
2、具體目標
我們的具體目標是以綜合實驗為背景,不同年級採用「專項突破」的方式進行。我們把一至六年組分為三個段。
一、二年級是准備階段。應突出說話能力的培養。這一階段是直觀感知階段,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觀察、認識事物,進行說話訓練。說是寫的基礎,突出個性化,做好「四練」:一是練膽,訓練學生敢說;二是練看,看是說話的基礎,要學會看;三是練聽,聽是發展語言的基礎;四是練讀,繪聲繪色地讀,積累語言,這是學生應用語言的基礎。
三、四年級是過渡階段。重點突出觀察能力的培養。學會觀察要做好三點:一是解放,把學生從狹窄封閉的課堂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去觀察,體驗,去廣泛閱讀、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素養;二是培養會看,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揭示事物的確良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作文有沒有獨特感受,有沒有創意,關鍵在於學生是否能多角度地觀察生活。三是敢寫,有時學生所寫並非是學生所想、所見、所聞,而是說一些唯心的話,假話。因此,文章往往出現「假、大、空」。要激勵學生敢說,敢於發表自己真實的情感,說真話,抒真情,這是寫好個性作文的基礎,使學生習慣於大膽地、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
五、六年級,綜合體現階段。是學生把「觀察、想像、寫作」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訓練的階段;此階段要求學生學會合理地想像、客觀地分析事物的變化過程,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綜合體現階段,要突出兩個字,一個是「趣」,一個是「活」。要讓學生覺得作文是一項輕松愉快而又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並且以濃厚的興趣作動力。因而,教師在訓練的方法上必須不斷創新,推出新方法。
三、研究內容
1、將作文訓練的內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學科延伸,實現學生作文個性化2、培養學生習作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3、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深刻而細膩多角度感悟生活,有個性地表達生活。4、真實,說真話,寫真話,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做到「文中有我之心,有我之思,有我之情」。
5、引導學生實施個性化的閱讀。四、實驗原則及研究方法1、實驗原則(1)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關注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學生個性的發展。要使學生在寫作實踐活動中,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師的指導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熱情,客觀准確地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正確處理好順應與引導的關系,特別要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動機方面多下功夫,使學生的寫作成為一種自主的行為。
(2)求真求善的原則
一是要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實驗,探索作文教學規律。二是追求最佳教學效果。(3)探究創新的原則
探索性實驗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新規律,獲得新的科學理論。探索性實驗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發現新經驗,新方法並及時總結交流。
(4)動態發展的原則
實驗研究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本課題採取滾動式推進不間斷實驗的研究策略,以求推舊出新,不斷豐富,不斷完善。
(5)整體推進的原則
寫作能力是構成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分支,個性化只是評價作文優劣的一個維度。作文個性化只是我們要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一個切入點。在關注學生作文個性化的同時,必須重視與之相關的諸如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活動,將作文個性化納人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之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發展。特別是閱讀教學的改革,尤其重要。
(6)多元開放的原則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百花齊放,求同存異。廣泛吸收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廣泛團結志同道合者,摒棄門戶之見,共同切磋探討。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側重課題的前期論證,收集國內外有關內容、研究的觀點、方法等。2、調查研究法:各課題組成員通過調查,了解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寫成調查報告,明確研究方向。3、行動研究法:及時記錄在該問題研究過程中來自教師、學生、教法和學法模式等,通過論證確定實際可行的實施策略。
4、個案研究法:針對具體情況,依據全面發展理論,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案記錄和研究。六、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06.32006.8)
調查、分析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調查,完成調查報告,起草並擬定本課題研究方案。2、實施階段(2006.92008.8)
邊計劃,邊論證,邊學習,邊實驗,邊研究,邊小結,邊推廣。3、總結階段(2008.92008.12)
整理資料,撰寫報告、論文,提供優秀課例,學生優秀習作。七、成果形式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論文集》《呼瑪一小學生習作選》課題結題報告及工作報告
課題組成員作文「個性化」教學課堂展示八、具體做法:
(一)建實驗班,精選實驗教師。
搞好此項課題研究,不能只顧一點一面,不計其餘。所以,我們所選的是很普通的班級。對實驗教師進行了精選,要求實驗教師,首先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要熱心課題研究,肯下功夫,有愛心,有敬業精神。
(二)制定實驗方案及制度
1、依據該項實驗的基礎理論和指導思想,通過對我校作文教學現狀的評測分析,對實驗教師的摸底了解,制定了《實驗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內容:1、指導思想。2、實驗的目的要求。3、實驗的原則。4、實驗的方法。5、達到的目標。有了這樣的方案,就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課題實驗的有效進行,我們課題組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其中包括:研討制度、備課制度、觀摩制度、交流制度,要求課題組成員應積極參加組織的各種探討及實驗等活動,把握實驗方向與重點;課題組要建立、健全集體備課制度。本實驗課題組的備課分為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兩種主要形式,實驗教師要對備課及其實施情況進行如實總結,不斷積累經驗,並努力建立起本實驗課題的備課資源庫,提高實驗的層次;學校每學期組織實驗教師開展一次專題教學觀摩活動,具體展示教師教學的個性化風格;學校每學期組織參加實驗的學生開展一次講故事、專題演講、現場作文競賽等活動,檢驗學生學習情況,推進實驗進程,展示學生個性化發展風采等。
(三)研究的具體措施
在課題研究實施中,課題組堅持「科學、有效、創新」的研究思想,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初步摸底,搞清基礎。
實驗班確立後,通過測試;問卷等形式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作文等方面的調查了解,同時又對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進行了初步了解,目的是以利於我們有的放矢地進行作文教學。通過調查了解,目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是孩子往往在大人的規范和勸誡下,要挑大人們希望他做的事兒來寫,這些事也往往滲透著大人們所希望的思想或觀念。如小學生應該聽話,應該拾金不昧,應該見義勇為,不應該撒謊,不應該,所以目前學生作文里的思想應該說是千篇一律的,看了一百個學生的作文,也就只看到一種思想。在本來就經歷不多的小學生身上,就只有幾種近似公式化的「范型」可寫。如果沒有,就只好依賴於編造。如拾金不昧是好的,但路上不是那麼容易揀到好東西的,那就假想一件吧。難怪在學生周記中,竟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在路上拾到了錢。造成「似曾相識」的重要原因是我們教師的作文指導過於整齊劃一,審題、選材、表達方法等都要一一落實,才能放手讓學生寫作;之後,教師精批細改,然後針對學生的典型問題進行集體講評修改等。這種指導其實是漠視學生的生命意義,漠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發展。缺乏個性化的指導,是導致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認為教師的作文指導工作的核心是加強個性化的指導,將主要精力放在啟發、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寫作上,成為學生寫作上的合作夥伴。
2、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認識到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驗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程度直接關繫到他們實踐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新的作文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師的心靈,才能成為教師理念建構的基礎和准繩,從而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
(1)加強培訓,理論引領實踐
學校加強對課題的培訓與學習,加強對課題的動態管理,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集中學習上,我們實行例會制、學習制,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研討會議,安排一次評價專題學習,讓課題組成員及時掌握當前有關作文個性化的新理念以及作文個性化的新方法,讓課題組成員,及時交流各自對課題研究的經驗與困惑。同時向實驗的老師介紹一些書刊雜志,拓展教師的認知視野、拓深他們的研究視角、拓寬他們的研究范疇,從而使他們在理論上有更多的收獲。研究伊始,組織實驗教師學習課題實驗方案和相關的理論,使教師深刻領會實驗的目的、要求,以及要達到的目標;使教師真正領悟:個性化作文教學是主體性教育理念指導下的作文教學,是個性化教學理論在作文教學領域的實踐體現。它除了作文教學所涵蓋的學科定義和學科使命外還包含著以下三個層面的內涵:
在教學目標指向上,把培養學生優良素質最終形成以「自由個性」為核心的健全人格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採取與之相適應的個別化的教學方法。
在作文評價體制上,打破傳統作文教學概念化、模式化的評價方法,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不同學生提出分層級的教學要求。簡單說,就是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出的文章新穎。「思想」「自由」「真實」「新穎」是作文個性化的基本內涵總之,個性化作文重在強調求異,盡量避免趨同。
(2)重視反思,提煉研究經驗
加強實驗教師的自我反思和隨機溝通,積極撰寫教研日記,實現以交流促思考和以思考促積累,以積累促發展的目的。促使教師從參與研究變為自覺參與,自覺地從理論上反思研究行為,逐步將經驗提煉上升。
3、以課例引路,上好研究課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組織的各種探討及實驗等活動,把握實驗方向與重點。以教學、教育案例為載體,實施行動研究,使教師與研究者(專家)在共同製作案例時出現困惑與思索,教師在理念與經驗引領之下進行行為自省、教學經驗重構、紮根埋論建立。研討活動為集中研討共三種形式,一般情況做如下安排:
(1)每兩周由執行組長牽頭,組織課題小組成員,開展一次研究活動,主要是學習本課題實驗的理論知識與先進經驗,小結本課題實驗的經驗與教訓,確保課題研究在正確的指導下有序進行。
(2)每月每個實驗項組織一次公開研究課。
(3)每月由小組長牽頭,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一次研究活動,主要是研究、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實驗的操作水平與效益,並努力爭取形成理論認識,不斷豐富實驗的內涵,使實驗更有普遍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
由於作文教學改革始終是一項難點,在課改背景下上好作文課,更有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課的嘗試,我們發現,執教者已經有課改意識,但行動上還是猶猶豫豫,力度不大,深度不夠。為此,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觀看「作文教學觀摩課」的教學錄像,寫好教學小記並在課題組進行交流,以優質課促反思,以優質課來引路。通過「觀看反思交流」這樣一個過程,組員們從教學理念上有了根本的轉變,從而切實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4、加強教師間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因為每位教師的學歷不同、閱歷不同、知識結構的不同,所以對課題研究的認識也不同,對個性化作文的理解、把握不同。為使課題研究順利有效進行,我們採取先觀摩課題研討課,再集中交流各地課題研究情況的形式,老師們緊緊圍繞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等,暢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實踐收獲。老師們的交流中,有理論學習的收獲,有教學困惑的剖析,有教學成功的感慨,有教學失敗的傾訴。通過平等的對話、橫向的交流、縱向的引領、思維的對撞、觀念的爭鳴,老師們都說,這是一次教學觀念上的洗禮,也是一次教學經驗的展示,更是一頓豐盛的精神佳餚。
5、反思、總結、提高。
為了保證本課題研究工作的落實,我們制定了研究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實施計劃,做到人員、時間、效果三落實,並把課題計劃分解納入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之中。每次活動後都讓教師及時反思、不斷總結、提高。每次聽課、看錄像後,都要求教師認真填寫課例分析。每學期,都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撰寫一篇作文教學方面的論文。
九、取得的成效。
通過近一年的研究,我們在實施」作文個性化」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個性化作文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規范了訓練過程,使每次的作文寫有目標,評有依據,改有方向。實施全方位把關,面向全體,有利於調動學生寫作文,改作文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由害怕寫作文到樂於寫作文;由「空洞無物」到「靈性四射」;作文題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語信手拈來。
(二)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這一學年中,學生通過閱讀,記筆記,寫日記,辦手抄報,作文園地等,寫作能力日漸提高,並養成了隨手記筆記,隨時寫日記的好習慣,為更好地進行個性化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僅在本年級中脫穎而出,在校內的各項比賽中紛紛獲獎。
(三)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科研能力
課題組通過富有個性的教學實踐活動,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成果,得到校內同行的公認。
思考與啟發
我們的「作文個性化」課題旨在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張揚學生的個性,這與新課程標準是相吻合的。
(一)培養興趣為先導
培養學生個性化的作文能力,應當從低年級抓起。我們必須採取多種辦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教師對寫得好的誇一誇,對不敢寫的拉一拉,對寫不好的幫一幫,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中,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從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漸漸形成寫話的興趣。
(二)重視個性化作文的引領
個性化作文,提起的時間不長,教師在指導上辦法也不多,當前應予以更多的關注。低年級是最愛想像,最富於幻想的年齡段。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寫想像中的事物,激活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學生的能力是無窮的,一旦讓它釋放出來,會給我們一次次驚喜!因此教師應取得家長的配合,使作文個性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個性化作文」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顯示個性應和時代緊密結合,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之中,但是教師必須在班集體中做出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丑」的批判必須旗幟鮮明,避免學生走極端。
2、顯示個性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盤否定。它是一種有批判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才能得以更好的發揮,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會撥雲見日,其樂無窮。
3、教師的觀念要從根本上轉變,否則影響課題研究的成效。十、下一步設想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關鍵還是應該上好作文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同時,要重視作文評講。今後,我們的研究工作將進一步側重於作文課堂教學,向作文課堂教學要效益。我們還要讓作文向其他學科更好地延伸,讓作文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與藝術學科相融合,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我們將不斷建立完善的作文多元化評價體系,真正讓學生愛寫、樂寫、會寫,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發展。下一步的具體做法:
1、學校每學期組織課題研究的教師開展一次專題教學觀摩活動,具體展示教師教學的個性化風格。2、學校每學期組織參加實驗的學生開展一次專題演講、現場作文競賽等活動,檢驗學生學習情況,推進實驗進程,展示學生個性化發展風采。
3、成立「個性化作文文學社」,每兩個月由文學社負責出版一期專刊,刊登實驗班學生的優秀作品及教師的點評,為師生提供發揮個性特長的舞台,以點帶面,激勵全體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
4、條件成熟時,舉辦對外的教學公開觀摩、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推廣實驗的成功經驗,提升實驗的實際價值。
責任編輯:姚尚元
擴展閱讀:小學生作文_個性化_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呼瑪縣第一小學
2007.11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教育中的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並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話連篇,缺乏個性化體驗,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寫出的東西毫無童真、童趣。從2005年課題立項後,我校師生積極實踐,努力提高實驗效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
課題組成員都是有一定教學經驗和指導作文的功底的教師,為提高研究水平,大家訂閱了大量的作文指導書籍,積淀文學功底,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全組老師還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研討新課標,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學習了《走進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等一些書籍和雜志,並作了適量的摘抄記錄和學習筆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作文教學,討論課題的進行,大家交流經驗,群策群力,使課題研究沿著健康的軌道順利發展。對學校的讀書、徵文等活動,大家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爭取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由於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加上選擇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大都有較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因此大家參與本課題研究的熱情較高,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較強,日常的課題研究資料得到了及時的收集和整理。注重課題的研究過程,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反思,不斷把感性的認識、平時的做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教師之間還相互聽作文教學的研究課,課下進行討論,不斷提高。
二、加強過程管理,豐富研究活動
嚴格課題管理,規范課題操作是課題研究能否得到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為了使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我們首先是嚴格落實課題實施計劃。為了使課題計劃落到實處,我們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認真上好專題研究課,作好課題研究記錄,及時總結經驗。堅持寫好教學反思,並積極撰寫相關的故事和論文。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實踐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前提的,我們既注重課堂教學,又僅僅抓住課外的閱讀和寫作。
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有限的時空去訓練學生的的作文能力。在個性表達中展現自我。文章源於真實的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簡單照抄,我們注意重視兒童的主觀感受,尊重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注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表達生活,並且大膽表達有自己的有特點、有個性、有創意、有獨特的感受和見解,不盲目從眾,不人雲亦雲,用個性化的話語,使用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去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抒發個性化的審美情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抒發真情、真體驗、真感受。比如馬瀟瀟就喜歡很細膩,很哲理的描寫;張皓喜歡玩點小幽默;梅若晨總是寫得情感交融;宋雨晴的文字則是優美的散文。事實證明,有不少學生的文筆很有特色,看事物的視角也很獨特,具有了很好的作文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引導學生說真話,追求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藝術地引導學生從敢於參與到樂於參與,再到善於參與,把作文寫好。
四、寫作、講評、修改有機結合。
要想寫出好文章,唯有多讀、多寫。當然習作練習要注意方法,要以課文為依託,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走從仿到創的路子,讓學生少走彎路。同時把寫作與修改、講評有機結合。在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後,總有一些佳作,所以在每一篇作文收上來後,我們就選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讀給大家聽,然後分成小組評、改。評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幫助了別人,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改文章。同時,我們挑選一些好的作品,列印出來,編在校刊里,讓大家傳看學習。當孩子們看到自己優秀的作品變成鉛字、漂亮工整地列印出來,再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非常高興。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⑷ 如何構建小學個性化科學教育課堂

一、個性化教學方法對科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小學科學課作為學生科學能力形成的起點,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為科學課作為小學生事物認知的基本學習方式,不僅影響著小學生科學價值觀的樹立,而且對學生科學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小學生而言,由於其知識視野的限制,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不僅想自己親自動手去探索未知事物,而且也想認識到事物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想了解更多的奧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而小學科學課教育正是基於學生科學知識探索前提下採用的一種興趣引導性的教學方法,不僅是要以具體的課程設計、具體的教學理論作為教學引導目標,而且還要在學生科學認知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自我學習興趣作為學生科學探索能力培養的出發點,主要是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認知能力、知識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的綜合鍛煉作為科學課堂教育中的主要目的,配合以豐富的知識原理理解,促進學生根據自身興趣來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形成綜合性的科學認知能力來理解科學知識。
二、個性化科學課堂的構造
個性化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一方面在於素質化個性課堂的構建,一方面在於學生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打造。受到家庭教學環境及教學水平的影響,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個性,而個性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正是基於學生基礎素質差異而形成的一種學習引導模式。因為科學課教育的實際價值不在於課堂知識原理的講解,也不在於學生知識儲量的多少,而是基於學生科學教育前提下,學生理性邏輯思維的鍛煉和自主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以學生的科學素質養成作為科學課個性化教學的核心才能促進學生在獨立人格不斷形成的基礎上,以理性精神為指引積極地進行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來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當然,新的時代教學理念以綜合素質培養作為新的教育內容,要求充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和興趣愛好的發展,而個性化教學方法的採用可以說是在新教學理念引導下的一場實踐性的教育沿革,因為個性發展就要求以學生的興趣養成和愛好培養作為其素質形成的教育基礎,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能夠在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帶動下努力發展自身特長,茁壯成長。

⑸ 小學語文立項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課題書怎麼寫

個性與和諧現在的時代是講求個性的時代,這是「人」的覺醒、時代的進步。但個性不能走極端,不是隨心所欲,不是一味地自我中心。有人說:藝術的極端是痴,思想的極端是瘋。可見極端是要不得的。這里所說的個性,是指一個人性格的主側面。個性有好也有壞。僅就三國人物而言,關羽和呂布一個義薄雲天一個反復無常,誰高誰下,一眼便知。諸葛亮鞠躬盡瘁、孫仲謀知人善任,一言一行可圈可點;董卓專橫兇殘、劉禪昏庸無能,低劣個性禍國殃民。發揚優良的個性,抑制惡劣的個性,是個人之幸、社會之幸。作為單個人,每種優良的個性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個性的張揚也不是永無止境的。人處在社會中,並非生活在真空中,因此人和人打交道就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個性。中國文化從本質上說是講求和諧的。孔子提倡和而不同,提倡仁和恕。老子講求「無為」,說到底也是強調尊重自然規律,反對極端的「亂為」。人的社會需要和諧,要和諧就不能只考慮自己而不管其他。一個團體,大到國家、政黨,小到單位、家庭,要想順利發展和謀求幸福,既要尊重個性的活力,又要顧及到團體的利益和他人的需求。優良的個性理應得到尊重,人需要充實自己、不斷發展。另一方面,規則也必須有、必須不斷改進。從古到今,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和革命,法律的一次次修改,不正是在改進和發展社會規則嗎?社會的現代化,需要人的現代化。沒有人的素質提高、沒有人的個性優化,哪來社會的全面進步?只有物質的現代化,沒有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不是完善的社會進步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社會和諧發展的真正目的,不正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物質條件、完善快樂的個性,為了創造人的幸福生活嗎?人世間絕對的自由是沒有的,人人都追求絕對自由,最終也就沒了自由,比如人人都不顧紅綠燈的約束、人人都不考慮其它的車輛,結果只能是人人都失去了可貴的自由,現場一片混亂。可見,在現實社會中個人的生存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一個有活力的整體不是一團泥,而應是一袋豆,既要遵守團體規則的約束,又應適當保持相對獨立的自我。誰都需要自我空間,這是人的天性使然啊。這樣的團隊才是我們共同期待的吧?或者說,一個有活力的社會應該像一支訓練有素的球隊,他們活躍在球場上,既有團體合作精神,又盡最大力量發揮個性,表面看去亂亂騰騰,實則活而有序。遵循一定的規則,又合作又講個性,這樣的球隊才能精神高昂,活力四射,團隊蓬勃向上,個人心情舒暢、個性飛揚,在發展團體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

⑹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

一、全面把握學生的基礎水平。
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各知識點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也就是前面所學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因此,要搞好教學就要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即了解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至於使學生出現「知識斷層」。
二、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正確對待學生間的差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全班幾十個學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而不是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標准零件。他們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使得他們的學習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特點,看到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才能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發展方案。
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經常就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看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不要局限於預設的教案,要根據學生當堂的表現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案,要運用教學機智來合理地運用生成資源,造就生成的精彩。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部分,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愛好、情緒、意志等。在同等智力水平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會以一種積極愉悅的心態參與到教學中來,這對其個性化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教學實踐表明:在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情,更易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利於個性化教學的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⑺ 什麼是小學個性化課程

適合每個孩子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每個孩子都適應的課程,在實際中還是有難度的

⑻ 淺議如何做好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

培養獨立的主體、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個性化作文教學
近幾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這是在新環境中尋找更新與發展,是繼承歷史傳統上的再一次跨越。站在這一潮頭浪尖上,反觀傳統得教育教學,由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反思,特別是其抹殺個性的一面。日本學者池田大作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導致教育痼疾的根源:「現代教育已陷入了功利主義的泥潭,這是很可悲的事情,這種傾向帶來了兩個害處,一是使教育變成了政治、經濟的工具,進而失去了它天生的主體性及尊嚴;其二,由於只承認實用性知識和技術的價值,便使從事這類學科的人們淪為知識和技術的奴隸,隨之產生的結果便是尊嚴的喪失。」這句話揭示了現在教育存在的危機,也從另一角度道出現代教育所存在的工具性教育的弊端。
顧名思義,工具性教育就是要把人培養成工具,把教育當作工具使用。他反映的是一種觀念形態的思想,是支配教育的一種哲學理念。可以這樣理解,工具性教育使教育消失了它在整個社會系統中的獨立地位,成為外部社會要求的被動適應者,教育不再是教育本身,而是社會的工具;同時他使教育不再把人作為獨立的主體來培養,發展人的內在價值,而是把人作為工具,發展人的外在價值或工具價值。這一理念反映在寫作教學中,即喪失了寫作的主體,為文而文,使作文與人格分離,作文的心理畸形,這就喪失了寫作作為一種生命活動存在的本質意義。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進行系統的改革。」

⑼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個性化

個性化教學,即以「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如性格、興趣、愛好,並以此為出發點,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等在教師的指導與教育下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可見,近年來不斷推進和深化的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重視個性化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推進個性化教學,並改進相關教學行為,提高個性化教學的有效性。
一、准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實行分層教學
小學生的個性差異相當明顯,不僅在數學基礎、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強弱高低之分,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也有所差異。隨著目前小學入學人數的逐年增長,班級學生結構越來越復雜,差異性表現也越來越明顯。為此,教師們想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要盡量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點,准確把握他們的差異性,進行有區別的數學教學。教師們可通過課堂觀察、課堂提問、課外談話以及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對小學生們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建立學生檔案,並進一步分析學生的數學基礎、智力水平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特點。在准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差異性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收集、整理所得的信息,在數學課堂中推行分層教學。例如,我在講解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的《統計》這一課時,布置了一道練習:2010年玲玲家各季度用水量情況如圖1所示,求玲玲家每月用水多少噸?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根據對班上小學生們的數學基礎和性格特點的了解,進行有計劃的分層提問,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分列如下問題:
(1)玲玲家各季度分別用水多少噸?
(2)選擇正確的算式:
(15+10+30+25) 4
(15+10+30+25) 12
(15+10+30+25) 365
(3)算出玲玲家每月用水的噸數。
由於不同層次的問題符合了不同學習基礎和興趣的學生的特點,他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顯得比以往更加積極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表明,准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差異性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教師們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發展其良好個性。
二、加強師生友好教學交往互動,開發個性化思維
教學交往即在教學情境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際溝通活動。教學交往不僅影響著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是提高個性化教學有效性的客觀條件。為此,教師們應加強教學交往,以實際行動提高個性化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寬容對待學生的各種差異,讓基礎不同、性格不同的小學生在交往中能感受到支持和鼓勵,並體會平等、尊重和自由,營造健康的環境以其讓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師生交往和同學交流之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小學生們對一些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開發其數學思維潛能。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下冊《找規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組合進行剪刀石頭布的小游戲,並讓他們在游戲中數出剪刀、石頭、布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教師不應先入為主地傳授「正確、權威」的思考方法,更不應在小學生們提出錯誤規律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消極情緒,而應當引導他們發現規律的錯誤之處,並鼓勵他們發現「A數量×B數量=種數」這一規律,進而體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只有寬容、和諧、友好的關系和氣氛才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才能形成學生的健康個性,教師們應重視師生交往和互動,以期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開展探索性實踐活動,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標准提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教師應改變過去控制課堂的做法,以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們能夠擁有更多的主導機會,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量角器的中心點、0°刻度線、90°刻度線、180°刻度線以及掌握量角器的基本用法之後,引導小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度量橡皮、書本、課桌等物件的角,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按照自己的個性習慣去探索和掌握度量器的使用方法,觀察生活中各事物的角。在活動結束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如有多組學生測量同一物件,則對這些組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看哪一組的測量最准確,並讓該組學生分享他們的測量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自由選擇想要測量的物件以及進行測量的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從而使個性化教學能夠有效進行。
面對新一輪教學改革,教師們應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吸收新的教學思想,通過准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加強師生友好教學交往以及開展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等途徑實現個性化教學。我們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他們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個性化教育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