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勞動與技術 教學目標怎麼寫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回學生應該學答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②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開設哪些課程
中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的內容,包括工農業生產、服務性勞動及公益勞動等。有些內容可以與職業技術教育結合進行。
勞動技術教育課,要對學生進行勞動觀點的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人民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從而把勞動看成是光榮的事,養成勞動習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同時還要教育學生增強集體觀念,培養他們自覺地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勤勞儉朴、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要教育學生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確保勞動安全。農村中學,還要進行熱愛農村、建設家鄉和農村政策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課,還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本生產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各地學校從實際出發,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並應積極創造條件,逐步發展和提高。
(一)城市中學條件比較好的,應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級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如各年級可結合有關課程的教學,開設植物栽培(花草、果樹、蔬菜、菌藻、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動物飼養(家禽家畜、實驗動物、觀賞動物等的飼養管理)、木工(鋸、刨、鑿等基本技術)、金工(車、鉗等)、電工(簡單照明線路安裝)、無線電技術、烹飪、縫紉、編織等勞動技術項目,使學生了解基本生產原理和工藝過程,初步學會使用一定的勞動工具。
目前沒有條件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技術教育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利用校辦工廠、農場(實驗園地)進行一、兩項勞動技術教育。
(二)農村中學一般以農業生產技術教育為主,如土壤、肥料、育種、作物及果樹栽培,家禽家畜飼養等。有條件的,也可以進行一些為農村生產、生活服務的工業或服務性勞動技術教育,如農用機械維修、電機維修、電工、木工、泥瓦工、手工藝勞動、縫紉等。
(三)公益勞動(整修校園、植樹造林和為社會服務的勞動等)對於培養學生工作不講條件,勞動不計報酬,為集體服務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風格有很好的作用,所有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參加。當前不具備條件進行技術性勞動的學校,可以多安排一些公益勞動。
(四)為了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開闊眼界,學校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參觀或勞動,爭取初、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各參加一次。使他們了解現代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發展狀況,受到生動、實際的教育。農村中學要按規定放農忙假,讓學生回隊參加勞動。還應要求學生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
③ 小學勞技教案
《救護小常識》
教學目標 :
1、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受傷後,在成人不在的時候,學會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事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2、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教育目標:
1、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情境中的小夥伴提供幫助。
3、受傷後一定要告訴家長或長輩。
教學方法:
1、為學生創造幾個模擬場景。
2、通過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認識到要學會自我保護。
3、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了解受傷後,如何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情況。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
(1)請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觀察同學們在教室內外的活動,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2)學生自帶一些處理常見小傷口的葯品(如創可貼、葯棉、紗布、紅葯水)
2、教師准備:就相關問題向校醫請教或查閱資料。
3、教學器材:常見葯品、宣傳卡片、判斷分析表格。
4、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
一、經驗交流
1、教師出示討論題目:課件一
(1)是否曾經因為不小心而受傷?
(2)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受的傷?
(3)受傷的經過是怎樣的?
(4)當時自己有什麼感覺?
2、學生小組自由交流經驗
3、請幾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相關經歷。
二、觀察分析
1、看一看:觀察同學們的課間活動。
2、說一說:在學校生活中哪些行為與表現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1)課間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樓梯奔跑;
(4)教師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發生的傷害。
三、情境表演
1、師提供情境:當自己受到意外傷害時,家人……
2、學生模擬表演:鼓勵學生創設多種情景
3、嘗試總結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
4、說一說導致意外傷害的原因。
5、教師小結:意外傷害是指由於我們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識而引起的身體傷害,如磕傷、撞傷、燙傷等,傷害無論大小都會給他人帶來痛苦,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我們要多加註意,盡量避免傷害。
四、判斷分析
1、課件二,教師出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受到傷害的情境。
(1)學生在馬路上踢球;
(2)互相爭搶玩具;
(3)用掃帚和傘打鬧;
2、小組討論:以上情況怎樣避免傷害?
3、學生判斷,並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麼?
4、引導學生分析下列情況下如何做:課件三
(1)乘車時(車上車下)……
(2)課間活動時……
(3)看見剪刀放在沙發上……
(4)插電源時……
(5)學生自己說出幾種情境
五、實踐操作
1、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常識
(1)學生自由介紹;
(2)教師介紹;
(3)教師小結:雖然我們受傷時要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以獲得及時的治療。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知識,學習一些小傷口的處理辦法,當家長和老師不在身邊的時候,先對傷口進行一下處理,對日後的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2、分組展示自帶葯品
(1)小組互相介紹自帶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紹
3、教師補充:選出常見的幾種葯品,介紹其作用並模擬演示使用方法。
4、學生模擬:小傷口的處理方法
(1)擦傷
(2)劃傷
(3)流鼻血
六、討論分析
1、課件四,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57頁圖)?
2、討論:能不能因為害怕家長的責備而隱瞞情況?
3、教師小結:當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無論輕重都要注意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這樣才會使我們更加安全。
七、積累資料,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1、介紹救護小常識
(1)受傷後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
(2)傷口要及時處理;
(3)在工地受傷要及時去醫院;
(4)燙傷後要用冷水沖洗、降溫;
(5)流血要馬上包紮(因為人的血量有限);
2、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宣傳救護知識。
3、教師小結:鼓勵在生活中學習救護常識,通過上網、向家長請教、詢問老師等其他途徑掌握救護知識。
4、辦一期《自我保護》宣傳板報。
5、與家長共同編寫《自我保護》詩歌。
④ 急求小學三年級上冊勞動與技術的教學計劃
三年級上冊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3)班的勞動課。班裡學習氣氛比較濃,在每個班都有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他們地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孩子們都有著很強的求知慾,其中,大多數學生的基礎較好,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對剪紙、製作勞動做了較集中的安排,教材編入16篇課文,從勞動的性質劃分有剪紙方面的7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3篇,製作航模方面的3篇,有簡單的生產勞動的3篇。
三、預期目標
1.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像、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4.組織實際操作活動,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重點
1.認識各種工具。
2.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紙刀的使用方法。
3.教學生學會製作拉花的方法。
4.教學生學會製作對稱圖形的方法。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被學生備課、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衛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范化,只有這樣才防止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授課內容 節數 備注
第 1 周 材料與工具 1
第 2 周 剪刀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1
第 3 周 刻刀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1
第 4 周 節日的綵帶 1
第 5 周 中秋節、國慶節 休假
第 6 周 美麗的紙花 1
第 7 周 編紙繩 1
第 8 周 紙繩蔬菜 1
第 9 周 栽盆蔥 1
第10周 整理房間 1
第11周 養金魚 1
第12周 會飛的孫悟空 1
第13周 「迷你」桌椅 1
第14周 吊蘭的養護 1
第15周 有趣的蛋糕燈 1
第16周 袖珍小汽艇 1
第17周 製作紙飛機模型 1
⑤ 勞動與技術教育記實表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它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自小學3年級起開設.它的開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對於深入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對於培養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在形態和名稱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嘗試.「勞動與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二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二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徵,是一種課程內部的「小綜合」.這種區分,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作為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青睞的技術教育.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有一段時間把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關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對人的改造作用,忽視了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價值.《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國家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下簡稱《指南》)立足於時代的發展,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本,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與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專科院校所開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具有「現代性」的重要支柱.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技術世界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一項完美的技術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科學、道德、審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統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綜合形態的課程設置.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徵.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在目前國際性的課程綜合化的趨勢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形態的推出,無疑是順應潮流的改革嘗試,它必將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性能和實踐品質得到展示.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還會有一些理念的碰撞,這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進行了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重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最具開發潛力、最易受科技發展影響、最應該體現時代特徵的開放性學習領域.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准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指南》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上確立了勞動、家政、技術、職業准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有一定獨立性又有一定滲透性的內容結構.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准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這充分反映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現代性和開放性. (三)建構了富有彈性的目標體系.《指南》提出了目標與內容分成基礎性和拓展性兩部分.基礎性內容是完成各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體現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結構性,對不同地區也具有條件上的普適性.而拓展性目標和內容是供各地選擇的,實施條件相對較高,有些內容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學校以及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選擇主體成為可能. (四)拓展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空間.《指南》首次將簡易的技術設計、技術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簡單的技術作品評價,正式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習內容,農業技術的學習內容也從傳統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技術試驗、產品貯存與加工、市場調研與營銷等方面擴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拓展,必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五)確立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考核與評價一直是課程實施中的難題.《指南》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點提出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實行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合格證書」制度(在農村初中,應與「綠色證書」結合起來). (六)注重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區分.由於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區在勞動與技術教育過程中不僅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而且也是負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體,但我們往往忽視它們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區分,以至形成了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學校教育功能的擴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這種不同主體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並在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設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