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黨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揮什麼作用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❷ 如何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版會主義先進文化權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必須充分利用好國民教育,從娃娃抓起,使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營養,使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是國民教育的主體,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學校必須堅持把「教書」和「育人」有效結合起來,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❸ 科技創新對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作用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科技又是第一生產力。
具體地說,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基因、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的引擎、轉變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晶元、創造新資源新要素的母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酵母、優化生態環境的杠桿,能夠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
因此,習近平同志將科技創新提升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當前就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各國在科技創新、產業變革上競爭激烈,科技呈加速發展態勢。一國生產力先進與否,不僅要看經濟總量大小,更要看科技水平高低。
例如,以色列是一個小國,但由於科技先進,經濟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美國能夠長期保持世界超強地位,除了經濟實力強大,更重要的是擁有各種先進科技手段,科技創新能力強。
從我國國內來看,哪個地方突出科技引領,哪個地方發展就快、競爭力就強,深圳就是一個突出例證。我國要在總體上趕上時代潮流,必須依靠優越制度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跨越和競爭力提升。這是大勢所趨、客觀規律使然。
(3)中小學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傳承與創新是文化前行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人,其前行中都有「顯性」和「隱性」兩個標識性的文化維度:顯性的文化維度是「創新」,而隱性的文化維度則是「傳統」。「創新」為文化成長注入了不竭的動力,並表徵著文化主體的存在價值,印證著主體的生命與自由。
「傳統」則匡正著我們前行的腳步,讓我們對於「為什麼上路」有一種自覺意識,不至於「離經叛道」。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建構人的文化世界需要「瞻前顧後」:「顧後」為的是守住「初心」,心繫人的精神家園;「瞻前」為的是拓展人類文化「新世界」,增宏生活的意義。
因此,置身於當代生活的每個人,面對已有的文化都是「一身兼二任」——既要「承傳」又需「創新」。如果說「承傳」是一種歷史責任的話,那麼「創新」更是一種時代責任。唯有不斷創新前行,方不辜負先輩的重託,讓民族的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辯證統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❹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為對文化起著傳承、改造和創新的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為對文化起著傳承、改造和創新的作用。教育激
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體現就是對文化的創新。教育對於文化的更新與創造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
教育為文化的更新與發展提供大量具有創造活力的人才;(2)教育選擇文化並將選擇後的文化確定為教
育內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3)教育帶來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與多元文化交融後,激發出
文化創新的生機和活力。
❺ 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都對我國文化有什麼影響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而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對我國文化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要想做到五位一體發展,文化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
文化傳承使我國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國家,我們國家是有文化,有歷史的。中華民族歷久彌新,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對於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❻ 分析網路課程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
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
❼ 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地位
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沖擊,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核心是文化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性的創造性轉化,同時融入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市場精神、法治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與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這里,悠悠古韻與勃勃生機是有機結合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著力推進文化建設的現代化、生活化、社會化、教育化、網路化
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有一套具體的做法和合適的路徑。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五四以來在文化方面總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從近百年來的文化討論來看,一些相同的主題幾乎過幾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傳統——重建傳統——再批判傳統——再重建傳統里兜圈子。結果是,在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猶豫彷徨了。要從娃娃抓起,從最基礎的典籍著手,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和規范做起,在文化建設方面多做扎扎實實的工作——
現代化。這里的現代化主要指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特別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實保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生活化。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成為日常生活規范。培育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道德情感,見利思義、顧全大局的行為准則,形成相互尊重、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互諒互讓、友好協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創造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維護公平、伸張正義的社會氛圍。
社會化。使中華文化走入社區和社會,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禮儀,開展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
教育化。使中華文化成為小學、中學的重要課程。要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典籍誦讀活動。
網路化。要把中華文化的豐厚資源與現代數字、網路技術結合起來,使網路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傳統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需要具體分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倡導和發展中國先進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必須堅持——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須抓住和利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個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改革與發展成果。人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也是文化消費的主體。文化的發展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人民群眾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形象。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推進文化觀念創新,文化內容創新,文化業態創新,文化機制創新,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❽ 科學技術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
可以利用科學技術來保存文明發展的成果,比如,當時兵馬俑出土時是彩色專的,但很快就屬被氧化了,如果科學技術在那時就很發達了,那麼可以利用准真空環境,營造出像在泥土裡一樣的外環境,這樣兵馬俑就是能夠保證一直是彩色的了,彩色的文物,一方面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另一方面,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彩繪工藝與顏料的歷史考古研究也有極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