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信息技術論文參考文獻(關於教師教學方面的)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路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路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網路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鍾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B. 教師論文:小學信息技術該怎麼教
小學信息技術應該教什麼?這是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實施好十幾年了,但是到頭來連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真正得到徹底的解決,至於說怎麼教這也是一個逐步完善和總結反思的過程。當然這個問題如果真的還沒有得到解決的話,那我們需要正確科學樂觀之路來正視它,來討論和解決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嘛。
從我從事計算機教育經歷的觀點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從應用著手來選擇和組織教育內容,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上來組織和選擇。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很簡單,如果計算機得到普及的話,那現在我們在說的技術到後來將成為一種常識,不用我們教就會了。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小時候村裡買了一個電視機,為了保護好他,有專人拿鑰匙,而且要專人放,不然怕電視放壞了,而現在我們的二、三歲的小孩子都會放電視了,搖控拿在手上能很方便來播放。再如:在80年代初,自行車作為一種先進的交通工具在我國開始進入家庭,當時車壞了,一定要到車行去修;但是現在沒有哪個孩子不會解決一二種的自行車的毛病。我這么說當然也並不意味著不要進行技術教育,只是技術教育不能成為重頭,他只是一種為信息處理而存在的,只是一種手段。因為我們的孩子並不是全都要去當技術人員去研究電子技術,更多的只是去應用它。
因此我們應教孩子怎樣正確的來處理信息、怎樣辯證的來吸收它和創造性的使用它。教的時候我們以此為基點結合孩子的生活需要進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打個比方說,孩子想製作《電子賀卡》,我們不要選擇課本里的內容,而是以怎樣製作賀卡為目的來組織教學,孩子所學的內容馬上可以得到生活應用,馬上就可以把自己作的賀卡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他的親人朋友。要抓住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沒有心裡需要,那就是被動的學習,他人內容就是沒有選區好。成功的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是要結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又是生活應用的很好的例子。所以說我覺得我們信息技術教學「死抱技術」、「大大宣揚」是不必要的。應該以生活為起點,以解決生活,和解決孩子心理需求為目的,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
從實際出發我覺得我們教學時不應只教某一種軟體,至少要為孩子提供幾種解決此類問題的軟體,例如:我們要學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體,也要學習金山畫王。我們學習金山打字不能不學五筆打字員,我們學習word不能不學wps,我們學習PowerPoint不能不學習金山演示或是其它的文字處理軟體或演示軟體。這里有一個矛盾,就是我們上課的時間有限怎麼有可能學這么多呢?重點要講的是:我們要提供給孩子,要孩子接觸,至於他們更喜歡哪一種軟體去解決他們的題,這是他們的選擇,當然上課的時候我們只能以一種為例子,但我們不提供那是不對的,在一棵樹上弔死會給孩子今後的生活應用帶來麻煩。
至於說怎麼教,這是我們作為信息技術老師的一個弱點。我認為關鍵是我們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在些基礎上把握好一個度。相信每一個信息技術老師都能教好。至於說怎麼來把握這個度,我是這樣想的,技術是我們信息處理能力的一個支撐點,而另一個支撐點是孩子本身對待信息的態度、信息的應用處理的能力、信息的觀念等等。第三個是其它的因素。第二個是我們教學的非常重要部分,至少是和技術是平起平坐的。這是我們找到孩子學習信息技術的心理需求的要點,也是激發孩子學習的興奮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孩子學習的興奮點,等大家找到這個點,那麼信息技術教學就能輕輕鬆鬆,孩子也會快快樂樂,水到渠成。如:我在上面提到的例子《賀卡製作》,這個例子中製作賀卡就是孩子的興奮點。
綜合上述,第一我們不能光從技術上來選擇和編制教材,組織教學;第二要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和態度,從孩子心裡需求上來選擇教學內容,第三應在保證一種信息處理和應用解決之道上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處理信息的方法。第四在解決怎麼教的問題上的時候我們要從孩子的實際需要著手以解決問題和信息應用為目的組織教學。
C. 如何解決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我可以幫你
D.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信息技術課論文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是每位信息技術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下面就幾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教學模式的設計我們都知道建構主義提倡學生自己主動來建構或者是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作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目前上課存在一種相似性:(老師導入新課—布置任務—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加以指點)—點評作品(將學生較好的作品提出廣播,同學們誰還有更好的作品呢?)……這是不是信息技術課的唯一教學模式呢?
(一)有的專家把這種自學輔導的方法看作是一種發現式的教學方法。一般來說,我們課堂除了發現式的教學法之外,一般就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近來我們提倡課改,新課標,有的老師就努力去把自己的課堂設計得非常有新意,把以往那些舊的東西刪掉,只談新的,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無論是發現式的教法,還是講授式的教法,個個都有他的優缺點。比如說:自學輔導法他能夠發揮學生主動的學習創造的主體意識,但是他也有缺點:
1、不是每個學生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如上網路課時,學生容易過於迷戀網路游戲而偏離課堂)
2、學生通過發現式的教學法學來的東西,往往不是系統的,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因此發現式的教學方法,有他的優缺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必須注意到什麼樣的內容適合於用發現式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內容不適合用發現式的教學方法。發現式的教學方法他根本的目的是要學生去發現什麼?發現式的教學是小學目前信息技術課教學倡導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這是大家一個共性的問題。
(二)關於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已被廣大的教師所認同,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確實讓不少教師,學生受益。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他也存在著弊端。眾所周知,每一次提出任務的人是誰?都是我們的教師,學生的主體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所以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對任務驅動的一些看法:
1、讓學生做「目標驅動」的主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和創造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嘗試:「教師定范圍,學生自主選擇」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定目標。如:我在教學小學三年級「指法練習」這部分,充分考慮得由於學生身邊環境的影響而造成學生在計算機操作上的差異,我便給孩子們例出了50-200之間的字母錄入目標,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現有的水平,自己選擇,自己考評。這樣面對那些學有餘力的孩子,教師只需稍做指點,而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輔導那些平常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電腦的孩子。
2、讓學生做「內容驅動」的主人一個班級的學生水平不一,特別是在城內小學尤為突出,教師雖然有的時候能提出不同層次的一個,二個問題,但仍然還會出現「優生不滿足,差生裝不下」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似乎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這樣更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讓學生做「方法驅動」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發展他們認識自已和選擇方法的能力。方法是靈活的,信息技術課尤其如此,讓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成為「方法驅動的」主人,教學效果會更好。
4、學生做「夥伴驅動」的主人每個人都有一種心理傾向,願意和他自己喜歡的人進行合作,這種傾向在孩子們身上尤為體現。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嗎?」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分組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滿意的學習夥伴:如「我們利用,Photoshop.frontpage,Flash等進行賀卡製作時,由於學生有不層的想像,通過合作可以彌補他們思維的差異,做出的賀卡,作品也非常有創意。」通過這樣的任務驅動,我們能讓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學生才能體驗到成功學習的樂趣,也才能讓學生真正做自己的學習主人。二、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的問題 信息技術作為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可能什麼都由學生去發現,去嘗試,有的關鍵性的步驟還得教師去演示,在這就涉及到「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的問題」。 通過心理學研究證明顯示,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是5+-2的組塊,而這個數字對於還沒到青春發育期的小學生就更小了,打個比方我們老師一次能記下多少個字母(陌生的)。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時讓學生閱讀,自學,或是教師演示教師內容七、八步,或者是FLASH等部分十幾步就來操作,學生是不是真正的記住了呢?由於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的問題,在信息技術課上存在幾個階段性的過程:
1、學生讀了書,看了演示,並不一定他就懂了。
2、學生懂了,並不一定就記住了。
3、學生記住了,並不一定就會用了。
4、學生會用了但不一定就熟練。
有的時候,我們老師在完成演示後就讓學生開始練習,開始創作創品。如:「海底世界」學生展開想像,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將他們想像的東西表達出來呢?不,他必須在前面基礎性技能掌握牢固的情況下,才能去進行技能的訓練,有的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往往急於求成,想多給學生留一點時間進行創作,而忽視了學生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分級的階段性小目標 由於人的短時記憶存儲容量有限,為我們在使用自學輔導,應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時,當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提醒學生怎麼樣去閱讀,去自學,比如在PHOTOSHOP,FLASH,等部分,一個動畫的製作往往是幾步,十幾步,學生在自學時通常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看一步,做一步,二是看完了再做,到底那種更好,或者是看幾步再做,然後再看再做,這就要求我們教學設計教學時進行分階段的教學小目標:否則,學生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沒有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做?不是說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是讓學生自己去看,信息技術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學生完全有可能看不懂,看不明白」
四、概念化的問題教材的主編者西師大徐展博士在一篇論文中提出這個問題:概念化就是使學生形成某一個概念的這種認知結構。概念的分類:日常的概念和科學的概念,還可以分為內隱的概念和外顯的概念。內隱就是頭腦里有某種概念的實例,但是我們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而外顯就是希望學習能夠將內隱的東西表達出來。
五、評價 評價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的一個特色環節,我個人認為:「基於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和特點,信息技術教育評價應更著重於完成的過程」研究表明,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價,應推行一種「文件夾」的評價(我們也稱為電子學檔)。這是一種基於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以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為基礎,將學習者的學習活動與評價活動統一起來的評價方法。「文件夾」是一種以表示學生努力成長達到某種程序的文件的集合,具體存放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如:「我在教學PHOTOSHOP,FLASH這塊時,我就專門製作了一個網站(當然這個網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其置放於INTERNET上,沒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構建自己的內部虛擬網,然後我將學生每一次完成的作品上傳到網站中並寫上說明及自我評價,同時也請同學們進行相互的評價,課後學生如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還可以修改再上傳。這樣無論是在評價還是在拓展方面都能將信息技術課去短短的40分鍾拓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而目前我們的教師一般採取的確就是學生練習,創作然後我們將好的作品提出進行評價,然後大家看看這個作品還有那些地方可以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而事實上,由於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本身的技能有限,所謂的落後生,在技能上落後的學生他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得不到肯定。還有的就是學生對這個作品提出更好的意見,那麼這里又提到一個概念化的問題,內隱的東西他能完成外顯嗎?作為日常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我個人認為「文件夾」式的評價應是一個發展的趨向。他才真正的面向了我們的全體學生。
六、拓展拓展在教學中是一種對知識的延伸,作為信息技術課我認為拓展主要分為:「思想的拓展和技能的拓展」思想的拓展,大家知道,除了認知目標,技能目標還有情感目標,比如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之後老師就問同學們這作品好不好,好在那裡,當然如果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說的非常好,而我們信息技術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技能的拓展也同樣重要,但現在目前教師往往傾向於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拓展。這似乎又談到剛才所說的概念化問題,如果沒有技能拓展作為基礎,在信息技術上思想上的拓展得不到根本的實現。如果只一味的重視思想上的拓展,那麼這堂信息技術課本身的特色又在什麼地方呢?
七、網路及網路化的課堂設計
1、1995到我國開始開放互聯網,有這么一組數據:至2004.6.30日上網的計算機從95年400台到3630萬台,上網的人數則從7000變成了8700萬人,作為重慶一個新的直轄市,網路建設在中國是發展的比較好,比較快的,已經超過和趕上部分沿海城市,但是我們的網路文化建設還遠遠落後。在這里有一組對首都中小學上網的調查數據:81.3%的中小學生上過網,且年級越高越多,上網的地點:自己家(82.5%),朋友家(25%),網吧(26%),學校(4%),上網的目的:聊天(51.2%),玩游戲(44.2%),收以郵件下載軟體(40%),查找信息(43.8%),看了這幾組數據後我們不得不想到網路他將給我們的中小學帶來的影響將是怎麼樣的?在這個問題上我比較暫同「宜疏忌堵」的方式。
而搞好我們的校園網網站的建設,我認為是一條捷勁和較好的方法:
A、我們無法也不能阻止學生上網,這時我們就應主動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空間。作為引導學生正確應用網路和形成正確網路道德意識的平台。
B、以寬松的環境吸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潤物無聲,拓展信息時代的德育新領域。
C、利用我們的留言板,聊天室等去暫代學生使用QQ,游戲等(這里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取代這也是不可能的事,而是讓學生在我們的校園網里形成一種正確的網路文化意識,正確的對待網路)如我在學校校園網上設置了許多兒童喜歡的欄目:留言板,聊天室,許願板,VOD,逗逗樂等版塊,
2、網路化的課堂設計:
A、網路化的課堂設計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發展的必要方向,雖然就離我們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應該去了解。
B、參加各類賽課:如(我們上次參加重慶市小學信息技術課賽課中,共12堂中有8堂是網路型的課,)
C、網路文化建設。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老人,大人還是我們的小學生,網路對他們都充滿著太多的神奇與渴望,這是網路文化道德建設中的德育工作更多的是不是我們信息技術工作者應該承擔起來。
E. 小學信息技術課論文:淺析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是新課程改革之後開設的一門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該課程顯得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但「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永遠要比對教師的興趣要高」,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過來就成了最大問題。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一、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十分明確,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在一堂課的開始,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作品,讓學生自己試著完成,然後根據他們的操作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並茂、版式精美的文檔,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繞等不同的格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追求自主選擇喜歡的樣式,對給定的圖文進行混排。如我所想,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於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在交流評比中,學生更好地完善了作品內容。
二、鼓勵創新,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嘗試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信息技術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大膽嘗試,只要敢於嘗試,就是成功。例如,我在教學製作賀卡這節課上,沒有限定賀卡的形式和內容,僅僅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素材,這就為學生發揮想像力和自由創作留下了創新的空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創新,大膽設計,從學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沒有雷同的作品中,反映出他們不僅掌握了內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細節上還能舉一反三、靈活變化、自由發揮,真正實現教師「授之以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教學目標。
三、營造氛圍,讓學生保持樂觀飽滿的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體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強的特點,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同時,還進行了指法游戲的比賽等形式進行練習,緊扣學生心弦,讓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教師鼓勵、贊揚的話語,學生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四、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代替灌輸,以輔導代替管制。「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持久性差。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多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師生間合作、學生間合作。這樣,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還可以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實現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五、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學習
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有的學生家中有計算機,可能上機機會多一些,反之則少一些。加之學生知識基礎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學生之間總存在著些許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任務驅動法」為前提,實施分層教學。在課堂上提出基本任務與擴展任務,要求不同學生完成不同的目標,量體裁衣,因人而異。由於目標要求的不同,就激發了不同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能,張揚個性。伴著愉悅的心情,懷著追求成功的喜悅,順利地完成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大大地提高了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六、游戲激勵,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喜愛之情
小學生對於游戲和上網的喜愛程度很深,如果教師在計算機課上強行禁止,會使學生反感。面對這種現象,我不打擊、不遏制,而是適時以小游戲激勵學生,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喜愛之情。同時,我也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玩游戲更高的層次是製造游戲」的觀念,激勵學生增強信心,動腦、動手去創造游戲軟體,以此增強學生對計算機這門課程的熱愛。
總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們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中,根據課程本身的特徵,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將學生吸引到有意義的學習上面來,讓他們不是單純地「玩」,而是帶有目的性地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學到計算機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F. 小學信息技術論文
淺談計算機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對於現代的小學教育,學生已開始不滿足於「知識=書本+粉筆+嘴巴」 的教學模式,隨著小學生心理發展、生理發展期的提前,現代科學環境的影響,活動范圍和方式的不斷拓廣,他們對知識、對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計算機教學的引入正好順應了這種時代發展的趨勢,它將外界與學校、活動與課堂、書本與信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知識=書本+粉筆+嘴巴」更新成為「知識=書本+電教+嘴巴」,滿足了小學教育乃至於現代教育的要求。
一、計算機教學可以彌補教學器材的不足。增強小學教學中形象化成分。順應小學生心理思維的發展規律。
伴隨著教育的發展,學生知識面的不斷擴大,教材的不斷更新,許多新事物、新知識的不斷涌現,作為面對著心靈幼稚、思維能力低下、抽象認識發展緩慢這一特殊群體的小學教師來說,已很難通過簡單的介紹、片面的幾句話來讓學生在內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認識,即使是教師自己,也很難僅僅憑借自己的所知來弄清楚問題的關鍵,很難在很短的時間、較小的校園范圍內找到合適的答案。而能讓學生比較形象了解的實物模型、鮮明的彩圖,完整的文字介紹,即使在城市學校也很難比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傳達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教學資料、知識資料不能滿足需要所造成知識盲點,造成教師與學生在知識傳遞上的阻塞。而計算機能夠全面滿足教學需要,解決這一問題,它通過網上傳輸獲取教學中的所需資料,有力的彌補了教學器材數量與質量的不足,提供了豐富的教輔工具,並且運用各種動畫、圖解、音樂等先進的教學手段,系統全面的傳輸知識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學生這一不成熟的群體,獲取知識的絕對途徑則完全依賴於教師課堂的傳播,他們心理和思維的發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資料,是任何教師都無法估計和全部滿足的,而計算機教學則具有很強的形象性、靈活性、多樣性,它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有針對性的選擇,能把書本上簡單或是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深刻、形象,很好的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發展快而抽象思維發展緩慢的心理特點進行信息的多元化處理,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計算機教學可以加大課堂教學容量。克服傳統教育教學過程的弊端。創造最佳知識傳輸效果。
計算機教學引入課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傳遞功效,與傳統教學相比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在相同的課堂45分鍾,採用計算機教學能夠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這在小學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生幼稚的思維對事物的認識需要尋求豐富的感官刺激,計算機教學可傳遞他們對知識需求,滿足其求知慾。另外,計算機教學還能夠簡化教學步驟,克服傳統教育教學過程的弊端:①可以簡化教師繁瑣的書寫過程,以演示稿、幻燈片代替黑板板書內容,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②克服了教學空間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從教室走向了校外,從有限空間走向無限空間,拓展了教學范圍。③克服了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計算機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圍繞學生這一活動主體,採用師生互動式的對話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值得我們認識的是,計算機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動畫式的三維效果,能夠完成教師光靠雙手所不能完成的動作演示效果,特別在小學社會課的教學中,其優勢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學生心理對動的事物的認識遠遠比對靜的事物的認識深刻,對多顏色事物的認識比單一顏色的事物認識深刻,對圖像事物的認識比文字知識的認識深刻,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比抽象事物的認識深刻。而計算機教學的三維效果正是起到了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靜態的事物動態化,文字性的知識圖像化,單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適合小學生心理的發展,增強了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刻性和長久性,因此,計算機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與中學或其它階段的教學表現得更明顯、更直接。
三、計算機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培養小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計算機教學是學習革命的產物,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作為小學生,對於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強烈的,對於計算機教學所帶來的豐富信息,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第一,計算機本身就是一種現代科學產物,小學生對其中奧妙在教師的引導下必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計算機所提供的對話式功能,能滿足於小學生愛動的心理,對計算機本身的操作就是一個自覺學習的過程,對計算機信息的尋找過程本身也就是一種滿足求知慾的過程;第二,計算機所提供的虛擬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現實生活和實踐過程中所無法實現和觀察到的,它通過對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模擬的動畫演示,如火山噴發的過程,化石形成的過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過具體的視覺觀察,使小學生產生外在教學認識與內在心理認識的差異,從而就培養小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產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對於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第三,隨著計算機教學的引入,使小學生接觸面的快速擴大,知識掌握程度的不斷加深,思維能力的不斷加強,其所遇到的疑難也就越來越多,其心理內在對知識的需求也就日益強烈,問題是促進學習最有利的動力。因而,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必然會更加註重對知識的積累和對疑難問題答案尋求,同時也解決了以布置作業被動促學的教育弊端,從根本上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號召,讓學習的過程成為了「快樂學習、自主學習」。
隨著計算機教學深入課堂,它已開始逐步取代傳統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進性和可操作性被廣大教師所認同,它所帶來的教學效果的飛躍,是任何時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計算機教學必將成為課堂教育的主宰,成為推動現代教育巨大的動力和武器。
G. 想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表論文
我是《中國科技縱橫》曹穎 您也可以考慮下我們的雜志《中國科技縱橫》是國家級期刊!在我們雜志發表過的論文萬方、龍源、維普、全文收錄的!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