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校園畢業話劇劇本,最好把送別這首歌套進去。10-20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貳』 給我兩個關於小學即將畢業,感恩老師,感謝學校等方面的課本劇
1、學生身邊有可利用的課本劇資源。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從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說,作為綜合性學習形式之一的課本劇其內容可以不限於語文課本,不限於語文學科,而是以語文學科為主,兼顧各門知識的綜合,應該說其學習資源是無處不在。 1)、教科書資源。教科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課本劇可以依託教科書進行開發。許多課本劇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要求,按照課本主題或通過改進來設計改編的。我這次指導的課本劇的資源大多來自我們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教材,比如《黃香溫席》、《母親的手》、《陳毅孝母》等。還比如象《晏子使楚》、《赤壁之戰》、《草地夜行》等都可以進行課本劇的嘗試。 2)、課外書資源。課本是小天地,課外書是大課堂,其內容包羅萬象,匯納百川,鑽進課外書,就是投身生活。根據新課標要求,大多學校和教師都規定學生購買小學生課外必讀篇目。我們活動中的詩組《家》就取自課外題材。《格言大贈送》更是許多同學平時在課外積累的格言警句的綜合。題材雖然是課外的,但卻能很好地融入我們的主題。 3)、影視、網路資源。電影、電視、網路作為當今世界的大眾媒體,其覆蓋面之廣,信息量之大,已毋庸置疑,教師家長只要引導得當,學生收益應該是很豐富的。我對學生收看什麼電視節目,收看時間等都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合理化的安排。有的節目還是很有利於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博見多聞和勇於創新的。如果能正確指導學生如何上網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等,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樣也是課本劇素材的來源。我們這次課本劇也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手段,背景投影,旁白提示,朗誦配樂等在整台演出中效果頗佳。 4)、生活資源。生活中處處有資源。在課本劇活動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包括鄉土、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我很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這樣在情感態度上有利於讓學生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沉浸於大自然中,圍繞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展活動,讓學生獲得對大自然的親近而美好的感情,藉此將關愛自然、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浸潤在心靈深處。我們同學的好多道具就取自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游戲機、鍵盤、蒲扇等。 2、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要把學習變成一種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要讓孩子在「做中學」,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鮮明地提出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在課內外組織參觀、訪問、小報、課本劇等活動。由此可見搞課本劇活動是有它的理論依據的。 再從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小學生的注意仍然以無意注意為主,課本劇教學順應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樂中求真,教學中適當安排課本劇能以多變的形式,多彩的內容激勵學生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本劇教學把「苦學」變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在課本劇活動中,學生精神放鬆,課堂氣憤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熟練技能。課本劇把原本乏味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創造興趣的激發也就為創造潛能的開發形成了動力。 3、課本劇編寫、設計、操作的可行性 課本劇雖然受時間、人物、情節、場景等限制,但並不是高不可攀,對受過正規師范教育的語文教師而言是可以嘗試的。課本劇的編寫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明確主題。課本劇的編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忠實於原文的主題,還是推陳出新?,是將原文進行改編,還是提出一個新的主題?任何一個課本劇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愛什麼,恨什麼;贊揚什麼,批判什麼;學習什麼,反對什麼……此環節相當於分析教材時對中心思想的把握,我這次開展的課本劇的主題是「孝敬父母長輩是美德」。其實我們的教材每個單元也都是有主題的,熱愛祖國的,贊美英雄人物的,陶冶情操的,勵志的等等,這些也可成為我們課本劇現成的主題。 2)、安排人物。誇美紐斯說:「強迫孩子們去學習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們。」確定演員應尊重學生的意願,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確定演員。最好是採用學生自願報名,同學投票表決的方式來確定。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好的發揮。我開展的這次活動,全班54人共有38人領受了任務,並且明白了各自的角色。我的宗旨是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節目中來。說到這里,趙月同學事後的一段話還是對我們有啟發的:我原來是主持人,可是試演後老師把我給換下來了。當時我想,好沒面子啊。但老師後來還是給我安排了一個詩組朗誦的角色,事後我才知道這是所有節目中最出彩的一個。現在看來老師還是很器重我的,而且還知道我更適宜哪個角色,如果讓我做主持人還真不一定能做好呢。我想對有著教育教學專業知識或多年班主任經驗的老師如何識人善用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3)、構思情節。編演課本劇,既可以忠實於課文中的人物和情節,也可以根據主題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刪情節,如續編故事等。這一環節的編寫工作,需要師生展開想像,具有創新意識;大膽構思,不要拘泥於教材。我根據主題的需要共制定了九個節目,有朗誦《母親的手》、詩組《家》、小品《黃香溫席》、《孝敬長輩是義務》、快板《孝敬歌》等。象小品《黃香溫席》完全按照教本是很難表演的,於是我就對內容進行了調整,該刪的刪掉,要補充的另外找資料補充。這對於經常要對學生的作文作批改增刪的語文老師也應該是駕輕就熟的。4)、設計台詞、動作。課本劇的表演主要靠演員的語言和動作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因此,在編寫劇本時,教師就必須根據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認真提煉每個演員的個性化台詞,設計每個演員的個性化動作。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特別是張童謠同學的朗誦《母親的手》,她能根據自己富有表演的天賦,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和詩歌內容緊密聯系,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我朗誦的一篇《母親的手》,一千多字呢,怎麼辦呢?我只好每天一有空就拿在手裡背,回家後就對著鏡子練,一句話,一個動作每天要練幾十遍。 5)、設計道具。恰當的音樂和道具能渲染氣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編寫劇本時,還要考慮根據情節的需要配置什麼樣的音樂,設計演員所需要的頭飾、服裝和道具。製作道具最好是交給學生來完成,教師只作一些指導,有時候也可以利用家長的資源。這樣能使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運用學過的多種知識和已經形成的多種技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使課本劇有聲有色,吸引觀眾。在製作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情。一天中午,李佳安的媽媽氣喘吁吁地匆匆趕來學校給孩子送一個頭飾,說是家裡原先做的不好,今天上午特地到電腦公司讓人製作,還上縫衣鋪給專門做的。她說雖然孩子只有一句台詞,上場只有幾秒鍾,但孩子高興,做家長的也就盡量要配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