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由無數的「情」的操作而綜合為「情操」的生成,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而語文作為一門主幹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情感。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泛、文質兼美、圖文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而且實踐證明,情感教育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麼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引導比較,體驗情感
有比較才有差異,在差異體驗中獲取知識,升華情感。如:《小柳樹和小棗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對待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二者的內心世界,老師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劃出寫柳樹美的句子,讀一讀柳樹對小棗樹說的話,想一想柳樹為什麼會對小棗樹說這幾句話。在讀、劃、思、感中,學生較為深切地感受到柳樹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洋洋得意。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劃出寫小棗樹美的句子,說說小棗樹美在哪裡,讀一讀小棗樹說的話,感受二者不同的說話語氣。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柳樹雖然外表美,但是缺乏心靈美,而小棗樹則是外表與心靈兼美、具有真正的美。
二、情感朗讀,以聲傳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蒼白無力、索然無味。」感情朗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同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也會格外投入,從而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別是古詩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當然就必須加強對古詩的朗讀指導。如《題西林壁》中「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重音。每句詩的節奏大約是××|××|×××。
三、語言感染,喚起真情
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滲透作者強烈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要善於挖掘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一位教師在總結《凡卡》一文時說,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有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么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幾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時,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同學在寂靜中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位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情入景,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共鳴的作用。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並用自己從每篇課文中受到感染而燃起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熾熱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
四、課件渲染,蘊育感情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那具體的畫面、生動的聲音,能再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為學習情感的產生提供了載體。如教學《夕照》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夕陽西下的迷人景象;層林盡染,萬物像籠罩上一層金色的薄紗……配上輕柔的音樂,使那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位學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然後,教師再引導他們去理解語言文字就有了濃厚的情感基礎了。
五、創設情景,觸發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為喚醒學生情感,須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學生語言感受,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悟,使課堂教學進入葉聖陶曾經描述過的那種境界:「一個教室,四五十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是一種審美的氛圍,師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之中,都有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得到語言形象、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可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理解與體驗的「情感場」。
六、模仿演示,以形激情。
情感的流露表現在人的表情、動作、語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從現在開始》,全文富有童趣。讓一學生當森林裡的新首領,在發號施令中,體驗森林之王的威風;其餘學生則充當森林裡的小動物,他們聽從新首領的命令,違背自己的意願採取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委屈和怨悱,而「頭領」則體驗著大家的怨聲載道。同學們在表演中體驗、領悟深刻的道理——違背大家的意願,是不能當森林的新首領的。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最合適的方法,真正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❷ 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該怎麼寫
要看你寫研究的什麼材料了。課題研究的中會涉及到很多需要寫的材料。比如立項報告、實施報告、階段成果報告、小的研究反思等。做為普通老師, 一般會寫小課題研究反思報告。這種報告首先標明你研究的課題名稱、牽頭人、立項單位、參研人員、研究內容、研究收獲。最主要是詳寫研究收獲。
❸ 小學語文如何實施情感教學
河北省大名縣龍王廟鎮中心校 劉江麗 【摘要】 語文課是一門極具思想與情感內涵的工具。課文是語文教學中情感信息的主要來源。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培育,是由語文課的本質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情感教學風格,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凈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學修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 所謂情感教育,即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情優教,用積極、高尚的情感去開發、激活受教育者的內在潛能;以積極、高尚的情感為主線,影響、改變、整合受教育者的態度、興趣、動機、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滿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受教育者成為既有豐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情商並茂的現代人才。情感教育既以情感為出發點,又以情感為歸宿;既以情感為施教的手段和途徑,又以情感為施教內容和目標。情感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前提的,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是對「應試教育」的挑戰和否定。 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學生有了較豐富的情感體驗後,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寫出有感情的文章。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重要課程。任何一堂語文課,無不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情」的教育,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把情感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把單一的文字化為優美的意境,把死板的記憶化為主動的想像,把頻頻的說教變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悅誠服的形象,使學生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美的享受,當作充實自己的需要。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探究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使學生情感處於流動狀態,實現教學目標。 「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度的體驗,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其功能主要是動力作用,體現在對意向的調節、維持和定向上,它與認識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施加重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語文教學融美育、德育、智育於一體,其中有激情的迸發、靈光的閃動,智慧的碰撞,而這一切都以情感因素為基礎。尤其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挖掘教材豐富的情感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感氛圍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德育的升華、智育的鞏固,構建一套適合情感教學的模式,讓語文課充滿激情,實為最佳選擇。從教以來,一直在學習與摸索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通過觀摩名師課堂、閱讀教學書籍,加上自己的親身實踐,我覺得自己比較適合情感式教學。因此,我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特色研修項目,努力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並以此建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境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高效、愉快、有序的課堂情境中快樂學習、高效學習。 人的全部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伴隨.情感猶如強大的驅動力,是人類從事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內部力量,是一個人主觀世界的具體表現形式.人是多種感情的融合體,缺少感情營養的滋養,人就不能健康地成長.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是語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更強調情感教育.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應善於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動人,融情於事,寓情於理,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偽君子。只有在情感活動中,學生的道德認識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裡,成為他自己的觀點,並在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現出來,從而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為。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於強調人的智商,卻忽視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體等全面素質的降低。這就迫切需要著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潤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完善他們的道德品行。小學語文課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當一次次面對學生空洞的說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偉大,卻沒有真情的流露時,我感到相當的蒼白和困惑。 語文學科中的情感教育一直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們重視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感和情操,幫助學生在日常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我精神和人格,使情感教育能夠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地、合理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們學好語文,也能夠更好地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憾學生的依然是情。可以這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為課程目標之一,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 一、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第一,尊重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樹立起師生平等的觀念,做到尊重小學生的內心感受和他們的自我表達,從而使情感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第二,情境體驗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學會創設情境並充分掌握,以便於在課堂上創設出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讓小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從內心與之產生共鳴,從而使情感得以升華,以達到提高語文情感教育的水平;第三,互啟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用飽滿的情感和高度的熱情來培養小學生們的語文素養,而且還應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啟性作用。 二、找准情感點,引起共鳴 教材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上,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美麗的景色、生動的人物、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操的情操。《七顆鑽石》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從教學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中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入戲」點:其一,乾旱帶來危機,女孩出門尋水暈倒,體現出找水極其不易,凸顯水彌足珍貴;其二,女孩拿著水罐回家,母親寧願犧牲自己也要讓水給女兒,母愛感動天地,水壺變為黃金;其三,口渴難耐的女兒接過水,但又讓給了素不相識的討水路人,文章立意提升到「博愛」、「大愛」的高度,於是天地動容,水如泉涌,7顆鑽石從水中躍然而出並變為天空的星星。要想讓學生體會到「愛」從小到大的過程和「讓水」這一看似簡單動作背後的深意,就必須引導學生體會故事中的背景——「旱」與「渴」。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我是這樣設計學習過程的:先問學生體會什麼是口渴、極其的口渴(口渴)從哪些詞體會到的(學生很快抓住了「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詞)?接著引導學生從「再也忍不住」體會到隱藏於文字深處的情感:那小姑娘忍了多久呀!學生結合上文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找水時忍著,有了一罐水後為了給媽媽喝忍著,給小狗喝水時忍著,到家後遞給媽媽水時還是忍著……這忍需要多大的忍耐力,而這忍耐力是靠她那心中的「愛」支撐著。學生還從「咽了一口唾沫」感受到小姑娘已「渴到了極點」「渴得受不了」「再不喝水就要死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她還要把水給過路人喝。體會到這里,我和孩子們都被那無私、博大的愛震撼了。最後孩子們噙著眼淚讀完了這段話的。由此我感悟到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找准了能激發學生情感的「點」,帶著他們走進文本里去,當他們內心受到觸動,心靈受到撞擊,情便由感而發。 當然,迅速找出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能夠理解、容易接受的課文情感的切入點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在此我拋磚引玉提出一個自己領悟的辦法,即備課時首先弄明白文章的中心(主題)是什麼?然後找出最能表現中心的語句,接著研讀一些關鍵的詞語。教學時抓住這些內容去讀、去思、去品味,例如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我抓住「五星紅旗」這一關鍵詞,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這個詞語的7個句子並細細品讀,這幾個句子把所有的情感都蘊涵其中,且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學生讀完以後被深深的愛國之情強烈地震撼著。我用這種方法還教學了課文《賣木雕的少年》、《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收效都較好。 三、探究情感教學法運用的有效途徑、策略、方法等。 1.「導語激情」策略。教材中的每篇課文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教師情感的豐富性和外顯性,教師的情感是一種「催化劑」。教師通過動情的導語和過渡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渲染,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之中,從而打動學生的心弦,從而激發學生情感,達到師生共鳴。 2.「以境染情」教學法。「情感的情境觸發規律」告訴我們,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作用。現代教育設施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現代教育手段,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其聲像並茂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發掘課文特點,恰當有效地運用多種手段,適度渲染課堂氣氛,創造濃郁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投影儀等),展示優美畫面,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中,能見其形,聞其聲,感知到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以達到引起共鳴並激發學習熱情的效果。假如配以相應的樂曲來推波助瀾,再加之教師以優美的語言渲染點睛,定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中大受感染。 3.「品讀激情」策略。語文教學離不開讀。朗讀是一種語言藝術的再創作活動,是一種語言環境中的美感體驗。教授課文時,教師要遵循朗讀過程中情感伴隨規律,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細心品味情感內蘊,然後再通過抑揚頓挫的聲調,輕重緩急的語氣,快慢強弱的節奏,把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讀出神韻,以聲傳情,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 4.「生活化教學」策略。生活是語文的本源,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通過採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等途徑,促使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心靈相通。在生活中尋找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與語文教材接壤,在生活中生成語文教學,通過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語文教學的內容、形式與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體驗實踐的機會,增強情感體驗。 5、由表及裡,體會深意。 葉聖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橋的這邊宛如站著讀者,橋的那邊宛如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老師應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積極思維、反復品味,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的動情點上合理想像,恰如其分的把激情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掀起他們的情感波瀾。例如教學古詩《嫦娥奔月》(整首詩為: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初步體會整首詩的基礎上,我追了一句:「詩中難道只有嫦娥感到孤獨寂寞嗎?」學生馬上答道:「還有詩人!」「從『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可體會到的。」我又問:「哪些詞最能體會到詩人那寂寞孤獨的心? 「深」;「我從『深』字體會到詩人孤零零地坐到了深夜。」;「我從『深』體會到那時那景非常凄涼。」;「我還從『深』體會到一種深深的寒意。」 ……多深入的體會,多豐富的想像。學生們很快就體會到詩人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意。我不禁感嘆道:「原來詩人有著與嫦娥同樣的心情,聰明的詩人是在借嫦娥抒發自己寂寞的心情。」接著學生朗讀了全詩,情自然而然產生了。 知其然應深究其所以然,這對於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是非常有好處的。詩人為何會有這般感嘆?適當引入詩詞產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世、履歷,可以讓學生對於詩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知識面也大大拓寬。如帶領孩子們學習古詩《游山西村》,我先抓住題目《游山西村》中的「游」讓學生說說通過讀詩,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的意思。接著進一步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背景: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一年前,陸游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同樣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罷官歸里。再接著讓學生想像此時的陸游是怎樣的心境。最後引導學生體會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表現出的詩人對人生的探索,報國無門時表現出的樂觀但並不輕松的心情。從而感受到這位著名陸游偉大的愛國情懷。 6、活用課件,拓展視野 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於一體,豐富附加資料為學生帶來的聽覺、視覺沖擊,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讓學生心底里沉澱的情感發酵釋放。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製作了相關的課件展示了頤和園長廊形式多樣的彩畫。有人物故事、山水樹鳥、花卉翎毛、建築風景四大類。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二百多幅包袱彩畫,它包括古典文學古著、歷史人物傳奇、民間傳說、神化故事、戲曲片段等。學生看後驚嘆畫的精美與種類繁多,體會到「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的深意,同時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超凡的智慧。 總之, 語文最具情感,語文充滿靈性,因此語文課堂應洋溢生機,真情流淌,成為師生的「情場」。課堂上,教師懷揣一顆關愛學生的火熱之心,演繹文本的悲歡離合,傳遞人間的喜怒哀樂,學生在教師愛的陽光照耀下,溶於文本作者和教師的情感之中,感受世間的真情,激活智慧的種子,點燃情感的火把,在師生情感的互動中,讓語文課堂成為情感流動的磁場。 [2]靳艷琴。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1(23)。
❹ 如何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專入情感教育,對於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為此,本文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對屬學生發展的作用,合理應用教材,抓住一切情感教育的機會,將抽象的情感教育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感染和激勵,進而在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❺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其教學質量的好快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成長與發展。正因為小屬學語文教學的這種重要性,現今社會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關注。並且,在當今的環境下,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教學質量也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作用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❻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兒童的心田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獲。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教材的內容都富有思想性,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金色的種子。我們語文教師猶如一個播種者,一個耕耘者,應該在兒童的心田裡及早地撒下閃爍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種子,讓它們開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結出豐碩的道德行為之果。
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應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尤其是語文教學。從「文以載道」的關系來說,「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內容,而愛國主義教育,則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國語言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歷史,是民族智慧的結晶。祖國語言的美好、偉大和表現力,對兒童的影響,似涓涓細流,雋永而深長。
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塊陣地上,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在具體情境中,激起愛國主義的情感
1、從感受形象出發。
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愛」。這種「愛」是強烈而深沉的。而一個人的情感又是與認識緊密聯系著的,是在認識過程的基礎上發生的。兒童也不例外。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更是如此。兒童的年齡越小,鮮明的形象對於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從別林斯基說的「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則用形象和圖畫來說話」的名言里,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示,語文教師也應該學習詩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圖畫來說話。換句話說,我們對兒童應該是通過顯示形象來闡述觀點。因此,運用情境教學法,把兒童帶入根據教材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從整體上加深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從而激發情感,顯然,這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如《草地夜行》和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一樣可歌可泣,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紅軍戰士是熱愛祖國的典型人物。
2、抓重點詞、句,深化愛國。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點詞、句,如果能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反復的閱讀思考,學生不但對課文內容能深入理解,同時還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認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點理解的。如「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講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因為這是中國人靠自己技術力量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一條「爭氣」路。這條鐵路修得好壞,直接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聲譽。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藐視,提高我們的自信心。「表現出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這一句話我是作為重點來理解的,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思考,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當然,理解重點句,還必須與課文整體有機地聯系,如果離開整體,抓只言片語,學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點詞句所蘊含的美,也領悟不到真正的含義,更談不上受到什麼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學生除了反復地朗讀這句話以外,始終把當時當地的情況聯系起來,讓學生簡要地說出老師介紹過的時代背景,找出當地艱苦的自然地理環境。如「詹天佑在惡劣的環境下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等內容,讓學生認真地讀、想。這樣,在學生了解了當時當地的情況的基礎上,再來理解這一句話就較容易,從而使詹天佑這種偉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心裡。又如:我把:「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連外國的工程師都不感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這句話與最後一小節「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兩者對比起來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朗讀、對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自豪感,深為這位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感到自豪。
3、從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確觀念的形成。
兒童的情感是容易被激發起來的,但是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能僅僅停留在情感的產生上。因為兒童的情感不是永恆的,它在認識過程中產生,它也會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有必要在產生情感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情」和「理」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針對兒童的特點,在語文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中要著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為是兒童,情感發展不穩定,又必須重視從「動情」到「曉理」的過渡。這樣,學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覺性。這種從「情」到「理」的概括,自然離不開語文的特點,它必須是始終伴隨著形象的,而且必須在激發情感的過程中,為形成正確的觀念而層層鋪墊,這樣就會瓜熟蒂落。
二、通過語言表達,加深愛國主義的內心感受
教學中所展現的情境,兒童憑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腦,引起思維活動,就在兒童思維的過程中,從祖國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個又一個的個別現象,逐漸認識到我們祖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勤勞智慧不可欺侮的實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這認識過程中逐漸形成。而思維與語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當的語言訓練會使學生的感受加深,認識更為明確。
1、從身邊開始,認識祖國的可愛,獲取作文題材。
在作文教學中,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應引導兒童從身邊開始,在具體情境中觀察、體驗。首先可以結合鄉土教材。兒童掌握「祖國」這個概念,是從家鄉的一片田野、一條小路、一座小丘開始的。因為這是祖國的一角,是兒童最早認識的世界。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鄉祖國」,在人們的意識里總是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光榮歷史、家鄉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導兒童認識祖國的可愛、從而獲取愛國主義的作文題材。我們的實驗班在低年級時,老師就帶兒童登高望遠,通過認識東南西北,觀賞家鄉的全貌,初步感受「我們的家鄉真美」,然後以此為題進行口頭作文;中年級時,通過春遊家鄉的風景區和新建的海港碼頭,進一步感受家鄉的美,並作題為《邀請》的習作訓練;高年級時,則帶領兒童漫步家鄉的小河畔,攀登家鄉秀麗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岡上,飽覽山下浩盪長江滾滾東流的磅礴氣勢,獲取「家鄉的青山綠水」等豐富題材。
其次結合兒童的日常生活。當代兒童沐浴著社會主義的金色陽光,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長大,從所見所聞,儲存了有關「祖國偉大」「祖國可愛」的許多信息。關鍵在於引導他們認識、體驗,加以選取。清晨,那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的庄嚴肅穆的情境:藍天下飄動的國旗,激動人心的國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課余,少先隊的「認識祖國版圖」「到邊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為祖國生日做件好事」「放飛白鴿」等隊日活動,都是值得兒童細細體驗、認真選取的愛國主義題材。再次,結合祖國日新月異的成就。社會主義祖國的每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都會激起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兒童雖在學校,卻與社會相通,引導他們傾聽祖國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祖國的勝利而笑逐顏開,激動不已。通過以上三方面獲取題材,會促使兒童認識祖國的可愛。有了題材,既可及時練習表達,也可幫助積累,待儲存到一定階段,進行綜合表達。
2、引導體驗,激起熱愛祖國的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包含著美感和道德感。這就必須以「動情」為基礎。沒有愛國之情,就談不上愛國主義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熱力」,愛國主義情感尤其是這樣。愛國主義情感一旦激起,便會對兒童的道德行為發揮誘導作用。從小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通過不斷地強化,將來便會驅使他們為祖國的振興而勇往直前,為祖國的安全而浴血奮戰。而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是與他們對祖國的認識聯系在一起的。由於兒童生活閱歷淺,對祖國的過去和現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既要憑借直觀形象,又要依賴語詞支配他們的認知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想像活動對激起兒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動中容易引起想像,想像又往往成為情感發生和發展的內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兒童觀察與表達中,往往可以通過啟發兒童的想像激起、強化愛國主義情感。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養,自會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得豐實的果。」
3、教給方法,表達對祖國的愛,加深內心感受。
恰當的語言訓練,會使兒童感受加深,認識更為明確。在兒童獲得有關愛國主義的作文題材,產生了表達慾望後,讓他們加以表達,會使他們對祖國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寫這類題材的作文,往往要求習作者能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表現手法。但小學生主要是通過記敘、描寫有關景物的「美」,表達對祖國的「愛」。因此,在方法上,要著重在「按層次、方位描寫」以及「在記敘事物中適當展開聯想」兩個方面加以指導。
我們展望著豐收的明天,更應立足於今天的耕耘,播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在兒童掌握語文工具的同時,切實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精耕細作,我們必定會收獲愛國主義思想。
❼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什麼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麼樣的人容易獲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小學階段品生品社課唱主角,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商教育,也是一個主要的渠道。這是因為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文以載道」,小學閱讀文本的內容要麼寫景狀物,要麼敘事抒情,要麼議論,無論什麼內容,都體現作者的情感,情感可以產生共鳴。課標中「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的規定,也可以得出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之一的結論。另外,語文教學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情感性原則,情是語文教學教育的根,教育過程是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對學生進行情商熏陶既是任務也是教學中的必須。那麼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商教育的滲透呢?
一、在濃濃的情境中喚醒情商教育的興奮點。
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情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喚起真情,激活思維,效果最好,在情境中情商教育才富有感染力,教師要拋開機械的說教,引領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省,並內化為自己的「情商」。而要營造情境,教師自己先要有充分的准備,對文本蘊藏的情商教育內容有很深的感悟,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並通過自己富有情感的談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播放多媒體畫面、視頻等手段,營造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子相見的那一激動人心一幕時,先出示了父子相見的畫面並通過談話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朗讀:同學們,此時此刻,父親已經站在這里了,展開了雙臂:「孩子,爸爸在這里等著你啊,快出來吧,讓我為你拂出滿臉的灰塵„„」學生齊讀:「出來吧,阿曼達„„」那阿曼達又是怎樣說的呢?齊讀「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這樣,連接了學生的感官和情感,通過朗讀使學生與主人公心心相通,共同感受,共同體驗,通過朗讀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感受文本的強烈震撼,引起共鳴,體驗到父子深情,體驗了先人後己的高深品德,使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升華。
二、在閱讀文本中尋找情商教育的落腳點。
記得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一種超乎書本之外的,只有通過細心觀察才能獲得的處事智慧。」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情商進行培育可以從閱讀課文中入手,在文本中尋找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的落腳點: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豐富的「情商」教育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促進學生情商的發展。語文教育其實就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格的培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範文很適合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內容講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選取相關的段落,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受如山般的父愛,感受相互之間信任,明白什麼才是愛的真諦。這些情感基線,教師要充分加以關注,在教學設計中要圍繞這個情感基線來安排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的升華。《李時珍》一課說的是李時珍為了寫出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幾十年如一日,認真行醫治病積累經驗,虛心請教別人,遍訪出產葯材的名山,有時還親口品嘗葯材,判斷葯性和葯效,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選取相關段落,設計引領學生感悟李時珍的求實謙遜,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並聯系實際對照自己談感受,要想成功就要有求實的態度,刻苦勤奮的精神風貌。再如三年級課文《爬天都峰》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滲透堅持及挫折教育的內容„„
❽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教育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信息技術學科對小學生來說,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發興趣。要使小學生的自發興趣在時間和空間的考驗中成為永恆或更加高漲,就需要教師的智慧了。小學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學生能在未來教育中立於不敗之地。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們不能把枯燥乏味帶給學生,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失去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學習最好的興趣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興趣一種動力。它能促使人發展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電腦的關鍵。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個人見解。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首先,教師應具備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繼而,還要實際行動關心學生,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對學生的愛要自覺、無私、寬廣、博大,就會使學生從老師的期待、信任、關心中得到鼓勵和勇氣,進而產生共同語言,達到相互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倡導民主,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講出自己的見解,即使不對的地方要客觀指出,不宜多做批評,不應該否定,盡量做出鼓勵性評價,對學生比老師好的見解,應給於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在學生學習取得成功之際,教師要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教師時時關心學生 ,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嚮往是人們追求目標的一種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這種追求的需要,進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在教學畫圖軟體的「復制圖片」一課時,我自製演示課件,設置故事情景。首先出示一幅小白兔拼圖,讓學生自己操作,利用選定、移動的方法,恢復圖片。當學生看到小白兔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畫圖板上,同學們興奮不已。之後我說:「今天小我們就跟小白兔一起去郊遊」。同學們積極性高漲。在後面的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利用復制粘貼為小白兔設計游覽的美麗景色,還有果實累累的採摘園的圖片。最後小白兔滿載而歸,同學們也收獲頗豐,談學習感受時,大家踴躍發言。設置這樣的故事情景,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持久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強烈的求知慾,對教學無疑大有裨益。
三、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最主要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游戲,根據這一特點,我把信息技術課寓於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展開課堂學習。
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樂於玩游戲,指法練習軟體提供了多種訓練鍵盤操作的練習、測試及游戲:智力拚圖、電腦小網路,金山畫王等軟體,趣味性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還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計算機教學中,穿插這類游戲軟體,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把計算機教學寓教於游戲中,這樣就會使枯燥變為生動、乏味變為有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興趣,才能把「苦學」變為「樂學」、「願學」。
組織競賽,強化學習興趣。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好勝心,都有較強的榮譽感,針對這一特點,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時地進行比賽,有鍵盤操作比賽、如英打練習,記錄每人用的時間和正確率;有文字錄入比賽,當學生會智能全拼後,進行一段文章的漢字輸入比賽;有游戲類比賽,如「看誰拼圖快」「誰第一個過關」等等。這樣,不僅使學生學過的內容得以理解和消化,還使學生的操作得到鍛煉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網路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
網路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能自由自在地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中。學生獲取知識是在他們親自動手操作中完成,這樣使枯燥的學習變成了饒有興趣的知識求索,學生喜歡這種方式。在教學製作網頁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確定製作網頁的內容。然後利用學校網路的優勢,讓學生通過上網獲得了大量所需信息。學生選取得內容非常豐富,有自然環境、天文地理、兵器、游戲…等內容。通過小組分工,分配各自的任務去尋找資料。我為學生們提供機房讓學生上網尋找資料。經過同學們的精心准備後,我們開始上網頁製作一課。由於同學們在製作自己精心准備,感興趣內容的網頁,都非常認真地學習。在學會基本操作後,有的同學還向老師提出在網頁中加一些特效的想法。常言道「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利用這個機會,我跟同學們說:「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還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解決的辦法」。同學們又帶著問題向網路去尋找答案了。同學們最後製作的網頁都非常精美。通過這次教學,我感覺利用網路既開拓學生視野,又激發學生興趣。同學們既精通了上網操作,又學會製作網頁的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教師同學合作學習,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創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總之,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 教師應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創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他們在愉悅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到知識。
❾ 怎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實質上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形成和諧共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兒童的情感比較外露,也容易轉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情感這把鑰匙有效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
一、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動人
小學語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網路全書,又如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又要使學生看到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面;還要使學生感受到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並且使學生學生體驗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情感,充分運用教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養情感的因素。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文質兼美,其中蘊藏著很多培養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掌握教法,去發現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發揮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從內容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蘊涵著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頌揚古今中外的偉人、名人的功績的文章,能夠體現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現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夠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品質;那些謳歌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文章;能夠體現出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那些贊美大自然奇觀異景的文章,能夠體現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對於這一切,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發現和挖掘,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其二,從語言形式上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形式多樣,有記敘文、散文、童話、寓言、詩歌等。有的文章結構上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有的在語言方面遣詞造句精闢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煙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濃重的筆調,描繪出了煙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前赴後繼、鍥而不舍……撲向……濺起……發出雷鳴般的轟響」等等,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句,進行豐富的想像,不僅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之情,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和學習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對文中插圖挖掘。插圖一般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生動描繪。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如人物、清潔、場面,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學生。如《大江保衛戰》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充分體會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豐富的情感養料,但他不會自然地為學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作艱苦細致地工作、點撥,幫助學生主動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其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吮吸情感養料。對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認識它,感受到它,進而吮吸其中的情感養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一道與學生反復讀書思考,仔細比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語句及至抒情懷的段落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作者的情感,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如《白鷺》一文,讓學生抓住「精巧」和「韻味無窮」兩個詞來理解白鷺是一首詩,激發學生愛鳥、護鳥之情。其二,在品評作品中吮吸養料。有些課文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欣賞品評,傾吐自己對其任務、事件、場景的認識和看法,對其語言形式的理解和體會,進而溝通自己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內容時結合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學生的感受更深,產生出多種情感:有敬佩、同情、贊嘆、以阿炳為榜樣學習……有的課文則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其中某些哲理的爭辯,議論,提高學生鑒別真、善、美、丑、惡的能力。
二、創造閱讀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需要創造一種意境和氣韻。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要與課文內容協調一致,利用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樂渲染,語言描繪,實物擺設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並激發想像與聯想,讓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生情感體驗,進而發展認識,陶冶心靈為「動情」到「曉理」打下情感基礎。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感情濃郁的抒情散文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創造了一種氣氛:周總理的遺像佩上黑紗,兩盆鬱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台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教室里氣氛庄嚴肅穆,老師在哀樂聲中用深沉的語調講述周總理生平事跡。這一切把那種對周總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由動情到曉理,情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升華。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老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軍號聲、機槍聲、喊殺聲……敵人垂死掙扎,窮凶極惡,機槍口噴出火舌,戰士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接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引導分析情境,緊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樣」並想像董存瑞左乎舉起炸葯包,右乎猛地一拉導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鋼鑄一般的臉,在火光與英雄的閃現中,紅旗迎風飄揚,讓學生體會英雄氣貫長虹,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犧牲的高大形象。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設情景,影響、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
三、營造和諧氣氛,以情育人
人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了結論,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並能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反之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緊張,信心缺乏,動輒遭到教師指責,又怎能發揮學習主動性,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呢?因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於將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最佳狀態,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富於情感,表情親切自然;更要善於誘發學生的積極情緒,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並以寬容期盼之情的對待學生。
1、創設情境,情感自然滲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體鮮明的畫面,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往往能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1)直觀形象營造情境利用錄音、幻燈及多媒體課件等輔助設施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鮮活生動的畫面,撼動心靈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講述。在這種刻意營造的情境中,學生的各種感覺活躍起來,情感上更容易與作者達到「契合」。(2)活躍想像,情感不斷深入情境就是引導學生入境,無論圖畫、音樂或其它教具的運用,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知,使他們能直接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然而,學生畢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如果能激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挖掘出其獨有的情感體驗,並與課文中的情感相撞擊、相融合,這種情感必然更濃厚,使學生感受更深刻,道德情感摧發的道德認識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於學生心中。小學語文課本第三冊《畫》一課,描寫了王冕畫荷花及雨後荷花的美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通過教師精心製作課件及圖片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教師創設出美麗的情境必然會打動學生的心。此時,讓學生閉目遐想,隨著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對雨後荷花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表象,然後再依據生活經歷聯想、想像。學生們紛紛發言。他們彷彿看到了雨後的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滿湖通紅,碧綠的荷葉上,清水滴滴,襯托著朵朵美麗的荷花。活躍的想像力使得學生在充分體悟作者情感的同時,將自己的情感也充實進去,以獨特的情感體驗獲得獨特的認識。
2、角色扮演,再現情境敘事記人的課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露出來。兒童表現欲強烈,樂於扮演角色。教學中,不必直接告訴學生善惡、對錯,只讓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將課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會動情,「動情」才會曉理,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動同真人、真事相比較,通過情感遷移,對自己周圍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斷能力。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只有輔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靈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語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紐斯所說的「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的境界。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積極的、健康的)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❿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課題研究思路如何寫
小學語文種的情感教學,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序言在學生掌握了知識與專技能目標的情況下屬展開情感的教學,切忌上課伊始就給學生灌輸情感教育,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你的情感教學只能以失敗告終,切對學生以後的情感發展也會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