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習慣教育

小學生習慣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15 05:09:22

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
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
所謂習慣,
指由於無數次的重復或聯系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
式。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
也是一個人品行的外在表現。

童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關鍵是他的日常行為是否合乎規范要
求。俗話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足以體現了思想品德行
為習慣在小學階段發展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初
階段,也是最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促進
兒童行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對一個小學生來說,
養成一種良好的
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
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
從這個角度說,
培養了學生的良
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塑造人
的基礎工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育引導,曉之於理

教育引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激發他們養成良好
行為習慣的熱情。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學生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
反紀律或不遵規守矩。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指責批
評,往往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根據小學生的這
些特徵,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導、表揚典型事例、找個別談心等形式進

行教育疏導,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有效地
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我班的彭某,生活作風拖拉、散
漫,上課常常遲到。我就多次找他談心,耐心地給他擺事實講道理,
結合相關的生活實例對他進行疏導。
幾次談話之後,
彭某清楚地認識
到自己的不足,
以及這些不良習慣將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
漸漸
改變了的不良習慣,逐步轉變為遵紀好學的好學生。

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反復練習
才能形成。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周選取《小學生日常行
為規范》的其中一條內容,要求學生認真執行;並讓班幹部組成行為
規范檢查小組,
由組長負責將當天的情況記錄下來,
作為評比的依據,
有獎有罰。
學校也可將某月定為行為規范月,
對學生嚴格要求反復訓
練直到鞏固為止。

我在課堂上、班會上、活動中,都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小學生日
常行為規范》
的要求去做。
培養他們按時上學、
准時回家、
認真聽課、
認真讀書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通過訓
練,學生就習慣成自然。所以應該注意使學生事事時時嚴格執行《小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長期堅持不懈,並且要督促檢查,不能忽松忽
緊。

二、樹立典範,身先垂範

列寧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榜樣是活的教科書,
具有生動、
具體、形象的特點,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他
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
指導作用。
在培養學生
行為習慣的時候,
榜樣尤其是老師的示範教育是無聲的力量。
模仿大

人是孩子的天性,
它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特別
希望從具體的人身上找到學習的目標,
並做為模仿的對象。
所以他們
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根據他們善於模仿的這一特點,
使他們在榜
樣的鼓舞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
運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
比較系統地給學生講清道理和
要求,
樹立榜樣,
使學生逐步提高認識。
以革命領袖為榜樣教育學生。
如向學生介紹毛主席少年時在雨天幫助毛四阿婆收稻穀的故事,
引導
他們養成「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
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引導他們養成不說謊話,誠信待人的良好習慣。

其次:
是用學生中的榜樣教育學生的良好行為。
如在班上多表揚
一些上課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作業工整、講究衛生的學生,可以在
班上選出「學習之星」

「勞動之星」

「文明之星」等等。由於這些榜
樣是在學生中產生的,
因此,
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更容易被其他
學生理解和接受,並激起上進心,使他們自覺模仿形成習慣。

再次:
要注意教師本身所起的榜樣作用。
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崇
拜的人,所以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特別是低年級
的學生,往往把教師看成完美無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師學習。因
此,教師的示範作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及其深遠的影
響。
我做教師多年始終注重自己的行為習慣,
盡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
得體,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

三、家校配合,同步培養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
培養學生良好
的行為習慣,只在家校合作攜手共育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長期與家人相處,
家長的一
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
如果父母以熱情、
支持和愛護的方
式對待孩子,
就會使孩子建立起一種助人為樂的心理傾向。
如果父母
經常對親人粗暴無理,
孩子就可能厲聲說話或動手打人。
這些行為多
次反復,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難以改掉。以上表明,每個家庭的生活
方式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收到的效果更不同。為了提高家
庭教育質量,提高家長的素質,我們通過校訊通,定期開展專題性宣
傳,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應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創設良
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如: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家長在孩子面前
應做出正面的表率等。家長們從中深受啟發,同時,一種新型的家庭
環境、家教氛圍悄然形成。

四、講究方法、形式多樣


、隨機教育。
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因素進行隨機教育,隨機
教育具體、生動、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非常適合兒童。對學生的
行為教育應貫穿於學生一日生活中,
應從點滴小事抓起。
隨機教育建
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觀察了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聯系,發現
問題及時解決處理,
使學生在從身邊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真正
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學生有不良行為,如:有的小朋友經常
拿別人的東西,
有的小朋友時常欺負他人等,
每當這時教師要問清緣
由,及時教育,幫助改進。不能草率了解,不管不顧,應把它作為良
好的教育機會。

、深入實踐
。讓學生走出去,親自看一看,做有意、有機、有
感、有效的滲透。既讓學生看到正面的事例,又讓學生看到反面的事

例。
組織學生到醫院看一看醫生的醫德行為,
到商店看一看售貨員的
服務行為,再去看守所看一看,讓教官講一講犯人為什麼犯罪,犯罪
的下場結果如何。
正反兩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
不應該怎樣做。為了增強活動效果,我們組織開展角色游戲,讓學生
按照自己的意願,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
實生活,從而,潛移默化地規范了學生的行為。

、學科滲透

將行為習慣教育滲透到各課教學中,使學生在不
同的教育內容中,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接受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現
在獨生子女不斷增多,
家長對他們嬌生慣養,
教育時常存在誤區的現
象,我們結合各科教材,利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將行為習慣的培養滲
透到各科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針對有些同學不愛惜文具、
浪費東西和不愛勞動的現象,
我在班上開展了
「和雷鋒叔叔比童年」

「和雷鋒叔叔比思想、比行動」的活動等等。

總而言之,
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成,
應當
作為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來抓。
它需要不斷地給予督促與引導,
需要
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教師應從細微人手,激發學生內在情感,以環
境創設和榜樣引導為基礎,喚起學生行為意識,以日常生活、隨機教
育、
學科滲透為方法,
規范兒童行為,
通過游戲活動,
促進習慣形成。
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之效果。

❷ 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哪些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遊等一系列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如,每年的清明節可組織學生去烈士紀念碑前掃墓,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從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學習和生活。
二、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好習慣,就是行為的自動化。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3、要因材施教。俗話說:「一母生百般」。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區別對待。

❸ 小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一、養成教育的意義: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二、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提出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1、學會傾聽的習慣((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慣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練習。)

2、善於思考的習慣((1)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2)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3)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

3、敢於提問的習慣((1)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2)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1)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2)與同學交流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5、自主讀書的習慣((1)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2)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3)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4)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1)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2)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1)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

8、搜集資料的習慣((1)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1)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1)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2)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❹ 為什麼要培養小學生習慣

一直以來人們都說在小學階段孩子習慣訓練很重要,但是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思維訓練可能更重要。因為,在我的價值觀里,「靈活」是要重於「規范」的,我們總在培養規范,可是也總是的成長的過程中丟失規范。但是,這段時間通過反復的思考,感覺自己對「為什麼要培養小學生習慣」這個問題好像想明白了一些。
為什麼要在小學特別是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習慣呢?是因為,這是訓練習慣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可能有些行為習慣的矯正會很困難。
以前,我認為習慣訓練不應該那麼重要,主要是受黃全愈四區理論的影響,他認為人的發展應該是四個區域,發展的過程也是漸進式的發展。如果把「意識」當做縱軸,「角色」當成橫軸的話,兩軸十字交叉,就可以構成四個區域:無意識無角色區域——無意識有角色區域——有意識有角色區域——有意識無角色區域,第一個區域叫做「直覺的」,第二個區域叫做「習慣的」,第三個區域叫做「確認的」,第四個區域叫做「自主的」。人的發展是按這四個區域的漸進式的發展。 黃全愈博士還指出,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就是,在第二、第三區域徘徊停滯不前,也就是當人形成一種習慣時,要通過加深練習、反復訓練的方式,讓「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讓習慣成為無意識的。像這樣,忽略「意識」的培養方式,是中國教育的傳統,也是最大的弊端。中國君主制時間太長,中國又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一個君主要統治那麼多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人的思想,扼殺人的意識,讓人變成「器」。正是因為對這個理論的認同,因此,我曾一度質疑培養學生習慣的訓練。
通過一段時間,我終於想明白了,不是習慣訓練有錯,習慣訓練如果放在合適的時間、針對合適的人群絕對是很有必要的,如,小學低年級階段,必要的習慣是一定要形成的。值得商榷的做法是,一刀切,把習慣訓練當成人每個發展階段的訓練點。比如,一年級學生習慣好,就要求六年級學生習慣同樣好。這種想法透視著人們慣性的思維:小孩子都可以做得到,大孩子更該做得到。但是,六年級孩子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過多的習慣訓練和過高的習慣要求,都有礙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違背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孩子的抵觸和逆反。
因此,黃全愈在解釋「四區」理論的時候,其實重點不在「習慣訓練該不該有」,重點在「中國教育長期忽視對兒童意識的培養」,這個問題倒是值得我們教育者進一步深思的。

❺ 需要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小故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有一個聞名四方的「七錄書齋」,關於這個書齋,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張溥的天資並不聰穎,尤其是記憶力很差,讀過的書轉眼就忘了。但他是個有志氣、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記憶力不如別人,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想盡辦法去克服這個缺點,心想:別人讀一遍,我讀十遍還不行嗎?所以,每天放學後,別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還在大聲地背誦著課文,堅持練了一段時間後,的確有了不小的進步,這讓他感到十分的高興。
一天上課,老師讓張溥起來背誦一篇課文。他開始幾段背得還比較流利,可一會兒就背不出來了。老師很生氣,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張溥的手心,並罰他把這篇課文抄寫十遍。第二天,張溥把抄好的課文交給老師,老師又讓他重新背誦,沒想到全篇課文竟順利背完了。老師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
於是張溥想:「怎麼我突然會把這篇文章背得這么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寫了十遍的緣故呢?」他決定用當天的作業再試一試。回到家中,他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然後就開始抄寫,他一邊寫,一邊在心裡默讀。當抄到第五遍時,已基本能背誦了。抄到第七遍時,他感覺到自己已全部領會了課文的含意,並能熟練地背誦了。他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地跳了起來:「原來真是『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呀!」就這樣,張溥終於找到了提高自己記憶力的有效方法。
從此之後,不管是烈日酷暑,還是寒冬臘月,張溥都堅持不懈地抄書。後來,他成為很有名望的文人。為紀念他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張溥就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七錄書齋」。而這個書齋也因張溥的名聲和作品,以及他獨特的學習方法而揚名天下。

❻ 小學生生活習慣養成教育教案

1、養成預習習慣。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尋找第二天上課要學習的內容,把教科書看一遍,自己尋找到重點難點,做好記錄。每節課後做好下一節上課的准備。把下一節要用的課本、筆記、參考資料准備好,以免到時手忙腳亂,丟三落四。
2、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
所謂定時,就是對於哪些時間學習哪些內容,已經成為自覺行為,不需要別人提醒。譬如聽英語廣播,到了時間,自己就准時打開收音機;什麼時間該寫日記了,自己就自覺打開日記本。所謂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不輕易改變。譬如記憶英語單詞,每天5個,雷打不動,即使走親戚、會朋友、節假日也從不間斷。這些習慣養成,在開始的時候家長[微博]要鼓勵也要強制,一般一個月後,習慣就形成了。對於有些孩子,家長還要經常督促,以防出現反復。
3、養成自己翻查工具書和查閱參考資料的習慣。
比如,一遇到生字詞就翻查字詞典;遇到不懂的專業術語就翻查專業詞典;遇到生疏的歷史典故就翻查歷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圖或地圖冊。一個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寫錯別字。
4、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習慣。
要看書,先找筆。看書時一邊看一邊圈點勾畫,標號重點難點或精彩之處,或隨手批註。自己讀過的書,一定要留下痕跡。青少年的讀書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讀書,純粹是為了消遣;青少年讀書是為了武裝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讀一本書都要有所收獲。每一本書讀完後,再從頭翻一遍,把標號的重點部分再讀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來。如有突出的感想、體會,還可以寫出讀書筆記。到此,一本書才算看完了。書看完之後,還要善於用自己的話向別人復述書中的內容。每復述一次,就是一次復習。這個習慣堅持下去,會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幫助。
5、養成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
曾有人這樣說:「光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要變傻。」所謂「頭懸梁,錐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學。列寧曾經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愛因斯坦演算疲勞後,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幾曲自己喜歡的曲子,使自己從那些符號中解脫出來。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勞時,就畫一些畫來轉移大腦的興奮區域。
6、養成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的習慣。
首先要經常把書中的知識、書中的道理、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每講一次,都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復習和鞏固;其次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書中的知識只有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這種活學活用不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領會所學知識的精髓,還能使孩子真正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堅持不懈地主動求知,培養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7、養成朗讀和背誦的習慣。
對一些優美的文章,經典的文章,最好用大聲朗讀的方法。每天早讀都要堅持,朗讀要如入無人之境,排除干擾。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時間可以讀很多好文章。讀出聲可以幫助你體味文章的情感,讀出聲可以幫助你體味文章的節奏美,詩歌尤其要讀出聲。讀出聲,有助於記憶和背誦。
中學時代,是背書的最好時期。中學生如果能背誦幾百篇優秀的文章、段落,等於為你一生的文學功底、語言功底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它會為你以後一生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提供幫助。背書時,不要不理解就背,不要一句一句多次重復地讀,要分層背誦。一段一段解決。
8、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要使自己手中的筆隨心所欲,就得天天練筆,練筆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記日記。通過寫日記,可以使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入思考;可以鍛煉他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可以使孩子盡情傾訴自己的感情,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
記日記形式不拘,長短不限,可記敘,可描寫,可抒情。一般來說,記日記起初多記事,之後到發表議論、抒發感情。起初可能覺得無啥可寫,你可以讓孩子慢慢觀察,先寫本班同學,然後寫動物、植物,寫家中擺設,寫讀後感,寫多了就慢慢會寫了。為了提高孩子寫日記的興趣,你可以讓孩子不斷變換日記的內容和形式。如插圖日記、摘抄日記、想像日記、仿寫日記、采訪日記等。
孩子起初寫日記像擠牙膏一樣,堅持幾年以後,寫日記就像從心裡流淌出來的。從心裡流淌出來的才是文字的精靈,是豐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
孩子最初開始寫日記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糾正他的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等小毛病,因為這種過多的指責容易使他挫傷他的積極性。
寫,是整理思想的過程。思想不加整理,如一團亂麻,如商店中胡亂擺放的一堆貨物,需要時可能找不到。如果經常整理知識,整理思想,知識就有了系統,有了綱目,思想就有了體系。人也就成了有思想的人。
9、養成摘抄和整理知識的習慣。
讀書時如遇到精彩的描寫,精闢的議論,優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語,應立即摘抄下來,並註明出處。剛開始摘抄時往往不分類,時間長了,自己就想動手給它分類了。分類就是整理知識的過程,你記的東西,經過自己幾次歸類整理,這些知識就屬於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課堂上零零星星學到的知識如果不定期整理,這些知識就像堆在倉庫里的貨物,雜亂無章,急用時可能尋找不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就像把倉庫里的貨物分類擺上貨架,急用時就如探囊取物一樣方便。
10、養成主動說、大膽說的習慣。
不少中學生勤於思考,勤於寫作,卻不善言談,這樣不好,不善言談的人往往是越發展越不善言談,以致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事業。
我們要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每講一次都是一次復習,這並不虧本。要把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感受和心得與家長、同學、老師交流,要主動參與一些發言、辯論、演講。這樣你會覺得自己越說越想說,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敢說,越說越自信。善於表達的人容易贏得威信;善於表達的人,容易擺脫煩惱;善於表達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於表達的人不容易被埋沒。所以,多說,不僅對於學習是必要的,而且對於你一生的事業都是需要的。

建議你網路搜索下《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如何培養學習習慣、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的自覺性)》這篇文章,以上內容截取自裡面,更多內容可參考文章,希望能幫助到你。

❼ 如何落實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准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准則》規范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復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復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里、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游戲和進游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區、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班級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選、「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衛生小標兵」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於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功人生鋪路。投稿單位:第二實驗小學作者:王啟軍審核:韓曉麗

❽ 學校如何抓好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

一、教師以身作則,一馬當先
在日常班級辦理的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時間建立典範的典範,做正確的工作。假如犯錯誤了要及時改正,不要給孩子留下欠好的形象。教師還要不時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談吐文雅,不該做出模糊的事。關於班級和日子中的工作,教師一馬當先,起帶頭作用,第一個沖上去,然後鼓舞學生也去做。經過教師的以身作則,學生的優異行為習慣也會漸漸養成。
二、傑出的行為習慣要聯合家長一起展開
除了校園是教育學生的地方外,家庭也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陣地。許多優異和不良的習慣都是受家庭影響,因此要非常重視家庭教育。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仿照和學習。在家庭里邊,爸爸媽媽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傑出的家庭氣氛,不要在家裡賭博,舉辦集會,喝酒等,這種欠好的行為習慣都會被孩子仿照和學習。在家裡,爸爸媽媽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巨大的形象典範,不能不重視孩子的心思感觸。同時,爸爸媽媽要和教師多聯絡,了解孩子在校園的行為體現,關於學生的不良體現應及時進行家庭教育,協助孩子改正,促進孩子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三、加強思維教育,用思維輔導行為習慣
小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有用的思維教育,以思維教育做輔導,能夠有用協助學生糾正不良行為習慣。
教師在課堂上不時間刻都應該貫穿思維教育,通知他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該做,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教他們學會區分是非曲直。學生做錯了工作,不該該嚴厲批評,而是要和善勸誡,從思維上進行教育,讓他們在思維上首要有一個清晰的知道和理解。

❾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幾點做法

我們來都知道習慣可以影響源很多方面。所以家長都想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慣和生活習慣。
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
第一,我覺得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進步稍慢一些。比如先學會整理書包,學會自己看完書後放進書架等。從簡單的小事做起,家長給予一定的認可和鼓勵。
第二,學習效率和自覺性的養成。這是需要一定基礎的。首先孩子不能是壓煩學習的,也就是要有興趣。再就是給孩子的任務量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他有一定的自信,以後就會省力一些。
第三,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起一定的榜樣作用。無論如何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出學習的樣子,哪怕是你在看一張報紙。身教重於言傳吧。
希望我的育兒經驗可以幫到你。別急,我們可以慢慢來。有問題我們再探討。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習慣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