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小學生偷竊行為怎樣教育有效果
要分析背後的原因。分不同的情況去做教育。
幫助小孩樹立正確的觀版念。如果因為平權困,告訴他,有困難可以找老師,同時激勵他努力讀書,長志氣,長本領,改變現狀。
如果是養成了壞的習慣,要嚴厲批評,告訴嚴重的後果。
2. 防範偷竊侵害安全教育小學
授課時間:2011年 9 月 5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遠離「校園暴力」
教學目的:
1、 認識什麼叫「校園暴力」。
2、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正確看待「校園暴力」。
2、 不讓「校園小霸王」得逞。
3、 受到欺負時應積極告訴老師。
4、 勇敢面對「校園暴力」。
5、 不能自己私自解決,特別是用錢來解決。
三、 全課總結。
四、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9 月 12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日常飲食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教育學生注意平時的飲食安全。
2、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注意飲食衛生。
A. 飯前要洗手。
B. 生吃瓜果要洗干凈。
C. 不喝生水及質量低劣的冷水。
2、 預防食物中毒。
3、 運動後切忌過量飲水。
4、 預防飲食意外事故,如果食物進入氣管,可用以下方法自救。
A. 背部拍擊法。
B. 腹部推壓法。
C. 環抱壓腹法。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五、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9 月 19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家務勞動安全、(一)預防燙傷
教學目的要求:
1、 認識燙傷後的後果。
2、 培養學生的正確操作,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燙傷的預防措施。
A. 注意開水壺和熱鍋。
B. 炒菜時精神要集中。
C. 慎用高壓鍋。
2、 燙傷的處理辦法。
A. 輕微的燙傷,可用冷水反復沖洗。
B. 出現小水泡,要注意不要把小水泡弄破。可用酒精消毒,再用紗布包起來。
C. 嚴重去醫院就診。
D. 不能亂用葯。
三、 鞏固練習。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9 月 26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家務勞動安全(二)
教學目的要求:
1、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預防劃傷,扎傷。
A. 使用剪子刀具要小心。
B. 注意器皿碎片。
C. 使用改錐、鉗子、錘子要注意安全。
三、 預防磕碰、摔傷或滑倒致傷。
A. 登高取物要小心。
B. 清潔地板時,預防滑倒摔傷。
C. 開抽屜時,預防擠傷手指。
四、 鞏固提高。
五、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0月10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日常用電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教育學生日常用電的安全常識。
2、 培養學生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新授。
1、 在日常用電過程中,我們應了解如下常識。
A. 檢修電路時應切斷電源,並在電源開關處掛上警示牌。
B. 用電線路的鋪設要符合規范,損壞的電線開關等要及時調換。
C. 保護供電線路,不許用銳利物體刺破電線,開關等要及時調換。
D. 濕手不得觸摸帶電的器具,線路等。
2、 觸電後的急救措施。
A. 關掉電源。
B. 人工急救。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0月17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燃氣使用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燃氣。
2、 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安全使用燃氣。
A. 正確使用液化石油氣。
B. 保護燃氣管道。
C. 規范使用燃氣熱水器。
2、 燃氣中毒的症狀,危害及急救措施。
A. 燃氣中毒的症狀及危害。
B. 燃氣中毒的急救措施。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五、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10月24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獨自在家的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培養學生獨自在家的安全知識。
2、 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陌生人來電話。
A. 在接到陌生人的電話時,最好果斷地掛斷。
B. 要及時將接到陌生人電話的消息通知相熟悉鄰居等。
2、 陌生人敲門。
A. 獨自在家時,要通過門鏡辨認來人。
B. 不管有什麼理由也不開門。
C. 留心觀察。
3、 壞人入室犯罪。
A. 不要顯露家裡的鑰匙。
B. 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
C. 保證人生安全。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0月31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交通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認識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現狀。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交通現狀及事故危害。
A. 交通現狀。
B. 事故危害。
2、 出行安全。
A. 行路安全。
B. 乘車安全。
a) 不坐超員車輛。
b) 關好車門,坐穩扶牢,不要追逐打鬧。
c) 不大聲喧嘩。
d) 不向車外投棄物品。
e) 禁止農用車,貨車違章載人。
f) 注意下車後,穿越馬路安全。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1月 7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行為安全(遠離毒品)
教學目的要求:
1、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增強學生自己的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遠離毒品。
A. 認識毒品的種類。
B. 了解吸毒的危害。
a) 它危害人體健康。
b) 它損害人的心理健康。
c) 它可以誘發犯罪。
d) 它能破壞家庭,使人道德淪喪,人格扭曲,甚至骨肉相殘。
2、 教學拒絕毒品的方法。
A. 提高防範意識。
B. 自覺接受禁毒教育。
C. 增強辨別是非能力。
D. 多參與校園活動。
三、 鞏固提高。
授課時間:2011年 11月 14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公共場所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認識公共場所安全問題。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公園、博物館及游樂場所安全。
A. 不乘坐不符合規定的車。
B. 不到溝、渠、塘、池、湖中玩。
C. 不進入防護欄,不靠近兇猛動物。
D. 注意擁擠,防止造成擠傷或踩傷。
2、 商場,集市安全。
A. 人多時不要擁擠,按順序進出。
B. 不購買不潔,過期食品。
C. 乘坐電梯,不逆行。
D. 正確處理突發事件。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五、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11月 21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防範侵害
教學目的要求:
1、 培養學生如何防範偷竊不良行為。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防範偷竊。
A. 乘公共汽車防範偷竊。
B. 乘火車防範偷竊。
C. 商場購物防範偷竊。
D. 公園遊玩防範偷竊。
E. 飯店用餐防範偷竊。
F. 家庭用餐防範偷竊。
2、 偷竊行為識別。
A. 拎包。(看眼勢、看走勢、看穿戴)
B. 扒竊。(識別眼神、識別衣著、識別行為)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1月 28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勞動課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教育學生在勞動課應注意那些問題。
2、 教育學生不做危險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注意在上勞動課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在勞動課時,不許在教室里你追我打的。
2、 不許用勞動工具來相互敲打。
3、 在洗拖帕時不要和別的同學擠。
4、 打桌凳時要小心,不要砸到手腳。
5、 擦窗戶和門時要千萬小心,不許打鬧。
6、 較高的地方同學們應告訴老師,不要自己隨便爬上去擦。
三、總結全課。
授課時間:2011年 12月 5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課間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教育學生在課間時應注意的安全。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教育學生在課間時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1、 在課間時不要在樓道上追逐打鬧。
2、 不許在教室相互打鬧。
3、 在課間不做危險游戲。
4、 不去爬學校周圍的圍牆。
5、 不去吊學校大鐵門。
6、 上廁所時不要擁擠。
三、總結全課。
授課時間:2011年 12月 12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體育課的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教育學生在上體育課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教育學生體育課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1、上體育課時不要你追我打。
2、做好准備活動。
3、不做危險游戲。
4、不到學校的教學樓後面去玩。
5、在自由活動時間不亂打亂鬧。
6、強調集合時不要追趕、擁擠。
7、不準帶任何利器在身上上體育課。
三、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2月 19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飲食安全
教學目的:
1、 教育學生要注意飲食衛生,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課教學。
1、 教育學生亂買零食吃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2、 教育學生零食里含有引起疾病的細菌。
3、 教育學生在家把肚子吃飽,不亂用零花錢,不亂買零食吃。
4、 教育學生零食對身體並沒有益處。
三、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12月 26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校內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掌握並理解校內的安全常識。
2、 懂得課間時的安全常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校內安全。
1、 不準翻越圍欄,圍牆、爬吊鐵門。
2、 不準玩危險游戲。
3、 不準追逐嬉戲。
4、 不準玩鋒利的刀具、玩具。
5、 不準帶刀具到校。
6、 課間不準在樓道內追逐、擁擠。
三、總結全課。
授課時間:2011年1月2 日 星期一
教學內容:防火安全意識
教學目的:
教育學生學習防火安全意識,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教學新課。
1、 不到野外燒火,放火。
2、 不完鞭炮等易燃物品。
3、 認識火警電話。
4、 不準學生帶火柴、火機等到校玩。
5、 培養學生養成保護大自然好習慣。
三、 問題反饋。
四、 全課總結。
授課時間: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教學內容:體育課的安全注意事項
教學目的要求:
1、 教育學生在上體育課應注意的事項。
2、 增強體育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 新授。
1、 在進行單、雙杠和跳高訓練時,下面必須准備好厚度符合一定要求的海綿墊子。
2、 在進行跳箱、跳馬等跨越訓練時,器械前面要准備好起跳板,器械後面有海綿墊,同時,老師還要在器械身邊站立保護。
3、 跳遠時,要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
4、 進行投擲訓練時,絕對要按老師的口令行動,不可以有絲毫的大意。
5、 在短跑中也要按規則進行。
三、 課堂練習。
四、 全課總結。
五、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教學內容:校內勞動課安全
教學目的:
1、 認識勞動課的安全知識。
2、 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新授。
1. 介紹勞動內容?
綠化、清潔區、廁所、教師。
3、 如何注意安全。
1) 嚴格按老師的指令去做。
2) 不擅自行動。
3) 不追逐打鬧。
4) 不可亂動工具,設施。
5) 遵守勞動規則,不違規操作。
三、 課堂練習。
四、 全課總結。
五、 作業安排。
授課時間:2011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教學內容:家用電器使用安全
教學目的要求:
1、 認識家用電器的使用安全常識。
2、 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新授。
1、 正確安裝和放置家用電器。
A. 電視機要與牆壁保持一定距離,以利於機身通風散熱。
B. 使用電熨斗燙衣服,注意怕燙傷或漏電。
C. 電冰箱應與牆壁及兩側物品保持一定距離,以利通風散熱。
D. 白熾燈要與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離。
2、 使用家用電器預防觸電。
A. 不能用潮濕的手觸摸電器開關或插頭。
B. 清理電視機內部灰塵時,應先切斷電源一至三分鍾,然後再進行清理。
C. 出現異味或著火時,立即切斷電源。
三、 鞏固提高。
四、 全課總結。
3. 11歲小學生偷竊成癮怎麼辦
子不教父之過
孩子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找到教育的問題
改正了再教育孩子
4. 求一份給小學生和中學生傳達有關偷盜行為的相關知識演講稿
額。。我也不喜歡偷盜行為。。
但是對他們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法啊。。
這點很重要。。千萬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了。。不然如法律意識淡薄地方的小孩兒還不一定能做出什麼事情。。
多說一點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唄。。樹立小孩心中的榮譽感。。
下面是一篇文章。。寫的挺好。。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小學生「偷盜」行為教育方法例談
□ 柳州市魚峰山小學 作者:韋佳誠
目前, 由於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教育方式
的不當等原因, 小學生出現「偷盜」行為的情況時有發
生。小學生「偷盜」行為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
題, 與成人的盜竊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對學生這樣
的行為, 若教師處理得不當, 會給家庭、學校、社會帶
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甚
至影響其一生。以下通過幾個教育案例, 談談我個人
對這個問題的粗淺認識和處理方式。
[ 案例1]
陳某, 女, 六年級學生, 隊干。
某日, 我接到學校附近超市打來的電話: 我校一
位六年級學生拿了超市的東西, 出門不交錢想偷偷跑
出去, 被叫到了商場辦公室。我趕到超市一看, 心中為
之一震, 她不是學校少先隊大隊委陳某嗎? 一位老師
眼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她見到我, 淚水簌簌往下流,
頭埋得很低, 兩只小手一直在搓揉著衣角。我讓她向
商場主管人員認錯後就把她帶出了商場。她跟在後
面, 帶著哭腔對我說:「老師, 我錯了, 我是一時糊塗,
我是第一次這樣。你會告訴我的爸爸媽媽嗎? 老師和
同學知道了, 我該怎麼辦? 」憑我對她的了解, 相信她
說的是真話。因此, 我沒有對她進行嚴厲的批評, 而是
輕輕地拍了她的肩膀微笑著說:「人犯錯誤是難免的,
知錯了, 改了, 就是好孩子。讓我們把剛才發生的事忘
了, 把這第一次變成最後的一次! 你還是原來的
你。」⋯⋯
六年以後的教師節, 我收到了這位學生從北京師
范大學寄來的一張賀卡, 上面寫著:「老師, 我現在已
經成為北京師范大學一名新生, 我能有今天, 真得謝
謝您! 是您在我犯錯誤的時候, 給了我信任和鼓勵。我
也要做一位像您一樣用寬容對待每位學生的好老
師。」看著這張賀卡, 我欣慰地笑了。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 自我控制能力不強, 面對生
活中的種種誘惑, 往往會一時把握不住自己, 出現「偷
盜」的行為, 即使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也不例外。教師
在處理這類的問題時, 往往採用在大會上點名批評,
或給予紀律處分的教育方法, 想通過「殺一儆百」的方
式來教育本人, 又警示他人, 這樣的教育方法有時並
不可取。沒有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切身感受, 把他( 她)
當成教育他人的犧牲品, 對其身心發展不利, 給其人
生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社會也可能因此又多了一個
問題青年。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 用一顆寬容
的心來對待偶然犯錯的學生, 加以正確的引導, 才是
有效的教育。「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校的工
作、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的教育, 才是成功的教育。
[ 案例2]
李某, 女, 四年級學生, 獨生子女。
她多次乘教室沒人, 拿班上同學放在書包里的
錢, 最近一次被老師發現交給我處理。
我與她談話了解到, 她每次發現班上的同學帶錢
來, 就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情緒: 心慌、緊張、焦慮, 上課
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種非把錢弄到手不可的強烈欲
望。她事後也懺悔過, 但還是不能夠控制住自己, 屢次
再犯。她心理非常痛苦, 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整
天心神不定, 不能靜下心來學習, 偶爾還想到去死。
從她的家庭了解到, 她在六、七歲時, 就開始有從
家裡大人錢包里拿錢的行為。父母起初不在意, 後來
發現問題嚴重, 就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她, 不但沒
有效果, 還增強了她拿錢的慾望, 見錢就想拿。
從這個小女孩的表現分析, 她的「偷盜」行為是由
於一種嚴重的心理問題引起的。在家長和班主任的積
極配合下, 我對她採用了「系統脫敏法」和「厭惡療法」
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方法, 來矯正她的這種
不良行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實施心理治療的同
時, 我鼓勵她每天繪制「個人進步圖表」, 每一周寫一
則「進步體會」。通過這種方式讓她看到自己的進步,
使她增強矯正缺點的信心, 自控能力明顯提高。經過
半年的努力, 她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情
緒穩定, 充滿自信, 心理症狀基本消失, 不良行為得到
有效的糾正, 各科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 在成
長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些行為有的緣於環
境的因素, 有的緣於心理的因素, 以上這個例子就是
一個由於心理因素誘發「偷盜」行為的實例。她從「偷
拿錢」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一種心理滿足, 這種心理滿
足對她產生極大的誘惑力, 使她逐漸產生心理上的依
賴。父母的痛打, 不僅未能使她這一行為消失, 反而起
到強化的作用, 使之形成強迫思維, 出現嚴重的心理
問題。
教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 不要輕易定性為品德問
題, 要深入調查研究, 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 從學
生心理方面尋找引發問題行為的真實原因, 選擇科學
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助方法, 幫助他
們解決成長中出現的煩惱問題。
近年來, 雖然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已被放到了重
要的位置, 但由於本身心理教育理論知識的不完善,
一些老師在處理學生「偷盜」行為時, 沒有從學生心理
方面去尋找原因, 把一些由於心理問題導致的「偷盜」
行為定性為學生品德問題, 運用道德教育的方法來處
理學生心理問題, 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反而給
學生的心理造成新的傷害, 影響了學生一生的成長。
[ 案例3]
劉某, 男, 五年級學生, 單親家庭獨生子。
五年級的班主任向我反映: 本班學生劉某一直有
偷錢的惡習, 今天進老師的辦公室翻了幾位老師的提
包, 老毛病又犯了。
劉某被老師帶到我辦公室時, 我發現他的情緒非
常激動, 眼睛裡滾動著淚珠, 從孩子的眼裡, 我似乎看
到了他心理的委屈。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談話得知, 劉某半年來一直承
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非常痛苦。劉某說:「我曾經拿
過一次同學的錢, 當天就請同學一起花光了。當老師
問我時, 我害怕同學知道後會看不起我, 更害怕媽媽
的責罵, 所以就沒敢承認。當老師把媽媽請來學校時,
我才不得不承認。」
「第二次班上又有同學丟了錢, 大家都懷疑是我,
其實不是我拿的。回家媽媽問我, 我沒承認, 媽媽就用
錐子扎我的手心, 我受不了就只好違心承認。」
「第三次, 班裡的同學又丟了錢。雖然不是我拿
的, 但是老師一問我, 我就承認了, 我怕再一次被媽媽
用錐子扎手。」
我說:「你應該把實情告訴老師, 老師會公正處理
的。」
他說:「他們不會相信我的! 」
我說:「我相信你, 你把今天的真實情況告訴我,
好嗎? 」
他開始有些猶豫, 然後還是堅定地說:「今天我根
本沒那想法! 只是想進辦公室看看老師把數學試卷改
了沒有, 結果卻引起了老師的懷疑。」
事後, 我向老師去了解, 老師們都肯定自己沒丟
錢。於是我向他的班主任說明了情況; 班主任非常驚
訝, 也為誤會了劉某而感到不安。我提議給劉某一個
機會。班主任在班會上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學生們,
同時向劉某公開道歉, 並就這件事組織同學進行了相
關的討論。經過討論, 同學們改變了對劉某的看法, 紛
紛向他伸出友誼的手, 劉某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此後, 歡樂和自信回到了劉某的臉上。第二年, 他
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市一所重點中學。
劉某是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父母在他三
歲的時候就離異了, 他隨母親生活。母親對他們的期
望很高, 他在校的「不佳表現」使母親非常失望, 氣憤
之極, 採用了過激的教育方式, 給他心理造成極大的
傷害。劉某由於自己的一次犯錯, 而在班集體里失去
了老師和同學的信任。有人丟錢就懷疑是他所為, 他
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對自己的評價出現了認知上
的偏差, 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對這樣的學生, 我們應該給予他更多的關愛和信
任, 用教育者的愛心, 撫平他心靈的創傷, 給他創造一
個健康發展的成長環境, 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
價值觀。
人成長的過程, 是從不斷地犯錯誤和不斷地改正
錯誤中走向成熟的過程。學生犯了錯誤, 教師不應用
固定眼光看待他們, 給他們貼上「壞學生」的標簽, 這
樣非但不利於他們改正錯誤, 還會把他們推到繼續犯
錯的泥坑裡。一些問題少年的出現, 除其自身原因以
外, 社會、家庭和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總而言之, 小學生「偷盜」行為在學校教育中是一
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也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因為
對這個問題的處理關繫到一個學生的成長, 也關繫到
社會的穩定, 所以我們要謹慎對待, 在實施教育時, 以
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為宗旨, 在給犯錯學生以關愛的同
時, 認真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 選擇科學有
效的教育方式,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和價值觀, 實現自我轉變, 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5. 小學學生在學校偷竊,欺負同學,故意擾亂課堂秩序,在教室大小便,怎麼處理
這種情況一定要告訴家長,共同教育,這樣無法無天肯定跟家庭有關,有什麼樣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小孩,特別是母親影響最大。
6. 有沒有對小學生進行盜竊犯罪教育的故事,案例等
小學生有偷竊行為,後果嚴重。如果我們的教育者不能把這種行為消滅在內萌芽狀態的容話,將直接影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對周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帶來很大的陰影。
一、小學生產生偷竊行為的原因
社會心理學認為,個人的行為取決於個人的內在因素與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
7. 如何處理小學生偷盜事件
一、前言
青少年學生的偷竊行為往往是班級經營中一項惱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而其棘手之處乃在於若班級中有同學遭竊,卻因無法抓出行竊的同學時,恐將造成同學相互猜忌、互不信任,嚴重打擊班級秩序,即便查獲偷竊同學,老師亦需適當處理應變,並協助同學改過。有道是:「細漢偷摘瓜,大漢偷牽牛」,所以積極預防的工作更是不容忽視。以下我們將就偷竊行為類型、成因、預防與輔導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討。
二、偷竊行為的類型
在探究青少年偷竊行為成因前,我們可先參照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和青少年輔導委會(民74)根據青少年偷竊事件的性質,將青系年偷竊行為分為十種類型:因情緒沖動受物質引誘而不能剋制的沖動型;因家貧且父母疏於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竊的經濟型;為反抗社會不公平而報復的反抗型;為減輕內心緊張的強迫型;在意識模糊狀態下不能剋制沖動產生的癲癇型;自我墮落的墮落型;受英雄主義支配而為團體做事的集體型;缺乏法律常識及物權觀念的無知型;以及物質慾望過高的佔有型。
三、偷竊行為的成因
根據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青少年偷竊行為的產生有幾個原因,大致來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因素,另一類是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可分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動神經系統不平衡,內分泌的失調以及體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這些生理因素影響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或自我概念,進而產生適應困難的現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竊之路。心理因素則包括:(一)佔有欲的需求:當青少年不能擁有同儕或其它人所擁有的東西時,就會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設法取得他想擁有的東西。(二)愛的需求:當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師長的愛,經常遭到拒絕,就可能以偷竊,企圖補償因得不到愛而受到的傷害。(三)被承認的需求:青少年為了得到同儕的承認,或反應同儕的壓力,會以偷竊方式取得財物與同儕分享。這種不當行為,說明了青少年在群體中有強烈不適應的感覺。此外,青少年有時會為了加入幫派而被要求偷竊,因為偷竊是加入幫派的一種儀式。(四)好逸惡勞:行為受享樂原則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勞而獲,容易受物質的引誘,如果加上僥幸的心理,就會採取偷竊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樂。(五)不正常的情緒發泄:偷竊不是因為個人所需或金錢價值,也非表達忿怒或報復,而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從偷竊中獲得快感。
除了上述個人因素外,環境因素亦助長了偷竊行為的發生,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子女,促使子女向同儕負向次文化認同,形成反社會行為。(二)父母過於放任,對子女偷竊行為縱容,使子女逐漸養成從事偏差行為而覺得無所謂的態度。(三)父母過於嚴苛,過度管制零用錢,使子女無法滿足物質慾望而起盜心,或者子女遺失財物時,為了免受責罰,而去偷竊他人財物頂替。(四)父母本身即從事偷竊等不正當行業,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覺得偷竊是不正當的行為。
在學校方面,則可能因為(一)學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條的灌輸,忽視行為的實踐。(二)課程設計不當,學生在學業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課業適應不良。(三)學校忽略法律常識教育。(四)學校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器材,或沒有足以吸引學生的活動,使學生精力無法宣洩。(五)同儕朋友引誘,相互認同模仿。
在社會因素方面,因為(一)社會急功近利,政治生態畸形發展,社會風氣不良,誤導了青少年的道德價值判斷。(二)大眾傳播媒體過於詳實描寫竊盜行為,無形中傳授了偷竊技巧。(三)傳統守望相助精神盪然,給予偷竊可行機會。(四)正當休閑場所太少,而不正當場所的誘惑太多,或意志不堅的青少年沈淪其中而步上偷盜犯罪之途。(五)青少年處於都市之較貧窮低下地區,受到低社會階層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養成強悍、粗魯、聰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規章,藉偷竊追求刺激。
四、預防與輔導方法
面對青少年偷竊行為,在預防方面,各校輔導室可根據現有人力與物力,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加強親職教育。二、增加學生法律常識,使學生了解普通竊盜、加重竊盜或常業竊盜之法律刑責。三、利用價值澄清法討論偷竊等偏差行為,導正學生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四、加強青少年之自我觀念、自我控制力、發展健全之超我、以及願望不能滿足或遭遇挫折時,應如何轉化尋求其它合法之替代。五、關心與接納學生。六、從觀察、晤談、測驗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資料以了解學生是否有偷竊等偏差行為。另外對於被偷竊之學生應教導其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務。七、建議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注意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上能獲得成就感。
在輔導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竊行為是偶發性的還是習慣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竊的動機及背景,在矯正青少年的偷竊偏差行為時,「行為改變技術」是較為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增強原理施予行竊者嫌惡刺激,要求行竊者送回竊取物外,再加一樣價值相當的東西的過度矯正法、大量提供行竊者需求以造成其身心上不舒服的飽足策略法、減輕壓力的鬆弛訓練法、以及模仿抑制與角色扮演法等。
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方法矯正偷竊行為時,「自我管理方案」是可使用的技術,首先要協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偷竊動機是什麼?有什麼不能滿足的需要?其次協助青少年找出最易導致其偷竊行為產生的情境,最後再幫助青少年找出克服偷竊行為的方法,例如,請老師經常提醒,請父母隨時檢查。利用自我核查、自我酬賞、自我契約及刺激控制等自我管理的策略來改變偷竊行為。
對於如何改變造成青少年偷竊的偏差觀念,Meichenbaum(1986)的「自我指導治療」是可行的方法。透過認知重建,青少年要改變其自我內在語言,以新的觀點看自己的問題,觀察造成自己偷竊行為的內在語言是什麼?然後學習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適當的、符合社會規范的內在語言,再學習更有效的因應技巧,並在現實生活情境里加以練習。在使用上述技巧時,可利用現實治療法的技術,鼓勵青少年注意其「現實」責任以及對與錯的問題。
五、參考現實治療法老師可採用的因應措施
現實治療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愛與自尊的需求,強調個體如果接受愛或給予愛,則會產生適度的成功,由愛會使個體產生成功的動機和自我價值。在愛與自我價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認同,而且將走向成功的途徑。注重「現在」和「行為」,老師引導學生,使其能對自己有正確的了解,且面對現實,實現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別人。強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依據現實治療法,我們認為老師應強調的輔導特質有:
1. 重視現在行為,而非情感與態度:
不依賴領悟法去改變態度,而是認為行為與態度兩者是相對的。行為改變,態度亦隨之改變。
2. 強調現在,不重視過去:
著重學生的實力、潛能、成功與積極特質,不贊成就學生過去之歷史提出討論。
3.強調價值判斷:
強調學生須對目前的行為性質做價值上的判斷,並且決定什麼是造成生活中失敗的因素。
4.不重視轉移:
認為轉移乃是老師用作自庇的一個方法,此種轉移方式無法與學生產生積極的人際關系。
5.強調意識,排斥潛意識:
強調潛意識即是避開學生不負責的核心問題,並且給他一個逃避現實的借口。就負責而言,潛意識是不富意義的。
6.排除懲罰:
反對採取懲罰,而以經驗代替懲罰,使學生去經驗行為的自然結果。
7.強調責任的觀念:
使學生知道他們可以使用能力去滿足一己的需要,但不能陷他人於不義」。即為所謂的責任觀念。
◎對於偏差行為(如偷竊),老師可採用的具體處理方法:
1. 教導 ( Teaching)
教導學生能接受責任的觀念,使其能從日常生活中採取較佳途徑,期能滿足需要,必要時應給予直接的說明。
2. 示範 (Modeling)
老師提供自己給學生作為模仿的對象,鼓勵他們學習有關責任的問題及需求的滿足等事項,並應用到學生處理問題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師以擬情、尊重、溫暖、靈犀相通等方法盡力與學生產生心理的融合,學生投入輔導的過程中。
4. 設限 (Setting)
設限,是指限制輔導的時間以及符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限的運用,有助於提高效率。
5. 對質 (Confrontation)
使學生用負責及睿智的方式,表達出不同的見解,以建構自我觀念。對質的目的即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獨立採取行動,並向自我挑戰。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學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應或觀感,並習得適當行為。
7. 建立契約 (Planning)
老師須與學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為需在何時完成也指明獎賞。
8. 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師提供本身相似經驗或其它真人案例,向學生描述並解釋。使學生對其目前的情況有更深的了解,並提供他們一個參考架構,作為進一步改進的依據。
9. 具體目標實現的監督 (Pinning Down)
計劃中各階段所提出行為目標的細節明確,促使學生實踐力行。
10. 鼓勵 (Encourage)
強調個人有愛與被愛的需求、自我價值感的需求,老師的鼓勵對於學生該兩種需求的滿足不無影響。可使用代幣制。
11. 團體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為的學生在團體中,經由相互的討論而了解責任,並將責任的涉入分享給成員,使成員學習解決問題。藉對過去事情或罪惡的判斷,將可於此時此刻確認其過去失敗而產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參加團體後,歸屬的需求會獲得滿足,使犯罪者產生一致性的責任行為,而達到適應的需求,進而獲得快樂與成功。
六、結語
因此,我們發現學生偷竊行為的形成背景與動機實在是包羅萬象,而其中許多預防與輔導的工作,更需仰賴老師與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無間,才得以施行。唯有如此,方能徹底維護班級的整體秩序與良好互動。
希望能幫帶你。
8. 小學生偷竊行為班主任該主任怎麼處理
應該耐心教育他,告訴他其中的道理,偷盜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給他講例子,這樣比較內容易接受容
有些老師會採取批評,處罰,些悔過書,這些做飯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希望你也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說一下比較能使他們接受的話
不要忘了你最初想成為一個老師時的心態——教好孩子!
9. 如何對小學生的偷盜行為進行教育
一、前言
青少年學生的偷竊行為往往是班級經營中一項惱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而其棘手之處乃在於若班級中有同學遭竊,卻因無法抓出行竊的同學時,恐將造成同學相互猜忌、互不信任,嚴重打擊班級秩序,即便查獲偷竊同學,老師亦需適當處理應變,並協助同學改過。有道是:「細漢偷摘瓜,大漢偷牽牛」,所以積極預防的工作更是不容忽視。以下我們將就偷竊行為類型、成因、預防與輔導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討。
二、偷竊行為的類型
在探究青少年偷竊行為成因前,我們可先參照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和青少年輔導委會(民74)根據青少年偷竊事件的性質,將青系年偷竊行為分為十種類型:因情緒沖動受物質引誘而不能剋制的沖動型;因家貧且父母疏於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竊的經濟型;為反抗社會不公平而報復的反抗型;為減輕內心緊張的強迫型;在意識模糊狀態下不能剋制沖動產生的癲癇型;自我墮落的墮落型;受英雄主義支配而為團體做事的集體型;缺乏法律常識及物權觀念的無知型;以及物質慾望過高的佔有型。
三、偷竊行為的成因
根據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青少年偷竊行為的產生有幾個原因,大致來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因素,另一類是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可分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動神經系統不平衡,內分泌的失調以及體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這些生理因素影響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或自我概念,進而產生適應困難的現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竊之路。心理因素則包括:(一)佔有欲的需求:當青少年不能擁有同儕或其它人所擁有的東西時,就會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設法取得他想擁有的東西。(二)愛的需求:當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師長的愛,經常遭到拒絕,就可能以偷竊,企圖補償因得不到愛而受到的傷害。(三)被承認的需求:青少年為了得到同儕的承認,或反應同儕的壓力,會以偷竊方式取得財物與同儕分享。這種不當行為,說明了青少年在群體中有強烈不適應的感覺。此外,青少年有時會為了加入幫派而被要求偷竊,因為偷竊是加入幫派的一種儀式。(四)好逸惡勞:行為受享樂原則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勞而獲,容易受物質的引誘,如果加上僥幸的心理,就會採取偷竊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樂。(五)不正常的情緒發泄:偷竊不是因為個人所需或金錢價值,也非表達忿怒或報復,而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從偷竊中獲得快感。
除了上述個人因素外,環境因素亦助長了偷竊行為的發生,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子女,促使子女向同儕負向次文化認同,形成反社會行為。(二)父母過於放任,對子女偷竊行為縱容,使子女逐漸養成從事偏差行為而覺得無所謂的態度。(三)父母過於嚴苛,過度管制零用錢,使子女無法滿足物質慾望而起盜心,或者子女遺失財物時,為了免受責罰,而去偷竊他人財物頂替。(四)父母本身即從事偷竊等不正當行業,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覺得偷竊是不正當的行為。
在學校方面,則可能因為(一)學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條的灌輸,忽視行為的實踐。(二)課程設計不當,學生在學業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課業適應不良。(三)學校忽略法律常識教育。(四)學校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器材,或沒有足以吸引學生的活動,使學生精力無法宣洩。(五)同儕朋友引誘,相互認同模仿。
在社會因素方面,因為(一)社會急功近利,政治生態畸形發展,社會風氣不良,誤導了青少年的道德價值判斷。(二)大眾傳播媒體過於詳實描寫竊盜行為,無形中傳授了偷竊技巧。(三)傳統守望相助精神盪然,給予偷竊可行機會。(四)正當休閑場所太少,而不正當場所的誘惑太多,或意志不堅的青少年沈淪其中而步上偷盜犯罪之途。(五)青少年處於都市之較貧窮低下地區,受到低社會階層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養成強悍、粗魯、聰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規章,藉偷竊追求刺激。
四、預防與輔導方法
面對青少年偷竊行為,在預防方面,各校輔導室可根據現有人力與物力,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加強親職教育。二、增加學生法律常識,使學生了解普通竊盜、加重竊盜或常業竊盜之法律刑責。三、利用價值澄清法討論偷竊等偏差行為,導正學生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四、加強青少年之自我觀念、自我控制力、發展健全之超我、以及願望不能滿足或遭遇挫折時,應如何轉化尋求其它合法之替代。五、關心與接納學生。六、從觀察、晤談、測驗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資料以了解學生是否有偷竊等偏差行為。另外對於被偷竊之學生應教導其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務。七、建議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注意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上能獲得成就感。
在輔導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竊行為是偶發性的還是習慣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竊的動機及背景,在矯正青少年的偷竊偏差行為時,「行為改變技術」是較為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增強原理施予行竊者嫌惡刺激,要求行竊者送回竊取物外,再加一樣價值相當的東西的過度矯正法、大量提供行竊者需求以造成其身心上不舒服的飽足策略法、減輕壓力的鬆弛訓練法、以及模仿抑制與角色扮演法等。
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方法矯正偷竊行為時,「自我管理方案」是可使用的技術,首先要協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偷竊動機是什麼?有什麼不能滿足的需要?其次協助青少年找出最易導致其偷竊行為產生的情境,最後再幫助青少年找出克服偷竊行為的方法,例如,請老師經常提醒,請父母隨時檢查。利用自我核查、自我酬賞、自我契約及刺激控制等自我管理的策略來改變偷竊行為。
對於如何改變造成青少年偷竊的偏差觀念,Meichenbaum(1986)的「自我指導治療」是可行的方法。透過認知重建,青少年要改變其自我內在語言,以新的觀點看自己的問題,觀察造成自己偷竊行為的內在語言是什麼?然後學習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適當的、符合社會規范的內在語言,再學習更有效的因應技巧,並在現實生活情境里加以練習。在使用上述技巧時,可利用現實治療法的技術,鼓勵青少年注意其「現實」責任以及對與錯的問題。
五、參考現實治療法老師可採用的因應措施
現實治療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愛與自尊的需求,強調個體如果接受愛或給予愛,則會產生適度的成功,由愛會使個體產生成功的動機和自我價值。在愛與自我價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認同,而且將走向成功的途徑。注重「現在」和「行為」,老師引導學生,使其能對自己有正確的了解,且面對現實,實現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別人。強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依據現實治療法,我們認為老師應強調的輔導特質有:
1. 重視現在行為,而非情感與態度:
不依賴領悟法去改變態度,而是認為行為與態度兩者是相對的。行為改變,態度亦隨之改變。
2. 強調現在,不重視過去:
著重學生的實力、潛能、成功與積極特質,不贊成就學生過去之歷史提出討論。
3.強調價值判斷:
強調學生須對目前的行為性質做價值上的判斷,並且決定什麼是造成生活中失敗的因素。
4.不重視轉移:
認為轉移乃是老師用作自庇的一個方法,此種轉移方式無法與學生產生積極的人際關系。
5.強調意識,排斥潛意識:
強調潛意識即是避開學生不負責的核心問題,並且給他一個逃避現實的借口。就負責而言,潛意識是不富意義的。
6.排除懲罰:
反對採取懲罰,而以經驗代替懲罰,使學生去經驗行為的自然結果。
7.強調責任的觀念:
使學生知道他們可以使用能力去滿足一己的需要,但不能陷他人於不義」。即為所謂的責任觀念。
◎對於偏差行為(如偷竊),老師可採用的具體處理方法:
1. 教導 ( Teaching)
教導學生能接受責任的觀念,使其能從日常生活中採取較佳途徑,期能滿足需要,必要時應給予直接的說明。
2. 示範 (Modeling)
老師提供自己給學生作為模仿的對象,鼓勵他們學習有關責任的問題及需求的滿足等事項,並應用到學生處理問題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師以擬情、尊重、溫暖、靈犀相通等方法盡力與學生產生心理的融合,學生投入輔導的過程中。
4. 設限 (Setting)
設限,是指限制輔導的時間以及符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限的運用,有助於提高效率。
5. 對質 (Confrontation)
使學生用負責及睿智的方式,表達出不同的見解,以建構自我觀念。對質的目的即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獨立採取行動,並向自我挑戰。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學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應或觀感,並習得適當行為。
7. 建立契約 (Planning)
老師須與學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為需在何時完成也指明獎賞。
8. 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師提供本身相似經驗或其它真人案例,向學生描述並解釋。使學生對其目前的情況有更深的了解,並提供他們一個參考架構,作為進一步改進的依據。
9. 具體目標實現的監督 (Pinning Down)
計劃中各階段所提出行為目標的細節明確,促使學生實踐力行。
10. 鼓勵 (Encourage)
強調個人有愛與被愛的需求、自我價值感的需求,老師的鼓勵對於學生該兩種需求的滿足不無影響。可使用代幣制。
11. 團體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為的學生在團體中,經由相互的討論而了解責任,並將責任的涉入分享給成員,使成員學習解決問題。藉對過去事情或罪惡的判斷,將可於此時此刻確認其過去失敗而產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參加團體後,歸屬的需求會獲得滿足,使犯罪者產生一致性的責任行為,而達到適應的需求,進而獲得快樂與成功。
六、結語
因此,我們發現學生偷竊行為的形成背景與動機實在是包羅萬象,而其中許多預防與輔導的工作,更需仰賴老師與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無間,才得以施行。唯有如此,方能徹底維護班級的整體秩序與良好互動。
10. 對於小學生偷竊行為怎樣教育有效果
我們應該首先分析孩子的這種行為因為什麼出現的 要從根去摸索 一味的暴力作用甚微 希望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下面是我找的到一篇文章 希望對你孩子的教育有所幫助
另外真的很想說 現在的孩子確實很難管教 學童教育 任重道遠
孩子「偷竊」行為的心理分析及矯正
文章來源:互聯網.
「老師,媽媽給我買的新鋼筆不見了。」 「老師,我放在書包里的零用錢不見了。」 諸如此類的報告在小學生中屢見不鮮,也常令老師們感到頭疼,因為這類物品的丟失多半跟學生的「偷竊」行為有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破案」。當然,這里的「偷竊」與法律意義上的偷竊有所不同,有專家研究表明,三年級以下的孩子自我意識還不夠明確,他們的「偷竊」只能算是一種不誠實的佔有行為。然而,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偷竊」,都是不良品質的表現。盧梭說過:「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十二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那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乃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對待小學生的「偷竊」行為,及時地進行矯正。
然而要想做好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有個性,有情感,有思想,光靠嚴厲的批評是不夠的,必須走進孩子的心靈,只有了解了他們「偷竊」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通過長期的觀察與談心,我對孩子的「偷竊」行為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就分析幾種典型的心理狀態。
1、「我喜歡,我就要!」
小華的行為讓很多老師失望:貼紙、玩具車、玻璃彈子等等,只要他看上眼了,就要想方設法居為己有。在家翻父母的口袋,在辦公室翻老師的抽屜,在教室里翻同學的書包…….。在與家長的聯系中得知,他們的家境雖不富裕,但「再窮也不能窮孩子。」他們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孩子變得任性而嬌縱,見到好玩的就要買,在一次次得到滿足後,他更加不能約束自己,不管是誰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就要「拿」到手。
2、「怎麼,你的鋼筆比我的還漂亮?」
誰也不會想到,琦琦會去「偷」兩位同學的新文具,因為,她自己擁有的文具比誰都多。她的父母在上海做生意,孩子平時的學習、生活都由親友照顧,她的父母每次回來都會給她一筆數目不小的零花錢,讓她喜歡什麼就買什麼。於是,她的書包里塞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小首飾,小玩藝,還經常送人。她的慷慨在班級里是出了名的。可是現在……通過談心,我發現問題就出在她父母在金錢上對她的放任態度。父母只知道給孩子錢,卻不去指導她如何用錢,因為有錢,看到喜歡的就買,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優越感,自己的東西一定得超過別人,而當她看到別人的文具更新穎,而自己一時又無法買到時,便很生氣,在嫉妒心的驅使下,「偷」走了別人的新文具。這種「偷」是一種心理偏差的表現。
3、「打游戲機實在是太好玩了!」
小偉曠課了,根據同學們提供的線索,我在游戲房裡找到了他。他不敢回家,怕父母打。因為父母早就知道他迷上了游戲機而沒收了他所有的零花錢,可是他實在抵擋不住那魔盤的誘 惑,無奈中,他把手伸進了同學的錢包。這種同學的「偷竊」是不良嗜好所致。
4、「沒人關心我!」
小玉是個棄兒,養父母在她六歲的時候離異了,又各自組成了家庭並各有親生,無暇顧及她。在缺少關懷和愛撫的家庭中,她選擇了「偷」,「偷」家裡的,「偷」同學的,用「偷」來的錢買玩具,買零食,逛公園,尋找著同齡人應有的快樂。這種「偷」是一種對家庭不滿的發泄。
5、「都來跟我做朋友吧!」
一個很內向很乖巧的女孩,居然在一個星期里陸續從父母的錢櫃里「偷」走了三百多塊錢,這些錢是怎麼花的呢?一了解才知道,這些錢都用來買了禮品送給同學們了,有的還乾脆送錢。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在多次談心後,她終於吐出了心裡話:她心裡很孤獨,渴望有好朋友相伴,可是平時不善於交際的她不知如何贏得大家的友誼,於是想出了這樣的辦法。這樣的「偷」是孩子思維不成熟,考慮問題片面造成的。
孩子的心靈純潔而脆弱,任何過激的言辭、舉措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矯正他們的「偷竊」行為時,必須講究方法。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取得家長的配合,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綜觀孩子的「偷竊」行為,與家庭的不良影響密切相關。許多孩子的心理偏差都是家庭教育的失當造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放縱,當孩子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時,沒有嚴加管教,客觀上縱容了孩子的「偷竊」行為;而有些家長粗暴***打罵孩子,或不關心子女,則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抗情緒,以至於在錯誤中越陷越深。因此,我經常耐心的和家長一起分析問題,找出原因,統一看法,改變不良的家庭教育,既要對孩子嚴格要求,也要尊重、信任他們,保護和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願意袒露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真切地了解他們,有效的做好轉化工作。
二、細心觀察,防微杜漸
「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孩子的自製力不強,思考問題又比較膚淺片面,很容易受到物質的引誘,出現一些小偷小拿,對此,教師千萬不可忽視,因為一次得逞,便會使他們心存僥幸,逐步形成習慣。我是這樣做的:平時,我要求孩子們學會保管自己的學慣用品和零花錢,不丟三落四,養成細心品質。一旦發現有錢物丟失,應立即查找,或報告老師。在調查這類事上,時間是一個關鍵,越及時越有效。在排查過程中,應多運用心理戰術,如:換位思考法,順水推舟法,個別談心法,反面教育法等。不管運用什麼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動之以情,使他(她)自己露出破綻,承認錯誤,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果事態的發展允許對他們的錯誤行為進行保密,那麼,我一定會堅守諾言。否則就失去了再一次教育他們的機會,他們再也不會相信我。
教師平時也應該多和孩子們接觸,細心觀察他們的言行,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一旦發現他們存在不良行為,就能及時指出,及時糾正,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三、創設情境,提高抵抗誘 惑的能力
孩子的意志力薄弱,抗誘 惑能力低,因此,在矯正初期,加強管理,切斷不良因素的影響是必要的。如讓孩子避開某些誘因(游戲房、社會、朋友等)。但這只是一種消極的方法,因為人們很難完全避開不良影響,即使避開了也很難保證不在新的誘因下再犯錯誤。因此,成功的教育應該使孩子在難以避免的環境和誘因下,具有抗拒誘 惑、堅持正確行為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從思想上耐心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創設新的情境,鍛煉其意志力,在鍛煉過程中形成和鞏固新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對小玉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她參與中隊活動的准備工作,管理一部分活動經費,當好采購員。同學和老師對她的信任使她工作起來非常負責,也促使她抵*制了金錢的誘 惑,向誠實邁進了一步。
2 L2 e9 |% g+ L' n. |6 z# C
四、重視環境的熏陶
) e+ c, N) u8 ~- K# f5 ]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高尚的班風、校風對孩子的身心起著重要作用。在家裡,我要求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盡可能保持良好的形象,如:不貪小便宜,借東西及時歸還等;在學校,我經常組織學生們開展集體活動,如:「讀書會友」、「辯論擂台」、「好搭檔」、「名人名言大聚餐」、「故事會」等,有意識地滲透誠實、健康的心理教育,給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氛圍,使他們在活動中懂得互相尊重,互相信賴,增進友誼。再加上教師自身誠實的言行,高尚的品德,正派的作風,所發揮的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全身心熱愛孩子的真情,使犯過錯誤的孩子沐浴在真、善、美的道德觀念中,在環境的熏陶下,逐步糾正心理偏差,清除不良的品行,培養高尚的情操。
, P7 P, A5 S& y" `
五、正確面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反復」
! H8 X$ N# U" t' J- l1 c
當我們盡了全力教育,學生在改正了一段時間後,**病又犯時,我們該怎麼辦?事實證明,要從孩子頭腦里清除一種已經養成的壞習慣,形成一種正確的道德觀念,這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決不能當孩子出現反復就認為他是一段不可雕塑的朽木,更不要翻老帳,損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自暴自棄。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靜下心來,總結一下前一階段教育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再次審視眼前的學生,尋找更有效的辦法,給他們轉變的時間和持久的信任。
孩子產生「偷竊」行為的心理原因是極其復雜多樣的,矯正措施遠不止這幾條,我的分析與探究也不會到此為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和我一起來研究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