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小學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14 07:06:10

A.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走進學生,建立師生間和諧的情感紐帶
近年來,一些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偷盜、搶劫、強奸等。發生這些情況該由誰負責?他們平時夜不歸宿時,引起家長注意了嗎?他們平時以「借錢」為由向學生要錢時,引起學校注意了嗎?他們輟學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家長與學校沒有就此溝通?如此種種,究其原因,家庭、學校、社會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多加關愛,是師德的核心,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成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之一。良好的教育,是以師生間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諧的情感交流為紐帶的。如果教師對他的學生既當老師,又當朋友,平等相待,學生就會產生信賴感;如果教師對學生謙遜,態度和藹,學生就會產生親切感。教師對學生的愛如同父愛和母愛,是一種言辭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走近學生心靈,建立師生間和諧的情感紐帶,就會對學生產生凝聚力、吸引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搞好雙向交流,完成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任務。
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精心備課,適時滲透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而思想品德課是立足於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著眼於學生未來發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根據其學科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精心備課,組織教學,適時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教材第一單元《權利義務伴我行》有兩課內容,我就利用課堂這一陣地把教材中的法律知識傳授給他們,告訴學生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我國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和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等。同時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哪些義務?每個公民都要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尊嚴。在學習第二單元《我的人身權利》時,主題探究「尊重人身權利,感受法律尊嚴」貫穿始終,並適時闡明道德要求和心理需求。讓學生了解人生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尤其是人格權具有特殊性,與其他權利相比,人格權是法律確認的公民與生俱來的權利,通過收集有關人身權的典型案例,使學生獲得相關的感性認識,受到很好的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以組為單位,在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等具體人格權中選其一確定為活動主題,深入學習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法律知識,開展模擬法庭進行庭審展示,讓學生探究體驗的過程。通過全班同學交流體會,提高了認識,增強了權利觀念,從而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
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以情境為中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上課初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氛圍中,此時接受法制教育的效果最佳。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從教學環節的組織到教學環境的布置都力求巧妙完美。如在教室牆壁上懸掛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或文字、或圖片、或布置成一個小法庭。用多媒體展示錄像片段,預先播放與教學相關的音樂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快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如我在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第一單元第一課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情境是這樣導入的:中學生小宋家樓上姓馮的住戶,養了兩只狗。這兩只狗夜晚經常狂吠,擾得四鄰不安。狗的主人在小區里遛狗,嚇得一些婦女和兒童心驚肉跳。這兩只狗有時候還在樓道內便溺,氣味特別難聞。鄰居多次和這對夫婦交涉,他們都不聽。後來鄰居將此事反映到街道居委會,如果他們繼續下去,鄰居怎樣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呢?鄰居可以將這對夫婦告上法庭嗎?今天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就七嘴八舌,暢所欲言,就這樣,通過情境導入將學生立刻轉移到濃郁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合生活實際,選擇恰當教學案例,靈活運用
法制教育是我國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不能流於形式。法制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恰當實例。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中,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思想品德課上,我給學生舉了兩個案例:
案例一:2010年7月13日,在網上出現了3張一女顧客在超市被脫光搜身的圖片,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照片據稱是成都某超市的搜身視頻截圖,截圖中的超市員工要求一女顧客脫衣搜身。發圖者是超市已辭退的員工,因辭退且沒得到賠付,一怒之下把視頻貼到網上。請對此案例分析:(1)超市和發視頻照片者的行為侵犯了女顧客的什麼權利?(2)女顧客可能會以何種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假設女顧客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你是法官的話,你會作出怎樣的判決?此題考查學生對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理解與應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了正確結論,從而樹立正確維權意識。
案例二:有人偷了一台電腦自己不敢用,想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台電腦,請問你能否購買這台電腦?我剛說完,就有同學說:「便宜,可以買!」還有的說:「再便宜也不能買,因為那是偷來的,買了就是在幫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這時,我就因勢利導,用多媒體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讓同學們看,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警告或200元以下罰款。接著我告訴同學們:「明知是贓物還購買,是在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不利於社會安定,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學們聽後如夢初醒,明白了偷東西是違法行為,購買贓物同樣要受到法律制裁。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貪圖便宜吃大虧,不明物品不能買。並表示如果發現類似情況,及時向老師或者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就這樣,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輕松愉快地學到了法制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精選案例,分析討論,總結述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案例作為引子,引出要講授的某一法律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然後教師可結合案例講授理論,學生聽完理論知識自己去分析判斷案例,老師再作總結。在討論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弄清問題的原因,尋找合理的解決辦法。在分析討論中,教師應圍繞案例給予必要的引導。學生討論完畢,教師對案例討論結果做出評價。這樣,就能使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產生對法律知識的濃厚興趣,同時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又能培養學生應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深入理解知識內容並銘記在心,因為案例源於活生生的現實,有些還可能是學生走向社會真正面對的實際情況或問題。再者,案例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有一種吸引力,它沒有那麼抽象復雜的理論概念,內容生動而又有趣,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是「演員」,教師只起到一個「導演」的作用。這樣,學生不但學得主動,而且通過參與分析、討論,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總之,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素質的有效途徑,只要適時、適度,堅持不懈地加以滲透,對中學生人來說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對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努力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學法制教育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