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範文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2020-12-14 05:49:18

❶ 美術教育畢業論文怎麼寫

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目內錄,正文(引言,正文,容結語),致謝,參考文獻。學校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❷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論文引言怎麼寫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頭,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緣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現實情況,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工作的關系,當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的工作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三言兩語預示本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前景,但不必展開討論。

❸ 美術畢業論文範文急求,如何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❹ 想寫一篇《美術欣賞教學論文》,哪有美術教學論文的參考文獻和範例呢

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由於美術欣賞課界定在「欣賞」,不能像初中、小學美術課那樣「動手」,而有很大的發揮、創造餘地。其教學方法不外乎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授受型」教學法。大量的教材內容,眾多的名詞術語,古今中外,紜紜流派,所涉五花八門,教者常常不得已而拚命「灌輸」,學生也只得「全盤接受」。這種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接受型的教學方式,雖然學生能學到不少「審美知識」,但畢竟束縛了師生的手腳,阻礙了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更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才能的發展。人的創造性的審美意識與活動常常建築在興趣的基礎之上,把審美教育局限在幾幅插圖和幾段解說的文字上,勢必限制了學生的興趣擴散,阻礙了學生創造審美興趣的勃發。因此,我覺得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其時其地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內在的審美要求隨時隨地調整與更新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求知與發展的需要。 創造型的審美教學,不以「灌輸」為主要手法,而是以「啟發」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而重在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美術創作和美術欣賞的創造美是不同的,前者是通過具體的技法,構成了美的實體;而後者是通過若干美學知識構成美的精神,美的理念。美術欣賞所創造的美,不但是一種藝術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它能陶冶人,改造人,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創造型的審美教學的教學結構常常有異於授受型,並不完全依據預先教學設計,不以是否能完成本次教學任務為標准,而是以學生是否有效發展的標准來時刻調整課堂結構。凡對學生發展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的教學行為就強化與肯定,當學生對某個教學環節發生特別濃厚的興趣時,教師就應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積極培養,引導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總之,無論教師有多好的教學形式,也要服從創新的內容。 (二) 創造性的美術欣賞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創造個性。所謂創造個性,主要是指實現創造所表現出來的與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徵。具有創造性審美心理的人,常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審美對象有濃厚的興趣,對美有執著的追求,自信心強,喜歡標新立異等等,個性越突出,創造力越強。在整個的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創造能力,教師首先得具有創新的素質。教師的創新素質是能運用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求異性、新穎性和高效性。一個創造性的教師,要具有創新觀念,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要以教師的創造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教師要做到教學創新,就必須把握教育科學發展的形式,積極汲取本學科的知識。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教材和教學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己教學的特色,巧妙地加以運用,創造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我教《建築藝術的特點》一課時,我著重介紹了「悉尼歌劇院」本來只是一張即興素描草圖,歷時17年才完成,突出了「創造是一個過程」的思想;而講「美國流水別墅」時,則插進了一個小故事:當時的工人在完工時害怕結構支持不住,遲遲不敢拆除支撐平台的模板,還是萊特親手舉斧砍斷支撐木。意在說明,任何創新精神都必須具有科學精神,科學是創造的基石。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過程中進行創造教學,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求異性,新穎性。數、理、化的創造教學,是「殊途同歸」,而美術欣賞教學卻是「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審美對象,完全可以有,也完全應該有不同的理解。在講《現代環境藝術》時,我組織學生以無錫的典型建築為例,進行評論,各抒己見,哪怕是「離經叛道」,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不必固守程序與模式,根據其時其地其人其情其景去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和過程,靈活機動地採取學生認可的新的方式方法,將自己的創造性貫穿於教學過程。 其次,教師要創造有利於學生創造個性形成的學習機制。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地學習。以往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給一張「圖紙」,一堆「材料」,讓學生按圖施工。創造性教學是讓學生自己設計藍圖,自己施工。書本不是唯一正確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獨立地提出一個與課本不同的思想,一個與權威不同的見解。這種思想,這種見解或許目前還不能被承認,但是它卻是一種智慧的火花,無數的這樣的火花,創新教育才可能有燎原之勢。有時學生獨立見解的提出,可能引起鬨笑,但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對不完善的見解,要鼓勵學生進一步挖掘。逆向思維,放射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誘導學生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在創新意識的激勵下把所學的知識化為自己的營養,轉化為創造的動力。 美術欣賞的本質就是對自然的欣賞,對社會的欣賞,對人生的欣賞。它的目的在於探討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創造教學的過程中,在創造有利於學生創造個性形成的機制中,教師的一切行為,始終不能離開這個目標

❺ 城鄉兒童美術教育論文選題依據和意義怎麼寫



你好,同學,你的開題報告老師讓你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❻ 怎麼寫美術論文

摘 要: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是當前「文化立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包括美術教研組文化、美術課堂文化、校本美術課程文化的建設等。只有不斷地在價值引領、有機滲透,課改創新、有效生成,校本課程、形成特色的學校美術文化構建途徑上行走,才能在常態中培養師生的美術文化意識,逐步形成一種美術文化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關鍵詞:學校 美術文化 構建
文化是一定民族經過長期的物質活動和實踐活動積累起來的為一定民族(或種族或集群)共同認同的活動方式及其產生的物質成果和非物質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念的總體〔1〕。一般認為,學校文化是指學校主體在整個學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學校面貌、制度規范和學校精神氣氛等,其核心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也可理解為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或行為方式。對於學校文化的理解,陶西平先生認為,學校網文化有兩個關鍵的詞:一是學校文化一定是「形成共識」的;二是學校文化是一個「價值觀體系」。
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美術文化建設包括美術教研組文化、美術課堂文化、校本美術課程文化的建設等。那麼在學校大文化建設中,如何去構建學校美術文化?筆者做了如下的探索,以求教於大方之家。
一、價值引領,有機滲透——學校美術教研組文化的構建
學校美術教研組文化其發展狀態呈現並經歷四種類型:
1. 無意識沒感覺的散漫化狀態。美術教師只是忙於日常教學等工作,對學校美術教育的追求和文化願景渾然不知,對學校美術教育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生態也茫然不知。只體現在學校環境建設中,作為用來美化校園的一種後勤保障方式而已。這時的學校美術文化基本處於順其自然、走到哪裡算哪裡的散漫狀態。
2. 有意識沒思想的點狀化狀態。學校領導意識到美術教育存在的文化內涵,也努力去改造和提升美術教育的文化品質,但處於東一榔頭西一拐杖的狀態,既缺少對學校美術文化的價值引領,也缺少改造和發展學校美術文化的整體規劃。把它只作為學校其它亞文化形成中的輔助手段,僅僅是教室、專用教室的環境布置,裝裱制度、名人名言上牆的製作工具,或者設計一下舞台、報欄,美化一下櫥窗、黑板報等。
3. 有策劃有思想的結構化狀態。隨著學校文化意識的覺醒,學校管理者開始有步驟、有策略地整體性和結構性地打造學校美術文化,並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蘊含其中。此時,學校管理者成為學校美術文化的推進者和領導者,學校美術教師則成為學校美術文化的策劃者、管理者和實踐者。
4. 有特質有品位的特色化狀態。通過美術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學校美術文化在長期的活動中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並形成了系列化的教師群體層面上的文化產品,一言蔽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學校美術文化形態。如陶藝文化中心,版畫藝術交流館等等。學校美術文化形態的出現,就是這種特色文化形成的標志。
如何構建學校美術文化呢?首先,學校管理者和美術教師要對時代的文化精神保持敏感,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主體性的張揚,是對人的生命自覺的培育和彰顯。其次,將時代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納到學校文化中,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學校文化〔2〕。再次,美術教研組全體成員要在高度認同所在學校的文化精神的基礎上,結合本教研組的具體情況,通過共同研討和協商,形成本教研組成員共育共享的文化。
美術文化一旦形成,其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培育教研組品牌。品牌學校的形成,除了需要有品牌教師、品牌校長之外,還需要有品牌教研組,它是品牌教師形成的搖籃,是品牌學校形成的重要引擎之一。學校管理者應不斷地去思考:美術文化的創建,為學校文化帶來了什麼(從硬體上加強了學校物質文化建設,讓每一塊牆壁說話,讓每一個景點育人等),改變了什麼(改變了學生的粗言穢語、亂丟亂畫等壞習慣,陶冶了學生情操,推動學生文明行為的生成和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等)豐富了什麼(豐富了學校文化氛圍,增強了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活躍了學生生活等)還缺失什麼?美術文化如何根植於學校文化之中?學校文化品牌和教研組文化品牌的內在關聯性何在?美術教研組長則要思考:通過美術文化的創建,本組教師改變了什麼,發展了什麼,本教研組為學校文化貢獻了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文化就與學校文化形成了雙向構建、雙向轉化、雙向互動的關系。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一所學校理想的文化生態。
二、課改創新,有效生成——學校美術課堂文化的行動
課堂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般教師僅僅理解為知識內容的育人方面,這種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其實課堂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諸如,課堂中的內容開放文化,民主關系文化,創新評價文化等等,這些要素在學生素質提升、個性張揚中的作用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1.教學內容的開放——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源動力。
美術課教學內容既有與學生認知、美術素養水平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只有把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並與學生原有認知、美術素養水平不相一致的內容與學生發生碰撞,產生矛盾,造成不平衡,學生才會主動自覺地去建構(生成)。也只有教學內容走向了開放,學生的自我發展目標才能逐步實現。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撕紙》一課時,通過一段師生互動交流後,造成學生認識上的「不平衡」,引起學生的自我建構的內需,達到教學內容的開放互動,生成智慧與素養。這位教師課前在黑板上貼出許多由老師課前製作的撕紙作品,內容有動物、人物、植物,色彩有紅、黃、藍、綠、黑等。師:課前同學們都看了這些作品,你有什麼感受嗎?生1:很美,很好看!生2:老師,我想問您是怎麼做成的?師:噢,老師也想問大家這個問題,誰能回答上來?生3:是剪的,它是剪紙。生4:對,是用剪刀剪的(有很多學生回答也是剪的)。教師又把准備好的剪紙作品掛在撕紙作品的旁邊。師:現在請大家再仔細的觀察這些作品,與前面的作品進行比對,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生5:老師,咦,它們不一樣!我看出來了,後面掛的這些作品才是剪出來的。生6:老師,我也看出來了,前面的那些作品和剪出來的不同!(產生感覺上的不平衡,形成認識沖突)這時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都說是撕出來的作品。師:對,這是一種觀察的方法。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以用另一個自己熟悉的物體作比較,來發現這個物體的一些特徵。由此教學片段可見,教學不是傳遞東西,而是創設理想的環境,引起學生自我認識的不平衡,通過教學內容的開放,促進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個性思維,以促進美術教學內容實施的有效生成。
2.教學方式的民主——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奠基石。
教學民主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思維方式。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是「道德化身」「知識化身」,是被神聖化的角色,事實上教師並非無所不能,在價值多元、知識多源、信息多源的今天,教師權威受到嚴峻挑戰,教師需要走下「神壇」,轉變教育觀、學生觀。
試想,一個老師在課堂中如能注意學科的科學性,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更能尊重學生個性特色,尊重學生創新性的見解,從細微處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等等。這樣的課堂文化建設想必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相反,如果一個老師對自己的學科缺乏一些敬愛之心。教學中缺乏科學,民主的態度,對自己的學生缺少關注,或者喪失熱情,這樣的課堂如同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課堂因此產生厭惡。學生的素質就不可能能得到提高。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小雨沙沙》這一課時,預設學生通過相互語言的交流,就會描繪出一個下雨的場景,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發現學生只是用嘴說說,留給學生的印象並不深刻,更談不上描繪出豐富的下雨場景了。教學的預設走進了「死胡同」。這時,一位學生出乎意料的表演打破了這一困境:下雨了,小青蛙躲在了荷葉下。這位學生邊說邊做了個躲下去的動作。這一動作給了老師靈光閃現的啟示,教師緊緊抓住這一生成信息,採用民主的互動式教學,通過創設不同雨的情境,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把自己心目中的想法通過肢體語言表演出來。教師這一及時的捕捉,並加以利用,開發,重組,進而開展生成性的教學,取得了精彩有效的再生性教學效果(學生精彩的作品,表現出了下雨天各種生動的氛圍)。相反,要是教師沒有民主的意識,把學生的動作看作為攪亂課堂的行為,那麼結果就另當別論了。
3.教學評價的創新——成為學校美術文化構建的支撐力。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中,一般評價主體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評價為輔。評價方式以教師點評這一單一形式呈現。評價內容以學生作品為主要評價對象。縱觀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課堂評價發展具有以下五個鮮明特點:(1)以綜合性評價取代量化評價;(2)評價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展;(3)既重視學生在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定中學會合作;(4)強調評價問題的真實性、情景性;(5)評價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讓所有學生都能從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對創新評價方式進行探究,根據以上課堂評價特點並結合學校美術「小組合作教學」實踐研究,通過構建小組合作評價文化這一手段來形成對創新評價文化的強支撐,使之具有如下三種原則:評價主體多維性原則。通過多樣性的評價活動對學生課堂中小組合作活動進行評價,形式有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參評等等,使用等級制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多維性原則。為了體現激勵機制,採用多種趣味性較強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如:精彩瞬間記錄表(組內評價表)、成功評價表、成長記錄袋等等。評價內容多維性原則。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既要評價學習的效果,也要評價學習的過程;既要評價小組整體,也要評價小組中的每一個體;既要評價合作,也要評價競爭……等等。評價可以是等級制的,如a、b、c或☆、☆☆、☆☆☆;也可以是描述性的,如j(滿意)、k(一般)、l(努力)。
評價工具有教師評價表、個人學習檔案袋、學生自評表、小組合作評價表、家長評價表等。(1)教師評價表。根據教學內容,每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後,教師都要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評價,既評價每個學生的情況,也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採用等級制。(2)學生自評表。主要填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對自己的評價,採用描述性評價。(3)組內評價表。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於激發學生你追我趕的上進心。(4)個人學習檔案袋。學習檔案是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進步過程的窗口。通常,它以一個文件夾的形式收藏每個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作業、作品),可以督促學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作業,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體現了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體過程。如對某個問題的獨特理解、某個問題的爭論過程、自己的心得體會等等。(5)家長評價表。讓家長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對課堂表現反饋信息、評價材料展示、作品展現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力求拓展課堂評價范圍,延伸學校評價觸角,達到家校互動共育的功效。
顯然,我們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各學齡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將評價機制的杠桿作用應用自如,才能在多樣性中滋生創新,在差異性中孕育創意,在個別性中培養創造。
三、校本課程,形成特色——學校美術課程文化的打造
學校美術課程是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與學校實際開發與設計的校本課程。是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文化需要、學校特色建設和本校的藝術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文章來源蓮山課件:http://www.5ykj.com]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3〕。學校的校本美術課程是學校美術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文化標志。
1.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總目標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需要處理好學生發展與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關系。「生本」永遠是「校本」「師本」的前提、條件和根本目的。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學校發展,也不是為了教師本身,而是為了學生本身,為了學生的未來。「學校」雖然是課程開發的理想平台和重要基石,但為學校而開發課程卻不是美術課程開發的根本,就校本美術課程開發本身而言,不能只滿足於「校本美術課程」設置和「校本美術教材」的編寫,必須進入學生學習層面,讓學生與課程、教材產生互動和對話。這樣,才能避免課程開發為零開發,才能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效益。如南通美術鄉土教材,就是以審美和美術文化教育為主線,欣賞為主,適當進行一些技能訓練。整個教材圍繞南通地方美術文化歷史和地方美術文化尋繹兩條主線展開,為南通地區中小學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地方課程選擇性資源。並在南通地區各校互動實踐過三年,積累了豐富的對話效益。其中清墩文化,東皋印派南通民俗、染織工藝、特色工藝更是獨樹一幟,創造性的利用到校本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靈動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自身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校本美術課程需要建立「系統思維」。長遠規劃、謹慎設計、長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就學校而言,要注意任期校長間的承接移交,保證校本美術課程有效延續性開發的連續性;就教師而言,要非常清醒的明了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目的,把課程開發與自己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實際有效結合起來;就學生而言,將校本美術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巧妙結合,形成互補共進的關系。南京芳草園小學的校本美術課程《童畫石頭城》的開發就將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最富有創造生命力的兒童美術教育融為一體,在根植於本土文化的美術學習中,使兒童逐漸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美術學習能力,以增進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和認同,使本土藝術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得以傳承與發展,有效地構建出較為完整、全面的學校美術教育課程體系。
2.校本美術課程的活動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
校本美術課程的活動突破了學科中心模式,打破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課程活動從學科基礎轉向更為廣泛的生活情景和學生的發展空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美術教育觀、學生活動觀。在校本美術課程活動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美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有機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下才能成為智慧。校本美術課程活動到任何時候都沒有丟棄美術的本質、特性,體現出其他學科所不能觸及到的方面,運用美術感人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呈現地方特色的鄉土美術文化資源,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如無錫市楊市中心小學的美術地方課程《宜興紫砂壺》,就是根植於我國著名陶都宜興悠久的歷史,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保留較好的古城風貌以及古往今來名人輩出,是一座具有萬年開發史、7000年制陶史的江南古城之上的校本課程。這一內容通過學生對紫砂壺的賞析,社會調查、走訪,了解其歷史演變及地域文化特徵,並通過嘗試、感悟、創作等過程,體驗製作紫砂壺的樂趣,掌握基本製作方法與步驟,感受紫砂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
校本美術課程在活動設計中,每個單元主題里都有美術能力的要求。知識技能與人文主題的安排是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知識技能為隱線。校本美術課程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質的變化。教學活動方式更注意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學習方式的自主探究,引發學生長久穩定的興趣,不斷提高其審美情趣和精神品位。如鹽城市景山小學,課程活動以《走進紅色鹽城,追尋英雄足跡》為內容的校本美術課程,通過走進新四軍,感悟紅色文化,體驗英雄的美、崇高的美,將對英雄的崇拜和對家鄉這片紅色熱土的愛浸潤到一畫、一刻、一拓、一印之中。
3.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個性人格的綻放
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強調面向全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給予每一位學生平等的美術教育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學習和享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評價注重導向性,通過各種校本美術課程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能挖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張揚,使校本美術教育活動致力於個體人格的綻放。評價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尋求一種「個體的真實性」,以達到知識傳授與個性培養的並行和諧發展。
校本美術課程的評價強調以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系,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研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背景,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結合當地特有的自然、人文環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學校、社區、家庭以及自然、民俗、生活中的美術課程文化資源創設個性化的美術活動,幫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如淮安市漣水縣第四中學小學部的地方美術課程資源《花窗》,從學生熟悉的二方、四方連續紋樣入手,在教師的引導中逐步領略「透」——雙向「借景」的關系,領略淮安的花窗古代園林建築文化的魅力,在評價中培養發現問題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獨特的審美個性。
文化是一種積淀 ,是一種習慣。文化有其引發、同化與傳承性,誠如大家所認同的,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是一件「慢活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日月更迭、一次次寒來暑往中逐步積累、慢慢沉澱,需要每一任校長和全體教師在這中間行走,為之增添元素、豐富內涵,才能形成一種優秀的美術特色文化。
參考文獻:
〔1〕顧明遠. 論學校文化建設〔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9)
〔2〕李政濤. 用文化的力量打造教研組品牌〔j〕. 中小學管理. 2007(6)

❼ 美術鑒賞論文範文

克勞德•莫奈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佛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1859年,莫奈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他認真鑒賞了他們的繪畫長處,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運用了他們的成就。但莫奈並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並不想在學院完成他的學畫過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萊爾學院的畫室里呆了一段時間。當他遇到了巴齊依(Bazill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後,他便勸說他們也放棄那些學字派課程。當格萊爾學院的畫室停辦後,他便把他的夥伴們帶到楓丹白露林邊的一個小村莊——舍依,在那裡畫戶外寫生。
當莫奈離開了格萊爾學院畫室後,他並沒有去充實他那相當貧乏的藝術修養,而是懷著火熱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純直覺觀察;他根本不買各種理論學說的帳,而是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

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
莫奈不只滿足於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他喜歡所有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的內心滿懷著難以遏止的激動;從他的觀念看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然而從他本性看,他卻是一個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幾天功夫完成並展出了他未來夫人的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一畫,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①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中的女人」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莫奈在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里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然地遍及整個畫面: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面,彷彿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郁的氣氛之中,莫奈彷彿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聖拉查爾火車站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1883年莫奈過日維爾尼定居,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小花園,以便在那裡畫畫;他在池溏里種了許多蓮花,這使他發現了實現他綱領的主題:畫一些堅硬的形體、水和空氣,盡量使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便產生的組畫「睡蓮」,「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諧」就是這組畫其中之一。這幅畫反映了莫奈一種物我兩融的願望,但它沒有一點悲愴的情調。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已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簡歷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1840年2月14日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位商人。
1845年 來到法國北部港口阿佛爾,在那時上學。在上學期間,莫奈唯一的愛好就是繪畫,故此學習成績不佳。
1855年 莫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的漫畫在文具店裡展出並出售,價格為每幅20法郎。由畫商介紹結識風景畫家歐•布丹(Boudin),受布丹影響莫奈對大自然充滿著熱愛,開始學慣用油畫和素描來畫風景。
從1858年 莫奈開始從布丹那裡接受了不同於學院派的繪畫思想,學習並動筆畫外光畫,並魯昂的展覽會上展出一幅作品。
1859年5月 來到巴黎,在巴黎他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
1860年 莫奈進了斯維賽學院,練習人體寫生。在這里,他接觸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一些畫家,比如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同年秋天,莫奈被編入法國的非洲軍團到阿爾及爾服兵役。在服兵役期間,部隊允許他作畫,在那裡,他曾為隊長的夫人畫了肖像。
1862年初 因為貧血,莫奈從軍營回到阿佛爾家裡養病。這時,他認識了荷蘭畫家瓊康,並與瓊康及布丹(Boudin)一起從事創作。
1863年 借復活節的休假之機,莫奈將同窗的畫友帶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在那裡進行創作。在外光下,大家創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風格的作品。
1864年 莫奈來到了昂弗勒作畫。在這里,莫奈的兩幅描繪塞納河的風景畫《落潮的埃沃海角》與《昂弗勒港》被選入1865年的官方沙龍。
1866年 以戀人卡繆為模特的、全身大幅肖像畫《穿綠衣的女仕》在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埃米爾•左拉(Emile Zola l841-1902)的好評。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在1867年的沙龍中落選。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200幅作品後,回到阿佛爾。
1867年 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佛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1869年 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已經非常窮困。
1870年6月 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約翰•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 莫奈的父親去世,他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
1872年 莫奈創作了日出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並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
1873年 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並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時,與他一起創作的還有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75年 莫奈在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
1876年 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
1877年 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莫奈作品30件。
1878年3月 下第2個孩子,莫奈又面臨困境。
1879年 卡繆生去世。
1880年 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峽的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埃托塔的崖》、《埃托塔的曼努普特》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 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這次展覽會中有莫奈作品35件。
1883年 莫奈開始在日維爾尼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886年 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1889年6月 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兩
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1890年後 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
1890-1891年間 創造了"乾草垛組畫"。
1891-1892年間 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
1890-1894年間 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
1892-1894年間 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
1900年11月 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
1904年 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 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在那裡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
1911年5月 莫奈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莫奈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
1914年 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系列。
1922年3月 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
1925年 85歲的老畫家獨自一人,又在畫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畫的創作之中。2月4日,在人們期待的目光里,大型壁畫《睡蓮》終於完成。
1926年2月6日 就在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莫奈永遠地告別了人間。

❽ 《論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論文結語怎麼寫

論文結語是對你本篇論文的最終小結啊,主要內容是對你論文的內容進行總結。簡單的方式就是提取你論文中的一些較為學術性的句子進行合理排序。比如,這個問題在當前社會存在諸多,對社會、對人民群眾有很大的影響,實施怎樣的方式能夠針對性的解決此問題……

不過換個話說,論文結語不是寫感謝。感謝老師給予我的指導讓我改來改去好多回,感謝同學四年的不殺之恩讓我苟延殘喘至今,感謝食堂阿姨的天天手抖讓我保持良好的身材,感謝……(這段是開個玩笑哈)

❾ 美術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論文的提綱怎麼寫

一、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和認識上存在諸多問題
與時代的發展和挑戰賦予美術學科教育的責任相比較,做為美育重要手段的美術學科教育差距是很大的。美術學科教育長期在「應試教育」模式的桎梏中發展,問題很多,即使是提倡「素質教育」了,但遺害仍然很多,同時許多新的問題又隨著發展逐漸暴露,有的因美術學科不是升學考試科目,無人問津課堂教學;有的只重視對報考美術專業學生的格外培養而忽視課堂教學;有的把美術課當成純粹的手工技能課……這些歸根結底是沒有意識到美術學科教育乃至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對美術學科教育產生的模糊甚至錯誤的觀念。因此,我們一定要理清思路,正確認識美術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美術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術教育在提升青少年全面綜合素質的作用
立足現實,我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在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心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內容綜合式的、全方位的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升了青少年的審美層次。美術教育課程主要包括美術鑒賞課,和美術創作課,良好的課程實施能極大地促進青少年的動手動腦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分辨藝術作品的丑美,學習基礎的審美常識,知美醜,別善惡。審美層次的提升,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鑒賞日常生活中的藝術作品的能力,面對光怪陸離的當代藝術作品,大膽的表達發自內心的審美感受,審美品位提高了,才能有美的創造。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準。中國傳統畫評在評價藝術作品時頗為講究「人品即畫品」「字如其人」,雖略有武斷,但是這種觀念在中國還是深入人心的。在美術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鑒賞古今名作,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精品和大家之作都是真善美的結合,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遠離庸俗低級的社會情趣和不良習氣。將以技能訓練為目的課程盡量穿插品德修養的內容與審美特徵,要在教育實施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一件好的作品是真善美結合,陶冶好的情操,對於一張作品的重要性。其三,豐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底蘊。在實施美術教育中,民族和國家大文化的理念會體現在其接受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對比中國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婚喪嫁娶儀式、節日慶典、圖騰崇拜,由此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文化的差異,對比古今的滄桑巨變,中西文化觀念吸收的區別,領悟華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海納百川、涵容接納的胸懷與氣度。這樣的美術教育,從多方面豐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含量與知識儲備,促進文化涵養的提升。其四,提高了青少年的實踐能力。在創作課中,通過作畫和各種手工藝及工藝美術品製作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例如,捏制泥人,翻鑄石膏,蠟染,繪制各種標志,製作陶藝,這些豐富多彩的審美趣味,體會多樣的審美體驗,材料和技術熟練處理,和諧形式的創造……都會吸引學生樂在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創作與審美過程中,在情感的投入,是一個由感性升華、頓悟為理解的過程。其五,培養了青少年強烈的家國情懷。美術教育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領青少年去薪火相傳中華五千年的藝術遺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明,無數的文人雅士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浩瀚的藝術珍品,歷史文化藝術遺存遍及祖國各地,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了民間優秀的剪紙、雕塑、建築等……通過美術鑒賞和美術參觀課,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感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會感染著每一個有良知的青少年去愛國報國。其六,促進了青少年關注社會生活。現代社會,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過度關注自我,對社會生活比較漠然。美術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的動手過程中,去描繪社會熱點,理論聯系實際。去描繪改革開放二十餘年的建設成就,關注社區,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積極參加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動,用雙手扮靚我們生活的環境;走進美術館和博物館,延伸第二課堂。青少年親身參加的這些審美活動,既貼近他們的生活,又使他們樹立良好了社會責任感。
三、結語與展望
總之,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其獨特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會認識功能,以及寓教於樂的怡情功能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美術教育教授美的知識和藝術的技能,並用藝術作品感化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新世紀,我們要認識到美術教育對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美術教育實際的本質更在於: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和諧發展,生成審美情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追求美的精神,並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從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術教育論文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