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案例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13 01:33:02

Ⅰ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

一、加強數學教師的情感修養
教師情感的變化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教師積極的情感,對於促進學生心境的愉快,對於師生關系的協調,對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都有著密切聯系。實驗已證明: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改的今天,要讓學生的情感的健康發展,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注意學習新的課程理論,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加強藝術、文學等方面的修養,以豐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給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受到無形的激勵。
二、 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學生的天性是好動。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為出發點,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種器官並用,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努力營造為學
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氣氛,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積極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積極的平等的情感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生積極情感,那麼他們就容易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遷移性功能。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種效應。一是寬松,師生有一種寬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夠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從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地聰明才智和創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際交往的意願。喜歡有趨向性即喜歡聽誰的,不喜歡聽誰的。師生關系好,教師輸出的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理暢通無阻地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訓學效果;三是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師生關系好。教師的模範言行、治學態度都會給學生以好的感染。

Ⅱ 確定小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指標上的發展,促進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也促進其綜合應用數學能力的發展;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水平及綜合應用數學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達成。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構建了一個良性循環體系,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的整合,促進,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視的評價主體之一。在教師的評價上,我們著重關注的是如何讓教師既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善於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評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基於此認識,我們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要求教師用簡潔精煉、富於激勵的語言評出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獨特個性;從平時、期末、總評三個時段里評出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情況;在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里評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水平。
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後歸宿,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無疑是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敢「創」,樂意去 「創」,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才會利用豐富的想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而這思維活躍的產生,要教師給予他們良好、充足的活動空間,足以支持思維的活躍性和持續性。

Ⅲ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新課標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學中要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要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因此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在課程實施中三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核心,通過相互滲透構成了生物課程總目標的完整結構體系。所以,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有機融合,不能將其單獨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設計和實施。新課標中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正確的自然觀,世界觀的形成;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養成;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決策;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將這個目標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統攬全局,進行適當的規劃,精心的布置,將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下面闡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來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方法。1 緊密聯系教材,依託教材開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包括課內、課外運用多種活動形式和媒體等等。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充分利用好手頭的資源,即教材。如在講解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節內容時,可以把辨正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的基本原理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習生態系統及其穩定這章內容時,將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明確保持生態平衡的意義,樹立辯證的科學自然觀。結合自然環境及生物資源慘遭破壞的一面,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危機感,增強他們的使命感。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八倍體小黑麥的成功培育,水稻雜交育種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等等事例,說明我們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利用教材,除了應用好顯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隱性材料,只有這樣,生物教師才能在傳授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自覺、自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2 開展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活動中進行情感教育科學探究與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正確地把握兩者的關系,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課堂教學的方向,切實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和科學知識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目標。它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創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為此,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如:珍愛生命,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從自然中獲得美,贊美自然美;保持與發展喜歡大膽想像、樂於探究的願望;尊重證據和他人的勞動成果,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善始善終,敢於提出不同見解,並願意與他們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學探究的同時,也隨之造就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美好純凈的心靈。如在第一冊教材中的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提出探究的問題過程中,要求學生要深入分析,提出要探究的問題,並小組交流,討論問題的探究價值,最後才確定小組要探究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疑問、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環節,問題的提出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團隊精神,需要良好的分工協作,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因素,是養成一個人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感性基礎。3 關注社會,聯系生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生活現狀,創設多種活動情境,調動、喚起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分析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地探索,主動地發現,主動地評價,從而獲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勵行的效應,從而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育效果。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講述了生物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當然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生物技術應用的實例,來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力。當然還可以通過一些社會問題的分析,來用生物科學的知識和觀念參與到社會事務的討論,如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探討;當然也可以通過將所學生物知識應用到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來樹立珍愛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通過對應用激素類葯物的利與弊的討論,來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激素類葯物,通過各種化合物的代謝關系來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等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既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的目標。教師應通過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設置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活動,來影響學生的行為傾向,激發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陶冶高尚的情感,並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打好基礎。

Ⅳ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源泉。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科學藝術的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需要讓學生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來。一方面,提高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性,有利於將數學的教育理念切實灌輸到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發展之中;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好奇心和學習心都比較強的階段,有著良好的學習發展潛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就能夠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從而為其以後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下面我從學生行為參與、情感參與、認知參與等方面來簡要分析如何讓學生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來。
一、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
課堂上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讓學生「質疑——動腦、討論——動口、演算——動手」,參與教學互動環節,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參與互動學習環節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二是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這個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和細節,既要使得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起到傳授知識的主導作用,又不能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不能單方面師生之間進行交流,要注重同齡人之間即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如在教學一年級的「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這一課,我就讓學生先行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熱身。在學習完這一課後進入練習環節,我出示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卡,要求學生獨立思考1分鍾,小組交流2分鍾,然後讓學生站起來搶答。結果,我班所有學生都先後站起來回答了我設計的問題。我在這一節課的備課中思考了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課堂中,我謹慎安排教學環節,使得在教室學習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我盡量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確保每個學生都實質地參與學習。我讓學生獨立思考1分鍾、小組交流1分鍾再回答,那麼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去獨立思考真實參與學習,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學效果得以實現,這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提高學生的情感參與
要建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為課堂的互動和學生的參與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情感參與性。
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也是重要的關鍵所在。一位教師在學生之中樹立的形象,是十分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數學老師要用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等良好的情感品質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而且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更需要良好的師生關系來調劑。一位數學教師,在學生中樹立一種慈善、和藹的形象,有利於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從心理上放鬆,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小學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小學生感興趣的《西遊記》動畫故事的形式導入:唐僧大徒弟孫悟空,手拿一把米尺問唐僧的二徒弟豬八戒:「豬獃子,你能用這把尺量出俺老孫的如意金箍棒有多長嗎?」八戒笑嘻嘻地說:「猴哥,猴哥,這太小兒科了,這有什麼難的。」於是拿起米尺邊量邊數:1米、2米、3米……量到第4米時,豬八戒卻傻眼了,剩下的不足1米,不知該怎麼辦了,臉慢慢紅了起來。同學們開始為八戒著急了,這時我讓學生用直尺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同學們都遇到了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1尺的長度該怎麼表示?從而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情感。到底該怎麼辦?學習小組討論如何處理,待學生討論後我接著播放,動畫顯示,悟空正指著八戒的腦門說:「獃子,這就要用分數來表示,你知道什麼叫分數嗎?」於是就自然有趣地引入了課題。這樣,在教學中創設的情感氛圍能使學生入境動情,情感與樂趣化為一體,學得活潑,學得愉快。
再如,數學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閑暇期間給學生講數學家學習的故事,和學生進行一下學習以外的交流溝通,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尋找師生之間的共同話題,提升師生之間的情感,都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提供便捷,從而加強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提高學生的認知參與
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課堂教學和課堂活動的趣味性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參與性和教學效率的一大法寶。數學課堂具有活躍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都處於極為膨脹的階段,此時通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來抓住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是非常可取的。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計,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等等教學方式,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搬到課堂教育過程中,為學生的好奇心提供了一個滿足的途徑,由此也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增加了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對教師教學和學生進步都有意義。如教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為訓練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我設計了一個湊24點的游戲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每一小組發一副撲克牌,每人13張,每次每人出一張牌,誰最先算出牌就歸誰,誰的牌多誰就是贏家。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後,開始了游戲,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看到每個同學都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樂此不疲地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效果能不好嗎?教師選擇與數學課程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情境,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的參與教學問題,在小學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在這其中,無論是行為參與,還是情感參與,或者是認知參與,都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都是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參與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國家教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把課程的培養目標細化為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並分別作了比較細致的闡述。發揮新課程的功能,需要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認真落實這些目標。
關於「情感」與「態度」,《標准》里是這樣具體闡述的: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活動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和同事的一些教學實踐談點體會和做法。
做法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華羅庚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神秘難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
(一)聯系實際,學數學
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引進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導入新知,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願望,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
案例:
我的同事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前,布置學生在生活中找一個實際應用的百分數,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數,並且說說是在哪裡找到的。學生因為有準備,發言積極。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100%純牛奶。
生:我在酒瓶的標簽上找到了酒精度45%。
生:我在媽媽的上衣標簽上找到了羊毛含量85%,滌綸含量15%。
……
師:聽了這么多同學的回答,你想到了什麼?
生: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生:在生活中,人們為什麼要經常用到百分數?什麼叫百分數?
生:酒精度45%是什麼意思?
這時,其他同學臉上也露出困惑的表情,他們期待老師的解答。
師順勢引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百分數。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在課前到現實生活中收集信息,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應用,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樣導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標准》中還明確提出:「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就涉及導如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但到了教學中,我們又常常忽視了它。很多時候,學生走進課堂,就像走進了一個早已預設好的外在於他的「書本世界」,而當這個「書本世界」與他過去的「經驗世界」沒有很好的聯系和溝通時,他就無法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了。
由此,我們在小學數學中要注重實踐活動。
比如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後,有這樣一道題:我家住在(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外婆家住(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爺爺家住( )樓,每天下樓要走( )樓梯。有學生在老師講解後對於如「住在5樓走4層樓梯」的答案感到疑惑不解,我就帶著學生從教室所在樓層走到一樓,這樣親自走一趟,有的學生還得出了走幾層樓梯只要把樓層數減1,瞧,學生多聰明!老師給學生的答案遠沒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到的知識那麼令學生印象深刻。我從這個教學活動中得到啟示,在後來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時,就稱好重量為1克、1千克的物品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在教學米和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體會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在學校操場量好100米長的跑道,讓學生走5個來回,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選合適的單位填空,學生很輕松地就選到了合適的單位。
在上面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經驗世界」聯系起來,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聯系實際,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價值觀
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其價值,更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我校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分類」這一內容後,就根據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比較薄弱的實際和需要,安排學生先整理書本,在整理自己的書包的實踐活動,課堂中學生興趣高漲,氣氛活躍。
除了在課堂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到課外,比如在學生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教師可靈活運用教材,設計一些嘗新的練習題,讓學生課後完成。比如:
你的房間長多少米?寬多少米?面積有多大?
如果要鋪上地板磚,鋪哪種規格的適合?要鋪多少塊?(30cm×30cm 40cm×40cm 50cm×50cm)
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某些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設計一些簡單的貼近學生個人生活的實際問題,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同時也會產生成就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這樣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學生的數學能力、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聯系實際,做數學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要讓現實的 、有趣的、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部分,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生動、有意思起來。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到現實生活中仔細觀察、收集信息,鼓勵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法。
做法二:讓學生學會提問,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人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可見,問是知之始。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在質疑中反思,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如何讓學生學會提問,問到要害處,我認為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數學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問出來。如學生可以這些方面提問:(1)在知識的來歷上提問。(2)在知識的「為什麼」上提問。如對某個問題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還搞不清楚,就可據此問題。(3)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 上提問。如果對知識不會歸納整理,分不清類型,可就此提問。(4)在知識的「去脈」上提問。如果學了某個知識後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除了重視讓學生提問,還要重視給每個教學環節留適當空白,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凡是學生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獨立思考出來的決不暗示,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做法三:重視課堂評價,它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的方法之一。
《標准》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也需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獎勵,使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樹立信心。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評價。我認為,課堂評價應該做到:(一)評價須客觀公正,且力求有激勵性、有針對性。如果答對了,給予表揚鼓勵;答錯了,也可從態度、姿勢、聲音等方面予以肯定。(二)評價學生因人而異,不同「一把尺」。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對優生,要求要嚴格,標准要搞,才有利於促進他的進取。(三)評價獎勵也要有個「度」。如果濫用,就會喪失其應有的價值,會讓學生「迷失自我」。
總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注意把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與關注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引導到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Ⅵ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一堂數學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技能,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更要讓這個過程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一定意義上說,情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信息傳遞的傳送帶、催化劑。 它雖不直接參與數學的認知活動,但對數學學習起著推動、增加、堅持、調節等作用。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是非常有益的。善於運用情感教育於數學教學之中,不僅是對數學教學工作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當前數學素質教育的需要。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在教學中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樂學、好學、勤學、創造性的學的動力。因此,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必須重視情感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情感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數學教學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情感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創造性的運用教材,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教師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課堂觀察、口述法、書面測試、調查報告、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作業批改評語等等方式。每一種評價方式都有它獨有的特點,作為我們教師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關鍵詞:真實、及時、對比、激勵、表揚為主。就算批評也要語言委婉一點,古人雲:「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更要在評價中引起高度的重視。通過數學家的榜樣力量;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交流能力;通過減輕學生負擔,以及依據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這些對我們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謂「只要有心,處處皆教育」。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再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數學知識、情感教育共同發展的目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對我們數學教學起著事半功倍地效果。無論是一個巧妙的比喻,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個恰當的幽默,都可使學生回味無窮,從而增強數學教學藝術的感染力。一位名人說得好:「知識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會富有趣味性的幽默與魅力」。所以說,數學教學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嚮往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時刻感受到一種知識的呼喚、智慧的啟迪、人格的尊重以及情感的激發和心靈的關愛。

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其實情感教育,不要上綱上線,給自己增加負擔。
我個人認為,你在教學過程中,隨便講到什麼內容,都可以適時地引申的說上一些題外話。
舉例,我在給學生講例題,然後通過對公式在例題中的應用,穿插上「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把學習中的原理運用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現象總結成原理,認識事物的本質,不要被現象所蒙騙」
再舉例,有老師聽課,我給他們開篇講「贏」這個字的組成以及引申含義,讓他們大聲喊出自己想要贏得的東西,煽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對於聽課的效果特別好。

Ⅷ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內容摘要:在我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課程設置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也深刻體會到情感在學生的生活和實踐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去努力學習,消極的情感將阻礙學生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因此,在倡導和諧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發掘、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激發興趣、學習態度、師生關系、學習習慣、融入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在積極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指人認識、欣賞與探索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越有利於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注意設置各種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生活情境 激發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中,把鮮活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巧用於課堂,用生活問題激活課堂,用已有的數學現實激活學生的思維,就使得數學課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潤,從而使數學學習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首先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哪些人民幣?使學生在生活中與人民幣相關的場景歷歷重現,接著教師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以前是怎樣辨認人民幣的?激起學生交流的慾望,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在交流中,學生的經驗得以分享和補充,課堂呈現一種互動的態勢,教學活動由此變成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2、創設「懸念」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課的導入中,有意識地設疑、激疑、製造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如在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先復習了能被2 和5 整除的數的特徵,然後讓學生來考老師,學生隨便提出一些數,老師都能很快的說出能不能被3 整除,這時候學生很好奇「為什麼老師能這么快就說出這些數能不能被3 整除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呢?」 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3、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生的數學情感往往是在教學課堂中被問題情境所激發,從而培養起來的。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問題要問得巧妙,問得引人入勝。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徵,穿插一些趣味性、新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會很快伸出兩個手指頭。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 4、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准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後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後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所謂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待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的統一體。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態度與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價值觀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來不斷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數學學習中能刻苦認真、謙虛自信、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試做: 1、樹立明確的目標 人們常說:有目標像百米賽跑,無目標像沙灘散步。為什麼有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學習缺乏動力?總是感到不快樂但又找不出原因?這首先是因為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基於此,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建立起積極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2、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意志,是很難強迫操控的。然而,學生的情緒與課堂教學節奏的調節和控制又有著直接的關系。一節課,如果學生情緒低落、煩躁、驚恐,教師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熱情洋溢、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將會使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課。學生只要對數學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就能保持數學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成分。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能學好數學,人人都能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是數學教學要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對學生自信的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在學習中能得到成功。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那麼,作為老師 應該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1、教師要改變角色 教師應從傳統的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縱者轉變為引導者、激勵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能動的實踐者。如果學生在與老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作為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轉變。 2、尊重並賞識自己的學生 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更需要教師的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捕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切忌用主觀的喜好來判斷學生,學會「蹲下來看孩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不但能調整學生認知行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3、關注「學困生」的成長 學困生就象受傷的花朵,更需要老師格外的扶持和關心。如果教師對他們冷淡訓斥,歧視甚至放棄,只能促使受傷的花朵過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師如果信任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愛護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熱情便會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使學困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這句話突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習慣影響著人的能力與性格的發展。就學習習慣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促進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更好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參與、克服困難、質疑、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列為「情感和態度」方面的具體目標。 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從學生入學的第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教材上的圖有意識地反復提問「還有什麼」,讓學生明確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並通過對學生的表揚,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好習慣。又如,筆算教學中設計幫助小動物檢查改正錯題的活動,可使學生加深對筆算方法認識的同時領悟到「計算時要細心」。再如,放手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請學生表達自己的方法、評價夥伴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進而養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習慣是長期逐漸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講大道理就完事,只能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快教改步伐,選擇最能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知識的方法,真正做到是學習的主人。 五、將數學課堂融入生活,認識數學的價值。 課程標准中談到讓學生學習有意義、有價值、生活化的數學。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關注數學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樂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身邊的事物,喜歡用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人民幣去商場購物;教學「年、月、日」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年歷;教學「認識時間」,我讓學生記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並與同伴對照,看誰的時間安排更合理

Ⅸ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一、加強數學教師的情感修養
教師情感的變化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教師積極的情感,對於促進學生心境的愉快,對於師生關系的協調,對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都有著密切聯系。實驗已證明: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改的今天,要讓學生的情感的健康發展,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注意學習新的課程理論,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加強藝術、文學等方面的修養,以豐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給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受到無形的激勵。
二、 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學生的天性是好動。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為出發點,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種器官並用,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努力營造為學
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氣氛,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積極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積極的平等的情感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生積極情感,那麼他們就容易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遷移性功能。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種效應。一是寬松,師生有一種寬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夠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從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地聰明才智和創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際交往的意願。喜歡有趨向性即喜歡聽誰的,不喜歡聽誰的。師生關系好,教師輸出的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理暢通無阻地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訓學效果;三是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師生關系好。教師的模範言行、治學態度都會給學生以好的感染。
四、把握教材內含的情感因素
數學被認為是一種抽象的學科,容易使學生『厭學」.但是正如「標准」中指出的那樣,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產生興趣,學生是會喜歡數學的.
首先應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其次,可從數學學科的應用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情感。其三,抓住數學知識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其四,利用教材中出現的趣味題、數學小知識、數學家的軼聞趣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把情感教育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感知數學的美麗、數學的實用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目的.它的實現需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努力!
五、創設情境的教學,有助於學生情感的發展
激發學習情感是促進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學習的重要方面。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情感總是與情景相伴隨,創設問題情景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出一種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誘發學生的情感。
創設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故事、游戲、問題等,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從整體上講,還是重視知識的傳授以及發展智力等認知性的教學,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如何提高教材內容的可懂性,使學生「學懂」、「學會」,而對伴隨認知發展過程始終的情感因素,多數教師則聽之任之,很少有意識地在提
高教材內容的樂於接受性,在「樂學」、「願學」上作文章。正是由於教師忽視了情感在學生認知加工中的定向、組織、協調及動機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滿足、保護和培養,不良的情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結果造成一些學生討厭數學,一些學生學數學依賴於教師,缺乏主動性,一些學生學習怕苦怕難,見問題就繞著走等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六、營造探究氛圍,激發學習情感
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產生了興趣,引發了求知的慾望。探究活動就是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明確的學目標下的實際操作活動。探究活動能否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於活動過程中是否營造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氛圍,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時,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嘗試剪切、平移等策略求出面積。通過探討,學生自己獲得了演算法,是自己通過動手、思考、交流得到的,用起來就適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七、用教師的「導」,保持學生的學習情感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是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組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活動上。所以,在數學中,教師要著力把學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給學生思考、發問、答問、動手操作等機會,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出題學生練的被動局面。在學生認知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發現規律,歸納結論,評價效果,總結問題。只有滿足了學生精神世界中探索與創造的需要,健康的學習情感才能得到保持。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恰當地組織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巧妙地選擇教學手段,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機智地處理教學矛盾。讓學生在群體學習環境中,充分地體驗探索知識的神秘與新奇,遭到失敗時的痛苦與成熟,獲得成功時的愉悅與自信。教師正確地發揮數學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情感。
數學課堂的情感培養,不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認知過程的反映,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需要培養的情感,而是學生認知潛力的發展也需要情感的教育,生活中大量的問題必須發揮學生最大潛力去解決,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成功地對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多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吧!
我們只有站到素質教育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注意利用和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遷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導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數學教學中既教書,又育人。

Ⅹ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學實踐證明:教師以學生收集的信息為學習材料,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活動,樂此不疲。例如,某教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教師首先組織信息發布會。生1說:「我們三社有98%的人家有彩電。」生2說:「我們班有20%的學生,家有電腦。」生3說:「我們學校的綠化面積達到32%。」……學生個個爭先發布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熱烈的信息發布,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情緒,同時誘發了學生了解認識百分數的慾望。接著,教師抓住這個時機提出:「各組從這些信息中任意選擇信息材料,共同研究百分數的意義。」明確而又具體的活動要求,立刻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學習課題上來。頓時,教室里充滿了學生發表見解的聲音。匯報時,生1說:「98%的人家有彩電,表示100戶人家中有98戶人家有彩電。」生2說:「 20%的學生,家有電腦,表示100位學生中,有20位學生,家有電腦。」生3說:「綠化面積達到32%,表示把學校總面積平均分成100份,其中有32份的面積已經綠化。」……學生面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的發現,感受到百分數無處不在。進而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取得共識: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當學生翻開課本,看到自己的結論和課本一樣時,張張小臉上綻開了笑容。教師如此抓住學生收集的信息作為學生學習的材料,展開教學,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欣賞自己,欣賞夥伴,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有效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情感。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