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德育教育故事
暑假的一天,我上完課回家時,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路上有一大群人圍回在一起,還穿來答一陣喊叫:「給我,是我的,給我,是我的……」我出於好奇便跑了過去。人真多呀!我使勁往裡擠,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只見一個約七八歲的男孩,手背在後面,像是手裡有什麼東西似的,嘴裡還說:「誰丟錢了?誰丟錢了?」一個小夥子指著男孩說:「給我,是我的,我丟了錢,快把錢給我!」
「你丟了多少錢?」
「500!」
「不是500。」
「那就是200,200對了吧。」
「不對,錢不是你的。」
「你這小孩兒,老師怎麼教你的。快把錢給我。」
這時,有人指著男孩說:「把錢給他吧」
「他說的不對,不是200,太多了不能夠給他!」男孩眼裡含著淚,像受了委屈似的。
「那就是50。」那小夥子說。
可那男孩還搖搖頭。我想:「到底有多少錢啊?」這時,男孩把手伸出來,我一看,原來只有5角錢。圍觀的人驚呆了,小夥子看了,就罵了那小男孩幾句,然後長揚而去了。那小男孩還在喊:「誰丟錢了?誰丟錢了?」
人群不歡而散,而我卻站在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㈡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有哪些
案例(一)師生共同成長
也許在你激情洋溢的課堂上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景,當你正用雙眼尋找著學生的共鳴,卻突然在某位學生那裡瞬間凍結,他看著你,眼神卻很迷茫。五.二班劉XX就是這樣的學生,當其他孩子們已經能用英語簡單對話的時候,他還讀不準26個字母,每每留學生單獨輔導,一定會有他,從此他成為我特別「關注」的學生之一。我嘗試各種方法提高他的英語成績,提問、溝通、輔導……甚至批評,但始終沒有成效,讓我頭痛極了。
一次,在與班主任李老師溝通之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除了知道劉XX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外,其它我一無所知道……作為教師的我犯了最大的錯誤--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我通過多次與家長、班主任溝通,了解到許多劉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學校的其它情況;並且隨時對其進行觀察,使我了解到劉XX是個單純、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極差,在家中一切瑣事都有父母打理。五年級的學生了,剛學系鞋帶,早晨還要媽媽幫忙穿衣服……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父母的過度呵護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著,我對症下葯,在李老師的配合下,首先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並且達成共識,從劉XX的生活、學習兩方面入手,培養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果然,劉XX有了變化,上課時眼睛明亮了,下課後桌面總是整整齊齊,成績也不斷提高,我為學生的轉變感到欣慰。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教育著自己!
案例(二)不但要有愛心,更要有恆心
在我所執教的五.二班有一個特別的孩子,並不因為他做了什麼奇怪的事,而是他別於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從第一天上課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閆XX,每天負責督促同學打掃室外分擔區的衛生,平時話不多,老師安排的事,總能做得有模有樣;數學語文成績不錯,但英語卻是年組倒數的。從小父母離異,要強的媽媽獨自撫養他,兩個人租房子住,他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家,甚至有的時候吃不上早飯,餓著肚子上學。通過多方了解和平時對他的觀察,他英語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早期學英語時,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死記硬背;課後不注重預習、復習,沒有人輔導;後期隨著學習內容加深,失去信心興趣,放任自流。
大家都知道,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上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後我並沒有急於對他進行輔導,而是通過日常交流溝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瑣事、所見所聞,大到學校社會。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對他的重視,更了解到媽媽辛苦。在此基礎上,從本學期我開始對他進行有計劃的英語輔導,效果良好,仍在堅持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別,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有用於社會的人。
㈢ 什麼是小學生德育教育
德育是對學抄生進行思想、襲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
㈣ 小學生應學習的道德品質有哪些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當然,中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
㈤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成才的導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班主任如何加強德育工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環節抓起:
1 信任學生,真正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為此,班主任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本身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主動地、努力地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班主任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做些什麼,想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班主任從心理上接納,從心底產生敬佩,師生關系才會和諧。
2 當好「心理醫生」,因人施教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筆者的做法是:
2.1 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於受不同的家庭、社會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區別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形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症下葯,把「心理醫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細,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2 循循善誘:
班主任幫助後進生不能急於求成,對暫時後進的學生要注意尊重和愛護他們,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目的。對後進生,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如本班一同學有一次因與別人打架而使班級失去了學校的「流動紅旗」,拖了班級的「後腿」,同學們都責備他。筆者沒有訓斥,而是幫助他總結教訓,提高認識,並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後,筆者真摯地對他說:「你因打架而影響了班級榮譽,拖了後腿,我知道你心裡也很難過。不過,我從你的眼神中發現,你是憋足了勁,要為班級爭回榮譽。」筆者接著問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學保證?」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學生,要把良好的願望和正確的德育方法結合起來,特別要遵循心理規律,注重心理輔導,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3 精心策劃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於一體,寓教於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筆者注意主題班會內容的系列化,內容豐富,又符合學生實際,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藝術審美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學期,筆者策劃了許多主題班隊活動。如《愛護我們可愛的家—地球》,通過本次活動,了解我們可愛的家園—地球的生態環境正遭受破壞,危及人類的生存,激發學生熱愛地球的情感,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本身做起,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4 多給學生關懷、激勵和愛護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出發,為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關愛是基礎。一個摯愛學生的班主任,自然會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會博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就會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同時,理解與溝通必不可少,還需要無時無刻的激勵教育,「多激勵、少批評」要求班主任善於發現學生的自身優點,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通過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激勵學生積極上進。
總之,班主任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願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於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本身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㈥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把自己的言傳身教與學生的自我約束結合起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早來晚走,經常深入班級。有的學生自習時坐不住凳子,就要在這個時間到教室里備課、刻題,這樣做既保持了自習紀律,又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學生作了「示範」。應該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從老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則應該既要當好母親,又要做好父親,也就是對學生既要慈愛,又要嚴管。正如小樹的成長,既需要澆灌,也需要修剪。實際上,慈愛是愛,嚴管又何嘗不是愛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對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嚴格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配以靈活的措施。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們感到他們是生活在充滿溫暖而又有秩序的集體中。
三、把理想教育與刻苦學習結合起來
幫助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並且引導他們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對「理想」這個誘人的字眼兒,談起來容易,讓學生們實現起來就困難了。因為在現實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著各種阻礙,學生們只有發揚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所以作為教師,既要用理想激發學生們去刻苦學習,又要幫助他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對於每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容易波動,情緒不夠穩定,遇到困難猶豫徘徊,這些雖然屬於正常現象,但卻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那麼教師就要經常給他們講述學習的目的,激發他們拼搏進取,讓他們清楚刻苦學習是實現理想的重要途徑。
四、把傳統美德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
把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講給學生們聽,在思想上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這些人物事跡卻代替不了學生們的實際行動,因為學生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新的社會形勢和激烈的競爭在等待著他們,各種不同形式的人生觀、價值觀擺在他們面前,如果不把傳統美德教育與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們就很難培養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當然,在學習上他們的進取心也將受到不良的影響。
五、把嚴肅的紀律與活潑的班風結合起來
一個班級具有嚴肅的紀律是每個學生順利學習的保證,而活潑的班風又能使每個學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嚴肅的紀律與活潑的班風,二者之間不僅不存在著任何對立,而且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只有嚴肅的紀律才能創造一個具有朝氣的班集體,而在一個積極上進的班集體中,每個學生會更加遵守紀律。
總之,德育是培養學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們用一句句實話、一件件實事去打動學生,去影響學生,又需要我們開動腦筋,採取積極措施去幫助教育學生。
㈦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振興的千秋大業,一個人道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在小學階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會過渡的主要時期,是學習掌握社會規范的基本階段,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社會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約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它是什麼?它就是道德。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而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毛澤東曾說:「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可見對未成年人培養教育,事關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目前教育改革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小學生是基礎的基礎,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新的教育改革步伐。思想落後則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所以作為教育者必須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了進一步搞好新時期的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到「打鐵還要本身硬」,為了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我們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教師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於對學生言傳身教。 學生純潔得猶如一張白紙、好奇心強,極具模仿力,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模仿力極強而判斷力不強的小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小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處在初級階段,對教師的優點或缺點,都會機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具體做法是:1、作為教師有時可能忽略一些細節,但對與學生來說,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可能是你的每一個眼色,每一句話上,甚至可能連你怎樣工作,怎樣和同事說話,對待學生的態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學生在身邊,他們都會注意的到,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則」。2、在樹立榜樣人物時,要結合他們的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他們的熱情,並引導學生把榜樣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結合起來,在行動上加以落實。3、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做到愛崗、敬業、勤業和品德高尚。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二、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愛」,有利於學生「心靈」溝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關鍵在於投入「真愛」。只有愛心打動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關注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其特點,諸如好玩、好動、好奇心、喜歡成功、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師生關系融洽,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只有教師動真情,學生才能動真格;如:平時很怕讀書的小東,在一次讀書朗讀會上,經不住好友的慫恿,走上講台,小聲而又慢地讀完一首古詩,不知道是誰帶頭鼓掌,頓時教室想起了熱烈的掌聲。就是這次掌聲,給予小東無窮的鼓勵,他不再害羞,從此,他大膽讀書了,勤於舉手回答問題了……因此,只有全面貫徹地深入了解學生心靈,才能做到全面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一切。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抓住學生的思想傾向,分辨出外因或內因,針對原因對症下葯,做到方法正確,措施得當,講究實效,如此才能效果顯著。 三、教師對學生細致耐心地進行說理,有利於讓學生心悅誠服。 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說理。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只有把道理講通了,心情才舒暢,對事物看法才明了。說理不能長篇大論,要抓住要害,言簡意賅。語言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讓學生能夠理解,要充滿親情和真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學生自然就會樂以接受老師的說教。 四、教師對學生真心熱情地鼓勵,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們個個喜歡稱贊和表揚,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用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且不失良機地鼓勵學生。比如:學習、紀律和道德等方面,學生只要有誠心改錯的表現,哪怕一丁點地進步,也應給於適當的表揚,投以贊許和鼓勵,平時對學生少批評、不懲罰,這樣才能喚起和推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真心誠意,正確引導學生,耐心地把學生扶上彼岸,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 五、教師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有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育的成功就是讓學生具有高尚、誠實、聰明、勤奮、自尊和自豪而不驕傲的人品。有時候過分溺愛和體罰具有相同的消極面,不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錯誤的。溺愛把人慣壞,體罰是對學生的一種摧殘,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權共享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時期,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既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杜絕體罰,應該大力鼓勵他們自尊、自愛和自強,培養其自主意識,促進其自主學習,實現其自我教育、自我調整心態、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六、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處於初始和基礎的地位,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是把性格傳給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他們做出榜樣。父母與子女朝夕相伴,對子女的身心,人格等個性化情況最為清楚,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即時性。以血緣為基礎的親情關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礎,是一個人成人後立身處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自覺的遵守社會的法律規范,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為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個高素質、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有的同學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確,現代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了,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們只要留心一下周圍人物,注意一下大眾傳媒,就不難發現,凡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都十分注重文明禮儀。事實上,越是懂文明禮儀的人,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又怎麼能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首先,教育學生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 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要提前到教室進入准備狀態,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搞好教學活動,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不能視而不見。另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監督崗及其他人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求人幫助之後,一定要說:「謝謝」。如遇他人求助,應盡力給予幫助,如不能解決時,應說:「很抱歉。」到商店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後也應說謝謝。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場。乘坐公共汽車、火車,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爭搶座位。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有時是只是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生意。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因此,要強調教師的率先垂範作用,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成為學生道德學習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為人師?身教重於言教,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時時處處作為學生的榜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教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各教學領域中進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因此,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㈧ 小學生德育教育故事有哪些
暑假的一天,我上完課回家時,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路上有一大群人圍在一起回,還穿來一陣喊叫:「給我答,是我的,給我,是我的……」我出於好奇便跑了過去。人真多呀!我使勁往裡擠,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只見一個約七八歲的男孩,手背在後面,像是手裡有什麼東西似的,嘴裡還說:「誰丟錢了?誰丟錢了?」一個小夥子指著男孩說:「給我,是我的,我丟了錢,快把錢給我!」
「你丟了多少錢?」
「500!」
「不是500。」
「那就是200,200對了吧。」
「不對,錢不是你的。」
「你這小孩兒,老師怎麼教你的。快把錢給我。」
這時,有人指著男孩說:「把錢給他吧」
「他說的不對,不是200,太多了不能夠給他!」男孩眼裡含著淚,像受了委屈似的。
「那就是50。」那小夥子說。
可那男孩還搖搖頭。我想:「到底有多少錢啊?」這時,男孩把手伸出來,我一看,原來只有5角錢。圍觀的人驚呆了,小夥子看了,就罵了那小男孩幾句,然後長揚而去了。那小男孩還在喊:「誰丟錢了?誰丟錢了?」
人群不歡而散,而我卻站在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㈨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有:
1、民族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回愛和平、勤勞勇敢、答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㈩ 淺談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維系國家、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任何個人與社會都不能忽視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國民道德素質滑坡的現象卻越來越明顯,並且道德失范的情況正逐漸由成年人向低齡人蔓延,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國民素質的整體下降,使社會道德面臨嚴重沖擊。因此,德育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小學教育階段重視德育教育,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烙印社會道德力量,幫助他們形成最基本的善惡、美醜判斷標准,最終提高其理性認知與整體素養。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則
小學德育教育與中高等教育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同,它更傾向於引導學生對善惡美醜的表層判斷,而非對社會現象的深層次理性思考,可以說它是一種感性的思想導向。因此,要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們也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規律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從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在思想上、心智上發育並不成熟,其知識面有限並且對事物的判斷大都以自我感受為中心,以感性思想引導個體行為,其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在生活中所面對和經歷的人與事物而行成的,對善惡的判斷無關其道德,而僅僅只是兒童心理認知的基本外在表現之一。知識的傳授可以通過理論學習而獲得,但道德品質的學習卻離不開社會生活的規范,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因而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須源於其生活。以社會生活為出發點所構建的德育教育課堂,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知識回歸實踐本質的新課程改革的必要要求。
2.堅持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並不能一蹴而就,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伴隨個人經歷的過程,堅持單方面或者短時間的德育教育,並不能真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用。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其精神世界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和學校,而隨著兒童逐步踏入社會,社會因素對其價值觀的影響也逐步提升。父母家人的人格因素、職業因素、家庭關系因素,學校教師的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學生間的關系,受社會大思潮侵襲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協調一致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3.堅持開放式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應該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步調一致,教師不能僅僅只是教會學生怎樣去判斷事物的對錯善惡,還需要使學生懂得去思考,根據現象去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親身體會,而不是以旁觀者去觀察,類似於「你在面對這個情景時會如何做?」的教學形式應當成為小學德育教育的主流。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堅持開放式的教育教學模式,無論是知識傳授形式還是評價體系,都應當通過學生的「參與」與「實踐」來作為教學的基石和標准。
二、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對小學生開德育教育我們可以考慮從理論知識教育、班集體教育、德育氛圍創建這三個層面上來組織,以全方位地促進的德育思想對學生的浸染。
首先,要結合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理論滲透。(1)結合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以及社會熱門實例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用文字來烙印道德標語。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實理論教育,並開展有關行為習慣、思想品質的討論活動;(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生活,通過社會實例,並結合自身進行比較,在討論與自我教育中了解其他學生的想法,是否做得比比人好,在比較中發掘德育潛能,逐步產生自我道德意識;(3)轉換評價形式與標准,做到自我評價與外物評價相結合。教師要教學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自省),因而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做的好的言行舉止,積極贊美誠實、好問、友愛、助人、文明、禮貌、守紀、愛惜公物等的道德習慣,以此來引導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並調整自己的道德行為。
其次,要通過班集體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班集體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十分巨大,教師應抓住班集體建設這個關鍵點來實施德育教育。(1)通過班級文化建設,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集體榮譽感能夠使學生形成合力,激勵全班學生向目標奮進,教師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班集體活動,為學生設立奮斗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2)通過班委幹部和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開展而對於教育。
最後,創建德育教育氛圍,幫助學生適應德育教育思想。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就需要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平等、互信、包容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做出符合社會文明風范的行為。另外,教師要充分與學生家庭溝通,通過教育期待來表達對學生的關心,使師生在情感上保持一致,為德育教育創建有利的氛圍。
三、小結
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現是任重而道遠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對小學生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教育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從培養學生道德入手,無私地奉獻愛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於活動之中,從小處著手,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學生的一日活動之中,一定能將今天的小學生培養成為明天跨世紀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