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人教版小學升初中科學

人教版小學升初中科學

發布時間:2020-12-12 16:13:28

① 求人教版小學科學電子課本全套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② 人教版升初中分班考試 語文,數學,英語,科學 的復習資料不要題目 知道的請進請勿灌水

我是開發的 人教版升

③ 人教版初中科學教材

www.pep.com.cn

麻煩採納,謝謝!

④ 請問現在人教版初中科學學習哪些內容

宇宙空間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節四季的星空
1.星圖上的方位判斷
星圖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3.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
(1)地球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的周期為365.2422天。
(2)陽歷日、月時間的依據
陽歷月份天數是依據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安排的。由於四季更替周期為365.2422天,故採用大小月,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2月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
(3)陽歷閏年的安排
陽歷在每400年中設97個366日的年(閏年),其餘的303年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世紀年必須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
4.農歷與月相的關系
(1)月相的含義 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
②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化。
(3)月相名稱及其出現時間的判斷
①當日、月、地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居中時為新月(朔),時間為農歷初一,地球居中時為滿月(望),時間為農歷十五、十六。
②當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時,月球向日、地另一側運動時為上弦月,時間為農歷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間運動時為下弦月,時間為農歷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天。
(4)農歷月天數的安排農歷月中。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大小月相間分布,所以要安排閏月的方式與公歷保持一致。
第二節太陽系與星際航行
1.太陽和月球
(1)太陽的基本概況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是一顆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表面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l500萬℃,日地距離約1.5億千米。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運動,繞著太陽旋轉一周需要一年時間。
(2)月球的基本概況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月地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月球直徑約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發光。月面的陰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區,月面的明亮部分屬於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區。月面有眾多的環形山。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大約為一個月,它同時也在不停地自轉,周期恰好也是一個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1)常見的太陽活動的類型:太陽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陽黑子發生於光球層,日珥和耀斑發生於色球層。
(2)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黑子最多的一年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最少的一年為太陽活動谷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
②過多的紫外線對人體皮膚造成損傷。
③影響地球的氣候。
④影響地球的磁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3.太陽系
(1)太陽系的構成 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太陽是中心天體,它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系裡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
(2)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小行星帶的位置 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用肉眼看不到這些小行星,它們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形成了一個環狀小行星帶。
(4)八大行星公轉的方向
八大行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轉軌道跟圓都很接近。
(5)①流星現象 太陽系中的一一些固體小塊闖人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流星現象。
②沒有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這些流星體叫隕星。主要由岩石構成的隕星叫隕石。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是科學研究的極好素材。通過對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著名的隕石有中國吉林隕石等。
③流星雨 流星體原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許多流星從星空中某一點(輻射點)向外輻射散開,就形成流星雨。
4.彗星
(1)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冰晶組成的「大冰球」。
(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轉周期為76年。
5.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和人類對月球與行星的探測
(1)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
6.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就
1.宇宙
(1)銀河系是由眾多恆星及星際間物質組成的龐大的天體系統。
(2)銀河系從側面看呈鐵餅狀,俯視呈旋渦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
(3)太陽系位於銀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1光年約94605億千米),太陽系作為一顆普通的恆星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顆。
2.宇宙的構成
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類似於銀河系的天體系統就有10億個左右。這些天體系統被稱為星系,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廣闊無垠的宇宙。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叫總星系,它有約距地球150億光年的時空范圍。
在這一范圍內,由若干級別的天體系統構成,如下所示:
3.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1)哈勃發現星系運動的特點 ①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②星系離我們越遠,運動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擴大。
(2)宇宙大爆炸論
大約150億年前,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極高的密度和溫度,被擠壓在一個「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這個大火球的爆炸中誕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脹一直延續至今,並仍在不斷地延續下去。
4.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史
時間 人物 主要學說理論
2世紀 希臘科學家托勒密 創立「地心說」。該學說認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天體都繞地球轉動
16世紀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依據大量精確的觀測資料,建立了「日心說」宇宙體系學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繞太陽轉動
18世紀 康德一拉普拉斯 「康德一拉普拉斯星雲」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雲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剩餘的星雲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5.恆星的演化
(1)恆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自己能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叫恆星。恆星與地球的距離都很遠,距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它的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多鍾的時間)。
(2)特殊的恆星
①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來的1000萬倍以上的新星。它是恆星最激烈的爆發現象。
②爆發結果是恆星完全瓦解成為星雲,或拋射掉大部分質量,遺留下來的部分物質收縮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從而進入恆星演化的終結階段。
③在銀河系裡,已發現四顆超新星,其中,以1054年所發現的超新星最為著名,最近發現的蟹狀星雲就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跡。
(3)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
(4)恆星的演變過程
6.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
(1)地球的演化過程
(2)生命的誕生過程
原始大氣中甲烷、氨氣、水、氫氣、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單糖等有機物,這些物質匯集在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而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蛋白質、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經過濃縮、凝聚等作用,形成一個由多分子組成的體系,外面有一層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經歷了漫長、復雜的變化,最終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宇宙空間2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橢球體
①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②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2)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方法
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的環球航行及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等。
2.地球儀和地圖
①經線: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就是經線。
②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線是緯線。
③赤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
④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⑤經緯網: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網,稱為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2)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確定地理位置
①一個經緯度只能確定地球表面的一個點的位置,地球表面的一個點也只有一個經緯度。
②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的180。屬於西經,通常用「w」表示(如340W)。
③赤道為0。緯線,由赤道到南北兩極各分為90。。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越往北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越往南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通常以300和600緯線把緯度劃分為低緯度、中緯度和高緯度。
3.平面示意圖
(1)比例尺
地圖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

(2)方向 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有八個。在地圖上常用三種方向表達。
①用經緯網表達方向:在有經緯線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用方向指示標表達方向:在地圖上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所指方向為北。
③在沒有經緯線和方向標的地圖上,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確定方向。
(3)圖例
圖例是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
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
2.地殼運動
地殼在不斷地運動。按照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類型。水平運動使地表岩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升或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剛性的岩石圈板塊,板塊之間為俯沖、碰撞帶,中洋脊,以及轉換斷層等活動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運動主要是由板塊之間的斷層活動來完成的,而板塊邊界之間的寬闊的塊體變形很小,可以認為板塊是剛性的。板塊運動認為剛性的岩石圈(包括大陸與大洋的地殼)的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較小的軟流圈上移動。
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災害預防活動
(1)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區

(2)地震災害預防活動
①工程性防禦措施:加強各類工程的抗震能力。
②非工程性防禦措施:建立健全減災工作體系,制定防震減災規劃,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培訓、演習、科研以及推進地震災害保險,救災資金和物資儲備等工作。
5.地形
(1)主要的地形特徵
①平原:地面廣闊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
②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相對高度大。
③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
④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中部地勢較為平坦。
⑤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緩,相對高度小。
(2)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
①山頂:等高線封閉,由外向內,海拔增高。
②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由山頂至鞍部,海拔降低。
③峭壁:相鄰幾條等高線重疊合並處。
④山脊: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
⑤山谷: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
第三節土壤
1.土壤的結構
(1)土壤的成分
①土壤是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等構成的。
②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2)土壤的類型
土壤顆粒 質地 性狀 對植物生長的不同影響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 顆粒較粗 疏鬆,不易黏結 通氣、透水性能強,易乾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類土壤 黏粒少,粉砂多 顆粒較細 黏性,濕時黏,干時硬 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 質地較均勻 不太疏鬆,也不太黏 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宜於耕種
(3)植物對土壤的作用
①有機質的積累過程。植物吸收養分,合成有機質,在母質中不斷積累。
②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植物根系有選擇地吸收營養元素,儲存在生物體內,並隨生物殘體的分解釋放到土壤表層。隨著生物循環的進行,養分元素在土壤表層不斷富集。
2.土壤污染及保護
土壤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
現狀 危害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面積廣,流失量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別嚴重 耕地退化、沙化,洪澇加劇,生態惡化 植樹種草,綜合治理
土壤荒漠化 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最為嚴重 耕地減少,沙塵暴頻發 植樹種草,合理開發
土壤污染 我國土壤污染仍在不斷惡化 農產品品質下降,危害人體健康 預防為主,加強管理、監測和綜合治理
第四節地球上的水體
1.水體的分類
地球上的水中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淡水又可分為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他水體。目前人類可以開發利用的淡水只佔全部淡水資源的0.3%。
2.水循環
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等一系列環節和過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通過水體的相互轉化和水分交換,水資源得以不斷更新。

宇宙空間3
3.水資源
①全球有60%的地區水資源缺乏,供水困難。
②我國是世界「貧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供水不足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
(2)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①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充分利用。
②防治水體污染,保護水資源。
③修建水庫,進行跨流域調水,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天氣與氣候
(1)天氣的概念
①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稱為天氣。
②天氣現象:晴、陰、雨、雪等。
③天氣要素包括:氣溫、氣壓、風、濕度和降水等。
(2)氣候的概念
①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在多年內的大氣平均狀況或統計狀態。平均狀態通常是用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統計量來表現的。
②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和人類活動等。
2.人工降雨
(1)冷雲人工降雨
①用飛機或氣球把冷凍劑_一乾冰噴撒到雲中,使雲內的溫度迅速下降,這樣過冷水滴極易凍結,從而可形成大量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為雨。
②雲內播撒碘化銀,形成大量人工冰核,從而使雲中形成很多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為雨。
(2)暖雲人工降雨
用飛機(或高炮、火箭)向雲層播撒氯化鈣、氯化鈉等吸濕性強的微粒,將這些微粒作為凝結核,在雲中吸收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合並成為雨滴,降落為雨。
3.空氣質量報告
(1)空氣質量報告的概念
空氣質量報告是通過新聞媒體(報紙、電視台、網路等)向社會發布的環境信息,可以讓人們及時了解空氣質量狀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它主要包括「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指標。
(2)空氣污染指數
空氣污染指數(API)就是將常規監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數值形式,分組表示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
4.人類與氣候
(1)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氣候產生影響,包括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氣釋放熱量;改變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等。
(2)城市「熱島」現象
城市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於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形成一種氣溫較高、濕度較低、雲霧增多的特殊氣候。

⑤ 人教版小升初科學考不考

不考、我是零七年考得、那時就沒考

⑥ 推薦一些使用人教版教材小升初學生語文,數學,科學三科的教輔讀物,每種各薦2本

這個真不知道 , 問你們各個科目的老師吧~! 各個老師應該比較了解各個科目的輔導資料和書籍 ~!

⑦ 初中三年學的人教版可以考浙教版科學嗎

是可以的,雖然教材不一樣,但是科學的內容是一樣的。

⑧ 在2010年人教版的小學升初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內容各有哪些

科學就是小學社會,考試題目很簡單的,一般不計入總分。對於英語,有些地方不是太重要。版最權主要還是數學和語文。這些考試的內容都是小學學的,你可以託人在你升初中的學校裡面 給你找歷年的小升初考試題(應該是一本書)。關系好的話 拿到應該沒有問題的
。我們這里就是的,要是你考哪所初中,考試的初中學校會給你歷年考試題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人教版小學小升初語數英科學品德復習資料

http://wenku..com/search?word=%CE%F7%B3%C7%C7%F8%D1%A7%CF%B0%CC%BD%BE%BF%D5%EF%B6%CF&lm=0&od=0
應該有

⑩ 初中科學課本浙教版與人教版有什麼區別

人教版是沒有復科學的制,只有分科課程,物理,化學,生物
而浙教版的科學,是綜合課程,每學期含四個章節,基本上物理、化學、生物更一章,初一時多的一章為地理,初二初三多的是化學.內容偏向綜合化,側重內部知識整合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小學升初中科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