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必備條件,是人的首要素質。應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把對小學兒童的養成教育作為小學輔導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使人受益終生,也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素質的基礎。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小學兒童的習慣中,主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班級的日常工作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和提醒學生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熱愛勞動,積極打掃衛生,勤洗臉,個人衣著干凈整潔;懂禮貌,誠實守信,不撒謊,遵守紀律;愛集體,愛祖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要從起始年級開始,養成讀書寫字姿勢科學、正確的習慣;作業書寫認真、規范、漂亮,干凈整潔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踴躍發言的習慣;課後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善於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思考,大膽質疑的習慣;積極閱讀課外讀物,涉獵課外知識的習慣等。以此實現「授人以漁」的目的。二、進行常規的意志品質等教育要讓學生從小樹立積極向上、永葆活力和朝氣的自信心,鍛煉堅強的意志,遇到任何困難不灰心,不喪氣。培養積極、樂觀、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利用一些名人的故事、偉大人物的事跡和身邊的事例,對學生們進行教育。並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著手,利用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和實踐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讓學生抱著激昂的信心去對待每一件事。培養優秀的自尊、自愛、自強的品質。自尊、自愛、自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健康人格必備的條件。這就要從小學生抓起,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身邊的人和事的例證,讓學生充分感受,立志要做一個有理想、有骨氣的人。所以,在向學生講明各種道理的同時,還要從學生的實際行動著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困難面前不後退,敢於擔當各種任務。我用優秀的兒童影視作品和兒童讀物,感染學生;用「愛拼才會贏」「人活一口氣」等鬥志昂揚的經典歌詞鼓舞學生;用「亮出你自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富有感染力的詞語號召學生積極進取;教育學生要勝不驕,敗不餒,培養他們冷靜認真地對待成功和喜悅,樂觀積極地分析失敗和傷痛等良好的情感品質等
② 怎麼給小學學校寫養成教育計劃
一、自主活動方法:
1、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實驗小學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內容和標准。
2、全校各課堂統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的爭星陣地(加上習慣方面,細化)。
3、值周、衛生根據具體情況,每周養成一個或兩個習慣,加強微格訓練。
4、通過評比「習慣示範班」為各年級、各課堂提供展示平台。
5、通過調研和習慣培養研討會,逐步完善習慣培養策略,解決存在的問題。
6、學校將通過晨會、班會、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板報、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和矯正不良的習慣。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師從自身做起,課堂領導和科任教師,各司其職、各司其責。課堂領導要做好課前規范學生習慣的准備工作,課後及時總結教育。科任老師在自己課堂上負起教師的職責。課堂領導和科任做好雙向溝通,及時反饋,形成合力。
③ 班主任如何加強小學生養成教育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一、要從小節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隨地吐痰、隨手亂扔,亂寫亂畫。回到家裡依靠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二、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其次嚴而有愛,訓練要強調一個「嚴」字,突出一個「愛」字,不見實效不收兵。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但不能灰心。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也要嚴愛結合,通過「嚴」達到「愛」。最後,習慣養成固然要嚴,但也要注意激發學生接受訓練的興趣,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如低年級學生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等,可開展「請你像我這樣做」,反反復復,學生們便在活動中得以訓練,在訓練中養成習慣。三、要從關鍵期抓起 抓住關鍵期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施以養成教育將是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同煉好的鐵水,可以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等鐵水涼了變成了大鐵鎖,再想改變形狀就難多了。如果小學生養成了不良習慣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我們低年級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要在關鍵期把養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細、抓緊、抓實。
④ 小學生的養成教育的徵文怎麼寫啊,
呼籲文明
歙州學校小學部502班 朱志浩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一直被稱為「文明禮儀之邦」。可是,近幾年來,我們卻看到或者聽到關於一些不文明的事情。「文明」好像被人們遺忘。
當老師號召我們寫一些關於文明方面的作文時,首先浮現在我腦海里的是一則讓我難以忘懷的廣告。
當一個小朋友的羽毛球意外打在了樹上,小孩子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的時候,另一個跑步經過的大哥哥跑上前去幫忙摘取,小朋友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一座彎彎的小橋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正吃力地拉著三輪車。大哥哥見狀,又立刻上前推了一把,老爺爺那彎曲的腰似乎挺直了一些,過後大哥哥在老爺爺贊美的目光中,輕松地繼續慢跑。當一個人在登山途中扔下了片片垃圾的時候,又是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默默撿起……
看著這些畫面,我的內心被深深感動著。可是,當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卻看到與畫面截然不同的行為。路邊的老奶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過路的人沒有停下匆匆的腳步;一個人把垃圾扔在了不該扔的拐角,順便走過的人不僅沒能制止,反而也順手將自己的垃圾扔在那裡。公交車站,擁擠的人群,年邁的老人和弱小的兒童被擠在一旁。現在想想這樣的畫面,簡直是天壤之別。
看到這些,我忍不住向前訴說,卻遭到別人的反對,「別人能這樣做,我就為什麼不能。」這是我經常聽到的一句辯解的話。
對此,我想大聲呼籲,不要讓我們優秀的文明沉淪下去,不要讓我們的文明之花枯萎。救救文明,救救我們自己。
⑤ 小學生養成教育應該學習哪些方面
一、注重小幹部的培養
每個班都有班幹部,老師不在的時候,班幹部就是班級的核心。我覺得培養幹部其實是培養他們的責任心為重點,他們不但要對自己有責任感,也要養成對別人的責任感。每個幹部分管到位,這樣全班大多數學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務。少數同學則對他們實行一幫一的政策,學習自覺的和能力較強的同學對他們進行幫助,班幹部也有不少的過失。我會在他們做錯了事以後單獨找他們談話,問他們:你覺得這件事你這樣做對嗎?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總結經驗,在以後的工作中才能不犯同樣的錯誤。然後在班會課上強調: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和經過,而且要讓其他學生明白,小幹部做錯了事也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讓學生體會到人人平等。但是也要幫助小幹部樹立他們的威信,如果誰不聽小幹部的話,就是不聽老師的話,那麼小幹部的責任就很大了。要讓各處幹部管到位,層層負責。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我們都在一個班級里,班級里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們有關。我用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以折斷的簡單道理,培養孩子的集體凝聚力。無論是拔河比賽還是班級榮獲陽光班集體榮譽,使學生懂得這樣的成績這是大家合作的成果,單靠一個人的成績是不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的,從中讓學生懂得合作的快樂;讓他們一起打掃衛生,嘗到勞動的快樂;讓他們聽同學講故事、唱歌、讀書,去發現別人的美,產生學習的動力,漸漸明白:集體是有你、有我、有他所組成的。我們作為二三班的一員,要互相關心,互相團結,互相進取。
三、注重多方面習慣的培養
1、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范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嘩;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里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發、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慣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鍾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後,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幹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復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布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盡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鍾,於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四、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單靠學校教育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教育更應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只依靠學校一個陣地,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充分利用簡訊家校平台做好家長工作,請求家長在家裡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成為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業、課堂訂正讓家長簽名,這既能讓學生重視作業,按時訂正,也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相信只要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總之,一年級新生的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育活動,我們將在點點滴滴的細致工作中,付出所有的細心、耐心和努力,服務於所有的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快樂地成長!
⑥ 如何落實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准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准則》規范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復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復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里、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游戲和進游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區、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班級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選、「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衛生小標兵」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於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功人生鋪路。投稿單位:第二實驗小學作者:王啟軍審核:韓曉麗
⑦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教育
如何用正來確的方法教源育孩子?
1.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2.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3.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4.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5.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6.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⑧ 如何構建小學生養成教育體系
1.養成教育是文明禮儀教育的橋梁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對教育本質的理解。而「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定勢。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這是因為一個人良好的習慣一經形成,他的意識就會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從而形成行為自覺、自控,使智力活動堅持下去直至成功。
(1)抓起點
養成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培養文明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與文明舉止是培養文明習慣的重要內容。要成為一個有禮貌、有道德、有涵養的現代人,必須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2)抓規范
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就必須首先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學習禮儀常規和待人接物的原則,通過狠抓、實抓、強化訓練,使之內化為一種習慣。
2.開放的管理方式是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
改變以往的舊方式,倡導一種開放的管理方式,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自主意識為主,並藉助多方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3.科學的評價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保障
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評價中充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班主任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
4.加強學科滲透,暢通禮儀教育主渠道
課堂是培養學生禮儀習慣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學生的大量活動是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課堂教學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間和空間。我們的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滲透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服務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把禮儀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⑨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我雖然擔任班主任工作時間不長,但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養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門藝術,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門藝術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為主線,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工程,只有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那麼,如何才能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呢?下面就談幾點體會:
一、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小學生的模仿性是最強的。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崇拜的人,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們起表率作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靠教師吼出來的,必須有師生情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良品德。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我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每門課程未學之前都要先預習,會的要記好,不會的葯標記。有待於研究的上課時一定要重點聽,認真思考,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其次,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新課要集中注意力去聽,抓學習重點,並且要養成互相學習,勤學好問的好習慣。課上要多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好自己的潛能。
再次,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作業是自己學習提高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做到:字跡工整,正確率高。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做題的習慣,及時反饋認真改錯的習慣。
三、學校、社會齊抓共管
首先,教師和家長應密切配合,讓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老師和家長應經常溝通,家長也要積極參加學校安排的一切教育活動,家、校協調一致,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其次,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義務勞動,走訪軍烈屬,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點滴做起,切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⑩ 如何進行一年級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麼,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要使學生獨立思考,首先要選擇好思考的材料,如做「整理與復習」中的開放性題目□○□=12,14=□○□時,先讓學生獨立地解題,然後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都寫出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其實提出問題有時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問題是從所學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提問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在學習了數字之後,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學生通過尋找發現了生活中有趣的數字。 四、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