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研究

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1 03:08:49

❶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培養

一、寓教育於學生活動之中 小學生品行的形成過程包含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個基本要素,但由於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邏輯思維正處在萌芽狀態,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對抽象的道德觀念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組織專門的教育活動很難收到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同時又要抓好時機隨時進行,在這里,我認為有幾個條件需要注意:1、環境的作用. 環境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條件。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正是為了使學生在可能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的發展。只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學習環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2、常規培養的一致性 現在小學里從六周歲半就進行一年級學習,他們從一個耍孩子走進課堂,受不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的約束,況且,他們的家長都非常寵愛他們,常規教育是對學生正確執行生活中各環節的具體制度和行為准則的教育。對小學生常規教育就堅持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小學生能接觸到的,易於理解的事物入手,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能按時上學,有規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參加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3、寓教於教育活動及學習過程中. 小學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活動及其自覺學習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態度,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能用正確的思想判斷善、惡、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評價能力,並能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小學教育中,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周會是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學到有關的知識,通過各種活動,人的道德行為的學習,受到有關優秀的道德品質的熏陶,使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逐漸統一起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師的素質是品德教育的關鍵1、以誠相見,融洽感情 學生都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願意和他們交往,也願意聽他們的語言,接受他們的教育,特別是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往往有一種自卑心理,所以,作為老師,首先應尊重學生,坦誠相見,師生情感越融洽,越和諧,學生越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育。例如:我班上有一名學生,他學習、紀律各方面表現都很差,但自尊心特別強,身上有不少壞毛病。我注意到他的這些特點,就經常主動找他談心,聊天,或不時摸摸他的頭,當他犯一些小錯誤時,我總是在課後找他說話。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好朋友。他有時心裡有事,也會主動找我談談,能看得出來,他十分信任我。記得一次,他因一件小事與班裡的一名學生發生口角,進而打起來,我知道後馬上趕到班級,他看到我立刻把手停下來,走到我面前。到辦公室後,我只問一句怎麼回事?他慢慢地把頭低下來說:王老師,我不對,我不應該打人,今後我一定改,一定不再和同學鬧矛盾了。我聽了以後,只說了一句我相信你。後來從別的學生口裡得知,他主動向那位同學道了歉,兩人又和好,而且再沒有鬧過矛盾,所以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以誠相見。平易近人,學生才會親近和信任老師,十分快樂地接受老師的教導。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對老師有較強的依戀之情,他們寧願接近老師,模仿老師,所以不管老師的積極或消極方面的影響都會在小學生身上發揮作用,為了使兒童的思想感情、道德認識得到健康的發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小學教師對小學生思想道德認識和個性傾向的發展變化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愛憎感情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人師表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特徵。在教學中,為建立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不僅通過語言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培養人格。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前者使學生信服,後者使學生佩服。教師要以文明高尚的言談舉止,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和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等,為學生做出表率,樹立仿效的榜樣。這樣就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敬佩。親其師而信其道,就能找到良好教育效果. 這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夫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然及不從。身正對老師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以高尚道德,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學生,發揮示範作用,為學生樹立立身做人的榜樣。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例如:平時總要求學生不怕臟,不怕累,而老師如果總是讓學生幹活,自己卻指揮,學生會怎樣想你,因此,每次衛生打掃,我總是帶頭干,與同學生們一起掃地、擦桌凳、門窗、拖地。在我的帶動下,學生養成了徹底打掃衛生的好習慣。這說明教師處處都能以身作則,從而時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學生一定能受到感染,進而達到品德教育目的。很自然地也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學科教學中品德教育的滲透1、有目的地進行品德教育 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由於教材總是反映一定社會對教育目的的要求,體現一定階段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自己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和道德品質去分析駕馭教材,進行啟發誘導影響學生的;教學活動的組織,教法的應用,教師的工作作風,言談舉止等,無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效果的評價,都要有意識地突出品德教育為首的思想,落實品德教育到位的措施。2、有情趣地進行品德教育 首先是教師的熱情和表情,教師應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勇於追求和維護真理,愛憎分明,善於表達真情的人;應該是播種智慧,誘發情感,童心常在的教育藝術家。教師能在頌揚良好品德行為的同時,能激發起學生憤慨,善惡之情。這樣通過學生動之以情,啟之以思,曉之以理,再導之以行,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3、智育與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學校的重要特點,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廣大教師的基本職責。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教師必須既管教書,又管育人,以身作則,寓教育於各科教學之中,使智育與品德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良好品德的培養離不開家庭和社會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長是兒童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優良品德,如愛護公物,助人為樂,與他人友好相處等,都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並逐漸形成學生對待周圍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相反,家長的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長愛佔便宜,常為一些小事和鄰居大吵大鬧,這一切都會在學生的幼小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長要注意到自己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此外,社會輿論、社會公德,影視作品、人際關系等等,都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影響和培養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大環境中健康成長。

❷ 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品德論文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並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不穩定,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幾個基本准則。首先,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根據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及時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和糾正不正確的認識。如:五年級的××同學受手工商業意識的影響,認為成績只要及格,不用那麼刻苦,課外找點工作多賺點錢,這樣也會使父母感到滿意。了解到這一情況,在教育中我講事實、擺道理,使她懂得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只求考個及格是不上進的表現,只有專心致志讀好書,才是正確的,至於寒暑假做手工積錢解決學費,也是可以的。在我的耐心教導下,終於擺正該生思想中讀書與賺錢的位置,也解決了這類學生的思想矛盾。有如,針對學生中存在不團結、相互妒忌、關系緊張的情況,我及時進行解決、引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徹底化解矛盾。體育課上,××和××兩位同學因玩羽毛球產生爭吵,相互貶辱,甚至動起手腳來。解決這類學生的矛盾,首先要針對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來龍去脈來教育他們。在這一點上,我列舉了村上曾經發生的一宗因學生矛盾而造成雙方家長動手打架的惡性事件來教育。通過事例引導他們吸取教訓,認識自己的過錯和魯莽。經過教育,他們都作了自我批評和檢討,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對方道歉的決心。他們的行動,同時也影響了其他不團結的同學,使這些同學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團結。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多樣化。所謂多樣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課堂講解——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根據教材,並聯系實際補充豐富德育資料向學生講授,著重抓住德育目的,講清人物實際,讓學生感受德育道理。課堂討論——在講解和認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專題班會——創設機會,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專題班會,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悟,有收獲。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堅持示範性。所謂示範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範和表率。小學生有著模仿的習慣這一特點,相反地說,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如:教師道德修養中有「為人師表」的要求,然而,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講究衛生」、「愛護公物」、「講文明」等德育要求時,教師本身的品德將影響著學生,學生會產生比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堅持示範性,不然對學生的教育便會削弱力量。第四,加強學生教育工作,首先要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所謂優化,是指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另外,課外要設計練習,留置作業。練習題要從實際出發,緊扣《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思想品德課的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讓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學習一個品德形象,接受一個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樣的。如:《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一課,我讓學生進行有關調查,了解校園里勤奮學習、在各次知識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 教學《助人為樂》一課,我布置學生調查周圍「學生學賴寧」的好人好事。實踐證明,在調查了解的活動中,學生的思想會默默地受到周圍的先進人物事跡所感染、受到啟迪,其教師效果往往比說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課上完以後,我都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行為得到訓練,認識得到印證,並注意定時總結匯報,表揚鼓勵。《孝敬父母》一課,我要求學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滿意的事。結果,有的學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醫問葯,照料父親;有的學生母親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飯。他們在校能夠做個好學生,在家能夠做個好孩子。

❸ 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品德

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的體現,道德人格是一個和一種自由自覺智慧的實踐,是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的關鍵所在.因此,改革我國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輸」與「德性養成」有機的結起來,是當前德育建設的重要課題。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當然,中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

http://www.lmzxx.com/ccdxz/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32

隨著小康社會的和諧推進,日益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從不同程度上對未成年人產生著不同側面的影響,有的學生圖於享受、故於自我、習於攀比,榮辱概念模糊。面對新時期呈現的不良趨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教育手段和途徑呢?作為學生的班主任老師,務必給學生指明一條涇渭分明的是非界限,這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中,我從社會層面最基礎的教育入手,以學生基本理解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入點,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學生心裡去。
一、陶冶禮讓美德,培養文明習慣
禮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標志,它包括禮貌、禮節、謙讓等方面,從廣義上講是一種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禮讓既能體現出一個人內在的道德素質和修養程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社會文明道德風尚的水平。在大力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正確樹立社主義榮辱觀的今天,應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禮讓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明確禮儀原則。一般說來,禮儀的內涵主要包括尊重、適度和自立原則。通過禮儀教育與訓練,幫助學生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行為修養准則,產生內在的道德力量,在這種力量的支配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剋制的能力和自覺遵守禮儀規范的水平。在日常活動中,表現出自己服務人民、崇尚科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熱情謙讓的美德,這都是高尚品質引領時代風尚的表現。
二、共奏社會節約旋律,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嚮往生活中的安逸、享受越來越明顯,如何使學生養成艱苦奮斗的品德成為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設的一個新課題。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教育形式,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而不僅僅是枯燥無趣的說理,如組織學生學習革命前輩在艱苦奮斗中鑄造的延安精神、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動人事跡,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艱苦奮斗,從而以艱苦奮斗為榮;組織學生開展綠色環保活動,給地球蓬勃生命;開展廢舊物品回收活動,為社會廣辟再生能源,讓學生知曉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應從小事著手,人人都應以節儉和奉獻為榮。
三、光榮恥辱褒貶鮮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求人們在誠實守信和守法的基礎上建立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但今天的未成年學生中,不誠實守信現象時有發生。如在家長、老師、同學面前撒謊、不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自覺履行日常行為規范,這些不良行為和習慣,不僅影響了個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長,還影響著優秀的班風、學風、校風。如何使未成年學生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誠實守信的美德呢?最關鍵的是啟發學生自覺嚴於律己,以誠實守法為榮。同時老師應抓住典型,探究教育方法、常抓常新,做到情理交融;堅持榜樣示範,讓高尚形象給未成年學生以潛移默化,陶冶學生誠實守信、誠實守法的情操。
http://kjxb.hnol.net/ArticleContent/20076/2007619103816566116196.html

❹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那麼,應當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品德培養呢?眾所周知,品德培養方法包括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道德教育是社會對個人的品德培養,是社會將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內在品德,從而使人們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方法。社會對個人品德的培養,說到底,也就是人們相互間的品德培養,是他人對自己和自己對他人的品德培養。因此,道德教育是品德培養的外在方法,外在因素。反之,道德修養是個人的自我品德培養,是自己對自己的品德培養,是個人將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自己內在品德從而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方法。因此,道德修養是品德培養的內在方法,內在因素。針對大學生而言,道德教育可以分為言教、獎懲、身教、榜樣四種方法;道德修養可以分為學習、立志、躬行、自省四種方法。 一、道德教育方法 因為道德認識是品德的指導因素、首要成分,所以大學道德教育的首要方法是言教。 1.言教。所謂言教是指教育者主要通過語言向受教育者傳授道德知識的道德教育方法。言教的目的一方面主要是為了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際行為事實如何和社會創造道德的目的以及人際行為應該如何,從而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為是道德的,什麼行為是不道德的,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使大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是否道德;最終使他們樹立道德信念。學校可通過講授有關道德方面的課程進行言教,教師可通過撰寫論文、著書立說等方式進行言教。由此看來,言教是提高道德認識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品德形成和教育的前提與指導。然而,真正講來,言教只能使大學生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使他們想做、願做、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使大學生願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教育方法,是獎懲。 2.獎懲。獎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道德的行為給以獎勵、不道德行為給以懲罰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分為物質獎懲、社會獎懲、精神獎懲。獎懲的作用,在於使大學生看到:他遵守道德、受道德限制,可得到更大快樂——長遠的、恆久的、真正的快樂,於是大學生們便會產生遵守道德的需要、慾望、願望。所以,獎懲是使道德由社會外在規范成為學生自身內在需要、慾望、願望的教育方法,是培養學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慾望、道德願望的教育方法,是陶冶學生道德感情的教育方法。不過,獎懲只能使大學生願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保證他實行道德、實際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人。保證大學生實行道德,從而實際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教育方法是身教。 3.身教。身教是教育者通過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實行道德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大學,引導學生實行道德應主要通過身教達到。因為「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高校如果不僅對學生實行言教、獎懲,而且還進行身教,那麼,我們不但要求學生實行道德,而且要求我們自己(學校領導、教師、全體職工)也實行道德。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同感,認為學校公正、言行一致:讓別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做。於是學生就會自覺自願地實行道德。反之亦然。可見,身教重於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所以,身教是引導學生實行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引導學生確定道德行為動機、執行道德行為動機的教育方法,也就是鍛煉學生道德意志的教育方法。只有言教、獎懲、身教,雖可以使學生實際成為有道德的人,但這些教育方法卻都是片面的,不能給受教育者以完整的影響。完整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模仿、學習某些品德高尚者品德的道德教育方法,即「人只能用人來建樹」,這種以人教人的方法就叫榜樣。 4.榜樣。榜樣是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模仿學習某些品德高尚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綜合道德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基於人的模仿本性。眾所周知,每個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以現實和歷史中的某些人為榜樣而模仿他們。從此出發,學校便可樹立某些品德高尚者為道德榜樣,引導廣大學生模仿,逐漸使學生的品德與榜樣的品德接近、相似、相同。榜樣對於大學生的品德培養具有巨大作用,因為人的模仿本性決定了:「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進言之,榜樣與學生相似的方面愈多,這個榜樣的作用便會越大。所以,一方面,我們所樹立的道德榜樣,必須是可遇可求的真實的人,而不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化的人;另一方面,學校應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樹立他們自己的道德榜樣。 二、道德修養方法 1.學習。學習是獲取道德知識的道德修養方法。學習的形式很多,如讀書、聽課、學習道德榜樣、參觀調查、社會實踐、反思社會生活等。對於一個大學生,他的道德知識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感性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實踐、社會生活;其二是理性知識,主要來源於倫理書籍和課堂教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道德知識,分別說來,學習一方面主要是為了達到正確認識人際行為事實如何和社會創造道德的目的以及人際行為應該如何,從而懂得什麼行為是道德的,什麼行為是不道德的,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另一方面則主要是為了達到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是否道德;最終樹立道德信念。 2.立志。志是願望,立是樹立,立志就是樹立願望,是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的道德修養方法。願望是行為的動力和開端。一個學生只有產生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他才會自覺地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從而,他的品德才會形成。所以,立志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開端和動力。立志是學習的結果。一個學生反思社會生活,閱讀倫理書籍,接受道德傳授,他便會逐漸懂得:人生在世,確實必須遵守道德;於是他便會逐漸愛美德、欲求美德,終於使美德由手段變成目的。而當他把美德做為手段或目的時,他便有了自己遵守道德、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需要、慾望、願望、理想。這便是立志。所以,立志過程,便是學生通過道德認識而使道德由社會外在規范(他律)化為自己內在需要、慾望、願望、理想(自律)的過程。 立志方法也就是學生如何使道德由社會外在規范變為自己內在欲求的修養方法,是如何使道德由他律變為自律的修養方法,也是激發道德需要、喚醒道德慾望、樹立道德願望、確定道德理想的修養方法,說到底,也就是陶冶道德感情的修養方法。一個學生通過立志,有了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他便會去從事符合道德規范的實際活動,實現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這就是躬行。 3.躬行。躬行即實習道德、實行道德、實踐道德,是按照道德規范做事、從事符合道德規范的實際活動的道德修養方法。一個學生如果僅僅學習、立志而不躬行,那麼,他便只可能知道為什麼應該具有高尚品德和樹立具有高尚品德的願望,而決不可能真的具有高尚品德;他便只可能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和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而決不可能真的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人。因為品德屬於個體的行為心理,是個體進行倫理行為的心理特徵;所以,只有通過躬行、只有在行為中,品德才能形成。躬行是品德形成的唯一途徑、過程,而立志不過是品德形成的開端,學習不過是品德形成的指導。躬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不但自己知道,而且他人也知道的情況下,即在自己與他人共處,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道德規范做事;一是在他人不知自己獨知的情況下,即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舊按照道德規范做事,後者便叫做慎獨;慎獨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下仍舊按照道德規范做事的修養方法。 不難看出,學生難於做到的,不是在與他人共處有監督的情況下,而是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按照道德規范做事。一個學生如果能做到慎獨,那麼,他在任何情況下便都能按照道德規范做事了。所以,慎獨是最難做到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 躬行、慎獨與學習、立志不同。一個學生在學校,他總是通過各種途徑在學習,同樣,一個學生如果堅定地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志向,那麼,不到實現之日,他的志向也總要存在下去:學習與志向是恆久存在的。反之,躬行、慎獨則可能時有時無,時斷時續,可能是偶爾的,也可能是恆久的。 偶爾的、時有時無、時斷時續的躬行和慎獨,所表現的是偶爾的多變的心理;只有恆久的經常的習慣的躬行、慎獨,所表現的才是穩固的心理。品德是穩定的心理特徵。所以,品德雖然只有在躬行、慎獨中形成,但偶爾的躬行、慎獨還不能形成品德,只有經常的、長期的、一系列的從而成為習慣的躬行、慎獨,才能形成品德。 只有學習、立志、躬行,一個學生雖可能實際成為合乎道德的人,但卻不可能知道自己實際上是不是一個合乎道德的人。這樣,他的修養便沒有依據,便是無的放矢。修養必須依據於自己的品德實際,必須依據於自省。 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查的道德修養方法,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所表現的品德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查,也就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動機與行為效果及其所表現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道德價值之自我檢查。所以,自省即自己與自己打官司:原告是自己所理解的社會道德規范;被告是自己的品行,也就是自己的行為動機與行為效果及其所表現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法官是自己的良心。這樣,自省便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之實際情況;知道自己實際上是不是合乎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哪些不道德的惡的品行,有哪些道德的善的品行。這樣,修養便有了依據,便可有的放矢地去惡從善、改過遷善,從而自覺地實際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人。 所以,自省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依據,是涉及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綜合修養方法。不過,一個人的自省與躬行一樣,既可能心血來潮偶爾為之,也可能經常進行持之以恆。能夠形成品德的是後者而非前者。合觀大學生道德修養方法,可以得出結論:從邏輯上看,最先有的是學習,因為學習使學生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前提與指導;爾後有立志,立志是使自己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的願望,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開端;爾後是躬行,躬行使自己實際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途徑和過程;最後是自省,自省使自己知道自己實際上是不是一個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養的依據和終點。自省既是修養的相對終點,又是修養新的起點。如此循環往復,成為習慣,品德遂成。

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詳細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品德的教育是絕不能忽視的。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小學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養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關心集體、愛護公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品行,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因此,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要使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通過在課堂學習中、日常生活中、社會活動中的體驗,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 一、 注重學習中的德育。 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1、根據學科特點自然滲透。 德育滲透要從教材實際出發,緊扣教材,把握學科特點,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寓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如: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周會是向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學到有關的知識,通過各種活動,人的道德行為的學習,受到有關優秀的道德品質的熏陶,使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逐漸統一起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語文課富於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進行聽說讀寫等基本訓練的同時,還可以結合教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日常行為教育等;音樂課利用音符、節奏、旋律來塑造藝術形象,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美術課通過形象、畫面、色彩、線條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和優美情操;體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比賽等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從各學科教學中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並願意為家鄉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 2、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前者使學生信服,後者使學生佩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對老師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談舉止;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學生,發揮示範作用,為學生樹立「立身做人」的榜樣。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這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注重生活中的德育。 品德教育不能離開學生的現實生活,不應局限於學校里、課堂上、書本中,只有生活中的德育才是真實的、生動的、有效的、也是最有教育力的。在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中,生活提供給人的影響有時要超過教育本身。因為生動而豐富的生活空間提供給人的是真實的生活情景。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惡,有美也有丑。所以,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與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優良品德,如愛護公物,助人為樂,與他人友好相處等,都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並逐漸形成學生對待周圍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相反,家長的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長愛佔便宜,常為一些小事和鄰居大吵大鬧,這一切都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長要注意到自己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熱愛環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等良好的品質。此外,社會輿論、社會公德,影視作品、人際關系等等,都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影響和培養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大環境中健康成長,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三、注重活動中的德育。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有效的載體,它具有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所不及的生動活潑。好的活動可以真正解放學生的身心,可以給他們帶來比課堂上和生活中更令人感動和難以忘懷的快樂和自由。讓學生多參與有益的課外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並為學生提供發展個人志趣、特長與才能的好機會;能讓他們在廣闊的活動空間自由馳騁,展翅翱翔;有利於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小培養他們愛動手、動腦的習慣和愛祖國、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良好道德信念的形成離不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德育的優勢。如:通過開展「你丟我檢」、「彎彎腰」等活動,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邀請法制交警作《遵紀守法》和《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講座,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開展「手拉手」活動,學生之間互幫互學、互相交流,養成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品德,逐步樹立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開展書法、繪畫、歌詠、拔河等各類競賽活動,在校園生活中培育學生熱愛集體、勤奮學習的品質,幫助他們把老師的期望化作對自己的責任感,做學習的小主人;開展「我是媽媽的好幫手」活動,體驗父母辛勞和家庭生活,培養他們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情感,幫助他們把父母的期望化作對家庭的責任感 ,做生活的小主人;組織學生到社會進行參觀、訪問活動,了解各行各業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和工作,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樹立對民族的責任感,做社會的小主人;通過參於小養植、小發明、小製作、小創造等活動,培養他們動手動腦和發明創造的能力,培養他們攀登科學高峰的志向。 以上這些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學會一種本領,養成一種品質。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歡樂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豐富情感。通過學生親自參與道德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總之,品德教育,任重道遠,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培養,必須講究方法。採取課內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配合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切實加強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聯系,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平台。

❻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

作為一名小學抄班主任,必須以戰襲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班級德育工作的重 要性,認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特點,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 學校的德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總稱。思想教育指思想意識教育,是人生觀和世界觀方 面的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政治教育 是指學尹對學生進行政治立場、政治方向的教育,即學校要引導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逐步形成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和立 場,正確認識國家、階級和政黨及其關系。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為、道德作風的教育,學校通過向學生傳授社會主義的道德觀 點、道德行為規范,使學生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於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指出,小學教育階段目標是:教育幫助小學生初步培養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 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

❼ 如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1、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制定活動方案,成立活動組織機構。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項活動,將這項活動作為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建平安、文明、和諧校園的一項重要舉措。為確保這項活動切實有效地開展,校長召集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幹部研究、討論開展活動的步驟和方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海原一小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實施方案》。為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了海原一小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領導小組。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教處,由政教主任、團支部書記和少先大隊輔導員負責活動的日常事務,具體執行領導小組的決策。
2、舉行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啟動儀式。
為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加這項活動,活動領導小組在精心准備的前提下,舉行了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張青校長就開展這項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重要講話,學校團隊負責人宣讀了《海原一小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實施方案》。全校學生在隊旗下宣誓,誓詞為:講文明,講禮貌,除陋習,樹新風,做明禮誠信的好學生。各中隊中隊長還代表全校少先隊員在橫幅上簽了名,做了鄭重的承諾。縣有關領導參加了啟動大會。他們對我校開展這項活動表示贊賞,他們一致認為開展這項活動是落實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具體做法,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中衛日報》社和海原電視台的記者還報道了有關情況。
3、營造活動氛圍,進行廣泛宣傳。
本著「每一位學生受教育」的原則,學校利用「校園之聲」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渠道和張貼、發放宣傳海報、宣傳單及懸掛橫幅、條幅等方式,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向全體師生宣傳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文明禮儀常識。廣泛的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增強了學生接受文明禮儀普及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文明,講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使學生秉承這一傳統美德,為了使學生知書達禮,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常識。活動領導小組將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教育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工作。為了使學生學到文明禮儀常識,為了開展好文明禮儀教育的系列活動,學校向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組委會訂購了《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小學版)和文明禮儀影視教材,並認真組織學生閱讀《教育讀本》和觀看VCD光碟。各班主要利用少先隊活動課時間和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各班還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明確了與人交往應注重哪些禮儀,課堂禮儀有哪些,公共場所中的禮儀是什麼,升國旗時應該怎樣做,少先隊活動禮儀有哪些等。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的開展,確保了其它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
5、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教育班(隊)會。
為了推動「文明禮儀伴我行」普及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使學
生提高認識,進一步強化文明禮貌意識,使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根據《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實施方案》集體教育活動要求,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各班開展了文明禮儀普及教育主題班會。為了使主題班會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領導小組對班會的主題、內容、步驟、方法等做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指導。班會由學生自己主持,班主任精心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感受和參加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體會,自言發言。發言提綱如下:
(1)你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有哪些?這些不文明行為存在於哪些人身上,你打算如何幫助這些人改正不文明的行為習慣。
(2)你以前有哪些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習慣,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普及活動後,自己有什麼新的認識,應該怎麼做。
(3)校園里還存在哪些不文明的現象,自己有什麼好的建議消除這些現象。
(4)做出自己的承諾。
班會確保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成長、進步。有些班級還通過表演小品、相聲、課本劇和開辯論會的形式開展主題班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受到了教育。學校還成立督查組對各班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了檢查評比。
6、「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競賽活動。
2007年5月,學校以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周活動為契機,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競賽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內容:
(1)「文明禮儀伴我行」書畫、攝影比賽。
為開展好書畫、攝影比賽活動,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校愛好書
畫和攝影的老師對各班學生進行了培訓,對創作內容作了較為統一的要求,作品題材和主題力求向活動主題靠攏。來自一至六年級各班的參賽作品共432幅(件),有120位學生的作品獲獎,其中五(2)班的仇澤程、四(1)班的解佳玉等同學的書法作品,六(2)班顧雅雯、六(6)班劉琪等同學的繪畫作品還參與了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組委會的評選並獲獎。
(2)「文明禮儀伴我行」作文競賽活動。
各班學生通過學習文明禮儀常識和參加活動,對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目的、意義等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擅長寫作的同學用他(她)們手中的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三至六年級24個班共112名同學參加了作文競賽,有24名同學的作文獲獎,其中四(1)班的田青竹和五(6)班的李嘉圓等同學的作文還參與了組委會的評選並獲獎。
(3)「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
2007年5月25日下午,三至六年級24個班的24名同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文明禮儀普及活動演講比賽。比賽分中年級組(三、四年級組)和高年級組(五、六年級組)兩個組進行。各班選派的一名選手是通過班級比賽選拔出來的。小選手們有的引經據典,擺事實,講道理,令人折服;有的慷慨陳詞,口若懸河,頗具感染力。五(6)班沈佳延和四(4)班羅文秀同學演講的題目分別是《讓文明禮儀伴我們健康成長》和《讓禮儀之花處處盛開》。她們的演講聲情並茂,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4)「文明禮儀伴我行」文藝演出活動。

一﹑ 運用妙趣橫生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萬事開頭難」﹑「開頭好,成事之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須有良好的開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求慾望,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導火線。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一個好的新課導入,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效果。因此,選擇導語十分重要,導語的內容必須得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而形式可多種多樣,比如:歌曲﹑傳說﹑典故﹑名言警句﹑新聞資訊﹑時事﹑生活事例﹑恰當的比喻等。只有生動有趣,和課堂內容關系密切,才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慾,使學生的思路活躍起來,他們就可能懷著期待的心理,興趣盎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例如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根據「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講述一個「畫家畫牛」的典故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時候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兩牛相鬥圖,甚為得意。他給朝廷的一些官員看,他們也都稱贊不已;可是當他把此畫給一位農民看時,這位農民卻哈哈大笑,他說『兩牛相鬥,為了用力擊倒對方,它的尾巴永遠是夾著的,絕不會高高翹起來』」。畫家聽了之後臉紅耳赤,不敢出聲。那麼畫家為什麼會鬧出這樣一個笑話呢?這又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所以說,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容易給學生以啟迪,同時又能起到開拓視野,拓寬知識的作用,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於接受與記憶。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以一顆火熱的心愛護學生,真誠的對待學生。對學生要一視同仁,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注重多表揚少批評,經常走到他們中間,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不論什麼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那麼要想讓他們對這位老師講授的課感興趣又是很困難的。 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顧及到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所以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興趣 推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在教學工作中應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也要由在台上唱「獨角戲」的演員轉為「導演」,安排﹑布局整台「戲」,教師又好比打仗中的指導員,隨時都要做出英明﹑果斷的決策。因為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可能會在學習當中出現意想不到的創新想法,如果教師拘泥於標准答案,這樣就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除了專業知識要過硬以外,還要具有豐富的課外知識及文化修養。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如果政治教師具有很廣的知識面,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那麼,政治課也會變的更具有吸引力,就會培養出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也能改變以往課堂被動的﹑單向灌輸的封閉的教學模式,使之向主動的,開放的教學模式轉變。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自身素質,這當然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政治教師要不斷提高理論修養,才能將政治課講深﹑講透,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榜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四﹑利用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時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比如課堂上學生的坐姿、站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手勢、眼神,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禮儀、吃相等,這都是我們在養成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一開始可能有點「累」,但用不了多久,就習慣了,就會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 二、固定的時間做相同的某一件事 因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形成。所以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很難靠自身來形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需要外界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可以讓他們在固定的時間做相同的一件事強化它,促使形成一個習慣。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時,我利用早自習「清晨三個一」這個固定的時間讓學生積累一首古詩、一句格言、一句歇後語。剛開始不是供稿人忘記抄寫,就是有逃寫的,甚至還需要老師抽查才能完成,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早自習「清晨三個一」時的語言積累習慣已經形成,甚至在早自習還沒有開始時,「清晨三個一」已經完成,可見習慣的重要性。 三、家校配合 習慣是在長時間里逐漸形成的。單靠我們一方面的努力有時很難達到事半功倍的習慣,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來共同完成。例如:在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時,我就充分利用家長的作用,每天除了在學校給學生朗讀優秀文章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外,還給學生留閱讀作業並讓家長簽字來完成。久而久之,很多同學已經把閱讀作為一種習慣,並從中受益匪淺。班上幾位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無不受益於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定目標,強化習慣 目標不同,過程不同,結果也不同。開學初我便讓每一位同學訂出本學期你將讓什麼樣的優秀行為成為習慣並統計下來,張貼到牆上,並利用適當的時間不斷強化,過一段時間便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本學期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計劃,學期結束時我又讓學生訂出假期的習慣目標並請家長配合來養成。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❽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

學生良好品行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學生的品行習慣養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行好壞關繫到學生終身發展,學生良好品行教育、養成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是《品德》課程的主要任務,《品德》學科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非常重要,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需要。下面,我談一談一年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磨練。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剋制壞習慣才能形成好習慣,做到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如課堂文明用語與課外文明用語、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如學生正確的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等. 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每一課的知識點,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訓練要從每個細小之處著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學生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就及時教如何說,如何做,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等。學生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是很難形成良好習慣的,所以培學生良好的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榜樣引路、正面引導與說服教育相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課程教材中的榜樣和學生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加強正面教育和說服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正面引導,如講故事、看圖片、創設情境、評價判斷等激發學生情趣,提高認識。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 、
三、課堂評價、課外評價與日常品行綜合評價相結合
做好評價環節是對學生課堂與課外、品行養成情況的評判、檢測、導向。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價工作必須堅持並落實,根據每一課的知識點設計評價方案,還要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要求,結合班級開展「班級小明星」、五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評價、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評價、評比的形式多樣化,把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協同班主任每月認真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通過做好評價和品行比考核,對學生品行為發展起導向作用,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成為規范、養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強大動力。
總之,我們的教育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學生成將來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進行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行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