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利用版畫培養小學生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解讀普通高中新課程標准,其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系列(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這5個系列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並尊重學生的意願。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學生可選修其中的內容。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無疑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新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探究、發現和創新能力。這一課題值得我們每位美術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注重學生藝術觀念的培養
"觀念"一詞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
由此可見,藝術觀念就是指通過思維,形成對藝術的一種看法或觀點。首先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在於發現和創造。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藝術觀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許多藝術家不再囿於技巧和模仿現實,而在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創造。這些正是我們美術教育中應該汲取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藝術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於技巧和內容,而在於不斷的發現和創新。如果用這種藝術觀念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而不是用傳統的技巧和方法束縛學生,那麼學生的創造力就是逐步的迸發出來。其次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重在表現,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模仿再現客觀對象,這僅僅是美術表現的一種形式。如果突破這種傳統藝術觀,我們會發現其實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表現寫實的(具象)以外,還可以表現非寫實的(抽象),除了可以表現現實生活還可以表現人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在材料的運用方面除傳統的紙、泥等以外,還可以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如瓶、罐、盒、鐵絲、線、繩、泡沫板、塑料板等等,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媒體也可以進行藝術創作,因此更加拓寬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在美術教學中,應更看中藝術創作過程及過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體驗。第三要使學生知道,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傳統觀念認為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的。而現代藝術觀念認為,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不斷地發現和創造,普通人與藝術家之間沒有一道天然鴻溝,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因此在我們美術教育中,要樹立學生自信心,要讓學生通過藝術教育了解社會現實,關注現代生活,鼓勵學生終身參與藝術活動以及享受藝術。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
①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重視美術語言的學習,探索色彩、線條塊面、構圖等形式因素,強調純視覺性和形式感。
②運用形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直覺想像、聯想、類比與概括、分解與組合,進行藝術加工和創造,探索表現技巧和個性風格,也可以用抽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研究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
二、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談不到創造,可以說沒有獨立思考,社會不能進步,科學不能發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生是根據老師的教學要求機械模仿,被動接受,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立想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發揮不出來。因此在本次課改中也強調了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用"形、色、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不斷錘煉自己的構思,探索表現的方法"。這種融思考與創造力一體的探索行為對提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那麼,在教學活動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到:
①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應把所有的問題答案和想法都告訴學生,而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認識事物,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進行實驗和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美術是一種個體性精神勞動,它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在實踐中激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由於每個人的秉性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在美術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異,但作為教師,一定要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善於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能抓住學生智慧的火花,創新的萌芽,鼓勵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
三、注重學生探究發現能力的培養
探究發現的目的是為了創新,沒有探究也就沒有問題。因此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育學者袁振國先生曾說:"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發現問題,能提出問題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基礎。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行探究,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反思我們傳統美術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技能的培養,而不需要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當學生提出一些古怪的問題時往往會遭教師的不滿或訓斥。有的國家的美術教育非常注重在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英國的課程標准中就要求學生通過熟練地使用各種材料、過程和技術,依次引起反應,試驗並用來解決各種問題,綜合各種觀察、觀念、情感和意圖,設計與製作各種美術作品。
本次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獲得結論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美術教師應改變以往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而應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敢地提出問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以及獨特的想法。
四、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著重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要求學生克服思維定勢,不受習慣的,傳統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識的束縛和影響,充分發揮想像力,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要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的學習,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沖動。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狀態,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強調學習內容的啟發性與趣味性,以適應新課改發展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內涵,突破了美術教學原有的美術技能的培養,而是更重視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學生知識的遷移。所以學生課業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化的源泉。"科學如此,美術活動更需要想像,離開了想像就無法進行藝術構思。從世界美術史來看,傑出的藝術家,大都是充滿想像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一些藝術大師,如畢加索、達利、米羅、亨利、摩爾等,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顯露出驚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若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則是創造的大忌,應鼓勵學生敢於做不合邏輯的想像,大膽地設想,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維操作,允許學生自由表現技法、愉悅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約束,發揮創造思維,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創造思維,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善於發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其形成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
五、注重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的科學合理是促使學生創新能力表達的前提和保證,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促使學生迸發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著名動畫大師沃爾特??迪斯尼小時候的經歷值得我們借鑒,在小學時,他曾把老師留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想像,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受到老師的一頓毒打,差一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應取消只用一個標准,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羅恩菲德曾說過,"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而我們的新課改也正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創造能力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高素質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艱巨而又具有深遠意義的目標。
㈡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專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屬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論文提綱
該文嘗試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文章主要從五方面來討論,即更新教育觀念,解放教育思想,指出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如何 營造創新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漸更新學生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創新已無可厚非地成為時代主題的社會背景下,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已經成為各類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作為長期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我們深知小學教育對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關鍵性和重要性。下面就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些嘗試,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創新意識
一、 更新教育觀念,解放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榜樣。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師的職責和作用,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堅持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來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流程,考慮教學環節,運用教學手段,從而真正做到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的講解為學生的活動服務,教學的過程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同時,我們還要解放教育思想,開放教學空間,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開放課堂的教學空間,因為「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的才能。」(貝爾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淡化教師的表演,強化學生的表現,讓學生盡展其能而不是教師獨霸講台進行單獨表演,要通過學生的成功來展示教師的成功。作為教師,還應以創新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學習態度、工作方法、思維方式等,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自己要有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更新的觀念和知識技術武裝自己,
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接收新理念,學習新經驗,以新的思想和學識啟迪學生。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就能藉助教材這個載體,精心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構思教學流程,循循善誘,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營造創新環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努力將自己的心理調適到符合兒童特點,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狀態,將激情和微笑、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因學習緊張引起的心理壓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敢於說話,敢於爭辯,無所顧忌,往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創造的萌芽。如在教學《荷花》第二段時,引導學生背誦:「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背著背著,一個學生問:「老師,我向編書的老師提個意見!你看這一段後三句,寫得多沒順序呀!……像課本上這樣寫,我們很容易背錯。我不按課本寫的順序背行不行?算不算錯?」「對課本能提出不同意見,這很好!你也說得很有道理,至於說怎樣背,那看老師怎麼要求了,要求按課文背你就按課文背,要求創造性復述,那就可以按你的想法發揮了……」我們不僅為學生的大膽「質疑」和創新意識鼓掌喝彩,而且為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友善的語氣和學生討論問題的民主精神所感動。又如上《威尼斯小艇》時,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縱橫交錯」一詞後,隨手在黑板上勾了縱橫交錯的威尼斯河道簡筆畫;接著讓學生把課前製作的、想像中的威尼斯小艇貼到黑板上的「河道」上來,一時間黑板成了五光十色的紙船世界;然後老師就讓學生手拿小艇模型在紙船世界中表演船夫駕駛自如、穿梭自由的絕技,要求這名「船夫」一邊表演一邊說怎樣駕駛。扮演船夫的學生猶如身臨其竟,使出渾身解數誇自己的駕駛技術如何之好,從他們身上所展露出的自信、從容、幽默,不正是新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質嗎?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的地相處,感情上會更融洽,心裡上會更溝通,氣氛會更寬松,也就會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師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將進一步得到培養。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潛能,是創新意識的萌芽。瓦特由水開時壺蓋掀動而成功的發明了蒸汽機;阿基米德洗澡時因身體感到水的浮力而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球有引力等等,舉不勝舉。這些發明和發現無不與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有關。「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可以說是與生俱來。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便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產生了好奇。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隨著他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斷增加,他們一定想去了解更多的事物及問題。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經常的去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多給他們創造想像的空間,不要破壞和打消他們的好奇心。比如:在上《月光曲》這一課時,我在課堂上問:「小女孩聽了一曲後,站起身來問,『您就是貝多芬吧?』而貝多分沒有說,而是繼續彈呢?」讓學生來回答,而這個學生卻反問了老師一個與此無關的問題,如果我說:「答非所問,你到底聽講了沒有?」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也就被破壞了。那時我是這樣回答的:「你的答案很好,不過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課後你想想該回答那個問題更合適。」以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更高。現在的課堂教學時常被大量的知識灌輸擠得滿滿的,很少留有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想像的機會和餘地;師生的問答往往沿著預定的路線進行。教學內容的規定過於詳細瑣碎,而且把重點放在講解、說明基本事實上;學生的好奇心以及一些體現創造性的個性行為往往遭到壓抑,被老師的講解破壞,無法正常發揮,因此,也就未能形成有利於創新培養的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如在學習《祝福》時,有學生提了一個「如何看待祥林嫂抗婚」的問題。我按照一般書上說法,不假思索地說受了封建禮教的「烈女不嫁二夫」思想的毒害。有的同學當即站起來:」反對:「老師這是牽強附會!難道對愛情的忠貞就一定是封建禮教嗎?更何況祥林嫂還沉浸在剛剛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如果當時老師不作肯定,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發散,而我,肯定這位同學的獨特見解,同時闡明了我們分歧的原因是對祥林嫂的感情立場不同:他是站在尊敬的立場,而我是站在同情的立場。同學門熱情高漲起來,形成兩派,經過爭論,基本同意我的看法。我又趁機解決了幾個問題,一堂課就這樣地完成了。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的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起創新思維,盡快把他們引上創新之路。
㈣ 如何利用版畫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解讀普通高中新課程標准,其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系列(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這5個系列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並尊重學生的意願。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學生可選修其中的內容。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無疑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新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探究、發現和創新能力。這一課題值得我們每位美術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注重學生藝術觀念的培養
"觀念"一詞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
由此可見,藝術觀念就是指通過思維,形成對藝術的一種看法或觀點。首先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在於發現和創造。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藝術觀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許多藝術家不再囿於技巧和模仿現實,而在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創造。這些正是我們美術教育中應該汲取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藝術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於技巧和內容,而在於不斷的發現和創新。如果用這種藝術觀念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而不是用傳統的技巧和方法束縛學生,那麼學生的創造力就是逐步的迸發出來。其次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重在表現,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模仿再現客觀對象,這僅僅是美術表現的一種形式。如果突破這種傳統藝術觀,我們會發現其實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表現寫實的(具象)以外,還可以表現非寫實的(抽象),除了可以表現現實生活還可以表現人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在材料的運用方面除傳統的紙、泥等以外,還可以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如瓶、罐、盒、鐵絲、線、繩、泡沫板、塑料板等等,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媒體也可以進行藝術創作,因此更加拓寬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在美術教學中,應更看中藝術創作過程及過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體驗。第三要使學生知道,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傳統觀念認為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的。而現代藝術觀念認為,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不斷地發現和創造,普通人與藝術家之間沒有一道天然鴻溝,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因此在我們美術教育中,要樹立學生自信心,要讓學生通過藝術教育了解社會現實,關注現代生活,鼓勵學生終身參與藝術活動以及享受藝術。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
①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重視美術語言的學習,探索色彩、線條塊面、構圖等形式因素,強調純視覺性和形式感。
②運用形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直覺想像、聯想、類比與概括、分解與組合,進行藝術加工和創造,探索表現技巧和個性風格,也可以用抽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研究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
二、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談不到創造,可以說沒有獨立思考,社會不能進步,科學不能發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生是根據老師的教學要求機械模仿,被動接受,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立想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發揮不出來。因此在本次課改中也強調了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用"形、色、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不斷錘煉自己的構思,探索表現的方法"。這種融思考與創造力一體的探索行為對提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那麼,在教學活動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到:
①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應把所有的問題答案和想法都告訴學生,而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認識事物,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進行實驗和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美術是一種個體性精神勞動,它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在實踐中激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由於每個人的秉性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在美術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異,但作為教師,一定要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善於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能抓住學生智慧的火花,創新的萌芽,鼓勵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
三、注重學生探究發現能力的培養
探究發現的目的是為了創新,沒有探究也就沒有問題。因此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育學者袁振國先生曾說:"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發現問題,能提出問題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基礎。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行探究,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反思我們傳統美術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技能的培養,而不需要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當學生提出一些古怪的問題時往往會遭教師的不滿或訓斥。有的國家的美術教育非常注重在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英國的課程標准中就要求學生通過熟練地使用各種材料、過程和技術,依次引起反應,試驗並用來解決各種問題,綜合各種觀察、觀念、情感和意圖,設計與製作各種美術作品。
本次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獲得結論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美術教師應改變以往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而應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敢地提出問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以及獨特的想法。
四、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著重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要求學生克服思維定勢,不受習慣的,傳統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識的束縛和影響,充分發揮想像力,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要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的學習,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沖動。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狀態,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強調學習內容的啟發性與趣味性,以適應新課改發展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內涵,突破了美術教學原有的美術技能的培養,而是更重視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學生知識的遷移。所以學生課業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化的源泉。"科學如此,美術活動更需要想像,離開了想像就無法進行藝術構思。從世界美術史來看,傑出的藝術家,大都是充滿想像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一些藝術大師,如畢加索、達利、米羅、亨利、摩爾等,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顯露出驚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若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則是創造的大忌,應鼓勵學生敢於做不合邏輯的想像,大膽地設想,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維操作,允許學生自由表現技法、愉悅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約束,發揮創造思維,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創造思維,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善於發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其形成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
五、注重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的科學合理是促使學生創新能力表達的前提和保證,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促使學生迸發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著名動畫大師沃爾特??迪斯尼小時候的經歷值得我們借鑒,在小學時,他曾把老師留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想像,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受到老師的一頓毒打,差一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應取消只用一個標准,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羅恩菲德曾說過,"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而我們的新課改也正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創造能力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高素質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艱巨而又具有深遠意義的目標。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創新意識論文
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意識
任何一篇文章的產生,都離不開作者對某種事物的認識和通過這種認識所的情感,然後向語言文字轉化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和提高這種轉化的能力。小學作文的創新必須
符合小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特點和規律。唯有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教學,才有生命力和實效才能使學生真正通過作文教學學會創新。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曾幾何時,急功近利的填鴨式教學占滿了教師整個課堂,絲毫不考慮被「鴨」化了的學生的年齡征、認知水平、個性心理差異,一律進行剛性的「楔入」。而今,這種教育觀念已被如火如荼的新的教學理念所替代,教師的一桶水,學生的一杯水的日子一去不復反,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是「自來水」是「挖泉人」。作文是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訓練,也是學生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作文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改變,教師必須培養的作文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作者、讀者、評價者,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有的學生說作文時侃侃而談,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真正下筆時卻茫無頭緒,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作文的條條框框所限,有的甚至還顧慮重重,害怕這樣的作文寫出去會遭老師斥責。其實,作文教學是育人的好機會,教師的引導不僅僅是指導他們完成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反思想覺悟、道德品質、人格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滲透其中。我們固然要引導學生參與社會中積極美好的方面,並把動人的事件的歡快的情感寫進作文中,但也不要迴避遇到的不良方面。要教育學生敢於面對有違社會規道德的現象,要激起他們有憤慨,以主人翁的態度勇敢地開展批評,而作文正是表達自己感情和態度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能這樣培養學生的話,作文的天地就更廣闊了。
㈥ 如何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1.利用全校、年級教師集中開會時間,進行校本教師培訓,每次一個培訓主題,每兩月一次,一次培訓時間半小時左右。由教學督導與教研中心牽頭負責。
2.每周每個學科集中半天集體教研,集體教研內容包括:集體備下周的課,上周課總結反思、周練編制、教研組聽評課、教研組主題學習、對外交流等。
3.每兩周召開一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匯報本組集體教研得失、打算,進行經驗交流、工作安排。
4.教學督導每天巡視課堂、集體備課,推門聽課,總結優秀教師的成功做法,向全校推廣、培訓;重點聽問題教師的課,指導其改進。
5.教學督導每月檢查集體備課痕跡資料、教師教案、作業批改,重點督查問題教師。
6.組織全校教學設計、微課、說課、教學論文評比大賽。
7.規范各種功能室管理,充分發揮功能室的作用。
8.每次雙周正式考試後,分年級、分學科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
9.組織中高考之後,上下兩屆交接分享會。
10.重點組織的考試:開學檢測性考試、省市統測、期中期末考試、雙周考試、會考適應性考試、中高考沖刺考試、對外監考等。
11.開學抓好高考聽力沖刺訓練。
12.聘請中高考閱卷教師開展中高考備考專題講座,聘請衡水專家進行教師培訓。
13.組織一兩次對外交流學習活動。
14.做好教學、督導、教研、教務分工,既分工又合作,實行AB角分工。
15.提高教務處工作人員服務意識,除了督查室督查外,開展學生、家長、教師評價與投訴。
㈦ 如何培養青少年創新創業創優意識 論文
當今社會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少年強則國家強。作為當今少年是社會向前版發展的源動權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可以培養青少年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幫助未來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高素質人才應具有獨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斷創新的進取心、廣泛關懷的責任心;具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為理想而奮斗的實踐能力。學生應該通過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促進獨立創業思想的培養等等。
㈧ 論文什麼是創新意識,怎樣提高創新意識
文藝修養與創新意識關鍵詞:藝術設計;文化藝術素養;創新摘要:文化藝術修養能豐富人的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養是創造性活動的內驅動因;藝術修養有助於創造靈感的誘發。本文就文藝修養在藝術創意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強文藝修養提升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一、文化藝術素養在藝術創意中的重要性(一)文化素養在藝術創意中的重要性藝術設計,實際上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的體現。各個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於「大設計」概念的關於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設計者首先要面對的是對所設計對象的理解——對於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的理解。沒有文化根基,駕馭藝術設計時就難以達到純熟的境界,難以挖掘藝術的深意。在設計作品中注入相應的文化內涵,已成為增強藝術設計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本民族的特色,創意思維的源泉就會連綿不斷。一個典型的實例,中國聯通的標志是由一種回環貫通的中國古代吉祥圖形「盤長」紋樣演變而來。標志造型中的四個方形有四通八達,事事如意之意,六個圓形有路路相通,處處順暢之寓,而標志中的是個空穴則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著古老東方的吉祥之氣。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東方文明的傳承觀念的提煉,這就是典型的文化對創意的影響。(二)藝術修養在設計創意中的重要性藝術修養是創新靈感的來源之一。藝術修養,屬於美育的范疇,它主要指:文學藝術欣賞、審美能力、藝術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具體包括: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綜合藝術、造型藝術,以及自然美、環境美的熏陶。藝術修養最終體現為審美的感情、判斷和鑒賞能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對陶冶人的審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增強人的判斷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一曲動聽的樂曲、一幅優美的畫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築,無不給人以美的愉悅、感情的升華、心靈的震顫,讓人體會到高尚、優美、庄嚴、寧靜,不僅能使人的大腦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藝術活動中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靈感。二、如何加強文化藝術素養。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一)通過網路資源、拓展知識,在實踐中激發靈感利用現在的網路資源、圖書資料,可以包括文學、史學、繪畫、書法、雕塑、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集、期刊雜志等,定期去閱讀,寫出相應的提綱總結,把學到的知識通過微博的方式進行一次公開的討論和交流,然後結合所學設計一主題,讓其結合所看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貼近生活的設計體驗,要緊密結合繪畫技法、知識涵養和審美欣賞這三種與美術相關的能力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體現創作主題情感、意志、態度等個性化元素。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豐富了業餘生活。(二)參與各類藝術專題講座很多藝術院校,不定期都會在校開一些藝術專題講座。高水平的專題藝術講座集學術功能、教育功能於一體,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藝知識,拓寬視野,擴展知識面,史聽眾學到許多在課堂上生活中難以學到的東西,看得多,聽得多,了解的多了就會無形中影響自己的思維模式,啟發創作靈感。(三)換換環境、參與活動、增長見識、激發靈感多去看看藝術展覽,去美術館、博物館取取經,看看別人的東西,不論純藝術繪畫,還是設計作品。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避免把知識禁錮於書本或是課堂。可以多參加一些高校或民間的藝術作品交流活動。甚至在采風、考察活動中廣泛了解當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實自己的資料庫,在於他人的交流中虛心請教,比較觀點、提煉精華、學習經驗,慢慢的發現自己在多聽多看多問中不斷進步,從而獲得的創作靈感。設計不是獨立存在的行為,坐井觀天的學習方式不可取,要與其他學科的交流中尋找設計元素和構成方式。三、小結藝術設計的靈魂與本質在於創新思維。創新的能力來自一個人的素質、能力、文化蘊積和修養的綜合體現。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藝術修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會讓你感到設計工作別有一番情趣,讓你在今後的職場中游刃有餘。參考文獻:[1]李祖超。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教育[2]王明時。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㈨ 如何學好應用化學的論文
類型:化學論文時間:2016年7月9日
實驗即是實踐,而化學實驗與理論應當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是小編搜集的一篇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途徑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查看。
化學不單單是各個公式的相互應用,不同物質分子的相互影響和轉變。化學可以解釋為現代科學的實際應用,是一種創新,是提高人們生活的一種有效方式。化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學到的化學理論知識,可以得到實際操作的機會,同時學生在化學領域的創新能力,直接體現了學生對於化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對於學生的化學創新能力,並不是創造出新的化學理論、發現新的化學元素等而應是由創新意識與為讓這種意識具有實際意義的化學應用能力。
1 對化學實驗的認識
1.1 實驗目標的偏差
化學實驗教學,是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實際操作,來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以免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而且化學實驗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化學的變化和奧妙,是視覺上、味覺等更加直觀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理解和學習效果,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但部分化學老師,因為過重於化學效果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忽略了化學實驗產生的效果對化學教學效果的促進和幫助,導致了部分學生只對化學教學中實驗的部分感興趣,即化學實驗神奇的效果感興趣,但在學習其它理論方面的知識時抱有的消極態度。從而令學生對化學實驗只有「玩」的態度,而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這就是因為化學老師對於化學實驗沒有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從而令學生只關注化學效果,如:
不同易燃物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液體相互混合後所產生的氣味以及凝固的情況等等。而且由於學生過於喜歡化學實驗的娛樂性,就會疏忽化學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令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威脅大大提高。
1.2 實驗與理論的分離
實驗即是實踐,而化學實驗與理論應當是密不可分的。實驗的內容,可以說是理論的操作過程,實驗的一個作用就是證實理論的正確,強化學生腦中的化學知識,但有的老師在實驗教學時,過於注重實驗的過程,但卻讓學生忘記了相對應的理論知識,最後實驗結束,學生只記得不同物質發生的化學反應其效果是怎樣的,但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理是什麼,學生並不清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鐵會生銹,但它生銹的原理,生銹時鐵分子發生的變化以及怎樣防止鐵生銹,卻很少有人知道。
2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2.1 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
近年來,很多報道或文章里,都會提高學生學習辛苦的內容,以及學生畢業後賣書、燒書和撕書的慶祝方式,而慶祝的是自己脫離的苦海。「創新」能力可以說是學生對化學一種自我熱愛的體現方式的一種,對化學沒有興趣甚至是討厭化學的學生在這一領域是不會擁有創新意識的,就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了,而創新則是反復的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想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喜歡的內容,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效果也會較差。所以,老師在實驗課上時,其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應是以學生為中心而制定的,通過了解和分析學生之間討論的內容和想法,以及實驗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來確定實驗教學的方向和步驟。包括:學生對那些與化學相關的現象最感興趣,與學生關聯最緊密的化學實驗又是什麼,以及針對不同問題和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即因材施教)。
以學生為化學實驗教學的中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因為「創新」是學生自己的自主的學習方式,而不是在學校和老師眼前的某一段學習過程。
2.2 化學實驗與學生生活的有效結合
化學是一門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見現象和產物,比如:玻璃、塑料等,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通過化學反應而生產出的物質。根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通過讓化學實驗與學生生活相互融合,可以令學生時常意識到化學的存在,增加了學生探究化學的機會。比如:學生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進行化學反應又與學生關系最密切的存在,即人體。在以往的化學實驗教學中,關於人體油脂的化學反應過於簡單。所有學生都知道,脂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溶解,那麼同樣運動量同樣食物的人,胖瘦情況較大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這是因為體質不同的關系,但也可以說是因為不同體質人體內的化學反應也不同。通過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化學反應,來讓學生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和過程,並最後探究減少人體內多餘脂肪的有效方法,即提高了學生的研究慾望,也讓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反復的運用化學知識。讓化學實驗生活化,可以有效的讓學生把創新意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令學生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仍可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2.3 化學實驗筆記的有效利用
這里的筆記,指的不是把老師講過的化學公式進行整合的筆記,也不是化學課上老師講課的要點,而是化學實驗中學生自己產生的疑惑和問題。其中包括化學實驗過程中哪一個步驟容易出現問題,注意事項都有什麼,以及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的想法等。學生對於學習化學知識的速度和理解方式都有所區別,一堂實驗課下來,很多學生都存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沒有及時的問老師,自己可能也會忘記問題的所在,而且實驗中學生自己的問題就算得到了解決,但在以後的化學實驗中,仍然可能會反復的出現。化學實驗的筆記,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問題的產生原因、分析過程和最後的解決方法的一個總結,而創新是需要大量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的。
3 結語
近年來「新課改」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落實,表示著國家對教育領域的未來發展越來越關注,以及對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方面的培養也越加的重視,而自主、興趣與態度,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而不是在老師的監督和命令下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 趙玉華 . 如何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J]. 煤炭技術,2006(04):134-136.
[2] 任世民 . 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有效策略探微 [J].科技大眾(科技教育),2011(09):35.
-------------------
淺析通過應用化學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工作
內容簡介:淺析通過應用化學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工作 【摘要】為達到實踐目的,根據理論預先做出的切實可行的籌劃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叫做工程思維。通過應用化學樹立、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目前的工作是一個創新嘗試。本文從工程思維的特徵及內涵著手,分析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的培養極其重
【摘要】為達到實踐目的,根據理論預先做出的切實可行的籌劃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叫做工程思維。通過應用化學樹立、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目前的工作是一個創新嘗試。本文從工程思維的特徵及內涵著手,分析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的培養極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工程思維;應用化學;指導工作
隨著國民經濟建設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學產品在生活中的需求度越來越高,同時,在化學產品不斷被需求的過程中,對應用化學的研究也隨之快速發展。通過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進行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指導工作,在應用化學中培養工程思維從而對當前工作進行指導是一種很好的思路。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的培養並對當前工作進行指導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1.工程思維的特點
工程思維是一種具有籌劃性的思維,即它是在工程師根據理論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形成的思維且以人類的實踐目的為依據所預先做的切實可行的思維活動。工程思維作為運用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核心具有以下特點:
1.1工程思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在實際工程的解決過程中具有復雜性及多樣性的特點。由於工程思維所要解決的就是在工程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思維方法及方式需差異化並且應依據工程實踐經驗及自然科學中的各種原理從多層次、多角度對思維對象進行綜合性觀察研究,以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在用工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會涉及專業技術知識及經驗,同時還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內容。
任何思維方式都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所做的預先籌劃性思維活動。工程思維是以工程實踐及現實生活為基礎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運用工程專業技術及科學理論去解決問題。
1.3工程思維具有創新性
創新不是對過時的舊事物進行簡單改造修補,而是一種從根本上進行變革的質變過程。工程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兼具對既有設想進行構思的量上的漸進性積累,同時也會有頓悟的飛躍性的改變,這就是思維過程的質變即創新。
2.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樹立、培養的重要意義
由於工程思維具備以上特徵,可以得出工程思維作為培養人們實踐工作能力的基礎,對指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運用工程思維指導實際工作可以更好地達到工作要求及目的 [1]。這是因為應用化學也具有幾方面的特點:
2.1應用化學與現代化社會的密切關系
化學應用作為科技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科技現代化是現代化關鍵的這一概念。材料、信息及能源是現代科技的三個重要支柱。而材料對應用化學的依賴性決定了應用化學在科技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應用化學理論的基礎上應更好地將理論運用在化學工程開發的實際過程中,因此,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的培養對現代化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2化學研究的范圍在逐漸擴大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化學研究的范圍不僅應從微觀及人類社會生活的角度進行研究,還應從宏觀的角度深入到各個領域中去。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很多交叉學科,例如能源化學、環境化學及生命化學等,化學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大對其應用發展尤為重要。
2.3應用化學與人類生活及國民經濟建設密不可分
應用化學對國民生活水平的質量提高有著很大影響作用。人口、能源及環保等眾多社會問題都與應用化學關系密切,同時也是應用化學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2]。
3.在應用化學中如何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工作
工程活動作為一個完成的過程包括設計、製造及使用三個階段。工程思維對不同的工程活動階段有著相對應的思維過程,並且在工程思維的各個階段也有著自身的思維形式和側重點。因此,在化學應用中對工程思維不同階段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3.1應用化學中對工程思維設計階段的培養
在工程活動中工程思維在新的需求下首先應對工程中將會參與進來的人工、材料等進行籌劃思考,這就是工程思維的第一個階段:設計思維階段。
工程思維的設計階段基於實施者的需求應設計出一個具體的人工物藍圖,在設計的同時工程思維面對著現實可行性與潛在可能性雙方面的轉化可能性,因此需要找出工程實在與理想間存在的差距和矛盾並通過思考進行解決。由於工程活動的繁瑣、復雜性,工程思維的設計求解過程需要對多科學融合性及跨學科交叉性進行綜合思考。因此,在應用化學中著眼於工程的效用和功能,工程設計思維應運用規則、概念及模型等並通過實踐的思考方式使工程思維在現實中得以運用。
3.2應用化學中對工程思維製造階段的培養
工程的製作思維應從設計入手並行動。製造思維是對工程活動的構建進行的有效思考過程。製造思維通過組織工程材料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協調工程活動中的各方工作人員來保證工程製造活動的一致性、連貫性,並且通過合理配置並使用資源達到各種關系被正確處理。
3.3應用化學中對工程思維使用階段的培養
在工程活動竣工後,其使用價值就會被突顯出來,對於人工物的使用同樣需要工程思維對其進行探究。工程使用思維作為工程思維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項目作為為特殊目的而直到的產物,在其實現特殊價值後可利用工程使用思維對其另作他用。
在使用工程項目的階段,為了使其正常發揮功能就必須對其的維護進行思考,就實際工程項目的磨損及消耗等現象運用工程使用思維對其的維護工作進行思考,並且運用相應的延緩老化、磨損的方式及手段達到維護的目的。
4、通過應用化學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工作的具體措施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應用化學作為一門實用類學科,它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共同成為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工程思維是一種籌劃性思維,對人們的各項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應用化學培養工程思維並指導工作對於當前的工程活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通過應用化學思維,不斷培養工程思維,進而更好的指導工程活動的建設。
4.1 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
我們在培養工程思維之前,要學習有關應用化學的專業知識,通過相關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踐,培養工程思維。例如在學習物理化學時,我們可以用熱力學理論和其他相關的化學理論來分析各種能源的優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工程思維,用這種的具有籌劃性和前瞻性的思維來指導相關的工程活動。
4.2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工程思維
在學習了應用化學的相關知識後,我們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工程思維,進而指導各項工程活動。工程思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能在人類進行各項活動時,提供思維上的支持,在實踐中提出問題,進而運用應用化學的相關科技成果來改造客觀世界,更好的進行各項工程活動。
結束語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工程活動不僅集合了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記載著人類創新思維的發展過程。人的思維方式將跟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開放化、系統化,並對實際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人類思維活動以動態的形式進行,應在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做到與時俱進並且學會創新。隨著科技創新的腳步,在工程活動建設過程中人類的思維也在不斷進步。因此,通過應用化學對工程思維進行培養並指導當前工作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