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什麼是創新教育呢?從本質上來說,創新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以這一目的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基本價值取向。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是學生進行更高級別的數學學習的基礎,它的主要研究目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以及數量關系,因此,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它的應用也極為廣泛,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如果學生具備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他們的思想所受到的束縛就會比較小,也會具備和產生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積極地對事物的變化規律進行探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想進行培養是對他們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數學學習中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它能夠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也具備很大的優勢。在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時,逆向思維也是一種常用的、重要的思維方法,經常對學生的逆向思維進行訓練,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縱橫聯系思維
縱橫聯系的思維方法就是將所需解決的問題與其他的知識相互聯系,從中得到啟發。這種思維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與活動,使他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進行「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時,我就在課堂上為學生出示了這樣的例題:
1/2+1/4=?
1/2+1/4+1/8=?
1/2+1/4+1/8+1/16=?
1/2+1/4+1/8+1/16+1/32=?
Ⅱ 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
論文:教育到底離我們有多遠自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把素質教育的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來,全國各地對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歷了4個春秋。雖然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為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距離創新教育模式的確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客觀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
本文從實踐層面就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開展作嘗試性探討。
一、關於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對於許多中小學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一詞可謂耳濡目染,而對什麼是「創新教育」以及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卻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說主動運用創新教育的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問題。創新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准則,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化發展。
二、目前中小學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開展創新教育的現狀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新教育的中小學為數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徑有以下幾種:(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少數實驗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創新教育的實施。(2)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3)少數地區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手工製作課,來鍛煉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表演、合作等多種能力。(4)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技製作小組,開展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2、阻礙創新教育實施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出現認識上的偏頗。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長期以來,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系統和行為模式。因此,在創新教育的實施中,就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具體表現為:①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淺,把握不到位。許多人認為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多開展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培養學生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及創造發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及應試能力。固然,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但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技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質和創新素質。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堅定地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貫徹落實。②認為只有功課好的學生才有「創新基因」,而成績差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作為。因而,不論做什麼事總照顧功課好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而剩下的學生往往被遺忘。③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如今許多學校對學生過份強調整齊劃一、循規蹈矩,忽視甚至壓制有不同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變相地「奴化」學生的人格,何談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④不自覺地將知識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割裂開來。由於「應試壓力」的增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時機一味地「強塞硬灌」,希望學生記憶並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把傳統教學方式發揮到極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經沒有什麼潛力可言了,應該靜下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
此外,知識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完全是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實踐中,重形式而輕內涵。這幾年,國家雖然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上擴大了入學率,在考核內容方面作了相應的調整,但依然動搖不了「中考」和「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地位。結果,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名牌學校,就越不敢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征途上做先鋒,爭當表率。目前,中小學在對待開展創新教育的問題上有以下幾種態度和做法:①上級部門不檢查,可以置之不理,一切圍繞升學率。②象徵性地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③在常規教學中,能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廣泛的,但屬淺層次的探討,如公開課、調講賽、觀摩課、研討課等。④在非高考科目中,開展一些課題實驗研究。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能把創新教育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上來。這必然導致某些學校宣稱的所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實只是一層美麗的外殼。如此狀況怎不令人擔憂!
(3)缺乏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的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我國教育由於早期受前蘇聯教育家及其理論的影響較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今讓他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其最大困難就是首先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創新。
三、創新教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培養、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也能抑制、扼殺之。關鍵看我們將創建怎樣的教育體制,實施怎樣的育人模式。對基礎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打下廣泛、深厚的基礎。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呢?
1、加強理論學習,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角色行為。因此必須讓教師深入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意義,並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自覺自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樹立起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②有計劃、有步驟指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③經常開展專題講座、辯論賽、BBS論壇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④以學生、家長的學習觀、知識觀、人才觀的轉變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實際工作中,對上述措施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獎懲辦法,方能奏效。
2、加大教科研力度,緊跟課改形勢,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
目前,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採取了三項大的舉措,一是規劃並擬定了「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課題一批,要求相關實驗學校積極申報並開展研究。二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鋪開,而高中段的課改實驗也已計劃2004年下半年開始。三是實施「校校通」工程。如果我們的每一所中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開展上述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科研」這條生命線。遵循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能促使教育體制的轉型。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並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關注繼續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
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而教師由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長期不懈地系統地培訓來逐步遞進。使教師逐漸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因此,教師的繼續教育應由個別化學校自發的、不定期形式轉變為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的、規范的政府行為。
創新型教師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①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真摯的教育情感。②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③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④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⑤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和靈活機變的才能。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敢於冒險和批判的精神。⑦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⑧遠見卓識。⑨善於組織管理和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4、積極建設適宜創新教育生存發展的小環境
(1)現實環境,即創新教育開展的方式、渠道或途徑。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本文前面已經提到,目前開展創新教育大致通過四條途徑,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創造出更多具體的開展方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大賽(今年第四屆);機器人風暴;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異想天開」欄目等等。雖然,創新素質是與實踐活動分不開的,但並不意味著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越多越好,尤其是中小學。因為學生在校時間的80%是在課堂里,所以創新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著重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在效率上下功夫、作文章,避免捨本逐末的做法。
(2)心理環境,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真誠、共融的良好氛圍。這種心理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是哪種環境的建立,都不能忽視以下兩種因素:①家庭教育環境。以時空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在縱向上應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人的一生,在橫向上應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創新素質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出現5 2<5的教育局面。建議中小學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親友講授有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家庭環境能形成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相一致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②影響教師創新素質的環境,我們強調教師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差異,要有對學生所犯錯誤的高度包容精神,要為學生創設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的環境空間,一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造條件。那麼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揮同樣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理順內部關系,改變對教師單一、陳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護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成果,切實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做好搭台服務工作,使教師真正從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跨進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5、加快實現教育評價制度的創新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參與這一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幾張試卷能考核得了的。對於知識技能一類短效、顯性的內容,可用傳統的方式測量,而對於創新素質等長效、隱性的方面,卻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測評與鑒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一次成績判好壞、一張試卷定終身的狀況,避免教師跟著考核走,學生圍著分數轉的現象出現。應將學校、教師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引導出來,徹底改變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
創新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真誠地關注和客觀地對待。我們唯有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並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才能真正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迎來素質教育的美好明天。
Ⅲ 如何在中小學進行科技創新教育
中小學生只有在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對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我採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獎勵機制學校要真正落實科技教育,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的科技輔導員教師。只有這樣工作才會有人管,才會有人去落實。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對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貢獻的老師,學校要捨得獎勵,這樣會激發老師的熱情,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會因此上一個新的台階。二、全員動員,大家動手為了培養創造能力,打破創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培養創造意識。例如,我校利用學校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每學期組織對除高三以外的學生,進行30多次專題通知,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科幻畫,寫一篇科技論文,做一件科技小製作作品,以班為單位,初評後上交......(本文共計1頁) 如何獲取本文>>
Ⅳ 中小學創新教育存在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或中小學生創造力開發的對策 論文。
這種應試教育很不好應該改革。
Ⅳ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要提供寬松學習氛圍
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能消除學生恐懼的心理障礙。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毫無顧忌、毫無壓力的情感氛圍下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嘗試、發現、創新」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時敢說敢做。
要建立一種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這種關系體現在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了解、指導學生的探索研究,經常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交流,如「誰想說」「誰願意說」「我很榮幸,我和某某同學想到一塊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熱愛每一名學生,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與否,主要取決於教師。教師應把自己和學生的關系定位於朋友的關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使師生感情融洽。教師應充分利用時間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敢於當著老師的面說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課堂上能大膽地充分發表自己對教學的意見和想法,盡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
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把優、中、學困的學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進行異質合理搭配,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個人想法,一起質疑探究,同時及時反饋糾錯,再把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並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加以解決。
要鼓勵學生敢於說「不」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發現老師授課時的「錯誤」,用非常簡單的理由指出老師的「錯誤」,進而發展到讓學生即使在對自己的想法尚不確定時,也敢於說出來,再由同學們來判斷是否正確,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植樹小組每人每天種8棵樹,照這樣計算,5人4天一共種多少棵樹?」(用兩種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種,先求出5人1天種多少棵,再求5人4天種多少棵;第二種,先求出每個人4天種多少棵,再求5人4天種多少棵。教師故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用兩種方法解決,等教學完所用方法後,提問學生:學完這道題,你們還有什麼疑問嗎?這時學生就會提出問題:是否只有這兩種方法呢?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經過討論後得出結論。
要創設各種創新機會
1.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意識。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在教學中創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主動、好奇、活潑的能動狀態。例如,教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連減,把兩個減數合並為一個減數的簡便運算),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全班同學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買東西。商店的規則是:售貨員每次同時賣兩種物品,哪個同學先算出他用100元買兩種物品後所剩的錢,那兩種物品就賣給他。售貨員出示物品的價格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學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創新意識,使計算變得簡便。
2.動手操作,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給他們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邊思維、邊創造,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時,教師可以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合起來教。上課前,教師發給學生幾組大小、形狀各異的圖形:普通的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兩個,要求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後分類,說說哪幾類已經學過,哪幾類沒有學過。教師說明沒有學過的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再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最後,要求就這幾類圖形說說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畫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總之,我們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讓他們用創新的精神去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合作,主動應用,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Ⅵ 如何深化小學教育改革創新求突破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始終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學校堅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各類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1、更新教育觀念,鞏固本科教學地位。以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與本科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培養觀念,進一步鞏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與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
2、優化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按照「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狠抓落實、全面提高」的原則,以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大力實施「課程建設工程」,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精選和設計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建立了「公共基礎+專業提高+研究創新」三層次、四年不斷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創新創業教育課模塊、素質教育課模塊,以課程資源平台建設為基礎,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現已建成28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
3、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完全學分制,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以及教材選用改革,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構建課外實踐學分認證教育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融通,形成了學科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活動教育良性互動的育人特色;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建成144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制度,遴選了一批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試點,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4、啟動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為進一步體現科學技術發展、學科交叉和滲透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突出基礎寬厚、適應性強、專業口徑寬、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啟動了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兩個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在今年的招生中,這兩類專業按大類招生,一年以後,學生根據興趣和志願重新選擇專業。
5、實施「特色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校緊緊圍繞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這一核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交流開放計劃」試點工作,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良好平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按照「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建立和形成與基層司法、執法機關以及中小企業等法律事務部門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與聯動機制,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積極優化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新時期卓越法律人才評價體系,保障和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進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驗班的學生單獨開班,並實現特色教學。突出個性培養和柔性管理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參與導師的科研,接受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二、不斷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強化教學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多年來,我校一直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分別採取不同的培養與提升舉措。
三、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為抓手,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學校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為抓手,制定出台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辦法》、《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文件,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多年來,學校一直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狠抓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強化獎懲功能
學校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建設。完善和實施了常規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信息反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多項質量監控措施,逐步完善了教學規章制度,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在此基礎上,嚴格日常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從管理求提升。嚴格執行培養方案,嚴格教學檢查,嚴格考核紀律,認真履行調停課審批制度,規范執行學業警示制度、畢業論文管理與專業實習,嚴肅教師教學工作紀律,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Ⅶ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創新教育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Ⅷ 論小學的創新教育
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創新教育的幾點建議
創新教育,也稱創造教育或創造性教育。廣義的創新教育指對人的創造力的 開發,主要是創造技法和創造性思維訓練;狹義的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 對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 質教育。在中小學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重視科學啟蒙,豐富實踐活動
誰掌握了新的科學技術,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現在初等教育乃至學前 教育階段就應重視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中小學階段,科學啟蒙教育的重點在於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態度和方法,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科技現象、對科學成 就的關注和求知慾,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運用科學技術打基礎。
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最富創造力,而創新不僅需要豐富的書面知識, 更需要廣泛的實踐活動。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根據青少年認識特點,讓他 們更多的接近實際,對大自然的體驗學習以及家庭、田間的勞動實踐,將使青少 年受益終身。僅從創新能力的培養角度看,豐富的早期實踐活動能使青少年具有 較多的解決問題的機會,擁的更多的獨立與自由,有益於創造人格的培養。大量 的實踐活動又豐富了青少年的表象儲備,為創新想像和創新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原 料。而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產生的新需要,往往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有關專 家調查後指出:與農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書面知識豐富,腦筋靈活,但城裡孩 子缺乏實踐,導致了他們創造力的下降。為此,在學校和家庭中,必須解放青少 年的空間和時間,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他 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和家長還應當是有心人,對於那些愛搞製作或 喜歡寫作以及對某一專業或某一活動非常入迷的青少年應提供必要的幫助。
2.變革學習方式、營造創新氛圍
注重創新教育的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學生「have a try」(試一試),鼓勵學 生開動腦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發現、創意、溝通、表達、交流 的意識和技能。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為培養創新人才,我們必須將學生從「吸 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探索--轉化--創造」。 也就是說,讓學生充分有「have a try」的機會。同時,教學過程和學校生活要 積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上的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標新立異。總之, 教育者應重視學法研究,以更大的寬容心和鼓勵精神去引發學生的學習活動。
3.豐富想像,培養發散思維
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指出:「想像力是 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就必須善 於想像。因此,注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已成為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 目標。
有關研究證明,創造力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充分發展、有機結合的結果。 可惜的是,迄今各國的教育,大多數是重聚合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對發散思維的培 養。其結果,聚合思維的發展往往以忽視甚至抑制發散思維為背景、為代價的。 因此,在創新教育中,要特別重視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創造力。我們必須在各種教學活動 中鼓勵青少年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給他們廣闊馳騁想像的空間,引導他們從多 種角度看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於探索、勇於 創新、善於思考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跨世紀人才。
Ⅸ 創新素質的構成要素包括那幾個方面 如何理解小學階段的創新教育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是統一考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根據您報考的學科來選擇相應的教材如報考高中美術就選擇《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逼切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方可取得教師資格證。
Ⅹ 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
論文:教育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自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把素質教育的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來,全國各地對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歷了4個春秋。雖然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為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距離創新教育模式的確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客觀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 本文從實踐層面就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開展作嘗試性探討。 一、關於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對於許多中小學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一詞可謂耳濡目染,而對什麼是「創新教育」以及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卻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說主動運用創新教育的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問題。創新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准則,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化發展。 二、目前中小學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開展創新教育的現狀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新教育的中小學為數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徑有以下幾種:(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少數實驗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創新教育的實施。(2)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3)少數地區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手工製作課,來鍛煉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表演、合作等多種能力。(4)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技製作小組,開展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2、阻礙創新教育實施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出現認識上的偏頗。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長期以來,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系統和行為模式。因此,在創新教育的實施中,就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具體表現為:①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淺,把握不到位。許多人認為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多開展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培養學生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及創造發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及應試能力。固然,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但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技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質和創新素質。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堅定地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貫徹落實。②認為只有功課好的學生才有「創新基因」,而成績差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作為。因而,不論做什麼事總照顧功課好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而剩下的學生往往被遺忘。③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如今許多學校對學生過份強調整齊劃一、循規蹈矩,忽視甚至壓制有不同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變相地「奴化」學生的人格,何談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④不自覺地將知識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割裂開來。由於「應試壓力」的增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時機一味地「強塞硬灌」,希望學生記憶並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把傳統教學方式發揮到極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經沒有什麼潛力可言了,應該靜下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 此外,知識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完全是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實踐中,重形式而輕內涵。這幾年,國家雖然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上擴大了入學率,在考核內容方面作了相應的調整,但依然動搖不了「中考」和「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地位。結果,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名牌學校,就越不敢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征途上做先鋒,爭當表率。目前,中小學在對待開展創新教育的問題上有以下幾種態度和做法:①上級部門不檢查,可以置之不理,一切圍繞升學率。②象徵性地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③在常規教學中,能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廣泛的,但屬淺層次的探討,如公開課、調講賽、觀摩課、研討課等。④在非高考科目中,開展一些課題實驗研究。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能把創新教育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上來。這必然導致某些學校宣稱的所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實只是一層美麗的外殼。如此狀況怎不令人擔憂! (3)缺乏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的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我國教育由於早期受前蘇聯教育家及其理論的影響較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今讓他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其最大困難就是首先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創新。 三、創新教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培養、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也能抑制、扼殺之。關鍵看我們將創建怎樣的教育體制,實施怎樣的育人模式。對基礎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打下廣泛、深厚的基礎。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呢? 1、加強理論學習,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角色行為。因此必須讓教師深入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意義,並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自覺自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樹立起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②有計劃、有步驟指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③經常開展專題講座、辯論賽、BBS論壇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④以學生、家長的學習觀、知識觀、人才觀的轉變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實際工作中,對上述措施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獎懲辦法,方能奏效。 2、加大教科研力度,緊跟課改形勢,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 目前,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採取了三項大的舉措,一是規劃並擬定了「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課題一批,要求相關實驗學校積極申報並開展研究。二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鋪開,而高中段的課改實驗也已計劃2004年下半年開始。三是實施「校校通」工程。如果我們的每一所中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開展上述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科研」這條生命線。遵循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能促使教育體制的轉型。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並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關注繼續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 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而教師由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長期不懈地系統地培訓來逐步遞進。使教師逐漸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因此,教師的繼續教育應由個別化學校自發的、不定期形式轉變為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的、規范的政府行為。 創新型教師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①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真摯的教育情感。②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③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④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⑤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和靈活機變的才能。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敢於冒險和批判的精神。⑦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⑧遠見卓識。⑨善於組織管理和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4、積極建設適宜創新教育生存發展的小環境 (1)現實環境,即創新教育開展的方式、渠道或途徑。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本文前面已經提到,目前開展創新教育大致通過四條途徑,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創造出更多具體的開展方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大賽(今年第四屆);機器人風暴;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異想天開」欄目等等。雖然,創新素質是與實踐活動分不開的,但並不意味著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越多越好,尤其是中小學。因為學生在校時間的80%是在課堂里,所以創新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著重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在效率上下功夫、作文章,避免捨本逐末的做法。 (2)心理環境,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真誠、共融的良好氛圍。這種心理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是哪種環境的建立,都不能忽視以下兩種因素:①家庭教育環境。以時空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在縱向上應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人的一生,在橫向上應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創新素質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出現5 2<5的教育局面。建議中小學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親友講授有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家庭環境能形成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相一致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②影響教師創新素質的環境,我們強調教師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差異,要有對學生所犯錯誤的高度包容精神,要為學生創設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的環境空間,一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造條件。那麼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揮同樣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理順內部關系,改變對教師單一、陳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護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成果,切實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做好搭台服務工作,使教師真正從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跨進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5、加快實現教育評價制度的創新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參與這一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幾張試卷能考核得了的。對於知識技能一類短效、顯性的內容,可用傳統的方式測量,而對於創新素質等長效、隱性的方面,卻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測評與鑒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一次成績判好壞、一張試卷定終身的狀況,避免教師跟著考核走,學生圍著分數轉的現象出現。應將學校、教師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引導出來,徹底改變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 創新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真誠地關注和客觀地對待。我們唯有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並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才能真正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迎來素質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