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第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發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孩子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響下,可以較早地顯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 最後徙居「學官之旁」,終於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境影響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孩子的真正「啟蒙教師」是自己的父母!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同時,認識著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最先總是被孩子無條件認定的,於是並無意識的,但模仿對象就由此確定了。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那種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缺乏愛心的是最損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難以磨滅,而且還是今後和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誘因。同時,又常是導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病態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還要敢於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於是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在孩子心理會刻下失望、傷心和輕視。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父母大多忙於掙錢,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會忽略了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簡單的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不然,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一些物質的簡單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對孩子心理的關愛和呵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驕自傲,這樣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事,否則孩子就會片面地認識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遇到事總感覺不順心,不是嫉妒別人,就是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要培養孩子的自信,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自信的基本點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項任務,即使這項任務帶有挑戰性,自信心來源於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應該有的基本態度。最後,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世界上,沒有一條綴滿鮮花的路鋪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獲一個又一個的果子,去體會種種成功的歡樂,誰也躲不開那生活中必然會有的失敗和挫折。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是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老師教學的管理來完成的,還有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當務之需。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系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情感的內化及熏陶。家長應該在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B. 淺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影響
(一)培養好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首先,就體現在了培養好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上。可以說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一個人對自身行為的一種有效控制與約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比較注重培養其獨立性與自主性,那麼也就可以培養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比較注重孩子的意願,並尊重其意願,那麼也可以培養好其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如果在家庭中父母總是為孩子做決定,就會限制其自主性與獨立思考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解決能力,最終也就影響到了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此來培養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對小學生評價能力上的影響
對於小學生的評價能力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上體現出來,同時也包含了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上。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就要堅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避免出現過度溺愛孩子的現象,同時還要保證評價上的公平與公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改正與完善自己。其次,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具體的評價工作,同時還要把握好尺度,以此來促進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客觀評價自己奠定基礎。最後,家長還要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孩子可以正確的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漸樹立起評價自己的意識。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這種評價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同時也可以明確存在的不足,對提高孩子認識自我的能力有著一定的效果。可以說家庭教育對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從孩子的實際情況上出發來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可以准確的認識自己,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也可以主動的調整好自己,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受到教育的影響來更好的面對以後的學習。
(三)對小學生自信心上的影響
小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自信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也可以說自信心是孩子在學習與成長階段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做好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工作。在家庭中如果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鼓勵性的教育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上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麼也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更好的發展。可以說孩子的面對事情時,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自信。因此,在實際中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滿足孩子的發展。在家庭中如果父母過度的批評孩子,就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造成其成就感的缺失。所以說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的採取鼓勵性的教育方法,以此來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事情,鍛煉好孩子的自主能力,幫助孩子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滿足其自我意識的發展需求,促進孩子實現更好的發展
C.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第五、父母應關心重視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孩子在1-3歲前,父母關愛有加,這階段可任其發展。寶寶如偏愛某些玩具,可讓其在玩中學。對寶寶力所能及的勞動適時放手,鼓勵寶寶的第一次「我自己來」;逐漸訓練他從地上揀起小東西、取報紙、拿拖鞋,玩完後收拾玩具、幫助喂養小動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疊圍巾,把定...量東西放進不同碗里,用小掃把掃地,收拾掃帚和垃圾箱;慢慢學會拖小塊地,整理雜志、沙發墊,刷牙、洗臉、穿衣、脫衣,擦掉傢具上的灰塵,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把衣服從甩干機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運到房間里,疊衣服,起床時疊好被子等行為。2-5歲時 ,語言和思維能力有一定發展。這階段應引導、限制發展,從小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早慧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書。從小愛書的孩子會更專注,並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教育孩子愛書,就等於交給了孩子一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因此在嬰幼兒時期 ,多給孩子買一些內容多樣化小人書,訂閱一些涉及范圍廣的嬰幼兒報刊,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先讓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強求。這階段應引導孩子怎樣看,看哪些。並且誘導孩子講小故事、唱兒歌,動手填圖、手工製作,小測驗、背淺顯的詩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義,重在培養他們求知的興趣,養成良好習慣。在嬰幼兒時期,父母要從小鼓勵孩子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經常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思考解答;開闊孩子視野:常常帶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長見識;鍛煉孩子記憶力:給孩子講完故事後,讓孩子組織語言,進行復述,隨時隨地講,而且要聲音洪亮、口齒清楚、發音清晰。激發鼓勵孩子的學習情緒:要求孩子答簡單的問題,並且做到有問必答,決不敷衍。培養提高觀察能力:有時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違反常理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不浪費幼兒智力:當幼兒咿呀學語時,就教他語言規范,比如不要把小貓說成「小貓貓」等等。 重視孩子的小學階段。此時重在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健時期。一個孩子知識學習的最重要階段在小學。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學階段應學的知識,就等於失去了孩子的未來。飯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長的,功課也是慢慢落下來的。一二年級,差距不明顯,即使期末考試差了幾分,一般家長也只認為是孩子馬虎了,並不是沒學好。他們想:那麼簡單的題還能不會嗎?幾加幾的問題怎麼不會呢?忘了進位,只是馬虎了而已。但是,馬虎的不僅是孩子,還包括父母本身。因為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的差距,其實就是這樣一點點拉開的,是父母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學的三四年級,又是整個小學時期最關鍵的階段。這時候,數學多了四則運算和正負數知識、,語文多了作文和閱讀,而且難度加大了,如果馬虎的毛病沒克服,舊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課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課舊課交錯在一起,補起來出現了困難,往往容易按下葫蘆起了瓢。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在馬虎和不馬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習慣面前,已經在小學階段慢慢地養成了,再想扭轉,恐怕要花費非常的力氣。關心孩子的中學階段。初中階段重在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一階段也是培養孩子學習方法的關健時期;高中階段重在學習方法的培養,也是培養能力的關健期。可是這時父母已經無暇顧及或者沒有能力關心孩子的學習了,那麼這時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並且堅持督促他們的學習,這是當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績和好心態哪個重要?並且要取得好成績必須以有好的心態做保證。書讀得再多還不如有個健康的心理,所以當父母的在這時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這一(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 www.wm338.com查看)階段,多數孩子已離開家庭,過著獨立的學習生活。這時家長重視情感培養,多關愛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觸動也將觸動對方,心靈被凈化也將凈化對方!讓孩子大膽、有個性、有主見、有正義感,對於學習,孩子認為只要自己努力過,不拿第一也不要緊。「學習是一輩子的過程,可慢慢來。」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苦事、難事做起,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意志,培養他們經歷挫折、忍受磨難的毅力,是我們家長的責任和義務 。俗話說:「父母有愛心,孩子才有孝心。」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們的愛給孩子營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成為有用之才。
D.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意義的論文提綱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意義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繫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因此家庭中家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他們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終身的老師。家長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子女教育和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從根本上說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質是成才的基礎。但是,在目前眾多學生家庭中,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和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養和提高,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長的言行對小學生的發展起表率作用、和諧的家庭文化對小學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為家長不能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家庭 教育 小學生 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做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里與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這樣寫到:「我想把我們開始教育和培養的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幾個雕塑家帶著自己的刀子同時來到它身邊,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靈性,體現出人的理想。這些雕塑家是誰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細致和最有才乾的是母親;第二是教師個人,他有精神財富,智慧,知識,能力,愛好和生活經驗……」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著多種價值觀念多變的復雜社會背景中,「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是如此復雜,以至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學修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可見,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中,忽視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影響教育工作的整體效應,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下面筆者來談談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意義。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 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並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繫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 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國的21世紀是什麼情況,拿鄧小平同志的話來 講,要使我國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收入達4000美元,年國民生 產總值達6萬億美元。21世紀的人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 的心理品質、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紀沒有這樣一批高素質的建設者是很難完成此大任的,具備這樣的素 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養高素質人的必備條件。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 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 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 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丑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醜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例如,當今電視錄像幾乎步入城 市居民中的每個家庭,孩子們幾乎天天與它們打交道,可以說是不出自家門,便知天下事。從中可以接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這里有政壇風雲、科技進步、凡人俗事的各種內容,從中可以學習很多知識,了解國內外大事,家內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瞼。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家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大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三、家庭對小學生個體社會化的影響
在人類歷史上,家庭教育曾經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途徑。尤其在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得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生產單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學校雖然承擔了教育的主要任務,但是作為個體社會化的執行機構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正如美國學者 T.帕金斯所說的那樣,家庭是「製造人格的工廠」。
對於小學生來說,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成員是其交往的主要對象。家長是小學生感情上的依託者。因此,家庭是小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家庭對兒童個體社會化的影響,有其自身獨特的色彩。有學者將此歸納為三點:第一,家庭教育的內容適合實際生活的需要,即屬於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個別教育。知其子者,莫過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因而最能順應其個性而利導之,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個整體,它的一切方面都對兒童社會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層次的因素對兒童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對兒童個體社會化有明顯影響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養。
父母的文化修養是影響小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一因素決定的。首先,父母的職業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養決定的,而不同的職業又決定著其不同的經濟收入,並進而決定著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養,決定著父母對兒童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兒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雲:「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工之子恆為工,商之子恆 為商。」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
父母對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對孩子的個性形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調查結果所證實。心理學方面的有關研究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即(1)民主的或寬容的;(2)權威的 或獨斷的;(3)放縱的或溺愛的。第一種方式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活動不僅予以保護,而且給予社會和文化的訓 練,對孩子的要求既給予合理的滿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兒童之間的關系表現得非常和諧。在這種教育條件下成長的兒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如謙虛有禮貌,待人和善誠懇等。第二種教育方式表現為父 母統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自由的餘地,一舉一動必須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錯誤,父母便嚴加指責,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這樣的教育條件下,很可能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恐懼 心理,常常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同時,經常挨打罵的孩子,其性情可能變得暴躁或倔強、任性。第三種教育方式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百依百順,或者相反,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 的孩子,一般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
3、家庭關系狀況——主要指感情氣氛
家庭感情氣氛是指在一個家庭中佔主導地位的一般態度和感受。這種氣氛是由家庭成員共同釀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關系決定的。因為就現代家庭結構而言,小學生一般都是來自核心家庭的兒童。在核心家庭中,盡管還有親子關系等,但這些關系都是由夫妻關系決定的。如果夫妻關系 十分和諧,夫妻雙方就都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教育孩子,親子關系也就相當和諧,父母與子女關系密切。這樣的家庭氣氛一般都是十分溫暖融洽的。生活在這種家庭氣氛中的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安全感和幸福 感。由此就非常有利於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並使之向理想的社會化方向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惡化,關系緊張,夫妻雙方都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顧孩子,有時甚至拿孩子出氣,或者逼孩子親近 自己,疏遠對方。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兒童,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別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這都會給兒童的社會適應和個性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4、家庭生活條件
作為影響兒童社會化的一個間接因素,家庭生活條件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優越,就可以為孩子購置更多的發展資料(如書籍、報刊、智力玩具、學習機等等),還可以帶孩 子外出旅遊觀光,擴大兒童的視野,加速其社會化的進程。不過,父母在為兒童購置發展資料時,必須有選擇地購買,而不能濫購,否則,一方面孩子應付不過來,另一方面對那些東西不珍惜。而且,有些東西甚至可能 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四、指導家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成為孩子心聲的忠實傾聽者
我們現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這種傾聽。許多父母平時工作很忙,他們認為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浪費時間,是沒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這樣一段話:通過母子間的交談,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這種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讓一個孩子從小體味到人的尊嚴。父母的傾聽會使未成年的孩子從小學會以平等與尊重的心態與人建立聯系,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減少孩子的煩惱,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孩子認識生活,解決實際生活中困擾孩子情緒的問題,讓孩子過得輕松、快樂。
2、家長自己要保持積極的情緒,言行要得體
每一天,家長的情緒、言行都影響著孩子。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你聾了?聽見沒有?」「當初我就不該生你!」「閉嘴!你這個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殺了你。」「天吶,你快把我累死了!」許多家長把孩子當成「出氣筒」,靠罵孩子來發泄淤積在心中的不滿和焦慮,殊不知你的這些言行給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帶來了什麼。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家長自己生活沒有規律,卻責怪孩子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不求上進,卻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對孩子不夠尊重,卻要求孩子尊重別人;家長對孩子很少贊揚,卻要求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在家長的這些不良情緒、不得體語言、不恰當行為的影響下,孩子心中充滿了恐懼、悲觀、憎恨與不自信,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影響到他們的心境。
3、要創設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環境
如果家長不轉變原來那種只注重學習成績的觀念,孩子的壓力只會越來越重,「徐力殺母」事件還可能會發生。因此,筆者認為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家長以自身的行為和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讓孩子在家裡感到輕松、愉快,這樣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積極的情緒。
4、家長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
現在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別人的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到後來他的孩子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情緒始終處於緊張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還會產生對別人成績的嫉妒。其實,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存在著差異,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後看不起我們的孩子,做父母的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贊美他,為他們感到自豪,這才是每個孩子的成才之本。」這是一位聾童父親在為改變女兒命運的坎坷途中發現的一個奧秘。
五、結束語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學制度的約束、老師的管理和學生的自覺,作為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當務之需。應該說,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系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充分的情感內化及熏陶。傳統的文化家園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層氣質,時代不斷塑造著青年的共時個性。正是深層氣質引導著個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個特定時代各呈異彩。
參考文獻
[1]高玉祥.個性心理學,第317-318頁
[2]陳鶴琴.家庭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3]李國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體性.中國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
[4]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大綱(試行), 2000年2月21日
[5]李洪曾.關於家庭教育指導的模.中國家庭教育,2003年4月P38
[6]曹亞中.學習型家庭創建和推進.百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7]趙忠心.開創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新局面.中國家庭教育,2004年1月
E. 淺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會、學校、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環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終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學生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包含以下方面。
1. 家庭教育可以樹立孩子的是非觀
孩子剛剛對世界開始有認知,是非觀念可以說完全沒有。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來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念。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會太懂,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有的。隨著孩子慢慢地成長,在社會生活中接觸東西的范圍的擴大,他的性格逐漸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也會加深。在孩子是非觀形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麼你就要用你的行為和方式去施加影響。
2. 通過家庭教育可以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況的發生,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比如:答應給孩子買玩具結果卻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時候大人會說,不就一個玩具嗎,非要今天要嗎?家裡有那麼多玩具,你怎麼還要?實際上孩子要的並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諾的兌現。孩子是很簡單的生物,他們的思維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但是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只不過他們會把情緒完全的寫在臉上。父母就需要學習去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來改善或者增進自己和孩子的關系。
3. 家庭教育教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想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位父親或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但是總有人率先進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難道他們是天才嗎?不,他們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別在哪呢?這就要說生活習慣的問題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絲一毫的壞習慣都會阻礙他們的成功。生活中總會聽到這種慨嘆「誰誰誰是我什麼什麼人,小時候還不如我家孩子呢,現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點,為什麼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這就是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習慣特別重要,兒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既容易養成好習慣,也容易養成壞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再改變。
小學生的成長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關系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F. 急需一個關於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摘要
你可以參考一下:
中國近二十年來經濟的突飛猛進,使得大多數中國人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享受著比七十年代及以前要高得多的生活水準。但是中國人也為這種富裕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其中,兒童注意力、意志力和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普遍增多、攻擊性和消費傾向的日益提高就是代價之一。我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同志講中國這二十年的失誤在於教育,其實,在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中,其最可能發生失誤的領域都必然是教育。因為現實的快速變化、人們觀念的激烈沖突都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紊亂,使教育者自己無所適從或者對自己教育措施的極度不自信,從而表現為教育過程中的鹵莽、放縱或者縮手縮腳,當然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家庭教育出現了很多誤區,從而使得兒童的自理能力、自信心和創造力等方面受到了抑制。
我們知道,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有多種,但是父母親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決定性的因素,孩子從跟家長的共同生活過程中通過觀察、模仿、反思家長(當然也會有其他的人)的行為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行為習慣。家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狀態、人際關系等等,也就是說家長的言傳身教,必然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
另外,可以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篇你需要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急需一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的開題報告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社會的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對人才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寬松、愉悅、和諧的環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潛質是他發展的基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影響共同在他的成長中發揮作用。有專家研究發現:年幼時,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在上小學後,學校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上初、高中後,社會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大,家庭、學校對學生的影響逐漸減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給孩子創設一個適宜他個性、智力發展的環境和科學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BR>一、要掌握科學營養方法,讓孩子擁有健康體魄。
人類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渴望越來越高,父母對子女的健康越來越多。尤其是大中城市獨生子女居多,經濟條件優越,但家長大多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無暇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搭配,合理膳食,經常給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特別是「洋快餐」連鎖店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攝入量明顯增多,而許多孩子因課業負擔重,活動較少,造成「小胖墩」現象。據有關部門報道現在城市中兒童肥胖率高達25%。這不僅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響。這些兒童肥胖患者大多數存在自卑、交往障礙,心理壓力大,怕人嘲笑,活動范圍逐漸縮小,。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因此,合理調配兒童膳食,平衡營養,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上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
二、要掌握科學家教方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每個人的生活道路艱辛而漫長,孩子的生活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其間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孩子個性心理品質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個性品質。
1、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這是現今社會中獨生子女中普遍欠缺的一種能力。孩子出世的一聲啼哭,給父母帶來歡喜和希望,也帶來了幾代人諸多的寵愛和照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某些孩子眼裡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許多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被大人包辦代替。特別是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生怕讓自己的孩子做點事,干點活,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什麼事父母都大包大攬,渴了給孩子倒水,鉛筆短了家長幫著削,,書包亂了家長幫著整理。這些小事,看著不起眼,但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責任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自覺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萬不得已時,家長也應只是協助,而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2、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BR>健康的心理能使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施展和發揮出來,這就需要孩子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做事時的恆心和耐心,一個人的耐心是後天形成的,耐心是注意和毅力的統一,注意是核心,毅力是保障。首先是注意的培養。要使某件事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要先向他們講清這件事的目的、意義,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還要說明這件事的關鍵和重點。再次就是要求他們所做的事應該是力所能及的,並感興趣的,最好上跳起來能夠摸得著的,使孩子明白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不能讓他們去做超出他們年齡以外的、能力超出過多的事,使他們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性。特別是當孩子第一次獨立做事時要讓他及時感覺到成功的體驗,最初的成功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熱情和積極性,這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鍛煉孩子具有堅強毅力也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家長可有目的給孩子講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樹立榜樣,用榜樣的力量來感染熏陶,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安排一些活動。如:跑步、登山、旅行等來鍛煉孩子的堅強毅力。在鍛煉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基礎就是勝利,善始善終,完成既定任務和目標,決不半途而廢。同時,家長還可以利用創設各種挫折情景了磨練孩子的頑強意志,教他們一些積極戰勝困難的方法、策略,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技能,使孩子面對失敗和困難有決心、有勇氣,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和良好心態。
3、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對象的積極態度或意識傾向。學習興趣是開啟孩子知識之門的金鑰匙。只有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孩子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乃至入迷地從事某種實驗或研究。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首先要幫孩子明確學習目的,結合孩子的特點,多啟發、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促進孩子在知識技能和智力方面都得到發展,使孩子把學習變成一種持久的有興趣活動。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求知慾比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其次,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獲得知識的起點和啟迪智慧的天窗。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成功秘訣時說「我沒有別的才能,有的只是強烈的好奇心」。家庭中可通過帶領孩子多參觀、多游覽、多做智力游戲,並在游戲過程中鼓勵孩子多想、多問、多發現問題,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認真考慮,耐心回答,同時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多給孩子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孩子的智力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而豐富的活動又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這樣逐步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意識和創造力。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慾的孩子,才具有探索精神、鑽研精神、創新精神,這樣的人才才是符合我們教育要培養的面向新世紀人才的要求。
4、 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配合。一個人以後的事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合作能力。現代社會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齡夥伴,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狹小的天地中度過的。由於交往的接觸面狹窄,生活內容單調,很容易養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膽小、孤僻的心理,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讓他們置身於集體環境中,通過和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參與某一項活動,來逐步使他們養成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相互協作,的良好品質,培養他們自我犧牲,服務他人的奉獻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多和小夥伴們接觸、玩耍、游戲,體會和別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樂,體驗和小夥伴共同完成一項事情後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感悟相互協作、相互忍讓、相互幫助特有的情趣,這種感覺是父母的愛所無法給予的。這是教育孩子從「自我性」向「群體性」的心理轉變,拓展孩子的活動空間,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形成健康心態,使其今後具有很強的合作意識的良好途徑<BR>三、要創設寬松、平等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
1、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才能為日後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製造條件。「世風民風皆起於家風」,中國自古就特別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及教育。過去人們所倡導的「治家」「齊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處理好家庭關系,創造一個理想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家庭成員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給孩子樹立榜樣。特別是一些生活、工作壓力大的家庭,家長要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悲觀失望、怨天尤人、傷心泄氣的樣子,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只有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
2、創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BR>無數的事實證明,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前提是家庭成員要團結,夫妻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關心。否則,夫妻反目,整日爭吵,意見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這樣孩子會漫漫養成自私、虛偽、說謊、冷漠的心理,對他今後的個性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其次,家長的行為要檢點,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這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關系。<BR>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格爾指出:「父母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創造和諧愉快的環境,使孩子生活在快樂中。實驗表明:與父母一起游戲是誘導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極大地激發孩子的興趣和興奮,使孩子情緒愉快,性格活潑。同時,孩子在與父母游戲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自然、社會知識,生活技能、反應能力、判斷能力相應提高。這樣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H.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基本上受原生家庭教育孩子長大後都會完全復制自己原來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