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傳統民俗藝術教育

小學傳統民俗藝術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08 00:30:16

⑴ 小學低年級為什麼要開設剪紙課程

在教學中,剪紙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認識之門,從傳統到現代,從技巧到藝術特色,啟迪著學生的認知思維,通過鑒賞和分析,使學生在比較中了解我國民間剪紙的偉大之處,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學習興趣。在剪紙的製作過程中,動腦動手可以感受到工藝製作的表現能力,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動手協調能力。可見,開設剪紙課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採用愉快、輕松啟發,暗示、無意識原則的指導下的美術活動、科學活動等,使小學生進行游戲般的趣味學習,最終達到全面發展。同時也使得剪紙藝術得以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得以更好的傳承。
(一)小學美術課中民間剪紙的內容
人教版的美術教材中,幾乎每一冊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紙,不論是剪一個簡單的小花,還是一個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樣,用各種剪紙和繪畫拼圖,都有剪紙內容的涉獵。
在整個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剪紙是按由淺入深的方法來編寫的。首先讓學生認識剪紙,了解它的趣味性,增加了學習的興趣,繼而動手實踐,通過動手創作了解剪紙的民俗和文化內涵。
(二)編入民間剪紙的意義
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技能訓練,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時促進智力和各種潛在創造力的提高發展。它真正的意義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尤其是人文、審美方面的素質和修養。而中國民間剪紙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有著深遠的意義。
民間剪紙是我們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美術,他們雖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從大量的民間剪紙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勞動人民驚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樂觀精神。學習民間剪紙中勞動人民所表達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學生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崇敬和熱愛,對中華文明的熱愛。由此看來,民間剪紙的學習在美術教育中,是意義深遠不可取代的,民間剪紙的教育,應被充分的理解,廣大美術教育者,要運用好這一學科知識,把握好這一學科特點,為我們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努力。
(三)正確認識民間剪紙並培養自身對民間剪紙的熱愛
中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從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勞動人民的那種善良、勤勞、樂觀和智慧的品質,從中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氣息。由此,我們會產生對勞動人民的敬佩和熱愛,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對中華文明的熱愛。當教師在教學時具備了這種強烈的感情,並很自然的流露出來,必然能用這種強烈的熱愛中國民間剪紙感情來感染學生,使學生也為之深深打動,熱愛起中國民間剪紙。
(四)注意民間剪紙與其它學科的融會貫通,運用新的教育技術和情境教學
中國民間剪紙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門課程,它在藝術領域與繪畫、設計、音樂和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
(五)教師注意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必須選擇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教育方法,如游戲法、故事法、歌謠、剪紙添畫等不同形式來進行民間剪紙藝術教育活動。

⑵ 如何利用民間手工藝活動開展藝術教育

民間手工藝活動是指來源於民間與人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在為一些版日常生活用品的美權化、裝飾,有剪紙、編織、布貼、扎染印染、書畫等。而藝術教育正是讓幼兒回歸生活,在環境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那麼,如何利用民間手工藝活動開展藝術教育呢?

創設「富有濃厚民間藝術」的視覺化環境。藝術的核心是審美,同樣的事物或作品,會激活不同兒童獨特的鮮活體驗。為此,為幼兒創設富有濃厚民間藝術風味的視覺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走進我們的幼兒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師幼的藝術園地,上面是融合了剪紙、粘貼、編制為一體的吉祥背景圖。在走廊里有圖文並茂的中國傳統節日:「迎新年、鬧元宵、八月十五月兒圓、九九重陽節」民間活動圖片展示及幼兒參與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表達、交流,激發幼兒參與民間手工活動的興趣。走廊上的自製作品經常更換,為每一位幼兒的自主表現提供了一片天地,滿足了孩子體現自我價值的慾望,激發了他們自主表現的興趣。

⑶ 漢族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漢族的傳統文化:

1、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宗教對許多民族有重大影響,在漢族中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完全意義上的宗教。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

3、在服飾上,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

4、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

5、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逐漸形成的。

6、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隋煬帝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

7、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

(3)小學傳統民俗藝術教育擴展閱讀: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人口為12億多,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公元前21世紀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

他們雖都自認黃帝為其祖先,實際卻來自不同的部落集團,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爭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體。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以區別於蠻、夷、戎、狄等;至戰國時,秦、楚、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

後經兼並、爭戰,形成諸夏統一趨勢,進至中原的戎、狄、夷、蠻也與華夏融合,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布區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前221年秦兼並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漢族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民族。

漢族的先民: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志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

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雖都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然而歷史傳說又表明,漢族遠古先民,實包括來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團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東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記述;還有一些傳說中的人物,按不同記述,可解釋成亦羌、亦夷、亦苗黎。這種歷史傳說的矛盾現象,反映了不同來源的氏族部落集團逐步融合為同一個族體,創造共同祖先的歷史過程。

⑷ 如何開展幼兒民間美術欣賞活動

美術欣賞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美術教育一直以繪畫為主,手工為輔,缺乏單獨的欣賞課程,而美術欣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幼兒的藝術學習。民間藝術作品因其原發性、恆久的主題、功利的色彩極易為兒童所接受;同時,兒童藝術與民間藝術在對生命的自然追求和藝術表達的純朴稚拙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很適宜幼兒欣賞。
我國的民間美術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傳統。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思想質朴率真,造型不拘一格,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多才多藝和創造性。對幼兒進行民間美術教育,有利於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而為了更好地開展民間美術教學活動,必須讓幼兒充分地感受民間美術的美,激發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民間美術的欣賞教育。
通過民間美術欣賞可以激發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在欣賞那些美不勝收、目不暇接、鄉土味極濃的民間美術作品的同時,幼兒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培養審美情趣。美的作品能夠深深地吸引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在羨慕、贊嘆之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充分感受美的過程中萌發表現美的願望。
一、民間美術欣賞教育的目標
總目標:
(一)通過民間美術欣賞教育,讓幼兒初步了解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二)讓幼兒感受民間美術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形成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概念,激發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
分目標:
小班階段目標:
1、欣賞、識別民間美術作品中的民族色彩,感受其色彩美。
2、引導幼兒集中注意力觀賞具有鮮明色彩,造型獨特的民間美術作品,培養對欣賞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
中班階段目標:
1、通過欣賞民間美術作品,讓幼兒感知作品的色彩、造型、對稱、均衡和韻律等形式美,初步學會從自我審美的角度進行評價。
2、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大班階段目標:
1、了解民間美術的各種體裁和藝術門類,領悟作品的內涵,陶冶美好的情操。
2、引導幼兒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產生一定的審美聯想,並能向他人述說自己的感受。
二、幼兒民間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
民間美術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我們在教學時,應選取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典型、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欣賞。若按它們在社會作用和價值上的側重不同,可將其分為兩大類。
(一)具有實用價值的民間工藝美術品。
1、民間服飾:作為社會文化基本要素,以日常生活用品的形態,體現出民族文化的積累、升華和多姿多彩。與服飾有關的民間美術品如家織布,包括蠟染、絞染、扎染等印染工藝。在成衣過程中的拼布、鑲邊、扣絆、刺綉亦顯示出局部裝飾美。
2、床榻用品:有被褥、床單、枕頭、涼席、帳鉤等,由一個地區的多種民間工藝品組成,包括染織、編織、金屬工藝等。
3、日用器皿:包括木製品、陶瓷製品、竹製品、草編製品、紙製品等。
(二)以精神因素為主的民間工藝品。
1、年畫:是我國民間過春節、慶豐收、預祝吉祥如意的一種民俗美術品。較為著名的有蘇州桃花塢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楊家埠年畫。
2、剪紙: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窗花、門箋、牆花、頂柵花、燈花、喜花等。
3、民間玩具:有泥、木、草、棕、竹、布等類,孩子們平時玩的陀螺、泥哨、布老虎都屬此類。
4、泥塑:以陝西鳳翔的虎頭掛片、無錫惠山泥人大阿福、天津泥人張最為有名。
5、麵塑:民間多有用面捏塑節令用品,配以紅棗、紅豆、染胭脂花點做「花點心」的風俗,帶有祝福的含義。
6、面模:即糕餅模,是用來做食品的模具,其樣式、大小都有特定含義。
7、風箏:是社交、教育、運動、娛樂、文化藝術交流的物化形式。主要產地有山東濰坊、北京、江蘇南通。
8、花燈:用來烘托婚壽喜慶氣氛,主要產地有江蘇、北京、福建、廣東等。
9、皮影:皮影戲廣泛流傳於民間,所有影人及道具都是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
三、怎樣指導幼兒進行民間美術欣賞
在指導幼兒進行民間美術欣賞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美術欣賞教育中重視與加強教師、兒童與藝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欣賞教育之前,自身應對美術作品所蘊涵的意義進行合理的解釋,對藝術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與欣賞。例如,教師必須理解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形式語言可能的象徵意義,理解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雖然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之前,已有對作品意義的預期,但並不意味著幼兒必須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這種預期,他們仍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對於美術作品的理解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不同的理解,欣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通過審美體驗和領悟進行非語言的信息溝通。
(二)要為幼兒提供大量欣賞的機會,擴大欣賞面。
教師應適當給幼兒一定的美術欣賞的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使他們在美術欣賞中理解作者的用心,幫助他們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給予幼兒充分體驗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反復多次地進行感知、體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簡單描述,充分調動和增強幼兒的觀察力、藝術想像力與表達能力。
幼兒學習生活的教室是進行美術欣賞的重要場所,優美的環境可使幼兒受到民間美術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對空間有計劃、有目的地布置,使有限的空間活起來,讓幼兒欣賞大量的美術作品,在感受美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
在教室的主牆上可設計製作一些反映真善美的故事圖案,如「神筆馬良」、 「司馬光救小朋友」等,副牆上可裝飾一些色彩鮮艷的風箏、宣紙蠟染、刺綉織物等。在玻璃上剪貼一些栩栩如生的「喜鵲登梅」、 「蓮生貴子」、 「松鶴同春」等圖案。民族工藝區擺放一些姿態各異的民族娃娃、精巧別致的陶製品、絢麗多彩的京劇臉譜等。為幼兒營造一個優秀、向上的人文環境,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觀察、想像、追求美。
(三)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
在幼兒進行民間美術作品欣賞時,教師宜引導他們運用邊體驗邊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讓幼兒通過自己充分的感性體驗後,再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這種感受的表達方式是多樣性的,如語言的、身體動作的等等。在欣賞年畫《連年有餘》時,幼兒會被深深吸引,設想自己就是那個可愛的胖娃娃,並且會用很多詞彙描述現在的感受,如「高興」、「快樂」、「開心」等等。
由於民間美術自身的特點,使得它可以與民間節日、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俗等相結合,更好地對幼兒進行美術欣賞教育。
(一)將民間美術欣賞與民間節日相結合。
我國有許多民間節日,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來臨時到處張燈結綵,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要抓住這些有利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元宵節的時候,教師把教室布置得十分喜慶,在主牆上剪貼一幅「連年有餘」的圖畫,門上掛了門箋,還和小朋友一起喜氣洋洋地在民樂伴奏下布置燈會,欣賞圖案精美、色彩絢麗的花燈,提高了幼兒對民間色彩的感知力,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
(二)將民間美術欣賞與民間文學相結合。
民間文學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間童謠、民間童話等,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和美德。在幼兒欣賞美術作品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加入民間文學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豐富語言知識,了解民間文化。例如:在欣賞民間想像畫「大禹治水」時,教師適當穿插故事,講述大禹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民族情感。在引導幼兒欣賞風格各異、繪制精美的風箏時,教師可以給幼兒介紹一首風箏謠:「三月寒食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帶放風箏呀,大姐放了一個小張生……」這首風箏謠形象地描述了這項在全國廣為流傳的放風箏活動,加深了幼兒對民間美術的理解。
(三)將民間美術與民間音樂相結合。
音樂是想像力的翅膀,優美的樂曲令人產生激情。在欣賞民間刺綉「鳳穿牡丹」、 「丹鳳朝陽」、 「獅子滾綉球」等作品時,教師可為幼兒選取民族樂器琵琶的音樂。在欣賞陶瓷時,選取古箏的樂曲。欣賞剪紙時,配以喜洋洋的民樂曲。美好的氛圍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幼兒對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陶冶了情操和心靈。
(四)民間美術欣賞與民俗相結合。
民間美術的內容與形式大多受到民俗活動或民俗心理的制約,這一點在泥塑、年畫、剪紙中表現的較為突出。在欣賞此類作品時,教師可給幼兒講一些民俗習慣,讓幼兒了解民間藝人通過一些寓意或象徵的圖形,來表達祈求平安吉祥、多子多福的願望。如泥塑中的「大阿福」、 「光頂娃娃」等,讓幼兒體味民間美術的魅力。
此外,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如幻燈、錄像、多媒體等。採取適宜的方法,如觀察分析、講解演示、形象比喻等,有力地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認為:「兒童對於環境中各種事物的認識一定要親眼看到,耳朵聽到,手接觸到,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性質。」所以我們要重視加強幼兒民間美術欣賞教育,激發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提高其審美情趣。

⑸ 如何在藝術課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的東西得以發展。

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由衷地感到驕傲,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級的《江南民間美術》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的中國結,及各種結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各種民間的玩具的形式、特點及民間玩具圖案的裝飾寓意„„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製作一隻風箏、放飛風箏、中國結的製作,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通過對風箏、中國結的學習、製作,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結合建築藝術的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建築特色。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少兒版七年級的《建築與環境》單元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同學們發現傣族的竹樓布局靈活多樣,造型靈巧飄逸,四周以竹籬環繞,幽靜宜人,體現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侗族的鼓樓,不用一釘一鉚而銜接,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鼓樓又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三)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的交流,感受藝術家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如在六年級美術教材中,在講各種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等這樣一些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

⑹ 如何將民間藝術滲透到各個領域教學的

一、研究緣起

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抒發思想感情,寄託希望和理想,表示祝願和慶賀,或處於實用與審美的需要所創造的藝術,亦稱「鄉土藝術」。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華夏民族長期積淀的民族精神與民族價值觀,是我們中華兒女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幼兒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礎部分,在幼兒園進行民間藝術教學,將傳統的民間藝術引入到幼兒園美術課程中,讓孩子們在幼兒階段就接受民間文化的熏陶,弘揚傳承民間文化,增強幼兒對相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實現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幼兒教育的雙向發展,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義務與責任。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地域環境孕育了不同的民間文化,而不同的民間文化又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與民間美術。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文化的傳承,學校則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幼兒園都肩負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一直以來,教育機構不重視傳統民間文化教育,.他們都忽視了民間文化對中華兒女的教育意義,這樣是不妥當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教師要把當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獨特的文化引進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礎。

陝西地域內廣泛地流傳著民間藝術。陝西民間藝術是有很多種類的,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與民間美術,它們體現了陝西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土人情,反映著陝西人民生活中形成的信仰觀念與價值體系。我園處於文化古都陝西西安,臨近書院門和碑林博物館,有濃郁的民間工藝氛圍。我們將民間藝術與幼兒園美術教育緊密相連,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有目的、有計劃、有深度使民間藝術進入到每個班級、每個孩子身邊,將民間藝術滲透到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去,與幼兒互動、互助完成各項作品並展示於園內、班級。培養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幼兒初步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想像能力,了解祖國的民間美術重要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探討民間藝術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及其與兒童和幼兒園美術課程的內在聯系,由此說明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培養孩子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二)研究意義

本研究以民間藝術與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結合為研究對象,有利於傳承民間文化知識,有利於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有利於豐富幼兒園美術課程內容。

三、研究內容

1、如何突現民俗特色,創設與美術教育相適應的富有民間藝術氣息的環境和創設民間文化氛圍。

2、根據主題收集與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民俗特色美術教育的資料與素材。

3、如何結合民間藝術開展幼兒美術教育,引導幼兒對民間藝術的進一步感受和創造性的表現

4、如何創設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工區,提供豐富充足的活動材料,師幼互動,設計形式多樣的美工製作方法。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碑林區東木頭市幼兒園小一班27名幼兒、中一班33名幼兒、中二班34名幼兒、大一班36名幼兒、大二班36名幼兒,共計166名幼兒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1、文獻法: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在青少年中如何有效地開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教育活動深入挖掘、總結和分析。

2、問卷調查法:有針對性地在一定范圍內發放問卷,對需要了解的信息進行調查,收集好問卷後,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

3、訪談法:對於在開展幼兒民間工藝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中出現的特殊案例進行訪談,正面接觸,通過談話、交流的方式了解問題所在,收集第一手資料,之後對此進行分析研究。

六、研究綜述

我們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關於民間藝術的研究有上千篇文章,從總體上看,這些文獻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關於民間藝術價值意義方面的,另一類是有關民間藝術應用方面的。我們可以看出,關於民間藝術的研究是不少的,但是關於民間藝術作為與美術活動相結合在幼兒園應用的研究還比較欠缺的。

七、概念的界定

民間藝術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用來反映人民大眾生活、思想情感與願望的一種藝術形式。民間藝術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了中國的民間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了解民間藝術,我們可以將民間藝術的特徵歸結為以下幾點:1、民眾性;2、原發性;3、民族性;4、地域性。

在本文的研究中,民間藝術主要包括剪紙、刺綉、編織與泥塑等方面內容。

八、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2012年1月---3月)

1、已開展的相關活動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收集

2、進行資料和數據分析

3、制定研究計劃

(二)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12 年4月---2012年12月)

1、課題開題

2、進行家長對民族民間文化認知和態度的調查,了解幼兒對民間工藝的認知情況。

3、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實施活動

4、完成中期成果報告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1、完成課題報告

2、課題組成員交流和總結

3、召開結題會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一)論文:在小班開展泥塑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

(二)論文:在中班開展剪紙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

(三)論文:在大班開展刺綉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

(四)論文:在大班開展編織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

(五)編輯《幼兒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教育案例》

(六)各年齡段幼兒的民間美術作品展

(七)利用幼兒的民間美術作品創設幼兒園環境

(八)編制園本課程——幼兒民間美術

十、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

(一)扎實的實踐經驗

我園自開展了區域活動以來,就開始對美術區角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在美術集體教學活動中制訂了民間藝術教育內容,組織幼兒進行民間藝術作品的展示和比賽活動。組織教師在區域活動和美術教學中,探討民間藝術教育活動的觀察和指導。在這一系列的課題研究中,我課題組成員積累了豐富的民間藝術教育教學活動實踐經驗,課題組成員有多篇區域專題論文交流、發表。

(二)研究隊伍

本課題組成員都是幼兒園骨幹教師,每位教師都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均有多篇論文在CN、省、市等級別的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獲過全國、省、市等級別的一、二、三等獎。因此,作為本課題的核心成員能發揮較好的帶頭作用。

(三)條件保障

1、制度保障。製作課題管理條例,規范學習、研究制度,使課題研究制度化、規范化。運用激勵機制,重獎科研成果,激勵教師人人參與課題研究,整體推進教師隊伍和科研興園。

2、經費保障。幼兒園設立專項課題研究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各項經費的使用, 所需物品的供應,教師研究成果的獎勵等,確保課題研究活動正常開展。

3、技術保障。聘請專家擔任本課題的顧問,指導課題研究工作,重在提高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推薦參加各級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建立讀書制度。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發展和推廣研究成果。

4、時間保障。每周針對本周活動開展一次年級組內討論活動,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研討活動。課題研究與幼兒園工作相協調,規劃課題研究與幼兒園整體發展目標相協調;安排研究工作與幼兒園日常工作相協調;做到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⑺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間舞蹈藝術

在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現代化建設中,雲南作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門戶和通道,經濟和文化發展日益繁榮。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保護與開發一直都是各國舞蹈藝術家密切關注的焦點。近年來聯合國及各國政府先後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並發布了一些保護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政策法規,加強了繼承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工作。雲南作為正在崛起的民族文化和旅遊大省,已經在旅遊發展和民族文化產業化過程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獲得明顯的經濟利益。由於研究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具有國際意義、學術地位、藝術價值,這個問題在發展中國家越來越顯得突出和緊迫。社會效益和經濟動力不僅驅使更多的人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競相開發,也激勵了更多的人去研習、傳承和開發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文章列舉了國內外部分發展中國家及欠發達地區舞蹈家們面臨的觀念陳舊、理論滯後,資金短缺,人才不濟,設備落後等諸多困擾雲南民族舞蹈文化實踐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並聯系當前的實際現狀、機遇條件及其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民間舞蹈的豐富性、旅遊資源的多元化和民族舞蹈文化實踐的多層面取向等資源優勢條件,開發前景及其機遇條件,以求實現雲南民族傳統舞蹈、藝術舞蹈、旅遊舞蹈、舞蹈教育及民族舞蹈藝術理論體系的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民族民間傳統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們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傳統的「網路全書」,是一種可視的、運動著的、非物質的「活的文物」,是一種「人類活態文化財產」。當今,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舞蹈傳統文化,已成為了世界各國政府與文化藝術界的共識。雲南現存的約6718種寶貴的民族民間傳統舞蹈跳法套路,是雲南26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的發展進程中,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座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藝術金山。它們不僅是中華舞蹈藝術寶庫中的重要遺產,也是世界民族優秀無形文化遺產中最為耀眼的一顆藝術明珠。

⑻ 如何將本地民間文化藝術融入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中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幼教工作者曾幾次提出重視民族文化,但由於存在諸多不足,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一直停滯不前,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比如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藝術教育。總的說來,在幼教界,民間藝術教育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現行的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加了一些關於優秀的民族故事、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內容,但這些研究往往偏重於單個的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比較單一,忽視了環境教育和國外教育,於現在提倡的新的課程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結合地方飲食、傳統工藝,傳統音樂等的傳統文化,專門進行各個系列的主題活動。因為這些東西就在孩子們的身邊,所以他們容易接受也樂於接受。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從中也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概言之,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存在著一些偏差:
1、 沉湎於歷史,缺乏對當前民族文化的關注。有些教師簡單地將民族文化等同於傳統文化,將民族文化教育變成了歷史課。如用過多的時間來介紹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節日等的發展歷史,介紹的傑出人物多半是司馬光等歷史人物。歷史文化固然重要,但現代和當代文化也不容忽視。幼兒的心理活動具有現實性,他們把對當前事物的興趣強過對歷史事物的興趣。幼兒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對現實社會中的民族文化接觸如此至多,我們為什麼非要舍今求古、舍近求遠呢?
2、 偏重知識,不注重精神內涵的把握。有些幼兒園的民族文化教育實際上是民族文化知識的灌輸,只是讓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識和學習某些民間工藝,而注意讓孩子把握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從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其實,民族文化知識和民間工藝只是民族文化的皮毛,而其深層次的價值追求、思想和行為方式才是民族文化的內核。當前,我們看到的所謂幼兒智力游戲大部分是知識游戲,如智力問答中,「我們國家有多少省市」,這是知識不是智力。
3、存在保守傾向。有的教師對本民族文化過分褒揚,沒有將本民族文化置於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綜合考慮、客觀評價,迴避本民族文化的缺陷。為什麼幼兒文學發展很遲呢?就是因為中國歷來的教育是以「教化」為特點,注重知識,不是以理解、承認、尊重兒童的心理特徵、精神個性和獨立人格為出發點,相反是犧牲兒童的獨立人格作為代價的。所有用來「家教」、「家規」的內容,全都是封建倫理那一套三綱五常和「詩書禮易」等儒家經典,所以,幼兒文學的發展才會如此緩慢。
4、 重模仿、繼承,忽視創新。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師在組織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時,機械地利用歷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講,按慣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幼兒園、其他教師的做法,根本不考慮本地的文化資源和幼兒園的實際條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兒被動學習多,而讓幼兒主動創新少。有的教師只是讓幼兒背誦歷史材料,機械地麻煩現實生活中的默寫文化活動,學習民間藝術時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之中過分讓幼兒遵循文化傳統而不注意創新的做法,必然扼殺幼兒的創造潛能,影響幼兒文化創新意識的萌發。

5、 缺乏長期、完整的計劃。不少幼兒園將民族文化教育單獨列為一項內容,使其游離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其他課程,而不是把它滲透到各個教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兒園則缺乏長遠目標,跟著浪頭趕,實行一陣風式的教育。比如某段時間社會在提倡民間藝術教育,如京劇,我們的國粹。於是,幼兒園就一時興起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熏陶,但等這陣民間藝術教育風刮過之後,就不再實行或者漫漫淡忘了。

那麼,幼兒園的民主文化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
1、 藝術類:包括神話、寓言、歌謠等文學藝術,剪紙、泥塑、國畫等美術藝術,京劇、民歌、秧歌舞等音樂舞蹈藝術;也包括當前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電影、電視節目,如影視劇《西遊記》、動畫片《小哪吒》、電視節目《大風車》等。
2、 節日類:包括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等,和重大的國際性節日,如六一國際兒童節等。
3、 飲食類:接受東西方的飲食文化,中國南北飲食習慣以及當前健康的飲食趨向。如北方人的主食——小麥,南方人的主食——大米等。
4、 游戲與玩具類:包括中國的民間游戲與玩具、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以及當前流行的兒童文娛活動方式和最新的玩具。我國的傳統游戲源遠流長,傳統游戲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組成部分,很具有民族特色。它的發生發展反映了一定階段的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面貌。有的游戲成了世界科技發展市場的一種先驅,例如風箏,最早的原始飛行器就是風箏了。中國在南北朝以前就有了風箏,唐代以後發展就更快了。七巧板被外國人稱為「機巧」的中國之謎,九連環被外國人稱為「Chinese Ring」(中國之環)。九連環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玉琢的,到了明代由鐵絲代替,至少在16世紀已經流傳到歐洲。這些玩具都對世界科技發展有一定的先驅意義。傳統游戲大概分為十二大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角抵游戲(摔交、拔河)、二、斗戲(斗雞、鬥蟋蟀)、三、棋類游戲(圍棋)、四、射類游戲(彈工、射箭)、五、球類游戲(蹴鞠)、六、水戲、冰戲(游泳、釣魚)、七、養類(蟈蟈)、八、雜類游戲(踩高蹺、放風箏、盪鞦韆、玩陀螺、竹馬)、九、嬉戲類(捉迷藏、過家家)、十、手戲(捉中指、手影、手指畫人)、十一、吹戲(吹龍、吹肥皂泡)、十二、院戲(立雞毛撣、撈小尾巴魚、拍葉兒響、丟手絹、卷白菜、找朋友)。

幼兒園應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選擇幼兒易於接受的民族文化內容、教法、教學途徑,來科學地實施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呢?
1、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中
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歸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並把環境創設看作教育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牆裝作為環境陳設的主要內容,能從情感情緒上帶給幼兒愉悅感。將民族文化內容滲透到牆飾中去,作為牆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孩子們能從另外一個角度接觸和認識民族文化。如可設計製作以中國名勝古跡、京劇臉譜、祖國特產等為主題的牆飾。

2、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一日生活各環節中
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探索、交往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如中國有很多充滿濃郁風情的節日文化,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的方式、風俗習慣等內容都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中秋節組織幼兒一起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嘗月餅。元宵節開展猜燈謎活動,大帶小做元宵、煮元宵,一起品嘗元宵等活動。通過為共同慶祝節日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真正讓幼兒領略到節日文化的魅力。
3、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社區活動中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書,社會是一個大課堂。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們應努力挖掘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如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地方戲,觀看地方運動會,了解運動項目,讓幼兒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4、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親子活動中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幼兒園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提高家長對民族文化教育的認識,讓家長明確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使他們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並將、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每月發放一份家長月報,介紹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情況,提出要求家長配合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項,讓家長心裡有數。其次,我們可以開展介入式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民族文化教育活動中來。我們可以要求家長讓他們利用假日機會帶孩子參觀、游覽,引導幼兒接觸更多的民族文化。在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時,如「美麗的絲綢」等,可以邀請家長來到課堂中參與活動,給幼兒展示各種絲製品,介紹各種有關的知識,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燦爛。

在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時,我們應該注意:
1、突出民族特性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成分,諸如上面提到的人本精神、樂道精神、和合精神、篤行剛健的精神、友好意識。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應充分展現這些民族精神,使之內化為幼兒的個性特徵。比如,前面提到的傳統體育類游戲,其實幼兒到現在還在玩。特別是在農村,還有各少數民族玩的游戲也有很多孩子玩。應該推薦、介紹有價值的兒童傳統游戲,比如風箏、智力七巧板、棋類、九連環等,廣為宣傳,演示給孩子們看,引導孩子去玩,繼承一些好的 游戲文化。當然第二個,我們也要對傳統游戲加以創新,使它蘊涵著更大的科技含量,能夠創造一些新的游戲。所以,幼兒園應該重視傳統游戲,以發展傳統游戲。因為它對孩子來獎,無論是開發智力,還是娛樂、強健體魄,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么多年傳承下來為少年兒童喜愛,這裡面是有一定的文化的。

2、以古代今,求實創新
當代的民族文化比歷史上的民族文化更豐富多彩,進步昌明和鮮活可感,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涉及某些文化的淵源由來時,教師方可採取追憶歷史的方法。就是可向幼兒介紹中國當前的飲食、服裝和節日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趨勢等。涉及幼兒自身的文化,如兒童食品、服裝、玩具用品、游戲交往、文娛活動等,應將其作為重點及時給孩子,讓孩子共同品評,以提高孩子對兒童文化的辨別力,引導孩子的文化消費。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應以培養幼兒的文化創新意識和能力為目標,應務實,使之充滿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每個生活在寧波的幼兒都知道靈橋、琴橋、江廈橋、甬江大橋等。老師就可以在主題活動中以「橋」為題展開探索,讓幼兒從身邊的令他們自豪的靈橋、琴橋、江廈橋、甬江大橋等說起,從而追憶我國造橋歷史,了解我國的橋文化,進而擴展到長城的認識等等。教師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

3、中外兼容、共生互動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將民族文化同外來文化進行比較,知識讓幼兒把握本民族文化形成客觀、公正態度的有效方法。文化多元才會有主導的凸現,文化共生才會有綜合創新,文化互動才會有爭奇斗艷、競相發展的局面。因此,我們對外來文化要持包容的態度。在組織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時,應適當光照外來文化,將其合理因素納入本民族文化之中。比土,「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成功震驚世界,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事跡把幼兒引如這一科學領域,並拓寬視野介紹美國、前蘇聯等發達國家的太空之旅,讓幼兒把握本民族文化特色,對本民族文化同外來文化進行比較,形成客觀、公正的態度。又如,研究外來「肯德基」、「麥當勞」的飲食同時交流中國的飲食,引導幼兒進行對比,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飲食文化。將民族文化置於絢麗多姿的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將我們社會中居主導地位的文化置於生生不息的大眾文化之中,幼兒民族文化才會顯得生動活潑,文化教育資源才不至於枯竭。

4、整體設計、綜合實施
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應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教育活動領域中。在健康領域,可進行民族武術教育,也可對孩子進行飲食文化教育,介紹中國的筷子文化和西方的刀叉文化;在藝術領域,可對孩子進行民族音樂、舞蹈、繪畫、手工、雕塑、建築等綜合藝術教育;在科學領域,可向孩子介紹現代生活中的科技產品、民族品牌;在語言領域,可進行民族神話、寓言、歌謠等文學藝術教育。中國的古詩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疇,凝結前人對於人生、社會、自然萬物的文化現象,閃爍這中華民族的所特有的精神基因,任何一個人都會從中受益無窮;在社會領域,可進行社會風俗習慣、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

加強幼兒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從幼教開始著手,讓燦爛的中華文化長流不惜!

閱讀全文

與小學傳統民俗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