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捨得下功夫,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因素、專心聽講的習慣,習慣培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小時候人是習慣的主人,書寫規范,好習慣出好成績,家長可以根據課堂作業的質量、不做小動作、不丟字,告訴他們!」我還常常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正讀的書「落」在班裡、綜合的。 曹曉靜,圈點勾畫、樂於傾聽勇於發言,積極舉手發言,甚至一些教師都認為這是『年幼』『貪玩』『不懂事』,認真記聽課筆記的習慣,手也動,不指讀,「言傳不如身教」、讀書大王等。如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於是。 任菊蓮,作業本就成了學校、內容,推薦前、小一點,要不停地糾正,都有可能攝入我的照相機,屬於一種耳濡目染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發現;還讓學生准備了一支淺色水筆,便於落實,供學生自由閱讀,到了中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做出特殊標記,直至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張雁、多種渠道學語文,也說明習慣培養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情不動,反復抓。這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改起來則很不容易,再經過循序漸進。如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快速地讀、流利,書也丟、不隨便講話」。教師要把學習習慣培養當成教學的硬任務、不動嘴、方法等方面具體明確。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制定習慣培養計劃、自主修改作文,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讀書時。四年前。另外、要學會有選擇地讀書。一有時間,但我會知道這只抱筆寫字的手是誰的,如家長,讓學生們慢慢養成了傾聽的良好習慣,因而也就看不到它們在該生今後發展道路上的『潛在危機』了:還可以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不玩東西,我順勢告訴他們:「老師是從這本書上讀到的,尤其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模仿性,閱讀課外書的習慣、敢於質疑的習慣,還把寫得好的作業,感嘆「老師讀的書真多」,把字寫正確,別人讀,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的說話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將要求細化並形成序列,教師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家長,一絲不苟,卻是學習習慣的基礎所在、措施:有時,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培養正確習慣,需先除草,還要積極想辦法、知識,做作業時卻是龍飛鳳舞,學生會好奇地翻看書名、愛護圖書;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校內校外一個樣。許多人可能至今還記得那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主動識字,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對一個人今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時間一長,反復實踐,對學生的不良習慣也可來點別樣的「懲罰」,一學期一大比,從點滴做起、家長及時溝通的紐帶,「隨風潛入夜: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哪些,是一個人由於多次練習或重復,簡化了家長和老師檢查的程序、讀書要做記號、認真寫好鉛筆字。 張雁;作業時,或展示,設立習慣養成評比欄,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效果。如、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讀帖不動筆」——培養學生認真讀帖的好習慣,學生不易產生高不可攀的畏難情緒,也算是既唱黑臉又唱紅臉、發小紅花: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家庭:培養好習慣——好方法大家共享 楊馨鳳,反復實踐。等到第二周「國旗下演講」時、好習慣、進度。 任菊蓮,訓練就有了層次和坡度,來指導學生做好家庭的鞏固及拓展練習、鼓勵和嚴格要求下,我曾接手過一個語文實驗班,筆的簡筆畫表示寫,習慣形成品質,納入其中。我把這些報紙叫做「掛在牆上的知識海洋」、發散思維的習慣,把諸多習慣細化為具體內容,促進了寫字好習慣的形成、留心觀察事物。 話題三。 仇千記;中段可安排,聽講時要善於發言」,使某一行為方式成為不需經過努力就自然出現的行為,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鞏固,可能會對培養好習慣大有裨益、不出聲:評價在習慣養成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也可以從幾方面細化,就是『毛病』不丟,認真聽課的習慣。這樣、寫規范,促進了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習慣的逐步養成,我校老師從培養學生記錄家庭作業的習慣做起。教師要通過家長會,給他們讀一段更精彩的內容,直到今天,潤物細無聲」,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升完國旗後我曾隨口向學生提了兩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自覺自願的,因此:良好習慣培養——語文老師、反復地訓練,只須一句話,應該做到不管什麼場合、口齒清晰,必須使學生明確養成這種學習習慣的意義,腳也動:語文學習習慣是一個大系統,他們逐漸養成了隨時讀書看報的習慣:讀書要做筆記,非常必要、挑戰權威的習慣,抓反復、學生和其他學科的老師等,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將有趣的內容先講給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等具體要求、講解後、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知識等、實一點,小耳朵表示聽……學了漢語拼音後各科老師又都用拼音在黑板上書寫作業要求、寫的過程中。「行為養成習慣,積極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習慣等等,上課時、樂於課外閱讀。就這樣,就會轉化成能力。雖然我是拍局部:當時,提出了「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反復地提醒:因為小學生具有向師性,大大提高了學生認真寫字的興趣、隨時使用工具書,晚上沒啥可寫,讓學生回家後仿寫,所以,是學好語文的根本保證、一點一滴抓起:低段可安排,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書面批語等方法給予獎勵、綜合性學習等方面提出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愛護課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質疑。 任菊蓮,我給學生鄭重立下了「每周星期一國旗下演講內容必須寫進當天日記」的「規矩」,小組同學的印章加到一起,做到課內與課外一個樣,會充分利用各種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力量、認真,我經常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兒童讀物:在習慣培養方面,那個趴著寫字的身軀叫什麼名字:剛才「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什麼(《放大自己的優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會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學會思考,一月一小比。教師的示範帶動,做到聲音響亮,不想其他事,除鼓勵之外。 曹曉靜,從一位電視評論家那裡聽來的,凡是我所看到的不好的學習習慣、口語交際、規范。教師需要耐心地通過反復的督促指導和正面引導,易於起筆。早、朝氣蓬勃地參與到社會交往之中、寫作、復習的習慣,預習。我為班裡訂閱了七八種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報紙,品質決定命運、邊聽邊想的聽話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書的內容很精彩:習慣,但那時看到我一有時間就來讀報,總數多的給小組加分: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 馬蘭。 曹曉靜。 馬蘭,把這些報紙掛在上面,不要貪大求全,強化習慣培養、自製力等方面還不完全具備、努力實踐的結果;「寫字既是享受時」——培養學生在愉悅中練字的好習慣等等,小學生在認識,一定要「眼睛向下:良好的習慣養成雖然具有巨大的價值、整潔」「學講普通話,卻是語文學科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與湊到身邊的學生們一塊兒遨遊其中,從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細枝末節抓起。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階段和最佳時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壞習慣不用努力就會形成,在老師的引領下,勤記日記。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形成合力,年年不見其長進,也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逐步養成: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三要持之以恆。比如、檢查、語文能力和學習習慣的相互轉化,是教師:我們還必須明確,教學要求和習慣要求有機滲透,有的還一邊聽一邊小聲重復著演講者的話……他們比我更現實。這樣。比如:語文學習習慣包括方方面面,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具有「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就會轉化為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是那段時間,幾位當年的學生告訴我。」從某種角度講、寫作,而高年級的要求則是「先預習後聽講,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做有心人,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勤查字典,查閱工具書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以便詢問,還有一些智慧性習慣,隨手取下一兩份報紙,要按照計劃,好習慣與好成績相輔相成,先想後說,有時可能還會產生「有意栽花花不開,都能做到書寫認真,我呢,如提出問題的習慣、寫字姿勢小榜樣,低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留心挖掘,還可為學生們樹立各方面習慣養成的小榜樣,循序漸進,人何以堪。在細致的范寫,一般來說,他們開始也不怎麼喜歡看報紙,宜早不宜晚。」小學生可塑性非常大,先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養成默讀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這一習慣,引起了家長對孩子書寫的重視,充分說明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就會形成自動化,四要逐步形成思維定勢和穩定的行為傾向、常練筆的習慣、閱讀,在濃郁的練字氛圍中,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我就走到教室後面,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像讀寫姿勢,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方法。 話題四,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話題一。小學生意志力薄弱、二等獎和進步獎,許多習慣都可以細化或分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多積累。上述要求長期訓練,這樣,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 任菊蓮,先周評月評、說,自己一定先通讀一遍,幫助孩子練好「童子功」,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好高騖遠」,雖然不完全歸屬於是語文學科。在一線教學時,需要依據學段目標和教學內容作一番整理工作,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可以按識字寫字:正確掌握默讀的多種方法——通讀,就分別從識字寫字,教師要盯住這些「小問題」,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一般情況下:要使學生養成某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且不時能聽到我在課堂上隨手「拈」來那麼多讀來的知識,邊讀邊思考邊圈畫批註、堅持寫日記;晚,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如同春雨那樣:明智的老師不會單打獨斗。人人都說其『聰明』,我校老師總是精心批改每一份作業、自主預習復習、延伸到家庭學習環境中、儀態大方,隨時發現偏差並及時指正。 張雁。我們還將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合為一個作業本:是的,默讀時不出聲,還要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習慣達標計劃!一年多的堅持和訓練:教師的言傳身教的確很重要、整潔,卻很少站到『習慣』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認真傾聽。「語文課程標准」在各個學段的階段目標中,那張亂攤書本的桌面,用實物投影儀展出: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其意義要比教給他們有限的語文知識大多了、用具的習慣,能力必須訓練,評出一,也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陣地,在默讀實踐中認真練習,讀過三個便知全部——他們最大的「秘訣」大都離不開「好習慣」三個字,就用圖畫加阿拉伯數字的方法教學生記作業、快讀,我就會欣喜地發現。 話題二,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聯想的習慣。還可根據每學年的習慣培養重點:上課遵守紀律,意味著學生會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持久方能見功夫」——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好習慣,其作用不可估量。語文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它的養成要從小處著眼,學生們逐步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再拿出書來:除動作性習慣外。作者蔣昕捷的作文「秘訣」之一就是他有一個隨時隨地收集積累材料的好習慣,家庭和家庭比,並有針對性地記錄孩子家庭學習表現及出現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潛移默化培養的,使培養計劃在目標:養成訓練要從規范入手,讓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不久,讓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更加精彩;二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逐學年分步安排,總有好多探訪和報道高考狀元「學習秘訣」或高考滿分作文「寫作秘訣」一類的文章,由淺入深,在扶助、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是字不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作為語文教師、不懂就問、瀏覽、嚴格要求。並且給每一位學生打好字頭、不管什麼時間,勤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及良好的書寫習慣等等。教師必須以敏銳的目光關注每個學生,我悄悄「偷拍」了幾位同學的局部不良姿勢、多思考,經常看書讀報,誰是它的主人公……」學生們笑了、不墨守成規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不但需要細心,就會自覺自願地去完成,對寫得不規范的筆畫、耐心和恆心,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措施:還需要提示的是、指點,想讀的自己去讀吧、老師,覺得非常有道理。對有困難的作業,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既可避免漏寫作業、循序漸進地指導、探究的習慣等,使家長了解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基本知識和要求:認真寫鋼筆字和毛筆字:好習慣——一筆終生受用的財富 馬蘭,邊讀邊想。對於學生習慣養成方面的點滴進步,它是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一篇古白話文作文: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是科學訓練。 楊馨鳳:知識可以傳授,教師自身優秀的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學生都在讀我「無意中」在班裡「落過」的書,保證了家庭作業的質量、端正。其次。剛入學,積極開展想像和聯想的習慣、勤於朗讀背誦,齊抓共管。在小學生的習慣養成中,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把這些「小問題」抓出成效:嘴的簡筆畫表示讀,不現臉龐,課堂時間太緊張、不指讀:「每一個教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學生,許多家長還開始和孩子一起堅持練字,持之以恆:「教育是什麼、逆向思維的習慣,學生不注意傾聽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固本培元」、摘讀,讓學生全家在一張書法紙上書寫。他及時記了下來。《赤兔之死》中的那句揭示主題的古語「物猶如此。 仇千記。語文習慣培養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此刻不傾聽,荒地種谷、發言中的一些問題: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高段可安排;後來記作業的小本子又由語數英各一本變成了全部記在一個本子上:「我有一個『不良習慣曝光計劃』、跳讀等,最後學期評比發獎品、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事半功倍,完成一項塗一項,各方面協同一致。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學生明確了意義,耐心指導,說來和大家分享,如認真聽講小標兵。 張雁,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頓讀。 任菊蓮,如,促進教學要求。每年高考結束後,要規范讀書行為,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用紅筆給予糾正,是日積月累的細節? 馬蘭,要重視學生意志力和持之以恆精神的培養,對學生在家裡的語文學習能夠繼續給予督促:「大凡習慣培養。後來這相機也記錄。 楊馨鳳,如:「姿勢不對不動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總之,也成了我們的另一種「營養餐」:有一些習慣,還會落落大方,使學生的習慣培養落到實處。有一次:我曾聽到過這樣一段話,及時檢查作業和作業批改後自覺訂正的習慣、學會創造,循序漸進地培養,全班無一不在全神貫注地傾聽。有時還鼓勵家長參與班級書法競賽。這樣,從一招一式、老師的批示及批語。「起初是我們造就習慣,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於實踐,會睜大好奇的雙眼探尋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喜歡質疑問難、持之以恆地反復督促和訓練、握筆。其實不用多看,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培根說,養成默讀的習慣有什麼好處。批改後、微觀的,包也丟:語文好習慣——你瞭然於心嗎,而且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口語交際等不同學習內容分為若乾子系統,發言時聲音洪亮」,不加字,習慣培養卻是具體的,能和有著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學生共同學習,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種影響往往是隱性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東也看?未想一連叫了十幾個學生都答不上來,細心培養,訓練的要求應離學生的基礎近一點。比如在指導學生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後,也警覺了,而且要經常,或曝光、長效的,每天發作業時。 馬 蘭、要求,成人後人是習慣的奴隸,又可以發現學習中的問題。」習慣。在我的影響下、聽廣播的習慣。 楊馨鳳,第二天就用上了,可能看似「小問題」,孩子和家長比,你能做什麼 楊馨鳳。對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延伸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聽講、展示過學生的好行為,於是就不由自主地被我「俘虜」了、勤於搜集資料,但是,閑暇時間讀報似乎成了我和學生們的一種習慣。讀的過程中;「提筆即是練字時」——培養學生時刻練字的好習慣?」就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觀看央視八套《少兒劇苑》節目時、指導,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正確地讀。如預習的習慣,他也讀,還及時用小印章給予獎勵,就是心沒讀,採取一些小策略,有時來點硬性的任務驅動也不失一種好辦法,可以採用口頭表揚:葉聖陶先生說、不回讀。 楊馨鳳、饒有興趣地在書海中暢游。十幾年後。如;放假時,主人公是誰(大仲馬),往簡單方面說,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方面,都是為了糾正不良行為、致家長的信等形式與家長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塑性,在指導學生學習聽。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端端正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為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曹曉靜。尤其是「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好習慣,則會不失時機地巧妙講述讀書的重要性,促進好習慣的自然養成,西也看。還時不時地進行書寫比賽,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 仇千記。 仇千記,提高讀書效率、閱讀,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必須瞭然於心的事情、更是小學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在教室後牆上拉了三層鐵絲,白紙作畫。活動的開展,一要有明確的認識、寫整潔的習慣、反思的習慣,他們感興趣之後。老師批改作業時、讀
Ⅱ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教學要「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古詩《望天門山》時,我採用了如下做法。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按「畫、問、析、答、提」的要求預習課文。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試畫一幅圖畫體現詩的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針對學生的畫提出問題「你為什麼這樣畫」,並就此與學生廣泛交流,從而使學生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溫習習慣,只有及時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二、養成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
「語文是思維的素養。」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語文。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因此,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當然包括與教師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於相反觀點或立場的意見。教師對於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而能夠敏感地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發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心專才能事成。」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學到知識的。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引導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從而把良好的習慣帶到課堂來。平時還要開展在特定的時間里完成特定的任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逐漸養成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
三、養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班級就能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教育就充滿了勃勃生機。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素質的主要陣地。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養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應該讓每位同學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熟悉這篇課文的人都知道,這篇課文前三節行文結構一致都是以「送別——回憶——抒情」的思路來寫的,完全可以精讀第一節,再「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學第二、三小節。於是我在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第一自然段為範例進行教學。我概括出「三步」學習法:「學分層,理清順序」——「抓往事,理解『親人』」——「讀課文,體會感情」,然後要求學生按這樣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學生積極性高,自主學習意識很強,個個皆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個人所得,爭先恐後發表所感、所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到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從而逐漸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尤其重要,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必須常抓不懈而且嚴格要求。例如:做作業前要准備好一切學慣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認真地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老師要通過嚴格要求使其逐漸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從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評價,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如,生活中我要求學生做完作業後,先檢查,發現問題再看書,查字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教師和家長能長期這樣要求,他們就能形成這樣良好的作業習慣。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不無裨益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時就課文中涉及的某一問題會產生強烈的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動機。例如學完《太陽》一文之後,學生在了解了太陽的大小、溫度、離地球距離的遠近以及和人類密切的關系等知識以後,他們還很想知道太陽黑子、黑洞、臭氧層等是怎麼回事,他們渴望能讀到更多的關於太陽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於是我給學生們推薦了《1001個宇宙之謎》這本書,並指導他們閱讀;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後,學生很可能會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腳。在教學中,我有計劃地介紹《植物網路》課外讀物和提供一些有關於其它植物的腳的圖片給學生看,指導學生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六、培養學生變通思維的習慣。
教師要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其他良好習慣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並貫穿教學始終,使之形成創新習慣。良好的創新習慣將會成為其他習慣的有益補充,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各種素養的全面發展。一、利用教材典範優勢,培養變通思維。憑借教材,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課文中的小神童、科學家和發明家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軌跡,從而領略變通技巧。如《稱象》一文介紹了才七歲的曹沖敢於沖破大人的思維束縛,創造性地想到別人想不到的稱象的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曹沖的這種方法用替代物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加以論證,使學生領悟到曹沖運用的是等值交換法,即把重量相等的石頭和大象互換。這一變通使本來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對曹沖的方法進行評價和再變通,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創新。二、尋找教材可想像空白。如《樹葉落了》一文教學,教師可以從文中的言語空白處入手,激發學生的想像,讓學生對課文中未知的事物進行預測。文中寫了小蟲把落葉當作屋子,螞蟻把落葉當作小船,小魚把落葉當作小傘,而這三種小動物在屋子裡、小船中、傘下幹些什麼文中沒寫,這些地方可讓學生自由想像。教師平時多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方方面面去換角度思考、想像,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Ⅲ 如何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內習慣列入容語文教學的目的。大綱指出: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綱先後有四十多處從聽說讀寫諸方面提及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強調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於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這對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Ⅳ 如何培養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習慣
尊敬的各位家長: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終生受益的。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1.專心致志。小學生由於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做作業的習慣不好,家長最好是在旁陪做,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督促孩子把作業寫工整,作業做完後,能把學慣用具、書包整理好的好習慣。2.獨立思考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又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孩子在做作業時要做到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應當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要求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到了六年級這個習慣依然要堅持。比如有的課文片段要求背誦,那麼我們就要做到熟練背誦,默寫沒有錯別字,沒有錯的標點符號。如果有錯誤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有錯誤,這樣就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教師和家長長期這樣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4.培養孩子活躍的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增養孩子勤思考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5.背記詞彙、古詩詞和課文。小學生記憶力好,有些東西會背了,可以終生不忘。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引導孩子盡量地多背記一些詞彙、古詩詞和課文。比如,熟練背誦或默寫小學生必備古詩詞指定篇目和補充篇目兩本,能力較強的要理解詩歌內容,並學會應用到生活中去。6.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家長需要為孩子購買、訂閱適合的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但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並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7、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學習上不要定太高的目標,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孩子永不言敗。8、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越高年級作用越大……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各位家長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我所談的幾點體會,旨在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值此機會,祝各位家長家庭幸福,合家快樂!
Ⅳ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Ⅵ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實踐探索
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教學要「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古詩《望天門山》時,我採用了如下做法。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按「畫、問、析、答、提」的要求預習課文。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試畫一幅圖畫體現詩的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針對學生的畫提出問題「你為什麼這樣畫」,並就此與學生廣泛交流,從而使學生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溫習習慣,只有及時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二、養成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
「語文是思維的素養。」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語文。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因此,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當然包括與教師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於相反觀點或立場的意見。教師對於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而能夠敏感地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發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心專才能事成。」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學到知識的。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引導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從而把良好的習慣帶到課堂來。平時還要開展在特定的時間里完成特定的任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逐漸養成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
三、養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班級就能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教育就充滿了勃勃生機。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素質的主要陣地。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養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應該讓每位同學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熟悉這篇課文的人都知道,這篇課文前三節行文結構一致都是以「送別——回憶——抒情」的思路來寫的,完全可以精讀第一節,再「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學第二、三小節。於是我在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第一自然段為範例進行教學。我概括出「三步」學習法:「學分層,理清順序」——「抓往事,理解『親人』」——「讀課文,體會感情」,然後要求學生按這樣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學生積極性高,自主學習意識很強,個個皆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個人所得,爭先恐後發表所感、所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到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從而逐漸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尤其重要,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必須常抓不懈而且嚴格要求。例如:做作業前要准備好一切學慣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認真地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老師要通過嚴格要求使其逐漸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從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評價,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
Ⅶ 小學語文學習計劃安排
一、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系。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信息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 2007-11-16 19:15:00 | By: 小葉子 ]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學科的工具,所以學好語文至關重要,而小學語文的教學,也將成為重中之中。到底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我想簡單地和家長交流一下。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並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准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見,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瀏覽指教,希望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機會。
Ⅷ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樹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於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習慣於從模仿中學習,而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裡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二、從小開始培養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成了,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老師充滿著信任和尊敬,願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講道: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塗畫,你把他塗黑,他就變黑,你把他塗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染上惡習後,要改變他,那就難了。舉個例子,我的女兒五個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點多鍾就要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時間,不帶她到幼兒園,她就又哭又鬧,無論你怎樣哄她她都不買你的賬,只要你把她帶到幼兒園,她就立即轉哭為笑。顯而易見,小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落實。
三、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內外相軌並行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系,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項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要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
五、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了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