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小學教育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小學教育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0-12-06 08:23:36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改革動態

體改司召開改革形勢專家座談會 10月29日下午,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召開改革形勢專家座談會,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銀行等單位有關專家,就當前宏觀經濟和改革形勢進行座談,圍繞重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受孔涇源司長的委託,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巡視員張麗娜同志主持了會議。 體改司張麗娜副巡視員會見 10月29日上午,根據外交部和委新聞辦的安排,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張麗娜副巡視員會見了拉美國家新聞媒體訪問團一行。張麗娜副巡視員介紹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歷程、主要成就和有關做法,並回答了有關提問。 體改司召開經濟領域體制改革形勢分析會 10月21日下午,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召開經濟領域體制改革形勢分析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12個部門和委內10個相關司局有關同志參加會議。與會同志介紹了各領域今年以來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分析了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制約改革推進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討了2009年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受孔涇源司長的委託,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巡視員張麗娜同志主持了會議。 體改司召開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形勢分析會 10月21日上午,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召開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形勢分析會。教育部、科技部等12個部門和委內7個相關司局有關同志參加會議。與會同志介紹了各領域今年以來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分析了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制約改革推進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討了2009年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受孔涇源司長的委託,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巡視員張麗娜同志主持了會議。 部分省區市經濟體制改革 10月14-15日,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座談會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國平同志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辭。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同志作了主旨講話。孔涇源同志在講話中總結了3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回顧了「十一五」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進展,分析了「十二五」深化改革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 體改司連啟華副司長會見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計劃部代表團一行 10月9日上午,根據委外事司安排,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連啟華副司長會見了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計劃部部長顧問普圖萊和部長助理穆斯托帕迪加一行。應客人要求,連啟華副司長介紹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國家法律體系構成、政府政策制定和實施等情況,並回答了相關問題。專項改革一處有關同志參加會見。

㈡ 簡述我國現行教育改革動向

請參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與發達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素質、文明程度、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准和尺度。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基礎產業的教育,正日益扮演著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對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促進作用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明顯。而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離不開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資金配置。在今年的兩會上,教育改革成為會議期間的熱點話題之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遠地區傾斜教育投入」,「擴大教育投入規模」等的呼聲不絕於耳。這亦表明,盡管近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的絕對數額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但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確實還存在著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種不完全市場下的准公共產品教育是集消費的排他性、一定競爭性、擁擠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徵於一身的准公共產品。作為一種准公共產品,市場是不能有效供給的,若將教育全部推給市場去運作,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必然會給教育帶來災難性的損失,直接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我們可以透過不完善的人力資本市場來看待這一問題:假設資本市場是完善的,並且教育是一種有回報的人力資本投資,那麼受教育者為何不通過向資本市場借款去上學呢?分析其原因在於,人力資本市場是一個不完善的資本市場。這一點在高等教育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這個市場中,沒有個人或機構原意為投資對象作擔保,並且由於該項投資的收益大小受個人的性格、健康、機遇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是不確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貸機構一般不願冒如此之大的風險為他們提供教育貸款,這就使得那些沒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無力接受高等教育。鑒於此,引導、規范、教育健康快速發展,肩負起提供教育經費投入的主要責任主體,應該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有一個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對外部性做了這樣一個定義:「當一個人從事一種影響旁觀者福利、而對這種影響既不付報酬又得不到報酬的活動時,就產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時,社會對市場結果的關注擴大到超出市場中買者與賣者的福利之外,它還要包括受到影響的旁觀者的福利。」教育不僅是一種消費,同時也是一種投資。作為一種准公共產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豐富了人們的知識,提高了人們的勞動技能,增強了人們在謀生過程中的競爭力,這些都有助於全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有利於國家的經濟增長,從而使全社會受益;其次,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法律知識、道德修養都得到普遍提升,人們會更加遵守社會公德,從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會更加安定,社會治安成本下降。經濟環境更加優化;最後,教育作為一種統治工具,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徑,當權者可以藉助教育使公民樹立起符合自己階級利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公民更易於管理,政治更加穩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顯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經濟發達地區也因財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門子弟很可能因為無力承擔教育費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也往往受到財政資金短缺的影響,對財政性教育支出力不從心。由於收入分配不均而導致的教育機會不均,很可能會再次導致收入不均,繼而形成「窮人的孩子永遠是窮人」的惡性循環,使得弱勢群體、貧困地區的人們失去對社會整體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之一。鑒於此,基於社會公平的視角,貧窮的孩子應該有平等甚至優先享受政府財政教育支出服務的權利,而政府也必須通過公共政策的傾斜,加大財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盡力改善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的結構。二、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的現狀及主要問題一)財政性教育支出總量不足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國對教育的戰略地位認識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顯著上升,各級財政部門對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長,然而從相對水平來看,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總量與預期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缺口。近年來,隨著我國GDP的迅速增長,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時期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從最高峰年的20.69%降至2006年的15.7l%。財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於經濟增長或者優於經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會資源,履行政府職能,但並未形成對教育的有利投資和支持,反而是作為教育接受者的個人和家庭承擔了更重的教育成本。雖然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在總量上不斷增加,但相對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教育支出的相對規模還是偏小,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NP的比重嚴重偏低,且增長速度緩慢。雖然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了「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二十世紀末達到4%」的目標,1995年也把4%目標的具體實施策略「三個增長」寫進了《教育法》。但遺憾的是,有關法規在實踐中並未得到貫徹落實,4%的目標迄今為止也未能實現。從1991年到2006年,16年時間里,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NP的比重只增長了O.15%,即使到2006年,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與4%預期目標相去甚遠。而事實上,%的比例只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據1999年<世界科技發展報告》統計,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5.5%,發達國家在6%以上。美國更是高達7.7%,成為世界上教育經費支出最高的國家,從而為其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另外,韓國、加拿大等國家超過了6%,甚至達到7%。在發展中國家,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5—2006年,國家公共產品性質的高等教育中起輔助作用。但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結構上存在嚴重的缺位和越位現象。從表l我們可以看出,三級教育的事業費支出差距在逐年縮小,並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遞減順序轉變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遞減順序。這與我國近幾年來全面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和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是分不開的。雖然自2002年以來,政府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財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費12年間增長了6.60倍。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僅為4.7l%,2006年上升到18.73%。遠遠高出日本的2.38%、英國的4.19%、法國的6.5%以及美國的9.9%。2005年以來,我國財政行政事業公用經費支出每年增加l000多億元,2007年以來,該項經費支出已接近9000億元。而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雖然達到歷史最高點的近1981億,但這也只是行政事業公用經費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帶來其低產出,最終會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資金的短缺也會導致大量人才流失,這些都不利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二)財政性教育支出結構不合理.三級教育財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據公共產品理論,政府應該在具有純公共產品性質的義務教育方面起主導作用,在具有準支出的級差有所縮小,但初等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仍然嚴重不足。而事實上,多項研究結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強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教育支出應該根據這種特點在三級教育上進行合理分配。國際上也是根據這一特點普遍加大對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國在三級教育上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導致了基礎教育上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過剩,這種狀況不利於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協調發展,更不利於教育公平的實現。城鄉之間財政性教育支出結構不合理。我國城市和農村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導致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的嚴重失衡。多年來,我國農村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一直制約著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國家統計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農村普通初中、小學在校生分別佔全國普通初中、小學在校生總人數的48.93%、65.61%,分別是城市學生的2.83倍和.03倍,但是農村普通初中、小學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只分別佔到總投入的49.96%、62.81%。隨著2007年全面推行的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2008年全國范圍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免政策的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全國城鄉一體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僅僅是負擔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學雜費,財政性教育經費並沒有對農村義務教育在師資、基礎設施、教學條件等其他方面進行重點資助和扶持。從整體來看,我國農村的義務教育水平還是很低的,與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後。城市和農村的財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導致城鄉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不斷拉大,嚴重影響到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公平的實現。區域之間財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著較大差異,財力狀況也大相徑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致,導致不同地區的財政性教育投入差異懸殊。2006年,我國東部省區平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額為266.61億元,中部為168.億元,西部為172.23億元,東中西部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額之比為1:0.63:0.65,其中最高的廣東.02億元)是最低的西藏(26.34億元)的20.倍,財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區差異之大可見一斑。從我國現行的政府管理體制來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觀上掌握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總體規劃和決策,以及對少部分部屬大學進行管理;而大多數的教育事權都從屬於地方政府,包括對基礎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從財政分權體制來看,我國實行的是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的財政制度,上級政府無權直接干預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而只擁有對下級政府進行財政轉移支付或監督指導的權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當地政府提供財政支持。而由於我國中、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較大,直接導致其財政性教育支出的較大差異。而中央財政對此又缺乏足夠的橫向平衡與協調能力,導致教育經費支出的地區差異更顯突出。三、調整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的對策建議一)加強教育事業的制度建設與立法監督工作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在總量、結構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制度、法規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財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證,就必須從制度、法規建設上著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體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數量指標,即分別確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應承擔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指標,並根據實際能力與需求,對教育經費實行最低限額的規定。關於這一點,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有一些代表委員也提出建議,將《教育經費法》的制定納入議事日程,以確保各項教育經費目標的如期實現。.其次,要加強對教育執法的監督工作,凡是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未達到法律規定指標的單位,均予以相應的懲罰,以保證教育經費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擴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增加教育經費總支出近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一直維持在教育支出總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就成為增加教育總支出的關鍵。雖然今年初剛剛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中已明確指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但這只是一個目標規劃,而政府的公共財政能力是有限的,具體要如何增加財政性教育支出,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應該拓寬教育經費來源,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機制。發行教育公債,專款專用於教育事業。與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經費支出不僅是一種消費,同時也是一種投資活動。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並最終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中,有一項是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包括建造學校、設備購置等。如果用發行教育公債的方式來拓展教育資金的籌措空間,並把它專款專用於教育基本建設項目,不失為緩解我國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種現實且可行的法。比如建一所學校,如果用發行教育公債的法融資,既不會攪亂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學校,而且隨著學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過納稅來償付為學校建設積欠的債務。於是學校的建設費用便可在學校使用期間的幾代受益人中分攤。用發行教育公債的方式來為教育事業開辟財源,不失為一條可行之策。發行教育彩票;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據資料統計,目前發達國家的彩票業規模約佔GDP的%一3%,2005年我國彩票的發行總規模為億元,2006年達到818億元,只佔了GDP的.04%。這意味著我國的彩票業市場還具有相當大的潛力,有足夠的能力吸收、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發展教育事業。發行教育彩票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投資渠道151。充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如果說政府的財力有限,並且已將多數經費投放於義務教育,那麼,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投資學應該是個可行之法,即實現教育的民營化。如實行股份制學校,由政府牽頭,以股份制的融資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間資金,解決學經費不足的問題。股份制把人股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投資者一旦入股,就會時刻關注學校的日常運行和發展,因為學校運營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學校的「一校兩制」,即公立學校下設的非獨立二級學院、公立學校舉的獨立的「校中校」、獨立的或非獨立的教學園區等。這類機構的建設經費和學經費主要是通過捐資、合資、銀行貸款、合作學等不同渠道吸納的民間資金,學校的建設和學通過市場方式來運作。三)調整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優化三級教育指出結構。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指出,我國在三級教育上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導致了基礎教育上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過剩的問題。面對當前教育經費緊張的實際情況,中央和地方政府應當明確義務教育經費支出在各級教育經費支出中的優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經費地投入到收益率較高的基礎教育中去,將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增量主要用於義務教育經費支出,更好地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中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這一要求。而對於高等教育則應地引入市場機制,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實行全社會共同參與,並採取「以舉者投人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161的學方式,從而合理安排財政教育經費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優化地區和城鄉的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建立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鑒於我國特殊的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和極不均衡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且單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財力又不足以保證對教育的充分投入,為此,中央政府應當通過平衡各地區間的財政及教育條件,來保證地區和城鄉間合理的財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無條件轉移支付制度:縱向上,中央財政從中東部發達地區適當調用部分財力支援西部地區,彌補貧困地區的財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橫向上,建立省際、縣際之間的教育轉移支付框架,努力縮短各地方政府間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專項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重點用以改善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學、教學條件。此外,對於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責任主體,可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實行差別責任制:在經濟條件較好的東部地區實施以縣為主的財政投入體制;在經濟條件一般的中部地區實施省、市縣共同負擔的投入體制;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西部地區實施以省、市級政府為投入主體、國家負擔一部分經常性的專項財政撥款、縣級政府起財政輔助作用的投人體制171。建立弱勢補償機制,加強對弱勢群體的補償力度。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獎獎學金)、貸(貸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勤工助學)、助(特殊困難補助)、減(減免學費)的助學體系。但我國的學生資助體系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獎學金種類結構不合理、平均主義嚴重、管理許可權集中等。因此必須在方法、手段乃至體制上不斷創新,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學生資助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中也已明確指出:要「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各地根據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准,改善中小學學生營養狀況。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助學貸款體制機制。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完善研究生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國家獎助學金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嘲只有國家財政教育支出實行傾斜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直接資金補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得到切實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顧效率與公平.效率與公平問題在財政教育支出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效率來看,當每個人最後一單位的教育費用所產生的效益相同時,社會總產出最大化,基於這一點,能力較強的人因為能產生較高的效益而應該得到較多的教育經費;而從公平來看,享受最低標準的教育應該被視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闡。作為政府,必須要同時兼顧效率與公平,因此,政府應當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標準的教育,即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而對於非義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資助,只給予那些有能力的、貧困的個人,即切實實行前面所說的獎、貸、勤、助、減的助學體系。

㈢ 回歸教育是誰的觀點

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 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陶宏開教授的見素質分為心理素質,專業素質,整體素質.現行的應試教育被教育者以聽為主,而素質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動性為主.言簡意賅! 但是高度有限,只針對孩子,卻忽視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會人士. 1.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馬列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思想下的社會主義社會,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胡錦濤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都是高素質的理想社會.沒有高素質, 「和諧」從何談起?沒有高素質,「社會主義」將是虛幻的理想社會. 2. 素質教育,應該從全社會的高度發起.CCTV-1的公益廣告,歷經幾十年,現在已經推起高潮.但是,素質教育不應該假借某某活動知名(如:學雷鋒日,奧運會,博覽會……)發起,社會是每一個個體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間組成,每一個社會人,每一個生命活動都在體現你的素質.「橋上的人在看風景,橋下的人在看你.」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3.素質教育應該從新聞人物做起,充分發揮新聞人物的社會效應.毛主席的時代,是特殊時代,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為人民服務……那個時代,領導,榜樣,先進,模範,標兵,做老實人……當年令人激動萬分的一些詞語,現在已經慢慢淡出.可是現在只有政府官員,沒有了「領導」! 「為人民服務」換成了「形象重於生命」. 「是誰領導我們鬧革命,是誰領導我們翻了身?」——誰能領導我們搞教育革命,素質教育.——「我們的親人,毛主席!」「我們的親人,共產黨!」? 4.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領導帶頭,群眾加油!為全人類,為社會主義建設,加油!素質教育的目標
①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格,人格養成專家葉長強先生,因興趣使然結識眾多海內外文化大家、儒釋道等百家要人、社會精英人士及名人騷客.浸淫於浩若煙波的中華文化中,總結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補了國內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對往聖先賢人格發展的總結與提升,以人體結構為模型,將全息人格分為道、德、知行、時間、契約、行為、結果、情感、抉擇九個部分,以生命進化為前提,在外和內諧的格局內呈螺旋狀平衡向道接近成長模型. su質教育的靈魂
強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為「靈魂」「核心」「關鍵」,是我黨三代領導核心一以貫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為重大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廣大青少年學生表現出政治上積極上進,學習上勤奮刻苦,生活上豐富多彩的主流精神風貌.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長的外部環境和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西方社會越來越把意識形態的滲透當做全球戰略的重要內容,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思想陣地,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社會生活發生著深刻變化,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會給青少年學生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另外,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影響也仍然存在,這些都必然影響青少年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學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滯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不明確,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標和要求不落實;體制、機制、隊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重智輕德、重課堂輕實踐等傾向十分嚴重;思想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和青少年發展的特點;一部分學校忽視思想教育工作,一部分教師不能為人師表,一部分地區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起著負面導向作用,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亂,少數青少年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編輯本段素質教育的本質
其實,對於什麼是素質教育的問題,回答應該是清楚的.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這一規定把素質教育與其他種種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區分開來了. 例如,它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於不顧,甚至不惜將正常兒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數統計.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並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徵.編輯本段素質教育的機制
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中小學素質教育內涵的研究,由於角度不同,給素質教育下的定義(或作的解釋)不盡相同.有人依據「強調點」歸納「素質教育」有9類15個定義.這9類定義,有的屬於詞語定義;有的屬於哲學定義;有的強調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有的同時強調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有的強調公民素質;有的強調先天與後天相結合,有的把各種素質平列;有的試圖劃分素質層次;還有的強調通過科學途徑充分發揮天賦.綜觀這些定義,雖然表述不一,但有著共同特點: 第一,認為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認為素質教育要依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有的定義雖然只提到人的發展,但並非是不考慮社會需要,而是針對「應試教育」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偏向而突出強調人的發展. 第三,在某種意義上,素質使人聯想到潛能.這些定義都主張充分開發智慧潛能. 第四,不僅主張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而且主張個性的全面發展,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作為定義,既要簡潔,又要能涵蓋要領的本質特徵.依據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試將素質教育定義為: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體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編輯本段素質教育的基本特點
1、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狹義地看,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是指為全體適齡兒童開放接受正規基礎教育的大門.換言之,素質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許對入學的兒童按照某種標准(例如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和經濟地位等差異)進行篩選.「全體性」是素質教育最本質的規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素質教育.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把素質教育與實施義務教育聯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於義務教育從立法上保證了教育機會的均等化與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性. 堅持素質教育的「全體性」其主要定義在於:第一,保證使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第二,保證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中小學教育應為提高全體人民的基本素質服務,推進國家經濟發展與民主建設.第三,為貫徹社會主義「機會均等」原則,為每個人的繼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條件.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養基礎.
2、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堅持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其主要意義在於:第一,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實現向較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的「遷移」.基礎教育以發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質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礎教育的本質就是素質教育.第二,人類蘊含著極大的發展自由度,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強;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業,如果在基礎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專門化的訓練,而不是著眼於把普通的基礎打扎實,那就等於抑長趨短,將非特化功能倒退為特化功能,縮小了發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從教育控制論的意義上講,教育是一種人為的、優化的控制過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預定目標持續發展.但如果把基礎教育局限於職業的、定向的訓練,就會使本來應得到擴大發展的可能性空間過早地停滯、萎縮,這豈不是同教育(優化控制)一詞的本義背道而馳嗎?怎麼能指望培養的學生善於應付社會繁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呢?
3、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這是強調培養能力、促進發展,是指在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系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識與能力雖不是完全等同的東西,但是,如果學到的知識是「活化」的知識,是能夠「投入運轉的知識,是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的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就能順利地轉化為能力,成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質教育的「發展性」強調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學會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動力是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素質教育倡導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它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從本質上說,「發展性」符合「變化導向教育觀(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趨勢,即把適應變化、學會變化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接受教學(教師奉送答案)向「問題解決」(教師引發思考)轉變.教師從一名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咨詢者等角色發揮作用.
4、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當指出,「全面發展」已經列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目標之中.但是,我們的任務是要在社會主義的素質教育中探索「全面發展」的具體規定性,我們認為,素質教育中的「全面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具體規定性.第一,針對一個個體來說,它是「一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一;第二,針對班級、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群體而言,它是「共同發展」和「差別發展」的協調.全面發展既要講共同性,又要講個別性,它決不排斥有重點地發展個人的特殊方面,允許在一個群體中各個體之間有差別地得到發展,全面發展決不能被理解為均勻發展和劃一展.全面發展實際上就是「最優發展」.最優化不等於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對具體條件來說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有信心根據他自己的特點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或「生長點」,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全面發展是最優發展,也是個性的最優發展.「發展個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最近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提出了「從系統一—結構觀點來分析個性」的建議,強調應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個性是社會實體的觀點,從人的心理的整體上把握「個性」.因此,可將個性定義為「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動態系統」,以此來表明個性是一般性和個別性、動態性和穩定性的統一體,是社會化的產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我們立足於教育學的基點,從實際出發,堅持素質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性,可認為「個性」是「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和在每一個學生身上不同的優化結構」.其特點為:①「個性」必須首先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和為前提,它強調的是個性發展的共同性一面;②「個性」也是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的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不同結構.這種不同的結構是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性一面,它是因材施教、個別對待的依據;③我們不僅要承認每個學生應該有不同的素質結構,同時還要使這個結構達到盡可能的合理化.優化結構,這是教育者應盡的責任.總之,把個性最優發展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這是實現將年輕一代培養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障.
5、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隋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時候,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全面發展教育與素質教育
基礎教育是一個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礎階段,一般含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指對年輕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未來做人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我國基礎教育屬於社會主義性質,屬於普通教育性質.一種屬於義務教育,指小學、初中階級的教育;另一種屬於非義務教育,指高中階段的教育,它是基礎教育的最後階級. 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相對穩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於發展、著力於打基礎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這里的「基礎」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素質在內的廣泛而全面的基礎.人在步入社會之前所應具備的最基礎的素質,都應在基礎教育階段打好.基礎必須扎實堅固,使學生形成繼續發展的堅實豐厚的生長點,這就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礎性」.人的素質是一種「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和」.而素質教育憑借著人類歷史上積累起來的優秀文化成果來形成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必然要求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等相對保持穩定.無疑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相對穩定性.人的素質既有相對穩定性,也有時代性.因而要求學校教育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適當吸納最新科技、文化成果,調整、充實和完善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世界多方面的挑戰.這就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時代性.」因為素質教育較好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因此,一定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基礎教育返樸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干擾下,已異化為「應試教育」.這種異化使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逐步被扭曲,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育、教學秩序和規范,導致了學生素質的片面發展或畸形發展.因此,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移是歷史賦予的重任.而轉移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基礎教育回歸自身、重新定位、尋求自身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的過程.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關系,歸納有三類觀點:一種認為只有把全面發展落實到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發展教育與素質教育聯系起來,才會有真正意義的全面發展和全面發展教育.因此,可以說素質教育乃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是貫徹全面發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一種認為素質教育與以「五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教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的甚至以此否定素質教育的提法,主張用全面發展教育為涵蓋.一種認為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關系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同意第三類觀點.具體分析如下: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關系: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充分自由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和諧統一地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二者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完善了全面發展教育.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教育就是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的教育.並將它作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就發展的觀點看,它顯然存在不足.因為它只指出了全面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而沒有明確界定全面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嚴格講,德育、智育和體育都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手段和途徑.至於德、智、體,雖然是全面發展的內容,卻缺少一個適當的定位概念來對它們的內涵加以概括.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概念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全面發展什麼?全面發展人的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素質.可見,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了全面發展教育;素質教育深化了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根本途徑就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德育、智育和體育是促使受教育者獲得全面發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根本途徑.作為全面發展教育或素質教育的途徑,決不限於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其途徑也應有所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強調了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事實證明,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全面發展教育的途徑就此止步.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觀點,「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而且是指身體上、心理上的完好狀態」.這一觀點在我國顯然還未被大多數人所認同.這更說明了,用「素質教育」的概念能更准確地表達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了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更強調個性發展的全面性和和諧性.素質教育不是選擇教育,它雖然不反對英才教育,而且積極創造條件讓所有可能成為英才者脫穎而出,但反對用英才傳統標准來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它更強調在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和可能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面教育重視人的個性發展,素質教育更強調在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過程中,要發展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這是社會發展到現代化和國際化時對人的素質的更新更高的需要,同時也是個人一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需要;素質教育指的是學校按國家對全體公民素質的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對青少年實施的教育.這種教育雖然也要求全面發展,不可偏廢,但其全面發展的要求重在基礎性,它是為以後的更高層次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並不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發展的層次很高、發展很充分.再則是,素質教育一般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完成,而全面發展教育則不僅在基礎教育階段,而是貫串整個教育階段一直到高等教育,都要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編輯本段「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當前有三類觀點. 第一、「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的.有的認為,素質教育是針對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而提出來的命題.應與應試教育是對立的.因而,「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 第二、不能說「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的.如有的認為,教育與社會是互相照應、相依發展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都是社會發展在不同階段的產物;「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不能認為是對立的,肯定一個,否定一個.「應試教育也在提高人的素質」,「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兩種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層次不同的教育模式.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低級階段,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提『發展』、『邁進』比『轉軌』更為合適」. 第三,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或「升學教育」部分對立,部分不對立.有的提出把升學教育分為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升學教育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升學教育,從而認為「升學教育與素質教育既對立,又不對立」. 我們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否對立,關鍵在於如何理解「應試教育」的涵義.《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7條提出「應試教育」時,給「應試教育」四個字加上了引號,這就意味著不能簡單地把整個教育從上到下都歸結為應試教育,否則是不符合實際的.同時表明「應試教育」一詞有其特定的涵義,「應試教育」一詞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而提出的,凡「應試教育」都是單純追求升學率的.而「素質教育」一詞誕生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它正是針對「應試教育」而出現的,是對「應試教育」的直接反駁.由此我們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對立的.但這並不等於說全面否定我國過去的基礎教育,事實上我國過去的基礎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成就教育不是對我國現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對我國目前存在的單純以應考為目的產生的教育弊端的概括.」應試教育是一個貶詞,但不能說我國過去的基礎教育就純粹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也培養一些素質.應試素質也是素質整體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看待「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不是某些應試教育內容本身而是整個的辦學指導思想.「應試教育」關心的是如何考高分,關心的是應試能力,它不關心其他能力甚至排斥其他能力,也不關心應試能力的社會應用.它只知道工具的、功利的目的而不知道本體的、內在的目的.而素質教育是有靈魂的,它關注內在目的,它作為一個整體是不能割裂的,它不僅關注素質,而且關注對素質的駕馭.因此,雖然應試素質可以構成素質整體的一部分,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卻是對立的,這正如同片面與全面是對立的. 我們摒棄「應試教育」決不是要摒棄考試.相反,素質教育更重視考試,更重視改進考試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我們否定「應試教育」,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並不等於反對升學率高的示範學校.升學率高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升學率高的學校,不一定完全實施素質教育,其真正的綜合教育質量,可能高,也可能一般.而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升學率一般並不比同類可比性學校低.素質教育並不是要求或鼓勵不及格,相反,實施素質教育必將碩果累累,高升學率僅是其中之一.

㈣ 幼兒園改革發展動態 教師發展現狀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發展幼兒教育,對鞏固和提高全市「普九」質量、發展各類教育事業、構建終身
教育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及《**省學前教育三年發展規劃》,根據縣教育局部署和安排,我們在全
縣幼兒園進行了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專題調研。調研工作採取問卷調查法、資料調查法、表格調查法等方法,分2個層面進行:一是各地填報幼兒
園教師隊伍基本情況調查表;二是調研組深入到全縣18個鄉鎮的29所小學,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走訪小學校長、園長和教師。通過對所調研資料和數據的系
統歸類、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並就如何推進幼兒教育工作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此促進**縣學前教育的規范有序,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
展。
一、我縣學前教育發展現狀
我縣共有公辦幼兒園一所,其中省級示範性幼兒園1所,校辦一類一級中心幼兒園29所。
公辦教職工345人(其中專任教師236人,行政人員32人,教輔人員69人,職8人),臨時代課教師167人,共有幼兒教職工512人。基本滿足了城鄉
群眾希望子女接受幼兒教育的需要,對提高未來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施「兩全普九」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十
一五」期間,全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幼兒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以辦人民滿意的幼兒教育為宗旨,堅持推進幼兒教育改革與發
展,堅持優化硬體建設和強化軟體管理並舉,做到了與整個教育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全縣的幼兒教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

小學數學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動態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來與源發展趨勢 第一節:
幾個發達國家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簡介,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各行各業都用到數學,就像今天識字、閱讀一樣,數學成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養,數學教育大眾化是時代的要求。這一切構成了當前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基礎。下面介紹一下幾個發達國家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情況。
一、美國的數學課程改革
1989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發表了《休戚與共──關於數學教育失敗向全國所作的報告》,文件提出了數學課程必須作出重大的改革。國家數學教師協會(NCTM)作為美國數學教育的改革倡導者,先後建立了教學、教師、考核三個方面的標准,為改進數學課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如下:①要讓兒童在接觸物質世界和接觸其他兒童的過程中去建立、修改和發展數學概念;
②數學教學內容必須拓廣和加寬;③要強調數學的應用;④要強調數學理解,發展兒童的數學思維和推理能力;⑤要適當地使
用計算器和計算機。

㈥ 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

跨世紀教育的網站最新資訊裡面有行業資訊,上面的內容還是非常詳細的,建議去查看一下。

㈦ 中國鹽業體制改革最近動態

5月份出台鹽業體制改革政策

㈧ 幼師資格證書考試和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一樣嗎

幼師資格證書考試和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是同一天,具體的您可以參考職業培訓教育網。

一、幼師考試目標:

1.學前兒童發展知識和了解幼兒的能力。熟悉嬰幼兒生理與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年齡階段特徵、個體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知識和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了解幼兒。

2.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掌握教育基本理論和學前教育基本原理,理解幼兒園教育的特性,了解幼兒教育歷史和幼兒園教育改革動態,並能結合幼兒教育實踐問題進行分析。

3. 幼兒生活指導的基礎知識與能力。掌握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幼兒衛生、保健、營養、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並能在實踐中應用。

4.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知識與能力。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意義、功能和創設原則,並能結合幼兒園教育實際加以運用。

5.游戲指導與組織實施教育活動的知識和能力。理解幼兒園游戲的意義、作用與指導方法,能根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幼兒實際組織和實施教育活動。

6.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了解教育評價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評價知識對教育活動進行反思,改進保育教育工作。


㈨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頒發的證書是真的嗎是否全國通用

可以全國通用,是權威的證書。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成立於1992年,現有1000多家回會員單位,答隸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是經民政部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

該協會是由建設教育有關部門、單位、團體、機構自願參加的非營利性的專業社會團體。在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為全國建設教育工作者服務,是政府聯系企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橋梁,是建設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謀和助手。

(9)中小學教育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協會的主要業務與工作

1、從建設事業實際出發,制定協會發展規劃,開展學術理論研究,探索建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

2、對建設教育工作中共同關心的問題、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組織專題研討,向領導機關提供咨詢建議。

3、與有關部門配合,積極開展建設教育改革試驗、業務培訓及咨詢工作。

4、指導會員單位的研究、協作活動,指導專業委員會開展活動。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的評估和優秀學術論文評選活動。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育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