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隨筆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老師
把寫隨筆的時間拿來認真批改孩子們的作業,做好與家長的溝通。
處理好個人情緒,一年級的孩子就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能像某些教育工作者根據個人喜好來給孩子們排列先後順序。
一批教師中難免各方面素質會有強弱之分,要正確對待,不能因為自身缺點影響孩子。
一年級是入門教學,我有幾個出國留學回來的同學,他們說最應該感謝一年級的老師,教會他怎樣削鉛筆、雙手接東西等等這些小事。
最後真心祝願您有一天桃李滿天下。
『貳』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教學隨筆
即使開始孩子做作業什麼的動作比較慢,也要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回一點小問題就幫他解答答,也不要坐在他旁邊一個勁地督促他學習,這樣很容易養成家長一沒在身邊,孩子就什麼都不會了,不要給他一種依賴心理。每天至少讀30分鍾書,作業一定要自己完成,即使錯也沒關系,做完家長給檢查,錯了再幫其糾正。像語文,字寫得不好,就給擦掉重新寫,寫好為止。這個年紀的孩子都還比較貪玩,什麼時候把作業改到達標,才能由他自己安排時間,早做完早晚,呵呵。這是我個人的心得!
『叄』 如何激發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_語文教學論文_教師隨筆
對一個小孩子,我 們無法從理想前程這些大道理上讓孩子得到多少實實在在的教育,我們必須從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和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中產生一種對學習的願望和一種堅持的精神.平時我們家長特別是老師,要善於安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育形式要多樣,教育方法要靈活,要把握孩子的特點,把抽象問題具體化,通過想一想,動一動,試一試,拆一拆等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同時一定要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品嘗成功的喜悅,這樣就能使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如何激發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隨筆,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小學一年級下 數學教師隨筆怎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都是七、八歲的兒童,特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說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直接影響四十分鍾課堂教學效率。一節課,要讓他們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真的不容易。「某某,請你聽好了」,「某某,你在做什麼,為什麼不聽?」……這些訓斥的語言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中, 但效果可想而知。經過認真的研究,終於有了自己的看法。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一年級學生都是剛從幼兒園走出,在幼兒園是以玩為主,而小學以學習知識為主,孩子從心理上不適應小學的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
2、學生年齡較小,對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一學期下來依然對考試,沒有很強的意識。
3、學生的自控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而這些都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
應對措施:
1、培養學生做好課前准備的習慣。如上課前,除了文具盒、課本、練習本之外,其他東西通通都撤掉,讓桌面乾乾凈凈,清清爽爽。以免繁雜的物品干擾學生的學習使他注意力不集中。
2、做好課前情緒上的准備。學生經過下課十分鍾的吵鬧,往往很難立刻安靜下來准備聽課。因而,上課前要加一個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環節。
3、充分挖掘教材,充實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很認真的學,因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讓其感興趣,學生就會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中。現在低年級的教材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教科書是我們教師教學時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必須主動的去分析探索。充分發揮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都來源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圖。完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而且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我想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也是為了迎合兒童的心理,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材中的鞏固練習「想想做做」,也不是死板的練習,也設計了很多游戲,比如卡片游戲、小火車鑽山洞的游戲……。很多連線題也都採用了「信鴿送信」、「小蜜蜂采蜜」的形式來呈現。我也經常會按照教材的安排編一些小故事貫穿在整個課堂之中,從而激發孩子的興趣,盡量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利用題目中的圖示來把它講述成一個需要小朋友幫忙解決的問題,讓孩子開動腦筋來幫一幫遇到問題的童話主人公,孩子們通常積極性都很高。 我認為,既然教材也在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那我們作為教師就更加應該好好的利用起新教材的優勢,讓孩子輕松地學習。
4、提升教學語言的感染力,親和力。我認為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富有吸引力。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科比較呆板、單調和乏味,而數學本身的內容安排也不如語文、英語那樣生動形象,在教學過程當中若不花點心思則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學生發言的評價,也要注意措辭和語氣。對於孩子的進步則給予鼓勵贊揚。教學中努力做到活潑多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游戲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經常在教學中採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讓四個學生分別帶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頭飾上台來找朋友,大聲的問:「我的朋友在哪裡?」下面的同學則舉起相應的物體回應:「你的朋友在這里」。再讓學生檢查看看他們是不是都是你的朋友呢。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都很積極地配合,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很多,也在犯錯、糾錯的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的認識了每一種物體的特徵。
再比如在教授「10的分與合」時,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花片」的小游戲。我手裡拿了10個花片,然後讓一個學生從我手心裡拿走一些雪花片。我通過自己手中的花片的個數,很准確的就猜出那個學生拿走的個數。學生很自然地感覺到老師真的好厲害,怎麼每次都猜對了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隨後告訴他們:「我們小朋友在學完今天的10的分與合之後就會變得和老師一樣聰明了,你們願意學嗎?」這樣很快的就引起了孩子濃烈的學習興趣。一個個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快也就掌握了玩的技巧,接下來,我再讓他們同桌之間練習這個游戲。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能讓孩子們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我們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 我們課堂的40分鍾時間很寶貴,那麼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上是我一學期來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我想,追求高效率是我們教學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漫漫長路上,我將更加努力。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天性,向課堂40分鍾要效率。
『伍』 小學一年級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隨筆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說,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說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松而樂學。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嘗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借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脫,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著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布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系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著,以老師們的話說「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說「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
『陸』 一年級語文教師隨筆
陶西平同志曾指出:「良好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下面就簡單談談自己在培養中年級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訓練法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認為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
訓練法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從概念開始,而是從實踐中體驗和訓練出來的。一些大道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他們理解,但是,在訓練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體會到好習慣的益處,慢慢就理解了。這時的習慣已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因此他們會受益終身。訓練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中心環節,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在訓練中我做到三個結合:
(1)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可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戰勝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練習。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同壞習慣作斗爭才能形成,在訓練中要強調「反復」、「嚴格」四個字,不怕麻煩。如:要求學生集合站隊做到「快、靜、齊」,要經過多次嚴格訓練,反反復復,循環往復。聽到口令,教師數三下,「聲落、動止、隊形成」。慢了,提出問題,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揚,反復訓練。如有小動作專門訓練1分鍾無小動作。不過光「苦練」還不行,要把「苦練」與「趣練」結合起來,因為中年級的學生畢竟年齡還小,如果一味單調訓練他們就煩了,因此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由於我班學生的視力不太好,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五姿(坐姿、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時,我採取趣味訓練,在班上找小榜樣,開展「請你象他這樣做」的有趣活動,在課前或課中適當的時間,請小榜樣做出一個正確的姿勢並說:「請你象我這樣做,」同學們立刻學做,並說:「我就象您這樣做,」反反復復經常不斷,學生很有興趣。為了進一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教師要及時更換小榜樣,使學生進一步在有趣的活動中強化訓練,養成姿勢端正的好習慣。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
對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導過細,而對小學生則不行,必須做到「明確要求,指導具體」。如學生的作業習慣,首先制定了四條要求:一、書寫規范、二、格式正確、三、正確率高、四、按時完成,及時復批。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給予評判,好的印上紅旗或小紅花,開展一日無錯題活動。經常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為了明確要求,我制訂了養成教育內容序列,從每個細小的動作入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觸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我就及時教孩子學會如何給大人遞東西,如何接發本冊,如何說話。我班的地面是磚地,易臟,不好搞衛生,我就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雖然是中年級的孩子,但他們都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所以培養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3)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比工作必須堅持下去,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我對學生的紀律、衛生、文明行為、學慣用具、三帶等情況每日與家長聯系,做到「天天查、周周評、月月總結」。開展「爭星」評比活動,評出紀律標兵、文明禮貌標兵、勞動小能手……工作雖然瑣碎但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檢查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每月認真進行四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如果學生把道德規范與本人的有關行為進行聯系,對照評價,這對學生道德行為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自我評價,它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才會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二、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低年級學生主要是正面引導,講故事、看圖片等生動形象的辦法提高認識。中年級要給予典型示範,用榜樣去激發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性。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給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價值判斷,同時配合以高水平的說服教育。另外,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如我班有的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做事不專心、磨蹭。針對這一現狀,我請做作業快的同學針對一天的學習和活動談體會和感受,並請做事慢的同學嘗試,使他們嘗到甜頭。由於把說服教育與趣味活動結合起來,學生積極性很高,做事磨蹭的現象減少了。
三、榜樣示範法
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榜樣法也尤為重要。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准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如:我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好的班級禮貌表現、組織紀律、集合、列隊、升旗、課間活動和放學排路隊等,直觀形象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較快、比較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另外,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對兒童進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時在具體的培養中滲透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養成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關鍵環節,只有抓好這一環節,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柒』 小學教師剛教完六年級現在又要教一年級怎樣適應教學隨筆
可以,但是備課會很麻煩,如果是六年級的話,備課不會很忙,這是可以的。
『捌』 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復習教育隨筆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像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100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
的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准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而且完成的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 1、在教學《認識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幣》時,我就強調,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1-8=2(角)這類錯誤,後來我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盡量寫上每個數的單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了解,當然我也准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3、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52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
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
100
以內數的讀法、
寫法和數的組成,
以及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
點:
1
.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
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比如,
藉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場境提供的資源,
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
減整十數的問
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
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再如,藉助教材設計
的「發新書」、
「買玩具」等,
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情境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
算的空間。
2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教學時,我結合教材,精心設計,創設
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
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
鼓勵學
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
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就能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引導學生獨立思
考探索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領悟數學,促使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
才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
.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本單元的口算,學生應做到能正確
進行計算,
絕大多數學生應達到每分鍾做
5~6
題。
要達到這個目標,
除了讓學生
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演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培養學生的
計算能力。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認識時間》
是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內容,
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
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
5
分
5
分地數,
1
分
1
分地數,其中學會
5
分
5
分地數
又是學習
1
分
1
分地數的前提和保證。
由於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
課前要求學生
認真觀察家裡的鍾表,
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鍾面。
從觀察到畫,
學生對鍾面上有多
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鍾面,學
生比較輕松地了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
學會了
5
分
5
分的數。
在練
習中發現有
學生把
5
時
45
分認成
25
時
45
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
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
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
同時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
容。
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
造成這種錯誤認識。
因此在另一班上課時改
變教學設計。
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
幾時多
一些、
幾時半、
幾時多得多這
三種情況,
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
接著學習
5
分
5
分的數。
學完後把時針表示
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鍾表上的這一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想給自己的學生們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單元的課
上,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為人師的我此時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