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養成教育個案分析

小學生養成教育個案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05 22:43:22

① 個案研究: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內容:
良好幼兒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
飲食習慣包括:
1、正確地使用餐具 ,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4、按要求定時按量喝水,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渴隨喝。
睡眠習慣包括:
1、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
2、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右側卧睡或仰睡)
3、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自理能力包括:
1、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2、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
3、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系鞋帶。
4、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幼兒做榜樣,教育幼兒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復和練習。在上個學期,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積木玩過就隨地仍,進餐後滿地是飯菜,這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我們中國也有句"三歲定八十"的老話,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的的確確,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在這方面,許多家長與我們老師的意見是一致的,但談到具體的方法,卻是眾說紛紜。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抓好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那麼如何才能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律等良好行為習慣。再者,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麼做的,在家裡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鞏固良好行為習慣。
2、科學引導。
我們都知道,孩子經常是用他稚嫩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和家庭成員的頻繁接觸,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模仿性強,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幼兒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家長要充分重視耳濡目染的作用。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可供他們更多地觀察、模仿、活動的生活環境,採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評,指責。在對幼兒提出要求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如孩子學洗手弄濕了衣袖,孩子學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時,家長不能因噎廢食而去中止他們的行動。而要放手讓他們去干,用贊賞的目光去肯定他們活動中的積極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後,對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吃飯不要把飯粒撒一地等。良好的習慣並非一日養成,對孩子要有耐心。如說些:「如果吃飯不講話,我會更喜歡你。」「你真能幹。」等來激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教育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願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於愛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錢任孩子花,結果導致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對老人卻不夠孝敬。因此,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於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引導他等等。
3、因勢利導。
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需要家長正確地指導,慢慢地引導。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責怪,只會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如小朋友在游戲過程中將玩具弄得滿地都是,家長如果責怪說:"你不可以這樣做!""你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玩了。"等,他們可能會負氣地把玩具摔個稀爛,起不到教育引導的作用。但如果換個方式,說你這樣到處丟玩具,玩具很容易就壞了,那麼下次你就都沒得玩了;或者以另一種的方式說:讓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把玩具保護得好。那麼小朋友們就很容易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家園密切配合。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 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請家

② 未成年人道德養成案例

案例:學校的虛假

在品德上,老師常常飽含深情地講述一位鄉村女教師為了確保山裡的孩子能夠上學,每天一個個地背著學生過河到學校,放學再一個個把他

們背過河送回家的故事。

老師說:「你們看,老師是多麼愛他的學生啊。那說說看,我們應該怎樣愛老師呢?」

一個小女孩站起來極認真地回答:「我長大了也背老師過河!」

剖析:學校環境中無意識地獲得的經驗稱為「隱蔽課程」,包括學校風貌、宿舍、教室、圖書館、教學和生活設施、校風校紀、學校的歷史傳統、名譽、師資水平、規章制度、課堂教學、教師和職工的思想品行、學校里舉辦的各種活動等。他們相信,學生在隱蔽課程中獲得的經驗有助於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學校應重視校風建設,並將之作為一門隱蔽課程,具體做法包括加強學校的民主

化管理,制定嚴格的校規校紀,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學校工作和活動等。學校也都強調各種學生德育的潛在途徑,比如教師的表率作用、學生之間的關系、班風、校風和社會風氣等。隱蔽課程所能產生的教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就道德教育而言,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正規課程。

中小學通常採用的方法有:講故事、模擬和角色扮演、討論、個案學習、專題教學、課外閱讀和教師評語等。而學校道德教育,應根據兒童在不同階段的道德認知發展水平,不僅靈活運用文化傳遞法、設身處地考慮法、價值澄清法和認知發展法等各種現有的教育方法,還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式——資訊處理模式。在這種方式中,教師策劃、布置、引導和督促學生的活動,如小組活動、座談會、辯論會、審判、角色扮演、游戲等,使學生有機會主動參與富有心智刺激和團體活動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覺得道德教學是富有挑戰、滿足感和趣味的學習,從而使這些活動能夠滿足學生心智上、社會上及道德上的需求。

師生關系的和諧首先體現的是心靈的和諧。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學生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的。」教師對學生的好感和愛,可以說是構築師生和諧心靈世界的兩個重要的支點。教師的好感,猶如吹向學生心靈的種子使其復甦的春風,而愛則是讓他們能獲得足夠成長能量的溫暖的陽光。在我看來,要能夠完成這兩個支點的最佳途徑就是教師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應講究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教學中,教師

熱愛學生,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學生就會把對教師的愛轉移到他所教的學科上,並努力學好。

案例2:社會的影子

7月15日,《大河報》以《夏令營里的「三種人」》為題報道了河南少年先鋒學校依據學生表現,劃分「上士"、「中士"、「下士」三個等級,「下士"需服侍「上士」吃飯。舉辦者的初衷是想通過此項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殘酷的競爭和社會的現實等。此報道刊發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贊成者認為體驗挫折,有益孩子成長;反對者認為,做法過激;等級觀念嚴重,有傷孩子自尊。一時間,許多家長不知何去何從.
剖析: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是體驗。德育教育的過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環節結合而成的,體驗貫穿於各個環節。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實踐體驗中培養習慣。他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獲。」要推行體驗教育就必須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個課堂、兩個陣地,既重視課堂教育又重視實踐教育,既進行認知教育又進行實踐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會實踐中向人民學習,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悟道德,磨煉意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做到知行的統一。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通過實踐體驗,把創業的意識和道德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質,轉化為良好的習慣和行為准則,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社會教育,當前,首要的是把優化社會軟環境和搭建社區教育平台,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性工作抓緊、抓好。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重視在實踐體驗中培養道德習慣。體驗教育在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長中占據重要地位。道德養成是一個知情意行並存的過程。少年兒童獲得「知」的過程,不僅來自於成年人的教育,還來自於少年兒童的體驗。就整體來看,目前我國城鄉少年兒童大多存在社會體驗不足的缺陷。一方面,我國城市少年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雖然在接受信息方面較過去有很大變化,但是這些知識的獲得大多來自書本、報刊、電視、網路、廣播等,是間接的。雖然老師們常常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講衛生容易生病、要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等等,但對孩子來說,老師的話往往還沒有電視里講得好聽,沒有網友們講得到位。這樣,習慣對孩子來說,仍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而對於農村少年兒童而言,和城市少年兒童相比,他們的信息依舊閉塞,對生活的理解依舊僅僅停留在鄉土上。一些現代生活准則、具有時代特色的好習慣好品德,對他們來說,仍然遙遠。

加強德育工作,實效性是根本。對於未成年人來說,讓他們在體驗中獲得自身感受,並進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徑。

案例3:家庭的放任

在鄭州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15歲的孩子在鄭州機場帶著兩個三陪小姐被警方盤問,後得知,其父母是西安的一個電腦商,家境富裕,但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孩子就帶著15萬元現金,周遊各地。當孩子的母親到鄭州領人時,對自己的孩子沒有抱怨,對警方也沒有一句感謝的話。

剖析:家庭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對於孩子道德品質方面的成長,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家庭教育是其德育體系的主渠道,應提出「親職教育」的概念,明確父母對子女的責任不僅包括撫養子女,而且還要教養,力求盡早、及時地向他們灌輸傳統的倫理道德。社會應特別強調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家長的作用。在近年來的學校教育重建活動中,家長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學校決策中去。具體而言,通過雙方的合作可以給孩子提供榜樣,改善孩子的學習環境,加強學習動力,密切師生和親子之間的關系,提高學校德育的效果,並促進家庭與學校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合作。

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所育,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從現實看,家庭教育不僅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也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文明行為、高尚品德的影響和作用更大。

案例4:指導的誤區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問媽媽怎麼辦。媽媽答:告訴老師。

結果一是打人的孩子得到了老師的懲罰,不再繼續;二是老師不當回事,打人的孩子照打不誤。

孩子再問媽媽:怎麼辦?有的媽媽就答:你也打他。孩子陷入迷茫。

剖析: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成人們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往往很少顧及少年兒童的真實想法,不考慮他們的興趣、能力、個體差異,這樣少年兒童成了被動的受教育者。德育內容也常常成了需要掌握的知識,他們會背會寫會說,卻不會做。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會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據少年兒童的天性來進行教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品德培養很容易走彎路,走錯路。兒童的個性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智能組合等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採取易於未成年人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方法.

③ 誰有輔導小學生,教育小學生的案例請速速支援!!!

個案一:

學生小田,老師,家長都反映他是個「不開竅」的孩子,一道應用題,老師課堂上講過,家長又復習過,可做起來就是錯誤百出,一到考試就更不行了,別的同學背課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讀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丟三落四,常用字常會錯,漸漸地學習提不起興趣。

評析:「不開竅」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揭開它的面紗其實都與心理因素相關,當學生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可不考慮:是不是存在學習心理問題?在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一定要設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對老師、家長的某些要求置之腦後,學習內容難以入腦,並非是頭腦、智力的問題,而是他在記憶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時茫無目的,不知道記什麼,記了有何用,記多長時間、多少內容;記憶時不講究方法,或死記硬背或支零片斷地記憶……

方法:

1 、教會小田記憶的技巧與方法,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即把記憶內容編成有趣的生活現象,讓他樂於記。

2 、培養小田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靈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維。

3 、幫助小田樹立自信心,經常是人雲亦雲,總懷疑自己是錯,永遠也品嘗不到學習的成功和甜頭,再之家長切不可以「笨蛋」批評、責罵他,這樣使他對自己自暴自棄,不再努力,設想:思維之泉缺乏了內部動力,是不可能充分噴涌的,多給小田一些鼓勵,「試試你一定能行」,「啊,你進步了!」……變「你能行」為「我能行」。

個案二:

小毛的媽媽經常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游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游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游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評析:表面上看,孩子沒有去玩游戲機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並沒有真正轉過來,因為小毛學習時仍三心二意,成績依然如故,從客觀上講,游戲機動感強烈,內容新奇多變,色彩鮮明,極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主觀上講,小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對學習目的性的認識,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很容易將注意離開學習而指向於游戲機,這就造成了,小毛對學習三心二意,對游戲機可卻是一心一意;學習時注意力分散,玩游戲機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 、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孩子上公園走走,踢踢足球,買些孩子喜歡的讀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游戲機引開去,不要急著硬逼孩子學習,因為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正如你「強按牛頭」,牛仍然不會飲水一樣。

2 、引導孩子逐漸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開始時可以提出少量學習任務,以後逐漸提高要求,逐步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學習任務,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檢查。

3 、教給孩子一些調控注意力的方法,學習時間過長,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遠眺綠色,休息一會兒,再來學習,另外可在書桌旁貼上由孩子自己撰寫的自警語錄,如「有志者事競成」、「戰勝自己、挑戰自己」等,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個案三:

小平有事沒事老愛說謊,考試沒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編些謊話搪塞,作業沒做完卻說做完了,沒帶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夥伴有美麗的風箏,為爭點面子,免不了說謊:「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實家裡並沒有風箏。

評析:大部分孩子的謊言和大人惡意的謊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過於緊張,應查明孩子說謊的原因,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手段,為了避免懲罰而說謊,為了在各方面超過別人,為了爭得面子,孩子也經常下意識地編些謊話欺騙同伴,孩子多少都會說謊,如果在說謊之後完全不覺羞恥,那才是真正的無葯可救。

方法:

1 、父母試著與孩子多溝通,經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避免過於嚴格稍有過失就被嚴厲處罰現象。

2 、開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動,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相互猜猜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感受,經過一段時間持之以恆的訓練,更多的學生將會體驗到新視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維,新收獲。

個案四:

小李,男, 9 歲,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幼兒園里就比其他孩子明顯好動,上小學後,這種情況有增無減,主要表現在: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多長時間就晃動椅子,經常惹周圍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余活動愛搞「惡作劇」,在家表現得任性、沖動,稍不順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滾,此外精力特別充沛。

評析:多動症的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時候也是短暫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轉移,多動是該症比較突出的症狀之一,「多動」不僅是活動過多,而且活動時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任性沖動情緒不穩定均是症狀之一,而且老師反映,小李腦子並不笨,當他專心時比一般同學學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只能屈居中游,縱上所述,小李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但是,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並不一定說是多動症 。

方法:

1 、對於好動的孩子,老師最需要的是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糾正孩子的好動行為。

2 、糾正中要堅持下面鼓勵,積極強化,當孩子有一些自製行為的時候,當孩子能持續一定時間穩定注意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肯定,並循序漸進對孩子提出要求。

3 、讓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手腳 協調、左右手協調、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之類的活動,對糾正孩子好動行為有明顯的效果。

個案五:

小冬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在許多技能上,表現得超出 11 歲孩子的水平,不但會騎自行車,還學會駕駛「小木蘭」,講起故事來眉飛色舞,活靈活現,動畫片過目不忘,就是這樣一個樣樣行的孩子就是學習成績不好,這孩子什麼都不怕,就是怕上學,怕上課,怕看書,怕做作業。

評析:小冬對學習的厭惡情緒稱為厭學,造成厭學的原因有:學校教育因素,如:學風、學業負擔,和諧的師生關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損家庭,嚴厲的教育方法,家長的期望值;交往夥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厭學之原因來看他騎小木蘭摔傷腿,在家休養一個月,爸爸怕他寂寞,給他買了兩台手掌機,於是小冬每日樂此不疲,越玩越有勁,上學後,連續三次單元測驗均是倒數第一,父親一氣之下摔壞了手掌機,媽媽買了一本又一本練習冊,除了做還是做,幾個月的變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歸罪於「學習」,對學習的厭惡,導致學業的不良;學業不良的後果,強化了他對學習的厭惡,如此惡性循環,聰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後進生」。

方法:

1 、教師採用亮點誘導,就是肯定小冬的優點、長處、優勢、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張揚其優點,發揮其長處,突出優勢,發揚特點,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潛在能力,樹立搞好學習的信心,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

2 、利用十分鍾隊會或午間俱樂部請小冬在班級活動時進行技能表演,如「故事會」等,漸漸地對搞好學習產生了需求,再也不那麼害怕學習了。

3 、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點一點進步,切忌操之過急,切忌拿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同學的長處進行比較。

個案六:

小儷,女,十二歲,白白凈凈,愛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長這么大從不會自己洗頭洗澡,鋪床,什麼家務也不會干,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平時看著滿頭大汗的父母卻無動於衷。

評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條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較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但參加勞動和鍛煉獨立生活能力的機會相對減少,究小儷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 、父母對小儷過分溺愛,許多孩子的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寶貝」,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讓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愛,這樣導致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著伸手」的生活,養成了懶惰習慣。 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重智育忽視勞動教育,只要求孩子寫好字、念好書,學習成績好,而對孩子參加勞動則認為是浪費時間,說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幹活,凡事不讓孩子動手,不讓實踐,結果不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發展,而且孩子的身體也得不到鍛煉。

方法與途徑:

1 、教育孩子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勞動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本質特徵,勞動不但創造了世界,而且創造了人類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糧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學慣用的文具等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而使孩子們確立勞動光榮的思想。

2 、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孩子參加勞動是具有選擇的,往往以興趣作為主導,他們經常對大人的勞動顯得很感興趣,教師要善於對他們進行勞動的啟發教育,首先,教師在勞動中應多作示範,用以感染、影響他們,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其次,要保護孩子們的勞動興趣,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勞動,對勞動中取得的成績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假如勞動結果不令人滿意,也不能隨便否定,而應當肯定成績,並善意地幫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們一起完成勞動任務,使孩子獲得勞動成功的快樂,這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勞動興趣,再次,勞動時間不宜過長,應注意勞動強度,否則,孩子會把勞動看作是一種負擔,從而失去勞動興趣,產生消極影響。

3 、培養孩子的勞動自覺性,孩子的勞動自覺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影響,如果父母勤勞,辛辛苦苦地幹活,必然促使孩子們自覺地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勞動的任務,教師可以每天適當分配一些勞動崗位和勞動任務給孩子,並加強對完成任務的檢查,促使孩子主動去完成,養成勞動的自覺性。

4 、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勞動習慣的形成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安排的具體勞動,做到團結互助,不怕臟累,其次,讓孩子從小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養成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體貼父母,做家務勞動,做好長輩的小幫手,委託孩子完成一些為全家服務的任務。

個案七

小晨一天到晚總是忙忙亂亂的,做事毛手毛腳,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每天上學總要把一些學慣用具遺落在家裡;平時挺聰明的,一到考試總因為馬虎,錯好多題;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壞這個,碰壞那個,父母、老師怎麼提醒也不管事。

評析:

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是行為習慣較差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待人熱情外向,愛交朋友、愛幫助別人,小晨過高地估計自己,認為自己任何事都能辦,可總是由於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辦好,顯然,這樣的孩子做事計劃性不強,做事又沒有常性,做事條理性差,隨意性太強。久而久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方法:

1 、揚長避短。當孩子對新鮮事物產生新奇感,有強烈熱情時;當孩子對同學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熱情幫助時……老師要及時對其正確引導,提示引導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於馬虎會造成什麼損失?引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在做任何事時,都應認真細致,思考在前,就會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於事前的思考和重視結果,就會調動孩子自身的內在潛能,克服他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2 、事事養成計劃性。老師利用晨會、周會或個別教育的時間,教育學生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應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事前做哪些准備、如何開始等,也可以教會學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紙條,寫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時間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書包,早上出門前的思考等,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放手讓其獨立。

經過幫助和引導後,應讓學生獨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間可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就讓學生去碰,要知道對於學生來說:自己的教訓是最好的教訓,自己親身體驗的經驗是最好的經驗。

個案八

林林自打出生就是個巨大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十歲就成了一位肥胖兒童,可身體素質卻很差,今天感冒,明天發燒,四季鬧病,還早早架上了眼鏡。

評析:

縱觀林林各身體素質表現,都與他缺乏體育鍛煉有關,這將會影響他身心的、理想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體育鍛煉是全面發展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行為規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視孩子的身體成長發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也是對孩子成長發展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體育活動對於學生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關鍵是怎樣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兒童樂於參加體育活動呢?

方法:

1 、激發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要培養孩子鍛煉身體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激發他們在某一項目中有一技之長,如「學校即將舉行運動會,就利用活動課時間在班內進行選拔賽,優勝者參加運動會比賽,學生興趣頗大,鬥志昂揚。又如:可以利用晨會、午會給學生講名人鍛煉身體的趣聞軼事,結合時事體會祖國健兒摘金奪銀的喜悅。

2 、有計劃選擇項目進行鍛煉,並給以具體的指導。

老師利用休息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鍛煉,如跳繩、蛙跳、踢毽子等小型的體育活動,有條件還可以和學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體指導孩子體育活動時,要注意把體育活動與游戲娛樂結合起來,寓教於樂,如我校開展的花色橡筋活動,邊唱兒歌,邊跳橡皮筋,這樣會使孩子感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讓身心都得到鍛煉。

3 、教給孩子有關的體育鍛煉小常識,注意自我保護。

體育鍛煉要收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必須保證活動的科學性。因此,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鍛煉知識和技術。如:每次鍛煉前,要有準備活動,鍛煉後要有整理放鬆活動;起跑要聽口令,打球時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護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4 、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勞逸結合。

任何一個活動項目的鍛煉內容,都是由不會到會的多次重復才能實現,如不經常鍛煉,非但不能形成一定的熟練動作,而且還會前功盡棄,因此必須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鍛煉應持之以恆,不可一曝十寒,一張一弛,保證鍛煉後的充分休息時間,使身體各部分恢復正常,對於孩子在體育活動中取得的進步要適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以促使其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斷得以保證和鞏固。

個案九

學生小峰, 11 歲,男,平時不善言談,孤獨冷漠,不喜歡集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在一次冷餐會上,他自己愛吃的裡脊內、大雞腿、草霉一股腦兒放在自己的碗中獨自享用,全然不顧周圍的同學們。

評析:

在現在的家庭里,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圍著孩子轉,孩子成了家裡的「中心」,家長關心、愛護孩子,然而孩子對家長、對他人往往是漠不關心,這是因為孩子習慣了被照顧、被保護、被寵愛,因而變得冷漠、孤獨、不喜歡集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小峰就是這樣一個心裡只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為習慣導致他心中無他人,將來走向社會也不可能很好地與別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發展到做出胡作非為的事情來,怎樣教育學生養成善於與人相處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校、是老師需要研究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方法:

1 、要讓學生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意義,體驗與人和睦相處的喜悅。

要讓學生知道人總是要長大的,只有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認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再者,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處能使自己身心愉悅,真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2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感情是純真的,常會因為別人的歡樂而歡樂,別人的痛苦而痛苦,這是培養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感情基礎,孩子有了這種感情基礎,就可能產生發自內心的愛,自覺地為別人著想,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是一種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裡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3 、嚴格要求孩子。

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從學習到生活均以規范嚴格加以執行,從而形成習慣,這種習慣將是影響孩子的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以致學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養成集體感,令他不能隨便行事,嚴格要求自己,是與別人和睦相處的保證,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別人做到,自己首先應當做到」的觀念,那麼就會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與人和睦相處。

4 、引導孩子逐步擴大與人和睦相處的范圍。

孩子將來要踏上社會,這樣就要把孩子和睦相處的對象擴展到鄰居,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要在孩子的意識中養成「別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觀念,在與同學玩要友好相待,要關心同學,關心老師,如:班上小朱同學病了,大家紛紛打電話表示慰問,並捎上一隻大蘋果寫上祝福的話語送給她,這樣不僅給小朱帶去了溫暖和友誼,自己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知道怎樣與人和眭相處,當孩子做了關心他人,與人為善的事情時,老師應及時肯定表揚,反過來,當孩子受到別人關心以後,也需要讓他表示感謝。

④ 如何培養美術教師專業成長的個案

由於長期受各種「教育環境」因素的影響,學校美術教育特別是農村學校美術教育與美術新課程、新理念、新實踐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為: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效益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薄弱等問題。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促進學校美術教育改革與發展。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拓展美術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美術教學特色,優化美術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化發展,這已成為美術教研工作中的核心問題。下面就從「美術教學現狀」和「教師專業化發展」談一些個人看法。
美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題之一:未按國家課程計劃開設美術課;
問題之二:美術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問題之三:教學資源嚴重缺乏;
( 1.地域差異性較大,發展不均衡。城市優於農村,發達地區優於較落後地區;2.各學段教師配備不合理。)
問題之四:美術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場地、設施、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問題之五:美術教師待遇較低。
面對以上問題,給中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制約著美術教師專業化發展。
具體就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而言,除應滿足基本的美術教學要求外,在學科專業性和教育性上也有其獨特的專業化要求,反映在學科知識結構與專業能力上不僅包括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包括人文學科知識、普通教育學知識、教學科研能力、實踐知識等等。這些知識與能力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在美術專業知識方面,教師既要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美術常識,也要具備一定的動手實踐和創作能力;既強調對學科基礎性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應關注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文修養上,強調對與美術相關聯的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強調關注學生、關注學習方式、關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關注美術學科的價值。同時強調這些知識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在實踐中重新習得新知識。總之,中小學美術教師既要重視「美術」,也要重視「人文」;既要重視「技能」,也要重視「理論」;既要重視「內容」,也要重視「方法」。
利用以下途徑可以有效促進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化發展:
1、舉辦「美術展覽會」全省中小學美術教師繪畫、書法作品展覽,提高教師的美術專業水平。
美術作為一門經驗性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因此,舉辦中小學美術教師繪畫書法作品展覽,其目的一是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意識,提高專業水平;二是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2、舉辦全省中小學美術教學競賽暨現場觀摩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在新課程學科教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之際,給廣大教師搭建學習、展示、交流的平台。
3、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和論文評比,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4.為廣大美術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提高專業技能。
(一) 選擇富有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的培訓與研究內容。
面對教師專業知識的結構欠缺、陳舊,不能滿足學科教學需求的現狀,要幫助教師及時作出應對。尤其是學過知識的更新方面,與時俱進的新知識的增設方面重點應該考慮到,知道教師缺什麼,需求什麼,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保證培訓的時代性和時效性。如,對美術學科而言,美術課程標准學習講座,部分美術學科新內容的培訓:陶藝、沙畫輔導,吹塑紙版畫的製作輔導,部分信息技術操作培訓等。
(二) 採用豐富的,富有創造性的培訓與研究形式。
豐富和有創造性的教研活動可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如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等等。如:
l. 開展各種層次的教學觀摩,打開教學思路。
2. 展開教學研討,激發教師交流互動。
3. 嘗試備課改革,轉移教學設計關注重心。
4. 開展各種比賽,激勵教師參與體驗。
5. 加強資源建設,促動教師實踐與思考。
在資源建設方面,嘗試從學科角度出發,組織教師共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建美術學科教學資源庫,在豐富的教研活動中,教師由看、聽、想逐步到嘗試體驗、主動積極地投入,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以此激勵教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提高教學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養成教育個案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