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觀察計劃

小學教育觀察計劃

發布時間:2020-12-05 15:07:00

① 對未來教育規劃有什麼建議

這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思考,但是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未來教育規劃的建議,實際上是一個命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敘述。下面幾點建議你可以做個參考。

未來教育計劃的建議:

1、我們正處在一個變化的世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規劃應該多留一點空間。

2、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成長途徑是多元的,是可以多重選擇的。

3、尊重孩子的意願,符合孩子的個性;規劃可以由家長制定,但是人生最終是屬於孩子的。

那就要求的是家長在教育方面是否自律,包括全身心的陪伴,讀書,學習。孩子讀書,自己也讀,孩子不讀,自己也讀;孩子學習,自己學習,孩子不學,自己也要學習。但是這必須做。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超強粘合感,隨時隨地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一天也不能懈怠,不能讓孩子功課被拉下來,一但拉下一點點,就意味著,孩子可能在學習會遇見吃力現象,費勁,費大功夫,人對有一點困難的問題,很容易迎難而上,可是遇見強大,不容易戰勝的困難,本性是直接退縮的。在這退縮中,會逐漸失去認同感,和價值感。也可以理解為家長對於孩子未來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

教育大概是人生重中之重。雖然幼兒園時期也培養孩子讀書,但是並沒有太那麼當回事。緊接著在一年級發現讀書對於數學語文都是基礎。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語文成績不容易上去,數學應對數學題的理解能力就差,接著就是邏輯思維能力也薄弱,會造成進一步雪崩式的垮塌。所以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一天也不能放鬆。如果孩子在讀書中找到快樂時,讀書這項負擔反而成了孩子的游戲,那麼這項教育就成功了。

小學教育專業都要掌握哪些專業技能

小學教育專業知識技能:

1、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

3、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

4、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5、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小學教育專業主幹課程:

1、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

2、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2)小學教育觀察計劃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自考課程:

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英語(二)、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中小學教育管理、比較教育、小學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哲學。

③ 簡述小學班主任對學優生的教育策略

小學班主任對學優生的教育策略:

一、早行動、早計劃

由於學優生的培養具有「周期長、收效慢」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學優生的培養必須「早行動」。從一得知要做班主任起,就要把培養學優生的工作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在開學前藉助學生檔案,提前熟悉學優生的情況,做到「人還未到,情先了解」。

開學之後,要通過問任課老師、課堂提問、測驗、談心、觀察、家長聯系等手段去印證已知的考試成績、操行評價是否屬實,檢測學優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還須把眼界放開些,圈出有培養潛力的准學優生。

通過幾層查找認證,便能發現學優生和准學優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企圖短時間內快速高效地培養學優生的想法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撥苗助長的做法更是要不得。要培養學優生,就得加強「計劃性」,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接手做班主任起,就要定下大體的年度目標、明確的學期目標,並配置詳實的月計劃、周計劃。當然,不同的帶班時間,目標和措施並不完全相同。接手班級時間早的話,奮斗目標要長遠些,進步節奏要沉穩些;接受班級晚的話,奮斗目標必須高效明確、節奏必須加快。

在制訂目標時要充分注意其特點:由打好基礎知識到提高運用能力、由良好班風到優秀學風、由改正學習習慣到轉變學習態度、由平穩進步到加速提高。

二、寬松的環境、寬廣的胸懷

學優生必須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在這個環境中,給他們空間和時間,允許犯錯,允許成長中的叛逆和不滿,允許體驗過程、體驗失敗,用我們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和引導他們。

1、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育人目標,比如我班的育人目標是「規矩個性」,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知規矩、守規矩,並能利用已知規矩去發現新規矩、創新新規矩,同時擁有良好個性的學生。

良好的個性至少包括:勇於面對現實的客觀態度和上進樂觀的生活激情,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敢於承擔責任的氣魄,能充分享受親情和友情的樂趣並願為之付出代價,適當地接受他人誠心的幫助並樂於接受別人的愛,理智地待人處事並能控制不良情緒,有長遠的目標並能做到不被

2、其次,要培養一支出色的班幹部隊伍,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自己管理自己。可以根據情況,讓學優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比如可以採用能充分調動班幹部積極性和凝聚力的「值日班長制」,先由全班同學選出五、六個主要班幹部,然後由班主任培養。

一段時間後,班主任把握大局,負責指導、督促班幹部朝制定的目標努力工作,不限制班幹部的日常管理權力,以便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主觀能動作用。

3、再次,在紀律管理上,淡化紀律評比,強化道德修養,從道德修養的高度去要求守紀;面對不良風氣,強調潔身自好,反對隨波逐流;要求學會克制和理智,提倡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態度。

重視道德修養和思想建設,既可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又可加強紀律管理,促進班風和學風的好轉。

三、和睦的師師、師生、生生關系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中以「人和」為最貴。創造和睦的人際關系,減少內部摩擦,增強凝聚力,大家才能勁向一處使,才能更好得培養出學優生。

(3)小學教育觀察計劃擴展閱讀:

在一個班裡,班主任至少必須處理好以下幾方面人際關系:

1、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之間的關系。班主任要顧全大局,平衡各學科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科任老師之間搶時間和搶學生的矛盾;

要主動向科任老師告知學優生的情況,讓他想方設法對學優生揚長避短:要關心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重視科任老師提出的建議,幫助科任老師解決問題,增強科任老師的責任心,發動科任教師齊抓共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只有這樣,才可能使老師們同心同德,團結協作,共同提高學生的各科成績。

2、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俗話說,會哭的孩子吃得飽。尊重老師、有禮貌的學生,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關心和指導。能夠贏得老師贊賞和幫助的學優生,他們課內課外能做到一樣尊重老師,特別是在請教老師時,他們能做到學術知識大膽爭議,神情態度懇切有禮,非常得體大方。

而不懂尊師的學生,則容易被老師冷落,徒增煩惱,影響學習。師生之間,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師生要本著老師關心學生、學生尊重老師的原則友好相處。對我們的學生,班主任要多一分關愛之心和寬容之情,要做到嚴格而不嚴厲,隨和而不隨便,親切而不親呢,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敬重和愛戴。

3、學優生與學優生之間的關系。處理學優生之間的關系,要貫徹既競爭、又友好的原則。對學優生而言,競爭顯得更加的激烈而難以逃避。因此,班主任就要引導學優生友好地競爭。

第一,承認存在競爭,但要把有傷害的競爭淡化為沒有傷害的比賽,絕對不能採取有意揚此抑彼、褒彼貶此的方法來促進學優生之間的惡性競爭。

第二,要把比的對象從班引到校,由校引到區,由區引到市,由市到省。因為,最終,每個學優生要比的都是全省范圍的考生。這樣,就可以使學優生的眼光變得長遠些,轉移學優生因妒忌造成的矛盾。

第三,要提高對競爭的認識,變競爭有害為競爭有利。競爭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學優生更要取人之長,補已短之短。別人的長處是很多的,如成功的學習經驗,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熟的為人處事方法,引人矚目的特長等。學優生要把競爭的對手當成是激勵自己上進的目標和榜樣,當成幫助自己成熟的良師益友。

第四,要學會比的方法,明確比的內容。既要橫比,也要縱比;既要比優點,也要比缺點:既要比強項,也要比弱項:既要比分數,也要比能力;尤其是,既要比成績,更要比貢獻,看誰幫助同學多,看誰為班爭的榮譽。

④ 如何訓練寶寶的觀察力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力的發展是建立在感知覺的綜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維能力等密切聯系。觀察力的培養對於學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觀察力是科學研究、創造發明的基礎。

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視觀察,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如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實驗室中寫著「觀察、觀察、再觀察」的座右銘;著名的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CDarwin)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曾說過:「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說觀察力是科學研究、創造發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

第二,觀察力是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對教育對象的實際水平、需要、活動中的多種情況等進行及時、全面、細致的了解,並作出正確判斷,才能及時、高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增長知識和學會做人。

第三,觀察力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條件。

觀察是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系統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無論學習哪一門功課,都需要一定的觀察力。如語文課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節的記述、情境的介紹、景物的描寫,自然課中的對物體形態、結構及其發展變化的認識等,都需要有精細的觀察力。

第四,觀察力也是小學生智力發展的基礎。

觀察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觀察,就不能積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豐富的表象,因而不能進行豐富的想像,也不能進行抽象、概括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

一、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

(一)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階段

根據我國學者丁祖蔭(1964)的研究,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1)「個別對象」階段,兒童只看到各個對象或各個對象的一個方面;(2)認識「空間聯系」階段,兒童可以看到各個對象之間能夠直接感知的空間聯系;(3)認識「因果聯系」階段,兒童可以認識對象之間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聯系;(4)認識「對象總體」階段,兒童能從意義上完整地把握對象總體,理解圖畫主題。小學低年級學生大部分屬於(2)和(3)階段。中高年級大部分學生屬於(3)和(4)階段。

這與埃爾金德(D.Elkind)和凱格勒(R.R.Koegler,1964)的研究結果一致(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83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他們給195名5~9歲的兒童看一些圖片,對兒童說:「我要給你看一些畫,每次只看一張。你要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它們看起來像是什麼。」實驗結果表明,71%的4歲兒童只看到了圖片的個別部分,9歲兒童中僅有21%的人作這種回答,即9歲兒童中有79%的人既看到了一張圖片中的部分,又看到了整體。這個實驗提示了兒童對物體的部分知覺與整體知覺發展的過程。兒童先是認識客體的個別部分(4、5歲),然後開始看見整體部分,但不夠確定(6歲);接著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體(7、8歲),但此時兒童往往還未把部分與整體聯系起來。

小學生對於圖畫的觀察,很大程度上受圖畫內容的影響,圖畫內容接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能為他們所理解,便表現出較高的觀察水平;反之,觀察水平很差,即使能描述,也很容易出現錯誤。另外,兒童觀察也受教師或成人的言語指導,如果教師問有什麼,他便傾向於列舉;要問是什麼,他就傾向於說明;要問做什麼,他就傾向於解釋。

(二)小學生觀察品質的特點

王唯(1985)對小學一、三、五年級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包括四個方面。(1)精確性方面,一年級學生水平很低,不能全面細致地感知客體的細節,只能說出客體的個別部分或顏色等個別屬性。例如,在剛學寫字時常常是多一點、少一橫,對於「已」「巳」和「析」「折」等字形相近的經常混淆不清。三年級學生的精確性明顯提高,五年級學生略優於三年級學生。(2)目的性方面,姚平子專門研究了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他認為,按觀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可將幼兒分成三種水平:三級──不能接受任務,東張西望或任意亂指;二級──能根據任務有目的地觀察,但遇到困難或干擾不能堅持;一級──能克服困難和干擾,堅持完成任務。結果是3歲兒童無一人達到一級水平,4歲、5歲、6歲達到一級水平的人數分別是2%、22%、24%。姚平子:《幼兒觀察力發展的實驗研究》,載《心理發展與教育》,1985(2)。一年級學生隨意性較差,他們知覺主要受刺激物的特點和個人興趣愛好所影響,排除干擾能力較差,集中注意觀察的時間較短,觀察的錯誤較多。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有所改善,但無顯著差異。(3)順序性方面,一年級學生沒有經過訓練,觀察事物零亂、不系統,看到哪裡,就是哪裡。中高年級學生觀察的順序性有較大發展,一般能有始有終,並能一邊看一邊說,而且在觀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說,即把觀察到的點滴材料進行加工,使觀察內容更加系統化。但從總體上看,五年級和三年級差異不顯著,說明五年級學生還不能系統地進行觀察。(4)概括力方面,低年級學生對所觀察的事物作整體概括的能力很差,往往較注重事物的表面的、明顯的、無意義的特徵,而看不到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有位教師將寓言《美麗的公雞》這一課的插圖塗上色彩,並放大讓學生觀察,多數學生只能看到大紅雞冠、美麗的羽毛和金色的爪子,而沒有看出公雞站在水邊欣賞自己形象的洋洋得意的驕傲神態。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概括力有較大提高,五年級又有顯著發展,觀察的分辨力、判斷力和系統化能力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一年級學生觀察力水平都較低。經過兩年的教育,到小學三年級已有明顯的發展。

二、小學生觀察力的培養

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水平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起來的。

(一)要使兒童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

1.教師給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任務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善於主動地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如果教師只提出「好好看」「仔細看」之類的籠統的要求,收效並不大。只有教師細致具體地引導,比如問「這是什麼地方—什麼人—什麼時候—在做什麼—想什麼—是怎麼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動作形態怎麼樣—人物之間的關系怎樣」等,才能使學生的注意指向觀察對象,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給兒童提出具體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不是要求學生由一串細小題目循序漸進……按規定路線行進……走向目標,實現教師控制具體過程,而是要求教師重視學生自己主動獲取、形成、發現知識的過程……使學生調動起自己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通過自己發現、選擇或重組的多種過程形成答案。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載《教育研究》,1997(9),7頁。這一過程對學生的發展有多方面的意義。

2.教師培養學生主動地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的能力

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主動地自己給自己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的能力。發展兒童觀察的主動性,而不是處處依賴教師的引導。當然開始教師可以先提出總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步驟,然後再過渡到學生自己獨立地提出目的、任務,並進行獨立的觀察。

(二)要使兒童具有知識准備

觀察依賴於知識貯備。如果學生對要觀察事物缺乏必要了解,就不知從何入手進行觀察,也不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從而影響觀察的效果。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因此,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或參觀之前,要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知識。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觀察才能達到深入了解的目的;否則走馬觀花,收效不大。

(三)指導小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技能

1.觀察要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

觀察的步驟對整個物體來說,是先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而對各部分的觀察也要有一定的步驟,即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或由表及裡。這樣才能做到全面、精確、細致的觀察。

觀察的計劃是要明確為什麼觀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觀察什麼等問題。例如,一位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寫好以「春天」為題目的作文,先組織學生「憶春天」;然後在初春時,帶學生「找春天」──冰雪開始融化,樹枝和小草開始發芽;再過幾周帶學生「看春天」──冰河完全融化,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田野里人們開始播種;最後回來「寫春天」。這樣有計劃地訓練,大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寫作能力(呂靜:《小學心理學》,53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

2.運用多種感官,勤於思考

在觀察中,要把視覺、聽覺、嗅覺和運動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結合起來,做到觀其形、辨其色、聞其聲、觸其體、嗅其味。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豐富全面的信息,提高觀察的敏銳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的目的、任務,將觀察到的事物的具體的個別對象,經過思維分析、綜合,進而揭露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古今中外,許多創造發明(魯班發明鋸,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是觀察與思考結合的成果。學生觀察春天後,啟發學生思考:季節的更替,以及春天與生命活動的關系等規律性的東西。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也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讓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全面細致地觀察

觀察的精確性是觀察力的重要品質之一。只有觀察精細,才能發現細微差別,以及隱蔽的特徵和復雜事物之間的關系。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事物辨別異同或高下,即在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在似乎無關的事物中發現它們的相似點和相互聯系。例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引導小學生觀察三角形、矩形、平行四邊形,並進行比較。結果學生發現,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看成是由兩個相等的三角形構成的,任何一個矩形都可以看成是由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構成的,任何一個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平行四邊形的二分之一,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矩形的二分之一。這樣通過比較得出的三角形面積公式,不僅便於理解和記憶,也促進了學生觀察力的發展。

4.觀察時要運用言語

語言具有概括性。言語這種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參與觀察,有利於更好地對事物進行分析和概括,同時通過言語活動,還可以把所觀察的結果保存起來,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

(四)要重視對觀察結果的處理

觀察前就要求學生記錄觀察結果,如寫觀察日記、觀察記錄和觀察報告或寫作文、繪畫等。這樣做有利於促進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使觀察更仔細、認真,觀察更真實、可靠,還有利於鞏固觀察結果,便於學生在觀察後對觀察結果的反復思考中不斷發現新問題,促進學生觀察力的發展。

(五)觀察要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每時每刻都處在運動變化之中。因此觀察不能只從靜態的角度進行,還要從動態的角度,對事物的發展變化進行跟蹤觀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點和規律。這就需要在較長時間內持之以恆地觀察才能做到。

另外,持之以恆的觀察,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觀察習慣,對學生觀察力的提高也會有很大幫助。這一點比觀察本身的收獲更為重要。

⑤ 我要焦裕祿的事跡(簡單)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第一書記焦裕祿的名聲響亮,他做了什麼讓他贏得了這個名字?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⑥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教育的意義是讓人明白作為一個人需要對人類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一個人只有明白自己的內責任和義容務,才能有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責任和義務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教育的主要內容。

教育就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范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和養育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教育在社會中起著相當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等,這些教育加在一起對孩子的引導作用相當重要。

⑦ 陪餐制是啥意思

近幾年,中小學生的飲食安全頻頻出現問題,若是飲食有問題,不僅給家長帶來一定的煩惱,還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近日國家教育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學校方面進一步落實陪餐制。下面就和小編具體了解一下教育部落實陪餐制,順便來說說陪餐制是啥意思以及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規。

一、教育部落實陪餐制

2019年10月29日,教育部召開校園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題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截至10月14日,全國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佔有食堂學校數的84%,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佔有學校食堂數的91%。而且,在本次發布會中,教育部提出進一步落實陪餐制。

在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市監總局、衛健委等部門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提出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該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3、由於中小學的孩子年齡都是比較小的,對於飲食方面的禁忌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飲食問題,在加上食堂的不規范操作,有些孩子是無法辨別飯菜的生熟程度,因此,孩子的健康是存在一定風險的。若是每天都有一個大人陪同,則可以減低這個風險,從而保障孩子的飲食健康。

4、和學生一起進餐,校領導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用餐的真實情況,也有助於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增進與學生的情感。因此「陪餐制」架起了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一座新橋梁。

以上就是關於教育部落實陪餐制,陪餐制是啥意思,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規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⑧ 美育教育包括哪些學科

學校美育是指根據學校教育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活動。其任務是傳授美學知識,培養審美觀念和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內容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實施途徑有音樂、美術、美學、文學(包括中小學語文學科的文學作品)等學科的教學及相應的課外活動,其他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工作中指導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活動,教師為人師表的榜樣,好的校風,美的校園等。

打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這里的美不是膚淺地指美術,而是指美育教育。其實美育教育的范圍十分廣泛,大致可分為學校美育教育和家庭美育教育。而家庭又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家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小編今天著重要講的是家庭美育教育都包括哪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

一.家庭美育教育之家庭環境

家長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環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對孩子進行美感教育。家庭環境的美化,對孩子審美趣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房間布置應保持整齊、清潔家庭生活的氣氛要和諧、愉快,家庭成員相互之間要做到親密和睦、相互關心,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感到舒適、溫暖、愉快,也會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尚的情操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家庭美育教育之衣著舉止

父母要注意使孩子的衣著、儀表和言談舉止符合美的要求。要教育孩子在穿著上注意整潔、樸素、美觀、大方,反對奇裝異服,奢侈浪費和追求時髦。儀表要落落大方,言談舉止要文明禮貌。

三.家庭美育教育之親近自然

父母還可以經常帶領孩子走出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這也是美育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童年時代,對大自然的美的感受特別強烈和深刻,它將銘刻在兒童的心靈中,終生難忘。我們祖國的美麗的自然景物,是進行美育取之不盡的源泉,是最具體、最直觀的美育教材。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使孩子學會認識自然美、了解自然美、欣賞自然美,而且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開擴他們的胸襟,充實他們的知識。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其實美育教育貫穿著每個人的一生。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會遇到不同的新事物,只要有一顆懂得美、欣賞美、發現的美的內心,任何時候都可以再進行美育教育。只是要擁有一顆真善美的內心還真的需要從小接受美育教育。

⑨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的什麼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每個學科的考試大綱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基本包含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內容。

學科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是指即所學的專業在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

教學能力: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順利從事教學活動所表現的一種心理特徵。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組成。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

(9)小學教育觀察計劃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觀察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